旅游文化概论第2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2

旅游学概论2
三、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创建阶段(1949年——1955年) 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
社”这两个机构的建立为标志的。 1949年4月,成立了华侨服务社; 1949年4月15日,在华侨服务社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国际旅 行社。 (二)开拓时期(1956年——1965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旅游客源市场的转移,旅游者构 成的变化及“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停滞阶段(1966年——1976年)
1966年,我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社会、
经济、文化陷入了动乱之中,中国的旅游业也受到了极大 的干扰和破坏。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旅游业略有转机,在 周总理的关怀之下,国旅开始走向正轨,华侨旅行服务总 社得以恢复,并于1974年成立了中国旅行社。 (四)振兴时期(1977年至今) 1985年,国务院决定把旅游发展规划列入国家“七五”计 划之中,我国旅游业从此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的轨道。 1979年,全国青年联合会组建旅游部,1980年,中国青年 旅行社正式成立。
二、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区域旅游; 2、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旅行距离——远程旅游和短程旅
游等; 3、按外出目的划分——消遣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 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等; 4、按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划分——航空旅游、铁路旅游、 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 6、按主要的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 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专项旅游) 等等。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文化史旅游业得以发展的灵魂。 1、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概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涉及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2.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学习:详细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个旅游景点为例,让学生分析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2. 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中国旅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谈谈你对旅游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3)分析一个你熟悉的旅游景点,阐述其文化内涵。

2. 答案:(1)中国旅游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帝王巡游,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2)旅游与文化密切相关,旅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3)答案因人而异,但要围绕景点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中国旅游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5、“无景点旅游”盛行。
小 知 识: 世 界 古 代 七 大 奇 观
▪ 希腊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 希腊罗得岛港口的罗德斯巨型雕塑像(即地中海阿波
罗太阳神巨像) ▪ 埃及大金字塔,包括狮身人面像 ▪ 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灯塔 ▪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今伊拉克境内) ▪ 土耳其的摩索拉斯陵墓 ▪ 以弗所的阿耳特弥斯神庙,又称戴安娜神殿,原为希
其1一,8组4织1这次年旅7游月完全5出日于,商业托目马的斯,而·库不再克是利过用去的火“车业组余活织动”。 其了二,5此7前0库克人组,织第从的一旅莱个游聘斯都雇特是地当到方日导洛往游赫返的的伯人一勒日去游,参而加这戒次则酒是大在外 过其会夜三数,,天组当的织日长这途次往旅活返游 动,。之前全,程库2克沿4途英做里了大,量经的库先期克考联察系,确,定往沿途 要返停留车的票参每观游人览一第地一先点个,令组了。织解出这廉国价次包旅活价馆旅动的游情的的况特人。点是:(1) 其活四,动编规写模并出大版、了具世界有上较第为一本广旅泛游的指南公《众利性物浦;之(行手2册)》组。 其方织五还,聘方库请式克了同不当仅地现本导代人 游旅担。任行旅社行组团的织陪的同旅和导游游团,的而且情在况沿基途的本一相些地
丝绸之路
公 务 旅 行 之 郑 和 下 西 洋
主要类型: 航海旅行和旅游 国内的科考旅游
郑和下西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 踏遍青山人未老:徐霞客
文 化 旅 行
古 湖与元气运,风波浩难止。
代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士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人 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漫 游
近代旅游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旅游阶段
第一节 旅游的起源与古代旅游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 人类为生存而不断的迁徙是 不是旅游活动?

高一旅游概论知识点第二章

高一旅游概论知识点第二章

高一旅游概论知识点第二章第一节: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下面将从历史的角度来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旅游古代旅游最初是以朝拜圣地和追求精神宗教满足为主要目的。

古希腊时期,人们会前往奥林匹亚参加体育运动会;古罗马时期,人们会前往罗马观赏角斗和盛大的宴会等。

2. 中世纪旅游中世纪时期,旅游活动受到了信仰和宗教的强烈影响。

在欧洲,人们会前往罗马、耶路撒冷等地朝拜圣地,这种旅游活动被称为朝圣。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旅游文艺复兴时期,旅游活动开始向寻求文化和艺术体验的方向转变。

人们会前往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等地游览古迹和艺术作品。

4. 近代旅游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改善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

人们开始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前往海滨度假胜地、名山大川等地。

5. 现代旅游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一步改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们开始经济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等。

第二节:旅游业的分类旅游业可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旅游业的分类。

1. 按照旅游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是指国内居民在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国际旅游业是指国际间的旅游活动。

2. 按照旅游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将旅游业分为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

休闲度假旅游是指为了放松身心、享受休闲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商务旅游是指为了商务、会议等目的进行的旅游活动;观光旅游是指为了观赏名胜古迹、风景名胜而进行的旅游活动;文化旅游是指为了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健康旅游是指为了追求身体健康和养生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3. 按照旅游活动的形式,可将旅游业分为自由行、跟团旅游、邮轮旅游、背包客、户外探险等。

自由行是指个人或小团体自行安排旅行行程;跟团旅游是指加入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进行旅行;邮轮旅游是指乘坐邮轮在海上进行的旅游活动;背包客是指以背包为行李方式,自由独立完成旅行活动;户外探险是指进行探险活动,如登山、徒步等。

旅游文化概论第二章-29页PPT资料

旅游文化概论第二章-29页PPT资料
(4)西方基督教文化圈。1世纪产生的基督教是欧洲人精神支柱,对上帝 信仰和对原罪的强调,全面影响欧洲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并随地理大发 现而远布欧洲。
此外,西方殖民者登陆美洲之前,当地居民创造了独具特色土著文化,
形成印第安土著文化圈。他么过着定居农耕生活,培育对世界文明产生极大 影响粮食作物(如玉米、土豆、甘薯)、经济作物(如烟草、橡胶、棉花)、 蔬菜作物(如番茄、南瓜、辣椒)等。
不同地区村落往往有不同文化心理特征,并外化为不同仪式与习
俗。它们或延续原始的图腾如牛羊崇拜,或保持对祖先鬼神信仰,还 有对美好生活向往。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村落里,多由一个庞大家 族组成,往往数代共同生活在一个固定范围内,有共同祖先,共同祭 祀的地方,有共同财产、行为规范,村寨里有家族创业始祖传说,有 遗训族规等。在以地缘关系组成村落中,既体现土地与居民结合也承 认家庭独立,村落基本不干涉家庭范围内食务,主要通过乡归民约、 风俗习惯维持正常生活秩序。
第一节 农耕经济环境下的古村落旅游文化传统
村落,指乡村聚落,是以从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因聚集生活在一起 而建筑的规模较小的永久性居住场所。
古村落,特指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村寨。从世界史角度看,1640年英国 工业革命,标志古代社会结束和近代社会开始。这个意义来说,古村落一般 有三四百年历史。在中国,始建于明清及其以前的村寨都可称为古村落。
总之,村落是在农耕经济环境下,以地缘或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特定人群长期聚居的场所,它既有民居建筑,也有如广场、宗祠等公 共场所。村落拥有较顽强生命力,如没有大的天灾,可以保存相当长 时间,甚至数百上千年,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古村落文化。
古村落
二、文化圈与古村落文化区域分布 1、四大文化圈的地理基础及其与农耕文化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PPT课件

旅游的基本属性
空间移动性
旅游涉及从常住地到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移动,这是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暂时性
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一段时间,不同于日常居住和 工作状态。
体验性
旅游不仅是观光,更是一种体验,包括休闲、娱乐 、学习等。
旅游的经济属性
80%
消费性
旅游者在目的地消费,为当地经 济带来直接收益。
100%
产业关联性
旅游学研究对象
01
02
03
04
旅游现象
研究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 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 互关系。
旅游者
研究旅游者的行为特征、需求 偏好、决策过程等。
旅游业
研究旅游业的构成要素、组织 结构、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等 。
旅游影响
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 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 影响。
02
旅游性质
导游陪同和住宿餐饮安排。
自助游
个人或小团体自行安排行程、 住宿和交通,自由度较高,需 要自行策划和安排。
定制游
根据个人或团体的需求和喜好 ,量身定制行程和活动,提供 个性化的服务。
主题游
以特定主题或兴趣为主要目的 的旅游,如摄影游、美食游等

按旅游组织形式分类
01
02
03
包团旅游
旅行社组织,按照预定的 行程和标准进行旅游活动, 包括住宿、交通和导游服 务。
自驾游
个人或小团体自行驾驶交 通工具进行旅游活动,自 由度较高,需要自行策划 和安排。
拼团旅游
多个散客组合成一个团队 进行旅游活动,共同分担 住宿、交通等费用,以降 低成本。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密切相 关,如交通、住宿、餐饮等。

旅游文化学概论

旅游文化学概论

2.3 旅游审美客体的类型
2.3.2 社会类审美客体 社会类审美客体是把社会文化作为旅游和审美
的对象。它包括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对政治、经济 生活现象的观察,对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考察,对 历史、考古的研究以及与特定人群的交往等。
2.3 旅游审美客体的类型
2.3.3 艺术类审美客体 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
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 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 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
2.3 旅游审美客体的类型
2.3.1 自然类审美客体 自然类审美客体是指可供旅游者审美之用,在宇
宙时空中自然形成与客观存在着的地理与生态环境的 物质总和。自然类审美客体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 水域风光、天气气象和生物景观等。
3.2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3.2.2 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文化是旅游消费的统治者,他从根本上制约旅
游者的活动和行为。 1.文化决定个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旅游行为标准 2.文化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等支配旅游消费需
求满足的发展方向
3.3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
3.3.1 我国旅游主体的消费特征 1.旅游者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2.旅游需求多样化、细分化,参与意识增强 3.文化动机、回归自然动机的强化 4.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视
3.4旅游消费文化建设
3.4.2 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科学的旅游消费文化 1.加强法律监督 2.强化旅游管理机制 3.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4.加强旅游政策的伦理导向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让大家对旅游消费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介绍了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功能,接着介绍 了旅游消费文化形成的动因,即旅游动机刺激了旅游消 费行为的产生,再次,介绍了旅游消费文化中最直观的 表现形式——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 有直接的影响。最后讲了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旅 游消费文化的建设。

旅游概论——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旅游概论——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内容提要] 旅游是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一种社会现象,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自有其复杂的运动过程及深刻内涵;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具有特殊的经济活动规律。

旅游学就是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学习重点] 识记现代旅游的定义;深刻理解旅游的本质和社会属性;分析现代旅游的特点;[学习难点] 现代旅游定义的理解。

[思考题]1.怎样给旅游下定义?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2.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现代旅游的特点?3.旅游活动有哪些类型?4.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旅游定义的类型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二、旅游的定义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2、其他若干个概念性定义的优缺点的讨论。

评:这些定义都存在泛化的倾向,包含了其他非工作目的的旅行,但是这些旅行活动可否视为旅游,仍存在争议。

这类广义的定义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纳的,因为一则便于统计,二则是其统计结果更能显现出旅游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狭义的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谢彦君,1999,2004)。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服务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的科学。

[讨论题] 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学者和官方机构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界定。

有经济化的旅游定义,文化论者的旅游定义,官方或半官方的定义。

经济化的旅游定义中比较典型的是奥地利经济学家Herman Von Schullard所阐述的观点,在他看来“旅游是外国或外地人口进入非定居地并在其中逗留和移动所引起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

LOGO
探亲访友旅游者。为了保持感情联系,维护必要的人际关系,也为了满足人的到的 需求、伦理需要,人们多利用节假日探亲访友。
健身旅游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以饮食、健身、疗养为目的的旅游者,进行 带有具体内容的旅游活动,带来生理上的明显变化。 购物旅游者。将购物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旅游的人,多为 收入支配能力较富有的人群。
LOGO
旅游需求细分化。
商务旅游、度假旅游、探险、蜜月、家庭旅游,门类越来越多。 旅游意识积极化
以前对旅游往往是非常被动的,至少当代旅游意识在积极化。
第四章 商务礼仪 五、旅游主体文化的走向Fra bibliotek172
引言
什么是旅游主体 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古代旅游者和当代旅游者两类
LOGO
古代旅游者:主体——客体
当代旅游者:主体——介体——客体 我国对旅游者相关概念的释义 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 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 常住地到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其 中,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之海外旅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 宿设备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旅游主体与旅游文化
5
3、旅游文化学对旅游者的分类
流浪型旅游者。放弃已习惯的原有生活方式,避开与旅游机构的一切联系,而采取 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方式,按照自己的设计而实行旅游,寻求异文化生活。 文化观光型旅游者。与旅游地文化保持很大的距离而把旅游地文化仅理解为一种观 赏对象,以满足文化的新鲜感。 冒险性旅行者。哥伦布等人的旅游就是一种冒险旅游活动,有意向未知地进发,以 强烈的新奇感为最大乐趣,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 怀旧旅游者。为了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和经历,而通过故地旅游的方式回顾过去。 消遣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实际效用是调节人们的身心,以一种较为舒适的行为方式 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第2章 旅游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征

第2章  旅游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征

6、易变性 旅游文化的易变性是由旅游需要的易变性所决定的。旅 游需要的快速变化,必然导致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 化的快速变化。
旅游文化的易变性,使旅游文化本身不断出现新的表现 形式。从传统到现代,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地方到全球, 从民族到世界……旅游文化无时无地不在变化,而且花样 翻新、层出不穷。
我也爱学习!
(二)旅游文化本质新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 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事物与他 事物相区别的内在根据,有4个方而的特征: 第一,对事物内部各部分而言,它是共有的(但 不是唯一的); 第二,对其事物而言,它是独特的; 第三,对事物的面貌、发展及非本质属性而言, 它是决定者; 第四,它隐藏于事物的内部,单纯、深刻而抽象。
5、适应性
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有旅游的地方就有旅 游文化,有旅游的时代就有旅游文化。地域变化了,它 会在新的地方立地生根;时代变化了,它会随时代的发 展而发展。旅游开始,旅游文化也随之开始,旅游结束, 旅游文化却并不随之结束。
旅游文化的适应性特点,使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 力。在古代,它生存于各种文化夹缝之中,历经磨难, 顽强生长;在现代,它凭借自己的优势,左右逢源,蔚 为大观。
依据文化解构的方法,旅游文化由三个层面构成: ①心理层面;②行为层面;③产品层面。 从文化主体的角度分析旅游文化结构,系统完整, 但容易堕入“泛化”的陷阱,把非旅游文化纳入旅 游文化之中。 从文化层面的角度分析旅游文化结构,简洁明了, 但容易歪曲旅游文化结构固有的状态,使生动的旅 游文化变成单调的切片组合 本节对旅游文化结构的分析虽然两者并用但更倾 向前者。
基于本质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把握旅游 文化的本质:
其一,确定主要旅游文化现象的共性(抽象地而 非具象的); 其二,确定哪种旅游文化共性为其所特有; 其三,确定哪种旅游文化共性决定旅游文化的面 貌、发展及其非本质属性。

(完整版)旅游概论第二章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旅游概论第二章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考点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賽索,本握旅游者的概念及形成条件,3.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丰题公园的概念,4.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5.掌握旅游业的定义、性质特点,6.能运用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复习指导]一旅游者(--)旅游者的概念(重点掌握)1. 旅游者:就尽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 旅游者概念的产生(了解)(二)旅游者的条件(熟悉)1.社会条件;①社会高裕和社会闲眼②旅游权利2.个人条件①有“钱”②有“闲”③旅游动机①身体条件其中,有“钱”是指有足够用于支付旅游费用的“可随意支配收人”,有“闲”基指闲吸时间,就是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个人意愿自由支配的时间,(三)旅游者的类型(了解)1.按旅游区城划分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2.按旅游目的划分: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事务旅游者其中,国际旅游者又可分为人境旅游者和出境旅游者1在事务旅游者中又有商务旅游者、会议旅游者宗教旅游者和购物旅游者之别。

二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概念(重点掌握)1.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家。

2. 该定义具有的4个方面的含义吸引性可进人性价值性变化性(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熟悉)①地文景观②水城风光③生物景观④天象与气候景观⑤遗址遗迹⑥建筑与设施⑦旅游商品⑧人文活动其中,上述前四种景观统称为自然旅游资源,后四种则统称为人文旅游管源1自然旅游资源的功能是向旅游者提供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自然美,人文旅游资似的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中的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市美情趣(三)旅游资源的特点(掌握)吸引性变化性- 垄断性季节性(四)主题公园1.主题公园概念(掌握),是传统的城镇公园和游乐网的有机结合,非集休用、游乐、餐仗购物乃至住宿于体的多功能的旅游服务体系成游乐场所2.主题公园的发展历史,特点(了解)。

《旅游文化》模块二

《旅游文化》模块二
审美时机(霜叶红于二月花、钱塘江潮) 审美距离(距离产生美) 二、审美层次 悦耳悦目 悦心悦意 悦神悦志
祈年门的柱廊及栏杆形成画框 框下祈年殿的完美全景(18度)
活动二 旅游审美文化类型和特征
自然审美文化 社会审美文化 艺术审美文化
活动三 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中国人关注山水景观所负载的人文美,西方人则关注山水景观的自然 美
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的印象重现,西方人的旅游审美则集中 于对象的风景描述
中国人的风景审美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西方人的目的在于 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任务四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分析
活动一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特征
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上的需求 旅游消费是一种文化性消费 旅游消费行为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密切联系
活动二 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差异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差异 出游方式差异 消费支出差异 消费习俗差异
西方传统思想可称为“哲学”,是“求真” 中国传统思想可称为“智慧”,是“求用” “求用”与“求真” 是人类思想的两大基本动力,二者本应互相依
存、并行而不悖,但具体到一种文化传统,则往往偏于一面。这两大 文化系统都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者之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
旅游文化
模块二 旅游主体文化 ——从旅游看人生
任务一 旅游主体文化特征与分类
活动一 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
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多样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时代性:父母在,不远游 扩散性:茶马古道上的和顺古镇
任务拓展:泸沽湖何去何从?
活动二 旅游主体文化的分类
按照地域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艺术审美文化
这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 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 形态。 艺术审美文化的特点:一是这种审美文化 具有主导性、强制性,从而使得导游人员 介入旅游者审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是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内在意 蕴——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因此,欣赏 艺术品必须具备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艺术修养;三是艺 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 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审美 认识和审美教育作用。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与动物相比,人最大的特征是劳动。正是通过 劳动,人创造了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对自 然的适应,或者说人通过文化来适应自然。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 发展驱动的结果,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化和文明之后 的结果。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 念转变的结果,也是人追求自己的文化属性的结果。
2.4.1.2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属性 (1)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日常消费,一般的日常消费 主要是对物的消费,注重物的功能性。而旅游作为人 们对另类生活方式的追求,旅游者不再从使用的角度 来对日常生活的物进行判断和消费,而是从物品所蕴 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价值的认定,并进而从这样的文化 消费中获得身心的满足。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1)旅游审美主体 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实践者。 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并与旅 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 旅游者。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旅游审美主体的特征:
其一,旅游审美主体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其二,旅游审美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 其三,旅游审美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 主体。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旅游消费行为既是旅游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同时又是旅 游主体的一种文化行为,而且主要是一种文化行为。对旅 游主体的消费行为进行文化分析,对于我们认识旅游主体 文化的另一方面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2.4.1旅游消费行为及其文化属性
2.4.1.1旅游消费行为的概念
所谓旅游消费行为,一般是指旅游者选择、购买、使用、 享受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及旅游经历,以满足其需要的过 程。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指的就是“作为旅游的人”的文化 属性。谈人的文化属性,首先需要来认识人的本质。
2.1.1 人的本质属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发展的最 高形式” ;
中国古代哲人:“惟人为万物之灵”;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动物; 基督教神学: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历史唯物主义者:应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来考察 人的本质。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3 审美感受的层次 分析
(1)悦耳悦目 是指以悦耳、悦目为主的 全部审美感官为体验的愉 快感受。这种美感形态, 通常以直觉为特征,以生 理快适为基础,印象短暂、 不稳定。是广大旅游者普 遍的审美感受形态。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悦心悦意 是指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 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 感升华。这种美感效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印 象深刻、持久、稳定,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 感受。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3)人类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
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特殊的审美场值(在不同的时空与审美关系中表现出较 大的差异性) 循环效应 巨大的反馈作用(促进旅游者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2 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 特征
旅游审美领域大体可分为自然 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和艺术领 域,在展开的过程中相应形成 了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 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类型:
第2章 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
本章概要
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对旅游主体进行文化分析是旅游文 化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重点。本章分析了旅游主体的文化属 性,并对旅游动机、旅游审美行为、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 文化分析,论述了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学习目标
1.认识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和人的异化问题,理解人性的 超越与回归;2.学会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审美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进行文化分析;3.了解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 造在旅游中的重要意义。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1)自然审美文化
这是以大自然为载体的审美文 化,亦可称之为 “物态审美文 化”。 人类审美在自然领域的展开相 对较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人类逐渐将自然由实用对 象 转化为审美对象。这种转变 在中国大体始于先秦、成于魏 晋南北朝时期。而在西方,对 自然的审美远比东方晚。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4)旅游消费的过程渗透着文化的传播、 交流和发展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重要特征之一就 是旅游者带着在自身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审美习惯、 思维方式和旅游消费行为模式,进入另一个文化 的空间进行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并将自身的文化 属性造就的消费模式带入旅游目的地。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从需要的产生、消 费计划的制定到实际消费以及其后产生的感受 (满意程度)的全过程,其大部分环节都与文 化有密切的关系。 狭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它强调行为是一种外在 的表现,仅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旅游产 品的实际消费。
2.4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三类典型的旅游消费心理及行为趋向
消费类型
生活基础(物 质/精神)
补偿型
基本生活水准有保 障,精神文化生活 较缺乏
平衡型
一般处于小康生活 水准,精神文化生 活有一定保障
超越型
较极端的生活水准 (较高或较差), 精神生活丰富
心理与消费行为趋向 旅游产品偏好
强烈追求对现实生活 不足的某种补偿,希 望通过旅游拓宽视野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2.1.3 人性的超越与回归
人作为生活在现世的社会性动物,经常被现世的各种烦 恼所决定,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削减了人生发展的种种 可能。 而作为一名“游客”,眼前的一切都不必成为自己的负 担,自己不必介入这个世界之中,而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他离开了自己原有的社会地位,摆脱了一切社会关系, 成为了另一个人。 这种假扮“神游”的生活,就使游客获得了生命转化的 意义,体现出人类深层的文化属性。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2)旅游消费主要是为满足旅游 者精神文化的需要
旅游需要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 全需要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需要的一 种追求,即主要表现为一种追求精神享 受和发展需要的文化需求,而这种文化 需求正是文化性旅游消费动机和行为产 生的直接原因,并最终通过消费结果来 满足旅游消费动机的需要。
中国南北不同空间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
“杏花春雨江南,骏马西风塞北”;南秀北雄,南柔 北刚;南方人崇尚阴柔秀美之美,北方人崇尚阳刚雄 壮之美。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中国“重人”的美学思想:偏于抒情, 重在意境创构;偏于理想美的寄托。 西方“重物”的美学思想:偏于写实, 重在形式塑造;偏于现实美的享受。
将旅游仅作为生活方 式中多元化享受的一 种平衡
自我实现意愿强烈, 追求对现实生活(优 越/平凡)方式的一种 突破
观光型旅游产 品
多类别、大众 化的旅游产品
全方位参与型 旅游项目,专 题探索型旅游 产品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3)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文化性消费
首先,从旅游消费的客体,即旅游消费中的吃、 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所指向的对象看, 大都是一定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具有深厚的文化 内涵。 其次,从旅游消费的主体旅游者看,他们大都是 一国或地区、民族或种族特定文化的表征。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2)旅游审美客体 旅游审美客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所及的 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与主体结成一 定审美关系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和旅 游产品。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旅游审 美客体 的特征:
规模性: 广泛性: 协调性:
变化性: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2 旅游动机的文化分析
2.2.2 旅游动机的历史观照
中国古代士大夫:“漫游” 不求功利,只求回归自然,“放浪形骸”以 “超脱俗务”。 近现代社会:功利目的的旅游 现代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 人的生命在走向异化。
2.2 旅游动机的文化分析
2.2.3 彰显旅游的非功利精神
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直接功利 的活动, 具有一般审美活动的非功利 性。这种非功利性形成了审美主体 和客体的自由性和无限性特征。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特别是都市 人)很难与自然作真实的相遇。即 使他们通过旅游来暂时逃避紧张的 都市生活,但往往也只是把旅游沦 为肤浅的、只求感官上满足的活动, 而缺乏做有意义的人生反省。
形成批量 持续的批量到达
寻求西方模式 期待西方模式
影响较大 影响非常大
包机旅游者
大量到达
寻求西方模式
影响非常大
2.4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2.4.2旅游消费行为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者在实现其旅游行为的过程中,一直伴随 着消费行为,而这种消费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精 神文化活动,因此,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 响显而易见。反过来,由于人们的旅游消费行 为受特定文化和传统的支配,因而旅游者在其 旅游消费活动中往往又有意无意地扮演了文化 载体的角色,即旅游者在感知和体验目的地文 化的同时本身成为了文化的传播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