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手术准备(1)患者安全要求:①检查手卫生②确定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③查明患者手术史、病史、过敏史等。

(2)手术室设备要求:①手术室、洗手间及器械、设备进行消毒处理②准备预冷氧气、氧气瓶③准备器械、敷料等④检查术中监测设备⑤预备术后救护器材及药品。

(3)医护人员职责:①术前准备②术中监测、操作③术后处理、观察。

2.手术操作(1)手术切口前处理:①手术台擦拭②无菌外科手洗③穿无菌手术衣④戴无菌手套⑤露出手术部位⑥麻醉完成后插入良好的导管,保持呼吸通畅。

(2)手术操作要点:①注意血管和神经分布,离开重要血管、神经、分泌物和深组织结构②手术操作规范,按照手术方案操作③注意术中交流,配合其他医护人员完成手术操作④术中检查止血情况。

(3)手术后处理:①关闭切口,扎好缝线②按要求加固创口③敷上外科敷料并加压包扎固定④起立后逐渐下床活动,避免太阳穴静脉因体位改变高压积血⑤术后12小时内严密观察,24小时内更换敷料⑥及时清洗术后伤口。

3.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预防(1)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①手术创口感染②术后出血③手术创口不愈合④吸入性肺炎⑤深静脉血栓形成⑥术后疼痛⑦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

(2)手术中预防措施:①严格执行手术示范规范操作②选择导管合适,避免损伤血管及气管③保持创口及周围组织无菌状态,防止感染④控制出血,加强止血措施⑤妥善术后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3)术后护理和观察:①观察手术创口及周围组织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③控制疼痛,防止出现吸入性肺炎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下床活动时间过长⑤加强护理及管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通过以上的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普外科手术操作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术后恢复。

同时,医护人员也要时刻注意自身手卫生和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是指对外科疾病进行的非特定性诊疗和治疗。

普外科的疾病范围广泛,涉及的技术操作也非常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普外科常见的技术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手术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包括以下内容:1.病史询问:了解病人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以避免手术期间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2.术前准备:常规要求禁食禁水。

手术前应进行洗手、消毒、穿戴好手术衣、戴好手术帽口罩手套。

3.术前讨论:手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手术风险等情况。

4.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手术方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

5.手术室准备:消毒手术室,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二、麻醉手术时需要使用麻醉来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可分为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和全身麻醉。

1.局部麻醉:常用于较小的手术,是将麻醉药局部注射至手术部位,使手术部位失去感觉。

2.表面麻醉:适用于术前的皮肤消毒。

3.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型的手术,是让患者整个身体处于麻醉状态。

在使用麻醉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出现麻醉过量等情况。

三、手术步骤普外科手术包括多种手术,具体的手术步骤要根据手术类型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规的手术步骤:1.切口:手术开始前往往需要进行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

2.局部解剖:手术中需进行局部解剖,明确病变部位的位置,切断与周围组织的连结。

3.病变切除: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病变的切除。

4.缝合:手术结束后要进行缝合,确保手术口不出现感染等情况。

缝合可采用手工缝合或缝合器。

5.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要对伤口进行处理,消毒包扎等。

以上步骤是普外科手术常见的步骤,具体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手术中应避免操作失误,引起不必要的损伤等。

四、鉴别诊断在诊疗中,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普外科的疾病种类繁多,鉴别诊断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类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前准备1.患者安全检查:对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体格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化验指标的检查,以及心电图、胸片等辅助检查。

2.术前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在手术前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应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3.术前标记:在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后,用无菌标记笔或标记贴进行标记,明确手术部位。

4.手术仪器准备:准备必要的手术仪器和器械,确保器械的洁净和完好。

5.全员讨论:手术前召开全员讨论会,明确手术要点和可能的困难,制定术中处理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6.术前交代:在手术前向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风险和操作过程的交代,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二、手术环境准备1.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和无菌。

2.医护人员准备:手术室内应配备合适的医护人员,确保术中操作的顺利进行。

3.手术器械准备:按照手术需要,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如吸引器、纱布、手套、导管等。

4.检查设备准备:对于可能需要使用的检查设备,如超声仪、电刀等,进行检查和准备。

1.手术部位消毒:在手术前按照手术部位的特点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手术部位干净无菌。

2.手术操作区域设置: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操作区域,保证手术过程的无菌。

3.手术药物使用: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并按照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操作,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和正确性。

4.术中注意事项: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手术后处理1.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对于不同手术类型和术后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术后护理,包括切口处理、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康复指导等。

3.术后随访:对于术后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问题。

以上就是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要点。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外科基本操作规范换药术【适应症】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

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

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

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

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

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告知注意事项: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一、经锁骨上穿刺术1. 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

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 左右处为穿刺点。

2.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3. 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

一般进针2.5~4.0cm即达锁骨下静脉。

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 (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2.0~3.0ml 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1. 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

2. 取锁骨中点内侧1.0~2.0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3. 局部以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

4. 一般成人进针3.0~5.0cm即见有回血,按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置管及固定。

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1. 平卧,头低20°~30°角或取肩枕过伸位,头偏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新)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新)

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一、经锁骨上穿刺术1. 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

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左右处为穿刺点。

2.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3. 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

一般进针2.5~4.0cm即达锁骨下静脉。

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 (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2.0~3.0ml 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1. 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

2. 取锁骨中点内侧1.0~2.0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3. 局部以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

4. 一般成人进针3.0~5.0cm即见有回血,按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置管及固定。

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1. 平卧,头低20°~30°角或取肩枕过伸位,头偏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普外科诊疗的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普外科诊疗的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专业.专注.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第二章乳腺癌第三章腹外疝第四章急性阑尾炎第五章肠梗阻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第七章胆囊结石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第九章肝脏损伤第十章脾破裂第十章结肠癌第十二章直肠癌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第十四章痔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一腹膜腔穿刺术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一、临床表现1.一般无全身症状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1•甲功全套2•甲状腺扫描3.B超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一、手术治疗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第二章乳腺癌诊断】一、症状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或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

二、体征早期表现为单个小肿物,质地硬,不规则,界限不清,酒窝征”是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体征。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和外科医生都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规范。

以下是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

1.术前准备:a.核查患者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并核对患者同意书。

b.准备所需的外科手术器械、材料和其他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检查。

c.研究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和慢性疾病的信息。

d.术前进行必要的标记和标本采集,例如在手术部位标记或采集血液样本等。

2.手术操作室准备:a.确保手术室内的器材、设备和药物的齐全,并检查其有效期和消毒情况。

b.对手术床进行消毒和整理,并为手术人员准备好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c.准备好手术室中的监护设备和各种协助器材,如吸引器、电刀、止血夹等。

d.设置手术室内的操作步骤和流程,确保手术人员之间的良好协作和沟通。

3.患者手术位置:a.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需求,选择适当的手术位,如卧位、坐位或立位。

b.做好患者的体位固定和舒适,避免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不适。

4.麻醉操作:a.由专业麻醉医生负责进行麻醉操作,并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b.根据手术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腰麻。

5.手术操作流程:a.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手术器械的验收和使用。

b.手术室内保持良好的光照,并确保手术场地的清洁和无风尘污染。

c.手术人员根据手术方案进行术中观察和操作,并遵循手术步骤和操作规范。

d.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如止血、缝合、消除手术并发症等。

e.手术结束后,将术中导管、器械和残留物清理干净,并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6.手术后护理:a.手术结束后,医生和护士应尽快为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后的护理指导和药物治疗安排。

b.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随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c.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提供恰当的镇痛、消炎或其他药物治疗,并进行伤口护理。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1.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普通外科诊疗的规范和指导。

通过遵守本规范,可以提高外科诊疗的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任何外科手术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录入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 进行患者的全面体检和评估;
- 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术后恢复。

3. 术中操作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场所有无菌环境;
- 根据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手术操作,避免损害周围组织和器官;
-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记录操作细节和重要的观察结果。

4. 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提供患者合适的术后护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
-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伤口护理和康复锻炼;
- 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5.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普通外科诊疗的规范和指导,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应遵循本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普通外科中常用的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腹膜腔穿刺术和中心静脉压测量。

腹膜腔穿刺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是否有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4.腹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包括: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2.取平卧位或斜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3.根据需要选择穿刺点,常见的有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处,以及腹中线上的穿刺点;4.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进行常规消毒,用1%~2%普鲁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内。

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

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中心静脉压测量适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TPN)。

禁忌证包括出血素质和穿刺或切开部位感染。

在操作时,可以选择颈内静脉插管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病人取仰卧位,颈部后伸,头后仰,以减轻颈部皮肤的张力。

2.局部消毒:用碘酒或酒精消毒颈部,包括下颌、颈侧及胸骨上段,约10cm长,2cm宽的区域。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一、经锁骨上穿刺术1.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左右处为穿刺点;2.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3.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一般进针2.5~4.0cm即达锁骨下静脉;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2.0~3.0ml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二、经锁骨下穿刺术1.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2.取锁骨中点内侧1.0~2.0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3.局部以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4.一般成人进针3.0~5.0cm即见有回血,按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置管及固定;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1.平卧,头低20°~30°角或取肩枕过伸位,头偏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形成的三角区,该区顶端为穿刺点,或取锁骨上3.0cm水平线与正中线旁开3.0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3.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0.5~1.0%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并试穿,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角向下后及稍向外指向胸锁关节下后方;置管方法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第三节股静脉穿刺插管术1.备皮、消毒、铺无菌洞巾;2.通过搏动或多普勒仪或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确定股动脉位置;3.对于清醒病人,用0.5~1.0%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浸润麻醉;4.穿刺针连接5.0ml或10.0ml注射器,在腹股沟韧带下2横指处的股动脉内侧、与皮肤或冠状面夹角45°或90°进行穿刺,直至穿刺针不能再前进为止;5.穿刺针边退边回抽直到注射器抽到血液;6.降低穿刺针针尾与冠状面平行并保持固定,放置导丝并将导管送入针外套管装置或除去注射器插入导管针内导管装置;7.导管最好缝扎固定;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导管置入的整个过程中,导丝的尾端必须超出导管的尾部并固定于病人体外防止导丝滑入导管进入血液循环;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导管进皮点要每1~2d用碘伏消毒2次,并更换敷料,用胶布密封;3.连接输液管时应防止发生气栓;4.妥善固定静脉导管,防止脱落;5.保持管腔通畅,定期以1000U/ml肝素生理盐水冲洗;6.每日更换输液导管;7.不用中心静脉管行输血、抽血及其他用途;第二章腹外疝第一节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一.巴西尼Bassini手术一适应证有症状的腹股沟疝病人;二禁忌证1.全身主要系统有严重病变无法耐受麻醉和手术者;2.伴随有较严重的引起腹压持续升高的病变如腹水、严重哮喘等;3.手术部位有皮肤病或感染者;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可选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2.常规准备皮肤;以碘伏液消毒手术区及阴部后,铺无菌巾消;3.常选用斜切口,自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0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至耻骨结节,长6.0~8.0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切断后要以细线结扎;显露出银白色的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管浅环;4.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注意勿损伤腱膜深面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提起已切开的腹外斜肌腱膜,向深面做钝性分离,向下到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向上到显露腹内斜肌、腹横肌腱弓;5.游离和提起精索;将提睾肌、精索及其血管与疝囊轻轻地分离,要避免损伤输精管和血管;寻找和暴露疝囊,分离疝囊与精索应从邻近内环处开始;一旦疝囊从精索结构中游离,做高位游离到可见腹膜外脂肪,把疝囊经腹股沟管内环送回腹腔内;疝囊较大者可以横断,近端疝囊把内容物回纳后在近疝囊颈处切断、结扎或缝扎后也送回腹腔;远端疝囊可以旷置,也可以全部打开,内面翻转出来包绕精索后缝合;若内环处缺损较大可做间断或“8”字缝合腹横筋膜,使内环缩小至仅能通过一小指尖;6.将精索牵开,自切口的内下方开始,用不吸收缝线将腹横肌腱弓或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或髂耻束依次缝合在一起,共4~5针;第1针应将耻骨结节后的腱膜也缝合在一起以免在此处留下一个三角形的空隙;缝合下缘时注意勿损伤股动、静脉;每针的进、出点不要选在同一平面上,以免撕裂相关的组织;最后的1针不宜过紧,以免内环处的精索受压;7.经典的Bassini修补方法简述如下:将精索向下牵拉,显露腹横筋膜;从腹股沟管内环处向耻骨方向切开腹横筋膜,形成一个由腹横筋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构成的游离缘;用手指在腹横筋膜和腹膜外脂肪之间滑动游离出2~3cm的间隙使这两层分离;开始缝合的第1针应穿过包括腹横筋膜、腹横肌、腹内斜肌三层结构,紧贴腹直肌的外缘,再穿过耻骨结节的骨膜和紧靠耻骨结节内侧面的腹直肌腱鞘;第2针向外侧1cm 并缝合上述的所有组织结构;第3针缝合三层结构与腹股沟韧带的反折部;用6~8针缝合三层结构与腹股沟韧带,最后1针在精索穿出部位的下方1cm处;针在距三层结构的边缘2cm处进针出针各2次,形成半荷包样的缝合;8.精索复位,腹外斜肌腱膜两叶连续缝合关闭,重建腹股沟管外环;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注意事项1.腹股沟区的耻骨肌孔过宽,有可能在做腹横肌腱弓与腹股沟韧带或髂耻束缝合有较大张力时应更换手术术式;2.手术中要仔细止血,手术后注意有否阴囊血肿并妥善处理;3.手术中应尽量减少在精索内广泛解剖,以免造成静脉丛以及静脉血流的损害而导致手术后睾丸并发症;4.手术中要注意尽量勿牵拉、结扎或缝扎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位于精索内的生殖股神经也应妥善保护;二.耻骨梳韧带修补手术McVay手术一适应证同“巴西尼”手术;二禁忌证同“巴西尼”手术;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切口和处理疝囊同巴西尼手术;2.提起精索,在腹股沟韧带内下方摸清股动脉,其内侧为股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上方1~2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开腹横筋膜;剪开腹股沟管内环;保护髂耻静脉,充分解剖游离Cooper韧带;将精索向上牵开,则Cooper韧带的深面可以显示清楚;3.在下方的解剖完成后,游离腹横肌弓状下缘与其下面的腹膜前组织,切除薄弱的腹横筋膜及腹内斜肌;4.然后,自耻骨结节将Cooper韧带和腹横肌弓状下缘用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直至股静脉内侧缘;5.股管的闭合,通过在Cooper韧带和股鞘之间进行缝合完成;6.精索复位,腹外斜肌腱膜两叶连续缝合关闭,重建腹股沟管外环;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注意事项1.可以做一个减张切口以缓解缝合张力;方法是:在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的融合处,从耻骨结节开始向上做一减张切口,长4~5cm;修补结束后减张切口处可间断缝合几针,且更宜在这个薄弱处放置Marlex补片并连续缝合固定补片到腱膜上;2.在做耻骨梳韧带处游离时,要注意分离并结扎所有连接到闭孔肌循环的血管,防止其在修补过程中被撕裂;3.在修补过程中要注意勿使股静脉受压;4.其他同巴西尼Bassini手术注意事项;第二节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一、人工合成平片修补法一适应证腹股沟疝病人尤其年老病人、复发疝、有腹股沟疝家族史和腹壁触诊缺损区较大的,除具有禁忌证外均可施行此手术;二禁忌证1.全身主要系统有严重病变无法耐受麻醉和手术后过程者;2.伴有较严重的引起腹压持续升高的病变如腹水、严重哮喘等;3.手术部位有皮肤病或感染者;4.未成年的儿童;5.未控制的全身性潜在感染,糖尿病未得到良好控制,化疗后和较大量激素使用期间免疫能力低下者;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用碘伏液消毒手术野和阴部后,铺无菌巾;2.切口同巴西尼Bassini手术,可向下延长到耻骨结节上的皮肤;3.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注意勿损伤腱膜深面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提起已切开的腹外斜肌腱膜,向深面做钝性分离,向下到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向上到显露腹内斜肌、腹横肌腱弓;4.按巴西尼Bassini手术方法处理疝囊;5.取6~8cm宽、10~12 cm长成型聚丙烯补片置入腹外斜肌腱膜下,腹横肌腱弓和腹内斜肌浅面,将精索套入成型补片尾部的圆孔内;6.精索向上、向外拉开;以不吸收合成缝线或能够提供至少2周伤口强度的可吸收合成缝线从超过耻骨结节1~2cm的耻骨结节上腱膜组织与补片圆形的远端做第1针缝合后打结;以同一线做连续或间断缝合补片下缘到陷窝韧带、髂耻束或腹股沟韧带偏下处直到补片尾近精索孔处;补片上缘以间断或连续缝合固定于腹横肌腱弓与腹外斜肌腱膜反折处;7.缝合补片精索孔的远端裂口完成人工深环;把补片的尾部置入腹内斜肌浅面、腹外斜肌腱膜下;可把补片尾部固定1~2针在腹内斜肌上,也可不再固定;8.精索复位;以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9.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注意事项1.手术操作过程要严格注意无菌,止血要彻底;腹外斜肌腱膜层要确切缝合,手术后不置引流片;2.补片可视缺损大小适当剪裁,补片缝合后不应出现皱褶;3.精索不要在补片预留的精索孔处受压和打褶;4.补片下缘与髂耻束或腹股沟韧带缝合时不要过深,以免伤及股血管;5.手术中应尽量减少在精索内广泛解剖,以免造成静脉丛以及静脉血流的损害而导致手术后睾丸并发症;6.手术中要注意尽量勿牵拉、结扎或缝扎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位于精索内的生殖股神经也应妥善保护;第三节股疝修补术一、经腹股沟上股疝修补术一适应证1.诊断为股疝且无手术禁忌证的;2.股疝嵌顿;二禁忌证1.全身情况很差、心肺功能不全和无法耐受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2.腹股沟区有皮肤损害和局部感染的;如急症手术可改选腹股沟下经股部途径;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切口同巴西尼Bassini手术;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向下和向上钝性游离,暴露腹股沟韧带和腹横肌腱弓;把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上拉起后,切开腹横筋膜注意其下的腹壁下动静脉后即可见其下的包块;3.疝囊提起,谨慎游离周围组织;其外侧为股静脉尤应注意;可以同时在股部用手指轻轻往上推顶,使整个疝块由股管脱出;4.如肿物被股环嵌闭甚紧无法脱出时,可用手指推挤疝囊颈向下向外,显露陷窝韧带后,将陷窝韧带切开直至耻骨结节操作时要谨慎,注意避免损伤异位闭孔动脉;也可以呈“Ζ”状切开腹股沟韧带使疝环松解;5.切开疝囊注意疝内容物,无血运障碍则回纳内容物到腹膜腔内;疝环内完全游离起疝囊,并高位缝扎疝囊;6.先把已切开的陷窝韧带或腹股沟韧带缝合;以不可吸收缝线将腹横肌腱弓、耻骨韧带和髂耻束或腹股沟韧带缝合关闭股环;7.疝囊内容物如肠管已坏死,则切除后对端吻合;处理疝囊后是否再修补视局部感染情况而定;8.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注意事项1.闭孔动脉在正常情况下起自髂内动脉,离股疝较远;但是异常时可起自腹壁深动脉,绕股环的内或外侧行至闭孔;因此,在处理切断陷窝韧带时要把韧带周围稍加解剖,有异常血管要先结扎;2.修补时要注意膀胱和股静脉;二、经腹股沟下股疝修补术一适应证较小和较简单的股疝;二禁忌证1.全身情况很差、心肺功能不全和无法耐受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2.腹股沟区有皮肤损害和局部感染的;如急症手术可改选腹股沟下经股部途径;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以卵圆窝为中心,在腹股沟韧带下约3cm处做斜切口,或在股动脉搏动内侧从腹股沟韧带上1cm向下做纵切口,长6~7cm;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剪开筛状筋膜,分开脂肪组织,即可显露疝囊;3.将疝囊与股静脉、大隐静脉及周围组织分开,直至囊颈部;4.切开疝囊前壁至囊颈部,松解粘连后,将内容物还纳腹腔;清除囊颈外组织,在囊颈部做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收紧后环绕一周再结扎;剪去多余的囊壁;将结扎好的囊颈部推向股环以上;5在股静脉内侧,将腹股沟韧带连同陷窝韧带和耻骨韧带一并缝合2~3针,闭合股管上口;6.再将卵圆窝的镰状缘与耻骨筋膜缝合,以封闭股管下口;7.分层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第四节腹壁切口疝一、腹壁切口疝缝合修补术一适应证较小的腹壁切口疝;二禁忌证1.全身情况很差、心肺功能不全和无法耐受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2.手术区有皮肤损害和局部感染;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在原切口外做一梭形切口;同时切除原切口的瘢痕;2.在进入疝囊前可把瘢痕皮肤及其下的脂肪先切除;3.谨慎切开疝囊;仔细分离与疝囊和疝环粘连的肠管和大网膜;可切除部分大网膜以利缝合;4.腹膜前做一定距离的创缘游离,使筋膜层缝合时减少张力;可切除部分疝环,暴露正常外观的腹壁各层;5.缝合腹膜后,对腹壁各层稍做游离以备缝合;6.以不可吸收缝线做连续全层缝合或各分层缝合;缝合时要确认腱膜层已被缝合在内;缝线张力不宜过大;进针点与创缘要有一定距离,有利缝线有足够力量把持住正常组织;7.缝合皮下组织消除死腔腔;视出血、组织捻挫和创口可能的污染决定是否置引流,缝合皮肤;注意事项1.根据术前对肠粘连和不全肠梗阻的估计,确定是否予以胃减压和其他的肠道准备措施;2.切开皮肤时要十分谨慎,有时肠管与皮肤紧贴;3.手术中发现缝合有较大张力时应改用人工合成补片修补;4.手术后皮肤拆线应稍延迟;手术后要用腹带;二、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一适应证 1.腹壁切口疝的缺损>3cm,其缺损无法以自身组织缝合;2.虽然腹壁缺损不太大但缝合修补时有较大张力;3.因腹壁为多次手术瘢痕所累及,再缝合闭合缺损时其张力影响呼吸;4.同样可以适用于较大的成人脐疝和脐旁疝;二禁忌证1.全身情况差,因腹腔脏器外突引起腹内压降低导致全身紊乱,尤其心肺功能受累,无法耐受麻醉和手术;2.原切口存在感染或虽然感染已控制但未超过6个月;3.未控制的肺部感染和全身性潜在感染,糖尿病未得到良好控制,化疗后和较大激素使用期间免疫能力低下者;4.长期内脏脱出在腹壁外,疝内容物还纳后可骤然增加腹内压和限制膈肌运动,有引起进行性呼吸功能不全危险者;5.切口疝合并内脏急症多半为腹膜炎需紧急手术时,不宜以人工合成补片修补已存在的切口疝;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用碘伏消毒手术野后铺无菌巾;2.沿原手术切口作梭形切口,切除手术瘢痕后进腹或以疝环的最大直径方向取切口进腹;要谨慎注意内脏和皮肤的粘连,防备误伤内脏;3.游离皮下组织和筋膜至疝囊;手术瘢痕、皮下组织和破碎筋膜一并切除;4.谨慎切开疝囊,分离大网膜、肠管与疝囊或疝环的粘连;腹腔内粘连肠管的分离、大网膜和肠管是否切除要视腹腔被疝出的内脏回纳后的容积和关闭腹膜缺损的程度;如要切除肠管必须要注意尽可能减少污染;5.在腹膜前肌筋膜后做钝性分离,各方向分离面要超过疝环3~5cm,做成一腹膜前间隙为置入人工合成补片用;分离时注意止血和勿损伤内脏;以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6.测量已做成腹膜前间隙的面积,即:疝环的直径+疝环外已游离的3~5cm的间隙;并以此面积的大小裁剪聚丙烯补片,一般取圆形;7.把已裁得的聚丙烯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内;视容纳情况可再裁剪,不要使补片太小,也不要过大而使补片打褶;8.以不可吸收合成缝线间断缝合补片的外缘固定于前面的筋膜肌层上,以同样方法再缝一圈把补片固定于疝环上筋膜下补片修补术—Underlay Repair;9.或关闭腹膜后在肌筋膜上做一间隙,大小如前已叙述;补片置入后以相似方法做两圈间断缝合固定补片与其下的肌筋膜层和疝环筋膜上补片修补术—Onlay Repair;10.正中切口的切口疝在游离疝囊和回纳疝内容物后,在近中线处较充分的把两侧腹直肌后鞘向各自的外侧游离5~7cm,并过疝环的上界3cm;把两侧腹直肌后鞘对合缝合后,裁剪相应大小的聚丙烯补片置入腹直肌后间隙内;以补片的一侧与相应侧的腹直肌外缘和穿过腹直肌到前鞘做数针褥式缝合,待两侧缝合结束后打结;补片被置于腹直肌后鞘前、腹直肌后,补片缝合固定通过左右腹直肌的外缘到前鞘,使补片与左右腹直肌连为一体;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Rives Stoppa Repair;11.如果因粘连广泛无法闭合腹膜时,以聚四氟乙烯或用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补片替代腹膜缝合,必须是膨化聚四氟乙烯面对内脏;以不可吸收缝线间断把补片与腹膜缝合固定;12.缝合皮下组织时不要有无效腔;置闭式引流管后缝皮;注意事项1.用人工合成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游离创面较大,有时要游离肠管粘连;手术仔细,止血可靠,注意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污染;要用有效的预防性抗生素,视术中情况决定持续应用时间;若有感染建议尽量不用合成补片而选用生物补片;2.手术后要注意病人对疝出内脏复位的耐受能力;尤其要注意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和呼吸道护理;3.引流管以负压持续吸引,视引流量决定拔管时间;停止引流后还需检查有否腹壁残余血肿或浆液肿,在无菌下穿刺抽液;手术后即需用腹带包扎,要持续3~6个月;4.视术中情况选用补片和决定如何置入补片;聚乙烯补片不能接触肠管,但耐受感染好;聚四氟乙烯抗粘连强但发生感染要取出补片;筋膜下置入补片后由于腹压和肌张力使补片两面受压,缚贴平整,又因肌层阻挡基底宽于疝环很大的补片,不易复发,但手术固定补片有一定难度;筋膜上置入补片的手术操作不难,固定补片进针不要过深防误伤内脏,但因补片开放于脂肪组织所以浆液肿发生率高,引流时间要稍长;无论在筋膜上或筋膜下置入补片,补片外缘要超过疝环外缘3~5cm;5.要定期检查切口,有感染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第二篇内分泌系统第一章甲状腺疾病第一节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一、适应证一甲状腺一侧叶次全切除:1甲状腺一侧叶腺瘤;2多发性甲状腺腺瘤局限于甲状腺一侧叶内;3局限于甲状腺一侧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4微小癌局限于一侧腺叶内;二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除: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多发性甲状腺腺瘤;3单纯性甲状腺肿和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肿块较大,有压迫症状者;4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病人日常工作和生活;5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微小癌;二、禁忌证1.年龄小、病情轻、甲状腺肿大不明显者;2.年龄大,合并心、肺、肾等器官严重疾患难以耐受手术者;3.妊娠后期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仰卧位,垫高肩部,使头后仰,以充分显露颈部;头部两侧用小沙袋固定,以防术中头部左右移动污染切口和影响手术;2.切口于颈静脉切迹上方2.0cm处,沿皮纹做弧形切口,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内缘或外缘;如腺体较大,切口可相应弯向上延长,切口大小可根据术者经验及习惯而灵活掌握;3.游离皮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用组织钳或皮肤拉钩牵起颈阔肌切口边缘,于其深面交替用锐性和钝性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下缘,下达胸骨柄切迹下皮瓣也可不予分离;用无菌巾保护好切口,缝扎两侧颈前浅静脉;4.切断甲状腺前肌群,显露甲状腺;在两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剪开筋膜,将胸锁乳突肌与颈前肌群分开,然后在颈正中线处纵行切开深筋膜,再用血管钳分开肌群,深达甲状腺包膜;将肌肉顶起,在血管钳间横行切断病变腺叶侧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如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可将两侧颈前肌群均切断,以扩大甲状腺的显露;5.处理甲状腺上极:于上极的内侧分离、切断和结扎甲状腺悬韧带;充分显露腺叶上极,在离开上极约0.5cm处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和静脉;结扎血管时应尽量靠近腺体,以防损伤喉上神经外支;继续钝性分离甲状腺上极的后面,遇有血管分支时,可予结扎、切断;将甲状腺轻轻牵向内侧,在腺体外缘的中部可找到甲状腺中静脉有部分人无甲状腺中静脉,此步骤可省去,分离后结扎、切断;6.处理甲状腺下极:将甲状腺向内上方牵引,沿甲状腺外缘向下极分离,在下极,甲状腺下静脉位置较浅,一般每侧有3~4支,并较偏内下方,予以结扎、切断;甲状腺下动脉通常不需显露或结扎,若需结扎,可不结扎主干,只结扎进入真包膜和腺体处的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在切断其下极动脉分支时应注意喉返神经的保护,一般不需常规显露喉返神经;7.处理峡部:完全游离甲状腺下极后,将腺体拉向外侧,显露甲状腺峡部,扩大峡部和气管间的间隙,引过两根粗丝线,分别在峡部左右结扎后在两结扎线之间将其切断;若峡部较宽厚,可用两排血管钳依次将其夹住,切断、结扎或缝扎,并将切断的峡部继续向旁分离到气管的前外侧面为止;至此,将甲状腺一侧叶基本大部分离;8.楔状切除甲状腺:从腺体外缘将甲状腺体向前内侧翻开,显露其后面,并确定切除腺体的边界,切线下方必须保留侧后包膜和甲状腺真包膜,以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免受损伤;沿外侧预定的切除线上,用一排或两排血管钳夹住少许腺体组织;然后在血管钳上方楔形切除甲状腺;切除腺体的多少,按腺叶病变程度而定;一般应切除腺体的90%左右;在腺体残面上的出血点均应结扎或缝扎,然后再对缘缝合;9.甲状腺双腺叶次全切除:如需行甲状腺双腺叶次全切除术,一般先进行右侧手术,左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操作规范同右侧;10.引流、缝合切口:将甲状腺残面彻底缝合止血后,抽出病人肩下垫物,以利病人颈部放松,再查有无出血点;见整个创面无出血后,腺体床处置管形胶皮片或直径在3~。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一、经锁骨上穿刺术1. 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

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左右处为穿刺点。

2.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3. 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

一般进针2.5~4.0cm即达锁骨下静脉。

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2.0~3.0ml 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1. 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

2. 取锁骨中点内侧1.0~2.0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3. 局部以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

4. 一般成人进针3.0~5.0cm即见有回血,按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置管及固定。

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1. 平卧,头低20°~30°角或取肩枕过伸位,头偏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一、经锁骨上穿刺术1. 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

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 左右处为穿刺点。

2.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3. 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 ~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

一般进针 2.5 ~4.0cm 即达锁骨下静脉。

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 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 ~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 2.0 ~3.0ml 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 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4. 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

5. 取锁骨中点内侧 1.0 ~2.0cm 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 之间) 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6. 局部以0.5 ~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 1 肋骨的间隙为准。

7. 一般成人进针 3.0 ~5.0cm 即见有回血,按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置管及固定。

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3.1 平卧,头低20°~30°角或取肩枕过伸位,头偏向对侧( 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病因】1.碘的缺乏。

单纯性甲状腺肿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1.甲功全套2.甲状腺扫描3.B 超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 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一、手术治疗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 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 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诊断】乳腺癌一、症状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或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

二、体征早期表现为单个小肿物,质地硬,不规则,界限不清,“酒窝征”是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体征。

中期可出现腋下淋巴结大,局部可出现乳头下陷,肿块增大。

晚期局部出现“橘皮外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破溃,肿块与胸壁粘连。

三、辅助检查1、乳腺钼靶摄片:(1)、摄片上的肿块大小比体检时肿块小,可见透亮环(2)、肿块有分叶状,毛刺样改变,无包膜、不光滑、密度大;(3)、局部皮肤下限或增厚;4 砂粒样钙化灶等。

2、乳腺彩超:血运丰富、边界不清之低回声影,呈蟹足样改变,伴或不伴钙化。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引言外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通过手术等方法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外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对于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外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病人治疗效果。

1. 手术准备在进行任何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手术准备工作。

以下是手术准备的一般要求: - 病人的全面评估和术前准备,包括麻醉评估、手术风险评估等。

- 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准备工作。

- 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和无菌,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 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外科手术中的基本要求,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和交叉感染。

以下是无菌操作的常见措施: - 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并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 手术器械和材料应经过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 手术操作区域应进行无菌处理,包括手术台、手术器械和手术帷幕等。

- 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3. 外科手术操作规范外科手术操作规范是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康复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外科手术操作规范的一般要求: - 在手术中,医务人员应遵循手术顺序和步骤,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手术切口和缝合技术应符合规范,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愈合良好。

- 麻醉管理应科学合理,确保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医务人员应时刻注意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4.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术后处理的一般要求: - 医务人员应对术后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根据术后情况,医务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恰当的药物应用、伤口护理等。

- 医务人员应向术后病人和其家属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指导和康复建议。

- 定期随访术后病人,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人康复情况。

6.4.3 普通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6.4.3  普通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shuangbanna Da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目录腹膜腔穿刺术--------------------------------------------------3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4胃插管术-------------------------------------------------------5气管切开术-----------------------------------------------------6静脉切开术-----------------------------------------------------8脓肿切开引流术-------------------------------------------------9胃肠减压术-----------------------------------------------------10 清创缝合术-----------------------------------------------------11换药术------------------------------------------------------13拆线法------------------------------------------------------15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16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17内镜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19纤维胆道镜检查术-----------------------------------------------20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PT、EST)------------------------------22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3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shuangbanna Da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腹膜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腹膜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有无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腹腔注射药物。

【禁忌证】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有广泛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

【操作】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2.取平卧位或斜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的选择:(1)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

(2)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处。

(3)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

4.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并用1%~2%普鲁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

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腹腔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把有侧孔的塑料管尾端连接一盛有500~10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输液瓶,使生理盐水缓缓流入腹腔,当液体流完或病人感觉腹胀时,把瓶放正,转至床下,使腹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输液瓶中;灌洗后取瓶中液体作检验;拔出穿刺针,局部碘酒消毒后,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中心静脉压测量【适应证】1.测量中心静脉压。

2.利用其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TPN)。

【禁忌证】1.出血素质。

2.穿刺或切开部位感染。

【操作】1.颈静脉插管术:(1)常用的有前入路、后入路、中间入路、高位及超高位入路等途径。

中间入路的插管技术如下:置病人于头低脚高仰卧位(15~30 Trendelenburg氏位),使静脉充盈并减少空气栓塞的发生。

去除枕头,肩下垫一布卷使头颈后仰,头转向对侧。

(2)穿刺点首选右侧颈静脉,因为右侧肺尖及胸膜顶低于左侧,不会损伤胸导管,且右侧颈静脉到右房的距离最短,几乎呈一直线。

(3)确定由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先顶角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后,先用一个20或21号针头(与10ml注射器相连接)进行定位穿刺。

针头与皮肤呈45°角,针头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缘,方向指向同侧乳头。

边进针,边抽吸。

持续保持空针负压;试穿成功后,再按此穿刺方向及深度进行正式插管穿刺。

一般多用Seldinger 导丝法。

(4)穿刺及插管成功后将导管与输液装置相接,缝合固定导管,无菌敷料复盖穿刺点。

2.锁骨下静脉插管术:(1)病人仰卧,头低脚高15~30 Trendelenburg氏位,头转向对侧。

(2)于锁骨中1/3段同外1/3段交界处下1cm处进行穿刺,针头与胸部平面平行,方向对着同侧胸锁关节,进入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

(3)穿刺成功后,经针头放引导钢丝,其它步骤同颈静脉穿刺。

【并发症】1.血、气胸,锁骨下静脉穿刺发生率高于颈静脉。

2.导管置于静脉外,输入液体进入纵隔或胸膜腔。

3.颈静脉或颈总动脉损伤出血,形成颈部血肿;如两侧穿刺均形成血肿,可压迫气管造成上呼吸道梗阻。

4.严重损伤颈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造成纵隔血肿、心包填塞。

5.损伤左侧胸导管,造成乳糜胸。

6.操作过程或导管接头脱落造成空气栓塞、肺梗塞。

7.血栓形成,上肢静脉回流受阻。

8.导管置入过深,进入右房或右室,引起心律紊乱。

9.全身及局部感染,特别是经导管输入营养液更易发生,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导管的管理及并发症预防】1.置管时的操作及对导管的护理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插管成功后常规拍胸部X光片以除外血、气胸等并发症,并明确导管的位置,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颈部双侧血肿者应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输液及测中心静脉压时避免导管对大气开放。

5.每24h更换穿刺部位敷料,发现局部有红肿或全身有感染的表现时应拔除导管,并截取导管的顶端做细菌学培养。

中心静脉保留的时间长短同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去除导管;通常留置时间为一周左右;如仍需要,可在其它部位重放一新的导管。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1.经换能器监测仪测定。

2.经玻璃水柱测定中心静脉压,这是最简便的一种测压方法,无需复杂昂贵的仪器;如果操作正确,可测得准确的压力数值。

将有刻度数字的消毒玻璃柱用管道及三通同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柱充满输液液体;将水柱零点同右房水平对齐,水柱向中心静脉开放;水柱逐渐下降,其平面随呼吸上下波动;当水柱停止下降,在呼气终末时读得的数值即为中心静脉压的值(cmH2O);如有终末正压(PEEP)则按一定比例减去一定数值(约每4cmH2O PEEP=1mmHg)。

体表肿块穿刺取样活检术【适应证】体表可扪及的任何异常肿块,都可做穿刺活检;如乳腺肿块、淋巴结等均可穿刺。

【禁忌证】1.凝血机制障碍。

2.非炎性肿块局部有感染。

3.穿刺有可能损伤重要结构。

【术前准备】1.穿刺部位皮肤准备。

2.器械准备消毒的穿刺针及20~30ml注射器、碘酒、酒精、局麻药及标本处理器皿等;穿刺针分为粗针和细针两类;粗针有Vim~Silverman针、Tru-cut针、Jamshidi 针;细针有22~23号Chiba针、20~23号腰穿针、7~8号普通注射针。

【操作】1.粗针穿刺:(1)碘酒、酒精消毒穿刺局部皮肤及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检查穿刺针。

(2)穿刺点用2%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3)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肿块。

(4)将穿刺针刺入达肿块表面,将切割针芯刺入肿块1.5~2cm,然后推进套管针使之达到或超过切割针尖端,两针一起反复旋转后拔出。

(5)除去套管针,将切割针前端叶片间或取物槽的肿块组织取出,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送组织学检查。

2.细针穿刺:(1)碘酒、酒精消毒穿刺局部皮肤及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检查穿刺针。

(2)术者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肿块,将穿刺针刺入达肿块表面。

(3)连接20~30ml注射器,用力持续抽吸,穿刺针在肿块向不同方向快速进退(约1cm围)数次。

(4)常压下拔针,取下针头,注射器抽满空气后用力将穿刺物推注于玻片上,不待干燥,立即用95%酒精固定5~10min,送细胞病理学检查;囊性病变则将抽出液置试管离心后,取沉渣检查。

胃插管术【适应证】1.胃扩,幽门狭窄及食物中毒等。

2.钡剂检查或手术治疗前的准备。

3.昏迷、极度厌食者插管行营养治疗。

4.口腔及喉手术需保持手术部位清洁者。

5.胃液检查。

【禁忌证】1.严重的食道静脉曲。

2.腐蚀性胃炎。

3.鼻腔阻塞。

4.食管或贲门狭窄或梗阻。

5.严重呼吸困难。

【术前准备】1.训练病人插管时的配合动作,以保证插管顺利进行。

2.器械准备,备消毒胃管、弯盘、钳子或镊子、1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石蜡油、棉签、胶布、夹子及听诊器。

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长度标记是否清晰。

4.插管前先检查鼻腔通气情况,选择通气顺利一侧鼻孔插管。

【操作】1.病人取坐位或卧位。

2.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到咽喉部(14~16cm),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插入深度为45~55cm(相当于病人发际到剑突的长度),然后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处。

3.检查胃管是否在胃:(1)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如有胃液抽出,表示已插入胃。

(2)用注射器向胃管注入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胃部听诊,如有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已插入胃。

(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应无气体逸出,若出现连续气泡且与呼吸相一致,表示误入气管。

4.证实胃管在胃后,将胃管末端折叠用纱布包好,用夹子夹住,置病人枕旁备用。

气管切开术【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上、下呼吸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2.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衰竭或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

3.某些咽喉、口腔、下颌及颈部手术前,为方便操作或预防血液及分泌物下咽,可先行气管切开术。

【术前准备】1.严重呼吸困难者,准备气管插管,若气管切开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前先插管,以免术中出现意外。

2.器械准备,气管切开包、手套、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2%普鲁卡因、1%地卡因)、吸引器、橡皮导尿管、头灯和氧气等。

【操作】1.体位:(1)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向后仰,颈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气管向前突出。

(2)不能仰卧位者,取半坐位或坐位,但肩下仍需垫高,头向后仰伸,若头后仰伸使呼吸困难加重,可将头稍前屈,作切口后再后仰。

2.术野常规消毒。

3.2%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少许,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作颈前正中皮下浸润麻醉,气管两侧也可注射少量麻醉剂;若病人已昏迷或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

4.切口:术者用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食指按喉结以定中线;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稍上作颈前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颈浅筋膜。

5.分离气管前软组织,用止血钳自白线处分离两侧胸骨舌骨及胸骨甲状肌,并将肌肉均匀地拉向两侧,暴露气管;甲状腺峡部通常位于2和3气管环前壁,若甲状腺峡部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将气管前筋膜稍加分离,气管环即清晰可见(注意分离过程中始终保持气管居中,且经常用手指触及气管位置,以免损伤邻近重要组织)。

6.确认气管:(1)视诊,分离气管前筋膜后可见到白色的气管环。

(2)触诊,手指可触及有弹性的气管环。

(3)穿刺,用空针穿刺可抽到气体。

7.切开气管,切开气管前,气管注入1%地卡因0.5ml,以防切开气管后出现剧烈咳嗽;用尖刀于第2~3环正中自下向上挑开前壁;注意刀刃不宜插太深,以免损伤气管后壁及食道壁。

8.插入套管,气管切开后,立即用气管撑开器或中弯血管钳撑开,插入气管套管,迅速取出通管芯,套入管;暂用手指固定套管;若分泌物较多立即用接有吸引器的导尿管自套管抽吸。

9.切口处理:(1)分别检查气管前壁两侧切口缘是否翻,尤其是小孩;若翻应用蚊齿钳向外挑起。

(2)仔细检查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并予以妥善处理。

(3)固定气管套管,系带打死结。

(4)皮肤切口中端缝合1~2针。

(5)正中剪开一块纱布,垫衬于气管套管底板下,以保护伤口。

10.术后注意病人呼吸情况及有无皮下气肿、气胸、纵膈气肿等,若发生并发症应作相应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