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定义公式复习整理
(完整版)苏教版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苏教版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d2957bafe4733687f21aa29.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1、像+4、19、+8844.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都大于0.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正数一定大于负数。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因此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日常生活中的一组相反的量中,如果一个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个可用负数表示;如:盈亏,收支,方向,增减等,盈利用正数表示,则亏本用负数表示;收入用正数表示,则支出用负数表示;增加用正数表示,则减少用负数表示……4、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相差多少,只要去掉正号或负号后用大数减去小数;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差多少,只要去掉正号和负号后把两个数相加。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ha)。
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k )。
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ha)平方千米(km2)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000000平方米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
重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1吨 = 1000千克 1千克 = 1000克4。
容积单位:毫升(ml)升(L)1升 = 1000毫升5、(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S = a h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2)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S = a h÷ 2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3)梯形的面积 = (上底+ 下底)×高÷2 S = (a + b ) h ÷2梯形的高 = 梯形的面积×2÷(上底+ 下底)6、(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def9dc7cfc4ffe473368abf3.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知识点:1.如果还用6℃来表示,那么就无法区分是零上6℃,因此我们就引入一种新数——负数.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它们必须是同一属性的量;(2)它们的意义相反。
上升和下降;4. 有相反意义,负数表示。
例如:零上5℃和零下6℃可记为+5℃和-6℃5.典型例题:例1:填一填,做一做。
1、零上20摄氏度记作;零下5摄氏度记作。
2、如果水位升高5米时记作+5米,那么水位下降5米时水位变化记作米。
3、如果顺时针旋转30°,记为-30°,那么逆时针旋转40°,记为4、大兴储蓄所在1小时内处理了四笔业务:存款200元,取款120元,存款50元,取款80元,规定存款为正,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分别是。
例2:判断1、如果把小丽向东走记作50米记作+50米,那么向南走50米应记作-50米。
()2、如果某商店运出30吨货记作-30吨,那么运进20吨货物记作+20吨。
()3、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物体,设向左移动为正,那么向右移动3米,记作+3米。
()4、如果下降3米记作-3米,那么不升不降记作0米。
()例题3甲地海拔高度是35米乙地海拔高度是15米,丙地海拔高度是-20米,请问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提示:35米,15米,-20米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参考答案:甲地最高,丙地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55米。
说明:35米表示高出海平面35米,15米表示高出海-2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20米,所以甲地最高,丙地最低,且甲地比丙地高55米。
例题4我们已经知道,具有相反意义,负数表示。
例如:零上5℃和零下6℃可记为+5℃和-6℃;高出海平面10米和低于海平面8米可记为+10米和-8米;收入200元和支出300元可记为+200元和-300元;前进30米和后退40米可记为+30米和-40米,请问上升7米和向东运动9米可记为+7米和-9米吗?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参考答案:不可以记为+7米和-9米。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777b1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8.png)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正、负数的意义和写法 1.认识温度的单位。
温度计左上方的“℃”表示左边的刻度是摄氏度;右上方的“℉”表示右边的刻度是华氏度,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温度的计量单位。
2.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1)在温度计上,以0℃刻度线为分界线,0℃刻度线上方的刻度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线下方的刻度表示零下温度。
(2)零上30℃记作:+30℃或30℃,+30读作:正三十;零下30℃记作:-30℃,-30读作:负三十。
3.+25℃和-25℃表示的意义。
+25℃表示温度比0℃高25℃,-25℃表示温度比0℃低25℃。
4.正、负数的意义。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写正数时,加“+”或省略“+”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正”字也要省略不读;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用正、负数表示盈亏情况,一般用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方向走的路程。
例:小明向东走40米,记作+40米;向西走40米,记作-40米。
3.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比海平面高的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的......用负数表示.....。
三、借助直线上的点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理解表示正、负数的直线。
(1)直线上标有表示0的点。
(2)在0的右边,向右等距离地标有1、2……各点;在0的左边,向左等距离地标有-1、-2……各点。
(3)对应的正、负数到........0.的距离相等.....。
2.明确直线上的数的大小关系。
(1)0的右边都是正数,0的左边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比左边的数大。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定义公式复习整理(提分首选)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定义公式复习整理(提分首选)](https://img.taocdn.com/s3/m/cb2d9e0f376baf1ffd4fad1d.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定义公式整理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小。
举例:-234<-1<0<+14.正负数是一对相反的数。
5.在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不满一格的看作半格。
先数满格,再数半格。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满格数+半格数÷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平行四边形面积÷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平行四边形的底。
8.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9.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三角形面积×2÷高=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面积×2÷底=三角形的高。
10.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表示S=(a+b)×h÷2;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高;梯形面积×2÷高—上底=下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上底。
1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
因此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要抓住“完全一样”的关键词)12.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3.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课本第18页第10题)14.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经典)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10ce1b99aef8941ea66e052c.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一、知识点:1.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2.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比如: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上升为正,下降为负;零上为正,零下为负;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为负……—有些是相对的,比如:如果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就为负……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先定一个基准,然后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高于或低于基准的那一部分。
比如:把某次考试成绩90分作为基准,超过的分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分数用负数表示……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知识点:1.面积计算公式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的2倍;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面积计算的步骤:(1)看清图形;(2)用对公式;(3)细心计算;(4)注意单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4)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4)](https://img.taocdn.com/s3/m/5273fc4710661ed9ad51f3ca.png)
小学五年级 班喜欢动物的人数统计表
总计 大熊猫 金丝猴 臧羚羊 丹顶鹤 梅花鹿
合计 男生
女生
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90、91页上第1、2、3题。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整理与复习
1.2÷2=
4.2÷7= 0.21×100=
10×10.3= 4.5÷0.15=
4×0.6=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回忆一下本学期,在统计这个单元我 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说说这个学期研究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同以往的比较,各有什么特点? (3)在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4)你能举出一些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 数据的例子吗?
晨光小学五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合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204 104 100
五(1) 53 2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8
五(2) 50 26
24
五(3) 50
27
23
五(4) 51
26
25
晨光小学五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 些什么?
小组活动要求: ①由组长负责,依次指定每人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②每人按动物种类分类整理出男女生人数。 ③各组最后核对、统一收集的数据,确定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数的世界(1)](https://img.taocdn.com/s3/m/7863a72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c.png)
(教材P110 T3)
6.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如下。先把表中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保留一位小数。
1411778724 14.11778724
723339956 7.23339956 688438768 6.88438768
14.1
7.2 6.9
(教材P111 T6)
7. 一本书有a页,王小丽每天看12页,b天看 了 ( 12b )页,还剩( a-12b )页没有看。
(教材P111 T7)
8.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 如果每个花瓶的售价是x元,这天卖花瓶的收入 一共是( 7x )元,下午卖花瓶的收入比上午多 ( x )元。
9.一把椅子a元,一张桌子80元,妈妈买了2套这 样的桌椅。 (1)用式子表示妈妈买桌椅用的钱。
义务教育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九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知识梳理
数的世界(1)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这些数在生
活中有哪些应用,能举例说说用字母表示数 的好处吗?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数的认识
数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的
世 界
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 和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数
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知识大闯关
-.4 -.3 -1.
+.2
+.5 7.
(教材P110 T1 )
3.(1)6角5分是1元的( 65 ),写成小数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0.65 )元。
(100)
(2)29毫米是1米的( 29 ),写成小数是
( 0.029 )米。
(1000)
(教材P110 T2)
数学五年级上定义和公式
![数学五年级上定义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8f77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a.png)
数学五年级上定义和公式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数学中一些定义和公式:
1.定义:
•面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范围大小。
•周长: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除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公式:
•长方形面积= 长× 宽
•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
•正方形面积= 边长× 边长
•正方形周长= 边长× 4
•除法公式: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分数乘法公式: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用乘号连接起来。
•分数除法公式: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分数的加法公式: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分母不同,先通分再相加。
•分数的减法公式: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分母不同,先通分再相减。
以上定义和公式是五年级上册数学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6a6e3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5.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0588c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1.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表示比0小的数。
•能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负数的加减法:•掌握负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能用负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底×高),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底×高÷2),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不同底和高的选择对面积的影响。
•梯形的面积:•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上底+下底)×高÷2,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组合图形的面积:•学习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基本图形来计算面积的方法。
•掌握利用平移、旋转等方法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来计算面积的技巧。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概念,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
•能将小数与分数进行互化。
•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小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或多个小数的大小。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便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小数乘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便计算。
•小数除法:•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除数是整数和小数的情况。
•理解商的变化规律,能进行商的估算和验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cb49130029bd64783e2ccf.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11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调查和实践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问题。
(10分钟)
1.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几道综合性的实际问题。
2.导学单
(1)小组里依次展示组员收集到的统计图,按搜集人先说明、其他组员后补充的顺序分析;
(2)小组选择一张统计图准备全班展示。
3.全班交流统计图。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8f806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5.png)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第五、第七、第八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统计四部分。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圆的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统计部分则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圆和统计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基本概念,但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教师激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应用。
2.难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应用。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分析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法则、实际问题案例等。
3.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案例,以及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3795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b.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整数加减法,并能够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能够掌握扩号、约分及整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熟练使用辅助线、数轴等工具解决数字和表格问题。
4.了解和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计算。
5.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进退位计算方法及应用。
2.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复习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较基础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进位、借位等计算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习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老师或同学相互出题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引导他们理解思考。
扩号、约分及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和掌握扩号、约分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常用的乘除法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
辅助线和数轴在解决数字和表格问题时,学生可以采用辅助线等工具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师可以运用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辅助线和数轴的应用及方法。
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需要学生在掌握了整数的计算方法后,再着手学习分数。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计算在了解和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等方式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实例讲解、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节:整数加减法的复习时间:40分钟1.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进退位计算方法和应用。
2.讲解整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答。
3.布置整数加减法练习题,同学们相互进行出题练习。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8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8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a8290c0aeaad1f346933f85.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概念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像+20、+8844.4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 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 和2 到0 的距离相等。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多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 = a h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 S = a h ÷ 2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 2 S =( a + b)h ÷ 22、面积单位测量或计量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公顷可以写成hm21公顷=(100 )平方米测量或计量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平方千米可以写成km2。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100)公顷3、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只数整格的,实际面积比数出的结果要大一些。
把不满整格的也当作整格数,实际面积比数出的要小一些。
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按半格计算。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0.1米= 0.10米=0.100米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 1 个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 1 个或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小数的性质。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8492c3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c.png)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章负数的初步认识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在生活中,O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一);收入(+)、支出(一);南( +)、北(一);上升(+)、下降(—)……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高12℃。
第二章多边形的面积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AOD与△BOE的面积相等。
想想为什么?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55f14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3.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一些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解与示范: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5.练习与巩固: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整理与复习(一)-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整理与复习(一)-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c2cb3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8.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整理与复习(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
2. 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特征。
3. 复习基本的统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特征,基本的统计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复习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小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整数和小数的意义。
(2)让学生举例说明整数、小数的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等。
(3)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的掌握情况。
3. 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特征:(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特征,如面积、周长等。
(3)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掌握情况。
4. 复习基本的统计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方法,如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统计方法的掌握情况。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复习。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2. 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特征3. 基本的统计方法七、教学评价1. 课后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e776a8f59eef8c75fbfb3ad.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负数的初步认识1.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 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 在生活中,0 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4.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第二章多边形的面积1. 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3.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ADE、△BDE、△BCE 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 的一半;△AOD 与△BOE 的面积相等。
想想为什么?4. 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 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 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定义公式整理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
小。
举例:-234<-1<0<+1
4.正负数是一对相反的数。
5.在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不满一格的看作半格。
先数满格,再数半格。
不规
则图形的面积=满格数+半格数÷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平行四边形的底。
8.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9.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三角形面积×2÷高=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面积×2÷底=三角形的高。
10.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表示S=(a+b)×h÷2;
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高;
梯形面积×2÷高—上底=下底;
梯形面积×2÷高—下底=上底。
1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
因此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要抓住“完全一样”的关键词)
12.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3.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
形面积的一半。
(课本第18页第10题)
14.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
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5.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与
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6.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与
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小结提示:
(1)在完成这一单元的相关计算时,一定要先观察是什么图形?
(2)熟练理解和背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图形面积公式,再根据题目中的图形面积公式来计算;
(3)要注意题目单位名称是否统一。
(课本第21页第4题);
(4)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不能忘记公式中的“除以2”;
(5)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17.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条)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格)
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立方体)
18.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可以通过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
数,就是几位小数。
(注意:写几位小数要大写,如:4.032,小数点后面有3个数字,是(三)位小数。
)
19.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个(1)
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十(10)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千分之一(0.001)
20.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整数部分没有最高
数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1.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2.小数的乘除:
1)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
位,两位,三位……
2)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两位、三位……
23.数的改写:“万”作单位:从右边开始向左数四位;“亿”作单位:从右
边开始向左数八位。
24.求整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用“≈”号连接。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25.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来决定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要看百分位来决定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来决定四舍五入。
注意事项:
(1)在表示近似值时末尾的“0”一定不能去掉。
(例如,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1.50,末尾的“0”不能去掉。
虽然1.50与1.5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一样,1.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而
1.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所以1.50在表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一定不能去
掉。
)
(2)向前一位数字五入进一时,满十要向前进一,再满十继续向前进一。
(举例:19.97保留一位小数,19.97≈20.0,百分位上数字是7,比5大,舍去7,向十分位上的9进1,9+1=10,继续向个位上的9进1,19+1=20)26.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
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
数,叫做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8.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29.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30.长度单位进率
1)1千米=1000米
2)1米=10分米
3)1分米=10厘米
4)1厘米=10毫米
31.人民币单位进率
1)1元=10角
2)1角=10分
32.质量单位进率
1)1吨=1000千克
2)1千克=1000克
33.容积单位进率: 1升=1000毫升
34.面积单位进率
1)1平方千米=100公顷
2)1公顷=10000平方米
3)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5)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35.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
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36.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交换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的倒用:a×b+a×c=(b+c) ×a
除法结合律:a÷b÷c=a÷(b×c)
除法分配律:(a+b) ÷c=a÷c+b÷c
37.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是1公顷。
38.在正数乘法中,
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0)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0)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9.在正数除法中,
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被除数≠0)
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被除数≠0)
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