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点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各类型图书馆中,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很重要的类型,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骨干力量。我国的公共图书馆都是按国家的行政区设置的。除设于首都的北京图书馆是国家馆以外,形成了省(自治区、直辖市)馆,地区(盟、市、自治州)馆,县(旗、区)馆的四级网络。到1996年,全国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有2615所。近年来,东南沿海经济、教育、科学、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还普遍建立了城市中的区、街道及农村中的乡镇图书馆(室),延伸为五级网络。此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级市还建立了独立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或附属于各级图书馆的少儿部,

也属于公共图书馆的体系。

公共图书馆一般具有藏书门类齐全,专业学科面广,读者类型多样,联系社会面广的特点。是一个地区的文献收藏中心,目录中心,为读者服务的中心及一个地区内各类型图书馆协作协调的中心。在不久的将来又是电子计算机贮存、检索文献信息中心,正是这种综合性的特点,在这些公共图书馆中,除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具有该民族文化的特点外,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类型比较单一的趋同的倾向。其馆舍、藏书的内容、结构,服务对象和方式都大同小异。所以,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如何突出其他地方特点,同中求异,各具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一般说来,就是图书馆的各个方面要同这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过程相适应,要同这一地区的读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相适应。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要做并不容易。那么,如何体现并做到这一点呢?主要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地方公共图书馆馆舍的建筑风貌,要同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相协调。由于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大多设于这个地区的中心城市,所以其馆舍的建筑风貌又要同这个城市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图书馆也不能落后于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例如已经建成的广西南宁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其建筑风貌都具有民族浓厚的特点,又有现代气息,使人们一望而知是这个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是体现民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大多数汉族地区的图书馆就不那么容易地体现出来了。由于我国大多数县以上公共图书馆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建立起来的。在初始阶段主要是解决有无的问题,限于政府的财力,很多是因陋就简,利用原有的公共建筑作为馆舍,所以这些图书馆的馆舍建筑就很难体现地方的风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很多地方正在筹划建新馆,所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在设计建设新馆时,力求突出地方特点,同这个地区及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就是一个

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了。例如,苏州市是一个地处江南太湖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历史上的苏州古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园林之胜甲天下,所以新馆的设计建设就要体现这些特色。同时也要体现其为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现代化功能。同时,新的图书馆建筑又不是传统建筑风格的简单的再现,而是传统的地方风格同现代化功能要求的有机的融合。这当然是建筑学家研究的一个课题。建造一个新馆是不容易的,是百年大计。有人比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要使图书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的建筑群中,构成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一个优美动人的音符,一定要慎之于始,反复论证推敲,不能掉以轻心,而成为遗憾千古的败笔。

第二个方面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既要体现这个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要为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舍建筑是体现地方特点的外在表现,文献收藏是从内涵上体现地方特点的主要方面,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收藏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我国现有的县以上2600多个公共图书馆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建馆较早,历史悠久,这一

类大约有50多个,占5%,这些馆大多是清末民初,由古代公私藏书楼转化而来,经过几十年甚至近一个世纪的积累,文献收藏比较丰富,可以说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有较高层次的骨干。这些馆都有古籍收藏丰富的特点,是大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建馆所难以企及的。如我省的南京图书馆是在前中央图书馆及江苏省国学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学图书馆于1908年购入清末杭州藏书家丁丙“八千卷楼”藏书,所以南京图书馆的古籍珍藏及近现代历史文献收藏之富是其他公共图书馆难以匹敌的。又如广东的中山图书馆成立于1912年。前身是清末广雅书局的藏书楼,建馆后,专门收藏孙中山文献,广东地方文献,华侨史料,东南亚及海南诸岛的文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果说,这些建馆较早的图书馆因其历史悠久而较易形成自己的文献收藏特色,那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建馆是否就无能为力呢?事实上也不尽然。如1983年开始筹建的深圳图书馆,在文献收藏上十分重视特区文献和港澳台文献,大量接受港澳知名人士的捐赠,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县级公共图书馆中,如浙江海盐县馆,以海盐籍的中国近代出版家、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命名,专门收藏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其地方特点非常鲜明,所以对那些新中国成立以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