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徐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

(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
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 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A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
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
第1页共16页。

徐州市2018年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徐州市2018年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姓名考试证号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嶂养精蓄锐B.剽.(biāo)悍piao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zhuó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去掉“不”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徐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l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位号填写清楚。

3.试卷总分含卷面分3分。

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濒(bīn)临悄(qiāo)然阴霾鲜(xiǎn)为人知迫不急待B.提(dī)防角(jiǎo)色沮丧满载(zài)而归提心掉胆C.泥泞(nìng)狩(shòu)猎遐想叱咤(zhà)风云粗制滥造D.栈(zhàn)桥附和(hè)决别浑身解(xiè)数谈笑风生2.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 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4)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5)子日:“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子罕》)(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7)“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3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总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

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久,就会感觉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

2018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若出其里。

(2),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马作的卢飞快,。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不得分)⑴星汉灿烂⑵博学而笃志⑶弓如霹雳弦惊⑷何当共剪西窗烛⑸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及理解性默写的能力。

(1)至(5)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小题1注意“汉”的写法。

小题2注意“笃”的写法。

小题(3)注意“霹雳”和“弦”的写法。

小题(4)注意“烛”的写法。

小题(5)注意“寡”“谏”“谤讥”的写法。

小题(6)是理解性默写,根据题干中“民生”和“家安”“济世情怀”的提示语,可以判断答案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注意“厦”“庇”“俱”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1)星汉灿烂(2)博学而笃志(3)弓如霹雳弦惊(4)何当共剪西窗烛(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第(1)——(5)题是一般性默写填空,只要注意书写即可。

比如,“雳”不要误写为“厉”;“刺”不要误写为“剌”。

第(6)题是理解性默写填空。

完成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济世情怀”思考答案。

2.【答案】C【解析】A项中“重峦叠障”的“障”应写为“嶂”;B项中“剽”应读作“piāo”,“冲耳不闻”的“冲”应写为“充”;D项中“着”应读作“zhuò”。

3.【答案】(1)怨天尤人关注(2)删去“不”【解析】(1)其中,“怨天尤人”是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

而“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撒,不愿参加劳动。

根据语境,应该与“消极悲观”同是表示心态的,所以选择“怨天尤人”。

“关注”是关心重视的意思,“关怀”是指关心别人,根据“我们可以渺小卑微”可知,因为“渺小卑微”而不被重视,从而选“关注”。

(2)修改的前提是掌握病句的类型,比如,前后矛盾、语意重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前后否定不一致、语序不当等。

“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的意思是人生不可能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和语境不相符,应删去“不”。

4.【答案】D【解析】A项中《格列佛游记》影射的应该是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

B项中的《聊斋志异》不是长篇小说。

C项中“‘说’是一种文体”,不正确。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故选D。

5.【答案】C【解析】A项应为“吾请/无攻宋矣”;B项应为“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项应为“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1. 古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⑴星汉灿烂⑵博学而笃志⑶弓如霹雳弦惊⑷何当共剪西窗烛⑸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 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 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 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答案】C3.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⑴怨天尤人关注⑵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难免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或“难免痛苦的经历和体验”)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2018年江苏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8年江苏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 _______________ 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中赏;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3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 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 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 )•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 游手好闲 关注 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格列佛游记》 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 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 《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作者分别是罗贯中、 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 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 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 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 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徐州市2018年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徐州市2018年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姓名考试证号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嶂养精蓄锐B.剽.(biāo)悍piao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zhuó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去掉“不”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018--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 试 题考试证号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 ▲ ,若出其里。

⑵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 ▲ 。

⑷ ▲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 ▲ ,受上赏; ▲ ,受中赏; ▲ , ▲ ,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 ▲ ”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媲.(p ì)美 对称.(ch èn ) 重峦叠障 养精蓄锐 B.剽.(bi āo )悍 良莠.(y ǒu ) 莫衷一是 冲耳不闻 C.憎.(z ēng )恶 缄.(ji ān )默 人才辈出 心无旁骛 D.戏谑.(xu è) 着.(zh áo )落 销声匿迹 走投无路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 ▲ ),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 ▲ ),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 游手好闲 关注 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徐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窈窕淑女,。

<2)海日生残夜,。

<3),随风直到夜郎西。

<4),嬴得生前身后名。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由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b5E2RGbCAP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角<jué)逐亵牍<dú)重蹈覆辙<zhé)满载<zǎi)而归B.教诲<huì)剽<biāo)悍毛骨悚<sǒng)然相得益彰<zhāng)C.惬<qiè)意斑斓<lán> 咬文嚼<jiáo)字心无旁骛<wù)D.追溯<sù)焦灼<zhuó)粗制烂<làn)造高屋建瓴<lín g)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M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

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p1EanqFDPw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最多只有两天。

两天后它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它的生命的终结。

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 )很大。

但依M花只有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一株依M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 )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满分:14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媲(p ì)美 对称(ch èn ) 重峦叠障 养精蓄锐B .剽(bi āo )悍 良莠(y ǒu ) 莫衷一是 冲耳不闻C .憎(z ēng )恶 缄(ji ān )默 人才辈出 心无旁骛D .戏谑(xu è)着(zh áo )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 ),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 ),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 游手好闲关注关怀(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2018年江苏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8年江苏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徐州中考语文1.古诗文默写。

(10分)①____,若出其里。

②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

④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 ____,受上赏;____,受中赏;____,____,受下赏。

⑥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解析】古诗文默写,无需解释。

所谓技巧:理解+记诵+准确(copy)书写(ctrl+v)。

第⑥题是理解性默写,真的需要结合语境,判断选择。

前5题答案:①星汉灿烂②博学而笃志③弓如霹雳弦惊④何当共剪西窗烛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其中,要注意“笃[dǔ]”“霹雳”“寡”“谏”“谤”等字词的书写,尤其是“雳”(上“雨”下“历”)。

第⑥题提示“民生”、“家安而民乐”,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济世情怀”、与此有关的基本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句中“厦[shà]”“庇[bì]”要做到书写无误,要注意区别两个字的偏旁。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解析】本题理论上还是记诵题。

所谓技巧依然是:理解+记诵。

从字形上看,A项中“重峦叠障”应为“重峦叠嶂”,是山峰而非屏障;B项中“冲耳不闻”应为“充耳不闻”,充:塞住。

从字音上,B项中“剽悍”应读“piāo hàn”;D项中,“着落”应读“zhuó luò”。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解析】从“痛苦”、“消极悲观”、“心理包袱”等词来看,语境中需要的是“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

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

而“游手好闲”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游荡成性、好逸恶劳。

因为“渺小卑微”,基本上是连“关注”都没有,“关怀”那更就是奢望了。

因此,选“关注”更照应、更突出“渺小卑微”。

关注:关心重视。

(Let me see see.呵呵。

)关怀: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对下或集体对个人)。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解析】画线句的语病在于否定不当。

“难免”表否定,加上“不会”,负负得正,意思正好相反了,与下文语境不一致,应该是“难免有”,免不了有。

应该把多出来的否定词“不”删去。

表达否定的意思时,要特别注意“杜绝、禁止”之类的本身就有否定意味的词语。

还有一个词语,也需要大家注意,就是“无时无刻”。

请去了解一下。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解析】注意,是选“不正确的一项”。

那就是C了。

“‘说’是一种说明文体。

”怎么可能对呢?你想想《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等文章,就知道了。

“说”,从“言”从“兑”,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说明寄寓的道理。

相当于现在的杂文。

二、阅读57分(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乙】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请无/攻宋矣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解析】一般情况下,句群则首先要注意句子间的停顿(可根据主语或谓语判断),单句则首先是主谓之间的停顿,其他的特殊情况(如含发语词、连词等既特殊句式)视情况而定。

以上四句都只是停顿一处,仅仅依据主谓间停顿便可判断A、D不正确。

B项“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摆明是一个动宾短语,自然应该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停顿了:“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公输盘诎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④卒廷见相如【解析】如果是课内短文,那么就好办了;如果不是,那就要好好推敲一下了。

①“公输盘诎”是在“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诎”应该为“穷尽、匮乏”。

就是他没招了、没辙了。

②“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可见是严阵以待,等着敌人来犯,“寇”课解释为“入侵、侵犯、侵略”。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而“去”,可见,“引”是个动词,与“去”的语境搭在一起,应该是“拉、拽、牵”。

④“卒”的义项主要也就那么几个——“士卒、士兵”、“最终、终于”和“死、死亡”等。

“卒廷见相如”是在斗智斗勇后,自然应该解释为“终于、最终、最后”。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间至赵矣D.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毕礼而归之【解析】这种题,一般技巧是先蒙一个,然后“等量代换”,两句都通顺的,说明意思、用法基本相同,反之,则不然。

从词性上看,D项中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排除。

C项中前者是动词(jiàn,夹杂)(带宾语“力拉崩倒之声”),后者是副词(jiàn,偷偷地),修饰“至”(到),排除。

AB两项的用法相同,但A项两个“意”中,前者为“情趣”,后者为“意图、意思、用意”。

B项两个“诚”都是“确实、的确”之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分)①虽杀臣,不能绝也。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解析】翻译的一般技巧老师已经说过多遍,这里再啰嗦一遍:①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②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③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④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①虽(即使,因为还没有杀)(你们)杀(了)臣(我),(也)不能(杀)绝(抵御楚寇的人)也(啊)。

②(还)不如因(趁,趁机)而厚(优厚)遇(款待)之(他),使(让)(他)归(回到)赵(国),赵王岂(难道)(会)以(因为)一(块)璧(玉)之(的)故(缘故)欺(欺骗)秦(国)邪(吗)!9.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____、____的品质。

(2分)【解析】这两个人的共同点还是蛮多的,可是只填两空,那就要注意点,这两空必定代表两个主要的、不同层面(角度)的品质,你绕在一个方面答题肯定完了。

第一方面:在谋略上,两个人都是睿智机敏、足智多谋、有勇有谋……IQ、EQ极高。

第一方面:在气魄上,两个人都是英勇无畏、不卑不亢、视死如归……胆识过人。

(二)古诗词赏析。

(3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解析】还好是选择题,可以蒙的。

一比较,“不恰当的一项”应该是C项,因为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不是“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

(10分)⑴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

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

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

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⑵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