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2课件

合集下载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1)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 0.2 s 拍摄一次,并测得 sAB=5 cm,sBC=15 cm, 则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755m/s,小球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0..5500m/s。
(2)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C 。
(3)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 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选填“>”“<”或“=”)v2。
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人们倡导 的健康生活理念,小明对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度进行了测量。 (1)请从下列可选择的器材中选择需要的器材 AA和BB((或或C)C)。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平均 速度约为 22..5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 01:25:30、平均 01:10:30、 最快 01:05:20”,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路程 相同比时间间。
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
均速度是
(B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4.(衡阳中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 斜面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处和 C 处的时间,即 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B )
谢谢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 cm B.如果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2.5 s,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 B 处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处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处静止释放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交通运输规划
平均速度对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行程时间的规划 具有关键作用。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
平均速度的提高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有 着重要影响。
天体运动研究
通过测量和计算平均速度,可以研究和推断宇 宙中天体的运动规律。
总结
平均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与时间的比值。
测量方法
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是测量平 均速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怎样测量平均速度
1
实验准备
准备计时器、尺子、直线轨道等实验器材,并选择小球等合适的实验材料。
2
实验操作
将小球沿直线轨道推开,开始计时,记录小球滑行的距离和时间,并重复实验。
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信。
平均速度的应用
机械运动学研究
平均速度是研究力学和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指 标。
广泛的应用
平均速度在机械运动学、运动 员训练、交通运输规划和天体 运动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 应用。
《平均速度的测量》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独具创新的布局和精美 的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概念。
什么是平均速度
1 定义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公式
3 单位
平均速度 位移 / 时间
常见单位有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
不同
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________的,汽
37.5
车从20s到40s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基 础 巩 固 题
2. 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60m的路程,
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
度分别是( D )
A. 6m/s、7.5m/s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
越多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小轿车在行驶时的速度有快
有慢,那么,在生活中怎样测量汽车的平均速度呢?
2. 能பைடு நூலகம்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1. 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
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
s
sAB = 4.00
______ cm, tBC =1____ s, vAC =0.03
______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
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大。
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量时间。
s
3
s1
t1
t3
s2
t2
注意:调整斜面
呈较小的坡度,
可延长小车运动
时间,便于计时。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在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

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1.4_测量平均速度2

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1.4_测量平均速度2
3. 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 要什么仪器?
3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4
自学检测 (6分钟)
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 物理量有___路__程____和___时__间____ ,分别用 __刻__度__尺___和___停__表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
__v_=__s_/_t 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跑的平均速度约是
(B )
A. 6m/s;
B. 8. 3m/s;
C. 7. 15m/s; D. 7.75m/s.
46
所用的__时__间_______ ,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__平__均__速__度__公__式__v_2_____。
6
实验: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S1
S2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
情况是怎样的?
7
设计实验:
S1
金属挡板
s3t3 t1
S2
t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8
进行实验
金属片
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
了9 km,最后用5 min行驶840 m。这位同
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____4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是____5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
是__4_._6__m/s。
10.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
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
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3

测量平均速度 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 PPT课件

金属片
s2
t2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
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2。
如何计算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υ3呢?
通过的路程:S3=S1-S2
所用时间:t3= t1- t2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υ3=
金属片
s3
t3
s2
t2
s1
t1


六 实验数据记录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谢谢
课堂练习
课本第2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 刻度尺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
停表
υ=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通过公式 �� 求出平均速度υ。

2.在用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υ
1、
υ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υ/(m/s)
全程
S1= 0.8
t1 = 4
υ1= 0.2
上半段
S2= 0.4
t2= 2.5
υ2= 0.16
下半段
S3= 0.4
t3= 1.6
υ3= 0.25
思考:
小车是做 变速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你判断的理由是
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2022新课标要求
2.2.2 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能用刻度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1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1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 度是 [ C ]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 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 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2_4___m/s
(3)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s 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 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根据公式: v3
s1 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 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总结: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 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 结束时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 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 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 理解。 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 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 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S2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

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
量工具?


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根据 = 可知:需要测量路
程s和时间t,分别用刻度尺、停表测量。
学生实验
实验1 测量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
学习处理数据
课本P60图2.5-1描述的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0.05s的位置变化
情况。请读出小球在AB、BC 、CD、DE、EF 段的下落距离,计算出
小球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将数据记录在表2.5-1中。
b
落运动的是______(选填“a”
或“b” )。
随堂训练
2.小冬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
器材有:小车一辆、停表一块、刻度尺一把、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
(1)实验原理是______。

较小
(2)实验中应选择坡度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这样
②估测骑自行车行进的平均速度
随堂训练
1.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
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变速
(1)根据图甲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判
相同时间内,间隔的距离越来越大
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主题1 测量人正常行走、竞走或跑步的平均速度
1、活动器材: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
2、活动地点:操场。
3、活动人员:每个实验小组至少5人
4、活动过程:
(1)如图2.5-4所示,在操场上,测出60m 的路程,每隔20m 做一个记号。
(2)选出3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20m 、40m 、60m 处。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 ___m/s
a
44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
的平均速度(实验 设计) 3、试着设计实验表格
a
45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a
10
【进行实验】
a
11
金属片
a
12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a
13
实验数据:


S1= 0.6m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a
34
金属片
a
35
金属片
a
36
金属片
a
37
金属片
a
38
金属片
a
39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运动时间(s) t1=4 t2=2.5 t3= t1- t2= 1.5
平均速度(m/s) V1= 0.15 V2= 0.12 V3= 0.2
a
40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a
1
科学探究的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建立假说)
3.实验检验
4.得出结论
a
2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测量平均速度(二)

测量平均速度(二)
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五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
授课者: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小组号):________
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二)
日期
学习目标
1.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3.秒表读数时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______读数与______读数之和。
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5.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6.测量路程需要仪器是______,测量时间需要仪器是______。
7.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用______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______,用______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_,利用公式______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自主学习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 车的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 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段验 路依程据所的 用原 的理 时是 间。v=st ,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新课教学 要求按图 2 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 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 s1,把 s1 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 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的平均速度 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 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 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 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 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 思考: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 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解析] 超声波在 4 s 内传播的距离:s=vt=1500 m/s×4 s=6000 m,
超声波在 4 s 内一去一回,所以海洋中该处的深度:h=12s=21×6000 m =3000 m。
[易错警示]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 s=21s 声=21vt,其中 t 为发出声波到收
到回波信号所用的时间,v 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①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 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偏_小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②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尾量到计时 结束时的车头,则测量结果__偏__大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二 超声波测距
典型图

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
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碰到障碍物
测距原 就立即反射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立即
理 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v ,结合由 计时器测出的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Δ t,就可以计 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v×2Δ t
应用示例
类型一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1 2018·衡阳 在如图1-4-2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 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 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 速度。对此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B ( )
图1-4-2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 速度vAC=32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示汽车时速的仪表,单位是km/h,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课堂小结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 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正确测量小车的 运动距离的方法 是从车头量到车
头。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和所用时间t2 ,将数据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路程 s1=1m s2=0.5m
实验记录表
运动时间 t1=3s t2=1.8s
平均速度 v1=0.33m/s v2=0.28m/s
分析与论证 思考讨论: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2. 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 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下, 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 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A是 ( )
A. 6 km/h ,65 cm
B. 1.5 km/h,1.2 m
C. 6 km/h,20 cm
D. 15 km/h ,0.6 m
C 小于
4. 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 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 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 ) A.4.8m/s B.5m/s C.4.25 m/s D.2.75 m/s
同学们再见!
同路程内大小 会不同。
知道 利用物理公式 间接测物理量 的方法。
随堂小测
1.(2020·吉林中考)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为方便计时,应让小车下滑速度慢些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刻度尺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些。 (3)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为0.3s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