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14c375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6.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黎、凝"等5 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 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的所见所闻所想,体会父亲热爱自然的情感。
3. 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感受父亲的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之情。
说出“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感受父亲的形象。
2.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对鸟的习性的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们见过哪些鸟儿呢?生:喜欢!我见过麻雀、燕子、鸽子……师: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美丽和欢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父亲、树林和鸟的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父亲和鸟儿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板书课题)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全班齐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讲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师:大家说得很对。
那么,父亲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有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3. 精读课文,感悟情感学习第1 自然段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 自然段,思考:“我”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生:“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山村度过的,那里有一片长满树木的小山,还有许多鸟儿在树林里歌唱。
师:从这段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能感受到“我”的童年生活很美好,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学习第24 自然段师:有一天,“我"和父亲一起去树林里,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他们看到了叶子在动,闻到了鸟的气味。
师:父亲是怎么判断出有鸟的呢?生:父亲通过看叶子动、闻鸟的气味判断出有鸟。
23《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d498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c.png)
23《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师案例部编版《父亲、树林和鸟》(三上23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紧扣语文要素,品读语言。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课教学,在故事的感知中,紧扣“多个修饰词连用"的言语现象,比如“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不断品读、体会、积累三句话,多层次、多维度推进,不断感受语言的生动,表达的准确。
展开对比教学,升华主题。
父亲通过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发现“有不少鸟"还有鸟味"准备歌唱”,而“我"却什么都没发现。
引导学生在读读、画画、品品中感受父亲反复、全面、专注地观察树林;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我"的对比,进一步体会到父亲的知林银河成长班爱鸟。
教学目标1.认识“黎、凝”等生字,会写“雾、蒙"等生字,理解“凝神静气”等词语的意思。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等修饰语表达的丰富,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3.通过品读语言,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父亲知林爱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等修饰语表达的丰富,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感受父亲知林爱鸟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知林爱鸟"之言直接揭题,并读好课题,了解课题由并列的三个词组成。
二、初读课文,感知“知林爱鸟”之意1.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生字新词(1)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黎明一瞬间猎人舒畅(2)会读难读且不常见的词语:滹沱河岸兀立喙惊愕(3)读好叠词:茫茫然雾蒙蒙热腾腾(4)生字书写指导:雾、蒙3.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初读课文第一句话。
三、聚焦重点,体悟“知林爱鸟"之情(一)体会父亲观察细致,知林爱鸟1.品读描写父亲观察树林的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2703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4.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体会关键词句,从父亲的语言、动作中感受父亲对鸟、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够产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语言、动作中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说的“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父亲、树林和鸟》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1、板书课题,“父亲、树林和鸟”指什么?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3、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回答。
(课文讲述了父亲和“我"走进树林边问边答,“我”由此知道了鸟和树林的关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意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鸟很了解?用笔勾画下来。
并尝试给父亲和“我"的对话加上提示语。
2、学生自主学习,轻声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部分。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4、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焐热”“雾蒙蒙"“凝神静气”“猎枪"。
5、课文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为结尾?结合前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拓展深化1、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说一说。
2、教师总结:大自然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多么美好!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去尊重鸟儿的生活习性,用心去呵护它们,用情去保护它们,只有这样人与动物才能和谐共处。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热爱鸟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c435b6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b.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上《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在读中积累“雾蒙蒙、热腾腾、望了又望"等词语及短语,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演一演等方式了解“雾蒙蒙的树林”及“焐得热腾腾"等词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父亲爱鸟、知鸟的感情。
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3.能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借图片猜动物,激趣导入师:小朋友,喜欢和动物交朋友吗看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动物朋友。
(出示啄木鸟图片)师:啄木鸟是森林医生,专给大树治病。
再看,这两只鸟又叫什么名字(出示黄鹂、白鹭图)它们的名字藏在一句诗中,还记得吗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归类识字,整体感知师:请小朋友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师:自己先试着读读词语。
(出示)雾蒙蒙浓浓的喃喃着气味热腾腾猎人黎明师:谁来读(出示词卡:雾蒙蒙)生:雾蒙蒙。
师:后鼻音读得特别准。
在这些词语中,还有一个和“雾蒙蒙"相似的词,是什么生:热腾腾。
师:“腾”在这里念第二声,也是后鼻音。
课文中的这句话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生:(读)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这句话在告诉我们热腾腾的什么生:热腾腾的羽毛。
师:课文中是说热腾腾的羽毛,生活中还有热腾腾的什么生:热腾腾的米饭。
生:热腾腾的包子,热腾腾的馒头。
师:是啊,有那么多热腾腾的东西,它们都会散发出热气和香味,热腾腾的羽毛也会散发出气味。
再把这个词读一下。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bde3e0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d.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5个生字,会写“鼻"“露”等1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3.指导学生学习连用多个修饰语,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4.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保护大自然,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学习连用多个修饰语,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2.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保护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1.(悠扬的鸟叫声响起)同学们,在第七单元“我与自然"这一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大自然的声音》和《读不完的大书》两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和无尽的乐趣,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是啊,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一起走进23课父亲、树林和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感知,自主识字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请你拿出导学卡,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认为有哪些难读、难写的字?(1)生自主交流。
2-3人,领读。
如果出现了“滹沱河”直接讲。
(2)通过大家的交流,老师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第一组:滹沱河(生字卡)课题中的树林,位于山西省的“滹沱河岸",也是作者牛汉家乡的一条河。
牛汉是我国当代作家诗人,他在年近八旬时,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深情写下这件童年小事,他的作品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第二组:喃喃凝神静气兀立焐喙(自读,1生领读)借助图片理解:喙,你知道这是鸟身上的哪个部位吗?喃喃,想到21课?细语(呢喃)第三组:惊愕舒畅(齐读)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观察图片表情,做做动作。
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精选8篇)
![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09f7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f.png)
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精选8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教案,如语言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科学教案、音乐教案、美术教案、体育教案、社会教案、主题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lesson plan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sports lesson plans, social lesson plans, theme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lesson plan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精选8篇)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6f42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5.png)
《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父亲、树林和鸟》中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听呼吸就知道树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收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
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的心愿。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设计教学时,我采用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
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
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父亲、童年、雾蒙蒙、鼻子、茫然”等19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稳重的父亲是怎样留心观察生活的,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重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重点)三、教学准备说明学生学习本课需要做的学习准备;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教具的设计与准备。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1.认读生字,扫除障碍。
解词方法:联系生活法——联系生活中的经验、认识、场景、事例等理解词语。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596d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d.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3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的方法,并在阅读中掌握运用。
3.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对比的方法,并在阅读中掌握运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一)导入看图片,你想到了哪些和鸟有关的四字词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鸟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父亲、树林和鸟》,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读了课题,你发现与之前学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我发现有三个词语。
谁还有发现?生:我发现父亲和树林中间有一个顿号。
孩子们,多个并列词语,前面之间用顿号,后面两个用“和"或“及”连接。
咱们来当魔法师,把小顿号变成大括号,给它添上一个词语,变成一句话。
课文当中是怎么说的呢?2.拿起笔在课文中把这句话勾画下来,PPT: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请生读、一起读一遍(生读)像这样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是——生:中心句。
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一)体会第一次对比1.大家很会预习,咱们继续交流,这组词语你会读吗?(指生读:茫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这些词语在课文的哪句话中?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PPT出示)(词语红字批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通过读,你知道它们分别是描写谁的?生:兀立、凝神静气是描写父亲的。
生:茫茫然是描写“我"的。
(板书:我茫茫然父亲凝神静气)2.简介作者句子和词语都很熟悉,那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呢?牛汉,他不仅是一位作家,他也是一位诗人、文学家。
他写的大部分作品都和他的童年有关,和他童年家乡滹沱河岸边的那片树林有关。
3.我是茫茫然的,父亲是凝神静气的,父亲与我来到了一片怎样的树林,使他们有如此的不同呢?请大家自由朗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530ea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3.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如“黎、凝"等。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如“雾蒙蒙”、“凝神静气"。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通过对话形式展现的情感和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和对话,学习如何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以及这种情感如何影响作者。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文中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并能够表达出对这些描写的感受。
2.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滹沱河岸树林的图片,伴随着鸟鸣声,营造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早晨氛围。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站在雾蒙蒙的树林边,感受那份宁静和期待。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牛汉的生平和他对自然的独特情感,用以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牛汉会如此喜欢树林和鸟吗?"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3. 课文主题探讨通过提问“你们喜欢树林和鸟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强调课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4. 课文内容预期简要预告课文内容,提出“我们将会学到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
强调课文中的对话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作者如何通过对话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5.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或好奇之处,如“为什么父亲能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教师记录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点,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2a4a0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4.png)
1、《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师: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课件出示图片)(树林)课件出示树林和鸟的图片,鸟鸣配音。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课件出示诗句。
预设:百鸟争鸣/鸟语花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一行白鹭上青天。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课件出示)3、师导入: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
课题:父亲、树林和鸟。
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父亲、树林和鸟)4、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预设: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师:这节课,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去看看父亲、树林和鸟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ff75c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4.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
(重点)2.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
(重点)3.理超课文内容,感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难点)4.会较快速地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分享一个摘抄笔记:有苦味的花有甜味的花有草腥气的花有泥土味的花还有一些没有气味的花一一牛汉《野花》一、直入核心。
1.弓I:今天的课题里有三个词语:(课件出示父亲树林鸟)生齐读。
2.请展开你的想象,将这三个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指名说)3.作者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指名读。
引导:文字是有情感的。
(板书:喜欢)“喜欢”是有深浅的。
(板书:最喜欢)“最喜欢”是有期限的。
(板书:一生最喜欢)生读板书。
代入句子里再读。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4.遇到这样精彩的难得的句子,我们可以摘抄下来。
引导:看一句,记一句,抄一句。
学生抄写。
(抄写在“积累卡”上)抄完读读,不多字不漏字。
二、初读文本过渡:牛汉觉得只写到这里太不过痛,于是就把这个句子写成一篇文章,起名叫做:读课题。
第一层:L瞄一眼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引导发现:1)段落很多:23个。
2)第一段都很短:388个字分成了23自然段,找找看最短的一段在哪里,读出来。
(指名读:鸟也有气味?)第二层:自由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L大概是个什么故事。
(引导发现对话很多,23个自然段,18个在写对话。
)2.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不跟人家重复。
(课件出示)黎明舒畅雾蒙蒙猎人凝神律气一瞬间(1)指名读,正音。
引导语:黎明:什么时候。
舒畅:有哪个词和它的意思关不多一一畅快。
猎人:干什么的。
凝神静气:你什么时候凝神静气过。
一瞬间:多久。
雾蒙蒙:还能讲什么蒙蒙一一灰蒙蒙、细雨蒙蒙、烟雾蒙蒙。
(2)齐读正音。
2.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不跟人家重复。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5175a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e.png)
4、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1、读题。
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2、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
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猎等字中边鼻音的区分;幽的笔顺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变写,不要写成水字,翎字第二笔的捺变成点,喙字第四、五笔的书写可以老师范写一下。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
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9c3d3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5.png)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组识记“黎、凝”等5个生字,归类指导写好“黎、雾、蒙、腾、吸”5个字。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父亲的形象,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重点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父亲的形象,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设计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归类出示,认读词语黎明兀立舒畅瞬间雾蒙蒙热腾腾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凝神静气2.方法迁移,指导写字第一层:出示“黎”字,迁移撇捺舒展规律,教师范写。
第二层:借助辅助线,对比发现“蒙雾吸腾”的“重撇”规律。
第三层:补充口诀,写好“重撇”字的撇捺,星级评价。
3.借课后题,整体感知出示学习单,学生课文做出判断,了解课文内容。
三、辨析形象,聚焦表达核心任务:用“”画出文中能体现“父亲很善于观察,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一)说依据,话形象,悟表达,学方法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第一层:指生交流,说清依据,感悟形象基于学情,感受父亲善于观察。
2.第二层:对比阅读,品读语言,聚焦表达通过对比文段,发现修饰语连用不仅写出了树林的环境特点和父亲的善于观察,更能突显父亲对鸟的了解。
3.第三层:随文解词,深化感受,小结学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第二处修饰词连用的语句,发现修饰语连用让父亲善于观察的形象更具体,结合我与父亲的不同表现,加深对父亲形象的感悟。
(二)读对话,悟形象,品语言,用方法1.第一层:组内交流,用方法,分享辨析理由2.第二层:全班汇报,再提升,悟父亲知鸟爱鸟,热爱自然3.第三层:升华情感,交流“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引导学生交流对“父亲曾经是个猎人”一句的辨析,代入情境,升华情感,明白我为什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de789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2.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会认“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雾、蒙、鼻”等生字;学习从多个角度说理由,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父亲的善于观察,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预设1: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预设2: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思考: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第一段)过渡: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寻访这位爱鸟人士。
在进行寻访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你刚才的朗读是否到位了。
检查朗读,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幽深的树林雾蒙蒙的树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父亲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拓展:()的鸟寻访任务一:爱鸟之人我来辨。
以课后习题第二题为载体,整体感知课文。
精读课文,说清判断理由。
1.寻访任务二:爱鸟表现我来说。
过渡:刚才大家都同意“父亲很善于观察”,请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2.汇报交流。
预设一: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预设二: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预设三: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味道。
3.方法迁移,合作学习,说清“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的判断理由。
(1)合作学习小贴士:第一步,自主学习,默读课文12-17自然段,找出关键语句,用横线画下来。
《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创新教案_1
![《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创新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a9a676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0.png)
《父亲、树林和鸟》一等奖创新教案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语;b.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c. 能够正确识记课文中的重点词句;d. 能够准确运用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朗读、听说、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b. 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d.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与珍惜;b.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与尊重;c. 培养学生对亲情、友情的理解与关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课文的大意,正确朗读课文;b.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a.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吗?”b. 引出本节课内容:教师说:“上节课我们学了关于父亲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关于树林和鸟的文章,你们对树林有什么了解吗?”2. 新授(20分钟)时间:周一上午地点: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教材上的课文,回忆一下上次的学习内容。
学生1:老师,我记得上次我们学习的是《小鸟找窝》,是讲小鸟找家的故事。
教师:恭喜你,记得很清楚。
今天的课文也是关于鸟的,但和上篇不同,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父亲、树林和鸟的故事。
谁能给大家简单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呢?学生2:我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明的父亲教他观察树林和鸟的故事。
小明爸爸教他要耐心观察,仔细倾听,用心感受自然。
教师:很好,总结得很到位。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8a9f2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c.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统编版《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黎、凝"等5 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 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的心情变化。
体会“父亲"的形象,感受父亲对鸟的喜爱。
3. 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感受父亲的爱鸟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感受语言的丰富和生动,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的心情变化,体会“父亲"的形象,感受父亲对鸟的喜爱。
2..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感受父亲的爱鸟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都见过哪些鸟呢?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2. 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鸟有关的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如:父亲和树林、鸟之间有什么关系?父亲为什么喜欢鸟?等)3.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等奖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330d0b4336c1eb91b375d3c.png)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等奖这是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检查生字词。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重要内容。
⑴、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
⑵、齐读课文,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
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1、体会“最喜欢”“一生”流露出父亲怎样的情感。
2、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对树林和鸟喜爱的感情之深呢?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
⑴、看的仔细。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父亲:“林子里有不少鸟。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只鸟叫。
”“仔细找,却没有找到晃动的叶子。
”提问:父亲为什么能发觉林子里有不少鸟,而我却什么也没看见?这说明什么?(扣住“父亲看得仔细、很爱鸟、对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说即可。
)想象:①、父亲在看时的神态和动作。
(学生描述完之后,填空补充句子“父亲()地站在那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神态“凝神静气”,动作“像树一般兀立”。
)②、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心里想些什么?此时我脸上的表情回事什么样的,用一个词语形容。
(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最终落实到“茫然”并理解意思。
)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读出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
⑵、闻得认真。
①、指名读父亲说的话。
从父亲的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树林里为什么会有鸟味?怎样才能闻到鸟特有的气味?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都是父亲长期观察和亲身体验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是父亲爱鸟的具体体现。
部编三上语文《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三上语文《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8f0b627ce2f0066f43322f4.png)
父亲、树林和鸟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黎”“瞬”等5个生字,会写“蒙”字,能读出修饰语连用词组的节奏。
(二)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认识父亲能看叶知鸟,闻味知鸟,听声知鸟,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三)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致说出自己对“幽深”“雾蒙蒙”等词语的感受,初步体会修饰性词语连用在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并尝试着写一写。
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写话练习纸。
三、教学过程(一)串题连句,切入中心1.板书词语:父亲、树林、鸟。
2.补充课题。
引导学生发现,在三个词语之间加上顿号与“和”字,这三个孤立的词就联系在一起了。
3.由词读文,找出中心句。
找出文中写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关系的句子。
(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也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生词教学。
(1)第一组:猎人黎明瞬间(读准音)(2)第二组:张开的喙惊愕地问舒畅地呼吸(“de”字读得轻快,强调前面的修饰语)(3)第三组: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①发现词组特点。
(用了两个修饰语)②朗读指导:读这一类词语,需要在第一个修饰语后面稍作停顿,第二个修饰语要连着后面的词语读。
(借助停顿线,学生练习读)3.随文写字。
仔细观察“蒙”,注意中间的“横”不要忽略。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4.了解作者。
(1)出示“滹沱河”。
(2)说说对“滹沱河”的了解。
滹沱河是作者牛汉家乡的一条河,他曾经写过不少发生在滹沱河边的故事。
这篇课文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滹沱河畔。
(三)梳理对话,读懂父亲知鸟、爱鸟1.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厘清脉络。
(1)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
(一个春天的黎明,过了几天)(2)厘清脉络。
(一个春天的黎明:第二至十九自然段;过了几天:第二十至二十三自然段)2.聚焦第二至十九自然段,找出父亲的话。
《 父亲、树林和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父亲、树林和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ccca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d.png)
《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例23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回忆了自己跟随父亲从滹沱河岸一片树林走过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亲身感受到“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并且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更加了解树林和鸟,也更加懂鸟、爱鸟,以及热爱大自然。
第一课时的教学紧紧围绕课文中心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父亲的第一次判断,通过课文第3-9自然段父亲望鸟这一场景的学习,初步感受父亲的形象。
教学时还关注“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与“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两处修饰语连用的短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带领学生走进词语描绘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教学目标1.认识“黎、凝”2个生字,会写“黎、蒙"2个字,理解“幽深、凝神静气、兀立”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
3.学习父亲的第一次判断,初步感受父亲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
2.学习父亲的第一次判断,初步感受父亲的形象。
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课题三者关系与文章主要内容本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心句,厘清课题中父亲、树林、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文章中心做好铺垫。
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借助表格提示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从而说清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经历。
2.学习第3-9自然段,读懂父亲的第一次判断,体会词语表达的丰富性在父亲与“我"散步、寻鸟的过程中,父亲共作出了两次判断。
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问题链,即:父亲作出了什么判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怎么作出这样的判断的?通过学习任务二,学生读懂了父亲的第一次判断,并从中初步体会到父亲的人物形象。
在第3-9自然段中,还有两处修饰语连用的短语,即“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与“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2024年度《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年度《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d8a6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6.png)
结果性评价呈现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或考 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 握情况。
2024/3/23
根据学生的测验或考试成绩, 结合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给出综合性的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以分数、等级或评 语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和家长, 以便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0
评价标准明确
有效管理课堂纪律
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 利进行。
28
加强同伴互助合作
2024/3/2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学习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促 进彼此的专业成长。
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
积极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教 学水平和效率。
对性的指导。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 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
础上得到提高。
心理辅导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存在学习 困难或心理压力的学生进行及时
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2024/3/23
12
03
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
2024/3/23
13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播放鸟鸣声,让学生 猜测声音来源,引出 “鸟”的主题。
教材内容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富有 深刻内涵的散文,通过描述父亲 与树林、鸟的关系,表达了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材特点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
4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特征
本课程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 处于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时期,对 自然和人文主题有浓厚的兴趣。
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设计理念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题,围绕课文题目,抓住重点文段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质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
(学生说)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板书)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
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感悟。
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读)师: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师: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小结:、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师:谁能用“舒畅”来说一句话?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一至四句。
4、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词?(换近义词:专心,认真。
)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5、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问题。
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解“用心地闻”。
“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
”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
(、联系上下文)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7、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来回答。
8、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
9、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爱鸟――读第一段)10、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11、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1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读。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课件。
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十一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最快活与最危险的时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
1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1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5、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
(爱)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拓展。
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26 父亲、树林和鸟(爱鸟)看鸟动闻鸟味听鸟歌知快活与危险教学反思:5、《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理念: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引出新课,指导学生自主质疑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父亲、树林和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写吧!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吧!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同学们打开,我们把课文读读,男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到结尾。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4、指名读课文,边读边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舒畅”的意思。
(1)读有关句子;(2)理解词义;(3)你们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4)师小结:理解词义可以通过查字典、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形式去理解。
(三)、精读感悟,以评促读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谁能说说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吗?(师:是啊!父亲不但爱鸟,还很了解鸟。
下面大家分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找边划出课文中写父亲爱鸟、了解鸟的句子并同组讨论。
)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师生交流所划句子。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要读得让同桌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2、重点指导理解和读好以下句子(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一生:指从生到死的全部时间;最喜爱:说明不是一般的爱,喜爱树林和唱歌的鸟超过所有的喜爱的事物。
)(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的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写出父亲观察得仔细、闻得认真,同时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非常熟悉和了解。
重点感悟“喃喃的说”练习朗读。
喃喃:小声唠叨)(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这说明父亲对鸟爱护备至。
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他望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4)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这”指得是什么时间?学习练习用“快活”说一句话。
(5)父亲又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间,是飞向天空飞离树枝那一瞬间,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清晨的鸟儿最容易被猎人打中?)(6)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教师小结:是啊!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除了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清晨鸟儿爱唱歌,清晨鸟儿容易被猎人打中,他真是一个了解鸟的人。
同学们,假如你有这样一位如此了解鸟的父亲,你感觉如何呢?(学生回答)][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高兴、自豪。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读课文)](7)“猎人是什么人?(打猎的人,课文中指打鸟的人)父亲不是打鸟的人,父亲不是猎人,那么父亲是什么人呢?我为什么高兴呢?我高兴说明什么?(父亲是个爱鸟的人,我就高兴,说明我也是一个爱鸟的人。
)(四)、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升华感情师: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了课文内容。
是的,清晨林中最快活,最可爱的小鸟,他们飞来飞去,唤醒森林,保护庄稼,看到它们活泼可爱的样子,我们怎能不爱它,又怎能忍心伤害它们呢?让我们带着对小鸟的爱,再来读读课文吧!1、齐读课文。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思维拓展1、刚才,从同学们读的眼神里,老师看到,你爱鸟,他爱鸟,我们大家都爱鸟。
老师有一个建议,让我们拿起笔,写一句爱鸟的广告词,不会写广告词的,写一句赞美小鸟的话,也可以。
2、把自己写的广告词读给大家听。
3、老师也写了一句广告词,学生齐读。
6、《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我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
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
”“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7、《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