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精华整理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2ac61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3.png)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以下是明代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明代文学主要流派有诗、词、曲、话本、杂剧等。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包括了律诗、绝句等多种形式。
词是一种以音乐为伴奏的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明代名词家有杨慎、辛弃疾等。
曲指的是曲艺,如南京的评话、京剧等。
话本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的小说,明代以《四大奇书》(《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最为著名。
杂剧是一种音乐舞蹈戏剧形式,被称为“元曲”的先导。
2. 名家作品: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文征明的《山海经》- 钟嵘的《肉蒲团》- 杨宪益的《新安画舫十八摸》- 馬文煥的《王小二》- 唐寅的《生查子·重九》3. 文言文与白话文:明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种。
文言文是明代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使用的官方文体,例如官方文献、科举考试、史书等都采用了文言文。
而白话文则是用于民间文学,例如小说、戏曲等,语言通俗易懂,更贴近实际生活。
4. 宋明理学与文学:明代是儒家思想的鼎盛时期,宋明理学对于明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明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使得明代文学追求实用主义,作品内容富有现实意义,注重人的生活和现实困境的描绘,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5.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明代是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以及船舶制造等方面的进展,为明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明代文学以其多样性、实用性和关注现实生活的特点而闻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文学的发展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a578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9.png)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背景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丰富多样。
明朝文学以古文为主,继承了唐宋时期文学的传统,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二、文学流派 1. 戏曲明代的戏曲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展了许多戏曲剧种,如京剧、湘剧、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明代的主要剧种,它融合了唐宋元明的戏曲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2.诗歌明代的诗歌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人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真实的感受。
著名的明代诗人有杨慎、杨基、杨慎堂、王世贞等。
3.散文明代的散文注重纪实和议论,散文作品常常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
明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唐寅、袁宏道、冯梦龙等。
4.小说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明代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闻名于世。
三、文学主题 1. 忠诚和孝顺明代文学注重儒家伦理观念的传播,强调忠诚和孝顺。
许多明代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忠诚和孝顺的主题,如《孝经》、《百善孝为先》等。
2.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明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3.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明代文人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家庭等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明代文人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一些人生哲理。
四、艺术特点 1. 古文风格明代文学以古文为主,注重文学语言的庄重和严谨。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修辞手法明代文学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情感真实明代文学作品注重真实感和情感的表达,文人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影响与价值明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共79页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共7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59e0e2269eae009581becfd.png)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dad126ad0d233d4b04e6919.png)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第一章:明代诗歌:1、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的是(2013.10):高启刘基写的最好的文章类型是(2015.10):寓言性杂文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2015.10):七言歌行明代堪称“诗人之翘楚”的是(2015.10):高启明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是(2012.10单选):高启2、台阁体明永乐到成化数十年间,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当时的流行诗风,在朝者为“台阁体”,在野者为(2013.01):“性理诗”茶陵诗派(2009.10名解):茶陵(今属湖南)人李东阳,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明代宣扬“真诗乃在民间”的诗人是(2015.10单选):李梦阳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四人被称为(2014.04单选):弘正四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市民色彩,以唐寅、祝允明诗歌为代表。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号(2012.10单选):六如居士唐寅《把酒对月歌》。
祝允明《丁未年生日序》,自我意识觉醒。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李攀龙文集的名称是(2014.04单选):《沧溟先生集》明代后期诗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
竟陵派诗歌:竟陵派的小品文特色是(2013.10):孤峭幽冷,深曲寂静明代散曲:魏良辅:被称为“昆曲之祖”的戏曲家是(2013.10和2012.10单选):魏良辅梁辰鱼: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
开创集曲、犯调等新形式,很快成为散曲的主流。
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作家: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王磐:《西楼乐府》,北曲之冠陈铎:时人称为“乐王”。
《滑稽余韵》展示民俗风情,是难得的社会风俗材料。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3b52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4.png)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指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的文学发展史。
明代文学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趋势和风格,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下面就明代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文学思潮的转变1. 明代初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初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平实真实的风格,以“家庭民情”为主要题材,强调人民生活的真实性。
明代初期文学作品以小说《西游记》、戏剧《汉宫秋》等为代表。
2. 明代中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中叶以后,文学思潮逐渐从以民间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
明中叶以来的文学作品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如《红楼梦》、《西厢记》等。
3. 明代晚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晚期文学思潮转向追求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注重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明晚期的代表作有戏曲《长生殿》、《桃花扇》等。
二、明代戏曲的发展1. 明代传统戏曲的发展:明代戏曲逐渐形成了五种流派,即元曲、南曲、北曲、西曲和杂剧。
明初的戏曲以元曲和南曲为主,元曲以元朝戏曲为基础,南曲以南方的音乐风格为主。
2. 明代杂剧的发展:明代杂剧是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收了元曲、南曲、西曲等戏曲元素。
杂剧以剧情丰富、角色多样、音乐丰富多样、表演技巧精湛为特点,代表作有《汉宫秋》、《虬髯公》等。
3. 明代戏曲的改革创新:明代戏曲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如增加了音乐元素、增强了舞蹈演出的实力、注重剧本的创新等。
三、明代小说的发展1. 明代传统小说的发展:明代小说以神魔小说和志怪小说为主要创作方向。
其中,神魔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志怪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后世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明清小说的发展:明代晚期至清初,明清小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明代散文的发展1. 明初散文的发展:明初散文以杂剧、小说等戏曲形式为主要创作方向。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c2fab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8.png)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下面是一些关于明代文学的常识知识点。
明代文学的特点:1. 散文兴盛:明代散文发展迅猛,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其中以李时中、杨慎中、唐寅等人的散文最为著名。
2. 诗歌才子辈出:明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
如杨慎、王世贞、于谦、杨慎等人都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 戏曲繁荣:明代的戏曲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四大名剧《西华山》、《牡丹亭》、《汉宫秋》和《元夜》都是明代流传最广的戏曲作品。
4. 文言小说兴起:明代文言小说的创作和流传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明代小说的代表作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明代著名文学家:1. 杨慎中(1488年-1559年):杨慎中被称为明代“诗福”,他的诗歌以豪放自由、写景入物为特点,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李时中(1518年-1593年):李时中是明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明快豪放,写作主题广泛涉及社会风俗、家庭生活等。
3. 唐寅(1470年-1524年):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歌和绘画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和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形成了后来的文人雅士传统:明代文学家们将个性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贯穿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为后代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2. 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影响:明代文学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后世散文、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散文、诗歌的创作为后世的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范式和灵感。
明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代文学家们的杰出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7652b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e.png)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一、明代文学概述明代文学兴盛于明初,至万历中叶达到鼎盛,以散文为重要体裁。
明代文学描写内容多元,既有社会风情,也有政治讽刺与怀古抒怀、抒情等,其艺术成就丰富多彩。
二、明代文学起源明代文学起源于南宋,滑稽小品成为一种典型的南宋文学流派。
明代文学有着与唐宋文学有很大差别的风格特点,表现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节奏感。
三、明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兴盛太祖朱元璋实行科举制度,即提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文化和教育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文学以散文为主,同时诗歌、戏剧、小说、传记等文学体裁也都十分丰富。
四、明代文学风格特点1. 讲究语言表现力的细节。
2. 重视对历史故事和文物的研究。
3. 以抒写情感和描写生活为主的散文和诗歌。
4. 擅长凭借小品文和散文等手段来传达文化及美学价值观念。
5. 在散文中蕴含批评现实、社会讽刺等多种意味。
6. 重视文学的审美效果和历史意义,同时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念等。
五、明代主要作家1. 冯梦龙,散文家,以散文类文艺作品最为著名。
2. 袁宏道,同时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和书画家,著有《梦溪笔谈》。
3. 杨慎,明代纪实派作家,以《世说新语》和《涂山先生集》最为有名。
4. 连橐驼,散文家,他创作的《肆书简·艺文四事》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5. 文徵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书法家。
他的诗以自然形象和感人情感见长,并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六、明代文学影响明代文学具有极高价值,它不仅成就了明代文学史,还对后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mostensn的形象。
明代文学是文化发展、政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前进路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明朝文学总结
![明朝文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d3af1c964bcf84b9d57ba7.png)
晚明时期
公安三袁、张岱、
短小精炼,体裁上不拘一格。创作上趋于生活化、个人化;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
作为晚明散文创作一大特色的小品文在这一阶段趋于兴盛,它体制短小精炼,风格轻灵隽永,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尚的某种变化。这些小品文大多小写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及趣味,真实生动的表现他们新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形成了个人化、生活化以及求真写实的创作特征。
“性灵说”,反映在创作上则是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
接受李贽学说的同时,提出“性灵说”为内核的文学主张,肯定了文学真实的表现人的人性化情感与欲望的重要性,并力矫前后七子文学复古难以克服的拟古蹈袭的弊病。但是公安派特别在具体创作中也存在矫枉过正的弱点,从“读书性灵”走向俚俗肤浅的极端,客观上淡化了文学创作的艺术审美特性。
明朝文学总结
名称
产生时期
代表人物
创作基调和主要特点
主要创作主张
主要文学成就及影响
明前散文
元末明初,他们大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时期,经过元末动荡的战乱和明初整饬政策下的高压统治。
宋濂、刘基
他们的一些人物传记、寓言散文及记事写景之作成绩突出,尤具代表性。
继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以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这些实质上是将表现作者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早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气息。
复古主张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在复古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积极影响:在复古的旗帜下,努力的为文学寻求一席独立的地位;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4e8e3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1.png)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明代,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关,下面是明代文学史的一些知识点。
一、明代文学的特点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文学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描写。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思想的变革,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在这个时期盛行。
明代文学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描写,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思想倾向和文化氛围。
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比较平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明代,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比较平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代的诗歌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继承唐宋诗风的宫体诗、新乐府诗、明代诗派和地方诗派。
明代的散文主要有八大类,分别是传记、游记、笔记、杂记、家书、书信、奏议和文学评论。
小说和戏曲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两个重要体裁,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厢记》、《雍正剧本》等。
在明代,小说和戏曲成为了文学的两个重要体裁,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厢记》、《雍正剧本》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文和白话文并行不悖,白话文的使用逐渐增多。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并行不悖,白话文的使用逐渐增多。
在明代,白话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是在小说和戏曲中使用,也在其他文学体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明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元素。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多样性和包容性,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元素。
在明代,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学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二、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歌方面,代表作品有《大雅堂集》、《木兰花慢》、《南华真经》等。
《大雅堂集》是明代著名诗人杨基的诗集,它集中了杨基的许多优秀诗作。
《木兰花慢》是明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女子的爱情故事。
明人文集篇目索引
![明人文集篇目索引](https://img.taocdn.com/s3/m/d629dc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a.png)
明人文集篇目索引明人文集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各个时期、不同领域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明人文集篇目索引,以便研究者、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更好地了解明代文学成就。
1. 《明皇宫词》:该文集由明代初期文学家纪晓岚编纂,收录了大量明代皇室词曲,展现了明代皇家文化的繁荣和气势。
2. 《四库全书》:由明代学者纂修,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重要的文集之一。
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领域的著作。
3. 《四库提要》:由明代学者吴廷瑞执笔,总结了《四库全书》中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查阅和理解《四库全书》的重要参考。
4. 《吴氏全书》:该文集由明代学者吴敬梓编纂,是一部系统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哲学、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并包含了吴敬梓的代表作《儒林外史》。
5. 《读史方舆纪要》:由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是一部集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于一体的文集。
该文集旨在为读者提供了解历史文化的全面认识。
6. 《太和正音谱》:明代音乐家杨洪基编撰,收录了大量古代音乐乐谱和理论,对明代音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7. 《明儒学案》:由明代学者顾炎武编纂,是一部系统总结了明代儒学思想的文集。
该文集为后世学者研究明代儒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8. 《雅言杂记》:由明代学者蒋廷锡撰写,收录了各种评论和记录,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被视为明代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参考。
9. 《明艳录》:明代作家谢脁所撰,是一部记录明代名妓事迹和艳史的文集,以其精彩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
10. 《曲品》:由明代文学家杨慎所撰写,收录了大量明代曲艺作品,展示了明代曲艺的繁荣和多样性。
以上列举的文集仅为明代文学中的一小部分,每一个文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这些文集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明代文学整理知识讲解
![明代文学整理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7b9a5d9ec3d5bbfc0a741c.png)
明代文学整理明代社会绪论●背景:一:明代政治——专制独裁1.大兴党狱,雄猜好杀诛戮功臣;2.八股取士,千篇一律,钳制士人;3.宦官专权,锦衣、厂卫特务统治;二:明代经济——商业经济繁荣:文人市民化1.景德镇万余人从事陶业;2.苏州“比户皆工织造,转贸四方”;3.文人兼职从商:凌濛初、陈云龙等兼营印刷业;4.很多著名文人均出身商家:屠隆、唐寅、顾宪成等三:社会思潮——理学失控心学兴起1.王守仁(阳明先生)——倡导心学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2.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3.李贽(卓吾):主张“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4.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四: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到来:四大奇书与“临川四梦”;★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情有者理必无B清晰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C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变化;D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八股文格式(歇后语)——千篇一律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写成,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内容限制——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经义考试的思想标准已由官方明确规定下来,那就是《四书五经大全》,由礼部刊行天下。
字数限制●王学左派——即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之平等;李贽(卓吾):《童心说》A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耿中丞》)B提出《童心说》:童心即真心。
他认为,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了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了真人;C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主张“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是谓“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是有主情如《牡丹亭》《紫钗梦》,厌世如《邯郸梦》《南柯梦》之作;泰州学派师承:王艮→徐樾→颜均→罗汝芳→汤显祖●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俗文学的发展及特点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李梦阳:《西厢记》与《离骚》并列;——徐渭《曲序》唐顺之等人:《水浒传》与《史记》并称;——李开先《词谑》李贽:又将“西厢记”“水浒传”“史记”等相并列;——周晖《金陵琐事》卷一冯梦龙:“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叙山歌》)这些言论,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为小说、戏曲、民间歌谣等俗文学争文学地位的高潮;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的到来:一是: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社会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二是:俗文学兴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戏曲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明代戏曲主要是传奇,经典之作:汤显祖的“临川四梦”;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与肯定自我、弘扬个性的思想相一致,明代文学家甚至将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的社会功能准则;B.清晰认识文学“虚”“实”关系;如谢肇淛云: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
明代文学(汇总)
![明代文学(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7587b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3.png)
明代文学(汇总)第七编明代文学(1368—1644)绪论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
可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第一节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一、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
明初“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作品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扬个性,使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
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 (《紫柏老人集·法语》)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扬世俗情欲: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34)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宾客满席,男女交舄xi”,“姬妾数人,游闲数人”,“朝不谋夕”“恬不知耻”(《与龚惟长先生书》)第二节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一、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四声猿》、汤显祖《四梦》、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
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俗文学的地位: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梦阳到后期贽、袁宏道、汤显祖、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
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古代文学四明代文学
![古代文学四明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c6918e1e4b35eefdc8d3337e.png)
名词解释一.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二.台阁体所谓“台阁体”,指在明代永乐(1403~1424)至成化(1465~1487)年间形成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歌舞升平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
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为台阁大臣,故称“台阁体”。
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归属这一流派。
三.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
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yì)、邵宝等人。
四.前七子:所谓“前七子”,是指明中叶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成员有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人组成的一个文学群体。
他们主张复古,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希望借助复古手段达到文学变革的目的。
五.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七位文人再次举起文学复古的大旗,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学群体,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后人称为“后七子”。
成员除李攀龙、王世贞而外,尚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六.唐宋派:(必考)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该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注重文以明道的传统。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
七.“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八.“二拍”:是凌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九.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文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b6eea510a6f524cdbf851f.png)
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基本知识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一、基本知识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6dbe90dd88d0d233d46a8e.png)
明代第一章《三国演义》一、历史演义(名解):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于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二、苏轼《志林》卷一《怀古》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尊刘贬曹”思想已出现。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①嘉靖本②《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③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四、《三国演义》主旨:版本一:长篇历史小说。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
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形象地反映了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元)社会生活,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民生活造成的苦难,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
所写的人物有四百多个,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等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书中积累了较多的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十分出色的描写。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长坂坡、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章节,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特别是大小战争场面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点,很少雷同,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
全书事件复杂,情节曲折,头绪纷繁,结构宏大;剪裁精细,取舍得当,脉络清楚,布局严谨。
既有史实为依据,又不完全拘泥于史实,有所虚构,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小说尊刘抑曹,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
对黄巾农民起义采取污蔑态度,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偏见。
人物性格缺少发展,有些描写似嫌过了。
《三国演义》创造了两个最中心、最成功的典型人物,就是诸葛亮和曹操。
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超人的才智、冷静的头脑。
他的形象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才情和智慧,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过小说也有把他神化的缺点。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3cae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1.png)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明朝文学的特点明朝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风格。
明朝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与创新并存明朝文学在继承宋元时期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传统的诗词、散文和戏曲等文学形式上,传统的韵文和格律依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如章回小说的兴起,西洋科学的传入等。
2. 注重现实描写明朝文学注重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描写,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诗歌和散文中,大量描写了社会风貌、人情百态和人民生活等,如《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作品中,对于宫廷生活和民间风情也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
3. 文学形式多样化明朝文学的文学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诗、词、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其中,明代诗歌以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散文则以小品文和游记为主。
同时,明代的戏曲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亮点。
4. 文学思潮多元化明代文学思潮非常多元化,有理学、佛学、道教、儒学等不同的文学思潮,反映了社会上思想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丰富性。
在明代文学的发展中,各种文学思潮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明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贡献了力量。
二、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涵盖了诗歌、词、散文、戏曲等不同的文学形式。
这些代表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 《西厢记》《西厢记》是明代戏曲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由王实甫撰写,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爱情剧。
该剧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蓝本,以“纵横并置”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该剧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戏曲演出。
2. 《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戏曲作品中的又一力作,由汤显祖创作。
明代文学考点知识点总结
![明代文学考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892761b84ae45c3b358ca8.png)
明代文学1.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2.《三国演义》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壬午刊本,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影响最大的版本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
3.神魔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遂平妖传》。
4.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是《水浒传》。
5.《金瓶梅》又叫《金瓶梅词话》,它的得名涉及到的三个人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最早的版本学术界叫“词话本”或“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6.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为毛批(毛纶、毛宗岗)、《红楼梦》是脂批(脂砚斋)、《西游记》是李批(李卓吾)、《水浒传》是金批(金圣叹)。
7.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本》,以“三言”“二拍”为对象选编成的新的小说集子叫《今古奇观》。
8.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9.昆山腔由魏良辅改造,第一部用昆山腔唱的戏叫《浣纱记》。
10.明清传奇繁荣的标志是梁辰鱼的《浣纱记》。
1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牡丹亭》。
12.明代前七子诗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
13.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4.“童心说”的提倡者是李贽。
《德业儒臣后传》的作者是李贽。
15.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为归有光。
16.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17.《中山狼》的作者是康海。
18.“三言”指(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1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四声猿》指《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20.茶陵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
21.猪八戒最早出现在那个剧本????1、对《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的理解。
(1)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传统的正统观念。
如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小说称刘备为刘皇叔,汉室出身成为小说“拥刘”的根据之一。
明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明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https://img.taocdn.com/s3/m/08e0cff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4.png)
明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明人文集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汇集了大量明代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对于我们了解明代社会、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明人文集进行分类索引,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文集。
一、历史类文集1. 《明史文集》:收录了明代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明代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2. 《明代史论》:关于明代历史的专题研究,探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3. 《明代史记》:记载了明代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具有学术研究和历史教育的价值。
二、文学类文集1. 《明代散文选》:选取了明代散文中的佳作,包括各种体裁,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
2. 《明代诗选》:汇集了明代各类诗歌作品,包括诗人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3. 《明代小说文集》:收录了明代各类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哲学类文集1. 《明代儒家文集》:收录了明代儒家学者的经典著作,如朱熹、陆九渊等人的文集,探讨了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等问题。
2. 《明代佛教文集》:记录了明代佛教方面的重要著作,关注修行方法、佛教教义等内容。
3. 《明代道家文集》:汇集了明代道家思想家的文集,研究了道家思想和修炼方法等。
四、政治类文集1. 《明代政治文集》:涵盖了明代政治家的政治言论和政策理念,为研究明代政治提供了重要资料。
2. 《明代科举文集》:记录了明代科举考试相关的文献,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科举经历和思想观点。
3. 《明代军事文集》:介绍了明代军事家的思想和战略,对研究明代军事有重要价值。
这些明人文集是深入了解明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这些文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这些文集时,能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其中的智慧和价值,为当代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授课目录:第一章《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水浒传》第二章汤显祖与明代戏曲第三章《西游记》与《金瓶梅》第四章明代短篇小说第五章明代诗文第一章《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水浒传》一、《三国志通俗演义》二、《水浒传》李贽《童心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
”金圣叹以《水浒传》、《西厢记》为“才子之书”,将其与《庄》、《骚》、《史记》、“杜诗”相提并论,并高度赞誉《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推崇其为“第一才子书”。
一、《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作者、版本罗本,明罗圻《稗史汇编》:“有志图王”。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明初《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
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各天一方。
至正甲辰(1364年)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最早有明嘉靖年间24卷本,240则,每则前有七字则目,“嘉靖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整理的120回本,有增删修改,“毛本”,最流行(二)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颠峰之作1、历史素材:正史,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野史,《魏武传》等。
隋代,“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唐代,“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刘知几《史通·采撰》)。
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宋代,“说三分”,张耒的《明道杂志》:“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
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苏轼《志林》:涂巷中“薄劣小儿”听说三国, “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金元,“三国戏”,杂剧《单刀会》。
《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常令观者惑乱”(章学诚《丙辰札记》)。
2、倾向性:尊刘反曹《三国志》、《三国志注》以曹魏为正统。
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尊蜀汉为正统。
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通鉴纲目》“正”与“邪”,正统思想,道德评判“仁政”与“忠义”, 明君贤相的理想,互相扶持,知恩图报。
具有民族特色的集体意识。
3、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不朽的典型三绝:智绝、奸绝、义绝“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
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冯梦龙《警世通言·序》)类型化人物,出场定型,模式重现个性化细节在矛盾中写人以人物评人物夸张、想象,传奇式(2)宏大结构:完整而细密多头复线法,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关键性的历史事件,由隐到显逐步勾勒出三国矛盾。
描写战争的“铁笔圣手”。
(3)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练生动“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三)影响1、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相对独立又前后勾连。
开场诗、散场诗、套语。
2、带动了历史演义的创作。
《列国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梼杌闲评》、《辽海丹忠录》3、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视为通俗的历史教科书和军事著作、大众文化的百科全书。
4、名播四海。
二、《水浒传》(一)作者、版本、成书过程1、作者明代高儒《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提出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后30回是“罗贯中续《水浒传》之恶札也”。
2、版本繁本: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七十回(金圣叹“腰斩”),描写细致简本:文字简略3、成书过程《宋史》:“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
宋末元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完整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
宋末元初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一些各自独立的水浒故事。
拟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有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等故事,并连缀起来。
元代出现大批“水浒戏”,梁山泊,36大伙,72小伙(二)英雄传奇与市民理想的结合对以往小说题材的突破:乱自上作,逼上梁山,联合反抗,替天行道。
《忠义水浒传》,“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保境安民”、“杀尽贪官”。
“仗义疏财,济危扶困”。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
(三)人物和语言1、草莽英雄,在矛盾中发展变化的圆形人物,既富于传奇性又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鲜活的市井小人物,烘托氛围。
3、春秋笔法,用语言动作刻画心理,对比。
4、语言:鲜明、生动、口语化、个性化,成熟的白话。
(四)结构与情节1、结构串珠式(单线)结构,围绕着“逼上梁山”的核心,以一个或几个故事叙述一个主要的人物、事件,“武十回,宋十回,石十回,卢十回”。
撞球式叙事,写完一个故事再写下一个故事。
保留了说话人讲述的特点,也有利于集中笔墨描写重要人物、事件。
2、情节曲折多变,富于传奇性细节,细腻真实(五)影响1、水浒戏、《水浒传》的续书。
2、和《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
3、各种文学艺术样式题材的渊薮。
戏剧、小说等后世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
4、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赛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1973)第二章汤显祖与明代戏曲一、明代杂剧二、明代传奇三、汤显祖与《牡丹亭》四、明代散曲一、明代杂剧的流变1、明前期杂剧“不准妆扮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御制大明律》),但“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昭代王章》)。
朱有燉(1397-1439),号诚斋。
作杂剧31种,总称《诚斋传奇》。
游赏庆寿、歌舞生平、神仙道化题材及各种社会生活。
《香囊怨》,刘盼春,周恭。
《黑旋风仗义疏财》、《豹子和尚自还俗》朱权(1378-1448),《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太和正音谱》。
贾仲明《升仙梦》,将南北曲融入一折。
杨讷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改编为《西游记》六本二十四出,超越了元杂剧一本四折一楔的成规。
2、明中后期杂剧(弘治、嘉靖年间)题材拓展、思想深化、重视个性,体制上,纯北曲样式已逐步消亡,南北合套或纯南杂剧为主。
王九思(1468-1551)《杜甫游春》,有现实寄托。
《中山狼》,单折短剧,体制创新。
康海(1475-1540)《中山狼》,讽刺世情的寓言剧:“你看世上那些负恩的,却不个个都是中山狼么?”陈与郊《中山狼》杂剧,汪廷讷《中山救狼》杂剧,无名氏《中山狼白猿》传奇。
徐复祚(1560-1630后)《一文钱》王衡(1561-1609)《郁轮袍》吕天成(1580-1618)《齐东绝倒》陈与郊(1544-1611)《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冯惟敏(1511-约1580),《僧尼共犯》。
3、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浙江山阴人。
杂剧《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这都是裙钗伴。
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王骥德《曲律》)一本四出的杂剧《歌代啸》《南词叙录》二、明代传奇原为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明代是指除了杂剧外的中长篇戏剧,是明代主要剧种。
1、明初传奇“《五经》、《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黄溥《闲中今古录》)邱濬(1421-1495),《五伦全备忠孝记》:“使世上为子的看了便孝,为臣的看了便忠……虽是一场假托之言,实乃万世纲常之理”。
伍伦全、伍伦备,臣忠子孝、夫妻和睦、兄弟友善、朋友信任。
邵璨《香囊记》,宋代张九成与新婚妻贞娘故事。
颂扬封建伦理道德,讲究对偶,用典故,对后代戏剧的骈俪化产生较大影响。
“以时文为南曲”。
姚茂良《精忠记》、苏复之《金印记》、沈采《千金记》、王济《连环记》等。
2、明中叶三大传奇嘉靖(1522-1567)年间(1)李开先(1501-1568),《宝剑记》52出(2)梁辰鱼(约1521-约1594),《浣纱记》,45出,第一部以昆曲(昆腔、昆山腔)写成的戏剧。
(3)佚名的《鸣凤记》,反映时事的政治剧,杨继盛,严嵩,忠奸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
“《鸣凤记》记诸事甚悉,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吕天成《曲品》)语言骈俪化严重。
3、明后期传奇嘉靖之后,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
传奇达到全盛,名家多、杰作多,戏曲理论发达。
主题围绕张扬个性、批判封建专制展开,特别是表现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爱情剧获得丰收。
汤显祖(1)沈璟(1553-1610)和吴江派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
《属玉堂传奇》。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考订700多南曲曲牌,成为后人制曲和唱曲的权威教科书。
曲论:一是宣扬封建伦理,忠孝节义。
二是格律至上,“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
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
”(《词隐先生论曲》)三是推崇“本色”语言,通俗自然。
吴江派:吕天成、冯梦龙、叶祖宪、沈自晋等(2)高濂的《玉簪记》。
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故事,轻喜剧。
曲词优美、人物生动。
(3)孙钟龄的《东郭记》借古喻今,漫画式的描绘,讽刺了官场丑态《醉乡记》,乌有生和毛颖(4)周朝俊《红梅记》贾似道,裴舜卿,卢昭容,李慧娘三、汤显祖与《牡丹亭》1、汤显祖“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崇尚性灵反对模拟,“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答吕姜山》)2、《牡丹亭》(《牡丹亭还魂记》)《燕居笔记》中《杜丽娘慕色还魂》和《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