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

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作为“一代之文学”,曲至今仍被视为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它为何能在元朝发展成为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文学样式而没有出现得更早一些?

一、元代历史背景及文学审美特征

(一)国家

1、开放性

表现:疆域辽阔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民族众多、交流频繁

尚新、包容性强、突破汉族传统

2、民族性

表现:尚利、质朴天然

(对文学通俗化的影响巨大)

3、阶段性

早期剧烈冲击传统儒家思想,后期多元文化思想并存

(落后文化占领先进文化,也是正统文学萎缩的原因之一)

(二)、人的因素

1、普通人

•元朝民族等级表

•等级名称民族

•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

•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

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

其他民族

2、市民阶层兴起

市民的消费需要成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主流

3、统治者

对文化的力量不够重视、思想统治较为松懈

4、文人思想

①对宋朝统治的幻灭

②对科举的失望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嗟夫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由此,元朝形成了历史个性突出的审美风潮,崇尚自然、显畅,受礼教束缚少。

以上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通俗文学在元朝的兴盛。

二、元曲概念

•1、“曲”概念

(北)杂剧

元曲戏曲(也称剧曲)南戏

散曲

曲概念的内涵复杂,它不仅包括了文学因素,还包含着其他众多艺术因素(如音乐、舞蹈、构图等)

2、“杂剧”概念

•“杂剧”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李德裕文集中“杂剧丈夫”一词,相当于百戏、杂耍。

•宋朝“杂剧”成为一种戏剧形式,但此时的戏剧不是戏曲。

戏曲专指中国传统的以唱曲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剧形式。宋杂剧是戏剧而非戏曲,它类似小品。

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是都市社会的需求

2、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基础。

3、缺乏出路的汉族知识分子参与到杂剧创作中并成为主力军,带来了大批高质量的作品。

4、大都市的畸形繁荣给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元杂剧作家作品的数量: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约200人,作品近600种。

•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收入100种)、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收入62种)辑,现存元杂剧作品162种。

四、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1、一部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楔子,即所谓“四折一楔子”。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位,一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组成套。折又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所以,折有音乐和戏剧情节的双重含义。

“楔子”是四折之外的独立段落。其作用是弥补四折的局限,使之有伸缩补充的余地,同时也使结构更严密。楔子可有可无,位置也自由,但不能在剧末。

2、题目正名

杂剧的末尾还有一个“题目正名”,它是用2句或4句对句来总括全剧内容。

如:《窦娥冤》的剧末有题目正名: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使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一本杂剧一般取其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如《感天动地窦娥冤》;取末句中最能代表全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简名,如《窦娥冤》。

3、曲词、白、科

杂剧的每一折都由曲词、白、科三部分组成。

①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

元杂剧通常使用的有五宫四调,共9个宫调。包括: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般涉调。

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不相重复,一韵到底,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能有道白。男演员主唱的叫末本戏,女演员主唱的叫旦本戏。

②白

•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剧以唱为主,故道白称为“宾”。

•独白、对白、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带白

③科

科,又称“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舞台指示。

4、角色

•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色,旦是女角色。净多扮演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杂是杂角,如:孤(官员)、孛老(老头)、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

5、表演

•元杂剧的表演,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它以唱为主,唱可以代替人物对话,可以叙事抒情,可以描述环境气氛等等。

•念白用来配合演唱,铺叙情节,介绍人物,插科打诨,协调气氛。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第一节元杂剧概论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古代戏曲歌舞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

2.元代文人积极参与的结果。

3.杂剧演员舞台创造不断深化的结果。

4.经济和交通不断发展的结果。

二、元杂剧的体制

1.剧本结构:

一本四折,或加楔子,结尾有“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动作:称为“科”(范、介)

如“做哭科”、“做病伏几科”。

3.宾白:分为韵白和散白;带白、旁白等。(“背云”)

4.演唱:旦本戏,末本戏。

5、角色

末:正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三末、小末、外末

旦:正旦、副旦、贴旦、外旦、老旦、大旦、小旦、色旦、搽旦、花旦、青衣旦、刀马旦、魂旦

净:

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

武净(武花脸)

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