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在“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一节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在“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中,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因而可以必修二中的知识综合应用到本节,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本章前三节,已经学习了三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对于本节内容学习方法有一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节以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为线索。

首先,在“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标题下,用地理学最重要的区位分析方法,分析了鲁尔区的辉煌和衰落。

然后,以“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为题,分析该工业区是如何换发新的生机。

第一部分是难点,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为何曾经“辉煌”又步入“衰退”。

第二部分是重点,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节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而且在本节内容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学习目标】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3.通过“辽中南工业区”补充案例的学习,归纳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反馈】【板书设计】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件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件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件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
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1.掌握用区位理论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原因
的方法。 2.了解德国应对鲁尔区经济衰退,使鲁尔区走向可 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 3.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德国鲁尔区和美国五大湖工业区都是以传统工业为主,都
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有丰富的水资源, 水陆交通便利。
【答案】
见下图: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问题导思】 1.鲁尔区是如何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的? 【提示】 应用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尔区煤炭缺乏市场竞争力。
3.“钢铁危机” 钢材出现了世界性的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的 工业生产 和 组织方式 求。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供过于求
的状况。
1.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与资源间有怎样的联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示】 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 机械、化工等。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 钢铁工业为主导,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 体如下图所示:
资源,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交通便利; (4) 拥有广 阔的市场。
2.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资源型地区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往往形成
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但伴随着资源枯竭或替代 品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会导致区域的衰 落。“矿竭城衰”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德国鲁尔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 对比思考,导入新课——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鲁尔工业区的位置及地位,学会分析区位位置的方法。

2.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鲁尔区工业区位优势分析。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目标导航)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承转)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鲁尔区。

一、鲁尔区的位置探究一:如何描述区域的位置?据图描述鲁尔区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评(教师活动)补充点评(承转)鲁尔区是一个怎样的工业区呢?它在德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如何呢?(学生活动)介绍鲁尔区的地位。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工业产值曾占全国40%,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德国经济的领头羊、发动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承转)是什么让鲁尔区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它成功的秘诀。

二、鲁尔区的区位优势探究二:在图中找出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并评价它们的优劣。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评(教师活动)教师点评(承转)在这些优势区位条件下,鲁尔区工业迅速发展,他都会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呢?探究三:推测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分析该工业地域的特征。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970
煤炭危机:
天 燃
1900年

1980年
年份
1800年


焦煤 4吨 2吨 0.75吨 1.3吨
铁矿石

2吨

1.8吨
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煤的需求量下降 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产业转型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鲁尔区的交通网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 各行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发达国家资源枯竭地区转型的成功案例
日本九州模式:最初是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地区转型为日 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德国鲁尔模式:德国鲁尔以煤炭、钢铁为传统的工业基 地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充沛的高素质劳 动力。 休斯顿模式:休斯顿石油开采出现下滑时,有关政府部 门按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布点宇航中心,带动了1300多家高 新技术企业发展使休斯顿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威尔士模式:威尔士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地去,伴 随着采掘成本的逐步上升,该地区经济出现了困难,后转型 成为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很发达的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⑵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错误的说法是: B A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 世界性钢铁过剩 D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煤炭基地(个) 160 120 80 40 0 炼钢高炉(个)
1950年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1999年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探索》说课文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探索》说课文稿

资源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高二( 3)班王晓强各位评委好:今天我授课的题目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可连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依照新课程理念,我授课的内容分四个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指导,四、说课堂授课过程。

一、说教材1.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主要讲了地区工业区位条件背景解析、资源不合理开发以致的地区环境恶化和产业发展衰落及如何进行可连续发展的问题。

是对本书地区可连续发展思想和成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详尽表现,也为后边地区综合开发与可连续发展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授课目的确实定依照江苏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确立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①学生能解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点第 1 页②商议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③依照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连续发展的策略(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谈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地区可连续发展解析,成立正确的可连续发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②经过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搜寻出路,加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 说要点、难点的确立(1)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立以下要点: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点;鲁尔区可连续发展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依照书本和地图册供给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解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点,并经过创立情境、换位思虑概括总结鲁尔区可连续发展的策略。

培养学生获取、解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要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必然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本质生活,所以确立为本节要点。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授课和结构式板书,结合课本内容,来解析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更直观地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还方便拓展课外知识,填充学生经验不足的问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1煤炭资源丰富
2离铁矿较近
3水源充足:鲁尔河、利珀河、莱茵河
4交通便利:水路、陆路
5市场广阔:德国、西欧
思考、分析
1鲁尔区支柱产业为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还可派生出机械工业等部门
2产业结构单一
思考、讨论
煤炭工业衰退原因:
1煤炭在能源构成中主导地位下降
2炼钢技术使耗煤量下降(新兴技术的冲击)
3煤炭开采成本提高
方法:对比分析
问题: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②辽中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③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工业基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下岗工人明显增加,借鉴鲁尔区的经验,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与鲁尔区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有何启示?
练习、概括、整理
教师总结
倾听、思考
思考、分析得出:
七、评价量规
例: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1957年
2005年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人)
47
4
钢铁工业衰退原因:
1煤炭工业衰退
2世界性钢铁过剩
3替代钢产品广泛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产业结构单一
2煤炭工业衰落
3钢铁工业衰落
4新技术的冲击
5环境问题
分析、讨论
整治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高校和科Biblioteka 就够推动产业转型3改善环境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0章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0章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细化课标探究线索核心素养1.识记区域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发条件。

2.掌握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理解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状况,评价开发条件及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分析,探寻资源开发的合理措施,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开发观。

[教材内案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影响项目内容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为发展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2)地理位置优势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欧、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3)交通和市场优势因素特点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交通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天然河流和人口运河联成水运网,通达海洋水陆交通发达,便于铁矿石的运入和钢铁的运出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2.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工业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②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①改造传统工业。

②发展新兴产业。

③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4.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1)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大多遇到了诸如鲁尔区的一系列问题,因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均有借鉴作用,应做到因地制宜。

高中地理鲁尔区说课稿

高中地理鲁尔区说课稿

高中地理鲁尔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德国的鲁尔区。

鲁尔区不仅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工业区,也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

通过对鲁尔区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历程、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对区域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鲁尔区概况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部分。

这里曾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地理位置而闻名。

鲁尔区的兴起始于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产业为主导的重工业基地。

区域内的人口和城市也随之迅速增长,形成了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

二、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鲁尔区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这里的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随后钢铁工业的兴起,使得鲁尔区成为了德国乃至世界的钢铁生产中心。

在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鲁尔区开始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鲁尔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展了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新兴产业,并逐步减少了对煤炭和钢铁的依赖。

三、鲁尔区的环境问题鲁尔区的工业发展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了地面沉降,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造成了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政府和鲁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实施环境治理项目、推动绿色能源的使用等。

四、鲁尔区的转型与再生面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鲁尔区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型和再生工作。

这包括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对旧工业区的改造和再利用。

例如,一些废弃的矿井被改造成了博物馆,供人们了解鲁尔区的工业历史;一些旧工厂被改造成了文化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艺术家和创业者。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环境,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说课稿(1)2022

说课稿(1)202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1.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为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

第一章介绍了有关区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案例式编写,列举不同地区区域发展的方向、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资源开发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难题,鲁尔区在这个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对于面临同样挑战的传统工业区是非常具有现实价值的。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要点和教学要求确定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识记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B.过程与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已知条件自主分析鲁尔区是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以整治,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探索工业地区发展的模式,形成辩证的观点和科学的发展观。

②培养科学的发展观和环境观,正确认识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3)说教材处理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整治。

(因为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里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学难点:中国的传统工业区如何借鉴鲁尔区的综合整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说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法、问题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

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说学法指导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看图总结、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借鉴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会看地理区域图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故引导学生学会看图总结;在地理问题上应学会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借鉴。

高中地理必修二《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穆京宝班级:1405班日期:2015.10.20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学生讲课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学生讲课法、读图分析。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小结八.稳固新知1.以下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C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内水源充分,铁矿资源十分丰富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以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A 〕3.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B )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案例探究】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相同点:煤炭资源、交通、工业基础雄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不同点:辽中南的铁矿丰富,鲁尔区不丰富。

九.板书设计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丰富的铁矿靠近铁矿一.区位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水源广阔的市场二.衰退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危机”、“钢铁危机”、新技术冲击、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经济多元化、产业转型:传统、新兴、三产三.整治措施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十.教学反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2)使学生了解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使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地理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3. 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4.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5.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鲁尔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德国鲁尔区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课堂讨论:根据自主学习成果,分组讨论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分析其保护措施及意义。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鲁尔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欧洲地位、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021年整理〗《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优秀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知识拓展】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随着经济发展滞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资源型问题的突显,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地理条件约束、人才缺乏、制度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

近年来兴起的低碳经济理念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产业转型,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实现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形成或发展起来的城市。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资料,目前我国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随着资源的开采利用,资源储量日益减少,有些城市甚至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就业难等问题在资源型城市日趋明显,资源型城市发展进入了困难时期。

进行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进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够使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现状得到改善,使城市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恢复,进而推动资源型地区的资源、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困难与大多数城市相比较,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且多依赖不可再生资源。

随着开采利用的不断深化,这些资源日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逐渐失去其生存发展的支柱。

这时,资源型城市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转换、寻找替代产业,否则将面临矿竭城衰的危险。

然而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地理条件约束、人才缺乏、制度不合理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

1.经济结构单一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采掘业以及原材料工业比重大,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制作:审核:日期:月日
【课程标准】
1、鲁尔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2、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鲁尔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过程】
模块一鲁尔区辉煌的区位优势
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3、世界性钢铁过剩(钢铁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5、环境污染严重
思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区相继出现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原因是什么?
煤炭危机:①能源结构发生变化
d、化学工业,e、机械工业。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
业部门是(B)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
模块二鲁尔区的衰退原因
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札记
1、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2、“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产生的原因
1、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外在及内在原因
2、引导学生得出阅读柱状图的方法
四、鲁尔区的衰退
项目
面积
人口
工业产值
数量
4595km2
570万
近2万亿
占全国比例
1.3%
9%
40%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区较近3、便利的交通
4、广阔的市场5、充足的水源6、劳动力丰富
三、自我检测
(试把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填入下列空格处)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1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1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1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运用地理图表: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学会从分析个别案例上升到一般规律。

四、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在初中时学过世界地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国家及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必修二教材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地域的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基础:具备一定得阅读地图,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体验过合作学习的乐趣,对家乡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

五、说教学设计1、导入河南焦作的相关资料,引发思考老师请学生阅读煤城河南焦作的相关资料,引发思考,煤城焦作的出路在哪?因煤而兴的城市—焦作:有关焦作地区煤炭资源的记载始于春秋战国,在唐宋时期已有开采,1894年,英国开始在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直到建国后,焦作一直是全国著名的“煤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曾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而建立或兴起的城市。

代表城市:大庆、克拉玛依、鞍山、马鞍山、攀枝花、六盘水、焦作、洛林、鲁尔区、迪拜等。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严重单一化、初级化,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

以焦作煤矿为例:1、煤炭年产量最高可达700万吨;2、1980年以来,焦煤集团陷入了一系列困难之中,6对矿井被关闭,煤炭产量锐减至300万吨,却要养活近7万名职工。

到1 999年年底,焦煤集团负债总额迭11.5亿元,拖欠职工工资1.8亿元。

高中地理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1

高中地理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1

【课题】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自然环境等方面说出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分析鞍钢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1、教材的取舍:补充鲁尔区早期工业发展特征以及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图片和资料2、选择“辽中南工业区”作为探究案例
【教学过程】
生回答鲁尔区形成了工业部门。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通过对鲁尔区优越的地理条件、重工业的兴衰的分析,学生学会探索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分析我国辽中南等地区的案例,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01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01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究教学目的: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2、探究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途径,考虑传统工业城的可持续开展对策3、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开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策略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学情分析: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展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分析中来。

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探究活动,问题:曼彻斯特和利兹的开展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城,特别是资源城开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开发的后期〕,要及时进展产业政策、构造的调整,大力开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构造的多样化,实现本区的可持续开展。

类似的城:。

——鲁尔区,是一个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之一,但经过调整,根本已完成转化,为实现区域或者者持续开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节对应的论题是: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开展分析这个问题,一般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思路: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者者矿产资源的构造、地理环境状况2、该区域可持续开展的主要矛盾〔制约可持续开展的因素〕3、该区域可持续开展的主要策略。

——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开展三个部分: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德国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

区内人口和城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开展的优势区位条件1、丰富的煤炭资源:P62图2-4-6和P63图2-4-8。

储量大,开采条件好〔埋藏不是很深,甚至可发露天开采〕2、离铁矿区较近:自身并没有铁,但离铁矿近。

名师教学设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名师教学设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分析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和文字资料,分析鲁尔区的资源优势,概括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列举鲁尔区发展中的问题。

(2)通过对比,分析德国鲁尔区和山西省能源开发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传统工业区可持续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
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五、教学方法设计
八、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多媒体PPT课件
九、教学反思
h 多让学生活动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2, 课上多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

(播放视频)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

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高中地理《德国鲁尔区的探索(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德国鲁尔区的探索(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 年六月第二版必修第三册【教材说明】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析: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

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第1 课时,主要是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

活动探究中还提供了辽中南工业区,供学生探究。

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 该区域的背景条件(2) 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会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

同时能举一反三研究其他资源型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用多媒体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⑴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

(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⑵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
蓟县杨家楼中学王呈良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属于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资源开发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难题,在很多国家相继出现。

这个难题20世纪50年代在发达国家已经初见端倪,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已经相当普遍。

世界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而鲁尔区在这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的。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对于面临同样挑战的传统工业区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形成条件,衰落的原因,综合整治的措施,并能借鉴他国的经验对资源型城市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课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和环境关系相协
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分析个别案例到上升到一般规律的思维过程。

情感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和衰退的区位分析。

二、教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
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
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地理图表: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学会从分析个别案例
上升到一般规律。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在初中时学过世界地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国家及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必修二教材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地域的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基础:具备一定得阅读地图,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体验过合作学习的乐趣,对家乡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

五、说教学设计
1、导入视频《德国农业机械太先进了!惊呆了》资料,引发思考
老师请学生观看《德国农业机械太先进了!惊呆了》资料,引发思考,如果将德国发达的农业机械应用到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会有什么变化?德国发达的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够提供哪些经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再根据其经验学会分析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这样导入的目的:通过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德国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之一,下面我们分析鲁尔区的兴衰与发展。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
板书: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一步自主学习,运用地图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繁荣程度等概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那么鲁尔区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呢?幻灯片出示教材59页图2-4-3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让学生分组读图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在学生分析之前,老师带领学生回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即原料、动力(燃料)、水源、土地、环境、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的在地图中搜索信息。

讨论3分钟后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指图讲解,其他同学补充。

最后教师用课件总结,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①煤炭资源丰富②充沛的水源③靠近铁矿石产地④水陆交通便利⑤广阔的市场。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让学生对鲁尔区有更直观的认识,然后展示地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去挖掘地图中的信息,这样学生边讨论,边分析,不仅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与理解,提高了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会分析鲁尔区区位优势的方法。

第二步小组讨论,通过材料分析讨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师发给每组同学一份材料,让同学分组讨论分析材料,找出鲁尔区存在的问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

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

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

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设计意图:我没有直接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文字表述,而是给出这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这样设计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分析材料的能力。

更加符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要求。

最后师生用课件共同总结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鲁尔区的衰落的原因应该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外因关键在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例如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及炼钢技术的发展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再加上世界上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替代品的出现,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钢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德国鲁尔区的经济日渐萧条。

第三步合作探究,创设情境探索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创设情境:面对这种现状德国人该如何应对呢?假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鲁尔区大大小小官员,面对你的城市经济一天天衰落,环境一天天恶化,你还能吃得香,睡的着吗,那该怎么办?马上召开小组讨论会,共同制定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方案。

讨论5分钟后学生纷纷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突破重点,为破难点打下基础。

教师总结:根据各位官员的报告,我的秘书也给我整理出一套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方案。

我认为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即减少煤炭、钢铁企业的数量,扩大单个企业的规模,并引进技术水平高的电子、汽车等中小企业,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另外,调整产业布局,(结合鲁尔区综合整治图片)比较原采矿区和现采矿区的分布有什么不同,(新采矿区向西迁移,目的是就近获得铁矿石,甚至将钢铁厂向西部沿海地区转移,与荷兰联营建立炼钢炉,然后将生铁运到鲁尔区。

)另外继续拓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整治后的鲁尔区重新走上了经济良性发展的道路,也为河南焦作的改造提供思路。

3、知识反馈与迁移
课件展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的图片,讨论分析:
①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
②分析辽中南工业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③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谈谈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习题让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升华,让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成果:
①打破了“讲解、模练”的传统型教学模式,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有
利于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过程意识的培养。

②大多数学生能达成预定目标。

③创新之处:课堂活动设计较新颖而且多样,能成功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问题设计有梯度,能实现分层次教学。

2.不足:
①时间不够充裕。

②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练。

由于学生个体基础存在差异,所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3.改进方法: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课上由小组长带头组织活动小组,便于模块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于课上未能很好把握和消化难点的同学,课后请小组长帮忙继续学习,而从而引导学生课上课下互相帮助,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