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保护职工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

第三条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可能引起职业病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容量、浓度、浸蚀等进行测定与评价的活动。

第四条职责分工(一)职业病防护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计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职业病监测与评价机构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

(三)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职业病防护部门的要求,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第五条监测与评价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监测与评价要求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二)监测与评价需依据实际工况,确定监测与评价指标,确保监测与评价的针对性。

(三)监测与评价需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确保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

(四)监测与评价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第六条监测与评价工作程序(一)确定监测与评价目标,编制工作计划。

(二)组织实施监测与评价工作。

(三)收集监测与评价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编制监测与评价报告,并形成档案。

(五)向职工提供监测与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防护和措施。

第七条数据记录与保管(一)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密和保管,确保相关信息不外泄。

(三)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保存,并进行档案管理。

第三章监测与评价人员第八条监测与评价人员资质要求(一)监测与评价人员需具备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监测与评价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4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4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的增加,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各国纷纷建立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从而确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一)工作环境参数监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第一步是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

这些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照、振动等,这些参数的超出正常范围都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监测这些参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整。

(二)化学危害因素监测化学危害因素是目前影响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主要监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2. 化学物品的接触方式和程度,包括吸入、皮肤接触和食入等;3. 化学物品的生物转化和累积情况。

(三)物理危害因素监测物理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

监测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危害因素有助于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威胁程度。

1. 噪声监测:测量噪声的声级,对噪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确保噪声级别不会超出安全范围。

2. 振动监测:测量振动的频率、加速度和持续时间,对振动的强度进行评估,确保振动水平不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

3. 光照监测:测量工作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和亮度,评估其对劳动者视觉健康的影响。

(四)生物学危害因素监测生物学危害因素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动物等对劳动者的危害。

通过监测工作环境中的生物学危害因素,可以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健康风险。

主要监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和种类;2. 动物对劳动者的攻击和伤害情况。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第二步是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评价。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

三、监测内容:1. 各种职业病危害源的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噪声、震动等;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空气浓度、噪声强度、辐射水平等的监测;3. 职业病危害的暴露水平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工人工作环境的监测、工人工作条件的监测、工人工作行为的监测等;4. 员工体检结果的监测和分析。

四、监测方法:1.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2. 监测周期、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应合理设定;3. 应采用适当的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抽样监测、实时监测、定点监测等。

五、评价管理:1.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程度的评价,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2. 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档案,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3. 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通报;4. 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进行工艺和设施改造,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

六、责任:1. 监测责任: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工作;2. 评价责任:相关部门负责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3. 汇总和分析责任:相关部门负责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4. 通报责任:相关部门负责向员工和相关部门及时通报监测结果;5. 改造责任:相关部门负责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造和防护措施的完善。

七、监督检查: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有权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八、违纪违法处理:对于违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行为,相关人员将受到相应的违纪违法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九、制度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制度应及时修订,保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决策的科学依据,有助于预测和防范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本文通过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1.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明确各类危害因素的程度和范围,找出职业危害的薄弱环节,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内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气温、湿度、光照等;(2)化学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粉尘、气体、溶剂等;(3)生物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动植物致敏物、有害生物等;(4)人因因素:如人们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

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实地勘查法:直接到现场勘查,通过观察和测量的方式记录各种危害因素的存在情况;(2)监测仪器法:使用各种专业的监测仪器设备对危害因素进行准确测量,如噪声计、风速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等;(3)样本采集法:采集工作场所的空气、水、土壤、粉尘等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1.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帮助企业了解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内容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性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和程度,评估其对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2)风险评估:将危害因素的潜在危害程度与员工的暴露情况相结合,评估工作环境中的风险程度;(3)危害控制措施评估:评估企业已采取的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5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5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根据本项目工程内容、参考相近项目职业健康危害情况,按照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标准要求,根据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求,项目部安全总监督导、安质部组织施工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本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汇总成表。

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此清单实施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及相应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确保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受控,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一、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____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1、识别要全面;2、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2)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生物危害因素(如病原体、致病生物)、人因危害因素(如劳动强度、工时、工作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受到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根据前述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的强度、频次、时间和范围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集样本、测量、监测等手段,获取对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非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为室内工作环境和工作者提供有害物质或因工作条件、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危害的单位。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确保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公开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结果,接受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要求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纳入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档案,包括监测、检测、评价资料、报告和会议纪要等。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频次和检测方法,并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监测和检测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监测和检测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和程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处理监测和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1.目的为了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险因素的检测及评价工作,包括日常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

3.内容____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工作,为保障检测工作规范进行,应聘请经当地安监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并签定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或岗位、检测报告书出具方式、费用结算等;____公司应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实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辅材料、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措施、岗位设置及接触时间等相关资料;3.3现场检测时,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应该提供必要协助,并对工作场所生产运行状况及职工职业接触情况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负责;3.4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3.5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工业卫生评价,并整理分析结果建立技术档案;对不符合国家工业卫生标准的,禁止投产使用直至符合要求;3.6采样点、采样点的数量、采样对象以及采样时间段的选择,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3.7检测方法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卫生检测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3.8检测项目为《高毒物品目录》中的高毒化学物,至少每个月监测一次;检测项目为《高毒物品目录》外的其余化学物质或粉尘,每年至少监测一次;检测项目为物理因素,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职业危险因素评价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3.9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监测地点或岗位,公司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并应该适当增加检测次数;3.10检测、评价结果应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所在地安监部门报告,同时向劳动者公布;3.11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内职工反映的工作环境问题督促落实;3.12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职业健康环境进行经常性检查,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岗位应及时建立整改方案并按计划实施,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督促整改。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煤矿企业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当经资质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培训,持证上岗。

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监测。

一、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有与监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和条件,并实施经常性维护、检修,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所用监测计量器具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三、监测项目和频次1、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井下每月测定____次,井上每月测定____次;2、呼吸性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每月测定____次;3、工班个体呼吸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碳硅含量,每六个月测定____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____次;5、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6、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的测定频次,有人工作的地点每班测定一次;7、噪声、氡及其子体等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测定____次。

监测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报有关单位。

四、检测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的布点;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3、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五、煤矿企业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

检测、评价报告交煤矿企业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向作业人员公布检测、评价结果,并报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要采取有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旨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对劳动者身体和心理的威胁和危害。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职业危害的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有效防控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三、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建筑工地、化工企业等。

四、制度内容1. 职业危害监测要求:(1)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监测计划,并进行动态调整;(2)组织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监测,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3)监测工作应覆盖所有可能引发职业危害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工艺流程、作业设备等;(4)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人员。

2. 职业危害检测要求:(1)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测计划,并进行动态调整;(2)组织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检测,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3)检测工作应覆盖所有可能引发职业危害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噪音、辐射、有毒气体等;(4)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危害评价要求:(1)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评价制度,并进行动态调整;(2)评价工作应涵盖所有可能引发职业危害的因素和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环境、工艺流程、(3)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关报告;(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进行追踪和监督。

4.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1)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应用于工作场所改进和决策;(2)根据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控计划;(3)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4)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披露,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制度执行1. 负责部门:公司职业卫生部门;2. 负责人:公司安全总监;3. 员工权益:员工有权了解并参与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并享有知情权。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用人单位应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五、用人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2)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的健康权益,企业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可控可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3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3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职工的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也有助于改善工作环境的质量,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和内容、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制度的实施和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和内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评估危害程度,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物理因素检测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电磁辐射、光照和温度等。

物理因素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振动强度、电磁辐射程度、光照度和温度等指标,判断是否超过国家或行业标准,并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影响。

1.2 化学因素检测化学因素是工作场所中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包括有毒物质、有害化学品和粉尘等。

化学因素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确定是否超过国家或行业标准,并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影响。

1.3 生物因素检测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和动物所引起的职业危害。

生物因素检测的目的是测量工作场所的微生物浓度和种类,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的传播风险,并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影响。

1.4 心理因素检测心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对职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

心理因素检测的目的是评估工作场所的心理风险,提供采取措施的依据,保护职工心理健康。

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方法和标准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是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目的是确定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方法和标准包括以下几种:2.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____)____号相关制定本制度,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三、定义1、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四、职责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归口部门,负责____监督本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监测、分级管理,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五、工作程序1、总则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过监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做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员工的健康;2、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监测;(2)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检测;(3)事故性监测;(4)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等项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验收的监测;(5)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监测等。

3、监测点的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的设定和监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____等规范要求,由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一次。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4、监测点确定后,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调整;5、监测点的认可、确定、变更或取消,须经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审核、认可;6、具体监测项目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实施;7、对已确认的监测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规定监测频次进行监测;六、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1.内部检测控制____公司质管处每月对各分厂、车间进行有害物质职业卫生检测。

1.2安全处、行政处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本公司职业卫生检查,了解评价卫生检测情况,定期公布和上报防治情况,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1.3安全处监督公司职业卫生防治措施执行情况,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令其改正。

1.4质管处及时总结职业卫生检测结果,并将结果报安全处。

2.接受监督检测,落实控制措施自觉主动接受县职业卫生监督所每年两次的职业危害检测,对检测超标因素采取控制、改善措施,并设标识牌告知员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制度。

该制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根据监测结果,对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评价结果可以提供给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用于制定和改进职业病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危害因素监测计划: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目标、方法、频率等。

2. 监测方法和设备:确定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用于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3. 监测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使其具备进行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管理和指导。

4. 监测结果分析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上报。

5. 评估指标和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危害因素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用于判断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2024年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1目的1.1为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本厂实际,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特制订本制度。

2引用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职责3.1综合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在其内设专(兼)职专业人员,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计划并依法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综合部负责监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罚。

3.2综合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同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确保监测正常运行。

3.3监测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熟悉监测技术和操作规程,并经专门监测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为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监测人员的工作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

3.4监测人员必须按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治方案的要求,经常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隧道内粉尘、毒物每半个月监测一次、其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每一个月监测一次。

3.5监测人员在进行现场监测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

3.6监测人员工作调动时,要办理交接手续,以便于工作的衔接。

3.7对作业场所有害作业浓度、强度的测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的规定。

3.8粉尘、毒物的监测要按照GB5748-853.9监测结果要填报表并定期上报到安全部门、防疫部门。

3.10对某些毒物采样后,无条件进行检验的,要按照毒物的保存要求,及时送检。

3.11综合部和专(兼)职人员要协助公司疾病控制部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工作。

3.12定期监测工作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监测周期的规定每1进行一次。

3.13检测与评价结果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

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氨、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二甲苯、硫化氢等毒物和粉尘、噪声、热辐射、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环保卫生监测站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报告,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按月向受检测的各单位通报,并由受检测的单位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五、公司各单位接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后,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

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责成专人处理,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

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单位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度修订和落实监测及评价工作。

二、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危害岗位、监测点进行辨识,尊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检测意见,确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名称、接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____、检测点名称及检测内容和检测周期。

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分级。

三、单位应设置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实施日常监测和报警。

五、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耳塞等相关个体防护用品。

七、单位有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需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由安监部门备案批复;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预评价报告由安监部门审核批复后,设计单位应当编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计专篇,严重危害的项目需进行设计____和批复,才能____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由单位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和____竣工验收,控评和竣工验收资料报安监部门备案;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需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报安监部门审核,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过程中暴露于或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确保职业环境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和内容1. 目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劳动者的职业生活情况等方面。

三、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和步骤1. 方法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

2. 步骤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步骤包括确定检测目标、制定检测方案、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环节。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和要求1. 指标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暴露水平、职业病危害程度、个体暴露剂量等。

2. 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等。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二)1. 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包括职业卫生监测业务的负责单位、监测人员的职责等。

2. 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从工作的准备、实施、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流程。

3. 设备设施及资金保障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要求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管理和质量控制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工作记录、报告编写、不合格样品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职业病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并详细阐述了其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指标和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规定了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监测评价频率,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评价目标1. 确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暴露水平;2. 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和职业病的患病风险;3. 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价方法1.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采用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土壤和工作现场等环境进行采样,分析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

2. 劳动者暴露水平的评价:通过个人空气采样、生物监测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劳动者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进行评价。

3. 职业病发病率的评价:对工作场所职业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患病比率。

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

四、评价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评价: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和暴露水平的评价: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工作场所的浓度和劳动者的暴露水平,并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进行比较。

3. 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评价:通过调查和统计,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的患病情况,包括患病人数、发病率和病种等。

4. 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评价:利用监测数据,评估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变化、职业病发病率的变化等。

五、评价标准1.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2. 职业病暴露水平的评价标准: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制定职业病暴露水平的评价标准,对劳动者的健康进行保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1、按照____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卫生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2、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厂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厂职工公布。

3、所测定的有毒、有害因素,工作场所及测定日期,由卫生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

(高温测试每年一次,噪声每年一次,化学毒物每年一次,电焊尘每年一次,金属试验每年一次)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并由其出据检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5、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结果评价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2)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起来的一套监测评价体系和操作流程。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监测目标和指标: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标和具体指标,如监测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工作场所噪声水平、工作场所照明等指标。

2. 监测方法和技术: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如气体采样、噪声检测、照度测量等方法。

3. 监测频率和时机: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机,如每年监测一次或每季度监测一次。

4. 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和健康风险等问题。

5. 结果报告和处理措施: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

6. 监测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监测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能够及时掌握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3)是指针对不同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通过监测和评价的方式来确定其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影响,从而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对象:对各类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的各种
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通常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例如微生物、噪声、化学物质、辐射、尘埃、高低温等。

由于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导致职业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针对职业危害因
素的存在,国家出台了《职业病防治法》,并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监管。

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制度。

检测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
1.环境检测法
环境检测法是指通过测定工作场所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和平均值,来判
断职业危害因素是否达到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标准。

常见的环境检测法有合格率检测和采样分析检测。

2.个人检测法
个人检测法是指通过测量工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设备或者人体参数,如呼气等,来评价工人的职业暴露水平。

个人检测法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但费用相对较高。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指标
1.暴露水平指标
暴露水平指标反映工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通常包括时间权重、幅度
权重和频次权重。

时间权重是指对于同一职业危害因素,不同时间暴露的影响程度不同。

幅度权重是指对于同一职业危害因素,不同浓度和强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频次权重是指对于同一职业危害因素,不同暴露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2.敏感性指标
敏感性指标是指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损害程度。

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损害程
度不同,比如尘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噪声对耳朵的影响大等。

3.健康效应指标
健康效应指标是指职业危害因素产生的健康效应。

职业危害因素对不同器官和
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损伤,比如长期暴露噪声会导致听力下降,长期暴露有机溶剂会导致中毒。

因此,健康效应指标能够反映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制度的实施
1.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例如,对于尘埃污染,可以根据不同尘埃颗粒的大小、浓度等,制定不同的标准。

2.建立检测制度
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

3.制定应对措施
根据检测数据,采取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治和补救措施,确保工人的职业健康。

结论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制度的实现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职业健康,也有助于规范工作场所管理,并防止职业病的产生。

因此,企业和工人应该高度重视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制度,并认真履行相关的职业健康管理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