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2012年4月医技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4月医技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免疫学试题(A卷)科室: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哪一期最好:()B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退期E、减数期2、体外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称为()D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AA、二分裂B、复制C、有丝分裂D、孢子出芽E、有性繁殖4、关于细胞壁的功能,错误的是:()D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B、支持细胞膜承受内部高压C、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物质交换D、决定细菌细胞的分裂E、表面有抗原表位,可以诱导免疫应答5、外毒素的特点错误的是:()EA、强毒性B、不耐热,易变性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D、强抗原性E、细菌的细胞壁裂解后产生6、关于Ⅰ型超敏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发生快,消退也快B、参与抗体为IgEC、有个体差异D、需补体参与E、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7、内毒素特性:()DA、强抗原性B、毒性强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D、细菌的细胞壁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E、不耐热,易变性8、类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DA、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其免疫原性B、成分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C、制剂注射人体时,需要行皮试D、可通过免疫动物,提取含抗毒素的血清E、以上均正确9、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用:()AA、抗毒素B、抗生素C、类毒素D、干扰素E、破伤风菌苗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AS)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DA、衣原体B、支原体C、立克次体D、冠状病毒E、钩端螺旋体11、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等所引起的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称为:()B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败血症E、以上均不正确12、依靠他种生物提供居住场所和营养,并造成他种生物损害的低等动物称为()CA、病毒B、细菌C、寄生虫D、真菌E、衣原体13、血吸虫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阶段是:()EA、成虫B、毛蚴C、胞蚴D、尾蚴E、虫卵14、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AA、华支睾吸虫B、卫氏并殖吸虫C、日本裂体吸虫D、鞭毛虫E、旋毛虫15、人感染蛔虫是由于误食了:()EA、成虫B、受精虫卵C、未受精虫卵D、幼虫E、感染期含蚴卵16、属于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是:()CA、蛔虫病B、钩虫病C、肝吸虫病D、丝虫病E、蛲虫病17、蛔虫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是:()BA、经皮肤B、经口C、经呼吸道D、经媒介昆虫叮咬E、经胎盘18、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是:()AA、细胞因子B、单克隆抗体C、补体D、免疫球蛋白E、抗体19、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有哪些?()ABCDEA、志贺菌B、沙门氏菌C、致病性大肠杆菌D、致病性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寄生虫侵入人体的途径有:()ABCDEA、经口感染B、直接经皮肤侵入、接触感染C、经节肢动物传播D、经胎盘感染E、经输血感染3、那些寄生虫不寄生在人肠道,但可在粪便中查见这些寄生虫的虫卵:()ABCA、华支睾吸虫(肝吸虫)B、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C、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D、粪类圆线虫E、疟原虫4、抗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ABCDA、由宿主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B、成分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C、能中和相应游离外毒素毒性D、可以由类毒素接种,使接种者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E、以上均不正确5、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有:()ABCDA、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B、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C、参与获得性免疫D、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相互作用E、改变免疫应答格局和后果*、补体激活途径包括:()ABCA、经典途径B、MBL途径C、旁路途径D、特异性途径E、非特异性途径*、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有:()ABCDEA、以细胞免疫为基础B、属迟发型超敏反应C、引起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个体差异小E、无补体、无抗体参与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接合是细菌通过鞭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之基因型发生改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基层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检验仪器研发、销售、维修等职业群,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检验基本理论和技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临床检验及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
(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三、职业面向表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四、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一)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寄生虫检验、免疫检验、血液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临床基础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常用检验仪器的性能、原理、基本构造、操作技术及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
(3)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进行各种临床标本的采集、标本处理、各种生化、免疫、微生物等常规项目的检验工作,能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
(2)能熟练进行分泌物的DNA检验,PCR定量分析仪的室内质控、操作及维护。
(3)能熟练进行血、尿、大便常规及血型鉴定的检验工作。
(4)会熟练使用血球计数仪、血型鉴定仪、尿液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仪器,并能进行室内质控、操作及维护工作。
(三)素质目标:(1)具有本行业的职业道德。
要有严谨求实、仔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具有按规范、规程操作的习惯。
能正确使用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能独立进行分析检验操作,能正确填写检验记录、计算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
(3)具有应用计算机登录检验标本、处理分析结果及查阅相关知识信息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借助字典能阅读英文试剂及仪器说明书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其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复数染色法:利用染色方法将微生物标记出来,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等。
2. 培养法:将微生物样本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合其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以培养和分离微生物。
3. 普通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常用于初步识别微生物。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检测微生物的基因或蛋白质,以确定其种属和性质。
5. 直接读数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直接计数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用于研究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理状态。
6. 分子识别方法:利用16S rRNA和18S rRNA等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快速准确地识别微生物。
7. 免疫学方法:通过免疫反应检测微生物中的抗原或抗体,以确定其存在和性
质。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鉴定、质谱分析等,用于特定的微生物检测需求。
微生物学检查意义最大的标本
微生物学检查意义最大的标本
摘要:
一、微生物学检查的重要性
二、微生物标本的类型
三、不同类型标本的检查方法
四、微生物学检查在医学和科研中的应用
五、标本的保存和处理
正文:
微生物学检查是医学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和数量,进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微生物标本是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的基础,其类型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组织切片等。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例如涂片、培养、染色、分离等。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学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肺炎、结核病、尿路感染等。
通过对患者的微生物标本进行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此外,微生物学检查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如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预防食物中毒。
在科研领域,微生物学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株,研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此外,微生物学检查还可以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如水体、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为
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微生物学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本的保存和处理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标本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保存导致微生物死亡或变异。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或干燥处理。
此外,标本在检查前应进行处理,如清洗、消毒、研磨等,以提高微生物的检出率。
总之,微生物学检查在医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意义,标本的类型、检查方法和保存处理都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作者:卫涛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1期微生物检查是临床医学检测中一项重要手段,在诊断传染病中,为准确且有效的方法,提供了诊断与治疗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基础医学研究。
对于感染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最有效与直接的方法为微生物,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使症状得以迅速缓解,恢复身体健康,对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尿液常规检验在临床的诊断中较为常见,属于三大常规医学检验之一,可用于诊断早期肾脏病变,若出现尿沉渣有效成分或尿蛋白则表示发生疾病。
此外,若患者发生血液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病变,尿液常规检验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尿液标准细菌学检验中,通过检验尿液标本,判断标本中细菌种类和类型,有助于提供给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在笔者的临床诊断中,很多患者不明白尿液细菌学检验,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分析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1、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方法尿液检验常见的方法有尿常规检验与尿沉渣检验,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且检验特点存在差异,因而使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同一样本所获取的检验结果也存在不同,此现象也属于正常现象。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当尿常规检验的结果是阴性时,尿沉渣检验的结果为阳性,产生原因可能为尿蛋白水平增高;当尿常规检验的结果为阳性,而尿沉渣结果显示阴性,产生原因可能为长时间放置,使得尿液污染。
2、尿液标本的规范操作在尿液常规检验中,试验关键之处为尿液标本的规范留取,其注意事项为:(1)尿液留取时应当保持尽量新鲜,清晨的第一次尿最佳,浓缩度良好,条件恒定,有助于对比。
对于急诊患者,尿液可随时留取。
同时,尿液标本应当注意避开白带、经血、粪便等混入,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2)在选择取尿液的容器时,以一次性容器为最佳选择,或者使用清洁且有盖的容器,有助于避免混入糖纸、烟灰等杂质,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3)在取样送检之前1天,应当禁止使用维生素C等药物,避免尿隐血减少、尿糖减少,或者出现假阴性。
兽医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兽医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和外界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对动物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在兽医微生物学中,诊断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兽医师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从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直接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离动物体内或分泌物中的微生物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细菌的染色和培养。
细菌的染色是通过染色剂将微生物着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从而帮助兽医师确定细菌的种类;抗酸染色法可以检测酸性杆菌,如结核杆菌。
细菌的培养是将动物体内或分泌物中的微生物放入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进行培养,从而使微生物增殖。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基上的一系列生化试验来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的特征,如氧需求情况、代谢能力等。
间接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测动物体内或分泌物中的免疫反应来推断微生物的存在。
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
通过收集动物血清或分泌物,将其与已知的微生物抗原反应,观察是否产生特异性抗体。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免疫沉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等。
免疫沉淀可以通过观察血清与抗原之间的沉淀反应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ELISA可以通过观察染色反应的强度来判断抗体的浓度,从而推断微生物的存在与否;免疫荧光可以通过观察染色反应的光亮程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通过检测微生物体内的核酸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
常用的方法有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DNA测序。
PCR可以在体外扩增微生物体内的核酸,通过观察扩增产物的带型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测量扩增产物的数量,从而推断微生物的存在量;DNA测序可以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31025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总学时:136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单位:基础教学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染色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性和分类,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检验鉴定程序、具体的鉴定方法及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强对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明确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学习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认识医学微生物分类的意义及各类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2.掌握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机理、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医学微生物的影响。
3.熟悉病原微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致病性及免疫性。
学会对各类病原性微生物感染的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
4.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防治和药物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的微生物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指标6.了解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原则。
(二)能力、技能方面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2.正确阐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主要传播途径及引起疾病的类型。
3.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
4.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医学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机理,熟练各种基本实验的操作。
5.能运用学到的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知识,对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的鉴定,及时地发出规范、准确的鉴定报告。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微生物学检验基础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检验科三大常规
大便常规是消化道疾病的初步筛查方 法,有助于发现肠道炎症、感染、消 化道出血等常见疾病,为临床诊断提 供重要依据。
检测方法与仪器
检测方法
大便常规检测包括肉眼观察、显微镜检查和实验室化学检测等方法。
检测仪器
显微镜、离心机、染色剂、粪便潜血试验仪等。
临床意义与解读
临床意义
大便常规检测结果对于诊断肠道疾病具 有重要意义,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 、消化道出血等。
微生物培养
总结词
微生物培养是通过人工方法在实验室培养微 生物,以检测和鉴定病原体的检查。
详细描述
微生物培养常用于临床诊断,通过对感染部 位分泌物的培养,可以发现引起感染的病原 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为临床医生提
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Hale Waihona Puke 05检验科三大常规的未来发展
自动化与智能化
自动化技术
检测方法与仪器
检测方法
血常规检测通常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 仪进行,包括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 然后通过仪器进行自动检测。
仪器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血液分析仪品牌包 括希森美康、贝克曼、日立等,这些 仪器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准确 性高等优点。
临床意义与解读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反映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有助于诊 断贫血和指导输血治疗。
结果解读
尿常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对于尿 液中出现蛋白质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和肾脏超声等,以明确诊断和治 疗方案。
03
大便常规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大便常规是检验科三大常规检查之一, 通过对大便的性状、颜色、细胞、寄 生虫等指标的检测,评估肠道健康状 况。
检验科三大常规课件
确保患者留取的尿液标本具有 代表性,避免污染或掺假。
标本处理
及时处理尿液标本,避免细菌 滋生或化学变化影响检验结果 。
仪器校准
定期校准尿液分析仪,确保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03
大便常规检验
大便常规检验的基本内容
外观
记录大便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检验科三大常规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血常规检验 • 尿常规检验 • 大便常规检验 • 其他常规检验项目 •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01
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的基本内容
01
02
03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评估患者的感染和炎症情 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恶性 肿瘤。
红细胞计数和形态
红细胞计数和形态可以反 映患者的贫血或红细胞增 多症,以及可能存在的血 液系统疾病。
实验室标准化
实验室标准化是血常规检验质量的 重要保障,包括实验室内部的质量 控制、室间比对试验等。
02
尿常规检验
尿常规检验的基本内容
01
02
03
04
尿液的外观
颜色、透明度、浑浊度等。
尿液的化学成分
比重、酸碱度、蛋白质、糖分 、酮体等。
尿液的细胞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 。
其他
尿液中是否存在管型、结晶等 异常物质。
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措施
检验报告的审核
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不确定度评估
对检验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量化分析结果的误差范围,提高 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学习纲要(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及以血清学诊断。
1.细菌学诊断细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是病原菌检出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细菌学诊断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标本采集与送检必须遵循如下4个原则:(1)正确取材: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或不同的病程,以及要进行的不同检验技术和检测目标选取不同的标本。
(2)妥善处理:所取标本应在患者没有使用抗菌药物和病变局部没用消毒剂之前。
(3)尽快送检:低温保存、及时送检。
(4)无菌操作:所有取材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尽可能避免无关菌和其他成分的污染。
(5)检验程序:直接涂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病原菌抗原的检测(detection 0f bacterial antigens);血清学鉴定;动物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他检测法如用n CH C呼吸试验检测尿素酶及生物芯片技术等。
2.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的细菌或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量的动态变化,可协助诊断。
由于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又称为血清学诊断(serological diagnosis),或称为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诊断主要作为病后的回顾性诊断和早期诊断。
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种类有直接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EL.ISA等。
(二)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1.人工主动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接种菌苗或类毒素,使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主要用于预防。
(1)疫苗(vaccine):是用各种微生物及其成分制备的用于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
1)死疫苗: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病原菌杀死后仍保持免疫原性的菌苗。
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一般4℃ 1年左右。
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的局部和全身性副反应较大,且需接种多次。
2)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保留免疫原性的减毒活疫苗。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在临床检验中,微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的检测项目及其解读。
一、培养和鉴定1.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常见的一项检测项目。
通过对病原体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检验者需要取得适量的临床标本,如胸水、尿液、血液等,并进行相应的培养试验,最终通过鉴定技术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抗生素敏感性。
2.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也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真菌对人体造成感染。
在真菌培养和鉴定中,检验者同样需要获取合适的临床标本,并经过一系列培养和鉴定试验,最终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
二、微生物快速检测1.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检验。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快速培养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细菌或真菌的培养结果,从而提高了疾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常见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包括PCR、MALDI-TOF等。
2.微生物RNA检测微生物RNA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或真菌RNA分子来确定病原微生物种类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一些特殊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微生物RNA检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药敏试验1.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合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耐药检测除了敏感性检测,耐药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多,耐药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0Azhxq《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分哪三型八大类?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名词解释:细菌L型;中介体;质粒;芽胞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试述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5、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1、名词解释:IMViC试验;热原质;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培养2、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为什么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6、按用途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种?请各列出一种常用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求与否,可将细菌分为哪几类?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及其效果与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法所要求的条件和用途各是什么?4、请叙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机制、特点和注意事项。
5、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可分为哪三大类?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哪四类?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有哪些?各自种类的代表是什么?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噬菌体1、名词解释:噬菌体;前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名词解释: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耐药性变异;卡介苗(BCG)2、医学上重要的质粒的种类有哪些?简述质粒的主要特征。
微课在检验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检验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汪安勇,陈鹤,徐元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230032)[摘要]检验医学是一门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通过对不同标本的检验,进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建议,用以评价人体健康状况,内容繁杂,传统教学手段在医学检验本科教学中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
微课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新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补充传统教学,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总结实践教学,探讨和分析微课对检验医学本科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检验医学;微课;本科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132-02检验医学是一门包含免疫、生化、病理、遗传、血液、化学、微生物、细胞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综合学科。
血液和体液的细胞形态学、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化学发光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大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方法学的建立和临床的应用、质量控制和临床报告的解读等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于检验医学的本科生来说冗繁复杂,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学难记,提不起学习兴趣[1,2]。
因此如何探究一个新的教学方法配合传统教学法,改善学生对课程索然无味的态度尤为重要。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很多学科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
本文对检验医学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微课在检验医学教学应用以及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微课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内容繁杂,学生不易融会贯通,记忆不劳血细胞包括哪些?各种检查指标的参考范围是多少?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有哪些?化验单上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各种细胞形态如何鉴别?各种细菌真菌如何培养鉴定?药敏又如何?……学生面对这些知识点无从下手,只能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期的临床实习效果也非常差,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大常规检查
⑴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
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
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
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
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
医学微生物学第0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 二、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细菌或特异性抗原检测 血清中的抗体。
若恢复期或一周后血清抗体效 价比早期升高4倍或4倍以上,有诊 断意义。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
(一)疫苗
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
医学微生物学第08章 细感染的检 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
一、病原菌检测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原则 早期、无菌、尽快送检 (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1.分离培养 2.形态学检查 3.生化试验 4.血清学试验 5.药物敏感试验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
(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EIA, IF, Western blotting
2020/12/13
(二)类毒素
基因工程疫苗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二、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 血清丙种球蛋白 其他免疫制剂:IFN-γ,CSF等。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思考题
1. 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2. 对已经分离出的细菌菌落,怎样从微生
物学角度去进一步鉴定? 3. 试述疫苗研制及其发展的主要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常规血培养抽取5m1分别注入需氧肉汤及厌氧肉汤内;注入厌氧瓶时,应注意将针筒内气泡排尽,再倒转厌氧瓶,将针头插入液体培养基内(针头勿露出液面),注入血液。
4.采血部位一般为手臂静脉,为提高阳性率,可自感染灶周围静脉采血。
亚急性心内膜炎从股动脉采血甚有价值。
对末稍血培养阴性的伤寒或布氏菌病患者,可抽取骨髓做培养。
二、血液常见的病原菌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见表10-1表10-1 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三、血液标本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一)要求1.了解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图10-1)。
2.了解脑膜炎奈瑟菌的鉴定要点。
3.了解细菌L 型的培养特点和布氏杆菌的鉴定要点。
图10-1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二)细菌生长后的培养基本变化已接种的培养瓶,立即置35℃孵育箱内孵育,每日取出观察一次,连续培养7d ,当血培养阳性时,可有数种不同的表现。
增菌培养一般培养(血平板或药敏试验血液(无菌采取)1.硫酸镁肉汤、胰化酪蛋白大豆肉汤、葡萄糖酚红肉汤(需氧培养)2.硫乙醇酸盐或牛心脑浸液肉汤(厌氧培养)5-10d ,如无细菌生长,摇动培养瓶,取一环移种于血琼脂平板,无细菌生长时报告:无细菌生长。
若培养布氏杆菌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应观察一个月始可发出报告。
混浊或沉淀分离培养需氧培养EMB )CO2培养(巧克力琼脂平板)厌氧培养(血琼脂平板)菌落观察涂片、染色、镜检纯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鉴定发出报告肉汤均匀混浊并有胶胨者,可能是葡萄球菌;肉汤均匀混浊,发酵葡萄糖产生气泡者,可能是需氧G一杆菌;血层面上出现颗粒状生长,同时溶血者,可能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表面形成较厚的一层膜并溶血者,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表面形成厚膜,培养液清晰,底层溶血者,可能是枯草芽胞杆菌。
(三)常见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及报告方式1.脑膜炎奈瑟菌的培养与鉴定:先将翻口橡皮塞加铝盖的培养瓶(含胰胨肉汤或2g/L葡萄糖的肝浸液,预温至37℃,再将血液标本注入培养瓶、37℃孵育。
若用三角烧瓶培养,或肉浸液)内充入5%~10%的CO2。
孵箱中37℃孵育,每天观察一次。
如疑有细菌生长,划线分离于37℃预温的巧应接种后放在5%~10%CO2孵箱,37℃孵育18~24h,如出现菌落,鉴定要点如下:克力色平板或血平板,置5%~10%CO2(1)菌落特征:光滑、湿润,透明,粘性,中等大小的菌落,露滴样,菌落易乳化,在生理盐水中不自溶,不产生色素。
(2)涂片镜检: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3)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少量酸。
(4)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先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多价I,Ⅱ,Ⅲ多价诊断血清,滴于洁净的玻片上。
另取生理盐水与正常血清各一杯,置玻片上做对照。
挑起少量菌苔,分别与多价血清、生理盐水、正常血清混合,将玻片上下摇动,阳性者在1~3min内出现凝集(++),对照不凝集。
再分别与单价血清作凝集试验以确定型。
报告方式:符合以上四项者,可报告“检出脑膜炎奈瑟菌”。
2.布氏杆菌的培养:将疑似布氏杆菌感染的血标本分别接种2支肝浸液,置10%C0孵箱和普通孵箱37℃2孵育,每天观察一次,每5d移种一次血平板。
培养一周后,若肝浸液中出现肉眼可见的轻度混浊,久之出现和普通培养,继续菌膜并有粘稠的沉淀物时,涂片染色镜检,并立即移种于2份肝浸液平板或血平板、做CO2观察培养结果。
(1)形态及染色:布氏杆菌呈G-球杆菌,两端钝圆,偶见两极浓染。
用柯兹洛夫斯基染色法(用5g/L的沙黄微加温染色2min,水洗,再用5%的孔雀绿染1min,水洗、干后镜检),布氏杆菌染成红色,其他细菌染成绿色。
(2)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点:经2~3d培养出现菌落,4~5d菌落直径2~3mm,无色、半透明、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稍凸起,可出现粘液样或干燥的硬样菌落。
血平板上不溶血。
细菌培养如30d后仍无细菌生长,则可报告“经X周培养,无细菌生长”。
如有菌生长,则根据细菌的菌落特点,镜检的形态和染色性等作初步诊断,最后作血清凝集试验,试验菌出现凝集者可以报告:“培养出布氏杆菌。
”3.细菌L型的培养:(1)培养基:高盐培养基,高渗糖培养基和细菌L型平板。
(2)检查方法:1)血液、骨髓标本直接接种高盐和高渗糖培养基,37℃增菌培养后转种血平板和L型半板,37℃孵育后观察结果。
2)对已接种一般液体增菌培养基的血液和骨髓标本,经37℃培养后,如培养基混浊不明显,并转种血平板无细菌生长时,可取标本分别接种血平板和L 型平板 。
发现有典型“油煎蛋”样菌落,反复传代使之返祖后进行鉴定。
如不能返祖,则做Diene's 染色,L 型菌落着蓝色后易褪色,支原体菌落中心为翠蓝色,边缘呈浅蓝色,且不易褪色,一般细菌不着色。
报告:“有L 型×××菌生长”或“无细菌生长”。
【粪便标本检查】健康成人粪便约70%为水分,30%为固体成分,细菌则占固体成分的1/3。
这些细菌通常是寄居于肠道的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一般成人肠道内以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通常不引起疾病,但当肠道发生病理改变时,外源性或内源性的细菌均可侵入病变部位而引起疾病。
肠道致病菌主要是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弯曲菌、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结肠炎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等。
采取粪便应于急性腹泻期及用药前采集自然排出的粪便。
挑取粘液或脓血部分,液状粪便采取絮状物1~2ml ;成型粪便至少取蚕豆大小粪块,盛于灭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后送检。
也可用直肠抹拭法采集,即以无菌棉拭用保存液或生理盐水温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 ,转动取出,插入保存液或无菌试管内送检。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入卡一布(Cary-Blair )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一、了解常见病原菌的微生物分离鉴定程序和方法。
(图10-2)。
图10-2 粪便标本的细菌检验程序二、常见病原微生物的鉴定要点。
1.涂片检查:粪便的涂片检查只适用于有形态特征的细菌,如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艰难梭菌等。
无形态特征的细菌,如沙门菌和志贺菌等。
一般不做涂片检查。
2.培养检查:标本到达实验室应立即培养,否则应保存在4℃,立即接种对志贺菌和弯曲菌的分离是特别有利的。
培养时应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强选择性培养就大量接种标本,弱选择性培养基宜接种少量标本。
(1)沙门菌、志贺菌培养:接种强选性培养基(SS 琼指)及弱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琼脂中国兰、伊红麦康凯或中国兰亚硒酸盐增菌培养基GN粪便或肛拭子分离培养增菌培养SS 琼脂平板EMB 琼脂平板(适于沙门菌属)增菌培养基(适于志贺菌属)SS 及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三糖或双糖铁培养基血清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发报告美蓝琼脂),分离培养。
并同时接种于GN 志贺菌增菌液35℃6h 增菌,以及接种亚硒酸盐沙门菌增菌液35℃16-18h 增菌再转种于上述平板进行分离培养,18h 孵育的取可疑菌落,转种克氏双糖铁琼脂(KIA )和尿素一动力一靛基质(UMI )培养基。
孵育过夜按表10-2进行筛选,再进一步做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
表10-2 KIA/UMI 上筛选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乳糖)斜面(葡萄糖)底层产气H 2S 脲酶动力吲哚 可 能菌 属酸 酸 + - - + + 大肠埃希菌 酸 酸 - - - + + 大肠埃希菌 碱 酸+ - -++ 大肠埃希菌 碱 酸/碱 ---/+ +/- - 非发酵菌 碱 酸 +/- +/- + + +/- 变形杆菌属 碱 酸 - + - + - 伤寒沙门菌 碱酸---+-伤寒沙门菌(非典型株)酸 酸 - - - + - 伤寒沙门菌(非典型株) 碱 酸 - - - - V 志贺菌属 碱 酸 + - - - - 福氏Ⅳ志贺菌 碱 酸 + - - + - 沙门菌属 碱酸--++(25℃)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碱 酸 - - + -(37℃)+/-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注:+,阳性反应;-,阴性反应;+/-,可疑;V ,变化(2)大肠埃希菌的培养: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有4种,即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将标本或标本盐水悬液接种于麦康凯(中国兰伊红美蓝等弱选择培养基)上,经35℃18-24h 孵育,挑取发酵乳糖的可疑菌落移种于KIA 和UMI 上,如其反应符合大肠埃希菌,再进行血清学和毒素测定。
(3)霍乱弧菌的培养:将标本接种于碱性琼脂平板、庆大霉素平板TCBC 平板上置18-24h 。
增菌培养则接种于10ml 碱性蛋白胨水,置35℃增菌6h ,取表面菌膜移种于上述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