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产量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

微观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

微观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供求均衡1.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均衡最⼀般的含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定条件的相互作⽤下所达到的⼀种相对静⽌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般均衡。

局部均衡就是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分析;⼀般均衡是就⼀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分析。

⼀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互相影响的,⼀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在西⽅经济学中,⼀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从⼏何意义上说,⼀种商品市场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应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供求定理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向的变动。

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会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在此介绍有关政府价格政策的两种做法:最⾼限价和最低限价。

最⾼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价格。

最⾼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最低限价也称为⽀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

最低价格总是⾼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消费者均衡理论1.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在维持效⽤⽔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连续增加某商品的消费数量时,为得到每⼀单位的某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种商品的销售数量时递减的。

2.消费者均衡消费者最优购买⾏为必须满⾜两个条件:第⼀,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爱的商品组合,也就是说,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效⽤的商品组合;第⼆,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

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

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交互作用,其中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是重要的概念。

供给曲线描述了供应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而市场均衡则是指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下的价格和数量的平衡状态。

供给曲线的形成是基于供应者的生产成本和预期利润。

通常,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上升时,供应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供应者在面对更高的价格时,会有更大的动力增加生产,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而当价格下降时,供应者则可能减少生产或退出市场,因为利润可能变得不够吸引人。

然而,供给曲线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供应者可能会减少生产或提高售价,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反之,当生产成本下降时,供应者可能会增加生产或降低售价,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其次是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例如,新的生产设备或生产方法的引入可以提高产量,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使供应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第三个因素是预期利润。

供应者的预期利润也会影响供给曲线的位置。

如果供应者预期市场需求将增加,他们可能会增加生产以满足未来的需求,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相反,如果供应者预期市场需求将减少,他们可能会减少生产,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市场均衡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

在市场均衡下,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平衡状态,价格和数量确定下来。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过于求,供应者会面临库存积压和利润下降的风险,可能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量。

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超过供给,供应者可能会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

市场均衡的调整是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来实现的。

当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时,市场均衡会发生改变。

例如,如果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都会上升。

这可能会刺激供应者增加生产以满足更高的需求。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供给和市场供给曲线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供给和市场供给曲线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供给和市场供给曲线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供给和需求的经济体制,其中市场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供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市场上各个商家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

市场供给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从而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市场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它由许多个体供应者的决策所决定。

供应者在决策时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期望利润、市场需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等。

总体来说,市场供给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这种正向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供给与价格之间的直接关系。

供给曲线是表示市场供给关系的图形。

它通常以价格和数量为坐标轴,呈现供给量随价格变化而发生变动的趋势。

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市场供给数量也会增加;价格下降时市场供给数量则会减少。

这表明供应者在价格升高时愿意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当价格下降时,供应者的利润减少,导致他们提供更少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取决于供应者的行为和外部因素。

如果供应者面临固定成本,那么供给曲线可能是垂直的,表示他们在特定价格下愿意提供固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

如果供应者面临递增成本,那么供给曲线可能是上升的,表示供给数量随价格增加而增加,但增速逐渐减缓。

市场供给的变动不仅取决于价格因素,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使供给增加,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另外,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政府政策、自然灾害等也会对市场供给产生影响。

市场供给和市场供给曲线对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市场供给情况,可以预测价格变动趋势,从而帮助企业决策和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

同时,对市场供给的监测也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总之,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供给和市场供给曲线是市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给的决策由供应者的行为和各种因素综合决定,而供给曲线则以价格和数量为基准,直观呈现供给关系的变化。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什么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所有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取决于它们在提供这些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以及它们在生产这些产品时所必须支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费用。

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状态。

各派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有不同的分析。

这里,我们只从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角度,对总供给曲线进行简单说明。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图1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

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及其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及其供给曲线

AR=MR
o
output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短期均衡 (2)
v 目标:利润最大。
v实 现 条 件 :
price
MR=MC定理
v 对于总利润一阶导
P0
数:dπ/dq=0;
v 作出边际收益曲线。
v MR=MC=P;
o
MC AR=MR
A
Q0 output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短期均衡 (3)
v 作出平均成本
曲线,由产量
微观经济学
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及其供给 曲线
❖ 收益曲线 ❖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短期均衡 ❖ 短期供给曲线 ❖ 企业供给与市场供给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需求曲线
v 价 格 的 接 受 者 ( price taker ) : 完 全 竞 争 市 场 厂商在市场上面对一个 水平的价格曲线,自己 不能对市场价格产生可 见的影响,因此称之为 价格的接受者。
output
o
Q0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短期均衡 (8)
v 价格小于平均
成本时,企业
price
出现负利润
(亏损)。
C0
P0
MC
B
AC
A AR=MR
output
o
Q0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短期均衡 (9)
v 总亏损=总固
定成本,
price
AB= 平 均 固
定成本。
C0
v 生产与不生产
P0
等同。企业处
于关门点A。
o
MC
B
AC
AVC
AR=MR A
output Q0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短期均衡 (10)
——总结
v 条件:MR=MC定理

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供求曲线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市场上商品的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商品价格
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随着价格的
上升,供给数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价格能够鼓励生产者增加生产,从而提供更多的商品。

2.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
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随着价格的
上升,需求数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高价格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降低商品的需求。

3. 市场平衡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被称为市场平衡点,也被称为市
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在市场平衡点上,供给数量和需求数
量是相等的,从而实现供求的平衡。

如果价格低于市场平衡价格,需求将超过供给,市场将出现短缺;如果价格高于市场平衡价格,供给将超过需求,市场将出现过剩。

4. 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变化、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技术进步等。

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整体上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

总结:供求曲线是描述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了解供求曲线及其相关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预测市场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是由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首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各个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接受者,没有能力通过自身行为对市场价格进行影响。

买家和卖家之间信息的对称性使得每个市场参与者拥有相同的市场信息,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做出理性的决策。

其次,市场供给是所有卖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卖家的生产决策是基于其边际成本和市场价格。

边际成本是指额外生产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需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

当市场价格高于某一卖家的边际成本时,该卖家将有动力增加产量;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边际成本,该卖家将有动力减少产量甚至退出市场。

再次,市场需求是所有买家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买家的购买决策是基于其边际效用和市场价格。

边际效用是指额外获得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随着购买数量增加,边际效用递减。

当市场价格低于某一买家的边际效用时,该买家将愿意购买更多商品或服务;反之,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效用,该买家将减少购买数量甚至不购买。

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相遇形成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

当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产量被称为均衡产量。

均衡价格和产量由市场自主决定,不受任何个体的主导。

总的来说,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和产量是由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卖家的生产决策受到市场价格和边际成本的影响,买家的购买决策受到市场价格和边际效用的影响。

最终,市场供求达到均衡,形成均衡价格和产量。

继续写相关内容,以完全竞争市场数据,供求曲线以及市场均衡为核心进行说明与分析。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市场供给曲线可以表示为,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卖家会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是否继续生产或者增加产量,价格越高,卖家的利润也会越高,从而增加产量。

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曲线是描述商品或服务在不同价格下供给量的关系的工具。

供给曲线的移动可以对市场均衡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一、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发生变化。

供给曲线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和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当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意味着在相同价格下,供给量增加。

这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进步、资源供给的增加等。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市场供给量的增加,从而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

2.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与之相反,当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意味着在相同价格下,供给量减少。

这可能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资源供给的减少、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市场供给量的减少,从而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

二、供给曲线移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价格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导致市场供给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当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市场供给量增加,价格可能下降;当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市场供给量减少,价格可能上升。

因此,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

2.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还会对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当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市场供给量增加,与需求量相比,供给量可能超过需求量,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当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市场供给量减少,与需求量相比,供给量可能不足,导致市场出现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

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引起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动,从而影响市场均衡。

3. 产业结构的调整供给曲线的移动还可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市场供给量增加,可能会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从而导致产业竞争加剧;当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市场供给量减少,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退出市场,产业竞争减弱。

供给曲线的移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推动作用。

自考管理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考管理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1章[练习题]1.名词解释管理经济学、无约束最优化、有约束最优化、边际分析法、经济利润、机会成本2.选择题(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C.固定成本D.沉没成本(3)在做管理决策时:A.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B.必须使用机会成本C.在能确定机会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D.因机会成本很难确定,不使用也可以(4)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现有A、B、C三种选择方案,其对应的净收益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和120万元。

若选择了B方案,则机会成本为:A.0B.100万元C.120万元D.150万元(5)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会计成本总是大于机会成本B.机会成本总是大于会计成本C.经济利润总是大于会计利润D.以上都不对(6)管理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A.增量分析法B.盈亏平衡分析法C.边际分析法D.利润贡献分析法3.问答题(1)什么是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哪里?(2)为什么边际分析在最优决策过程描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什么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基础?(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作为市场的主体和基本的决策单元,它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4.计算题(1)星火煤炭开采公司相信,它可以通过减少矿井里的空气污染提高劳动生产力,进而增加净收益,它估计安装一套新的机械设备来减少污染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40P式中P代表矿井中1单位的污染减少量。

公司还认为每单位的污染减少量带来的边际收益(MR)为:MR=1000-10P那么星火煤矿开采公司应该减少的污染量是多少?(2)假设一家企业接受的任务处于这样的水平: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可增加销售收入100元,但同时增加总成本150元。

问:此企业应增产还是减产?(3)大河电子公司有库存的电子芯片5000个,它们是以前按每个2.50元的价格买进的,但现在的市场价格为每个5元。

经济学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经济学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7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变动。Shift in the Demand Curve
价格 P元 P0
D
。a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
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 变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 线上点的移动。
P1 0 Q0
。b Q1
量 Q斤
18
(2)需求的变动Shift of the Demand Curve
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P) 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12
更进一步简化分析
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 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
P

Qd = α-β(P)
α
Qd

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 β为斜率倒数。
O
Q
13
5.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需求曲线: The Demand Curve: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香烟价格上升10%会引起需求量减少4%。还发现青少年对香烟价格 21 特别敏感:香烟价格上升10%使青少年的吸烟量减少12%。
8.需求定理的特例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Q
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
7
油价上涨抑制汽车消费 08年车市“寒流”未到头
2008年06月23日 14:30 来源:卓众汽车网

油价上涨抑制汽车消费
在人们看来,现在物价的上涨已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可 是从上周五起新一轮汽油价格上涨后,绝大多数人还是被深深的震 撼了,这是中国历次成品油调价中幅度最大的一次。以北京地区成 品油价格为例,原价为每升5.34元的93号汽油上涨0.86元,调整后 的油价为每升6.2元。而原价为5.68元/升的97号汽油上涨0.92元,调 整后的油价为6.6元/升。如此大的涨幅让赖以化石燃料为生的汽车行 业再一次蒙上了阴影。曾经有记者专门针对本次油价上涨调查了很 多购车者,从数据中得知,绝大多数待购者的购车计划都受到了影 响,他们纷纷表示,因为油价的上涨他们要推迟或取消自己的购车 计划。消费者的这些改变直接影响了厂家的销量,尤其是那些大排 量、油老虎的车型更是受到了严重影响。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总供给曲线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直线,即水平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出现大量闲置,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产量增加时,成本保持不变,价格也不发生变化,这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研究的关键区域,不需要考虑总供给对产出的限制;第二部分为垂线,即其垂直部分,称为古典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已经全部被充分利用,图中标为f Y,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这种情况下不管价格水平为多高,经济中的产量都不会增加;古典学派认为价格自由灵活地调整资源配置,经济能够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垂线形式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古典区域;界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分称为中间区域,即向右上方倾斜区域,随着经济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水平提高会带来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价格水平提高,产出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当劳动市场均衡时,确定了均衡就业水平,根据生产函数即可确定相应的短期产出水平;一、古典学派总供求模型由于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因此其总供求模型也相当简单;如图AD时,所示,AS曲线是一条起始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f Y的垂线;当总需求水平为1产出水平不变,仍为f Y,价格水平为1P;反映了这时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AD 平的高低,总需求变化只有价格效应而不存在产出效应;当总需求水平提高到2时,产出水平仍不变,但价格水平提高到2P,总需求水平提高的部分一对一地反映到了价格水平上;在均衡点,意味着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这是因为,总需求曲线是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AD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够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而总供给曲线是从劳动市场均衡推导出来的,A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也都能满足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这样在均衡点上所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图: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Array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产出水平要想增加,只有总供给曲线移动才是可能的,在短期技术和资本给定的情况下,总供给的移动是缓慢的,只有技术水平提高、资本投入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推动总供给移动,从而增加产出;这就提出了需求管理政策没有实际效应的结果;二是总需求的扩张只会全部反映到价格上涨上来,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总需求作用的结果,控制通货膨胀,只要控制好总需求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他政策手段不起作用;二、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为宏观经济政策留下了充分的发挥余地;见图;总供给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f Y 以前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到达f Y 以后,变成一条垂线;假定初始的总需求曲线为1AD 与总供给曲线AS 相交于1E 点,由此决定了均衡价格1P 和均衡收入1Y ;在这种情况下,f Y Y <1,经济中资源利用不足,存在失业,假定这时的就业量为1N ,相应的失业率为1u ;这时,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将总需求曲线推动到2AD ,那么,均衡价格和均衡收入变为2P 和2Y ,相应地,就业量为2N ,失业率为2u ;明显可以看到,12P P >、12N N >、12u u <,即虽然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出现了通货膨胀,但换来了就业量提高,失业率下降,改善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图: 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图: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当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改变货币供应量都会影响到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从上述分析可见,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为其“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改变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从而实现政府的目标;当经济衰退时,即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已经达到均衡,那么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政策增加总需求,使经济走出衰退,如图所示;当经济过热时,即总需求水平过高,出现高通货膨胀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的政策减少总需求,使经济降温,如图所示;图中,当总需求曲线为1AD 时,与AS 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价格水平为1P ,经济过热,这时,政府通过紧缩AD,则产出出现稍微的下降,但价格水平下降性的政策将总需求曲线向下推动到2幅度较大,到达2P,即以损失较小的产出,抑制了通货膨胀;。

简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

简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

简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图表,用于描述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它们之间的规律可以总结如下:
需求曲线:
1.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需求曲线通常以向下倾斜的形态表示,即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价格越低,需求越高。

2. 需求曲线是负相关:需求与价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供给曲线:
1.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供给曲线通常以向上倾斜的形态表示,即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2. 供给曲线是正相关:供给与价格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汇点:
1. 市场均衡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汇点被称为市场均衡点。

在该点上,需求和供给相等,市场没有过剩或短缺,价格和数量都稳定。

2. 价格调节:当需求和供给曲线发生变化时,市场均衡点会随之移动。

如果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市场均衡点会向上移动,导致价格上升。

反之,如果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市场均衡点会向下移动,导致价格下降。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总结了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以及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

(自考)管理经济学02628(2018年版)课后题及答案第二章

(自考)管理经济学02628(2018年版)课后题及答案第二章

第2章1.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各因素之间所建立的函数关系。

具体可以表示为Q d=f(P,I,P R,T...)需求曲线:用二维平面图来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用横坐标表示商品的需求量,用纵坐标表示商品的价格,然后在把统计表获得不同价格水平的需求量在二维平面图上一一标出来,最后再把这些标出来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获得了需求曲线。

供给函数:影响供给的因素与商品供给之间的关系用函数表示就是供给函数Q s=f(P,C, P R,E...)供给曲线:我们可以用二维平面图来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用横坐标表示商品的供给量,用纵坐标表示商品的价格,然后再把统计获得的不同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在二维平面图上一一标出来,然后在把这些标出来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获得了供给曲线。

市场均衡:是指在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其他因素都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达到这样的一种水平,即使得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等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给的数量。

用函数的形式将市场均衡状态表示如下:Q S=Q d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支持价格:最低价格又称支持价格或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而规定的高于该行业产品均衡价格的一种市场价格。

限制价格:最高价格又称限制价格或者价格上限,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了低于这些物品的均衡价格的价格,既规定最高价格。

2.选择题(1)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A. 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 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2)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不保持为常数的因素是: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所考虑商品的价格D.个人偏好(3)均衡价格随着: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4)我们在研究市场需求的时候,应明确需求和需要的区别。

管理经济学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管理经济学第2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2.2 供给与供给曲线
2.2.1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2.2.2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2.2.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量的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
2.2.3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量的变动 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 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称供给量的变动,它 表现为在原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臵移动。 二、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商品供 给量的变化,称供给的变动,它表现为原有供给 曲线的位臵移动。
2.2.1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2.2.2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2.2.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的定义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要与需求的理论对 照进行啦!
2.2.1 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供给的定义(Supply)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 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 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提供出售的愿 望;二是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 商品本身的价格
2.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 3. 投入品的价格 4. 生产技术水平 5. 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6. 厂商的数量 其他因素:时间的长短、自然条件的变化、 政府鼓励或抑制生产的政策等对商品供给 有重要影响。
0
M0
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需求不变)
牛奶降价-杀牛倒奶-奶荒-牛奶涨价-奶农 买牛-牛奶过剩-牛奶降价-再杀牛倒奶”的 循环已经在中国多次发生,这不得不让一 些业内人士警惕,此次牛奶价格止涨企稳 是新一轮“奶贱伤农”“奶贵伤民”的信 号。
三、供、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供求同向变动。

市场均衡与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均衡与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均衡与市场需求曲线市场均衡和市场需求曲线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市场均衡的含义,探讨市场需求曲线的构建及其在市场均衡中的作用。

一、市场均衡的含义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状态,即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同时价格也保持稳定。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既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需求过于旺盛,供求双方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市场均衡的实现依赖于价格的变动,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大于求,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大于供,市场出现需求过于旺盛的现象。

通过价格调节,市场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二、市场需求曲线的构建及作用市场需求曲线是描述市场上某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构建市场需求曲线时,需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不变,将价格与需求量构成数据点,然后将这些数据点连成线,即可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的斜率表明了单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一般而言,市场需求曲线呈现递减趋势,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这是由于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往往会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而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市场需求曲线在市场均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和数量就被称为市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三、市场均衡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不仅仅受价格和需求曲线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

这些因素影响着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变动。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市场均衡数量减少;当技术进步时,生产成本降低,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市场均衡数量增加。

市场竞争的程度也会影响市场均衡位置,竞争激烈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四、市场均衡的调整过程市场均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动而进行调整。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曲线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曲线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图1—1 需求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需求量变动曲线与需求变动曲线的区别(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既定需求曲线的位移.如图1-2所示。

(2)需求的变动是指整个需求表的变化,在坐标上,它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见图1—3。

图1—2需求量的变动图1—3需求的变动(三)供给曲线: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图1—4 供给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三)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与需求数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相似(1)供给量的变动,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关系。

如图1—5(2)供给的变动,是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是整个供给曲线的位移。

见图1-6图1—5 供给量的变动图1—6 供给的变动(四)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使市场出清的价格。

它是在市场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的自发作用下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1—7来说明。

图l—7均衡价格的形成(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如图1—8所示.左:需求不变,供给的增加右: 供给不变,而需求增加图1—8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在图1—8(右)中,假定供给不变,如果需求增加,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 2点,均衡价格上升到p2,均衡数量上升到q2.在图1—8(左)中,假定需求不变,如果供给从s1,增加到s2,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2点,于是,均衡价格下降到p2,均衡数量增加到q2。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动;供给的变动则会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供求法则或供求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产量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曲线和市场均衡产量是研究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供给曲线描述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市场均衡产量则是指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市场上实际交易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供给曲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和设施成本等。

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的利润增加,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因此,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上升,供给数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供给曲线的斜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短期内,生产者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例如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等。

这些限制可能导致供给曲线的弹性较小,即使价格上升,供给数量的增加也相对有限。

而在长期内,生产者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因此供给曲线的弹性可能会增加。

需求曲线则描述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上升,需求数量下降。

这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导致他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均衡产量。

在这个点上,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均衡产量是市场上实际交易的数量,也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确定因素。

如果市场上的实际交易数量低于市场均衡产量,价格往往会上升,从而鼓励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直到市场达到均衡。

相反,如果实际交易数量高于市场均衡产量,价格往往会下降,从而减少生产者的利润,鼓励他们减少供给,直到市场重新达到均衡。

市场均衡产量的确定不仅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程度、政府政策等都可能对市场均衡产量产生影响。

市场
规模的增大通常会导致市场均衡产量的增加,因为更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参与市场交易。

而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可能会降低市场均衡产量,因为竞争会迫使生产者降低价格和提高效率。

政府政策如税收、补贴等也会对市场均衡产量产生影响,通过改变生产成本或消费者购买力来影响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位置。

总之,供给曲线和市场均衡产量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研究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供给曲线描述了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而需求曲线描述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市场均衡产量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市场上实际交易的数量。

通过分析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均衡产量的形成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