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错误

合集下载

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第36卷第3期2021年3月靠R评乾曇俛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No.3Vol.36Mar.,2021DOI:10.16069/ki.51-1610/g4.202L03.017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谭成慧1,幸琪琪2,宋欢织必(1, 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3.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4.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摘要:根据提取准确性,记忆可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错误记忆是指个体在记忆中错误地把未曾发生过的事件当作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年龄、人格和情绪等内部因素,以及呈现方式、预警提示、加工水平和时间压力等外部因素。

基于各种影响因素,以多样化形式呈现并注意信息的多元特征,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意识的认知监控,同时尽量避免在高唤醒状态下记忆和回忆重要信息等应对策略能够预防错误记忆的产生。

关键词:错误记忆;影响因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21)03-0122-07记忆通常是可靠的,但有时候人们也会对自己并未经历过的事件产生错误的回忆,认为以前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发生过,或对事件的记忆与其本身并不相符,这就是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也是记忆的主要内容之—[1]o Roediger和McDermott在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 FTT)和来源监控理论(source monitoring frame-work)的基础上,提出错误记忆的产生是编码和提取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1]O目前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广泛采用的范式为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包括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主要用于研究个体内部自发产生的错误记忆。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在社会心理学中,集体记忆偏差是指人们在群体中共同回忆某个事件时,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部分或全部的不准确记忆。

以下是一些真实案例。

1. 汽车事故的错误描述
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在群体中讨论一起汽车事故时,他们很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误导,进而产生错误的描述。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误认为看到了事故中的一辆红色车辆,而实际上并没有。

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言论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记忆出现偏差。

2. 调查问卷的回答偏差
在一项社会调查中,研究人员询问被调查者对于某个事件的记忆。

然而,当调查问卷中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时,被调查者往往会出现记忆偏差,不敢或者不愿意给出真实的回答。

这导致了调查结果的偏差,使得研究人员的结论可能存在误差。

3. 非法审讯中的记忆干扰
在一些非法审讯中,当被审讯者被施加暴力或威胁时,他们的记忆往往会出现干扰和偏差。

例如,被审讯者可能会受到审讯者的误导,被迫承认自己从未实际经历过的事情,导致被迫害罪名的产生。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例如在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时期,很多人被迫承认了自己从未参与过的共产主义活动。

以上是一些集体记忆偏差的真实案例,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回忆某个事件时,我们需要警惕周围环境和他人言论的影响,保持冷静
客观的态度,以免产生不准确的记忆。

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

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

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一、本文概述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在集体记忆构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媒介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并对现有的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进行检讨与反思。

我们将首先概述媒介与集体记忆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媒介如何塑造和影响集体记忆,接着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传递信息、塑造形象和构建话语等方式,对集体记忆的形成、传承和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集体记忆则是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和认同的记忆,它在媒介的作用下得以传承和发展。

媒介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既体现了媒介的社会功能,也反映了集体记忆的动态性和可塑性。

然而,现有的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

一方面,研究视角相对单一,多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出发,忽视了集体记忆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研究方法较为局限,缺乏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难以全面揭示媒介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复杂关系。

因此,本文在检讨与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推动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文将从媒介与集体记忆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媒介如何塑造和影响集体记忆,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的理论基础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是建立在多个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交叉研究领域,其中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历史学等。

其核心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集体记忆理论和社会记忆理论。

集体记忆理论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20世纪初提出,他认为记忆并非个人心理层面的简单活动,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集体框架中进行的。

人们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共同构建和重塑集体记忆。

媒介,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成为集体记忆形成和传播的重要载体。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是指人们在集体回忆某个事件时,会因为个人经验和情感上的影响,而导致对该事件的记忆出现差异。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0年,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地震,造成了185人死亡和大面积的破坏。

数年后,研究者对当时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进行了一项关于地震记忆的研究。

在研究中,研究者询问了参与者他们对地震的记忆,并让他们描述他们经历的细节。

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在记忆中添加了并不存在的详情。

例如,一些参与者描述了在地震发生时和家人一起躲在桌子下的情景,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并不推荐。

另外,也有参与者声称在地震发生时看到了建筑物倒塌,但实际上在该地区并没有发生此类事情。

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误记”,即在集体记忆中,个人经验的不同和社交互动的影响可能导致我们对事件的记忆出现偏差。

记忆偏差

记忆偏差

第11周记忆偏差:亲眼见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事实一个人的记忆向他提供的某些似乎真实的信息常常能影响他原来的想法,甚至让他“看到”了某些事实上并未发生过的事情。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经历过的人或事,并很难区分实际发生的事与经过自己推理而觉得理所当然的事。

特别是当发生某件事情,许多目击者被同时询问时,总是有一个人占据主导地位,他的记忆会影响甚至推翻另一个性格较弱者的记忆,由于目击者记忆内容的差异会让性格较弱者产生自我怀疑,从而破坏其信心,进而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

有时,这种记忆扭曲的现象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在1977年,美国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美国联邦法庭指证威廉·杰克逊犯有强奸罪,法庭的依据是当事人的证词。

虽然威廉·杰克逊再三声称自己冤枉,但在当事人非常肯定的指认下,罪名成立了。

5年后,真正的罪犯爱德华·杰克逊落网了,他和受冤枉者同姓,相貌也很相似,结果酿成了这起冤案。

丹贝尔·瑞特博士是华盛顿一所大学的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瑞特博士给40名学生看一本漫画书,内容是两个青年在台球室玩台球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偷走了其中一个人的钱包。

博士要求所有学生都单独看完这本漫画书,不能与别人交流。

事实上,瑞特博士事先在漫画书中做了手脚,他将40名学生暗地里分成了两组,学生们看到的漫画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其中一组看到的情节为这个女人是自己单独偷的钱包,而另外一组看到的则是她还有一个同伙。

学生们看完漫画之后,瑞特首先一对一地提问他们:“这个女人有没有同伙?”只有一个人答错了。

接着,瑞特开始两人一组地提问,在这两人中,一个看到的是有同伙的版本,另外一个看到的则是没有同伙的版本。

在回答以前,瑞特让两个学生先讨论一下各自看到的内容,最后再告诉他明确的答案。

根据逻辑,两人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漫画情景,他们根本不能也无法达成共识。

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

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

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有关儿童错误记忆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影响儿童错误记忆的因素,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错误记忆;源检测理论;模糊痕迹理论一、引言心理学家对错误记忆的研究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但是直到现在仍未就造成错误记忆的原因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

比奈(Binet,1900)最早研究了儿童因其易受暗示的心理特征而产生的错误记忆,他发现,一旦儿童对重复的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回答,这一回答就将和他对该事件的记忆相混淆,使其产生错误记忆。

德国的斯特恩(stern,1910)用实验证明了儿童的记忆并非总是准确无误,如他先向儿童呈现事物,而后用一系列具有误导性的问题检验其记忆,发现儿童记忆存在歪曲现象。

缪斯特伯格(Munsterberg,1908)在其著作《目击者的立场》中指出由于记忆可能存在错误而使得目击者证词不一定可靠,这使儿童的错误记忆在随后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和法律工作者的关注,因为许多针对儿童的犯罪行为需要儿童提供证词,而证词的有效性是法庭判案的重要依据。

基于这一现实需要,记忆心理学家们开始从探讨影响幼儿错误记忆的因素着手,分析儿童错误记忆产生的内在机理。

二、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一)易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易受暗示性被普遍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塞西和布鲁克(ceci&Bruck,1993)发现,当个体努力去回忆一个事件的时候,在该事件之前和之后接受的信息都有可能影响个体对该事件的回忆。

因此,他们把易受暗示性定义为“一种影响儿童对某一事件的编码、储存、提取与报告的社会及心理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易受暗示性的影响不仅发生在实验室里,而且也发生在现实世界里。

如海曼和比林斯(Hyman&Billings)经过研究发现,青年在接受重复的暗示性问题后,倾向于产生错误的有关儿童时代的记忆。

塞西和布鲁克在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后指出,儿童记忆中的关键事件易于受暗示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和不正确的解释,其原因是引导性问题或暗示性问题(leading or suggestive questions)中所包含的一些潜在信息使儿童感到困惑。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避免集体性思维错误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避免集体性思维错误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避免集体性思维错误集体性思维错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许多时候,人们会受到集体性思维错误的影响,导致错误的决策、不合理的行为以及糟糕的结果。

因此,如何避免集体性思维错误也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避免集体性思维错误。

一、了解集体性思维错误的形式首先,了解集体性思维错误的形式对于避免其发生非常重要。

集体性思维错误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群体偏见:群体偏见是指在团体中出现某种程度的不公正或者不合理的偏见。

这种偏见通常是由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造成的。

2.群体惯性:群体惯性是指群体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原有的观念或者惯性思维的影响。

这种影响往往是难以察觉和纠正的。

3.群体推崇:群体推崇是指某种观念或者决策在团体之中成为主流观点,往往受到大多数成员的盲目拥护,忽略了其他更合理的选择。

二、建立小组决策的有效机制在组织内部,小组决策往往是实现民主决策和规范运作的有效途径。

建立小组决策的有效机制也是避免集体性思维错误发生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有效建立小组决策机制的建议:1.摒弃“大佬文化”,建立平等的交流机制。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威信差距,消除“先入为主”的观点。

2.建立不同意见协商的机制。

一定程度上,宽容和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是防止集体性错误的关键。

3.及时纠错,建立后勤工作保障体系。

及时纠错和监察是避免集体性思维错误的重要手段。

三、提高组织中个体的反冲能力在面对集体性思维错误时,个体的反冲能力和坚守原则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提高个体的反冲能力呢?1.自我反思能力。

个体应该时刻保持对自己和他人的反思,不断地排解自身的偏见以及那些过度引人关注的假信息。

2.权威提醒与“独立”思考的机制。

组织内部的权威提醒和“独立思考”的机制,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起到正向带动的效果。

四、营造开放的信息和思想环境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变得越来越多。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错误记忆是对过去经验和事件的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现象。

它表明了记忆的异化和扭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发生的,因而许多错误记忆与内隐记忆是相关联的。

错误记忆现象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

他让大学生阅读印第安民间故事“幽灵战争”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复述这个故事。

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故事中的内容往往被略去一些,故事变得越来越短。

但奇怪的是,被试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使故事变得更自然合理,有的甚至还渗入了一些伦理内容。

由于错误记忆常常是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不适合用来研究错误记忆。

研究者多采用与内隐记忆有关的方法来研究错误记忆。

有研究表明,对社会信息的记忆比对非社会信息的记忆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本实验采用一个有趣的“瞬间成名”的测试来揭示内隐记忆对产生错误记忆的影响。

一、目的探究导致错误记忆的内隐社会认知因素。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外国人名的译名(三个字),共40个,其中男性人名20个(字为蓝色),女性人名20个(字为红色)。

三、方法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两个阶段的指导语分别为:(1)学习阶段指导语是:下面屏幕将依次呈现20对外国人名,每对并列两个人名,其中左边的为著名人物,右边的为普通百姓。

男性人名用蓝色字表示,女性人名用红色字表示。

请尽量记住著名人物的名字,这很重要。

当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可以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陈辉:记忆为什么会出错?一席演讲

陈辉:记忆为什么会出错?一席演讲

陈辉:记忆为什么会出错?⼀席演讲⼤家下午好,我叫陈辉,来⾃浙江⼤学⼼理系。

我在过去⼗⼏年⾥⼀直在研究⼈的记忆,尤其是错误记忆。

⾸先我想在这⾥跟⼤家分享⼀个关于错误记忆的经典案例。

这个案例是⼀个真实的案例,它发⽣在美国加州。

⼀个叫艾琳的⼥孩,她有⼀天突然回忆起来说,⼆⼗年前她的⽗亲强奸并且杀害了她的⼩伙伴苏珊。

苏珊遇害是⼤概在1969年的⼀个真实的案件,当时警⽅也找到了她遇害的⼫体,但是⼀直没能破案。

正是因为艾琳的指控,她的⽗亲弗兰克林后来被判⼊狱。

⼤家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年之后才回忆起这个案件呢?当时有很多⼼理咨询专家,他们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说当⼈在遭遇⼀件⾮常痛苦的经历的时候,我们为了回避,有时候会主动压抑那部分记忆,所以他们也把这种记忆称为“被压抑的记忆”。

她的⽗亲弗兰克林是第⼀个因为“被压抑的记忆”被判⼊狱的⼈,这在美国应该算是⼀个⾥程碑的案件,因为在这个案件之后爆发出了很多类似的案件。

⼤家觉得这种所谓的被压抑的记忆靠谱吗?当年因为弗兰克林⼀直不认罪,然后⼀直上诉,所以后来警⽅重新调查案件,结果发现艾琳的很多记忆确实是有问题的。

⽐如说她的⼝供前后有很多不⼀致的地⽅,更重要的是后来她的妹妹证实,当时艾琳是在做⼼理治疗催眠的过程中回忆了那个事情。

所以基于很多的证据,后来法院重新判她的⽗亲⽆罪释放,但是那个时候她的⽗亲已经在监狱⾥⾯待了⾜⾜六年之久。

这是⼀个错误记忆导致的悲剧的案件,它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艾琳这样⼀个记忆完好的正常⼈,有时候也会出现记忆的错误,⽽且错得很离谱。

⼤家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想回答我们的记忆为什么会出错,我们⾸先要知道记忆是如何运作的。

记忆的运作过程跟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常相似。

我们知道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是通过像⿏标、键盘这种设备给计算机输⼊信息,计算机再通过信息的编码把这些信息转化成可识别的信号,然后再把这些信号存储在内存、硬盘等地⽅,随后有需要的时候再把这些信息提取出来。

人类集体失忆的例子

人类集体失忆的例子

人类集体失忆的例子1.引言1.1 概述人类集体失忆是一种特殊而引人深思的现象,它指的是人类群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或情境下对历史事件或集体记忆的遗忘或失去。

这种集体失忆可能是由于某种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对重要信息的忽视或遗漏。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揭示人类集体失忆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人类集体失忆的例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

一些例子发生在国家层面,如战后德国的集体失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和社会对纳粹时期的罪行进行了严肃的审判和反思,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德国都对过去的集体记忆没有失忆。

事实上,德国社会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对纳粹犯罪行为的集体遗忘和回避,这使得部分人对过去的集体罪行知之甚少,甚至完全忘记。

这种集体失忆使得德国社会无法真正面对历史的阴暗面,无法真正修复历史的伤痛。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集体失忆。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后来的岁月中,这段历史却被大部分人遗忘或被回避。

人们往往不愿谈论这段曾经令国家陷入混乱的历史,它往往被视为一个痛苦而尴尬的过去。

然而,这种集体失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无法通过正视历史的错误来进行真正的审视和反思,也无法从中吸取教训。

以上仅仅是人类集体失忆的两个例子,它们展示了这个现象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集体失忆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包括历史重复、社会紧张和文化割裂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类集体失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来寻求解决办法。

只有正视过去的错误和经验,我们才能为未来提供更好的指导,避免重复犯错,并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进步的社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人类集体失忆这个主题进行概述,介绍人类集体失忆的现象和背景,引起人类集体失忆的原因以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正文部分分为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真实案例
集体记忆偏差指的是一群人共同分享的某一事件或事物的记忆出现偏差,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利物浦等人进行了一项实验,要求参与者观看汽车事故视频并回答问题。

结果发现,在关于事故碰撞的问题上,参与者的回答存在明显的集体记忆偏差。

具体而言,实验中的参与者被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看到的视频略有不同,让每个小组都出现了一个假设的“重要细节”,比如有的小组看到一辆绿色汽车,有的小组看到一辆黄色汽车。

在确认了这个“细节”后,参与者接着回答与该事件相关的问题。

结果显示,被误导的小组集体记忆中关于碰撞的细节存在明显偏差——其中相当一部分参与者错误记得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尽管视频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碰撞。

这个实验表明,人们之间在共享记忆时可能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错误信息的传递,使大家共同认定本不正确的信息。

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作“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偏向跟随大众的决策和选择。

当大家都采取了相同的决策时,就会形成一种所谓的“集体智慧”,但是这种选择也可能包含错误,需要警惕。

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什么使记忆出错——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2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忆ꎮ 日常生活中琐碎事件的错误记忆可能无足轻
重ꎬ 但在高风险情况下错误记忆则会导致严重的
( 二) 人格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具有某些特征的个体会表现出对错误记忆更
后果ꎬ 如法庭上的证词ꎬ 心理咨询中对过往经历
忆ꎮ 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多个词表 ( 如做梦、 熟
睡、 美梦、 被子等) ꎬ 测验阶段包含了与学习词
表存在联想ꎬ 但实际并未呈现过的词作为关键诱
饵 ( 如瞌睡) ꎬ 以此来考察被试是否会对关键诱
饵产生错误记忆ꎮ
在有效研究范式的基础之上ꎬ 研究者们对错
误记忆进行了系列研究ꎬ 旨在探讨究竟什么会使
人们的记忆出错ꎬ 哪些因素会增加人们的错误记
高特质焦虑的个体对消极材料表现出错误记忆增
进行了梳理ꎬ 总结了影响错误记忆的内部和外部
强效应ꎬ 而低特质焦虑和抑郁组被试则出现错误
因素ꎬ 其 中 内 部 因 素 主 要 有 年 龄、 人 格 以 及 情
记忆减弱效应 [8] ꎮ 高人际灵活性的个体也对人际
绪ꎬ 外部因素主要包含了呈现方式、 预警提示、
加工水平和时间压力ꎮ 最后根据错误记忆的各种
积极词表现出更高的错误回忆率 [9] ꎮ 这说明具备
某种人格特质会影响个体 对 相 关 信 息 的 加 工 偏
影响因素ꎬ 提出了如何有效预防错误记忆的应对
向ꎬ 但某些人格特质似乎对错误记忆的影响会更
策略ꎮ
显著一些ꎬ 且这种影响可能会受到信息类型和唤
一、 影 响 错 误 记 忆 的 内 部
共得到 294 篇相关文献ꎬ 通过阅读文献筛查出了
与本文主题相联系的文献 136 篇ꎮ 有侧重地阅读

中小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错误记忆

中小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错误记忆


要 : 在阐述错误记忆的基础上 , 重点探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 记忆现 象 , 并指出基 础教育 的教学 不仅要 使学生 对所
学知识产生良好的正 确记忆 , 还要尽可能防止学生产生错误记忆 , 防止知识的混淆和回忆中 的似是而非 。 在教学过程 中应 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 学习和复习时间 , 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 , 从而尽量减少学生的虚假或错误的回忆 。 关键词 : 错误记忆 ; 语言学 习 ; 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 B8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5884( 2010) 06- 0007- 04
[ 4]
利用标 准的 DRM 范式
对 5~ 11 岁儿童和大学生的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的联想 强 度效应和要点联系 ( g ist relations) 进行了 研究。结果 表明 , 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 都随着 年龄而 增加 ; 所有年 龄的被 试 正确再认率都比错误 再认率 高 ; 儿 童的正 确再认 受到要 点 控制 ( 语义关联性 ) 的影响 , 他们的错 误记忆受到 背景联 系 强度的影响。
记忆 (m emo ry) 是过去 经验在人脑中 的反映 , 是一切 心 理活动的基础 , 是智力 发展的 必要条件。 中小学 生在语 言 学习中 , 会经常 不断 地从 外界 获取 大量 相关 信息 , 进 行 编 码加工 , 以便长 期储 存。这 样 , 以后 在必 要 时才 有可 能 把 有关的储 备 信 息提 取 出来 , 在 实 践活 动 中 予 以利 用。 但 是 , 记忆中 , 我 们无 法将 过去 经历 过的 事件 像录 像机 一 样 完整且毫无偏差的记 录在头 脑中 , 只能根 据个人 的标准 来 保持着对事件的编 码。大量 研究的 结果表明 , 人 类的记 忆 并非想象中 那样 可靠 , 不 仅容 易逝 去 , 还很 容易 受到 外 界 干扰信息的 误导 , 甚 至会 自发 地发 生改 变 , 记忆 中的 错 误 无时无处不在 , 它提醒我们 记忆并 非是对 经历过 的事件 的 精确复制 [ 1] 。 记忆错误现象主 要有两 种 : 遗 忘和错 误记 忆。中小 学 语言学习中 的记 忆错 误现 象亦 如此 。通常 大多 数研 究 都 倾向于考察人们在记 忆操作 中的准 确性 , 而对记 忆中存 在 的错误也多 局限 于遗漏 性错 误 ( erro r of o m ission) , 即遗 忘 的研究上。语 言学 习中 的遗 忘就 是指 对曾 经识 记过 的 词 汇、 句子或篇 章 不 能再 认 和回 忆 或再 认 和 回忆 时 发 生 错 误。德国心理 学家艾 宾浩 斯 ( H. Ebb inghaus) 是对 语言 学 习中记忆和 遗忘 现象 进行 实验 研究 的 创始 人。他采 用 无 意义音节做 实验 材料 , 研 究发 现 , 遗忘 在学 习之 后就 立 即 开始 , 在识记 后的短时 间内保持量 急剧下降 , 遗忘较 多 , 随 着时间的进展保持量 渐趋稳 定地下 降 , 遗 忘的发 展便较 慢 了。这就是著名 的遗 忘规 律

西方历史真实性的心理学解析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

西方历史真实性的心理学解析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

西方历史真实性的心理学解析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西方历史真实性的心理学解析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镜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珍贵的记忆。

然而,历史的真实性却常常受到质疑和争议。

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历史真实性的心理学解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西方历史真实性的心理学解析,以及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

一、历史真实性的心理学解析1.1 记忆失真与历史扭曲人的记忆是主观的,容易受到时间的淡化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因此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常常在人们的记忆中被扭曲。

记忆的失真会导致历史的表述不尽相同,从而影响历史的真实性。

1.2 文化认同与历史解读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认同,这些因素在历史解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认同来选择性地解读历史事件,使得历史的真实性因此而受到影响。

1.3 证据收集与历史建构历史的真实性离不开对于证据的收集和分析。

然而,由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久远或相关资料的缺失,证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使得历史的建构过程中充满了猜测和推测,从而影响了历史真实性的判断。

二、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2.1 历史事件对个体记忆的影响历史事件对个体的记忆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教育和媒体等途径,人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知会影响到个体对于事实的理解和记忆。

而个体的记忆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判断。

2.2 集体记忆对历史建构的影响集体记忆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共同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记忆。

通过集体记忆的传承和形塑,历史事件的表述和解读会受到集体认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历史事件的建构。

而历史的建构又会进一步加强集体记忆的形成和传承。

2.3 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的互动历史记忆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认同至关重要。

人们通过历史记忆建构自己的文化认同和集体认同,同时也通过集体认同来塑造历史记忆。

这种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历史事件的主观性和复杂性。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记忆失误分析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记忆失误分析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记忆失误分析概述: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个体获取和储存信息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基础。

然而,记忆并非完美无缺,人们常常会出现记忆失误的情况。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记忆失误的原因和机制,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局限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1. 记忆的构造性特点:记忆并非简单地记录和储存外界的信息,而是由个体的经验、知识和目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构建的。

人们在记忆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记忆表征。

这种构造性特点使得记忆容易受到个体主观解释、情绪状态和环境因素等影响,从而产生记忆失误。

2. 灯光效应:灯光效应是指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受到事件发生时的注意力分配不均匀的影响。

在一个事件中,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引人注意的细节,而忽略其他相对无关紧要的信息。

这种注意力偏向性导致了记忆的偏差,使得人们可能会遗漏或曲解一些重要的细节,从而产生记忆失误。

3. 信息加工的深度:人们对信息的加工深度会影响记忆的质量和准确性。

浅层加工主要关注信息的表面特征,而深层加工则更注重信息的意义和内涵。

研究发现,深层加工可以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而浅层加工容易导致记忆的模糊和混淆。

因此,个体在记忆过程中应注重对信息的深层加工,以减少记忆失误的可能性。

4. 重复效应:重复是记忆过程中常用的提高记忆效果的策略之一。

研究表明,反复暴露于某个信息可以增加其在记忆中的印象强度,从而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然而,重复也可能导致记忆的歪曲和混淆。

当人们多次接触同一信息时,他们可能会将不同的经历和情境混淆在一起,产生虚假的记忆。

因此,在利用重复提高记忆效果时,需要注意避免记忆失误的可能性。

5. 健忘与虚假记忆:健忘是记忆失误的一种常见形式。

人们可能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无法准确地回忆起某个事件的细节。

健忘的原因可以是信息编码或存储过程中的错误,也可能是记忆检索过程中的困难。

虚假记忆是指人们错误地记住或编造了从未发生过的事件。

缺乏集体记忆的一代

缺乏集体记忆的一代

缺乏集体记忆的一代作者:王彤彤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时代在不断更替,每个时代都在演绎着属于自身的青春故事,80后老去,90后逐渐担任起了民族复兴和祖国繁荣的历史大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伴随着90后的青春,网络的出现虚拟了人们之间的来往和感情,年轻人沉迷网络,在现实当中再也找不到丁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身处时代的不同,父辈留下的集体记忆未能得到90后年轻人的传承,90后是时代发展的牺牲品,由于没有历史经验可循,90后只能在新的时代创造属于自身的生活方式,这是否就意味着90后成为了集体缺乏记忆的一代人,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90后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使得90后由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共讨论中去,90后的价值观念或许可成为这代人集体记忆搭建的框架。

关键词:90后;集体记忆;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90后身处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没有任何前人的指导和历史经验可循,90后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网络世界中孤独前行,新的世界是否意味新的机遇,对70后和80后这些长辈们来说,90后的生活过于放松、过于人性也过于开放,在摸着石头过河和在夹缝中生存的90后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这是历史变迁所导致的,身处文化多元性、价值多元化的时代,90后对各种事物的理解不同于前人,互联网对90后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也无从得知,90后正在用自身的活法去阐释什么是青春的张扬和活力,用自身的理解去传承和记忆传统文化,本文围绕着90后青年的精神世界,以互联网为线索,去探索去揭秘90后是否是缺乏集体记忆的一代人。

一、集体记忆与互联网发展的联系(一)集体记忆的失落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同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在社会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在文化和价值观搭建的框架下生活,随着时代的更替,处于时期的人们不再按照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束缚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按照自身的理念生活着,90后赶上互联网发展的机遇,部分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未能有效传承,90后的生活是否会陷入困惑和矛盾当中,这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1]。

集体记忆错乱事件汇总

集体记忆错乱事件汇总

集体记忆错乱事件汇总
1.一些老年人会对历史事件产生记忆混乱,比如将某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或参与者等细节记错。

2. 大规模事件也容易引发集体记忆错乱,比如多人对同一事件的描述不一致。

3. 社交媒体的传播也可能导致集体记忆错乱,比如一条虚假信息被大量转发,导致很多人错误地记忆了该事件。

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一事件的记忆也可能存在差异,甚至会出现不同的历史版本。

5. 媒体对某个事件的报道也可能影响集体记忆,因为媒体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可能会强调不同的事件细节或解释不同的历史事件。

6. 经过多次讲述或重新回忆,人们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集体记忆错乱。

7.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人类的记忆容易被其他相关记忆所干扰,从而导致集体记忆错乱。

- 1 -。

群体记忆错误叫什么

群体记忆错误叫什么

群体记忆错误叫什么
群体记忆错乱现象叫“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效应,指大众对历史的群体记忆与史实不符。

支持这一论点的人认为人们的生活已经从原本的平行宇宙透过时空跳跃进入现在的平行宇宙,而反对者则认为这并不存在。

许多人表示,在自己的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还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0年时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后来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惊世骇俗,难道人类记忆被集体篡改了吗?

“曼德拉效应”惊世骇俗,难道人类记忆被集体篡改了吗?

“曼德拉效应”惊世骇俗,难道人类记忆被集体篡改了吗?相信很多朋友都遭遇过“1999保密协议”的噩梦,一群大朋友用一种另一个世界的眼神看着你,然后神神秘秘的告诉你,他们签署了“1999保密协议”,不能泄露一星半点关于1999年那场战争的任何信息,而你经历了1999年,却啥都不知道,是不是很郁闷?然而“1999保密协议”其实子虚乌有,但真正的记忆偏差却存在,而这个现象还有一个非常专业的的名字,叫做“曼德拉效应”!什么是“曼德拉效应”?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革命家、政治家及慈善家,尽管他对南非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争议极大,但在南非仍然被视为国父一般的存在,曼德拉在1994年~1999年任南非总统,任期内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种族和解以及消除贫困和不公!他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当然以上是维基和百度都能查到的信息!但在2013年曼德拉去世信息发布以后,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都发现他们的记忆出现了偏差,他们都以为曼德拉早在80年代在监狱中服刑时就和很多人死在了监狱中,而且还有很多人都声称观看了纪念曼德拉的电影,不仅如此,这些声称观看过电影的人叙述的片名和情节都非常类似!但事实上纳尔逊·曼德拉切切实实的担任过南非总统,这不仅在GOOGLE上可以搜到,在南非的政府网站上也能查询到,他去世时因为肾脏感染,时任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于其死后三小时后宣布了前总统曼德拉死讯,所以,再少在我们这个世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是这样的经历!最早提出这个质疑的是超能力研究者”--美国博客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就是她发现自己记忆中的曼德拉早就在80年代的南非监狱中死亡,而现实中却当上了总统,所以公开质疑后还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响应!所以后期类似的效应,都以“曼德拉效应”命名了,其实大家还不止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在美国还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美国人都记得他们曾经看过一部笑星戴维·阿德金斯(David Adkins,艺名:Sinbad)主演的《Shazaam》,并且连剧情都能描述出来!但戴维·阿德金斯表示他根本就没有参演过这部电影,而声称看过此片的人难以接受这个结果,还在网站上悬赏1000美元征求这部电影的录像带,如果提供,立马获得奖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记忆偏差的现象?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好莱坞也拍过不少这种记忆偏差的电影,最著名的一部是《空中危机》,朱迪福斯特主演的女主角寻找自己孩子的故事,当然这最终只是被证明是一个阴谋,但非常有趣的诠释了这个记忆出现偏差的过程!有一种平行世界的理论会从非常有意思的角度解释这个过程,当微观世界的中的电子穿过两条狭缝时,如果去观测,那么任何电子同时只能穿过一条狭缝,如果不去观测,那么电子同时穿过两条狭缝形成了干涉条纹!多世界理论认为,电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分别是A世界和B 世界,当电子穿过狭缝时世界分裂了,开始时只是由于电子穿越世界的不一样这点微小区别,但随着演化发展,两个世界会变的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一些公众关注的大事件等等,当两个世界出现某种混乱时,一个世界的某些人可能会拥有另一个世界的部分记忆!当此时就会出现这种看起来非常“真实”的事件,但其实在真实世界中从来不曾发生,而这种多世界理论并不只是我们的幻想,而是大名鼎鼎的休·埃弗莱特在1954年向惠勒提交的两篇论文中提出多世界理论的。

曼德拉效应应用

曼德拉效应应用

1. 曼德拉效应应用
2.曼德拉效应(Mandela Effect)是指大量人错误地记忆了某个事件、
事实或事物,而这些错误的记忆在多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共识。

下面是一些曼德拉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和应用:
3.娱乐产业:曼德拉效应经常被用于电影、电视剧等娱乐作品中,
创造出令观众产生共同错误记忆的情节。

这种效应可以增加悬念和让故事更具吸引力。

4.品牌营销:有时企业会利用曼德拉效应来创造一种错觉或引起消
费者的兴趣。

例如,一款产品可能意外改变了品牌名称或标志,然后利用人们对过去名称或标志的错误记忆来吸引注意力。

5.社会心理学研究:曼德拉效应也被用于研究人类记忆和集体认知
的领域。

通过研究人们对事件或历史的错误记忆,我们可以了解人类记忆的脆弱性和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

6.记忆改善训练:曼德拉效应可用于开发记忆改善的训练和技巧。

通过引导人们注意细节、加强观察力和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减少错误记忆的出现。

请注意,曼德拉效应本身并不是科学上被广泛接受的现象,仍然存在争议和解释多样性。

以上仅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具体的应用取决于个人或领域的需求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记忆错误
一个人的记忆发生错乱尚可理解,但一群人的记忆发生错乱,而且错
乱的方向一致,这就难免有些细思极恐了。

这种人类记忆集体错误的案例,很多人都经历过,下面就来为大家列举几个案例,看看您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
词是《爱我中华》的头几句,但这并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歌词。

“五十六个
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才是大部分人
的记忆。

其中的差别就在于第一句话到底是“五十六个星座”还是“五十
六个民族”?实际上这首歌自从发表之后歌词从未改变过,课本上也一直
都是“五十六个星座”,因此说是记忆出现了偏差,并且是集体性的记忆
偏差。

不光如此,还有在你的脑海中雕塑“沉思者”是不是用拳头抵住额头,但真实的是用手托住下巴;阿迪达斯的全拼是不是addidas,但其实应该
是adidas;很多人的印象里,皮卡丘的尾巴最后面是黑色的,但其实并
没有黑色的尾部;还有很多人印象里,米老鼠是穿着红色的背带裤,但其
实只是穿了红色的短裤。

这种集体记忆偏差,被称作曼德拉效应。

2013
年,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的新闻被报道出来后,就发现有很多人的记忆里,曼德拉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去世了,甚至还有人记得当年新闻中曼德拉
葬礼的画面。

对于曼德拉效应,社会上有三种解释,每一种都脑洞大开。

1.平行宇宙说
物理学家在观察量子时发现量子具有不同状态,因而提出那么宇宙应
当也有多个,因而可能平行存在着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曼德拉效
应就有可能是两个平行宇宙的记忆出现了交叉,因为这两个宇宙同时运行,一个事物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另一个宇宙世界里,曼德拉可能
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狱中逝世的,那个世界的人们还拍了纪念曼德拉的
电影。

2.未来人记忆改造计划
这个解释的脑洞比平行宇宙说还要大。

认为人类的历史一直在被未来
的人类反复修改,而有的人出现曼德拉效应,就是修改的过程不完美,使
人还保留相关的记忆片段。

3.记忆链强化学说
这种说法是最有科学依据的一种。

认为人脑的记忆调取有时候会出现
很多被外界干扰的情况,例如随着事情的推移和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
很多错误的记忆会被逐渐强化,出现集体偏差。

例如法老的“埃及黄金面具”,很多人认为额头上是一只眼镜蛇,其实真实的面具有两个动物,只
是影视作品里都是只有一个眼镜蛇。

虽然是科学依据最高的说法,但是很多人宁愿相信第一种和第二种解释,也不相信记忆链强化学说。

因为还有很多案例是记忆链强化学说不能
解释的。

曼德拉效应至今还无法被解释,这么多曼德拉效应的案例,真的有平
行宇宙存在?还是未来人记忆改造,您认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