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倍的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能在想一想、画一画、填一填中理解“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在思考中建立“倍”的概念。

2、能用“倍”来表示两种事物的关系,并会利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善于交流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能正确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五、课前准备小棒、卡片、课件六、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放松一下怎么样?师:准备好!小手拍3下,同时说出“我最棒!321生:拍3下小手。

师:非常好!那你们能拍出3个3下吗321生:有节奏的拍3个3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告诉老师,刚才我们一共拍了几个几?一共几下?师:真厉害!如果老师上课时说出321,请同学们说出我最棒!坐好!孩子们,能做到吗?刚才我们是给自己鼓励,如果上课时其他小朋友表现很好,我们统一下,就用你真棒,给他爱的鼓励。

试一试?师:小朋友们都很棒!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表现的非常出色!准备好进入今天的课堂了吗?上课!【设计意图: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同时讲一些规则,更好的组织好课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最爱吃什么吗?生:胡萝卜。

师:今天是兔王国里的重要节日,小兔子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萝卜,你看它们吃的多开心呀!孩子们,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有关萝卜的数学信息?生1:图中有三种萝卜,有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生2:我发现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师:孩子们看!黑板上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这节课我们就从研究萝卜的数量关系开始研究数学问题。

那我们这样直接研究怎么样?生:太乱了。

师:那要先怎么办?生:分类整理,摆整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首次接触“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倍”的概念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这为学习“倍”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知道“几个几”就是“几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能正确说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倍”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倍”的理解。

3、比较教学法:通过对不同数量关系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倍”的本质特征。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出示小兔子吃萝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2、新授环节(1)认识“倍”首先,让学生观察胡萝卜有 2 根,红萝卜有 6 根,引导学生思考:“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几个 2 根?”然后,让学生动手圈一圈,通过操作发现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 3 个 2 根,从而得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3 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

因此我在研究教材之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在教学工程中我设计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表象。

通过花丛中的小蜜蜂、蝴蝶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再展示鸽子图让学生说出其倍数关系。

其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权利下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

在经历从老师的引导到自己独立完成,从小组合作到自主动手的反复操练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倍的认识。

并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几个几,求几个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运用知识的迁移,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最后,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初步感知――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方法类推――知识积累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人教三上《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三上《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三上《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具: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1.比一比,老师的身高和这个小朋友的身高,你知道了什么?2.现在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身高线段图)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除了一年级学过的相差关系,还有着倍的关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倍的认识)二、观察操作,学习概念1.认识3倍。

比较红花和蓝花数量的多少。

(1)摆一摆、圈一圈认识3倍(2)说一说:用倍去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2.认识2倍(1)学生合作完成(2)对比2倍、3倍总结:当红花朵数不变,一份蓝花的朵数发生变化时,倍数也会发生变化。

三、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创造2倍师:同学们,我们做数学活动,不单单是活动,还要有思考,才会有收获。

同学们看这些作品,他们的形状不同,数量也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生:下面图形的个数都是上面的两倍。

师:是的,虽然1份的数量可能不一样,但是都是一种图形涂了这样的1份,另一种图形涂了2个这样的1份,所以都是2倍。

四、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今天认识了倍,你敢接受倍的挑战吗?打开导学案,你能看出桃子是香蕉的几倍吗?(53页练习题1)五、总结提升倍在生活中的应用。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自从接到要上教研课的任务,我和搭档肖颖老师就进入到准备状态,从选课、磨课到上课整个过程有天天想课的煎熬,也有为了一点好想法,灵感突现的喜悦。

在我们三年级组的同事们共同研讨中,经过多次的修改和为了一句引导语的反复推敲,最后终于有了一份自我感觉良好的设计。

教学真的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在课前我对讲授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成进行了预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一、教学重点如何突破,靠的是慢下来多次练习。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5篇范文][修改版]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5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后出现的。

例1是以六只小兔身边的萝卜引出谁是谁的几倍的关系,根据3个2根,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习方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苹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水果,我们都见过也都了解它,今天,我要考你一些关于苹果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知道吗,3个2也可以说做2的3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苹果是我们所喜欢的食物,小兔子喜欢什么?(白菜,萝卜),回答的真好,这一天小兔子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萝卜了,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看。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普通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的扩展而来的,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有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使倍的知识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目标定位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倍” 的含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体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两数的倍数关系。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花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因此通过创设“春天的一个花坛”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量,理解比较方法。

2、练习巩固法。

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量方法的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预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

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参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味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在有效探索中认识“倍”1.引出“倍”,揭示课题。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4篇)《倍的认识》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实物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请看大屏幕,读一读。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

(出示课件)1、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5个3)⑵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⑶要求5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

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

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白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

作为⼀名⼈民教师,时常需要⽤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分析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做”及练习⼗七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的教学内容,是学⽣学习完7的乘法⼝诀的基础上进⾏学习的。

学⽣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乘法⼝诀解决“⼀个数的⼏倍是多少?”及“⼀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个数的⼏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倍”的概念,明⽩“⼀个数的⼏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个数的⼏倍是多少,并能⽤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师要介绍⼀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活动。

师:上课前,⽼师请⼀些学⽣上来。

师叫3个⼥同学站在第⼀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排(3个3个地站在⼀起)。

师:第⼀排有⼏个⼥同学?(3个) 第⼆排有⼏个3?(2个3) 学⽣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同学的2倍。

今天,⽼师就和同学们⼀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 ⼆、动⼿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摆圆⽚。

第⼀⾏摆2个圆⽚。

学⽣边摆边说:第⼀⾏有()个圆⽚。

再在第⼆⾏摆6个圆⽚,(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圆⽚的个数是第⼀⾏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篇一: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篇一第三册“倍”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63页至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弄清“几份”和“几倍”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分析、迁移的能力和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2)△△△ △△△ △△△ △△△2、口答:苹果:○○○梨:●●● ●●●苹果有3只,梨有()个3只。

设计意图: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

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1、师生探讨。

(1)出示情境图(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指蓝花、黄花和红花)(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我们还知道黄花3个2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3)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可能有学生说:“我发现黄花比蓝花多4朵。

”也可能有学生说:“蓝花比黄花少4朵。

”“我还发现蓝花和黄花一共8朵。

”师指图问:“你还能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如果有学生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那我会惊讶地说:“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懂呢?”当学生再说一遍后,我会说:“你们看出来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教教我吗?”[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时我通过“你能教教我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样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引导学生说出黄花有3个2朵,就是2朵2朵地摆黄花,要摆3次,黄花有3个2朵,就是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2页一8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特地为同学们准备了节日礼物水晶球。

瞧,都放在各小队的桌上呢!谁能帮助老师数一数,各小队桌上分别有多少个水晶球?要求:(1)数法可以不同,但正好要数完(2)看哪种数法又对又快。

2.分小组操作、讨论。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1)可2个一数,正好数4次,4个2,用乘法2×4=8。

(2)可3个一数,正好数3次,3个3,用乘法3×3=9。

(3)可4个一数,正好数2次,2个4相加,用4+4或4×2=8。

[评:由送《六一》节日礼物引入,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渗透了“倍”的含义。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例题。

(1)讲述:"六一"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

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金湖公园"游园,乐意吗?(屏幕出示公园的叔叔正在栽一大盆花。

)谁能帮老师有顺序地数一数共有多少朵?学生自由回答,数法不一。

(2)提问:能不能把这3种颜色的花先排一排,再统计每种花的朵数,好让我们一下子看清楚?指名上黑板排列蓝花和黄花,其余同学在下面操作学具排列。

(3)引导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如黄花有6朵,启发:"黄花有6朵"还可以怎么说?引导说出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

《倍的认识》优秀教案(通用14篇)

《倍的认识》优秀教案(通用14篇)

《倍的认识》优秀教案(通用14篇)《倍的认识》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是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3、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课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拍手的过程也有奥秘,我们来做一个拍手的游戏,好吗?游戏一:老师拍2下,同学们拍3个2下。

游戏二:老师拍3下,同学们拍4个3下。

游戏三:同学们拍6下,老师拍2个6下。

游戏要求:①拍手时要一致,注意停顿,如游戏中拍3个2下,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儿。

②注意思考拍的次数。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听到这节奏明快的拍手声,小兔子也来到我们的课堂。

和我们一起来探究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2、出示学习任务:①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②能用语言表诉图形、数的倍数关系。

3、效果预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探究活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二、民主导学,自主探究。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胡萝卜:2根水萝卜:6根白萝卜:10根小白兔:3只小灰兔:3只师:同学们,谁能说说水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可以动手圈一圈。

媒体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

师:谁能说说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可以动手在课本上圈一圈。

学生活动并小组内交流,指名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5倍。

师:从上面的信息中还有哪些发现?让学生汇报。

板书: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倍(二)、新知应用(完成课本50页做一做)(1)圈一圈、填一填。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模版][修改版]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师:王贵学教学目标: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感知并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喜欢学数学。

教学重点:形成“倍”的概念,感知并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显示情境图①: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师:同学们,你们瞧,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多美啊!你们觉得,这么美的鲜花会把谁引来?课件显示情境图②: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飞来了。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白蝴蝶和花蝴蝶比怎么样?师:白蝴蝶和花蝴蝶在比的时候,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存在另一种关系,叫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建立“倍”的概念(1)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再看这幅图,白蝴蝶有几只?(2只)师:我们把这白蝴蝶当成1份(在2只白蝴蝶下划一条弧线,)它是几个2只?(1个2只)师:现在我们把这6只花蝴蝶也2只2只分(在每2只花蝴蝶下划一条弧线),这样花蝴蝶分成了几份?(3份)就是几个2只?(3个2只)师:白蝴蝶和花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谁会像老师这样说?(指名说、同桌互说、全班一起说)(2)变式①师:(屏幕显示:又飞来了1只白蝴蝶),现在白蝴蝶有几只(3只)我们把这白蝴蝶的3只当成一份,它是几个3?(1个3)师:那花蝴蝶也3只3只分,它有几个3?(2个3)师:谁来试着说一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2倍)你是怎么看的?②师:(屏幕显示:又飞来了1只白蝴蝶,2只花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③师:刚才,我们在看花蝴蝶是白蝴蝶的几倍的时候,为什么有时要把花蝴蝶2只一份地分,有时要3只一份地分呢?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倍的认识教案和反思

倍的认识教案和反思

倍的认识教案和反思第一篇:倍的认识教案和反思《倍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察、比较、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听口令,拍手游戏师: 看到大家坐得这么端正,老师想先和大家玩个拍手游戏(1)拍2下,拍3个2下师: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生:2下师:请你拍出3个2下生拍手师:怎样拍能让我们一下听出拍了3个2下?生:2下 2下地拍,拍出3个2下。

(学生演示)师:我们可以2下一组,拍3个2下。

就用这位同学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预备:(师做好示范动作)开始!师边数1.2,空一会儿再数1.2;再空一会儿,再数1,2.(2)拍3下,拍2个3下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听到我们这么有节奏的拍手声,小兔子也一蹦一跳地过来了,瞧,它们收获了好多萝卜呢!(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师:仔细观察有哪几种萝卜?生: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师:它们数量是多少呢?生: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1.观察数量关系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红萝卜的数量比胡萝卜数量多4个。

生:红萝卜比胡萝卜多,胡萝卜比红萝卜少生: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都是双数师: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还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它们之间不仅能比多少,还有倍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板书:倍的认识)师: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是1个2,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2来表述呢”生:3个2摆一摆我请一个同学帮老师摆一摆,让我们一眼看出是3个2生上台摆一摆师:除了摆一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圈一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

《倍的认识》教案解析与评价

《倍的认识》教案解析与评价

《倍的认识》是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量的概念,同时加强他们的空间认知与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对一份典型的教案进行解析,并评价其优缺点。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为:通过听、说、看、触,使学生认识到倍数与被倍数的关系,掌握运用乘法表中的数码技能,并提高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1.倍数的概念介绍2.倍数与被倍数的关系解释3.乘法表中数字的读音与使用方法4.数学游戏练习:学生通过触摸乘法表中的数字,回答老师出现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倍数、被倍数的概念理解以及乘法表中数字的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组合运算,运用乘法表求得解的技巧掌握。

四、教学方法听说结合、观看演示、互动游戏练习。

五、教学过程1.通过一组图像展示不同的量:如一定量的苹果,两个一定量的苹果,三个一定量的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思考有何不同,如何描述差异。

2.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这些差异背后的规律,并引入倍数的概念,通过讨论乘法的定义和规则,来介绍何为倍数。

3.在继续探讨时,教师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倍数与被倍数的关系,并提取整体认知。

例如相同的数理解出来后是增大或者减少,意识到这是由倍数和被倍数两个数决定的。

4.教师介绍乘法表,教授数字的读音,引导学生掌握使用乘法表的技巧。

5.教师设计乘法表游戏,在自然生动的氛围中巩固学生运用乘法表的技能。

六、教学评价该教案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准确的教学内容安排,丰富的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有趣的游戏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优点:1.有趣的教学方法: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并结合数学游戏对孩子们进行培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

2.生动的课堂效果:该教案简单易懂,易于把握和理解,教学过程丰富多彩,使学生充分积极参与。

3.科学的教学设计:该教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课程目标,合理布置和设置了教学内容、难点和方法,保证了教学效果。

经典“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经典“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经典“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概括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养成善于动脑、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你们去过美丽的海边吗?生:去过。

师:你在海边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学生交流自己在海边所做的有趣的事情。

师:你们在海边做的事情真的很有趣。

二、导入新课:师:几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生:他们在捡贝壳。

师:他们分别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收获)生1: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生2:李飞捡了2只扇贝,8只海螺。

生3:刘林捡了15只海星,5只螃蟹。

师:我们先来看王丁的收获。

他捡了几只扇贝,几只海螺?生: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师:扇贝和海螺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海螺比扇贝多3只。

生2:扇贝比海螺少3只。

生3: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到一个倍字。

(板书倍)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在数量之间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多和少的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三、探究新知:1、认识倍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问题)这里的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海螺与谁比?生:扇贝。

师:扇贝有3只,海螺有几个这样的3只呢?生:2个。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4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吗?(想)请看,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兔子)(生:兔子)师:对了!它们是可爱的小兔子,你知道兔子爱吃什么吗?(生:萝卜)师:是的。

兔妈妈给小兔子们准备了可多的萝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里有几种萝卜?(生:3种,分别是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

板书)师:仔细数数它们分别有几根?生: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根,红萝卜有12根。

师:你们都看到了吗?(生:看到了)真好!(指着课件的数)根据萝卜的数量,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胡萝卜比白萝卜少4根。

胡萝卜比红萝卜少10根……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几根少几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一共多少根是表示两种数量和的关系。

把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或。

你真不错,都会用倍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师:我们首先来研究胡萝卜和白萝卜。

胡萝卜有几根?(生:2根贴)师:白萝卜有几根?(生:6根贴)师: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的,那么6根白萝卜里几个这样的一份吗?(生:3个这样的一份)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师边圈生边数:1个、2个、3个)白萝卜有3个这样的一份,也就是3个2根。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并能够使用乘法进行倍数的计算。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出有关倍数的性质和规律。

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乘法计算出实际问题中的倍数。

2. 教学重点:倍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倍数的性质和规律。

3.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倍数的性质和规律。

运用乘法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倍数。

4.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教师用一段有关倍数的生活场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每天早上会喝一杯牛奶,一天喝了几倍牛奶呢?”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倍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Step 2:探究倍数的性质和规律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通过计算这个数字的倍数,探究倍数的性质和规律。

学生可利用小组讨论、板书归纳等方式进行探究。

Step 3: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倍数的实际问题,如“一辆公交车每天可以运送多少人?”,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运用乘法计算出实际问题中的倍数。

Step 4: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5:课堂小结教师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评析: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倍数的性质和规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倍的认识》意图及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倍的认识》意图及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倍的认识》意图及反思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倍的认识》意图及反思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倍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的培养。

本教案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倍的关系: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体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通过故事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和理解倍的概念。

3. 通过练习,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倍数计算能力:设计一系列的习题,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倍的概念进行计算。

二、教案设计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不足:虽然我在设计教案时尽量让每个环节都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

我认为可能是我引导学生的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2. 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倍的概念理解得很快,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3. 需要增加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环节:在教授倍的知识点时,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答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对《倍的认识》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和实施,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建立“倍”的表象,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小棒、花朵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数量不同的物体,如 2 个苹果和 6 个梨,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数量。

提问:“梨的数量和苹果的数量相比,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2、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用小棒摆一摆,第一行摆 2 根小棒,第二行摆 6 根小棒。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 3 倍。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 3 倍,从而理解“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2)进一步理解“倍”出示花朵的图片,红花有 2 朵,黄花有 6 朵。

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黄花的数量是红花的几倍。

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最后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圈法和想法。

(3)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如果红花有 5 朵,黄花有 15 朵,黄花的数量是红花的几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即 15÷5 = 3,所以黄花的数量是红花的 3 倍。

3、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出示一些简单的题目,如“蓝球有 4 个,红球有 8 个,红球的数量是蓝球的几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给出一些稍复杂的情境,如“小明有 10 本书,小红有 5 本书,小明的书的数量是小红的几倍?如果小明又买了 5 本书,现在小明的书的数量是小红的几倍?”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章丘市实验小学李静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倍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

“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模型,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

“1倍的数”就是以后分数学习中单位“1”,是一个计量的标准,即“标准数。

当被测量的物品或实物存在多个“1倍的数”时,就出现了“几倍”的概念。

但被测量的物品或事物不够“1倍的数”时,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出现了分数单位。

也就是说“倍”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关于“倍”的描述,所以学生在潜意识中有一些零散的、自己的关于“倍”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情境,充分唤醒学生的潜意识,在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中,凸现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不断的挑战中修正、提升。

在教学时要充分借助操作,加强学生对“倍”的感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倍”概念,完成旧经验的改造、提升,形成新经验,理解“倍”概念。

使学生在反复的找、圈、说、用等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同化新知识、内化新理解,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的数量比较中使学生明确标准,感受“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圈、动嘴说、动脑想逐步强化并生成关于“倍”的概念——同样多的几份就是几倍;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课前游戏】:
抢凳子的游戏:选8名同学以2个小凳子为圆心围成一圈,大家拍手打着节拍,8名同学围着凳子等距离转圈,老师喊“停”时,8名同学抢凳子,抢先坐下的同学获胜。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调取经验,提出“倍”
师:在刚才的抢凳子游戏中,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凳子坐?(小朋友的数量比凳子多)师:你们是以谁为标准知道小朋友多的?(以2个凳子为标准)
师:确定了标准不仅可以比多少,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倍数”关系。

(板书:倍)
【评析】:首先通过“抢凳子”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意识;其次,由于“凳
子少,人多”,这种数量上的差距调取学生对已有“比多少”的活动经验,同时,感受“标准”
在比较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在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倍”的时候,运用“标准”来确定
倍数,理解“倍”的意义积累经验。

环节二:深化经验,理解“倍”
1.调取经验,初次思考“倍”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第一感觉,你认为小朋友是凳子的几倍呢?
A:自主思考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出自己认为的倍数,教师按照不同的观点将学生分成
不同的几个大组:认为是2倍的一组,认为是3倍的一组,认为是4倍的一组……
B: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小组交流:你们选择的几倍在哪里?选派代表给大家圈一圈。

各组汇报:
组1:3倍
组2:4倍
组3:6倍
组4:2倍
组5:2倍
……
各组互评,排除组1、组3、组4三组的观点。

C:教师引领,达成共识
师:你们在思考倍数的时候,考虑过以谁为标准吗?(以2个凳子为标准)
师:好,我们就把2个凳子圈起来看做一份(圈起两个凳子),小朋友也是2个2个的圈(边说边圈),圈了这样的4份。

我们就说:小朋友的数量是凳子的4.倍.(板书)。

谁来说一
说我们是怎样确定的小朋友是凳子的4倍呢?(引领学生完整的阐述)
师:现在对比思考一下,你刚才的观点错在哪儿呢?想清楚的同学坐端正。

出错的小组分别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

同位互相说一说确定“小朋友的人数是凳子数量的4倍”的过程:以2个凳子为标准是
1份;小朋友2个2个的圈,圈了这样的4份;所以说小朋友的数量是凳子的4倍。

【评析】:经验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本环节充分调取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零散的、
潜意识的对于“倍”的感知,使学生把对“倍”这一数学模型的模糊认识全部暴露出来,通
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好像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儿或存在说不清楚的错误,当学生达到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时,教师依托现有情景通过圈一圈,清晰、条理的呈现倍数的意义,使原来理解正确的得到了加强,原来理解错误的得到了修正。

再通过自己纠错、小组纠错、同位互相说等措施,使学生对于倍数有了较为深刻的感知,至此,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了修正、补充和拓展,“倍”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了初步的建构。

2.变化情境,理解“倍”
投影出示:
师:现在,我拿来4个凳子,这时候小朋友的数量是凳子的几倍?(引导学生选定标准,再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确定倍数)
投影出示:
师:现在,我拿来8个凳子,小朋友的人数是凳子个数的几倍呢?(同上)
【评析】: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凳子数量的变化,让学生反复观图,反复交流,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扎扎实实的亲历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几倍”的理解,推动了“倍”概念模型的形成和巩固。

3.引导回顾,领悟“倍”
课件同时出示以上3种不同的倍数关系图:
4倍
2倍
1倍
师:在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中,你发现谁变了?谁没有变?他们的变化之间有联系吗?
生:小朋友的数量不变。

生:凳子的数量在变——(标准在变)
师:怎么变的?——标准变大,他们形成的倍数关系变小。

师:请思考一下:如果标准越来越小,那么它们形成的倍数关系会怎样变化?
生:标准越来越小,倍数关系就越来越大。

【评析】:通过观察三幅倍数关系图,引出学生领悟到:在小朋友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倍数是随着“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的——标准越大倍数越小,标准越小,倍数越大。

使学生在感受到“标准”的重要性,深层次理解“倍”概念模型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变与不变之间的奥妙,积累对有规律变化的事物的感性经验,渗透函数思想。

4.小结提升:倍数关系中,确定标准最重要。

标准是几,就几个几个的圈起来,一共有几份就是几倍。

环节三:提升经验,应用“倍”概念
如果没有图片,你还能准确的找到倍数吗?
1.有3个梨,6个苹果,苹果是梨的几倍?
①标准是谁?
②苹果几个几个的圈?圈这样的几份?圈了几个几?
③结论:苹果是梨的几倍?
2.按要求画:
(1)有2个○,△是○的5倍
(2)□是○的3倍
思考:①标准是谁?②你想用几个○作为标准?
要求:请在第一行中画出作为标准的○,再按要求在第二行画出□。

4.有50块巧克力,糖是巧克力的12倍。

要求:①圈出题目中的标准?②你想怎么画?画出简易图。

5.今天听课的男老师有99人,女老师是男老师的8倍。

谁是标准?女老师有这样的几份?
【评析】:概念模型的建立标志是正确的思考和表达。

本节课练习的设置:从新课的对应图形确定倍数,变成了语言表述中找倍数,再到根据条件自己画出倍数,要求逐步提高,自主应用逐步放开,突出“找倍数”思考过程的训练,更强化学生对倍数的理解与应用,整个设计层层递进,收放得体,从不同层次上对学生进行了练习和检测,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建构“倍数”模型,理解并应用模型,同时通过第4、5题有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画图能力。

环节四:整合经验,全课小结
师:(边说边完成板书构图)通过练习我们发现,在找倍数关系的时候,应该先明确标准,看有这样的几份标准,就是几倍。

标准就像“倍“这辆小汽车的车轮带着我们成功的走进了倍的世界,随着我们知识的不断进步还将学习更多有关倍的知识。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倍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时:让孩子调取旧的知识经验,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来感知倍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体的形成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还是集体讨论都离不开倍概念的切入点——标准。

只有学生明确了“标准”,利用标准去衡量理解,倍的概念才会更清晰、更明白。

“标准”既是学生认识倍概念的“载体”又是倍概念中本身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在板书的设计中,把“标准”两个字分别设计成了小汽车的两个车轮,而在车的车身部分表明车的名称“倍”。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最后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视觉冲击:倍和标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倍”依附“标准”而存在。

在找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应该先找到标准,二者缺一不可。

标 倍 准 小朋友的数量是凳子的4倍
————1份 ————4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