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2)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
适的依据。
A = 2λdp
dp: 填充物的平均直径 λ:填充不规则因子, A 与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性质 无关。 对于空心毛细管,不存在涡流扩散,因 此 A = 0。
(2) 分子扩散项—B / ū (纵向扩散项)
B=2 Dg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 <1。
D(gc:m试2·s样-1组)分。分与子组在分气性相质中、的载扩气散性系质数、
{ 根据流动相的
物态可分为
液相色谱(LC)
气-固色谱(GSC) 气-液色谱(GLC)
液-固色谱(LSC) 液-液色谱(LLC)
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 类
柱色谱 平板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平板色谱
根据分离机理 可分为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保留值。
'
tR2
2,1
'
tR1
V' R2
V' R1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 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在色谱法中,特别是 在气相色谱法中,广泛用作定性的依据。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然
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值 i / s 。
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HABCu u
ū 为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单位:cm/s; 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系数、分子 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
(1)涡流扩散项 A
在填充色谱柱中,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流动 相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障碍,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分子在 前进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故称涡流扩散。
程。
Cg
0.01k'2 (1k')2
• dp2 Dg
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如氢气)做载气,可使Cg减小, 提高柱效。
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 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换,达到分配平衡,然 后又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Cl
2• k' 3 (1k')2
•d2f Dl
9.2 色谱分离原理
一、分离过程
特点:不同组分在柱中移动速度不等; 各组分沿柱子扩散分布。
二、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由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得 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曲线上突起部分就是 色谱峰。
如果进样量很小,浓度很低,在吸附等温线 (气固吸附色谱)或分配等温线(气液分配色 谱)的线性范围内,则色谱峰是对称的。
3. 保留值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k' K1KVs KVs
Vm VM
将色谱过程基本方程代入:
k' VR VM Vs
Vs VM
可得: k' VRVMVR ' tR ' tRtM
VM VM tM tM
将该式改为:
VR VM(1k')
tR tM(1k')
tR
L u
(1
k
')
4.相对保留值 2 ,1
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
降低固定液的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k值随之变小,又会使C1增大。 当固定液含量一定时,液膜厚度随载体的比表面积增加而降低,因此,一般采用 比表面积较大的载体来降低液膜厚度。虽然提高柱温可增大D1,但会使 k’ 值减小,为了保 持适当的C1值,应控制适宜的柱温。
• 当固定液含量较高,液膜较厚,载气以在中等 的线速下时,板高主要受液相传质系数Cl的控制。 此时,气相传质系数值很小,可以忽略。
数有微小差异,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后,仍可获得良
好的分离。
第三,n 与半峰宽及峰底宽的关系式为:
n5.54W t1R/2
2
16W tRb2
式中tR 与W1/2 ( Wb )应采用同一单位(时间或距离)。 tR 一定时,色谱峰越窄,n 越大,H 越小,柱效能越高。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出来的 n 和 H 值有时并不能 充分地反映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因为采用tR计算时,没 有扣除死时间tM, 所以常用有效塔板数 n有效 表示柱效:
这一方程对选择色谱分离条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它指 出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填料颗粒的大小,流动相的种 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的影响。
• 然而,随着快速色谱的发展,当采用低固定液 含量柱和高载气线速进行分析时,气相传质阻力 就会成为影响塔板高度的重要因素。
将上面式总结,即可得气液色谱板高方程
H 2d p2u D g (0 1 . 0 1 k k ') '2 2•D d p 2 r 3 (1 2 k k 'd ')2 f2D l u
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R包含了组分随流动相通过
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须的时间,所以tR ´实
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保留的总时间。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 但同一组分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 工作者有时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值。
(4)死体积VM
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
W Y
40
塔板理论
一种半经验性的平衡理论
贡献
• 用热力学的观点阐明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 和分离过程
• 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及浓度极大值的位置
缺点
• 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
• 不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 • 不能说明同一溶质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第9章 色谱法概论
概述
一、 “色谱法” 名称的由来
碳酸钙
(固定相)
石油醚(流动相)
色
}
谱 带
植物色素分离图示
色谱法
是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 (或吸附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作相对 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
9.1 色谱法的分类
气相色谱(GC)
n有效 5.54W t1R '/2216W tR 'b2
有效板高 :
H 有效
L n有效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对不同的物质计算的塔板数不一样,
因此,在说明柱效时,除注明色谱条件外,还应指出用什么物质 进行测量。比较柱效时,必须把操作条件固定下来,用同一种物 质通过不同的色谱柱,分别计算出n有效进行比较.
n L H
n 称为理论塔板数 n 越大或 H 越小,柱效率越高,分离能力越强.
塔板理论指出:
第一,当溶质在柱中的平衡次数,即理论塔板数 n 大于50时, 可得到基本对称的峰形曲线。在色谱柱中,n 值一般很大, 如气相色谱柱的 n 约为103 -106 ,因而这时的流出曲线可 趋近于正态分布曲线。
第二,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只要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
不同组分K值的差异,是实现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2、容量因子(分配比)k 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
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p 与组分在流动相 中的质量 q 之比。
k' p q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关系:
Kcs p/Vs pVmk'
cm q/Vm q Vs
Vm/Vs 称为相比
k':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组分性质、固 定相和流动相性质及 有关。
在多元混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
将它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业重要参数,称选择因子,用符号表示,
即
t' R2
t' R1
式中tR (2)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总是大于1的。 可作为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指标。
越大,越容易分离。=1,分离不能实现。
k'pcsVs KVs K
q cmVm Vm
柱温、柱压等因素有关。
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载气(如N2),较高载气线速度, 较低柱温。
(3) 传质阻力项 Cū
物质系统由于浓度不均匀而发生的物质迁移过程,称为传质。影响 该过程的阻力,称为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系数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1两项,
即
C = Cg+ C1
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
tRtM(1k')
n有效
k' n(1k'
)2
n16 (tR)25.54 ( tR )2 n有效 1 Wb(6W t'Rb)25.5 W 1(4 /W 2t1'R/2)2
例:已知某组分峰的峰底宽为40 s,保留时间为400 s ,计算此色谱
柱的理论塔板数。
解:
n16(tR)216(400)2160( 0块 )
VM = Fc·tM
Fc:流动相平均体积流速,(单位:cm3·min-1).
(5) 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 的流动相的体积。保留时间与保留体积关系:
VR = Fc·tR (6)调整保留体积VR
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 积。
VR = VR VM = tR Fc
t' R2
k2'
K2
t' R1
k1'
K1
(k '
t' R2
)
tM
α是两个组分平衡常数或容量因子之比,是两组分在色谱体系中平衡分配差异的量度, 是热力学参数。它是柱温、组分的性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的函数。而与其它实验条 件,如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等无关。是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
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得许多重要信息:
三、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范第姆特)等在研究 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 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 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 都适用。
1 气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Wb = 4
(四)保留值 1.保留值的定义
(1)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
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tM
L u
L为柱长(cm) ū为流动相平均线速度(cm/s)
(2) 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 tM
K 与 k' 是两个不同的参数,但在表征组分的分离行为时,二者完全等效。 k' 可以方便地从色谱图直接求得,所以它是一个重要的色谱参数。
二、塔板理论
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即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 的、相等的水平塔板组成。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用 H 表示, 称为塔板高度,简称板高。
塔板理论假设:在每一块塔板上,溶质在两相间很快 达到分配平衡,然后随着流动相按一个一个塔板的方式向 前转移。对一根长为 L 的色谱柱,溶质平衡的次数应为: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1.分离效能高 2.灵敏度高 可检测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色
谱分析需试样量极少(g或ng). 3.分析速度快 4.应用范围广
缺点:对未知物的定性分析比较困难。 方向:高选择性检测器;联用技术( GC-MS、 GC-FTIR、LC-MS、LC-NMR等)。
(一) 基线
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 反映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 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二)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三)区域宽度
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 1)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2)半峰宽W1/2---即峰高一半处的峰宽度。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 为: W1/2=2.354 3)峰底宽度Wb--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 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
2. 保留值与平衡常数K 的关系
根据物料平衡: 两边同除以cm:
VRcmV m cmV scs
VR
Vm
cs cm
Vs
平衡常数K=cs/cm,且Vm≈VM:
VR VMKVs
或:
VR' KVs
该式是色谱过程的基本方程,它将反映色谱行为的保留值( VR、 V'R 、 VM) 与反映物质性质的热力学常数K联系起来。
9.3 色谱基本理论
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 塔板理论 速率理Leabharlann Baidu 分离度
9.3 色谱基本理论
一、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
1. 分配系数(平衡常数)K
指在一定和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 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与组分在流 动相中的浓度cm之比。
K cs cm
K: 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组分性质、固定相 和流动相性质有关。
适的依据。
A = 2λdp
dp: 填充物的平均直径 λ:填充不规则因子, A 与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性质 无关。 对于空心毛细管,不存在涡流扩散,因 此 A = 0。
(2) 分子扩散项—B / ū (纵向扩散项)
B=2 Dg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 <1。
D(gc:m试2·s样-1组)分。分与子组在分气性相质中、的载扩气散性系质数、
{ 根据流动相的
物态可分为
液相色谱(LC)
气-固色谱(GSC) 气-液色谱(GLC)
液-固色谱(LSC) 液-液色谱(LLC)
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 类
柱色谱 平板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平板色谱
根据分离机理 可分为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保留值。
'
tR2
2,1
'
tR1
V' R2
V' R1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 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在色谱法中,特别是 在气相色谱法中,广泛用作定性的依据。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然
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值 i / s 。
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HABCu u
ū 为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单位:cm/s; 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系数、分子 扩散项系数、传质阻力项系数。
(1)涡流扩散项 A
在填充色谱柱中,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流动 相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障碍,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分子在 前进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故称涡流扩散。
程。
Cg
0.01k'2 (1k')2
• dp2 Dg
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如氢气)做载气,可使Cg减小, 提高柱效。
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 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换,达到分配平衡,然 后又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Cl
2• k' 3 (1k')2
•d2f Dl
9.2 色谱分离原理
一、分离过程
特点:不同组分在柱中移动速度不等; 各组分沿柱子扩散分布。
二、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由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得 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曲线上突起部分就是 色谱峰。
如果进样量很小,浓度很低,在吸附等温线 (气固吸附色谱)或分配等温线(气液分配色 谱)的线性范围内,则色谱峰是对称的。
3. 保留值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k' K1KVs KVs
Vm VM
将色谱过程基本方程代入:
k' VR VM Vs
Vs VM
可得: k' VRVMVR ' tR ' tRtM
VM VM tM tM
将该式改为:
VR VM(1k')
tR tM(1k')
tR
L u
(1
k
')
4.相对保留值 2 ,1
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
降低固定液的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k值随之变小,又会使C1增大。 当固定液含量一定时,液膜厚度随载体的比表面积增加而降低,因此,一般采用 比表面积较大的载体来降低液膜厚度。虽然提高柱温可增大D1,但会使 k’ 值减小,为了保 持适当的C1值,应控制适宜的柱温。
• 当固定液含量较高,液膜较厚,载气以在中等 的线速下时,板高主要受液相传质系数Cl的控制。 此时,气相传质系数值很小,可以忽略。
数有微小差异,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后,仍可获得良
好的分离。
第三,n 与半峰宽及峰底宽的关系式为:
n5.54W t1R/2
2
16W tRb2
式中tR 与W1/2 ( Wb )应采用同一单位(时间或距离)。 tR 一定时,色谱峰越窄,n 越大,H 越小,柱效能越高。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出来的 n 和 H 值有时并不能 充分地反映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因为采用tR计算时,没 有扣除死时间tM, 所以常用有效塔板数 n有效 表示柱效:
这一方程对选择色谱分离条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它指 出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填料颗粒的大小,流动相的种 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的影响。
• 然而,随着快速色谱的发展,当采用低固定液 含量柱和高载气线速进行分析时,气相传质阻力 就会成为影响塔板高度的重要因素。
将上面式总结,即可得气液色谱板高方程
H 2d p2u D g (0 1 . 0 1 k k ') '2 2•D d p 2 r 3 (1 2 k k 'd ')2 f2D l u
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R包含了组分随流动相通过
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须的时间,所以tR ´实
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保留的总时间。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 但同一组分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 工作者有时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值。
(4)死体积VM
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
W Y
40
塔板理论
一种半经验性的平衡理论
贡献
• 用热力学的观点阐明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 和分离过程
• 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及浓度极大值的位置
缺点
• 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
• 不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 • 不能说明同一溶质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第9章 色谱法概论
概述
一、 “色谱法” 名称的由来
碳酸钙
(固定相)
石油醚(流动相)
色
}
谱 带
植物色素分离图示
色谱法
是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 (或吸附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作相对 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
9.1 色谱法的分类
气相色谱(GC)
n有效 5.54W t1R '/2216W tR 'b2
有效板高 :
H 有效
L n有效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对不同的物质计算的塔板数不一样,
因此,在说明柱效时,除注明色谱条件外,还应指出用什么物质 进行测量。比较柱效时,必须把操作条件固定下来,用同一种物 质通过不同的色谱柱,分别计算出n有效进行比较.
n L H
n 称为理论塔板数 n 越大或 H 越小,柱效率越高,分离能力越强.
塔板理论指出:
第一,当溶质在柱中的平衡次数,即理论塔板数 n 大于50时, 可得到基本对称的峰形曲线。在色谱柱中,n 值一般很大, 如气相色谱柱的 n 约为103 -106 ,因而这时的流出曲线可 趋近于正态分布曲线。
第二,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只要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
不同组分K值的差异,是实现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2、容量因子(分配比)k 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
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p 与组分在流动相 中的质量 q 之比。
k' p q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关系:
Kcs p/Vs pVmk'
cm q/Vm q Vs
Vm/Vs 称为相比
k':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组分性质、固 定相和流动相性质及 有关。
在多元混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
将它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业重要参数,称选择因子,用符号表示,
即
t' R2
t' R1
式中tR (2)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总是大于1的。 可作为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指标。
越大,越容易分离。=1,分离不能实现。
k'pcsVs KVs K
q cmVm Vm
柱温、柱压等因素有关。
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载气(如N2),较高载气线速度, 较低柱温。
(3) 传质阻力项 Cū
物质系统由于浓度不均匀而发生的物质迁移过程,称为传质。影响 该过程的阻力,称为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系数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1两项,
即
C = Cg+ C1
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
tRtM(1k')
n有效
k' n(1k'
)2
n16 (tR)25.54 ( tR )2 n有效 1 Wb(6W t'Rb)25.5 W 1(4 /W 2t1'R/2)2
例:已知某组分峰的峰底宽为40 s,保留时间为400 s ,计算此色谱
柱的理论塔板数。
解:
n16(tR)216(400)2160( 0块 )
VM = Fc·tM
Fc:流动相平均体积流速,(单位:cm3·min-1).
(5) 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 的流动相的体积。保留时间与保留体积关系:
VR = Fc·tR (6)调整保留体积VR
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 积。
VR = VR VM = tR Fc
t' R2
k2'
K2
t' R1
k1'
K1
(k '
t' R2
)
tM
α是两个组分平衡常数或容量因子之比,是两组分在色谱体系中平衡分配差异的量度, 是热力学参数。它是柱温、组分的性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的函数。而与其它实验条 件,如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等无关。是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
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得许多重要信息:
三、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范第姆特)等在研究 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 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 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 都适用。
1 气相色谱的速率理论
Wb = 4
(四)保留值 1.保留值的定义
(1)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
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tM
L u
L为柱长(cm) ū为流动相平均线速度(cm/s)
(2) 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 tM
K 与 k' 是两个不同的参数,但在表征组分的分离行为时,二者完全等效。 k' 可以方便地从色谱图直接求得,所以它是一个重要的色谱参数。
二、塔板理论
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即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 的、相等的水平塔板组成。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用 H 表示, 称为塔板高度,简称板高。
塔板理论假设:在每一块塔板上,溶质在两相间很快 达到分配平衡,然后随着流动相按一个一个塔板的方式向 前转移。对一根长为 L 的色谱柱,溶质平衡的次数应为: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1.分离效能高 2.灵敏度高 可检测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色
谱分析需试样量极少(g或ng). 3.分析速度快 4.应用范围广
缺点:对未知物的定性分析比较困难。 方向:高选择性检测器;联用技术( GC-MS、 GC-FTIR、LC-MS、LC-NMR等)。
(一) 基线
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 反映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 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二)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三)区域宽度
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 1)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2)半峰宽W1/2---即峰高一半处的峰宽度。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 为: W1/2=2.354 3)峰底宽度Wb--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 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
2. 保留值与平衡常数K 的关系
根据物料平衡: 两边同除以cm:
VRcmV m cmV scs
VR
Vm
cs cm
Vs
平衡常数K=cs/cm,且Vm≈VM:
VR VMKVs
或:
VR' KVs
该式是色谱过程的基本方程,它将反映色谱行为的保留值( VR、 V'R 、 VM) 与反映物质性质的热力学常数K联系起来。
9.3 色谱基本理论
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 塔板理论 速率理Leabharlann Baidu 分离度
9.3 色谱基本理论
一、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
1. 分配系数(平衡常数)K
指在一定和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 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与组分在流 动相中的浓度cm之比。
K cs cm
K: 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组分性质、固定相 和流动相性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