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及管理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守则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③急性胆道梗阻;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6、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危急值”管理制度
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危急值”管理制度为配合临科室的诊断、治疗的需要,及时提供危急重症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提高医疗质量,搞好优质服务,减少医疗差错,特别是临床上尚未知晓的急诊患者,应及时与临床主管医师联系,告知X线、CT或磁共振的诊断结果,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特制定以下“危急”管理制度:
1、各种外伤患者:特别是急重型颅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重度脑挫裂伤、脑干损伤)、胸腹部复合伤者(大量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大量纵隔或心包积血、心脏或大血管破裂、腹腔实质性或空腔脏器破裂)
2、急性脑血管病:各种不明原因昏迷患者、脑内压增高者、疑颅内占位性病变、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或出血性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巨大脑肿瘤或肿瘤伴出血)
3、胸部疾病:重症肺炎、大量液气胸(首诊)、主动脉瘤伴破裂、主动脉夹层、食道异物伴穿孔
4、腹部疾病: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腹内疝、肠系膜血管栓塞、消化道穿孔、重症胰腺炎、肝脾肾等实质脏器破裂、肝肾肿瘤伴破裂出血、急症小儿肠套叠及妇科的宫外孕或黄体破裂、卵巢肿瘤伴蒂扭转等急腹症
对以上急危重患者优先检查、立即报告,如在本科检查时出现病情变化,必须就地对症处理抢救,并迅速与临床科室医生联系,告知患者的“危急项目”,尤其临床上尚未知晓的急诊患者,更应立即与临床主管医师(或护士)联系,告知X线、CT或磁共振诊断的危急项目结果,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具体操作流程: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操作人员立即请高年资医师
会诊,确认结果无异,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检查日期、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成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影像检查诊断为寰椎、枢椎骨折、寰枢关节脱位。
3、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③肺栓塞、肺梗死;
④肺结核浸润期及疑似结核;
⑤重度肺毁损。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膈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③急性胆道梗阻;
④重症胰腺炎:
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合并内容物破裂、骨折;
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三、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急值”,按操作常规完成扫描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影像科。
四、“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
五、“危急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急值”。
六、病人离开后,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③急性胆道梗阻;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6、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医学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学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及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一、报告病种:1、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
2、急性脊髓损伤。
3、急性肺水肿、气管异物、大量气胸。
4、急性肺动脉栓塞。
5、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6、急性重症胰腺炎。
7、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
8、急性脊柱骨折致椎管狭窄。
二、报告要求:检查中发现以上病种,又是临床尚未诊断者或者较临床诊断明显进展者,须由最先发现者及时通知临床相关科室或病人,记录患者姓名、影像号、初步检查结果、被告知人、告知时间及报告人,并于次日早交班!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医学影像科危急值报与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目的1、“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cm、急性重度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⑥耳源性脑脓肿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外伤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脊髓重度损伤。
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肺压缩90%以上的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②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颅底骨折。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图像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详细、规范登记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目录一、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概述 (2)1.1 目的和意义 (3)1.2 适用范围 (3)1.3 报告流程 (4)二、放射科危急值定义与分类 (5)2.1 危急值定义 (6)2.2 危急值分类 (6)三、放射科危急值报告标准 (7)3.1 报告内容要求 (8)3.2 报告格式要求 (9)3.3 报告时限要求 (9)四、放射科危急值报告流程与管理 (10)4.1 报告接收与登记 (11)4.2 报告审核与确认 (12)4.3 报告传递与反馈 (13)4.4 报告归档与统计 (14)4.5 报告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 (16)五、放射科危急值培训与宣传 (16)5.1 培训对象与方式 (17)5.2 培训内容与要求 (18)5.3 宣传渠道与方式 (19)六、放射科危急值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20)6.1 质量控制措施 (21)6.2 持续改进方法 (22)6.3 质量评估与监督 (23)一、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概述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学检查中出现的危及患者生命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该制度规定了一系列具体流程和标准,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
本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放射科医师在发现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检查结果时,能够迅速将信息传达给临床医师或相关管理人员。
通过规定具体的报告流程、报告时限和报告内容要求,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本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医疗团队对危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也有助于规范放射科医师的工作流程,明确其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在具体实践中,放射科医师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对发现的危急值情况及时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临床医师和管理人员也应积极配合,对报告内容进行及时评估和处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医疗服务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医学影像检查的“危急值”报告范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脊柱、脊髓疾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颌面五官急症。
其中包括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脑疝、急性脑积水,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气管、支气管异物,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肺栓塞、肺梗死,心包填塞、纵隔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食道异物,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眼眶内异物,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颌面部、颅底骨折等。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如果一时无法通知病人,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对于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稍有不同。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应重新进行复查。
如果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
影像科危急值制度
影像科危急值制度影像科在医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为医生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影像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危急值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影像科危急值制度的重要性、要素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急值制度的重要性危急值是指可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或健康的异常结果,对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的危急值制度,可以有效提醒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危急情况,降低患者的风险。
二、危急值制度的要素1. 鉴别和确定危急值的指标:不同类型的检查指标有着不同的危急值范围,建立危急值制度需要根据相关研究和指南确定各项指标的阈值和警示值。
2. 危急值的报告:危急值的报告需要做到准确、及时,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迅速收到信息。
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报告。
3. 责任和权限的界定:危急值制度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相关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4. 危急值处理的流程:建立一个清晰、简洁的危急值处理流程,包括危急值的接收、报告、通知、处理和反馈等环节,以确保每个步骤的顺畅和有效。
三、危急值制度的实施过程1. 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危急值制度需要科学的依据和相关政策的支持,通过深入研究和调研,制定适用于本院的危急值制度。
2. 建立信息化系统:借助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危急值的自动检测和报告,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记录和追踪危急值的处理情况,为后续的医疗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3. 人员培训和意识宣传:建立危急值制度后,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系统的操作流程和遵守相应的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意识宣传,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危急值制度,并提高其对相关检查结果的关注度。
4. 监督和评估:建立危急值制度后,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危急值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进。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在放射科医学影像检查中,当发现患者存在严重的病变或病情危急时,医生必须立即向相应的医疗团队报告,并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这一制度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放射科医生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
放射科医师、影像技师和报告医师等相关人员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细则,确保整个报告流程的顺畅进行。
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危急值报告的联络体系,将相关部门、人员纳入其中,以便及时沟通和协调。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放射科危急值报告系统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和高效。
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都采用了电子报告系统,医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接收危急值报告。
这样,无论医生在医院还是在外出工作,都能够及时收到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医生在完成检查后,会首先进行初步报告,将怀疑有严重病变的影像传送给报告医师。
报告医师会对影像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初步报告。
如果发现病情确实危急,报告医师会在确认后立即向相应的医疗团队报告,以启动紧急治疗措施。
同时,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还需要考虑到患者隐私保密的问题。
当医生向医疗团队报告时,只能提供患者姓名和相关病情信息,而不能随意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
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以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医院可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医院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不断改进和提升本院的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总而言之,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证放射科医学影像检查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建立联络体系,采用电子报告系统,保护患者隐私权,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可以确保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和处理,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影像科“危急值”管理及报告制度
影像科“危急值”管理及报告制度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人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时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三、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原则,医技科室应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以“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五、质控与考核
1、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机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患者、重点是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放射科危急值制度及报告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制度及报告项目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及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影像科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3、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4、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5、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③急性胆道梗阻;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影像科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篇一」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工程师详细填写中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
特检摄片的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运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5、X线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医学、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
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
院外借片,除经医务科批准外,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6、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影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8、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篇二」1、使用前应详细了解机器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保证正确安全使用机器设备。
2、开机前必须检查电源质量及设备外观是否正常,严禁机器带病使用。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实保障机器安全运行及被检者的人身安全;严禁过载使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使用过程中要求谨慎细心,准确操作,不可粗枝大叶,草率从事。
发现问题立即停止。
5、对新上岗医技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应先进行设备操作培训,由技师长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6、非本科室人员使用机器设备需经科主任同意,并有本科室技术人员在场,方可使用。
7、机器设备开机后,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8、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关机、关闭电源,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科主任汇报,以便及时组织检修。
9、病人检查结束后及时清理机器及机房的污物,保持机器整洁。
10、每日记录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放射科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篇三」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危急值管理制度
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医院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保障患者诊疗质量,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管理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的管理,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紧急值的有效传递和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放射科、影像科以及各临床科室的医生和工作人员。
第二章术语定义第三条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是指在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中发现具有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点风险,需要立刻进行干涉和处理的病例。
第四条诊断报告者诊断报告者是指执行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的医生或医师。
第五条紧急值接收者紧急值接收者是指接收紧急值信息并负责及时处理的医生或医师。
第三章紧急值管理第六条紧急值定义与判定1.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的判定应依据医学常规和临床经验,并遵从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2.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判定结果应由诊断报告者确认,并在诊断报告中明确标注。
第七条紧急值信息传递1.诊断报告者发现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后,应立刻通知紧急值接收者,并确保紧急值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紧急值的传递可以采用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进行。
3.紧急值信息传递应包含患者基本信息、紧急值的类型和内容、诊断报告者的联系方式等。
第八条紧急值处理1.紧急值接收者在接收到紧急值信息后应立刻进行处理,并采取紧急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2.紧急值接收者应记录处理过程和效果,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诊断报告者。
3.对于无法立刻处理的紧急值,紧急值接收者应同患者家属或相关部门协商,并及时布置后续处理措施。
第九条紧急值审查与追踪1.医院应建立紧急值审查工作机制,定期对放射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紧急值的处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
2.紧急值的处理结果应纳入患者病历和医疗记录,并进行追踪和分析,以优化紧急值管理。
医院门诊危急值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门诊危急值管理,确保危急值信息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理,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各科室及相关部门,包括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
三、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四、危急值报告与处置流程1. 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2.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核实危急值信息,确认无误后,立即通知相关医师进行处置。
(2)医师根据危急值信息,结合患者病情,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3)护士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救治,并做好护理记录。
3.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先行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
4. 系统应自动生成危急值处置记录,包括危急值信息、接收时间、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结果等关键要素,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闭环全流程可追溯。
五、危急值管理制度监督与考核1. 医务部负责危急值管理制度的落实监督工作,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进行常态化监管。
2. 每月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通报和奖罚。
3. 对危急值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的科室和个人,将进行严肃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务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门诊危急值管理制度,医院将进一步提高门诊危急值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③急性胆道梗阻;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6、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
危急值报告及管理制度(影像科分册)
2013 年 6 月18 日
影像科危急项目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安全医疗服务意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特制定危急项目报告管理制度。
一、危急项目的定义:“危急项目”通常指某种检查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二、科室要建立危急检查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检查,以适合于本院患者群体的需要,关注来自急诊室、重病监护室、手术室等危重患者集中科室的病人。
三、当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项目” ,应及时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相同,方可将报告送到临床科室。
四、危急项目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原则。
科室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五、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
科主任签字后交本科修改。
2.科室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并将申请保留。
3.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部协商解决。
六、影像科室及临床科室应建立“临床危急项目报告登记本” ,对报告情况作详细记录。
七、临床医师如对诊断结果有疑义,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
影像科危急项目报告制度
一、.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由影像科和临床科室共同确定危急项目报告范围,并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
二、影像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危急项目情况后,通过核查确认,立即(5 分钟内)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危急值患者的相关信息: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报告医生、报告时间(到分)、报告结果、接电话科室及医务人员姓名。
四、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有专人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五、危急项目报告流程:影像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危急情况后,通过核查确认,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报告医生、报告时间(精确到分)、报告结果、接电话科室以及医务人员姓名。
5、 6、 7、 8、 9、
影像科危急值班项目
影像科各级医师所有影像学检查过程中, 如发现下述危重情况,须立即电话通知相 关的临床医师,并在科室危急值报告记录表上记录:
(一) C T 室危急项目
1、 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伤;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注:严重的颅内血肿是指脑实质内幕上出血》30ml (半径1.9cm ),幕下出血》10 ml (半径 1.3 cm );
2、 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
3、 脑疝;
4、 颅脑CT 或MRI 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 或以上)
5、 10、 气管、支气管异物,纵隔摆动; 11、 眼眶异物
12、 增强扫描意外碘剂过敏
(二)放射科危急项目
一侧肺不张 气管、支气管异物
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 50%以上) 急性肺水肿 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急性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食道异物
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外伤性膈疝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挫裂伤、出血;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心脏破裂; 急性肺栓塞;
急性消化道穿孔;
10、严重骨关节创伤:
(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3)骨盆环骨折。
11、肠套叠
12、输尿管结石
13、泌尿系造影碘剂过敏
14、检查过程患者意外坠床、摔倒
(三)MRI危急项目
1、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伤;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注:严重的颅内血肿是指脑实质内幕上出血》30ml (半径1.9cm ),幕下出血》10 ml (半径 1.3 cm );
2、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
3、脑疝;
4、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或以上)
6、
7、
5、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挫裂伤、出血;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增强扫描意外对比剂过敏。
6、
7、
附
表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登记表年月
7
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及报告登记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