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作者:刘烨

来源:《中国德育》2012年第05期

中国德育:当前,“90后”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对象。社会舆论对“90后”的评价褒贬不一。如何来认识这代人?

杨雄:“90后”是“新一代”,因为他们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中出生的一代人。生存环境决定一代人的特质。所以对于这代人,必须放到时代背景下来认识。

“90后”是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经济持续增长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受教育环境。

“90后”是“独二代”。父母对他们有更多保护,他们更能体验家庭的幸福与快乐。

“90后”有着“互联网童年”。新媒体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文化环境。

他们也有“噩梦”,那就是他们还生活在“应试教育”的余威下。

总体来看,当前社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90后”思想更为开放,个性凸显,最少保守。

中国德育:去年两位北京小学生写的《斗妈大全》在微博和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看完都大呼“了不得!不得了!”。“90后”是叛逆的一代吗?

杨雄:学术界认为“90后”是最反叛父母的一代,但我们通过研究发现,“90后”尤其是在大城市的“90后”,他们生活自由而优裕,与父母的关系良好。如果说他们是“反叛”父母,也多是优雅地“反叛”,比如争议穿什么衣服、能不能上网等,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观反叛。

尽管这样,“90后”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张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在16岁的他看来,成功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他曾要求身为普通公务员的父母全款在北京为其买房,并威胁父母不买房子就不读博士。张某是“90后”的一个缩影。“90后”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长大没成人”,二是“知书不达理”。

中国德育:面对“新一代”,很多家长都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90后”的家庭教育遭遇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

杨雄:“90后”的家长主体是“60后”“70后”,他们很多人是通过高考改变人生道路的,所以他们一方面对孩子非常溺爱,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他们希望孩子能走他们当年的“成功道路”。这部分家长虽然学历普遍较高,但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经验。他们对子女期望过高,患有“育儿焦虑”。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强行塑造,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轻心理,重脑力轻体力。

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教育,结果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日益严重。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但不是学校的“承包机构”。现在,家庭教育“扬短避长”,教育重点“错位”,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翻版,家庭成了“第二课堂”,家长则成为学校老师的“助教”,对孩子缺乏闲暇教育,孩子于此越来越反感。

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以及网络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也是家庭教育遇到的新情况。

中国德育:家庭教育学校化,这事实上是家庭教育的越位。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在青少年教育中分别居于不同的位置,应发挥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既要紧密联系,又应相互独立。

杨雄:是的。现实中四者间的关系却并非如此。学校教育被无限放大,家庭、社会、网络教育几乎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尤其是在当前,在“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背景下,一切为了学校教育而服务的思想占据了青少年教育的主流,忽视了各种教育形式的同步发展及各自功能的实现,于是各种教育形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失和越位——

家庭教育大量承接了原本属于学校教育中知识教育的内容,反而失去了思想道德与个性完善方面的传统“领土”;

学校课堂教学仅从“考试”或“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出发,使得学校教育不仅在内容上有欠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社会教育的内容;

社会教育本应该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作为自身的重要内容,但社会教育自身的内在规模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群体,使得社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的网络教育,几乎囊括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在体现其全面和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泛而不专、无法合理定位的难题。

我认为,家庭教育在于成人教育,侧重修身、立德;学校教育在于成才教育,侧重求知、明志;社会教育在于成事教育,侧重合作、竞争。

中国德育: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我社主编袁振国教授有个观点:教育应为学生保留自由空间。他以研究课题为证:世界上100位最优秀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文艺家中,只有科学家明显依赖于学校教育程度与水平,其余名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关系并不显著,甚至无明显“正相关”。因此,在固有体制之外,为学生开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空间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合作。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意义何在?

杨雄: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从而大大增强教育实效。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目前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7个小时以上,在社区是2~3个小时(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长些,中学生较小学生长些),其余时间都在家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教育在时空上出现断裂,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机渗入提供机会。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例如,有些学生频繁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最后走上违法道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学校应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搞好这三种教育的衔接,形成一个大教育系统,才能为中小学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能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由于教育者同时负责多个孩子,对孩子的个别管理很难照顾到;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管教一两个孩子,负担轻,时间和精力充裕,个别教育容易做到,但家庭教育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家长容易把孩子当作“私有物”,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社会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开放性较强,但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家长和老师们教给孩子们辨别信息的方法。只有三种教育相互补充,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中国德育: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加强家校合作?

杨雄: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一方面,家长可以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学校教学,参与学校管理;另一方面,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可以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