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word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新课
一、冰雾霜的形成,
(一)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二)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案沪科版
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液体(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交流探讨知道生活中的汽化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热现象中的物理规律.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难点】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思考: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到了空中.师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态向气态的转化——汽化.【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6-19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等内容,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汽化的方式一:沸腾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汽化?生:像水变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师汽化有哪几种方式,什么是沸腾?生: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二、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4)水沸腾后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5)最后水煮干了,水去哪里了?师上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先不着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并讲解,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多媒体课件)(1)设计并进行实验.(2)实验过程中的“三观察”.a.仔细观察:沸腾发生的部位和剧烈程度: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是说,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对比观察:沸腾前后物理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c.定量观察: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左右时,每隔1min(或2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3)实验现象:随着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不再升高.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描绘水沸腾图像,并分析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实验结论.师为什么水沸腾前内部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表示疑惑.(估计学生暂时无法给出答案,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情况的印象)教师总结: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后,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后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师请各小组代表积极举手发言,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生1: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生2: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生3: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生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2.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液面上气压不同,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在不同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水中加盐或糖,沸点升高,加入酒精沸点降低).3.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汽化的方式二:蒸发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什么是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什么?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生:只有液体表现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将衣服展开,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动.师请同学们将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生1: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清凉的感觉,用手扇时会感到更凉.生2: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制冷作用.生3: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得慢,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生4: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师生互动归纳总结】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制冷作用.师蒸发和沸腾有什么异同点?(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回答)生: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表面和内部吸【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1作业2 3 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2.C3.B1.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虽然沸腾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学生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呈现出探究活动较为详细的探究过程,如实验后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画出图线,分析数据,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可提出“怎样使水尽快沸腾”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突出实验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2.教学中,突出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从蒸发快的晾衣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利用课堂学生小实验——在手背上滴、擦酒精,让学生感知蒸发有制冷作用,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以此培养学生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3.教学中,在得出沸腾的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后,我将沸腾和蒸发现象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蒸发和沸腾的理解.。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2. 详细内容:a. 汽化的概念及其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b. 液化的概念及其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c.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d.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热效应。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露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a. 介绍汽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b. 讲解液化的概念,介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c. 讲解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强调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实验演示:a. 演示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蒸发过程及温度变化。
b. 演示沸腾实验,让学生观察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c. 演示液化实验,让学生观察液化过程及温度变化。
4. 随堂练习:a.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汽化还是液化的过程。
b. 分析实验中的热效应表现。
5. 课堂讨论:a.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互相交流心得。
b. 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现象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汽化与液化的概念2. 汽化与液化的原理3. 汽化与液化的热效应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实验现象。
b. 分析生活中一个汽化或液化现象,说明其原理。
2. 答案:a. 蒸发:在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不需加热,温度降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文档: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3. 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条件;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难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风机、冰块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瓶外壁出现的水珠,引发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如热水蒸发实验、冰块融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4. 特点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雾、蒸发冷却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设置有关汽化和液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 汽化和液化概念: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条件: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过程和特点:汽化:吸热、体积膨胀液化:放热、体积收缩生活实例:1. 雨雾:水蒸气的液化2. 蒸发冷却: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说明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答案: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答案: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如雨雾、蒸发冷却等;液化现象如饮料瓶外壁的水珠、空调制冷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课目的1.知道什么是汽化.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能够致冷.要点难点要点汽化现象,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难点解说生活中蒸发快慢的案例.教课准备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建筑工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1.提出问题: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2.演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而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问题:如何解说这些变化?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学生活动】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完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汽化【教师叙述】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教师提出问题】你仔细察看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点?水沸腾后假如持续加热,是否是温度会愈来愈高?【研究实验】学生依据课本步骤进行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靠近 90 ℃时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指导学生模仿晶体的融化曲线在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依据前方对融化过程的研究,能够从这个实验获得什么结论?【教师叙述】沸腾是在必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水的沸腾是一种强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批气泡上涨,变大,到水面破碎,里面的水蒸气发散到空气中.在沸腾的过程中,固然持续对水加热,但只好使水不停的变为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各样液体沸腾时都有确立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一样液体的沸点不一样.3.蒸发【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盘子里的水、日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这时水是如何发生汽化现象的呢?【学生猜想】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猜想并与同桌沟通.【教师叙述】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迟缓的汽化现象.【学生感觉】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2)把酒精频频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假如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学生总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以致液体和它依赖的物体温度降落.因此说明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4.汽化两种方式的异同点.【师生议论沟通】同样点: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不一样点: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是迟缓的过程,沸腾是强烈的过程;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沸腾是在必定温度下即沸点进行的.【教师总结】就同学们的概括进行总结.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教师叙述】一群业余爬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峰后发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此中一名队员用所带的高压锅把食品煮熟了.你知道这些现象的原由吗?本来是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相关.四、试试练习,掌握新知学生达成随堂测评部分.五、讲堂小结,梳理新知1.汽化的观点2.沸腾实验3.蒸发4.当液体表面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时,液体的沸点较高.当液体表面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时,液体的沸点较低.六、深入练习,稳固新知学生达成课时作业.第2课时液化教课目的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认识液化过程要吸热要点难点要点液化,知道液化放热.难点解说生活中液化现象的案例.教课准备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学生复述第 1 课时学习的内容.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学生活动】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达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学生提出现象,师生一同剖析,教师指正.2.液化的分类【教师发问】家里常用的液化气是如何装在钢瓶里的呢?【学生沟通】让液化气在常温下压缩体积,液化后装在钢瓶里的.【教师发问】什么季节的什么时候会出现雾或许露珠?【学生沟通】春或许秋天的清晨.【教师叙述】实验表示,全部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够液化.在必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能够负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藏和运输.3.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发问】夏季里教室洒上水,过一会儿感觉凉爽,原由是什么呢?【学生沟通】水蒸发从人体吸热.【教师发问】有的儿童高烧不退,医生就用酒精棉球给儿童浑身擦抹,可降温,又是为何呢?【学生沟通】酒精蒸发吸热.四、试试练习,掌握新知学生达成随堂测评.五、讲堂小结,梳理新知1.生活中的液化现象2.液化的两种方式3.汽化和液化中热量变化状况六、深入练习,稳固新知学生达成课时作业.板书设计第 3 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二、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在必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迟缓的汽化现象.三、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加压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2第3节 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3)
汽化和液化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二、进行新课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冬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结论: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蒸发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
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想想做做]问:1·在沙漠中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有什么用?2·小明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
这是为什么?生答:沙漠里缺少水,减少水分的蒸发;加快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
3、沸腾[探究]水的沸腾问: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问题: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方案:.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2 min为止.(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记录数据。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2.3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现象,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2、通过实验能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水沸腾的实验,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2、通过实验能说出水沸腾时的条件及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水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1、做想想做做的实验: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袋,其中一个倒入一些酒精(用一点红墨水沾红,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将两个袋子密封,然后同时浸入热水中,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将袋子拿出,再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是为什么?目的:让学生认识到酒精不是消失了,而是从液态变成气态,由此带出汽化的概念,简单说说液化的概念。
2、PPT展示:让学生观察图片展示的汽化现象,回答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汽化的两种形式,缓慢的叫蒸发,剧烈的叫沸腾。
(配有声音)3、让学生回忆平时水烧开的情形,说说水沸腾有什么现象?如何判断水是否沸腾了呢?4、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可能缺乏细心的观察,所以播放水沸腾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沸腾大概现象的回忆。
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温度会如何变化?2、明确实验目的:(1)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2)听听水沸腾前后声音的变化情况(3)测量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4)记录实验中发现的其他现象3、寻找实验器材:温度计、秒表、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板、铁架台强调酒精灯的使用安全: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4、确定实验步骤,并简单演示:(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顺序:由下到上(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如水烧开时的气泡、湿衣服晾干等,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实践探究,突破重难点:
(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突破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汽化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4.互动交流,巩固知识: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延伸,拓展学习:
(1)布置与汽化相关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如观察生活中的汽化现象,撰写观察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5.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有关汽化现象的趣味物理小故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要避免过度负担。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12.3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12.3 汽化与液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活动的详细内容。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汽化与液化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冰块、玻璃棒、放大镜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塑料杯、一支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2. 观察实验:将热水和冷水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让幼儿观察热水蒸发和冷水凝结的现象。
3. 实践操作: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塑料杯装满水,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5. 实践活动: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熔化的过程,让幼儿亲手体验液化的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2.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描述现象时,部分幼儿还缺乏准确的词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情景引入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来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
相关资料第3 节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 58 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变为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自主预习案】1、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叫做沸腾,沸腾的特点是①②③④3、沸腾的条件是①②4、叫做蒸发,蒸发的特点是①②③④.【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沸腾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3)记录表格(4)沸腾: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沸腾时温度2.阅读教材:“小资料”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知识点二:蒸发1.阅读教材“蒸发”有关内容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①②③(2)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
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
推荐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液体(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交流探讨知道生活中的汽化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热现象中的物理规律.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难点】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思考: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到了空中.师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态向气态的转化——汽化.【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6-19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等内容,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汽化的方式一:沸腾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汽化?生:像水变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师汽化有哪几种方式,什么是沸腾?生: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二、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4)水沸腾后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5)最后水煮干了,水去哪里了?师上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先不着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并讲解,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多媒体课件)(1)设计并进行实验.。
第十二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 汽 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汽化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涉及汽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如热水蒸发、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汽化的概念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 知识讲解:讲解汽化的定义,阐述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蒸发和沸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蒸馒头、煮饭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汽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以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汽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异同点。
2. 举例说明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3. 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汽化现象。
作业答案:1. 蒸发:在液体表面,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沸腾:在液体内部,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的方式,都需要吸收热量。
2. 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在蒸发和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需要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导学案 沪科版(202
(贵阳专版)2017春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贵阳专版)2017春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贵阳专版)2017春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汽化吸热。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致冷。
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学习重点】沸腾特点及条件。
【学习难点】沸腾特点及条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16~17内容,完成1~3题。
1.什么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需要吸热。
2.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如果继续加热,温度怎么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作出图像,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出沸腾的条件吗?时间/min 00。
511。
52 2.53…温度/℃答:沸腾的特征: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
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什么叫沸点?根据课本P18信息窗,你能猜猜实验中水的沸点为什么比100℃低吗?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含杂质也影响沸点。
易错点:1.沸点跟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无关。
2.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液体在沸腾的同时也发生着蒸发现象.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18,完成4~5题.4.汽化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吗?沸腾蒸发不同点温度条件达到沸点任何温度发生部位内部与表面表面剧烈程度剧烈缓慢致冷作用无有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5。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2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
本节课主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的条件以及汽化与液化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难点:汽化与液化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冰块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夏天喷雾降温、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关联。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汽化与液化的条件。
3. 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汽化与液化的现象。
如将热水倒在冰块上,观察水蒸气的产生和冰块的融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与汽化和液化有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 汽化与液化概念: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条件:汽化: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化:温度降低,达到沸点现象:夏天喷雾降温、冬天呼出的白气等七、作业设计答案:夏天喷雾降温是因为喷雾中的水滴在空气中迅速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液化,形成小水滴,呈现出白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3节汽化和液化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 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5.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雨、雾、霜、露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生活中的应用,能解释相关的现象。
2. 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液化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汽化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液化的概念和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如水蒸发、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蒸发和沸腾的定义、特点和异同点,并通过实验演示沸腾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雨、雾、霜、露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汽化和液化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12章热现象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 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 方式:蒸发和沸腾。
3.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 选择题:
(1)下列哪个过程是汽化过程?
A. 冰融化成水
B. 水蒸发
C. 水沸腾
D. 水结冰
答案:B、C
(2)下列哪个过程是液化过程?
A. 干冰升华
B.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C. 冰融化成水
D. 水沸腾
答案:B
2. 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需要吸热。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实现,液化时会放热。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特点、案例分析等。
强调汽化和液化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汽化和液化。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他们能够将汽化和液化现象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和现象相联系,形成对物理现象的初步认识。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科学思维分析汽化和液化的过程,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他们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汽化和液化现象进行科学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汽化的概念: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分子不断运动并跃入气相的过程,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迅速上升至液面的过程。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液体(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交流探讨知道生活中的汽化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热现象中的物理规律.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难点】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思考: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到了空中.师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态向气态的转化——汽化.【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6-19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等内容,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汽化的方式一:沸腾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汽化?生:像水变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师汽化有哪几种方式,什么是沸腾?生: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二、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4)水沸腾后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5)最后水煮干了,水去哪里了?师上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先不着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并讲解,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多媒体课件)(1)设计并进行实验.(2)实验过程中的“三观察”.a.仔细观察:沸腾发生的部位和剧烈程度: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是说,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对比观察:沸腾前后物理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c.定量观察: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左右时,每隔1min(或2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3)实验现象:随着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不再升高.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描绘水沸腾图像,并分析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实验结论.师为什么水沸腾前内部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表示疑惑.(估计学生暂时无法给出答案,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情况的印象)教师总结: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后,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后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师请各小组代表积极举手发言,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生1: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生2: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生3: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生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2.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液面上气压不同,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在不同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水中加盐或糖,沸点升高,加入酒精沸点降低).3.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汽化的方式二:蒸发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什么是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什么?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生:只有液体表现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将衣服展开,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动.师请同学们将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生1: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清凉的感觉,用手扇时会感到更凉.生2: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制冷作用.生3: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得慢,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生4: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师生互动归纳总结】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制冷作用.师蒸发和沸腾有什么异同点?(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回答)生: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表面和内部吸【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1作业2 3 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2.C3.B1.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虽然沸腾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学生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呈现出探究活动较为详细的探究过程,如实验后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画出图线,分析数据,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可提出“怎样使水尽快沸腾”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突出实验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2.教学中,突出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从蒸发快的晾衣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利用课堂学生小实验——在手背上滴、擦酒精,让学生感知蒸发有制冷作用,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以此培养学生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3.教学中,在得出沸腾的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后,我将沸腾和蒸发现象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蒸发和沸腾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汽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汽化吸热。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致冷。
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和规律。
【学习重点】
沸腾特点及条件。
【学习难点】
沸腾特点及条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沸腾
自主阅读教材P16~17内容,完成1~3题。
1.什么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需要吸热。
2.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如果继续加热,温度怎么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作出图像,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出沸腾的条件吗?
答:沸腾的特征: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
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什么叫沸点?根据课本P18信息窗,你能猜猜实验中水的沸点为什么比100℃低吗?
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含杂质也影响沸点。
易错点:
1.沸点跟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无关。
2.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液体在沸腾的同时也发生着蒸发现象。
知识模块二蒸发
自主阅读教材P18,完成4~5题。
4.汽化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吗?
5.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晒衣服),说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液体的表面积。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如图所示,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白气”,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无数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是由于壶内的水先发生了__汽化__现象,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
蒸气再遇冷__放__热(选填“吸”或“放”)发生__液化__现象而形成的。
2.据说有一年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点心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以为笑柄,林则徐不动声色,过几日,林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邀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龇牙咧嘴,哈哈有声,不停乱跳,尽出洋相。
冷冷的冰淇淋有白气是因为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冰淇淋液化成许多小水珠,形成白雾__,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无白气是由于__油层阻碍了热汤的蒸发__。
当堂演练提升能力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