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聚落》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学遇到的困惑问题,组内互帮互助,把组内共同的困惑写在附近的黑板上。巡视并及时指导。

2、组织学生各组之间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讲解,并及时点评学生的回答。

3、提出问题,强调重点:

① 从乡村演变为城市主要从人口和建筑的规模、道路的质量等方面总结。

② 城市形成的条件: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丰富、资源丰富等。 城市与乡村差别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

在城市的建设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 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 地形 ② 资源 ③ 土壤 ④ 水源 ⑤ 气候⑥ 植被 ⑦ 地质 ⑧ 交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湘教版的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内容《世界的聚落》,是在学习“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由于受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所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1.地理学科的教学要实现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接轨

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生活中地理的“广”,在” 学以致用”的环节,打破常规课格局,大胆创新,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创设了“小明家就住在要改造的旧城区,要面临着拆迁。政府已经建好安置房,小明家要重新选房子居住,你能不能帮小明一家出出主意?”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现象,这样设计的目的就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符合了学生探索欲和好奇心,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

2.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的教学资源。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就蕴涵着许多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的例子,教师要挖掘这些资源并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我要学好地理”的欲望,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还课堂予学生。

第一环节,以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通过视频自学聚落的形式,然后通过列表让学生自主对比归纳城市与乡村的区别。这部分的内容是聚落的形态的内容,比较表象,学生可以自己学习归纳得出结论,为了引导好学生自学的方向,同时要给予学生展示精美的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因此我制作了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第二环节是聚落的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一重点内容,我创设历史重演的情景,从图中甲乙丙三地,选择在居住地点,并从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分析人们选择居住地所考虑的因素,总结聚落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创设情境,学生比较容易入手,对聚落形成发展有利条件归纳很准确。

第三环节我从”北非民居、窑洞、竹楼、冰屋”等四张图片着手,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屋顶、墙体厚、窗户、取材等方面讲明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各小组代表分析,讲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和纠正。

第四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创设情境:小明家就住在要改造的旧城区,要面临着拆迁。政府已经建好安置房,小明家要重新选房子居住,你能不能帮小明一家出出主意?学生根据图片,对以下三个问题做出选择,畅所欲言,从生活实际分析,给小明一家出主意:

1、小明家可以选择分布在海甸岛二路,长堤路、盐灶路的安置房小区。你认为他家选在哪个小区比较合理,请说出理由。(从周围的环境、交通、配套的设施等方面考虑.)

2、小明一家选定的小区有9栋楼,你认为他们应选哪栋楼?理由是什么?

3、小明一家应选哪户?理由是什么?

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居住地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教师语言比较平淡,语气语调不够调动学生。比如在学以致用环节,学生应畅所欲言发表意见,但由于对学生的发言鼓励不到位,语调较平稳,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参与讨论,而比较胆怯不敢发言。

另一个问题是,基础比较好的几个同学发言比较多,那些本来在课堂上发言就少的学生,基本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偶尔会参与。应该说,又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让他们都有收获,课堂上如何关注他们?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教研中去认真的研究,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