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次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次集体备课
3.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领悟笔算的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的位数。
2.分别结合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安排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每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练习》
根据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小数乘小数》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数乘小数 》
《小数乘法的练பைடு நூலகம்》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比较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
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研究
过程

思路
详记
马剑:教学内容:小数与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分二段安排:
第一段,小数与整数相乘,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包括例1、例2、例3和练习十二。
第二段,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包括例4、例5、例6和练习十三。
单会莲:本单元进行教学主要基以下几点:第一,先要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这个知识点尚未教学。结合小数乘、除法安排上述内容后,由小数位臵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则可表述为?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等于把这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这样,就可避免学生认知顺序上的矛盾。第二,小数点位臵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把握规律的本质,提高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充分展开探索活动,体会数学探索自身的价值。此外,考虑到探索规律时会涉及乘、除数是四位数的乘、除法,教材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这样,既避免提高计算要求,又能使学生把精力集中于探索活动本身,从而提高探索发现的活动质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是重视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鼓励学生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进行图形转化,明白为什么要转化,怎样转化和转化后怎样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三是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6.通过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用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单元关键能力
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X年秋期集体备课表
学月
第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年月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和问题解决。
单元课时预设
共13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面积。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要注意长方形面积计算和本单元知识是后面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不仅体现在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还体现为基本认知策略也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认知策略。
关键能力训练方法和支架
一是重视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强调从具体情境或已知的前提出发进行合情推理。
2.能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算。
4.能用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

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稷下街道中心小学__五_年级数学_学科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时间
9.25
地点
三办
中心发言人
王翠香
集体二次
修正
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执笔人
学情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和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为主,采取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放手学生,让他们在小组中通过探索掌握知识。
5、、促进学生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探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
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验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简捷性。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探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更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适时安排一些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学具操作、图形涂色或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最大优势是未知量参与列式,属于“正向思维”,学生很容易接受。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使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老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每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都是五年级数学教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

(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

(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

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

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理解分数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数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

(2)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分数卡片。

(2)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分数的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

(2)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2. 探究新知(1)介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通过示例,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3. 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购物时找零、分配物品等情境中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

五数上册第5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1页)

五数上册第5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1页)

重 难 点 及 教 法
四、教法建议: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 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 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 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 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 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 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本单元可用20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二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2)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三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1) 解方程(2) 第11课时 第12课时 第13课时 第14课时 第15课时 第16课时 第17课时 第18课时 第19课时 第20课时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五 实际问题与方程(1) 实际问题与方程(2)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六 实际问题与方程(3)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七(1) 实际问题与方程(4) 简易方程练习题——练习十七(2) 整理和复习(1) 整理和复习(2)

教 材 内 容

单元
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及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 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 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 学的算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 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 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一章:认识负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读写负数。

2. 让学生能够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含义2. 负数的读写3.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负数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负数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负数。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负数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显示零下温度,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2. 新课导入:讲解负数的含义及其读写方法。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负数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2. 布置一些有关负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第二章:正负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正负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负数的加法2. 正负数的减法3. 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正负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例,如小明存了300元,又花了200元,引导学生认识正负数加减法。

2. 新课导入:讲解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正负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2. 布置一些有关正负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通过对分数乘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加法、减法、除法,引出分数乘法。

2. 探究新知: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举例说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乘法的练习,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进行解答。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分数乘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性。

3.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实践能力。

3. 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八、教学课时:本单元的教学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第二课时主要讲解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实例讲解、练习题等。

2. 教学卡片:用于展示分数乘法的算式和答案。

3. 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应用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初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初稿

裕民二小集体备课形成教案(一课时)3、2/15, 4/15, 6/15, x, 10/15 --- x=完成后汇报。

想一想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三)、课件显示小红和爸爸的年龄图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师生一起理解表格,小红1岁时,爸爸的年龄是1+30=31(岁)填表格小红的年龄小红爸爸的年龄1 1+302 2+303 3+30……你能继续写下去吗?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大麻烦了。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你能用一个式子简单明了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独立思考,然后再全班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表达方式)通过填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用汉字写起来还是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些?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里写一个a什么意思?(假设小红的年龄是a)a+30 呢?(小红爸爸的年龄)板书课件表格显示:分析表格当小红的年龄是1岁时,爸爸的年龄就是1+30,当----小红的年龄小红爸爸的年龄a=1 a+30=1+30a=2 a+30=2+30 a=3 a+30=3+30……a = a+30 =理解a与 a+30当小红的年龄a是一个具体的岁数时,a+30表示什么?(爸爸的具体岁数)(板书:数量)明确:a+30既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又可以表示爸爸年老和小红年龄之间的什么?(年龄关系)(板书:数量关系)爸爸的年龄随小红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30+a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在a和a+30之间划一条线,在线上写上变化)明确: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单又方便。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任意字母来表示小红的年龄。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并掌握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2. 理解并应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三、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单位换算: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转换。

2. 分数的运算:加法和减法。

3.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讲解相关数学公式和定理。

3. 练演练:让学生进行基础练,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拓展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单位换算问题。

5. 深化训练:进行较难的练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本单元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点。

7. 实践应用:进行实际情境的练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针对练和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解错题。

3. 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作业,并进行互评。

六、教学资源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和练册。

2. 讲义和课件。

3. 实物示例和实际情境练题。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全面而系统的教学过程。

通过导入、知识讲解、练习演练、拓展应用等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

同时,在综合评价和家庭作业的设置上,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巩固复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主要由《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二、本单元重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1课时
掌握书信的格式。用具体的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语文园地
1.体会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2.学习文章的几种结尾方法。
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以“第一次”为主题,写片段。
5..积累名句。
1课时
学习习作中几种结尾的方法。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增加积累。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太阳
1.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关键: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不善于抽象思维,对分数有一些现成的经验,对于分数的认识系统的认知。

【课时安排】共22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关键: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底7厘米,高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三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面积。

(图一)(图一)(图三)2、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3生汇报结果,并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

4、师:刚才同学们围绕着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

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新课1、质疑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2-3分钟师:你量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长度?怎么计算它的面积?生1:我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旁边一条边是5厘米,算式是7×5=35平方厘米(板书)生2:我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高是4厘米,算式是7×4=28(平方厘米)(板书)师:同一个图形怎么会有两种答案呢?到底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请同学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

(教师巡视)2、解疑师:请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拼到右边去,正好是个长方形有。

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28平方厘米。

(媒体演示)师: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有,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生: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大小不变。

师:所以,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

师:那么,刚才用平行四边形的底7厘米乘以旁边的5厘米,计算出面积是35厘米,你认为对吗?你知道他的想法吗?生:可能是:我们计算长方形面积时用长方形的长和宽这两条相邻边相乘,所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他也用两条相邻条相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整数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4. 运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分数乘整数的学习。

2. 讲解概念: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分数乘整数的例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

5. 应用拓展: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其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纸、计算器。

3. 参考资料:相关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案例、习题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 第3-4课时:例题讲解与实践操作。

4. 第6课时: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4. 及时批改作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一)探索公倍数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1.列举法2.分解质因数法3.短除法(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5和6 2和7 9和4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找最小公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最小公倍数: 12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充分挖掘研究课标与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发展规律,遵循教材改革的规律,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进一步深入理解“自主、合作、交流与实效”的备课新理念,充分发挥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推进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建设,力争把我校数学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帮互助、共享共赢的团队。

二、备课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弄清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与难点。

2.实施有效集体备课,探究教育规律,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群体优势,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拓展教学思路,使之在新课改中得到提升和综合性的发展。

三、备课内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7课时)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1课时)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5课时)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3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四、集体备课措施1.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利用备课活动时间,确定每次备课的主讲人及主题内容。

主讲教师提前认真写好初备教案及说课提纲(其他组员要相应准备相关材料),通过互相交流、商讨形成二次教案,然后由主讲人把教学设计说给组员听,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或修正,最终形成教学预案。

同年级老师根据此预案再进行个性化备课。

在活动时进行听课、说课、评课。

每位教师都要在活动中积极发言、认真探讨。

2.备课中,以教师为主体,在引导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每位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承担并完成集体备课的任务;同时整合每位教师的探究成果;吸纳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找准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实施中既要注重实效,又要有创新。

能根据本校(班)实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手段,搞好课堂教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1、本单元教材的编排又什么特点?(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认识这些图形时是按照四边形和三角形分类编排,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则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安排顺序:(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

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要求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到梯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每一种图形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习题的探索性加强,例如过去直接要求量出图形底和高的长度求出面积,现在则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

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

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步根据上面的讨论提出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第二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分析人教部编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是由《太阳》、《松鼠》以及《习作五》组成。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主要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写的。

本组课文是介绍自然之物、探寻科学奥秘的,为我们揭开了许多有趣的自然之谜。

我们在感受探索自然奥秘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知识和乐趣的同时,也需要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并尝试着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某种事物,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认识两课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单元导读1容。

了解太阳的特点,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体会文中课文太阳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写法。

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学习课文将准确松鼠2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交流有关说明文交流平台2的知识;说明身边的某一事物;试着将充满初试身手诗情画意的散文改写成说明文。

习作鲸阅读两篇习作例文,了解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一些说明方法例文风向袋的制作2学写说明文;按一定顺序把事物的特点、用习作介绍一种事物途及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认本单元的12 个 2 类生字;学会本单元 20 个 1 类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5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整体感知课课型新授课教学 1. 能够随文准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目2. 能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

标重 1. 能够随文准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难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简易方程
一、教材解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求代数式的值)和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

通过教学,促成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算术知识的理解,同时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
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

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
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的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第1节中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又如第2节中,地球表面积、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构成等等。

教学时,应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特别需要也比较适合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就书写习惯来说,无论是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还是解方程的书写,都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

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从解数学题的检验来看,解方程的检验,方法易学,操作简便,而且最容易显示检验的成效,因而是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一个重要契机。

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