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
三、公安机关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警察的任用
1.人民警察的任用条件。 1.人民警察的任用条件。 2.人民警察的任用原则。 2.人民警察的任用原则。 3.任用途径。 3.任用途径。 4.任用程序。 4.任用程序
(二)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
1.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 。 1.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
2.人民警察的救助义务、帮助义务和公益义务。
2.是确定行使行政职权行为的法律效力的需要。
3.是确定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行政诉讼被告、行 政赔偿义务机关的需要。
4.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二、行政主体的类型
(一)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二)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三)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
(四)地域性行政主体和公务性行政主体
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一)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含义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因为接受享有某方面 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一定行政管 理职权的组织。
(二)受委托组织的条件和范围
1.受委托组织的条件。
2.受委托组织的范围。 (1)行政机关。 (2)行政机构。 (3)除行政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
本章思考题
1.试述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 1.试述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3.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4.试述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4.试述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5.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5.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二)地方行政机关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和性质。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地位和性质。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职权。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行政主体分为哪三类
行政主体分为哪三类行政主体分为三类: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机构,负责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
行政机关包括中央政府机关、地方政府机关和特设行政机关。
1. 中央政府机关:中央政府机关是指中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包括国务院和其各部委、委员会、办事机构等。
2. 地方政府机关:地方政府机关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政府机关,包括地方各级行政部门、办事机构等。
3. 特设行政机关:特设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特殊行政机构,例如国家安全机关、外交机关等。
二、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依法设立、依法独立核算、非营利性、为实现公益目标而进行经营活动的组织机构。
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单位。
事业单位按隶属关系可分为国家事业单位和地方事业单位。
1. 国家事业单位:国家事业单位由国家机关直接管理,例如国家大学、国家研究院所等。
2. 地方事业单位:地方事业单位由地方政府管理,包括地方各级教育、医疗、文化等单位。
三、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以非营利性为目的,由自愿加入的个人或组织自行组织开展的社会活动组织。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
1.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由自愿加入的个人或单位组成,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例如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
2. 基金会:基金会是指以一定财产为基础,追求公益目标的社会组织,例如慈善基金会、科研基金会等。
3. 社会服务机构:社会服务机构是指提供社会福利、救助、服务等社会公益性活动的组织,例如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
附件:1. ABC行政机关组织结构图2. XYZ事业单位管理制度3. 123社会组织登记流程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权力:指行政机关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权力。
2. 非营利性:指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收入主要用于开展公益活动,而非追求盈利目的。
3. 自愿加入:指个人或单位以自己的意愿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并受其管理和组织。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行政主体,顾名思义,是指承担行政职能、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机构或个体。
它在行政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政府的一部分,也是公民的重要接触点。
行政主体通常被划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两大类,它们在国家治理中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一、中央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即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其职责是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事务。
在中国,中央行政主体的核心是国务院。
国务院是中央行政主体的最高权力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各部门领导组成。
国务院行使颁布行政法规、制定行政措施、管理中央机关和国家事务的职权,它是中央行政主体的决策中枢,负责协调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工作。
此外,中央行政主体还包括其他部门和机构,如公安部门负责公安管理,外交部门负责外交事务,财政部门负责财政管理等。
这些部门和机构与国务院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实施国家治理的责任。
二、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指的是在国家层面下设立的各级地方机关,包括省、市、县等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地方行政主体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日常事务,履行国家政策和法律在地方的具体执行工作。
地方行政主体的组织架构和职权由地方政府负责。
地方政府是地方行政主体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领导及其部门组成。
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制定和实施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
地方行政主体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保障,它们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灵活性和操作性。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总结:行政主体是承担行政职能、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机构或个体。
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行政主体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事务;地方行政主体则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日常事务,履行国家政策和法律在地方的具体执行工作。
行政主体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在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核心,其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行政主体这一概念,探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1. 概念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在我国,行政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履行特定行政职责的组织。
2. 特征(1)行政权力主体。
行政主体是行政权力的享有者,能够独立行使行政权力。
(2)组织性。
行政主体必须是组织,不能是个人。
(3)独立性。
行政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4)法律责任主体。
行政主体独立承担由其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法律责任。
三、行政主体的法律规定1. 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2.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当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3.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履行特定行政职责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履行特定行政职责的组织,应当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四、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1. 行政法律关系的核心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核心,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承担行政责任。
2. 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行政主体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保障国家行政职能的实现。
行政主体
第三章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概念和特征(一)概念:行政主体,系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
(二)特征: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
所谓“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系指这种组织的行政职权或者是由法律、法规设定的,或者是由有权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授予(行政授权)的。
3.行政主体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和参加行政诉讼。
所谓“以自己名义”,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处理决定,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
4.行政主体能独立地承受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和行政诉讼的效果。
例如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3条,委托乡政府对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罚款决定,尔后发现处罚违法,补救责任应由委托的公安机关承担。
这说明乡政府并非行政主体。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主体的区别(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主体系指受行政法调整和支配的有关组织和个人。
行政法主体包括处于管理一方的行政主体和处于被管理一方的行政相对人。
因此,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但行政法主体未必就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仅限于组织,不含个人,而行政法主体包括了一定的个人。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个法律概念,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行政机关,系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机构。
狭义上的行政机关,则仅指各级人民政府。
而行政主体是一个法学概念,又是个动态概念。
因为它不是根据某个组织是否属于行政机关而定,而是根据该组织是否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否代表国家并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和参加行政诉讼,能否承受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的法律效果而定。
在我国,行政主体的角色主要由国家行政机关充任,但是:(1)行政机关并非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
当行政机关从事民事活动时,其身份是机关法人,而不是行政主体;(2)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未必就不是行政主体。
行政法学 第二章 行政主体
Hale Waihona Puke (二)行政主体的特征1.行政主体必须是承担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 动的组织。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 动的组织。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效 果(主要是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 组织。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二)行政主体与公务员 行政主体必须是组织并且是以自己 名义对外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公务员只 能是自然人,并且必须以行政主体的名 义才能对外行使行政权。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一、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
(一)行政授权 (二)行政委托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 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 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 (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
(一)行政授权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或规章直接 规定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 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 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通过法定 方式,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 一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 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 机关。 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 (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
1.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委 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 5.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节 被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 第四节 公务员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四、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机构,它是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的具体实施者。
行政主体的成立和存在是为了保障国家的正常运行和公共利益的维护。
行政主体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形式和职能,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行政主体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行政主体的分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行政主体的分类方式有所不同。
根据权力结构的不同,行政主体可以被划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中央行政主体通常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如中央政府、总统办公室等;而地方行政主体则是指各个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如省级、市级、县级政府等。
二、行政主体的职能和责任行政主体作为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的实施者,其职能和责任主要包括政策决策、执行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
首先,行政主体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其次,行政主体负责管理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再次,行政主体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方面的服务。
行政主体还需要积极响应社会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保障人民的权益。
三、行政主体的机构设置行政主体的机构设置各不相同,但通常包括行政机关、行政部门和行政法人三个层次。
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和法规、决策和执行具体事务。
行政部门则是依托于行政机关,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
行政法人是指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事业单位或公共机构,如邮局、公园管理局等。
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运作都有助于行政主体更好地执行其职能和责任。
四、行政主体的权力与限制行政主体作为行使行政权力的实施者,其权力是必要存在的,但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以防止滥用和腐败。
首先,行政主体的权力应当遵循法律的合法性原则,即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其次,行政主体要接受上级行政主体、人民群众、利益相关方等的监督和制约,保持透明度和公正性。
2第二章行政主体
(三)与行为主体
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和个人。 一是受委托的机关、团体; 二是行政人、公务员。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类型和地位
一、类型 (一)依实施行政职权的范围:外部行政 主体(按地域对社会相对人)和内部行政 主体(按隶属关系对内部相对人的管理) 各级政府内外兼具; 机关事务管理局是内部行政主体。 意义在于确定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和行政行 为的被告。
7、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地方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事 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职能部门依照 有关法律规定独立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 名义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对 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 体资格。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主 要有: 1.决定和命令的发布权。 2.主管行政事项处理权。
二、认定方法
区分(1)行政主体与非行政主体 (2)内 与 外 方法(1)按行政职权确认 (2)按行为性质确认
三、特殊情况的认定
1、在行政职权的法律关系中的主体问题:一是依法律法 规设立;二是依行政授权。授权方主体授权,使被授权主 体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委托 3、行政联合 4、行政派出关系 5、临时行政机构的主体 6、越权 7、假象行政主体 8、作为相对人的行政机关 9、党组织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 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 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 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是国家机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是国家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权力负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 的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3、国家行政机关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 并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的组织。 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行政主体名词解释
行政主体名词解释行政主体是指在特定行政区域内依法行使管理、监督、服务等行政职能的组织或机构。
行政主体是政府的具体化身,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特定地域所设立和设置的具体单位。
行政主体的建立和运作,是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
行政主体一般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两个层级。
中央行政主体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具有全国范围的行政管理职能。
中央行政主体包括国务院、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等。
国务院作为中央行政主体的核心机构,是最高行政机关,具有全国范围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权力。
各部委是国务院直属的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特定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是中央行政主体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机构,分为中央政府办公厅、中央直属机关、中央行政机关等。
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在特定行政区域内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或单位。
地方行政主体包括省级行政主体、地市级行政主体、县级行政主体等。
省级行政主体是特定省份内行使省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包括省政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级部门等。
地市级行政主体是特定城市或地区内行使地市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包括地市政府、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地市级部门等。
县级行政主体是特定县级行政区域内行使县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包括县政府、县人民政府办公厅、县级部门等。
行政主体具有一系列的行政职能和权力,包括决策、管理、监督、服务等方面。
行政主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行政主体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载体,负责制定和实施行政法规、政策和计划。
其次,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的执行者,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如执法、信息发布、市场监管等。
再次,行政主体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力量,负责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等。
最后,行政主体还承担着监督和监察的职责,监督和检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率性。
行政主体在行使职能和权力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
行政主体的权力应当受到制约和监督,确保行政权力的公正、透明和有限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主体名词解释题
行政主体名词解释题
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具有行政权力、行政职能和行政责任的组织或机构。
行政主体可以是国家机关、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公共机构等,它们承担着执行行政法规、实施政府决策、管理公共事务等职责。
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中央行政主体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机关,如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下属的各类行政机关,如省级、地级、县级政府等。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需要遵守宪法、法律和其他行政法规的规定,并且必须按照程序、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主体的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行政法规、管理公共资源、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
举个例子,国家税务局是一个行政主体,负责征收和管理税收。
它有权制定税收政策,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管理,依法征收税款,并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地方行政主体如市政府负责城市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例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市政设施的建设等。
行政主体的种类
行政主体的种类行政主体的种类行政主体是指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
根据不同的属性和功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在世界各国的行政组织中,通常可以看到以下几种行政主体。
1. 中央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也称为中央政府,是国家行政体系的最高层次。
它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指导地方行政机关的工作,以及管理国家的重大事务。
中央行政主体通常由总统、国务院、内阁等机构组成。
不同国家的中央行政主体具体构成和职责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中央行政主体是国务院,由国务院总理、国务委员、部长等组成。
国务院负责制定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决定重大事务以及其他与国家运行有关的事宜。
2. 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下级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地方行政主体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行政主体。
不同级别的地方行政主体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在中国,地方行政主体由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组成。
地方行政主体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指示,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等工作。
地方行政主体还管理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确保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
3. 特别行政主体特别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管理上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的行政机构。
这些特别行政主体通常是由国家为了解决特殊地区的问题而设立的。
在一些国家,特别行政主体还可以享有特殊行政管理权力和自主立法权。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分别享有高度自治权和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主体是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主体是行政长官和行政委员会。
4. 自治行政主体自治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自治权的行政机构,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和管理权。
这些自治行政主体通常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的地区。
自治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制定本地区的一些特殊规定。
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区和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等都是自治行政主体的例子。
行政主体有哪些-
行政主体有哪些?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如下:中央机关与机构;中央机关与机构,地方机关与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授权的企业组织,如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授权的事业单位;授权的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授权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行政行为是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应当是由行政主体实施,不是由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是违法的,是可以对其进行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的。
行政主体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请看下文。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行政主体从形式上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具体如下:▲一、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属于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
根据职权管辖范围,可将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办事机构。
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要注意的是派出机关包括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此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管理委员会也属于派出机关。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实际上却履行着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在一定区域内依法行使对所有行政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权,能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而它们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体可分为:1、行政机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因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具体处理和承办各项行政事务的内部组织、派出组织和临时组织。
行政主体如何界定
行政主体如何界定行政主体是组织,但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要成为行政主体,须满足一定的条件:1、是否享有国家行政权,是决定某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一个决定性条件。
国家设立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其国家行政权,享有国家行政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就具备了成为行政主体的决定性条件。
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机关并不等于行政主体。
除行政机关外,一定的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定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接受授权的组织便具备了成为行政主体的决定性条件。
接受授权的组织,可以是行政机构,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
总之,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接受授权的组织。
2、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主要标准。
判断某一组织是否是行政主体,不仅要看其是否享有国家行政权,而且要看其是否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使行政权的行政行为。
3、能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一个关键性条件。
某一组织仅仅行使国家行政权,实施国家行政权管理活动,但并不承担因行政权的行使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则不是行政主体。
要成为行政主体,必须是享有行政权,并以自己的名义去实施行政权,同时还必须能够独立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独立地承担因实施行政权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二、行政诉讼判决形式有哪些1、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撤销判决。
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6)明显不当的。
行政主体包括哪些
一、行政主体包括哪些行政主体包括:1、中央机关及其机构。
2、地方机关及其机构。
3、非政府组织及个人。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法律关系有哪些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范围十分广泛,概括来讲可以分成这三种:物、智力成果、行为。
1、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质财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2、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专利、发明等。
3、行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为一定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是纳税、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殴等。
但是注意一点,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即纳税、不纳税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简称行政法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种类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其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享有行政权力:行政主体必须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这是其成为行政主体的基本条件。
只有享有行政权力,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2. 具有独立性:行政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性的组织,能够独立地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这意味着行政主体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独立地参与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3. 行使行政权:行政主体必须能够行使行政权,这是其成为行政主体的核心特征。
行政权的行使意味着行政主体必须具有管理、调控、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能够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管理对象进行管理、调控和监督。
4. 承担法律责任:行政主体必须能够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这是其成为行政主体的必要条件。
如果行政主体不能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就无法成为有效的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的种类是多样的,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行政主体类型:1. 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这些机构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活动。
2. 地方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如厅、局、委、办等。
这些机构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管理活动。
3. 基层行政机关:基层行政机关也称为第一线行政机关,是指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各工作部门。
这些机构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行政机关,负责处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事务。
4. 派出机关:派出机关是指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区域内设立,代表设立机关管理该区域各项行政事务的机构。
这些机构通常是根据行政管理需要而设立的,具有较为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5. 授权组织:授权组织是指根据授权而获得某种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如各种公共企业事业单位。
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是什么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一、引言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都是公共管理的组织形式,但是它们在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并逐个展开讨论。
二、行政机关的定义和特点行政机关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中负责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其特点包括:1. 直接履行政权力: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具有直接的管理和决策职能;2. 代表国家利益: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并以法律、制度为依据进行管理和决策;3. 具备制约和监督功能:行政机关受到法律和监督机构的制约,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和法律原则来行使权力;4. 分层次组织:行政机关按照职能和地域划分为各个部门和级别,形成分工合作的组织体系;5.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某些行政机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以作为法律主体参与各类法律行为。
三、行政主体的定义和特点行政主体是指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具体单位,包括行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法人等,其特点包括:1. 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行政主体通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2. 利益代表性:行政主体代表国家、社会组织或特定利益主体,维护其权益并执行其;3. 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行政主体在履行职能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管理决策;4. 需要受到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行政主体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权限行使权力;5. 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基于以上的定义和特点,可以总结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如下:1. 层级不同:行政机关是行政管理组织的一个层级,而行政主体是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所有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单位的总称;2. 职能不同:行政机关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行政主体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单位;3. 自主性不同:行政机关一般具有较高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而行政主体的自主性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具有较高的自主权,有的受制约较多;4. 法人资格不同:行政机关通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行政主体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公益法人等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5. 影响范围不同:行政机关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广,行政主体的影响范围则根据其性质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四章 行政主体
1.国务院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 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 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享有领导和管理 全国行政事务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 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的职权,领导各级行政机 关并可以改变或者撤销其违法或不适当的命令、 指示、规章和决定的权力,以及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主体,系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够代 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诉 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 织。
行政主体的特征:
首先,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其次,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 再次,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参加
二、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
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依照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有关规 定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取得资格的对象是:国务院及 其职能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各个工作部门。 第二种途径,是依照宪法和行政组织法以外的单行 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规定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取 得资格的对象是:行政机关所属的行政机构;公务组 织;社会组织。
2.精简原则。 3.高效原则。行政上的高效率,是指用最少的时间来
完成最多的工作,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是 否达到行政上的高效率,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即节约 、迅速和有效性。 4.依法设置原则。
三、中央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
中央行政机关与机构主要包括:国务院
、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单位、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国务院办 公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议事 协调机构、国务院部门的内设机构。
行政主体的种类
行政主体的种类在现代社会中,行政主体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其职责主要是执行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及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同,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1. 中央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是指国家级的行政机构,通常由国家领导人和相关政府部门组成。
中央行政主体拥有最高行政权力,负责国家的整体统一、决策和执行。
在不同国家中,中央行政主体的名称和组织结构可能存在差异,如总统、政府、行政院等。
2. 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国家下属的行政机构,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处于中央和基层之间。
地方行政主体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负责实施地方事务、管理地方资源,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地方行政主体的名称和组织结构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省、州、市、县、乡等。
3. 特区行政主体特区行政主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或满足特定需求而设立的行政组织。
特区行政主体通常在国家法律框架的特许下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特殊管理权,以便更好地适应该区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特点。
特区行政主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立方式和权力范围各不相同,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
4. 自治行政主体自治行政主体是指拥有一定地区自治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组织。
自治行政主体由国家法律或宪法授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负责本地区的内部管理和事务处理。
自治行政主体通常设立在具有特殊地理、文化或族群特点的地区,如自治州、自治县等。
5. 基层行政主体基层行政主体是指直接接触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行政组织。
基层行政主体负责履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执行民生工作,管理基层社区事务,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
基层行政主体通常由乡、镇、街道等组成。
,行政主体的种类包括中央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特区行政主体、自治行政主体和基层行政主体。
这些行政主体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职能,共同构成了现代行政管理体系。
行政主体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组织中拥有行政权力和行政职能的组织或机构。
它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实体,负责管理和执行行政事务,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政策的目标。
行政主体的概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行政权力:行政主体具有行政权力,这是指其具备依法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行政权力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执法监督、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的权限。
行政职能:行政主体承担着行政职能,即负责管理和执行公共事务,包括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监督执法、资源配置等。
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职能的履行来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公共利益。
组织或机构:行政主体可以是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行政机关,也可以是独立的行政机构,如监管机构、执法部门、公共服务机构等。
公共利益导向:行政主体的行为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即为了社会整体利益而行使行政权力和履行行政职能。
行政主体应当根据法律和政策的要求,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法定性和责任:行政主体的行为应当依法进行,并对其行政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使应当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确保公正、透明和合法。
总之,行政主体是行使行政权力和行政职能的组织或机构,以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行政主体应当遵循法律法规,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行政主体的种类
行政主体的种类行政主体的种类1. 简介2. 中央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是指国家行政管理层面上的最高级别行政机关。
在各国的政治体制中,中央行政主体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行政部门担任,并负责执行国家的行政职权和行政管理。
在中国,中央行政主体是由国务院和其下属机构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
3. 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关。
在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中,地方行政主体担任地方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责任。
在不同国家的地方行政组织中,常见的地方行政主体包括省级、市级、县级行政机关,如中国的省级政府、市政府、县政府等。
3.1 省级行政主体省级行政主体是担任省级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
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主体在各国有不同的名称,如中国的省级政府、美国的州政府等。
省级行政主体通常由省长或行政首长领导,并负责本省的行政管理和决策。
3.2 市级行政主体市级行政主体是担任市级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
市级行政主体通常由市长或行政首长领导,并负责本市的行政事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等。
在某些国家,市级行政主体还可以被称为市政府或市政委员会。
3.3 县级行政主体县级行政主体是担任县级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
县级行政主体通常由县长或行政首长领导,并负责本县的行政管理和基层社会事务。
在中国,县级行政主体还包括县级市、县级市代管区和自治县等。
4. 特区行政主体特区行政主体是指在特定地区设立的具有特殊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
特区行政主体通常由特派机构或特别设立的行政机关负责,其管理范围和政治经济制度往往与其他地区有所区别。
著名的特区行政主体包括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5. 其他行政主体除了中央、地方和特区的行政主体之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行政主体。
例如,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等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行政管理权力的机构也可以被视为行政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理论引入的背景
二、行政主体理论的内容
(一)涵义
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相对人互有权利义务关系
的另一方当事人,是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注意: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如行政机关、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涿鹿县赵家蓬区公所]、街道办)、派出机构、内设机构(二)类型
固有职权型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注意: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区别(4个要点)延伸:行政授权
《行政处罚法》
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第十七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复议法》
第十五条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三)资格
(四)职权与职责
(五)职务关系
领导与被领导;双重领导;指导与被指导;公务协助
三、行政主体理论的现实困境
(一)行政主体概念自身内涵与外延的双重不确定性
(二)行政主体理论导致行政主体的责任定位发生错误
(三)行政主体理论不利于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行使诉权
(四)行政主体概念难以有效应对公共行政发展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