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制作课程标准
幼儿园手工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手工课程
![幼儿园手工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手工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7a4b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6.png)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幼儿园手工创意课程1.2 课程目标:通过手工创意课程的教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丰富幼儿的想象世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3 课程对象:幼儿园各班级的学生二、课程内容2.1 素材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手工制作所需的素材,包括纸张、颜料、贴纸、剪刀、胶水等。
2.2 活动形式:课程以小班教学为主,通过集体活动、小组讨论、个人参与等不同形式进行。
2.3 课程安排:每周安排一次手工创意课程,每次课程时间为1-2小时。
三、课程开展方式3.1 游戏引入:课程开始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2 示范教学:老师在课程中为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示范教学,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3.3 互动参与: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3.4 作品展示:在课程结束时,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共享。
四、课程评估4.1 学生评价:老师可通过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展示,给予简单的评价和鼓励。
4.2 家长评价:定期邀请家长参观手工作品展览,听取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支持5.1 教学场地:确保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手工制作活动场地,保证幼儿的制作环境安全舒适。
5.2 教学器材:学校需要配备各类手工制作所需的器材和工具,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5.3 教师队伍:学校需要有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热儿教育的教师队伍,保障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六、课程效果6.1 学生表现:通过手工创意课程的教学,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提高情况。
6.2 作品展示:学校定期举办手工作品展览,展示幼儿们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力。
七、课程改进7.1 定期评估:学校需要定期对手工创意课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7.2 教师培训:组织相应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手工制作水平和教学能力,让课程更具有效性。
手工制作教学标准:幼儿篇
![手工制作教学标准:幼儿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b2a5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4.png)
手工制作教学标准:幼儿篇1. 引言本标准旨在为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提供一套全面、细致、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可供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幼儿参考。
2. 教学目标2.1 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2 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专注力和耐心,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2.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纸工:折纸、剪纸、粘贴、拼图等。
3.2 泥工:泥塑、陶艺、模型制作等。
3.3 布艺:缝纫、编织、拼布、装饰品制作等。
3.4 木工:木雕、木拼、木制装饰品等。
3.5 其他:绘画、手工艺品、环保创意作品等。
4. 教学方法4.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4.2 示范法: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幼儿模仿。
4.3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4 互动式教学: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5 评价激励: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态度、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5.2 作品评价:从创意、技巧、美观等方面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
5.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5.4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教学资源6.1 教材: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的手工制作教材。
6.2 材料:准备丰富多样的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泥巴、布料、木材等。
6.3 工具:提供安全、易操作的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针线等。
6.4 环境:创设舒适、安全、整洁的手工制作环境。
7. 教学注意事项7.1 确保幼儿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有刺激性的材料。
7.2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第二课 百工之艺-湘美版工艺教案
![第二课 百工之艺-湘美版工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bc14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4.png)
第二课百工之艺-湘美版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熟悉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4.促进学生对手工艺品的喜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工艺品的分类和特点;2.工艺品的制作过程;3.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4.示范制作工艺品;5.学生自主制作工艺品。
三、教学过程1. 工艺品的分类和特点教师介绍工艺品的分类和特点,并且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
2. 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视频演示来讲解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跟着操作,熟悉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 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教师向学生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4. 示范制作工艺品教师现场示范制作工艺品,让学生观摩,并且讲解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5. 学生自主制作工艺品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自主制作工艺品,老师巡视指导,并且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四、教学方式1.教师讲解;2.视频演示;3.实物展示;4.示范制作;5.学生自主制作。
五、教学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并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估;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制作经验以及成果。
六、教学用具1.工艺品实物和图片;2.视频演示器材;3.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遵守安全规定,不得随意乱动工具;2.学生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与互助精神;3.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4.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性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手工艺课教案
![学生手工艺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8ea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d.png)
学生手工艺课教案手工艺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手工艺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十二个小节展开回答如何设计一堂学生手工艺课的教案。
一、选材与预览在设计学生手工艺课的教案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年龄段和教学目标的手工艺品。
可以根据教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资源来确定选材范围。
在选材之后,教师需要预览整个制作过程,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和难点,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引入与导入在开课之初,教师需要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手工艺品的制作联系起来。
同时,通过导入一些问题或观察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参与。
三、目标与需求在教学中,明确制定学生手工艺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动手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
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教师的观察获得,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步骤与示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详细规划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并在制作过程中进行示范。
示范时,教师应该注意讲解每个步骤的核心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一部分的重要性。
五、学生参与与讨论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互动机会。
例如,在某个步骤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并互相学习和帮助。
六、个别辅导与巩固在学生手工艺课中,不同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不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这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展示与评价在手工艺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赞赏。
这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成果,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八、反思与总结学生手工艺课结束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
美术(手工)课程标准
![美术(手工)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b87643e2cc58bd63086bdec.png)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标准1.前言手工课是幼师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幼教专业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
手工制作是一种培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手脑协调能力的活动,也是幼儿教学活动主要内容,手工制作是中职幼教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必备的技能,中职幼教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灵活的掌握这一技能.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大体包括绘画与手工两大部分。
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运用绘画知识与技能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动手为幼儿制作大量的玩具、教具,并结合季节、节日及时地更换幼儿活动场所的布置。
新的教育观念更强调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为突出手工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才,我们制定了这套手工教学课程标准.1。
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幼儿教育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玩具、教具的制作,并结合季节、节日及时地更换幼儿活动场所的布置,具备手脑协调的操作能力,并为学习《幼儿园玩教具制作》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幼儿教师岗位。
前导课程有:《幼儿简笔画》,前期应与其同时开设,后续课程有:《幼儿园玩教具》1。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幼儿美术(手工)教育为主线构建“有效、有趣、有用”的三有化课程。
按手工课程标准设计学习过程,为了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建设,培养幼儿教师人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的幼儿美术教师.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制定了五条课程目标.这五条目标分别涉及的是平面纸工、立体纸工、泥工、废旧物利用、幼儿园环境布置。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陶艺制作教学方案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陶艺制作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8c9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e.png)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陶艺制作教学方案一、教学背景与意义劳动与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陶艺制作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陶艺制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艺术发展空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 培养学生对陶艺作品的观察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陶艺制作材料和工具的介绍a) 介绍陶瓷材料和制作工具的种类和用途;b)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陶瓷材料和制作工具。
2. 陶艺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a) 介绍如何制作陶艺作品的基本流程;b) 演示如何捏塑陶艺作品的基本方法;c)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捏塑。
3. 陶艺作品的装饰与彩绘a) 介绍陶艺作品的装饰和彩绘方法;b) 演示如何通过刻、划、粘等方式装饰陶艺作品;c)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装饰和彩绘。
4. 作品的烧制和展示a) 介绍作品的烧制过程和注意事项;b)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入窑炉进行烧制;c) 整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制作过程和作品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等;2. 互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欣赏、评价和交流意见;3. 自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学习过程。
五、教学延伸1. 制作陶艺作品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汉字、动物形象等,增加学科内涵;2. 邀请专业的陶艺师傅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3. 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工坊或陶艺博物馆,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
六、教学资源1. 陶瓷材料和制作工具;2. 相关的陶艺书籍和教学视频;3. 陶艺师傅的讲座和示范;4. 陶艺作品展示的场地和展架。
《手工技能》课程标准
![《手工技能》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390db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c.png)
《手工技能》课程标准手工技能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手工技能》课程标准,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手工技能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手工技能是一种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耐心。
通过系统研究手工技能,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技巧,并培养创造独特作品的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能和工具使用技巧;2. 熟悉手工材料和工艺品的特点和应用;3.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手工作品;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手工项目;5. 注重安全意识,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和材料。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基础技能训练:- 线、纸、剪刀的使用;- 手指灵巧训练;- 基本织物处理技巧;- 基本编织技巧;- 基本粘贴和拼贴技巧。
2. 手工艺品制作:- 纸艺制作;- 泥土雕塑;- 美术绘画;- 布艺制作;- 木工制作;- 编织工艺制作。
3. 创意设计:- 参观手工艺展览;- 创意构思和设计;- 手工艺品图案设计;- 手工艺品工艺改良;- 创作手工艺品系列。
4. 团队合作:- 协作制作手工项目;- 分工合作,互相协助;- 团队讨论和决策;- 共同完成手工艺品。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在手工技能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作品展示和评分;2. 手工作品的设计和创意评估;3. 口头报告和展示;4. 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评估。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手工技能课程的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手工工具和材料;2. 图书和参考资料;3. 手工艺品展览和观摩活动;4. 实验室或工作室场地。
结论本标准旨在指导《手工技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创造力,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对标准的有效应用,希望学生能够在手工技能领域中获得丰富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手工艺制作》授导型教案、课堂讲稿
![《手工艺制作》授导型教案、课堂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f56982680203d8ce2f241b.png)
课程标准:中学新课标教育标准(试行)
1、掌握废品材料的收集方法;
2、掌握作品材料的加工方法;
3、掌握各个材料的配合方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可回收废物;
2、了解信息废物的获取方法;
3、巧用各种工具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应用与创新)
1、体验利用本课知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可回收废物;
2、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帮学活动,调整个体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研究更简易有效的材料资源获取方法。
可以说这是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第一次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学生的年龄虽小,但参与热情非常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负责上网查询资料,有的负责收集废品,有的负责走访调查,有的负责动手制作……真正做到各尽所能,各司其责,每个小组都及时完成了他们那并不完善甚至显得很稚嫩的“杰作”;通过这次科技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科技、探索求知的兴趣,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了解了废物回收、利用的途径,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们学到了许多,包括如何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如何与素不相识的居民沟通,如何科学地开展调查、分析整理收集的信息,如何进行合作,这些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个精彩片断,它对孩子们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更使学生们向科学的大道上迈出了成就教学与资源提问、研讨
解决一些教学实际问题,或引起理性思考
本课小结
小结本课内容,并对全体学员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3分钟
对学员的学习作出初步的形成性评价,归纳知识点,并布置作业
思考,完成课后作业
提升学习思维
教
学
反
思
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是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项科技实践活动。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物品,同学们虽然知道这些废旧物品变成的垃圾对环境带来污染,但是到底有哪些危害?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能不能回收?这些学生并不特别清楚。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确定了这一研究主题,并在老师带领下成立了活动小组,查阅了相关资料、调查访问了社区居民、走进社区,收集整理废旧物品、进行变废为宝小制作竞赛、征集“变废为宝”金点子……通过这些实践探究活动,学生对废旧物品以及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服饰手工艺》核心课程标准
![《服饰手工艺》核心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4f486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4.png)
《服饰手工艺》核心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描述(课程计划)二、学习情境设计方案(课业计划)三、教学设备标准四、教师能力要求1、具有服装类专业背景,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现场实际工作经历3年以上和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技能等级;2、具备手工艺制作及设计的能力;3、具备熟练进行彩色刺绣,完成整幅彩色刺绣的能力;4、具备熟练进行缎带绣、串珠、编结、丝网花制作的能力;5、具备熟练使用整体图面设计的能力;6、具备能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四段教学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7、有较强的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五、课程实施建议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准备挂图或者教师预先准备的课件或者图片等学习资料。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教学效果,建议指导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并指定小组长负责指导本组成员。
4.教师在讲授或者演示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课件和相关的图片。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到引导调控作用。
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6.在教材的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师资、学生、教学设备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7、推荐教材:文化服装讲座.文化服装学院编天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参考的教学资料: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引导文、参考资料、工艺文件、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实训题。
六、课程(学习领域)评价考核标准所有学生必须通过表1所列写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才能参加课程考核;课程专业能力考核的具体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见表2。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项目项目考核评价标准。
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9dd64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3.png)
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标准背景: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标准是指为提高服装手工制作水平和工艺技能,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服装手工人才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导方针。
必要性:随着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日益高涨,服装手工制作的水平也需要提高。
制定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手工制作的质量,提高工艺水平,还可以激励培养服装手工人才,推动服装行业的进步。
课程内容:针线基础知识、缝纫机使用、高档服装的手缝工艺、特殊面料的手缝工艺、纽扣、扣眼、拉链等辅料的使用及手缝工艺、服装补丁及补缀的手缝工艺、服装定位及剪裁的手缝工艺、服装拼接及立体剪裁的手缝工艺、服装附属品制作、创意手工缝制等。
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的针线技能,包括不同种类和厚度的线材的使用、不同手法的针法等。
2. 熟悉主要缝纫机的操作和维护,掌握机织布料的缝纫技巧。
3. 掌握高档服装的手缝工艺,如撞针、手钉、手包缝等。
4. 熟悉各种特殊面料的手缝工艺,如真丝、羊毛、皮革等。
5. 掌握辅料的使用及手缝工艺,如纽扣、扣眼、拉链等。
6. 掌握服装补丁及补缀的手缝工艺,如织补、针嵌法等。
7. 掌握服装定位及剪裁的手缝工艺,如合缝、衔接、叠缝等。
8. 掌握服装拼接及立体剪裁的手缝工艺,如褶边、锥形等。
9. 掌握服装附属品的制作和使用,如手工花边、手工纽扣等。
10. 培养创意手工缝制的能力,积极参与时装设计和制作。
课程评估: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制定评估标准,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等。
评估标准应注重质量和速度的平衡,如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即可获得较高的评价。
教学环节:课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技能水平设置初、中、高级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可以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材料:应提供全面的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包括不同种类和品质的线材、缝纫机、剪刀、切割器、图案纸、手工绘画工具、衣物模型等。
总结:服装手缝工艺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服装手工制作水平和工艺技能,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服装手工人才,推动服装行业的进步。
珠绣制作工艺职业培训大纲及课程标准
![珠绣制作工艺职业培训大纲及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2f11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a.png)
珠绣制作工艺职业培训大纲及课程标准一、培训说明1.1课标名称:珠绣制作工艺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1.2编制依据:本培训课程标准参考潮州珠绣传统制作方法为依据编制。
1.3适用受训对象:珠绣从业人员及珠绣爱好者。
1.4培训师要求专任教师:须具备2名以上刺绣制作专业教师担任。
具有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经验,熟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能力,具备较强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具备珠绣技艺的专业技能。
1.5培训场地设备要求(1)理论学习教室:IOO平方米多媒体教室1个以上。
(2)珠绣制作课室:500平方米,光线明亮,设备齐全。
配备齐全的课桌、珠绣制作工具材料等。
1.6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理论课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
二、培训目标通过本职业能力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培训对象能够具备传承珠绣刺绣技法和创新设计,掌握珠绣刺绣工艺基本技法,熟悉制作手工艺品的职业能力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胜任以珠绣刺绣工艺为主的手工艺制作的岗位。
注:每课时不少于45分钟。
四、培训要求及培训内容4.1课程单元一:介绍珠绣(2课时)1.1.1培训目标通过本单元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了解珠绣的历史,珠绣制作的工艺特点,图案纹样的色彩及其在日用品上的运用。
认识珠绣制作所需材料,工具以及操作技法。
启发学员在实际训练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学员的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操作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4.12培训内容4.1.2.1理论教学内容了解珠绣的历史,珠绣制作的工艺特点,图案纹样的色彩及其在日用品上的运用。
认识珠绣制作所需材料,工具以及操作技法。
珠绣的历史:起源(古代的珠绣),明朝时期的珠绣,清朝时期的珠绣,民国时期的珠绣,现代的珠绣珠绣制作的工艺特点:用珠和片来表达图案及色彩,使用的质地除了丝绸面料之外,还有印花布、牛筋布、人造革、真皮等不同材料。
图案纹样的色彩:玻璃珠的分类,胶片的分类,泡珠的分类,胶石的分类,从珠片颜色上分类,从珠片材质上分类,了解珠绣图案纹样的搭配和颜色处理的方法。
《手艺》课程标准
![《手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4f6f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8.png)
《手艺》课程标准手艺课程标准简介手艺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手工技能和创造力的课程。
通过研究手艺,学生可以发展出独特的艺术技巧,提高他们的手工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细节和创意的关注。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发展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手艺作品。
3. 培养学生对细节和创意的关注。
4. 促进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内容手艺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工技能:学生需要研究并掌握一定的手工技能,例如剪纸、绣花、陶艺等。
2. 创意发展:课程应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并通过不同的创意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项目制作:学生需要参与一些手艺项目的制作,例如制作手工艺品、装饰品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并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4. 展示与分享:课程应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学校内展示自己的手艺作品,并与同学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评估学生的手艺课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作品评估:根据学生制作的手艺作品的质量、创意和完成度来评估他们的成绩。
2. 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3. 口头表达评估:通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和描述来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和设施要求为了有效地开展手艺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和设施:1. 手艺工具和材料:提供适当的手艺工具和材料,以供学生使用制作手艺作品。
2. 工作室或工作区:提供一个安全、干净、宽敞的工作室或工作区,以供学生进行手艺制作。
3. 展示空间:提供一个展示学生作品的空间,例如展览区或墙面。
总结手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应包括手工技能研究、创意发展、项目制作和展示与分享。
评估方式可以通过作品评估、参与度评估和口头表达评估进行。
为了有效地开展手艺课程,需要适当的教学资源和设施。
END OF DOCUMENT。
手染工艺课程标准(80课时)
![手染工艺课程标准(80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07efadd6294dd88d0d26be6.png)
《手染工艺》课程标准(非项目化课程)课程代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总学时:80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手染工艺》是我院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所开设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懂得家用纺织品设计的基本技能,并能把握当今手染工艺的潮流,学会鉴赏、拍摄、制作专业的手染工艺,激发学生开启创意灵感之门的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两部分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整体性其任务旨在通过对染整学、面料学、色彩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点来更好的指导实践操作部分,是家用纺织品专业具有社会岗位定位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诸领域内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扎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形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扎染手工艺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欣赏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才能。
职业能力目标:(1)理论部分:·了解手染工艺设计制作工艺步骤;·掌握纹样的设计与制作技巧;·了解手染工艺的现状和发展历史;·了解手染工艺传承意义。
(2)实践部分:·了解手染图案的设计要求,并能设计适合手染工艺的美观纹样;·了解手染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熟悉它们的特性;·掌握手染工艺的后期处理过程;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从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以及商业层面向学生展现手染工艺的基本生态,专业面铺展得尽量周全,在理清手染工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务求从实训的角度将手染工艺的方方面面描述到位,为相应专业的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实用的蓝本,知道他们都能迅捷地了解和从事相关行业。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手染工艺的对象和任务安排的。
《紫砂方器手工工艺》课程标准
![《紫砂方器手工工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1f60fb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7.png)
《紫砂方器手工工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紫砂方器手工工艺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08 学分:6.5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紫砂工艺中方器的制作能力。
它以宜兴特有的紫砂为原料,以紫砂圆器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采用专门的制作工具,运用泥片镶接的成型方法,按照传统造型的要求进行制作,为综合设计制作课程打下基础。
紫砂方器的制作是陶都宜兴特有的茶壶制作工艺,也是其他陶瓷产区在泥料和制作工艺上无法替代的。
1.2设计思路紫砂方器手工成型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紫砂壶制作的重要环节。
紫砂方器的成型工艺较为复杂,而且造型形态丰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从事紫砂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和成型工艺知识。
紫砂方器手工成型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方器造型与其他紫砂造型不同的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紫砂工具与造型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工具的能力、对泥料干湿度的掌握能力、对传统紫砂方器的分析能力、对紫砂方器造型的审美能力以及紫砂方器的全手工制作能力。
这些都是紫砂壶制作岗位较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传统的陶艺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围绕着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的。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结合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用结合,从而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与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讨论分析,本课程按实际需要及由简入繁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以下三个项目:传统紫砂方器临摹制作、紫砂方器造型设计、紫砂方器造型制作。
教学方案以传统紫砂方器造型形态作为载体,因为传统紫砂方器造型形态既有在企业实际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含义,又有能最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最终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小学五年级手工艺技能教案
![小学五年级手工艺技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197a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3.png)
小学五年级手工艺技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手工艺技能,如剪纸、折纸、泥塑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手工艺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剪纸教学学生如何使用剪刀和纸张进行剪纸创作,包括基本的剪纸技巧和一些常见的剪纸图案。
2. 折纸教学学生如何使用折纸技巧制作各种折纸作品,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3. 泥塑教学学生如何使用泥巴进行泥塑创作,包括泥塑的基本技巧和一些常见的泥塑题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手工艺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基本技巧教学对于每个手工艺技能,先进行基本技巧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进行实践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教学资源- 剪刀、纸张、泥巴等手工艺材料- 剪纸、折纸、泥塑等教学模板和示例- 展示台和评价表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对学生的手工艺技能进行评价。
六、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特别是使用剪刀和泥巴等材料时。
- 在学生实践创作时,教师要给予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以上就是小学五年级手工艺技能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艺术手工制作作品教案
![初中艺术手工制作作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38c3f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a.png)
教案名称:初中艺术手工制作作品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艺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艺。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艺。
2. 创作过程的观察、思考和实践。
3. 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手工制作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手工制作的了解和经验。
二、基本技巧和工艺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艺,如剪纸、折纸、泥塑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三、创作过程的观察、思考和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如“动物世界”。
2. 学生观察和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创作。
3.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出具有特色的手工艺术作品。
四、作品欣赏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交流创作心得。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手工制作作品进行总结,强调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继续创作其他主题的手工艺术作品,或参加手工制作比赛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 教师收集和整理手工艺术作品的素材和案例。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3. 教师定期组织手工制作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工艺美术教学标准
![工艺美术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fb69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7.png)
工艺美术教学标准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工艺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工艺门类的了解和理解,掌握相关基本技能;3. 提高学生对于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工艺美术基本知识a. 工艺美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b. 工艺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c. 学习工艺美术的方法和技巧。
2. 传统工艺技能训练a. 陶艺技能:学习陶瓷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进行基本的陶艺捏塑和刻画;b. 纸艺技能:学习纸的剪裁、折叠和缝合等技巧,制作各种纸艺品;c. 刺绣技能:学习刺绣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使用,进行初级的刺绣作品创作;d. 木艺技能:学习木材的加工和雕刻技巧,制作木艺品。
3. 设计思维和创意表达a. 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设计思维的应用;b. 进行创意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c. 进行工艺品设计和创作,运用所学技能和设计思维,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工艺品。
4. 工艺文化与历史传承a.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b. 学习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c. 学习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示范法:教师进行技能操作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模仿和学习;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工艺品制作,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4. 个别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5.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工艺品的制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水平;2. 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程度;3. 期中、期末考核项目的成绩;4. 课堂表现和群体合作的能力;5. 参加工艺美术比赛或展览的成果。
《传统手工技艺三(补绣类)》课程标准
![《传统手工技艺三(补绣类)》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d7267eb2af90242a995e546.png)
《传统手工技艺三(补绣类)》课程名称:传统手工技艺三(补绣类)/ Traditional manual techniques(Fill Embroidery Class)课程编号:1303050053适用专业:纺织品艺术设计课程学时/学分:46/2.5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本门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专业必修课,对刺绣工艺和设计方法的掌握能够使学生将传统工艺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对于传承与发展传统纺织文化有重要实践意义。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刺绣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刺绣工艺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具有刺绣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二、课程的讲授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刺绣的历史沿革(一)刺绣(二)四大名绣与京绣1.苏绣2.湘绣3.蜀绣4.粤绣5.京绣第二章刺绣的材料与工具(一)布的种类1. 植物纤维布2. 动物纤维布3. 化纤布(二)各色绣线1. 纯棉细绣线2. 纯棉粗绣线3. 合股线4. 机绣线5. 真丝线6. 毛线7. 金银线8. 丝线第三章刺绣的针法(一) 绣各种线形的针法(二) 绣各种花形的针法(三) 绣各种叶子的针法(四) 绣各种开光纹样和花蕊的针法(五) 绣各种大面积的针法(六) 十字绣(七) 补绣(八) 绣各种边饰纹样的针法(九) 丝带绣第四章刺绣图案的设计与制作要点(一)各种桌布、小垫1. 桌布简介2. 台布的设计3. 台布的制作程序与要点4. 各种垫的制作程序5. 各种小垫的设计6. 小垫的制作程序与要点(二)风景、静物画1. 风景画2. 静物画3. 刺绣要点第五章刺绣工艺品欣赏(一) 国内名绣欣赏(二) 国外刺绣工艺品欣赏实验教学内容:刺绣设计与制作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刺绣的基本针法,能够灵活运用传统针法设计并制作作品。
2、熟练掌握基本的刺绣设计方法,通过对设计方法的探讨,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手法进行刺绣设计。
义务教育手工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手工课程标准202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9bec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c.png)
义务教育手工课程标准2023年版1. 前言本文档旨在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手工课程制定标准和指导方针,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有效的手工技能培养。
本标准适用于2023年起实施的义务教育手工课程。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本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情操,提高他们在手工方面的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2.2 原则本标准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研究需求- 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当代技术和传统工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 课程内容3.1 整体设定本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手工技能要求和知识点:- 手工创作与艺术设计- 基础手工技巧- 工艺材料与工具使用- 手工制作艺术品- 手工品修饰与装饰3.2 课程分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技能水平,手工课程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进行分级,并设定相应的研究目标和教学内容。
3.3 课程组织手工课程的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教师引导下的集中教学- 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制研究- 小组合作的手工创作- 竞赛和展示活动等4. 教学评价4.1 方法与方式手工课程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性表达和技能表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作品展示和评比-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评价和指导记录- 学生参与手工制作过程的记录和反思4.2 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层次的手工课程,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创作内容的创意性和艺术性- 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5. 实施和评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案,确保义务教育手工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和评估。
6. 结语本文档为义务教育手工课程标准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学校和教师提供有益的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艺制作课程标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手工艺制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产品设计
学时数:54学分:3
先修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后续课程:产品模型制作
二、课程性质
课程的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产品设计制作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学生学习立体造型技艺的实践性课程。
目的是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观念和立体形态塑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通过教学实训使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的产品造型知识,掌握一定的产品形态塑造和模型制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制作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也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训练活动,使学生了解手工艺的基础知识,掌握手工艺制作的方法和一般造型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工艺美术的特点,正确认识立体造型的体积概念、空间概念以及形态表现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手工加工方法和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工艺制作的基本材料、工具知识以及制作方法。
2、能用手工技能表现工业产品造型。
3、能制作有一定技艺特点的小型工艺品。
四、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产品设计制作相关的工厂企业的调查,对产品设计制作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专业设计与制作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基础造型能力为主线,以工业产品相关企业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与工作任务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制作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操作内容,按照能力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组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培养学生的装饰表现能力。
本课程以产品设计典型内容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按照产品三维造型设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将工作任务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紧密联系起来。
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多接触材料,了解工艺,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增加学生的职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课程项目(学习情境)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加强对造型表现速度和准确度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简明扼要,要图文并茂。
要多介绍优秀的与本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工业产品作品,并加以分析评述。
(5)教材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既要结合专业,又要富有新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注重开发具有知识性质和工艺品生产特点的多媒体课件,结合企业生产项目,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利于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体会工艺品的艺术语言。
(2)注重利用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等社会条件,观摩学习优秀的工艺作品,让学生从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结合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利用上海职业培训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九、教师能力要求
具备产品造型和手工艺制作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训环节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开发性和灵活性。
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校的实践指导教师或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采取学生真实地做,教师跟踪的指导形式展开教学。
十、考核方式与标准
(1)突出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训练、课堂比赛、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强调目标评价
(3)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表2、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教务处长:主管领导:制订日期: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