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共7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政策(1)(3)

宏观经济政策(1)(3)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 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一 般用m来表示,即
⊿M=m·⊿B
式中⊿M表示货币供给变化量,⊿B表示基础货币 变化量。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 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给量就越多; 反之,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就越小。如果 中央银行增加或者减少一单位的基础货币,由于 货币乘数的作用,货币供给量就会成倍地增加或 者减少,而这个增加或者减少的倍数,就是货币 乘数。
第二,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或者高能货币,商业银 行创造存款货币。
基础货币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
与银行体系之外的而为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我们
用公式表示为B=C+R,其中C代表流通中的现金、R
代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可编辑ppt
15
第三,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需要具备 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 流通;二是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广 泛采用能够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在这三 个条件下,货币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 一是由中央银行策源的货币供给;二是商 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在这两个环节中,由 于商业银行要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 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
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
的“通货”。
可编辑ppt
17
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有四种。一 是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向金融机 构贷款;二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 操作,在公开业务市场上购买国债来对财 政透支。1994年之后,为了保证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人民银行已经停 止了向财政透支,对于新增的财政赤字主 要依靠发行债券来弥补;三是通过外汇占 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四是中央银行购买 黄金来投放基础货币。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内生 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价格总水 平保持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较严重的通 货膨胀和紧缩。
10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定 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 有时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济复苏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预计我国外贸增长速度将有明显回落。根据 预测,2011年我国进口和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4.4%和20.6%,增速比上年分 别下降14.3和10.7个百分点,全年外贸顺差为1670亿美元,比2010年进一 步减少 。
2011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13
(5)四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实现政策目标注意的几个方面
(1)各种政策手段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2)不能追求单一目标,应综合考虑; (3)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
14
2、宏观经济政策种类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 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 观经济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通过汇 率的变动,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 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12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 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 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 善。

《宏经经济政策》课件

《宏经经济政策》课件

03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
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 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水平的经济
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 障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公开市 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
新兴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改 革市场机制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
02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 和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 。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稳定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 持物价稳定和平衡国际收 支等。
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包括税收、 政府支出、国债和预算等 。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 平衡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
01
02
03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 收和支出等手段来调节经 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 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等 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 策。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 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 级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 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与案例
中国的“一揽子计划”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 经济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产业政策 和区域政策的协调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欧盟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欧盟成员国之间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协调等,以促 进欧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衡为目标, 衡为目标,而是以充分就业为目标
6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可以向两个方向变动。 财政政策可以向两个方向变动。 可以向两个方向变动 (1)膨胀性财政政策。LM 曲线不变, 膨胀性财政政策。 曲线不变,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2)紧缩性财政政策。LM 曲线不变, 紧缩性财政政策。 曲线不变, 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IS曲线的斜率越小, 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 曲线的斜率越小 越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大 曲线的斜率越大, 越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 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曲线的斜率越小, 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 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 曲线的斜率越大, 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 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28
宏观政策的配合运用
i
IS i0 E E3 E2 O Y0
政府支出 增大
IS 1 E1
经济政策的配 合使用 LM LM 1
两种政策的 同时实施 货币供应 量增加
Y
29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因素 (1)政策时延问题:内在时延,外在时延 政策时延问题:内在时延, 时延问题 (2)预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 预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 (3)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手段(工具)
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1)需求管理 (2)供给管理 (3)国际经济政策
3
需求管理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 税收和 支出以便影 财政政策 是政府变动 税收 和 支出 以便影 是政府变动税收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 国民收入。 就业和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变动税收是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是改变税率 (1)变动税收是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2)变动政府支出是改变政府对商品与 变动政府支出是改变政府对商品与 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 它属于凯恩斯主义的“ 需求管理” 政策。 一 。 它属于凯恩斯主义的 “ 需求管理 ” 政策 。

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实际上是增加货币供给
☞古典主义认为,财政政策除非得到货币供给的相应配
合,否则不会对国民收入和就业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
为什么古典主义认为政府的任务是解决国防、社会治安、
保证合同履行等问题的原因。
1
第1页/共60页
☞ 凯恩斯主义 消费函数、货币需求、工资刚性三个方面的
差异决定了政策主张的差异。 20年代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与60年代上半
☞ 以上四个因素,主要是h和d。 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
,财政政策的效果极大,货币政策失效。
17
第17页/共60页
二、财政政策效果的图式分析
财政政策扩张或收缩的强弱通常用既定斜率IS 曲线在横轴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来衡量。
(-)IS曲线的斜率 既定LM线: 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IS曲线越陡直,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8
4.194304
83.222784
….
……
…...
0
100
最初存款 20
存款总额 = ----------------- = -------- = 100
法定准备率 20%
31
第31页/共60页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一)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通过在国债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 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当要放松银根刺激经济时,央行可买进政府 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当需要遏止通货膨胀防 止经济过热时,可进行反向操作。 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32
第32页/共60页
(二)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的利率。 再贴现率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公告牌和晴 雨表。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7
第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 •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8
第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 货币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9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50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51
中间区域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52
中间区域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53
中间区域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54
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5
政府预算平衡
• 政府预算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年度预算的收入等于年度预 算的支出。 – 当年度预算收入减年度预算支出所得的差额为正时, 政府预算盈余; – 当年度预算收入减年度预算支出所得的差额为负时, 政府预算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6
政府财政政策的分类
• 政府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 – 自动的财政政策 –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18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 调整再贴现率 • 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
款时的利率。 •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再贴现率
降低,会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从中央银行的贷款,从而增 加基础货币。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19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2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3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4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5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46
古典情况
• 古典情况也被称做货币主义特例(monetarist case)。 与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正好相反,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 政策有很好的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认为财政政策缺乏 稳定经济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货币主义者的下 述两个假设: –第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 –第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大。

宏观经济政策PPT模板

宏观经济政策PPT模板
3 货币政策的运用
经济萧条时期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业持续增加。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 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以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经济繁荣时期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为了抑制总需 求,中央银行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 15 —
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的基础理论是现代货币数量论,即认为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率而是货币量。货币主 义者反对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而应该是防止货币本身成为 经济失调根源的政策
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9—
财政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即政府收
入小于支出。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债券来进行的。



政 政
第一,赤字财政会引发通货膨胀,货币筹资时这是必然结果;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6—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 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实施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 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组成,主要可以分为政府购 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大类。
政府购买是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政府补贴 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收入的总额, 包括税收和公债两部分。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部分,可以分为三类: 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AD-AS模型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AD-AS模型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45
2、短期总供给曲线
46
3、长期总供给曲线
47
三、短期总供给AS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48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菜单成本被用来说明( D )
A、工资粘性
B、工资刚性
C、价格刚性
D、价格粘性
2、总需求的要素包括( A )
2
凯恩斯主义 交叉图
流动偏好 理论
IS曲线 LM曲线
引言
IS-LM 模型
总需求曲线
劳动力市 场
总供给曲线
解释短期波动
AD-AS 分析
引言:三个模型的比较
NI 决定模型
IS-LM模型
类型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调整的凯恩斯模型)
AD-AS模型 (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市场 状况
假设
研究 内容 坐标 轴
得到:
32
N*代表充分就业 N1代表高于充分就业 N2代表低于充分就业
33
新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34
图形推导的新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35
2、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以劳动市场中工资具有完全弹性 为基础,其假设基础是:
① 市场上的信息是充分的,信息的传递是而及时的,各种资源的流动无需 时间和成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各种市场和经济 能够随时保持均衡状态。
LM1 IS2
LM2
IS1 y
入和支出所产生的影响越小,P1
AD曲线斜率绝对值越
大,AD曲线越陡峭;
P2
反之反向。
0
A
B
C
AD2 AD1
y1 y3 y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充分就业时,产出y增加,在货币实际供 给量不变时,r上涨,投资下降。
2、挤占消费: 政府购买g增加,导致投资下降,从而国民收入下降, 而国民收入的下降将导致消费的下降。
充分就业:完全挤占 非充分就业:部分挤占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1、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系数k:k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h越大,挤出 效应越小; 3、投资乘数k i :k i 越大,挤出效应越多; 4、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系数d:d越大,挤出 效应越大。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1、政府支出: ①g↗→AE↗→y↗→… ②Tr↗→yd↗→c↗→ AE↗→y↗→… 2、税收: ①t↗→T↗→yd↘→c↘→AE↘→y↘→… ②高收入者税赋多,低收入者税赋少→c ↗→ AE↗→y↗→… 3、公债
财政政策的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r r 和y都增加,从而i减 少,c增加;
财政政策的机制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 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 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 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dy
1
dg 11t dk
h
决定财政政策效果大小的因素
1、 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2、t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比较稳定 3、k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4、d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5、h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财政政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考虑了货币市场后,有挤出效应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相机抉择”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择”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 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择” [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 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 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逆经济风向行事” 原则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时,采 取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和扩张性货币政策[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 性财政政策[Tight Fiscal Policy]和紧缩性货币政 策[Tight Monetary Policy]减少总需求。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 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 策。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 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 目标。
IS不变时, LM平→ 挤出少→财政政策效果好 LM陡→ 挤出多→财政政策效果差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
——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使产品 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变动的幅度。
IS:regT 11ty
d
d
LM :rm0 ky hh
k h 1 d 1 t y e d g T m h 0
效果好;而增加货币
供给量,即使使利率 r1
下降了,但投资也不
会增长,从而国民收
入不变,货币政策无
效。
IS1 IS2 LM
y1 y2
y
r
财政政策完全有 效,货币政策完 全无效。
IS1
IS2
h=∞
d=0
LM
y
挤出效应
g↑ → y↑ → r↑ → i↓ → y↓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表现
1、挤占投资
g增加:充分就业时,产出y不变,政府支出增加只 能导致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从而利率 上升,投资下降;
r
IS1 IS1’
IS曲线的斜率
IS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M
IS曲线越平坦,财 政政策效果越小。
A B
原因?
y0
y2 y3 y1
IS2’
y
IS曲线的斜率
r eg T 1 1 ty
d
d
regT 1 y
d
dkg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化反应越敏感 [即d越大], IS曲线的
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IS曲线越平坦,反之则越大。
LM曲线的斜率
r
IS2 IS1
LM1 LM曲线越平 坦,财政政 策效果越大
LM2
y0 y2 y1 y
y3
LM曲线的斜率
r m0 k y hh
k——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 h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总结:
LM不变时, IS平→ 挤出多→财政政策效果差 IS陡→ 挤出少→财政政策效果好
三、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s] ——经济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 趋向于稳定的机制。
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
衰退→T↘→yd下降少→c下降少→AE下降少 t不变 繁荣→T↗→yd增加少→c增加少→AE增加少
紧缩性财政政策使r
IS2
和y都下降,从而i增 IS1
LM
加,c减少。
r2
r1
y1
y2
y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
——政府税收或支出的变动最终引起的国民
收入变动的程度。
g增加或T减少
IS2
LM
y增加
IS1
E2
E1 L1增加,L2减少
r上升,i减少 y减少
y1 y2 y3 y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 低的效果。
LM曲线水平,h无限大,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 持有在手中,央行增加货 币对利率没有影响;而增 加支出或者减税,由于利 率不变,所以没有挤出效 应,财政政策效果大。
r
IS2 IS1
LM1 LM2
y1 y2
y
IS曲线垂直,投资对
r
利率的敏感系数为零
(d=0),意味着即
使利率变化,投资也
不会改变,从而挤出 r2 效应为零,财政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