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课件: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史”模块整合与能力测评(习题讲评
江苏地区高三历史专题一单元复习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过程:
阻碍其他学说的发展
启用儒生 兴办太学
实质: 文化专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实质
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 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 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 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 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 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 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像
春秋 兴起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正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宋明 明清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儒 家 思 想 地 位 的 演 变
战国时期受冷落 秦朝遭受压制 西汉时期独尊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 南宋确定 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清:遭到批判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课(中国史)教学课件 (共28张PPT)
中国近代史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回忆微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主要矛盾: 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三、基本线索 1、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 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 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名词解释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 县制 殿最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 征辟制 科举 制 租佃关系 小农经济 雇募制 稷下学宫……
“整蛊”游戏规则: (1)所问应为某个名词对应的历史时期 (2)甲小组向乙小组发问,若乙答对,乙得一分, 答错,乙扣一分。 (3)不得向同一小组连续发问。 (4)范围可超上述名词,但不得超出中国古代史的 范围。
还有其他问题吗
探究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政治实 践开始于公车上书(1895年),那么为什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是从1840年开始?
革命的性质由革命的任务决定;决定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从什么开始决定的。
下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目录节 选,请与对应的历史事件相连接
四、隋唐时期
阶段特征: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封 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 思想:复兴儒学,“三教合一”。 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江苏专用)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课件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误区警示 嫡长子≠长子 古代中国正室所生之子称为“嫡”,侧室所生之子称为“庶”,因长子可能 是庶出,故嫡长子≠长子。 知识拓展 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同一性,均以 “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 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系家 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家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而言之,父为 “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高考历史 江苏省专用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基础梳理
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概况
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主要封国 齐、鲁、燕、卫、宋、晋
诸侯权力 诸侯义务
在自己的封疆内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① 交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
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
(2)伦理:主张“性本善”
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
(1)政治: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 蔚然大宗
人;“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辨析比较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3.影响 (1)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② 统治区域 ,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后期:因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③ 独立性 ,随着 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误区警示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 实行经济剥削与政治统治的社会形态。 在中国传统文献中,“封建”即“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制;而在一般语 境中,“封建”则成为思想保守、拘于传统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封建” 一词因历史环境、时间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我们使用时应充分了解 语境。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高考讲座1中国古代史高考第Ⅱ卷非
高考讲座(一)中国古代史高考第H卷非选择题突破环节一高考第40题规范答题讲评技巧1 “三读”"三找三界定”破解高考非选择题▼1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2•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即材料的第一句,或材料的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3•答案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 “提示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 “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高考示例](2014 •全国卷n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
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1高考江苏专用历史一轮点复习课件:模块1 第1单元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
课
影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和资本主义 后
限
萌芽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时
集
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 训
乏开拓创新的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
返 首 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
基 础
以家国情怀感悟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
知
识 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遍
课
过
材料一 孔姓家族绵延不绝,持续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屈指 后
考
考
法 制的补充。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22
基 础
(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
知
识 一
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
遍
课
过 中华文化的形成。
后
限
(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时 集
高
训
考 考
区域文化。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如
(2)分封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突
破
(3)世卿世禄制: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返
首
页
14
基
础
知 识
三、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天下归心)
一
遍
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课
过
后
2.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不同
限 时
集
高 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防止低等级对高等级的“僭越”行 训
限 时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
城市兴盛 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
济职能增强
商品经 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
济繁荣 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政策变化
中唐以来,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拓展深化
榷场是宋代官办的与辽、夏、金进行互市贸易的场所。榷
榷场贸 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
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
外贸 城市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北宋东京、南宋_临__安__、元朝大都
概念阐释
榷场 宋辽金元时期在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 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 (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 入相联系。
解题指津
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 关键 史现象。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 能力 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
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
1.(2022·湖北卷)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 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 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思维点拨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政局变化等共同 作用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 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1 宋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 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 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 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专题高效总结课件 新人教必修3
2.特点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政治上反对 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 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 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 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 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 主要特征。
(2)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 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 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
资本主义
等 关,从作品表述的
经济的发
内容看,人们对资
展
本主义从向往到失
望、批判再到心灵
遭到扭曲,都体现
在文艺作品中
领域 (流派)
背景
影视 艺术
科学技术 和生产力 的发展;社 会发展变 化和人类 新的精神 需求以及 商业利润 的驱动等
特点
主要代 表作品
认识
在西方文学艺术发展史上,
(1)电影经历了从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
美
葵》等 础,同时又与资本主
术
科技发展 对色彩和视
义社会发展程度密切
现 代 派
和社会结 构的调整, 改变了人 们的思想 和价值观
觉进行深入 研究,采用夸 张、变形与 抽象的表现 形式,运用
西班牙毕 加索的 《格尔尼 卡》等
相关,从作品表述的 内容看,人们对资本 主义从向往到失望、 批判再到心灵遭到扭 曲,都体现在文艺作
2022/1/192022/1/19
•
栏目 导引
(3)飞跃: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 以原子能、电子信息技术、航天技术 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引起了第 三次科技革命。
特征:①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 过前两次工业革命,科技在各个领域 里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②综合性、整体化的程度更高,出现 了许多新学科。 2.影响 (1)积极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
第3单元 明清前期一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 ...........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把握历史旧传统新因素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 国的政治版图经济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民营手工业崛起,市场 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 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 众化、世俗化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落后于世界潮流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 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 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 开始出现詁如 ;适应了士旌地主理钛 射L 槿 职機;廬族地主买起的榕势, 1扩大了貌治基础I ■;休现了开放性、公平性; 消摄II 影响;对西方早期启蒙运动产 占 ;生了亜耍羽响urI — 4 q 二二.*— j 三三 m q .a.二二.m j 三・_ J?进乡邑也矍型莎些旦逝理企一勇遵住也丄颅弐处」三、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原因1经济新现象(1) 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 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 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4) 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5)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
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2•原因:分科占试’ :稅打中央; :目rti 报瓠:绩足堰舍上许曲.取允以(1)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2) 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
(3) 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4)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
(3)重视箭头的含义:流程图中的箭头一般表达因果联系或者前后相继的时 空顺序,是表达历史逻辑关系的关键标示,所以,分析流程图需要高度重视 这些箭头的含义。通过箭头的方向和层级可以有效地判断答案的结构和 层次。 (4)重视对流程图结构的分析:流程图的结构与答案的结构密切相关。流程 图的上下结构一般表示答案的层次,流程图的左右结构一般表示同一历史 层次的因果逻辑,正确分析这些关系对于解答试题至关重要。
2025
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
GAO KAO ZONG FU XI YI LUN FU XI
单元培优主题课3 区域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考价值引领
我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 的逐渐转移。经济区域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经济的 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格局的确立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现代发展 区域经济构想,如西部大开发、重振东北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①民族接触 信息 提取
②民族意识
民族接触是民族交往、交融和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基础 所在。民族接触包括战争、贸易、移民等形式
民族意识是民族交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古代最 终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
第三步:精确提炼,确定答案
答案 论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 阐释:民族交往是从民族接触开始的,是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比如,魏晋 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大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加速了民族交往交融。
主题线索整合
一、中国古代主要经济区域发展
1.汉代四大经济区
经济区
分布及特点
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气候寒冷,流域,传统农业区,开发早,实力强,长期居于 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江南经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富民阶层的兴起 富民专指那些占有大量社会财富但没有特权的社会群体。 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宋 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人在经济中取得了 主导支配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角。鉴于此,宋朝一 改传统的“抑兼并”政策,转而“不抑兼并”。其次,富民阶 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中唐以后,租佃契 约经济关系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 生产关系。
误;“娶妻不顾门户”并不意味着门第制度不复存在,故 D
项错误。 答案:B
三、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一、经济基础发生变异 1.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引起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生结 构性变异 明后期,农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商品性农业以前所未有的规 模和速度发展,这种发展引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生深刻的结 构性变异。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是手工业、商业、金融业和城 镇空前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结构性变异是整个明 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异的起点。
3.政治体制的剧烈变化 (1)从世卿制到任官制 春秋初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世卿制,后来慢慢扩展为 推荐制;到春秋末年,选官与任官之风大开并渐成制度。具体表 现是“贵”的没落和“贤”的升起,新的官职虽然大多数仍由氏 族贵族的后裔担任,但不再凭借世袭贵族身份上台,而是以才能 受到国君的任用,职官的待遇也由封土赐田转变为俸禄。
艺术方面
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 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
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 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
二、商品经济孕育了新的社会力量 1.社会出现流动和分层 唐宋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财富的两极分 化,而这种分化则直接导致了财富力量的崛起。经济力量的增 强自然会要求按照新的经济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地位。这就必 然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其结果,“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 所谓先王之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动摇,富、贵、贫、贱处于 经常性的转化之中。旧有的门阀世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再也不 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
市经济职能增强,商业型都市兴起,与之有相似之处,故 B
项正确;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上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宋代理
学禁锢社会思想与之不符,故 C 项错误;宋词没有成为科举
考试内容,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
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
[针对训练]
1.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
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 B.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
C.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 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 解析:宋朝占卜盛行,具体原因虽多,但关键在于当时社会流动
的趋势增大,由于不可预料的因素增多,未来前途的未知性增大,
3.在民族政策领域,民族政策变化,重视边疆的发展
统治者逐渐抛弃了过去的和亲政策,转而利用商品经济规
律,以互市为手段,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出现了签约、
议和等新的现象。 4.在思想文化领域,多种风格并存,体现商品经济发展
经学方面
由重师法、疏不破注变为疑古,以己意解经成为一 时风尚
文学方面 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一、商品经济赋予了唐宋社会新的时代特征 1.在政治领域,门阀世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伴随着门阀世族的衰亡,科举制大兴并取代了过去的九品 中正制。它使社会各阶层都有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尽管这 种平等竞争极为有限,但在古代那样的等级社会中,这确实是 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这充分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 是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产物。
2.在经济领域,赋税制度变革,呈现市场化趋势 在土地制度领域,土地日益摆脱政治力量的束缚而卷入到 流通之中,“田制不立”取代中古田制;在赋税制度领域,随 着两税法的推行,统治者不得不推行和买、预买、折买、和籴、 博籴等政策措施,通过市场来弥补传统赋税征收上的缺陷,赋 税征收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和特征;在禁榷制度领域,由于商 品经济的发展,过去将商人直接排斥在专卖领域之外的直接专 卖制再也不能维持,政府不得不推行“官商共利”的间接专卖 制,从而导致入中法的勃兴。
三、商品经济引起了价值观念的变化 1.由“贵义贱利”到“言利” 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贵义贱利”,而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市 场为导向的经济形式。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言利” 的思想主张日益抬头,一批思想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了猛烈 的批判。从中唐历北宋至南宋,“言利”思想与传统价值观的斗 争一直贯穿始终,成为社会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一根主线。 2.功利主义学派的兴起 南宋时期,以陈亮和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 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功利主义学派产生 于南宋的浙东地区,这并非偶然。这里商品经济发展,功利主 义学派强调功利,无疑就是商品经济注重人性和追求利益的本 性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反映。
思想理论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 器
[针对训练]
1.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 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
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
之败,鲁国再胜。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上述记
载表明当时
()
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3)郡县制的逐步确立 春秋初期,“国”“野”之间的疆界有所淡化,个别国 家开始出现郡县制。至战国时代,各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制, 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体制。郡县制度的确立彻 底摧毁了旧贵族赖以抗衡王权的物质基础,为自上而下贯彻 中央专制集权统治扫清了道路,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 一个重大转折。
推动土地兼并,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法家思想,故 C 项错
误;材料信息反映了改革肯定土地私有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二、商品经济与唐宋的社会变革
唐宋时期,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既引起了各种社 会要素的流动及其组合,又冲击了原有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 系,还产生了新的社会力量。所有这些,促进了唐宋社会的 变革。
经济上
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 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往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 了经济基础
形式上
逐步实现局部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比西周时的“八 百诸侯”相比,显然是大大进步了,更大范要求 统一成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
民族凝聚力增强,“华夷之辨”观念相对淡薄,民 民族关系 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
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
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解析:改革推动分封制经济基础的瓦解,故 A 项错误;改革
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
()
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
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解析:材料意为娶妻为财,而不单是为了传统的传宗接代,并
非意味着社会风气的逐渐败坏,这本身就是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的一种表现,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仅仅通过娶妻观念的
转变,并不能得出“逐利意识普遍强化”的结论,故 C 项错
(2)中央集权的官僚结构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剥夺了旧贵族 的特权,建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开创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局 面。国王以下建立了以丞相和将军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 又进行了一些配套制度的建设,包括俸禄、官吏选拔、年终考 绩的“上计”制度的确立等。这些行政制度为中央集权政治的 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
2.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
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能佐证这一观点
的是
()
A.交子的普遍应用
B.商业型都市兴起
C.理学禁锢社会思想
D.宋词成为科举内容
解析:交子是北宋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没有普遍应用,
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而宋代城
类别
不 性质 同 点 影响
目的 相
同 点
影响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 封建兼并战争
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 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为
于封建因素的成长
秦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都是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
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减少了诸侯国的数 目,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给人民 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第16课时 “中国古代史”模块整合 与能力测评 (习题讲评课)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 1.诸侯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瓦解导致分封
制的崩溃。 (2)直接原因:国人暴动后周王室衰微,无法节制诸侯。 2.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
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解析
2.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暮公侯,或起自 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 ) 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 C.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材料所表达的只是“战国时期官僚来源不论出身”,这 与“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A 项错误; 周王室的情况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故 B 项错误;战国时期诸 多的公卿将相已由匹夫之徒担任,“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表 明西周初年以来确定的世卿世禄制度开始走向瓦解,故 C 项正 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 制,这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故 D 项错误。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