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c8bbdf6f1aff00bed51edb.png)
---------第二篇细胞膜及其表面(第五章~第十一章)一、选择题8.完成细胞膜特定功能的主要成分是A.膜脂双层B.膜蛋白C.细胞外被D.糖脂9.不能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膜的物质是A. O2B. N2C.乙醇D. Na+、K+10.O2或CO2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帮助扩散D.主动运输11.不能通过简单扩散透过膜脂双层的物质是A.CO2B.苯C.甘油D.葡萄糖12.Ca2+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被动运输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13.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协同运输B.易化扩散C.被动运输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14.肠腔中葡萄糖浓度低时,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通道蛋白运输D.伴随运输15.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C.吸入大量的细胞外液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吞快16.细胞摄入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A.吞噬作用B.异噬作用C.入胞作用D.吞饮作用1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A. cAMPB. IP3C. DGD. AC18.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A. GiB. GsC. GpD. Gt19.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PIP2分解,生成IP3和DG的G蛋白是A. G S B .G i C. G P D .G T20.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 Ga2+激酶2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A. cAMPB. cGMPC. DGD. EGFR22.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A.细胞膜B.细胞表面C.细胞外被D.细胞外基质23. 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A.细胞核B.细胞外被C.细胞膜D.胞质溶胶30.构成膜受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31.参与构成细胞外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C.糖类D.蛋白质32.细胞膜上能与细胞外的化学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并引起胞内特定反应的结构称为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33.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属于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34.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状物质的转运方式为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转运D.膜泡运输35.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都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被动运输D.膜泡运输36.钠钾泵所进行的物质转运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运输D.膜泡运输46.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连接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47.膜蛋白的分布是A.相对不对称B.不太对称C.完全对称D.绝对不对称48.生物膜的流动性不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A.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B.胆固醇的含量C.内质网的分布D.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49.下列哪一结构为高脂性膜A.线粒体膜B.高尔基复合体膜C.神经髓鞘D.内质网膜56.配体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57.电压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58.表皮生长因子(EGF)通过下述哪一个信使系统传递信息A. 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B. 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C. 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系统D. Ga2+与钙调蛋白59.关于细胞膜上Na+- K+离子泵,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Na+- K+泵具有ATP酶活性B. Na+- K+泵将Na+离子泵入细胞,将K+泵出细胞C. Na+- K+泵的本质是蛋白质D. Na+- K+泵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工作69.PKC在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A、磷脂和Ca2+B、IP3和Ca2+C、DG和Ca2+D、DG和磷脂70.下列通讯系统中,受体可进行自身磷酸化的是()A、鸟苷酸环化酶系统B、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C、腺苷酸环化酶系统D、肌醇磷脂系统二、填空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
《细胞膜和细胞表面》课件
![《细胞膜和细胞表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acb1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e.png)
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识和识别
主要类型和功能
介绍细胞表面的各种分子,如 受体、受体配体和细胞附着分 子。
结构与配体结合方式
了解分子与其配体之间的结合 方式,如锁与钥匹配。
与信号传递的关系
探索细胞表面分子在细胞间通 信和信号传递中的重要性。
细胞膜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 细胞膜通透性的临床 2 细胞膜分子识别与制 3 细胞膜作为靶向治疗
应用
药工程应用
的新途径
了解细胞膜通透性在药物 传递和治疗方面的重要作 用。
探索利用细胞膜分子识别 设计制造更有效的药物的 方法。
了解细胞膜作为精确靶向 治疗的新兴方法。
细胞膜在生物科技中的应用
1
组装与材料工程
探索利用细胞膜组装新材料的前沿领域。
蛋白质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
2
了解如何利用细胞膜蛋白质在生物制造
《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探索细胞膜和细胞表面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在疾病治 疗和生物科技中的应用。让我们开始这个精彩的旅程吧!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基本结构和组成
了解细胞膜的磷脂双层结构和蛋白质组成。
功能和特点
探索细胞膜的保护、分隔和信号传递等功能。
通透性和分子运动
了解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分子在膜内的运动。
领域的重要作用。3与仿生Fra bibliotek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探索细胞膜与仿生学的关系,以及未来 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细胞膜
![第二章 细胞膜](https://img.taocdn.com/s3/m/4be14f0090c69ec3d5bb7567.png)
脂质双层中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的关系
糖脂
广泛分布在所有细胞膜上的含有糖基的 脂类。 所有的糖脂均位于膜的外面,其作用可 能是作为某些大分子的受体,与细胞识别 及信息传导有关。
(二)膜蛋白: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统称。 膜蛋白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根据蛋白质在膜中的位置及与脂类分离 的难易,分为: 外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
需转运蛋白
消耗能量
钙泵 协同运输
被动运输是物质由高浓度一侧经细 胞膜转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不 需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是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利用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 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的 跨膜运输方式。
例如:如“ 钠-钾泵” ( Na+-K+-ATP酶、简称钠泵) (1)“ 钠-钾泵”的本质:具有ATP酶活性的膜蛋白。 (2)“ 钠-钾泵” 的作用:逆浓度差跨膜转运Na+ 、K+ 。 消耗1个ATP ,泵入2个K + ,泵出3个Na +。
钙离子泵(又称Ca2+-ATP酶)
作用:维持细胞内低钙浓度(胞内钙浓度10-7M, 胞外10-3M);钙泵在肌质网内储存Ca2+ ,对调节 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至关重要。 位置:质膜、内质网膜 类型:
P型离子泵,每分解一ATP,泵出2个Ca2+ 。位于
肌质网上的钙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白质的90%。
1.3Na+结合到结合位点上 2.酶磷酸化 3.酶构象变化, 3Na+释放到细胞外 4.2K+结合到位点上 5.酶去磷酸化 6.2K+释放到细胞内,酶构象恢复原始状态。
“
钠-钾泵” 的生理意义:
1)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共67张PPT)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共6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ab091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4.png)
与中间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桥粒(desmosome)、半桥粒 (hemidesmosome)
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粘着带(adhesion)、粘着 斑(focal adhesion)
第一节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膜均衡技术(film balance)
由Langmuir 于1917年设计,至今仍是研究人工膜的重要方法。
膜的结构模型:
1. 双分子片层模型(也称Danielli-Davson 模型)
2. 单位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3. 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
究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三、膜蛋白
(一)类型
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s)或外在膜蛋白
(extrinsic protein) 膜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s)
(二)膜内在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三)去垢剂(detergent)
(四)、膜的流动性
(一)膜脂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程度、温度。 胆固醇分子 对膜的流动性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分子,含糖量可达90%-95%。
软骨中的蛋白聚糖是已知的最大巨分子之一。单个分子 长达4微米,体积比细菌大。
功能:保护作用(抗变形能力等);蛋白聚糖还可与多种生
长因子结合,是细胞外的激素富集与储存库,利于调控分子 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有效完成信号的传导。 三、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
1.层粘连蛋白(laminin)
(二)膜蛋白的流动性
细胞膜及其表面细胞生物学优秀课件
![细胞膜及其表面细胞生物学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5296e683c4bb4cf6ecd1d7.png)
1、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1) 膜蛋白在脂双分子层中、膜内外的位置分布是不对称的 2) 膜蛋白在膜内的排布方向是不对称的
2、膜脂的不对称性 1) 磷脂: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多分布在膜外层
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多分布在膜内层 2) 胆固醇:主要分布在膜外层。 3) 糖脂 :全部分布在膜外层。
3、脂锚定蛋白 (lipid-anchored protein)
又称脂连接蛋白,这类膜蛋白定位于膜的两侧,类似于 膜周边蛋白,但与其不同的是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分子结 合,因此,分离锚定蛋白须用去垢剂或有机溶剂处理。
一、膜的化学组成
(三) 膜糖
共价键
单糖或多聚糖 + 膜 脂
共价键
单糖或多聚糖 + 膜蛋白
一、膜的化学组成
(二) 膜蛋白
1、膜内在蛋白 (integral protein)
贯穿脂双层,两端露出膜内外——跨膜蛋白
非胞质面 脂 双 分 子 层
胞质面
1 单次穿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 多次穿膜: 数条a-螺旋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内在膜蛋白具有双亲性,其亲水区域暴露在膜的内外表面与水相吸, 它们的疏水区域嵌入膜内,与脂类分子疏水尾部通过疏水键结合, 不易分离提纯。
二、膜的分子结构
★★(三)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1972年,Singer 和 Nicolson 总结提出,主要论点:
1. 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 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膜表面。 3.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评价: 液态镶嵌模型可以解释
(一) 膜脂
生物膜上的脂类统称膜脂。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生物学-细胞膜及其表面](https://img.taocdn.com/s3/m/6aa1b531ee06eff9aef80768.png)
2.脂质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s): 通过磷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分为两类:
1).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蛋白: 用磷脂酶C(能识别含肌醇的磷脂)处理细胞,能释 放出结合的蛋白。许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 胞粘附分子和引起羊瘙痒病的PrPC都是这类蛋白。 2).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 氢链结合。
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 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 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等 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 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 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 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第二节 膜的分子结构
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E.Gorter和F.Grendel(1925): “蛋白质-脂 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J.D.Robertson(1959):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S.J.Singer和G.Nicolson(1972): 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K.Simons et al(1997):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branes. Nature 387:569-572
第六章 细胞表面及其特化
cell surface and specificity
第一节 细胞外被与胞质溶胶
细胞表面: 细胞膜 + 细胞外被 + 细胞外基质; 细胞表面的功能: 保护细胞,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 环境; 参与信号的识别和信息的传递; 参与细胞运动; 维护细胞的各种形态; 与免疫、癌变等有十分密切关系;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及其表面](https://img.taocdn.com/s3/m/143770418e9951e79b89277e.png)
A血型的人红细胞膜脂寡糖链的末端是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B血型的人 红细胞膜脂寡糖链的末端是半乳糖(Gal),O型则没有这两种糖基,而AB型的人 则在末端同时具有这两种糖
(二)、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质膜常带有许多特化的附属结构。
1.微绒毛
2.皱褶
在细胞表面还有一种扁 形突起,称为皱褶ruffle) 或片足(lamllipodia)。 皱褶在形态上不同于微 绒毛,它宽而扁,宽度 不等,厚度与微绒毛直 径相等,约0.1μm,高达 几微米。在巨噬细胞的 表面上,普遍存在着皱 褶结构,与吞噬颗粒物 质有关。
桥粒模式结构图中间纤维细胞间隙细胞内桥粒斑细胞内桥粒斑细胞内桥粒斑细胞内桥粒斑细胞膜中间纤维跨膜连接糖蛋白钙黏素跨膜连接糖蛋白钙黏素30nm细胞间隙细胞间隙?跨膜连接糖蛋白跨膜连接糖蛋白钙黏素钙黏素?相邻细胞的胞质侧有相邻细胞的胞质侧有桥粒斑?中间丝附着其上构成网状系统附着其上构成网状系统结构半桥粒电镜照片半桥粒结构模式图半桥粒电镜照片半桥粒结构模式图中间纤维胞质斑基底膜基底膜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基底膜基底膜3通讯连接?1
抗人膜蛋白抗体+荧光素A
标记人膜蛋白抗体+ 人膜蛋白(抗原) 孵育(370C,40分钟)
膜流动性的意义
物质转运 能量转换 细胞识别 免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
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 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四、 细胞表面及其特化
细胞表面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一个复 合结构体系,其结构以质膜为主体,包 括细胞外被、胞质溶胶。广义的细胞表 面还包括细胞连接和一些特化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不足之处:
忽略了蛋白质对脂质分子流动性的控制 作用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PPT课件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ef5190a26925c52dc5bf3b.png)
三)膜糖类
➢与膜脂或膜蛋白结合成糖脂或糖蛋白,仅分布于 膜的外表面。
➢主要为一些低聚糖组成,如半乳糖、甘露糖、岩 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葡萄糖胺、唾液酸等 七种。
第19页/共59页
细 胞 被
膜
蛋
脂
白
双
层
细胞质
第20页/共59页
血型糖蛋白
第21页/共59页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第22页/共59页
主要形式为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 分子机制:相邻细胞的特殊膜蛋白相互交联
(嵴线)封闭了细胞之间的空隙。
特点:细胞膜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 分布: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细胞之间。
第41页/共59页
细胞膜 细胞间隙 (嵴线)
第42页/共59页
紧密连接的功能
1、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 例: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
3)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
➢ 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 ➢ 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第29页/共59页
2、质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
脂质分子种类、含量和比例均不相同;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没有任何一种蛋白是
总之:锚定连接将相邻 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 胞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 坚强、有序的细胞群体。
第53页/共59页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 除了连接作用以外,还具有介导细 胞间通讯的作用; • 是动物细胞(包括人)间最主要的 一种连接方式; • 包括:间隙连接和突触连接。
旧称脑磷脂;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及其表面](https://img.taocdn.com/s3/m/143770418e9951e79b89277e.png)
Unit membrane modle
4.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 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 照片,显示暗-明-暗三 层结构,它由厚约 3.5nm的双层脂分子 和内外表面各厚约 2nm的蛋白质构成。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 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 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 的。
单位膜模型缺陷:
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称连接子(connexon), 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 膜蛋白亚单位环绕而成, 直径8nm,中心形成一 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 (图11-11)。细胞内的小 分子,如无机盐离子、 糖、氨基酸、核苷酸和 维生素等有可能通过间 隙连接的孔隙。
左,连接子电镜照片;右,间隙连接模型
化学突触
Lamella structure modle
3.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 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 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 膜中含有蛋白质,从而 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 白质”的三明治模型。 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 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 蛋白质构成的。1959年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修 正模型,认为膜上还具 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 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
[功能]
防止物质双向渗透 维持细胞功能的方向性
2、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细胞骨架纤维
细胞膜
细胞内 附着蛋白
跨膜 胞外空间 连接蛋白
黏合带、黏合斑、隔状连接;细胞骨架为肌动蛋白
桥粒、半桥粒;
细胞骨架为中间纤维
桥粒与半桥粒
桥粒(desmosome)相邻细胞间形成纽扣状结构。
细胞内膜(internal membrane):除了细胞膜 以外的细胞内所有膜性结构。
3 细胞膜及表面 细胞生物学课件
![3 细胞膜及表面 细胞生物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e5daaaa8114431b80dd89f.png)
不对称性
质膜的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 的不对称性。
二、质膜的功能
1.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
出; 3.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4.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5.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6.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胆固醇
胆固醇仅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 1/3,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其功能是提高脂双层的 力学稳定性,调节脂双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 通透性。
二、膜 蛋 白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 编码的蛋白质中30%左右的为膜蛋白。根据膜蛋 白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可分为膜内在蛋白、外 周蛋白。
樊庆杰 qjfan@
3
细
质膜包在细胞外面,所以又称细胞膜,它不仅是区分
细胞内部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屏障,更是细胞物质交换
胞
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膜
及
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质膜和内膜在
表
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
面
为生物膜。
3
细
生物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细胞的
膜内在蛋白
可能全为跨膜蛋白,为两性分子,疏水部分位于脂双 层内部,亲水部分位于脂双层外部。由于存在疏水结 构域,整合蛋白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 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外周蛋白
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 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细胞膜及其表面————————————————————————————————作者: ————————————————————————————————日期:第二篇细胞膜及其表面(第五章~ 第十一章)一、选择题1.膜脂不具有的分子运动形式是A.侧向运动 B.弯曲运动C.跳跃运动D.翻转运动2.膜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A.转运分子进出细胞B.接受环境信号并传递到胞内C.使膜发生相变和相分离 D.膜酶可催化细胞的某些化学反应3.构成膜脂双分子层结构的脂类是A.兼性分子 B.疏水分子C.极性分子 D.双极性分子4.首先提出“脂双层中镶嵌着球形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是A.片层结构模型 B.单位膜模型 C.液态镶嵌模型D.晶格镶嵌模型5.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是A.片层结构模型B.单位膜模型C.液态镶嵌模型 D.晶格镶嵌模型6.强调膜的流动性和球形蛋白质分子与脂双层镶嵌关系的模型是A.片层结构模型B.单位膜模型 C.液态镶嵌模型 D.晶格镶嵌模型7.提出了各种生物膜在形态结构上具有共性的模型是A.片层结构模型B.单位膜模型C.液态镶嵌模型D.晶格镶嵌模型8.完成细胞膜特定功能的主要成分是A.膜脂双层 B.膜蛋白 C.细胞外被D.糖脂9.不能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膜的物质是A.O2B. N2C.乙醇 D. Na+、K+10.O2或CO2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帮助扩散D.主动运输11.不能通过简单扩散透过膜脂双层的物质是A.CO2B.苯C.甘油 D.葡萄糖12.Ca2+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A.简单扩散B.被动运输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13.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协同运输B.易化扩散C.被动运输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14.肠腔中葡萄糖浓度低时,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简单扩散 B.易化扩散C.通道蛋白运输 D.伴随运输15.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 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C.吸入大量的细胞外液 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吞快16.细胞摄入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A.吞噬作用B.异噬作用C.入胞作用D.吞饮作用1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A.cAMP B.IP3C.DG D.AC18.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A.GiB. GsC. GpD. Gt19.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PIP2分解,生成IP3和DG的G蛋白是A. G SB.G i C.G PD.GT20.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 D. Ga2+激酶2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A.cAMPB.cGMP C.DG D. EGFR22.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A.细胞膜B.细胞表面C.细胞外被D.细胞外基质23.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A.细胞核 B.细胞外被ﻩ C.细胞膜D.胞质溶胶24.细胞表面中具有识别功能的部位是A.细胞膜B.细胞外被C.膜脂双层D.胞质溶胶25.衰老红细胞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是因为其表面失去了A.半乳糖 B.唾液酸C.甘露糖 D.葡萄糖26.衰老红细胞的糖链常暴露出A.半乳糖B.唾液酸 C.甘露糖 D.葡萄糖27.细胞膜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 C.糖类D.蛋白质28.细胞膜结构的基本骨架主要是由哪种分子形成的A.磷脂B.胆固醇 C.糖类 D.蛋白质29.在细胞膜中对脂质的物理状态具有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分子是A.磷脂B.胆固醇C.水D.蛋白质30.构成膜受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 C.糖类 D.蛋白质31.参与构成细胞外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磷脂B.胆固醇 C.糖类 D.蛋白质32.细胞膜上能与细胞外的化学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并引起胞内特定反应的结构称为A.膜受体B.通道蛋白 C.载体蛋白 D.膜抗原33.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属于A.膜受体B.通道蛋白C.载体蛋白D.膜抗原34.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状物质的转运方式为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 C.被动转运D.膜泡运输35.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都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 C.被动运输 D.膜泡运输36.钠钾泵所进行的物质转运属于A.易化扩散B.通道扩散C.主动运输 D.膜泡运输37.膜上的载体蛋白在ATP供能的条件下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小分子物质转运为A.易化扩散 B.通道扩散C.主动转运D.膜泡运输38.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通道扩散 C.主动运输 D.易化扩散39.不消耗代谢能(顺浓度梯度进行),但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完成的是A.自由扩散B.通道扩散 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40.广泛分布于各种管腔上皮细胞之间,由相邻细胞膜突起点状融合而成的封闭连接称为A.桥粒连接 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 D.粘着连接41.细胞之间形成的粘着带或细胞与胞外基质形成的粘着斑属于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ﻩ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42.相邻细胞间形成的纽扣状的连接称为A.点状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 D.半桥粒连接43.上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形成的仅细胞基底面膜内侧具有胞质斑的连接装置为A.半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 D.通讯连接44.以连接子为基本结构单位形成的细胞间连接装置称为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 D.粘着连接45.属于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的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46.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连接是A.桥粒连接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D.粘着连接47.膜蛋白的分布是A.相对不对称B.不太对称C.完全对称D.绝对不对称48.生物膜的流动性不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A.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B.胆固醇的含量C.内质网的分布D.卵磷脂/鞘磷脂的比例49.下列哪一结构为高脂性膜A.线粒体膜B.高尔基复合体膜C.神经髓鞘 D.内质网膜50.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的组成中,效应部是A.磷脂酶c B.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C.腺苷酸环化酶D. G蛋白51.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组成中,效应部是A.磷脂酶C B.cAMP C.G蛋白 D. 腺苷酸环化酶52.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相互聚集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53.器官移植产生排斥反应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54.精卵细胞结合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55.细菌感染动物,被动物的巨噬细胞吞噬属于A.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B.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C.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D.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56.配体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57.电压闸门通道开放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B.Ga2+增多C.膜电位改变D.膜流动性增加58.表皮生长因子(EGF)通过下述哪一个信使系统传递信息A. 环磷酸腺苷信号系统B.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C. 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信号系统D. Ga2+与钙调蛋白59.关于细胞膜上Na+-K+离子泵,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Na+- K+泵具有ATP酶活性B. Na+- K+泵将Na+离子泵入细胞,将K+泵出细胞C.Na+- K+泵的本质是蛋白质D. Na+-K+泵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工作60.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的第二信使是A. cAMPB.三磷酸肌醇(IP3) C.甘油二酯(DG) D. IP3和DG61.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膜内载体功能异常B.细胞连接数目减少C.膜内相关受体功能异常D. Na+- K+泵异常62.肾性糖尿病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细胞膜上相关载体蛋白异常改变 B.细胞连接数目减少C.膜内相关受体功能异常 D. Na+- K+泵异常63.遗传性高胆固醇的发生与下述哪一因素有关A.细胞膜上相关载体蛋白功能异常B. Na+- K+泵异常C.膜流动性增加D.细胞膜上相关受体数量减少64.不属于细胞膜成分的是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D.核酸65.可增大膜流动性的因素是A.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B.增加脂肪酸链的长度C.增加蛋白质含量D.增加鞘磷脂含量66.()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A、温度升高B、卵磷脂/鞘磷脂比值高C、膜蛋白D、不饱和脂肪酸67.细胞内中间纤维通过()连接方式,可将整个组织细胞连成一个整体A、粘合带B粘合斑C、桥粒D、半桥粒68.孔(道)蛋白的功能类型是( E )A、细胞骨架B、基因活化C、结构D、自我识别E、运输69.PKC在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A、磷脂和Ca2+B、IP3和Ca2+C、DG和Ca2+D、DG和磷脂70.下列通讯系统中,受体可进行自身磷酸化的是( )A、鸟苷酸环化酶系统B、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C、腺苷酸环化酶系统D、肌醇磷脂系统二、填空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ﻩﻩ、ﻩ,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ﻩﻩ。
2.细胞膜中包含三种主要的脂类是ﻩﻩ、、ﻩﻩ。
它们都是ﻩﻩ分子。
3.脂类分子在构成膜脂双分子层时,其头部在, 而尾部在ﻩ。
4.膜脂分子运动的方式有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
5.膜蛋白可分为和两类,膜糖类可分为ﻩ和ﻩ两类。
6.钠钾泵每水解一个ﻩﻩ可将3分子排出细胞外,将2分子ﻩ摄入细胞内。
7.细胞排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ﻩﻩ,细胞摄入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摄入液体和小溶质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摄入固态的大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ﻩﻩ。
8.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时先与ﻩﻩ结合,可诱使未结合的受体向ﻩ处移动,其内陷形成ﻩﻩ,脱掉网格蛋白并与其它囊泡融合形成ﻩ。
9.细胞膜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ﻩ、ﻩﻩ和三种类型,其化学成分主要是ﻩ。
10.细胞膜受体的生物学特性是ﻩ、、、、。
11.小肠上皮细胞借助Na+离子梯度驱动对葡萄糖进行主动运输,其运输的系统是由、和组成,运输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水解产生的能量而是来自的浓度梯度。
1 2.目前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可能的作用方式有、、。
13.膜的流动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当脂肪酸链短时,膜流动性,脂肪酸链中含的饱和脂肪酸增多时,膜流动性。
14.膜的流动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当脂肪酸链长时,膜流动性,脂肪酸链中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多时,膜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