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一、语法知识概述(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汽车、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二语法一、语法概述(常识,只作为了解)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主要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主要包括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3、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4、句法成分(1)主语谓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是陈述关系。
主语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2)宾语动语一个句子中谓语里如果有宾语,那就会有动语。
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3)定语状语补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4)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5)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互不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它主要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二、基础知识名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是汉语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研究文言文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
下面将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
一、句子结构古文句子通常由主谓宾构成,但有时会省略主语或宾语。
主谓宾的顺序比较固定,常为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例如:夫子曰。
古文中的主谓宾还经常用“以”字结构来表示目的、手段、原因等关系。
例如:以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之志。
二、动词古文动词的变化较多,主要有体、STAT和动等形式。
其中体分为主动体和被动体,主动体表示主动的动作,被动体则表示被动的动作。
动词的时态变化主要有三种:完成时、进行时和未完成时。
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未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尚未完成。
古文中还常用倒装来表示强调或修辞的目的。
例如:吾心与汝心同也。
三、名词古文名词词义丰富多样,常用来表示人、事、物等概念。
名词分为数词和量词两类,数词用来表示数量,量词用来表示度量单位。
名词还可以通过加词缀来表示一种关系。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杨万里)四、代词古文中的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反身代词等。
它们的用法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分为一、二、三三种,分别对应现代汉语的“我/我们”、“你/你们”和“他/她/它/他们”。
指示代词有“此”、“彼”等,用来指示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或文中的事物。
疑问代词有“谁”、“何”等,用来表示疑问或不确定的事物。
反身代词用来指示行为的主体与受体是同一个人或物。
五、连词古文的连词用法比较丰富,主要有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和因果连词等。
这些连词可以连接句子、短语和词组,使文句更加流畅和连贯。
六、副词古文中的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增强句子的修辞和表达效果。
常见的副词有“大”、“极”、“甚”等。
七、虚词古文中的虚词主要包括助词、介词、连词、叹词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
②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③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如“越说越快”“有说有笑”。“没有(没)”既是动词又是副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动作或性状存在时是副词。“白、老、净、怪”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
6. 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语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可由短语或词组成。
实词——形容词
1. 形容词的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
2. 形容词的种类:性质形容词——软、硬、酸、甜、远、近
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火热、血红、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
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唯谓形容词——陋、盎然、昏沉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①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作补语;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形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单音节——AA 或 AA的、 AA儿;双音节——AABB,AABB(的),AABB(儿);A里AB式
文言文基础实词词类活用
文言文基础实词词类活用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古诗文基础实 词 (二)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一.知识点讲解:(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和等。
名词作动词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
——《》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例: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例: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例: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例: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例:未云.何龙。
云:形成云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 例:皆指目..陈胜。
指:指指点点。
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把形容词按动词的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精编版
把字句
——by 牛洋
• 是主动句的一种。句中谓语一般都是及物 动词,而且不能是单个的动词,应当是短 语或动词的重叠形式。
• 例如:
⑴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⑵ 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
被字句
——by 牛洋
• 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子。被动 句中的主语是受事者,由介词“被”引了 主动者,与“被”字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 中作状语。
• 并列短语 • 偏正短语 • 动宾短语 • 动补短语 • 主谓短语 • 的字短语 • 复指短语 • 介宾短语
——by 牛洋
(1)并列短语
——by 牛洋
•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 词并列组成的,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 ,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 例如:雄伟壮丽、报纸杂志。
(2)偏正短语
例如: ⑶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表示出现) ⑷ 到处‖是欢乐的从群。(表示存在)
存现句
——by 牛洋
•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
。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 。
• 例如:
⑸ 门口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
⑹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
2、复句
——by 牛洋
• 常用关联词:
又……,又……
一边……,一边…… …… 一方面……,( 另、又)一方面……
——by 牛洋
词类例子大全
• 2、动词: (1) 动作行为:吃、穿、住、行 (2) 存在变化:有、 出现、存在 (3) 心理活动:想、思考、思索 (4) 可能意愿:应该、要、可能 (5) 趋向:上 、下、来、去 (6) 判断:是、不是 (7) 使令:使、让、令
——by 牛洋
词类例子大全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ppt
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 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 很 更 太 极 顶 十分 非常 至少 起码 略
2、表范围:都 总 共 净 只 仅仅 光 单单 一概 就 统统 3、表时间:已 曾 刚 才 早已 正 将 便 常 一向 从来 4、表频率 :又 再 再三 还 屡次 重新 5、表状态 :大力 大肆 亲自 特意 连忙 悄悄 匆匆 公然
: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如,你我 他它(们)自己 人家 大家 咱 您
2、指示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或区别的作用。 如,这 那 这儿 那么 这样 那样这里 那里 这 么些 那会儿 每 各 某 另 一切 其他
3、疑问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询问的作用。如, 谁 什么 哪 多会儿 哪里 几 多 多少 怎么 语法功能 可以代替名、动、形 、数和副,还可 代替短语和句子。可做的句子成分同所代的词
短语
句子
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 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 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 ※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 句群 (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
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第一部分 现代汉语语法择要
语素
语素的种类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汉 语 语 法 知 识 结 构 图
词语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语法种类 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需要学习常用的古代汉字和词语,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需要学习其特有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文言文中常用的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动宾结构等,以及特殊的倒装、插入和省略等语法现象。
3.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能够对文言文的篇章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需要掌握通读全文、分析词句、理解上下文等阅读技巧,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字典和辅助工具进行查找和研究。
4. 名篇诵读:学习文言文要多进行名篇诵读,比如《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的文言文著作,能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思想体系。
5. 补充阅读:除了名篇诵读外,还要进行一些补充阅读,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的课外读物,对文言文的应用和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6.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来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的写作练习题,熟悉文言文的写作规范和风格。
通过学习以上基础知识,能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运用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精编》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 完整版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的演变过程: 语素(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多重复句)语素分类:(1)单音节语素(2)双音节语素(3)多音节语素汉字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词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三、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句群(多重复句):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一章、法和语法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使用的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时代。
古代汉语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大二课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
一、语法1.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主谓宾结构构成,但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较多。
2. 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人称、数和性别的变化,并且存在形声动词和副词。
3. 古代汉语的名词有性、数和格的变化,名词作宾语时要加“之”。
4. 古代汉语的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并且有专用的女性代词。
5.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副词和连词变化较多,有性、数和程度的变化。
二、词汇1. 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组成,单音节词主要来自古汉语,双音节词主要来自中古汉语。
2. 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丰富的义项,一个词语可以表示多个意思。
3.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汉字的异体字,需要了解不同的写法和发音。
4.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文言虚词,如“乃”、“畀”、“予”等,需要了解其用法和含义。
三、阅读1. 古代汉语的阅读主要以古代文献和诗词为主,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
2. 阅读古代文献时,需要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等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 阅读古代诗词时,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规律,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的艺术之美。
4. 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时,需要注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注释和参考资料来加深理解。
总结起来,古代汉语大二课程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三个方面。
语法方面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规律;词汇方面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义项;阅读方面需要能够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理解其中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文言文基础知识(含语法)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 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谓语部分)。 “美哉,我少年中国。”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 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 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才是举”
(4)其他,表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 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 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 子子曰曰:学学而而时时习习之之不,亦不说亦乎说乎! • 子子曰曰:学学而而不不思思则则罔罔思,而思不而学不则学殆则殆!
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生处有人家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文言名著举例
《千家诗》《诗经》《论语》《春秋》《战国策》
《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2.“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如: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恐为操所先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
语〉+(定语)+宾语
.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 “什么人”或“什么事情”。
作主语的常为:名词、名词短语、代词。 如:(1)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名词)
(2)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名词短语) (3)我们要认真学习文化。(代词)
.
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征
1 能否经常作主语、宾语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3 能否受“不”的修饰
4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5 能否重叠 6 概括意义
名词
谓词
能 不能 不能
动词、形容词 不能 能 能
不能 绝大多数能
不能
部分能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谓词:动词、形容词经常做谓语,功能相近,统称之。
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
.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介词找出来。
我们从《离骚》中看到了屈原 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对于民族故国 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 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 行。
.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有:在、给、叫、用、拿、 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怎么
区别?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 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 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语法功能:主要同数词组成数量词。数量词可以 修饰其它的词。可以做主语、定语、状语等
.
请请把把在在这这段段文文字字中中的的数数量量词词找找出出来来。。
在在默默默默里里算算着着,,八八千千多多日日 子子已已经经从从我我手手中中溜溜去去;;像像针针尖尖 上上一一滴滴水水滴滴在在大大海海里里,,我我的的日日 子子滴滴在在时时间间的的流流里里,,没没有有些些声声 音音,,也也没没有有丝丝影影子子。。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整理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
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
宾语后,其语序十分特殊,有的句子还缺少
相关成分。相对今天的语言习惯而言,称为 特殊句式。
二、按类型分析
1、判断句 古代汉语中,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中,以判断词“是”作谓语。
○走出文言文翻译的迷宫: 一、“找出主干最重要”。 如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该句中“公子”可作主语,“急”可作谓语,“人之困”可作宾 语,那么“安在”是句子的什么成分呢?不符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说明句 子存在特殊情况。 ②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该句中“权”可作主语,“示”可作谓语,“群下”可作宾语,那么 “以”呢?不符合 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明仅靠逐字翻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留、换、补、调要记牢”。 【留】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以资政殿学士行” 中的“资政殿学士”,“嘉祐二年”,“庐陵文天祥”等。 【换】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名词作 动词,“游泳”。 【补】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的“樊哙”;“果地震陇西” 中的“于”。 【调】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宾语前置句
宾语在谓语的前面。
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沛公安在?
4、主谓倒装
主语在谓语的后面。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5、定语后置 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
例如:
居庙堂之高 蚓无爪牙之利
6、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状语, 在谓语之 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是补语,在 谓语之后。
例如:投之以骨 → 以骨投之
惧有伏焉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活用
(1)用作名词 (2)活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 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素善留候张良
春风又绿江南岸
◇形容词活用 (1)用作名词 (2)用作动词
(3)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1)……者……也(2)者也 (3)……,……也(4)乃、为、即(5)“是”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
一般省略主语、宾、介宾、谓、“于”
例如:
盖以(之)诱敌
必以情(处理)
(触龙)入而徐趋
公弗许(之) 问之(于)客曰
三、活用原因 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 分工不细,不明。
阅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其中哪些 词的词性发生了变化?
非能水也 左右欲刃相如 一狼洞其中 天雨墙坏
君将哀而生之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吾从而师之
• 稍稍宾客其父
操军破,必北还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活用
(1)活用为动词 (2)活用为使动词(使动用法) (3)活用为意动词(意动用法) (4)直接作状语
古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 • • • • • • •
一、展示例子,思考: 在现代汉语中, 1、名词能否做谓语? 2、名词能否做状语? 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 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 而古代汉语却并不是这样。 请看例句:二月草已芽
二、明确几个规则: 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断词类活用。 2、名、形、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具备了使动、 意动的条件。 3、名词直接作状语,翻译为介宾短语。 4、意动用法译为“认为· · · · · · 怎么样”“以 · · · · · · 为”“把· · · · · · 当作”
三、“关注修辞不可少 ”
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译文:从小石潭向西南望去,溪身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溪流像游蛇那样流动, 可以看到它一会儿显露一会儿隐没,它的两岸像犬牙一样交 错,无法探知它的源。
四、“艺术表达文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