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堂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教材中的《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单元教学。

通过这个习作,让学生进行未来幻想,对家乡的未来进行构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学生反思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习作的写作要求和结构特点;了解如何进行未来想象和构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出生动、具体、有个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未来的家乡进行具体描绘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现在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2.学习任务(10分钟):–让学生阅读《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了解习作要求和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展开对家乡二十年后的想象,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写作实践(20分钟):–学生展开写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构想,写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描写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4.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写作的部分内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写作要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他们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的整篇写作。

2.鼓励学生对未来家乡的发展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表达,可以进行口头表达或小组讨论。

六、作业布置:1.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的整篇写作。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一幅描绘未来家乡的图片或图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思考,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给予反馈。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评价和给予反馈。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给予反馈。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投影仪、幻灯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指导写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提出问题:二十年后的家乡,你希望发生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改变?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组长组织组员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内容,并给予反馈。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作,进行展示。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生活改变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写作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自己的作文,并听取家长的反馈和建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这一习作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这一习作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地构建二十年后家乡在环境、人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涉及到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以及对描写手法的运用等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但在如何合理想象并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上可能还存在不足。

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缺乏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想象,同时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将想象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能够大胆合理地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来丰富习作内容。

-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使习作条理清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现状,启发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路。

- 教师通过范例展示,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结构和描写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发展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在各个方面(如环境、科技、人文等)的变化。

-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描写家乡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避免想象过于荒诞或脱离实际。

- 帮助学生将多个方面的变化有条理地组织在一篇习作中。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现在风貌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景象,让学生更直观地进入想象的情境。

- 在讲解描写方法时,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情境,如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街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关于作文题目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家乡和未来的变化。

2.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作文题目,准确把握题意。

2.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述未来家乡的变化。

3.发挥想象力,突出作文的主题。

四、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分析现在家乡的地理、人文特点,思考未来可能的变化。

2.带领学生发散思维,想象未来家乡的景象、设施,介绍可能存在的新事物和变化。

3.对比现在和未来的家乡,呈现出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化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变化。

2.讲解:解释作文题目,阐明要求,并分析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未来家乡的想象。

3.实例呈现: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参考并提炼出适合自己家乡的未来情景。

4.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写出自己对二十年后家乡的设想,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5.作品分享: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分享,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学习优秀之处。

6.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文,思考是否符合题意,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六、教学评价1.根据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和独特性。

2.注重对学生表达感情、思考家乡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价。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氛围。

七、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游学,实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可以邀请家乡的长辈、村干部等前来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故事。

3.可以让学生将作文拓展成家乡规划或宣传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新,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本次习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思路不清晰;2. 内容空洞;3. 表达不得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注意表达得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能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想象,培养学生预测未来、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表达效果。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优秀范文;作文评分标准。

2.学生准备:观察家乡变化,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激发学生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习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变化,互相启发,丰富写作素材。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讨论的成果写成作文草稿。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 1.了解乡村变化,并能够想象二十年后的乡村生活; 2.了解语文作文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运用; 3.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乡村变化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家乡情感的表达;逻辑清晰、语言精练的记叙文写作。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让学生讲述家乡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等。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乡的愉快时光,并简单讲述家乡在自己离开之后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作文基础知识讲授: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5分钟)记叙文是由平铺直叙的事件、经历、事情或故事等所组成的。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表达方法、承接方法、抒情方法和描写方法,其中表达方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2.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每组讨论家乡的变化,并假设讨论家乡20年后的生活。

然后让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发表观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1)描述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2)描述家乡现在的情况;(3)描写家乡未来可能的情况。

三、作文实践(30分钟)提醒学生,在本节课讨论的基础上,写下一篇记叙文,描述家乡20年之后的情景,包括家乡的变化、学生所拥有的职业、生活情景等。

四、作品分享(10分钟)请几位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所写的作品,让其他学生倾听和评论。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课堂,我们了解了乡村变化对文学创作的启示,了解了语文作文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作业安排1.完成今天在课堂上所要求的作文,字数不少于200字;2.提醒学生备课下一堂课内容。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授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乡村变化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分组讨论和作品分享,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给学生留下了适量的时间来完成记叙文的写作任务,既能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又能让学生进行实践,达到了双重的教学效果。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想象力的培养和具体描写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将想象与现实结合,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主题。
2.创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和第一人称视角来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描绘家乡的未来。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培养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通过借鉴课文《家乡的秋天的雨》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结合课文《我心中的河》的叙述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的视角来描述家乡的变化。本节课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意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感觉同学们的参与度还是相当高的。大家在讨论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在本次习作中虽然重点是描写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但同样可以渗透这一要素,例如在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变化,如二十年后的科学家通过具体的发明创造展现其智慧和对家乡的贡献等。

另外,本单元的课文多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来表达情感,在本次习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描写方法来表达对二十年后家乡的向往、热爱等情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简单地描述事物。

但对于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打开思维,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家乡的变化,如环境、科技、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同时,学生在表达上可能存在条理不清晰、描写不够具体等问题,需要在习作教学中加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使习作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3)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现在的样子,激发学生对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

(2)运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习作内容。

(3)通过教师的示范和点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如环境、建筑、交通、人们的生活等。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想象的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避免过于荒诞。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组织习作内容,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二十年后重回故乡”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作文题目。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对于未来的想象和预测,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作文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2.发挥想象力,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3.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示范法:教师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示范写作,为学生提供参考。

3.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图片和视频。

2.教师准备写作示范,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然后,教师提出作文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2.呈现(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想象和预测。

同时,教师展示自己的写作示范,为学生提供参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动手写作。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写作进度,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二十年后的家乡还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3)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

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豪情壮志缓慢、沉痛高昂2、词句段运用(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出示课件4)小组活动: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5)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

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

(出示课件6)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设定二十年后的家乡为写作背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变化的地方。

教材旨在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家乡的美景和变化时,可能会存在词句不够生动、条理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指导他们如何将观察和想象运用到写作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特点和变化,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家乡的美景和变化生动地描绘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写作等环节,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特点和变化,将家乡的美景和变化生动地描绘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观察和想象,将家乡的变化和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具创新性和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二十年后的家乡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置身于想象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互动式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情。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

本次习作为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材提供了家乡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自己的变化等素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他们可能缺乏具体的想象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并结合实际生活,使作文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运用想象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现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2.教学难点:如何将想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作文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3.示范性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如家乡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写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请大家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二十年后的变化,为写作积累素材。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写作,边写边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

如如何运用想象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使作文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意义。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指导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指导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指导优质课教案教材解析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习作要求一是大胆想象,二是学习列提纲,引领思路,分段叙述。

学情分析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

受认知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影响,小学生对家乡现实状况可能关注不够,对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展开想象,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想象的思路。

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本次习作要注意的两点:一是要注意“家乡”一词,想象的场景或事件要和“家乡”有关;二是要注意“二十年后”这个时间,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会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当前科技日新月异变化的资料,感受科技带给人类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环境面貌、生活状况等有感性的认识,围绕“巨变”一词,为习作积累素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列出习作提纲。

难点依照提纲,有条理地写出家乡的变化,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一组自己家乡二十年前和现在的样子的照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照片。

你们看了这一组照片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2.这组照片的所在地是老师的家乡,分别是老师二十年前的家乡和现在的家乡。

二十年的时光在变,景在变,人也在变。

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身上穿的衣服越来越漂亮。

二十年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还很少,现在基本都普及了。

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呀!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二十年后的家乡)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1.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习作?(想象习作)2.关于想象习作,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融入情感,合理想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完成习作的学习。

环节二:现实对比,打开思路1.看图表2.小组讨论后交流:生1:有的道路并没有通到家,而且路不好走生2:有时候买生活用品还不是很方便,要去很远的街上生3:……并完成表格中的“现在的家乡”一列3.想象交流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生1:同学们读书都不背课本了,用的全都是3D技术的投影书本生2:村村道路都通到了家家户户,而且马路又宽又平整生3:村村都有小卖部,快递站,快递1.师:二十年后的家乡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想象不出来,或者不知该怎样去想象……别急,其实,我们可以从家乡现在的情况得到启发。

出示图表:2.我们要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情景,就必须对现在家乡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家乡现在的情况。

要求:①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也可全部交流。

②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做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③全班交流,完成表格第二列“现在的家乡”。

呈现在表格里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都对自己家乡现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在现有的基础上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出当前家乡的现状,并根据对比,想象出以后家乡的样子。

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作业设计课题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描写出家乡的巨变。

2.编写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作业目标1.能大胆想象,说出家乡各方面的巨变。

(学习目标1)2.能编写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习目标2)3.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3)作业设计学习目标匹配陈述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

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作文习作。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描述未来家乡变化的作文。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对于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将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表达出未来家乡的变化,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同时注重作文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作文要求,运用想象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未来家乡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学会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未来家乡的变化。

2.难点: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未来家乡的期待和信心。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借鉴,提高作文质量。

3.示范引导:教师通过示范作文,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和表达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如未来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用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2.教师准备示范作文,用于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和表达方法。

3.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讨论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未来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示范作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合理安排作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未来的家乡景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也有优秀范文示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但在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还需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深,但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他们可能存在不同的期待和想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憧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写作主题,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明确写作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表达,提高写作质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期待和想象。

3.示范法:教师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素材: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优秀范文:挑选出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范文。

3.准备写作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范文中的写作方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描写未来家乡的想象作文。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材以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思路不清晰、想象不够丰富等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预测未来,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使作文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回忆,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绘出家乡的未来景象。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观察,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绘出家乡的未来景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让学生思考家乡可能发生的变化。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讲解如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3. 讲解如何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写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1.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2. 教学重点: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3.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作业设计:1. 让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2.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说得很好。

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应该写些什么呢?
板书:写什么
生交流、总结
师:是呀,我们可以从景物、建筑、人、交通等方面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三、指导想象,书写变化。


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情?
板书:写变化,融入感情
师提示:
⑴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家人。

⑵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⑶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生组织材料,并汇报。

2.汇报自己的材料。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2)再请中等的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及时做【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进行指导,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写作。

并且提高学生搜集材料,选择材料的能力。


【设计意图:师生合
出评价。

(3)请习作稍差的同学做汇报,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指导。

四、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板书:怎样写
1.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4.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

为了读出重点,我们要把材料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次要材料略写,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

同学们思考自己收集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作,共同探索表达方法,能对学生的习作在写作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行修改习作,能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学习只是一种状态和习惯而已。

人生的绚丽多彩和卑微只因是平台不同,而决定平台的恰恰是自己平时的行为和
习惯。

如果把学习看作投资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万利的,应该是世界回报最多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