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湘教版资料

合集下载

2.2(第1课时)《地球的运动》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024)

2.2(第1课时)《地球的运动》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024)

地球 第二章 第二节 2.2.1 的自转 湘教版
初一地理
自主学习TIME 阅读书P32,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球自转?
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一天(约24小时)。
利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观察点
方向
从•侧• 面从从看侧侧面面看看 自西向东
求时区数=经线度数÷15° 东经东时区,西经西时区 中央经线的度数=15*时区数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
实际上,各国或地区采用的区时,往往是 参照行政区界线或自然界线进行了一定的 调整。
由于一些国家面积庞大跨多个时区,为 了避免时间上的混乱,一个国家往往会规 定使用某一个或几个区时作为国家的标准
时间,如中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 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 时间。
地球 第二章 第二节 2.2 的运动 湘教版
初一地理
为什么不同国家观看奥运会开幕的时间也不同?
法国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时间7月26日19 时30分开始。由于巴黎与北京的时差为6小时,这 意味着国内的观众将在27日凌晨1时30分欣赏到这 场开启于塞纳河的奥运开幕式。
本届巴黎奥运会开创性地颠覆了历史传统,首 次将开幕式从封闭的室内体育馆移至了法国第二大 河——塞纳河之上,堪称一场前所未有的“露天大 party”。这条满载巴黎历史与文化的河流,也为世 人掀开巴黎崭新的一页。途中约2000名艺术家将演 出12场舞台剧,超过30万名观众聚集在塞纳河沿岸。
东东东 二三四 区区区
东东 五六 区区
东 七 区
东 八 区
东 九 区
东 十 区
东 十 一 区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课件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课件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 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 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 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昼最长夜最短的季节出现在 夏至前后,即夏季气温最高。
昼最短夜最长的季节出现在 冬至前后,即冬季气温最低。
昼夜较平均的季节出现在春 分、秋分前后,即春季和秋 季气温适中。
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 形成了春、 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现象最为明显。
1
2
目录
CONTENTS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53°33′N, 113°30′W),连续一年于每月的同一日拍摄了日出时 的照片,记录下了当地一年中每月同一日日出方位的变 化。 1.简要描述图中1—12月日出方位的变化。
1—12月日出方位的变化为东南-东-东北-东南 2.想一想,每月同一日日出方位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自转 地 球 的 运 动
公转
绕转中心:地轴 基本特点 周期:一日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产生时差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呈66.5°夹角)
基本特点 周期:一年
方向:自西向东
地理意义
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空间:形成五带的划分
产生了四季变化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 地球的运动 教学课件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 地球的运动 教学课件

一、地球的自转
时区
1.时区划分起点是0°经线; 2.一个时区跨度为15°; 3.东西十二时区是一个时区; 4.全球24个时区,两个相邻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5.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1天。
一、地球的自转
计算 1:时区的计算(已知某地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东二区中央经线30°E 东四区中央经线60°E 西二区中央经线30°W ➢ 观察寻找规律得: 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东经即东时区) 如果是任意一条经线呢?假设我们以35°E、38°E、 37.5°E为例,大家计算一下。 35°E/15°=2……5 东二区 38°E /15°=2……8 东三区 37.5°E/ 15°=2……7.5 东二区和东三区的界线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
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
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
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 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无 论中学 生还 是小 学生, 他们 对自己 喜欢 的老 师都会 有一些 普遍 认同的 标准, 诸如 尊重和 理解学 生, 宽容、 不伤害 学 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 、有耐 心、不 轻易发 脾气等 。 教师 要放 下架子 ,把学 生放 在心上 。“蹲 下身 子和学 生说话 ,走下 讲台给 学生讲 课”;关 心学生 情感体 验,让 学生感 受 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 ,努力 做学生 喜欢的 老师。 教 师要学 会宽 容, 宽容学 生的 错误和 过失 ,宽 容学生 一时没 有取 得很大 的进步 。苏 霍姆林 斯基说 过: 有时宽 容引起 的 道德震 动,比 惩罚 更强 烈。每 当想 起叶圣 陶先 生的 话:你 这糊涂 的先 生,在 你教鞭 下有 瓦特, 在你的 冷眼 里有牛 顿,在 你 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 加感受 到自己 职责的 神圣和 一言一 行的重 要。 善 待每一 个学 生, 做学生 喜欢 的老师 ,师 生双 方才会 有愉快 的情 感体验 。一个 教师 ,只有 当他受 到学 生喜爱 时,才 能 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简介 新课标 的全名 叫做 《义 务教育 课程 方案和 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 文件包 括义务 教育 课程方 案和16 个课 程标准 (2022 年 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 连劳动 、道德 这些, 也有非 常详细 的课程 标准。 现行义 务教育 课程 标准 ,是201 1年 制定的 ,离 现在已 经十 多年了 ;而 课程方 案最早 ,要 追溯到 2001年 ,已 经二十 多年没 更 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 实情况 更新。 所以这 次新标 准的 实施 ,首先 是对 老课标 的一 次升 级完善 。另外 ,在 双减的 大背景 下颁 布,也 能体现 出, 国家对 未来教 育 改革方向的规划。 课程方 案课程 标准 是啥 ?课程 方案 是对某 一学 科课 程的总 体设计 ,或 者说, 是对教 学过 程的计 划安排 。简 单说, 每个年 级 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 么讲, 课程方 案就是 依据。 课程标 准是规 定某 一学 科的课 程性 质、课 程目 标、 内容目 标、实 施建 议的教 学指导 性文 件,也 就是说 ,它 规定了 ,老师 上 课都要讲什么内容。 课程方 案和课 程标 准, 就像是 一面 旗帜, 学校 里所 有具体 的课程 设计 ,都要 朝它无 限靠 近。所 以,这 份文 件的出 台,其 实 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 我们孩 子成长 的走向 。 各门课 程基于 培养 目标 ,将党 的教 育方针 具体 化细 化为学 生核心 素养 发展要 求,明 确本 课程应 着力培 养的 正确价 值观、 必 备品格 和关键 能力 。进 一步优 化了 课程设 置, 九年 一体化 设计, 注重 幼小衔 接、小 学初 中衔接 ,独立 设置 劳动课 程。与 时 俱进, 更新课 程内 容, 改进课 程内 容组织 与呈 现形 式,注 重学科 内知 识关联 、学科 间关 联。结 合课程 内容 ,依据 核心素 养 发展水 平,提 出学 业质 量标准 ,引 导和帮 助教 师把 握教学 深度与 广度 。通过 增加学 业要 求、教 学提示 、评 价案例 等,增 强 了指导性。 教育部 将组织 宣传 解读 、培训 等工 作,指 导地 方和 学校细 化课程 实施 要求, 部署教 材修 订工作 ,启动 一批 课程改 革项目 , 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

湘教版1.3地球的运动

湘教版1.3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桃江七中
刘勋国
纬线有哪些特点?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每条纬线自成一个纬线圈; 3、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变短.
高纬、中纬、低纬的划分: 经线有哪些特点?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每条经线为半圈,两条正相对的 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3、所有经线等长.
桃江七中 刘勋国
A B E
D
C
昏 AB:——线;BC:晨 线 ——
F
晨 昏 DE:——线;EF:——线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2、周期: 3、速度: 4、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昼夜的形成: 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交替的形成: 地球不透明本身不发光,地球不停的自转。 昼和夜的表达方法:任一瞬间,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 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 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也就是太阳的仰角。 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90° 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 昼夜交替的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被用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角速度: 约1°∕日。 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4、速度: 线速度: 约30千米∕秒。
5、地理意义: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23°26′) ⑴黄赤交角:
⑵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四季的更替 E、五带的划分
Ⅱ. 区时: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统一时间,即区时。 Ⅲ. 计算问题 区时的计算方法(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1小时×时区差数 (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用“+”,西用 “-”)。 |时区差|=|时区1—时区2|(东时区取+,西 时区取--)

1.3地球的运动 湘教版

1.3地球的运动  湘教版

【思考】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吗? 为什么? 小张在一年内过了两个 “五一”节。 [解析] 小张先在日界线 西侧过节,然后过日 界线到东侧的西12区 继续过节。
日界线:
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或说24时)的那 条经线(简称零点经线) 从该线往东至180°经线日期大,
往西至180°经线日期小.
此经线为日界线,即180°经线
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远日点 近日点


近日点
远日点


2、 轨道面与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66.5°
黄赤交角 23.5°
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周期:1个回归年=365d5h48m46s 影响: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
H
地 面
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就 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 度,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 东边时刻总是比西边时刻 早; 时间的计算:东“+”西 “-” 全球有无数个地方时, 造成时间的混乱。
直射经线,12时 对应经线,24时
我国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经度约为东经 73° 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的东部 :经度约为 东经 135° 请计算一下:我国的最西端与最东端的地方时相差几小 时几分钟? 135°E 附近 73°E 附近
读右图以北极为中心的示 意图,若阴影部分代表4月 10日,非阴影部分代表4 月11日。则甲的时间为: A A.3时 B.9时 C.15时 D.12时 北京时间是: D A.10日8时 B.10日20时 C.11日20时 D.11日8时
10日

·
11日 甲·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课件(共5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课件(共54张PPT)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三、地方时的特点
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地球的自转
2、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四、地方时的计算
经度和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地球的公转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h,经度相差1°,时 间地方时相差4min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1、当北京时间(120°E)为正午12时时,印度首都新德里 C (82.5° E)的时刻是 A.9时 B.10时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时 区 和 区 时
7.5° 15° 15° 7.5°
……
……
活动:
22.5°
7.5° 0° 7.5°
22.5°
112.5°
127.5°
172.5° 180° 172.5°
1、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中时区以东和以西,分别为哪几个时区? 2、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3、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纽约分别为哪个时区?
地球的公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3
地球的自转
、 自 转 的
地球的公转
周 期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3 、 自 转 的
地球的公转
周期
太阳日 恒星日
自转的角度
360°59′ 360°
长度
24时0分 23时56分4秒
应用价值
昼夜交替 周期 真正周期
地球的自转
周 期
考考你:今天晚上8点钟在你头顶正上方的一颗恒
地球不透明、本身不发光;地球自转。
地球的公转
⑶ 昼夜交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

【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三节_地球的运动_(课件)

【地理】湘教版必修1_第一章_第三节_地球的运动_(课件)

当太阳直射90°W经线,子夜线为 90°E,如图(3)所示。180°经线的 地方时为12月15日6:00,进入12月15 日的区域所占时间为6小时,即进入12 月15日的区域占全球的1/4。
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子夜线 为0°经线,如图(4)所示。 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月15日12: 00,进入12月15日的区域所占时间 为12小时,即进入12月15日的区域 占全球的1/2。
③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 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例:已知A地(40°N,116°E)区时为11:26, 求 B 地 ( 35°N , 140°E ) 、 C 地 ( 40°S , 74°W)的区时。
(1)先求A、B、C三地的时区 A地时区=116°E÷15°约等于8 东8区 B地时区=140°E÷15°约等于9 东9区 C地时区=74°W÷15°约等于5 西5区 (2)再求A、B,A、C之间的时差 A、B之间的时差=东9区-东8区=1小时 A、C之间的时差=东8区+西5区=13小时 (3)求B、C的区时 B地区时=11:26+1小时=12:26 C地区时=11:26-13=-1:34+24:00=22:26
“ 东 减 西 加 ( 单 位 一 天 )
东 十 二 区


线
减一天
西 十 二 区
加一天
能力· 思维· 方法
【例 3】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 12 月 30 日 12 时 (区时)起,经过5分钟,超过了 180°经线,这时其 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全国高考题)( ) A.12月29日12时5分
①人文日界线: 180度 位置固定、时间不定,向东减一天

2.2地球的运动+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地球的运动+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堂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导学案P11,(三、课堂探究内容) 并上台展示。
探究一: 1利用地球仪,上台演示地球公转,简单介绍地球公转的方向 、周期和产生现象。
项目 绕转中心
公转基本特征
太阳
周 期 一年或365天
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理现象
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划分
2.阅读教材 P34 图 2-31,完成表格:
本节目标: 1.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 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运用模型或者软件,能够自主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3.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体会人们顺应自然规律经 线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一、自主预习 4mins 结合导学案P11,通读书本P34-35,在书上用红笔划 记导学案自主预习答案。
二、互学
监督小组长检查监督小组完成情况。 检查内容:1.导学案是否有标记(括号里是否打√)
2.书上是否用红笔标记 本项总分为3分,监督小组视完成情况将分数写黑板上。
要求:1.行动迅速不拖拉(1mins内完成检查并到黑板上加减分) 未完成者扣本小组积分1分 2.公正公平,其他成员保持安静,否则扣本小组积分1分
6.7.8(夏季)
3.4.5(春季)
9.10.11(秋季) 12.1.2(冬季)
思维提升1:每年回归线之间有___2__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有__1__ 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以外_无____太阳直射现象。
思维提升2:影子长短的年变化 1.一天之中,__早__晚___(时间)影子最长,此时太阳高度角较 __小____;_正___午___影子最短,此时,太阳高度角较___大___。 2.一年之中,___冬___(季节)影子最长,___夏_____影子最短, __春__秋___影子长度居中。

2.2+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2.2+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2024」湘教版地理新教材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为什么一年中有四季春夏秋冬呢?
公转基本特征
自转中心:太阳 地 球 公 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一年【365天】
任务一:认识太阳直射和斜射
1.直射和斜射哪个获得热量更多? A点获得热量更多 直射,单位面积获得热量最多
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地区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地区昼短夜长 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冬至
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北温带:无太阳直射,一年四季分明 热带:一年都有太阳直射,终年炎热
五带划分
一年内太阳高度角变化
思考一年内,什么时候学校旗杆的影子最长?
北半球昼夜情况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有极昼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有极夜
Hale Waihona Puke —小 结 归 纳 —地球的运动 -公转
特征
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约365天
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课 堂 练 习 —
课堂练习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发射
90°
A
30°
B
太阳直射点
C
B
➢ A、B、C哪点为太阳直射点?
A
A点为太阳直射点
➢ 太阳直射点会一直位于点A吗?
不会,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任务二:公转产生怎样的地理现象?
四季更替现象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湘教版高中]地球的运动

湘教版高中]地球的运动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
昼夜等长
春分 昼 昼 短 渐 于 长 夜 冬至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夏至
昼昼 渐长 短于 夜
昼渐短,昼<夜
秋分
昼最短
昼夜等长
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
赤 道 春分日
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 北出现极昼。 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D
·
120°E
二、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⒉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近日点 1月初 3.公转的速度: 远日点 7月初 公转的速度慢 公转的速度快
远日点
近日点
4.公转的周期:
1恒星年:365日6 时 9分10秒
三、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的概念
地球 运动
自转运动-----绕轴运动-----赤道平面
2、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 (1)由于地球不停地 自转,在地球表面上 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 运动会发生的偏转。 这种偏转好像受到某 种力的作用,我们称 之为地转偏向力。
(2)偏转方向判定 我们可以借鉴物理学科中的“左右手定则” 来判断水平运动的偏向。
北半球:右手四指表示物体原来运动方向,
大拇指表示偏向,手心向内。
2、在东经20°南纬30°的地方,沿东经20°经 线向赤道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B)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3.地方时产生
(1)概念: (2)时刻早晚: ①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早 (3)时差大小: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 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 认识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 认识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时区与区时设计说明通过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观察记录产生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时区与区时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运动的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设计说明地球公转这部分内容,通过模拟演示、观察记录、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习目标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演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12、1、2三个月,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和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湘教版
感谢您的观看。
昼夜交替现象,影响人类的生物钟和活动规律。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周期
02
CHAPTER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于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定义
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约为0.017,表示轨道的形状略微偏离圆形。
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约为23.5度,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相同。
03
定义
方向来源
观察角度
结果
地球自转的方向
01
02
03
04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站在地球上任意一点,观察太阳的移动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
定义
约为24小时。
周期长度
一个昼夜的长度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与日夜的关系
地球公转轨道的长度:约为1.5亿公里。
地球公转的轨道
四季的形成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面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昼夜变化的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约为365.25天,称为一个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周期
03
CHAPTER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步骤
通过模拟地球的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它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目的
模拟地球运动
准备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等。
步骤
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并思考其原因。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维目标一.知识打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土軍单H祓氏怎和TT O ''J戊肿节山变-匕邈H ■丄变化••一"过程与方法1. 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的特佢及产半的地理规象。

2. 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濟全諒柠地的抚夜长晅状况和币T-太卩I嘔度的变化.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进-步树立世界的物质件及物质运动刼律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2.3.教学难点1.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4说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觀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能量造成的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投影: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生习权教刊,门丰除尤•几成去格空门山祥。

师板书: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生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方向转动。

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如下團所示。

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1章地球的运动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1章地球的运动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2.学习技法 (1)教具模拟实验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及教学仪器模拟演示地球 自转和公转,通过动态演示,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转化为形象的地 理模型,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比较分析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特征具有相似性,都可以从 运动方向、周期和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三个角度进行列表归纳,方便 学习与比较。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3)绘图法: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 节的变化规律等,通过“静态”示意图的绘制,展示地球“动态”的运 动特征。动
技法概览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1.学习思路
(1)学习地球的运动,需重点处理好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无论自转还 是公转,因参照物不同,地球运动的周期不同;二是结合示意图理解地 球运动速度及其时空变化。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可从示意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逐层递进,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 运动的规律。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本章概要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日-恒星日=3分56秒
(四)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 角度。 计算:360°/24小时 规律:除南北极点外各地相 同。均为15°/小时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计算:纬线圈的周长/24 规律:除两极外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 减。
B A
D C
F E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 求地球上任意一点A线速度V V=周长/周期=2πr/24小时,如下左图所示。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 (1)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 能反射太阳光的球体,因此 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2)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 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 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 替现象。
晨线、昏线的判断
Hale Waihona Puke 晨线:随地球自转,晨 线
从“黑夜”进入
“白天”的过渡线
昏 线
昏线:
随地球自转,
从“白天”进入
“黑夜”的过渡线
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



太阳高度角大于0



地平面
太阳高度角等于0
太阳高度角小于0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二)导致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
1、原因: 受到地转偏向力作用 2、地转偏向力 (1)定义:促使物体在水平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2)偏转规律:

S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经度相同, 地方时一定相同。
1、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②全球经度分为360°,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 小时,每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 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如果我们知道了A地的地方时,如何计算出B地的地 方时呢? 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经度差× 4分钟/1°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为 (A )
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
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
但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作绕日公转运动,在它自 转一周的过程中,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约1°,因 此P点并不正对太阳,需要再继续自转约1°,P点才能正 对太阳,这一过程约需3分56秒,图中的B表示一个太阳 日。
区别 转过度数
太阳日 360059′
恒星日
3600
所需时间
应用价值
24小时
日常生活
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科学研究
日月星辰为什么会东升西落? 为什么会有昼夜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
这些现象与什么 有关呢?
第 三 节 地 球 的 运 动
一、地球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轴是地球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二)地球的自转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
N
D.24小时4分56秒
3.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 B ) 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 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 C.拉萨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 D.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4.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 A.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B.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 C.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 D.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OA=R,r/OA=cosφ,r/R=cosφ,r=Rcosφ, V=2πr/24=2πRcosφ/24
由此可推出赤道、南北纬30°、南北纬60°纬线上 的自转线速度分别为(如上右图所示):
V(0°)=2πRcos0°/24=1670千米/小时 V(30°N)=2πRcos30°/24=1447千米/小时 V(45°N)=2πRcos45°/24=1181千米/小时 V(60°N)=2πRcos60°/24=837千米/小时
S
北极 逆时针旋转
南极 顺时针旋转
北“逆”南“顺”
(三)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由于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的周期出现了两个 周期,即太阳日与恒星日
1.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2.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5
图解恒星日和太阳日
如下右图所示,当地球 位于E1位置时,地球上的P点 刚好正对着太阳S和天空中的 某一颗恒星,随着地球的自转, 地球刚好自转一周后(360°) 到达E2,P点又正对着那颗恒 星了,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 是一个恒星日(图中A所代表的 时段);
5、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赤道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6、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B A.地球不停地公转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D.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北半球
赤 道
南半球
(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
将偏向的角度画成与原运动方向大致呈45º即可
(三)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 B A
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
C

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的
看到日出早一些,东边的时 刻比西边早。“东早西晚”
纬度 线速度(千米/小时)
角速度(度/小时)
00
1670 15
300
1447 15
450 600 900
1181 837 0 15 15
应用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
如右图所示,位于赤道某 地P,轨道高度为h的同步 卫星M的角速度与P地相等 (15°/时),线速度大于P 地,M的线速度 =2π(R+h)/24小时。此公 式同时可用于高海拔山脉 的线速度计算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2 时区 国际上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从0°经 线起东、西各十二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 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区时。
中时区
–7.5° 0° 7.5°
具体的划分是:
1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作为零时区 的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7.5 °为零时区,也叫 中时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