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合集下载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声音实验器材(如鼓、铃、笛子等)、录音机、音响设备、实验记录表。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进行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声音的奇妙旅程》引入话题,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过程,如敲鼓、摇铃等,引导幼儿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在空气、水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幼儿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点:让幼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引导幼儿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声音的理解程度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活动,共同探索家庭中的声音现象,如电话、电视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声音主题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和探索声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解答幼儿的疑问。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3.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八、教学拓展:1. 声音与音乐:让幼儿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特点。

2. 声音与科技:让幼儿了解科技产品中的声音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2.不同自径的螺丝;3.钢笔、圆珠笔。

活动过程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拧在一块儿。

都能扣紧)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5.幼儿讨论,总结答案。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篇二」设计意图: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想通过寻找声音、制造声音、分辨声音,避免一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去避免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3.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重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准备: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2.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乐园》第四章《奇妙的声音》,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声音的特点,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与振动的联系。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锣、铃铛、气球、塑料杯、绳子、米粒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音响,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声音。

(2)邀请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对声音的感受,如跳舞、拍手等。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声音产生的过程,如敲击鼓面、摇动铃铛等。

(2)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声音与振动的联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易乐器,如鼓、锣等。

(2)组织幼儿进行“听声音猜物品”的游戏,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

(2)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制作乐器的过程和感受。

5.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音乐厅,了解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

(2)开展“家庭音乐会”,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展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声音》2. 板书内容:(1)声音的产生: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介质(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电器,描述它们工作时产生的声音。

(2)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2. 答案:(1)例:洗衣机工作时,发出嗡嗡的声音。

(2)例:幼儿可用自制的鼓、锣等乐器,演奏《小星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点等知识。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讨论。

1.4 教学步骤:1.4.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1.4.2 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1.4.3 小组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4.2 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情况。

2.4.3 小组讨论:我们平时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第三章:声音的特性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幼儿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3.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讨论。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3.4.2 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特性的声音。

3.4.3 小组讨论:我们平时是如何辨别不同声音的?第四章:音乐与声音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欣赏,让幼儿知道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

4.3 教学方法:讲解、音乐欣赏。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音乐与声音的关系。

4.4.2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五章:保护听力5.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听力,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

5.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听力。

5.3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活动。

5.4 教学步骤:5.4.1 讲解听力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听力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生活中的声音、声音的奇妙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知道声音的来源。

2.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激发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观察、识别和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鼓、小木棒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猜测是哪种动物,并引导他们关注声音的来源。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用音响、话筒等教具演示声音的产生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声音的传播:教师用气球、鼓等教具演示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请找出生活中能产生声音的物品”,引导幼儿思考、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生活中的声音(4)声音的奇妙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1)汽车的喇叭声(2)鸟儿的叫声(3)雨滴落在窗户上的声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奇妙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声音的观察和探索,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声音的奥秘。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相关内容,如声音的音调、音量等,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奇妙的声音》,教材对应章节为《发现声音的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声音的特点、生活中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声音,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制造不同声音的方法,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话筒、小鼓、铃铛、尺子、橡皮筋等。

幼儿准备:空瓶子、沙子、小石子、吸管、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音响,让幼儿闭眼聆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关注到声音的存在,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小鼓、铃铛等发出声音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让幼儿分组,一个幼儿拿着话筒说话,其他幼儿把耳朵贴在话筒上,感受声音的传播。

(3)不同声音的特点:教师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空瓶子、沙子、小石子等制造不同声音。

(2)分组进行“声音接龙”游戏,让幼儿模仿教师制造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不同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三种声音,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示例: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叫声、流水的声音。

汽车喇叭声很响,鸟儿叫声清脆,流水声音轻柔。

2.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小物品制造三种不同声音。

答案示例:用筷子敲击碗制造清脆的声音;用纸张摩擦制造沙沙声;用橡皮筋弹奏制造弦乐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针对不同幼儿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音与音乐的关系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钢琴、音叉、鼓、沙锤等。

2.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敲击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有哪些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钢琴演奏简单的旋律,让幼儿分辨音调的高低。

(2)教师调节音响的响度,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大小。

(3)教师展示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幼儿区分音色。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学具,尝试模仿教师的演奏。

(2)让幼儿用纸杯传声,体验声音的传播。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基本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答案示例:(1)声音名称:汽车的喇叭声声音特点:响亮、尖锐(2)声音名称:流水的声音声音特点:轻柔、连绵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声音特性的掌握情况,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声音,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声音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声音才艺。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奇妙的声音》适用年级:大班学科领域: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探索声音的奥秘。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声音实验器材(如铃铛、鼓、尺子等)、录音机、耳机、音叉、乒乓球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进行声音实验的空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如铃铛、鼓、尺子等。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4. 声音的辨别:培养学生对不同声音的辨别能力,进行听力训练。

如播放不同乐器的音频,让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声音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声音辨别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课后探究成果,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音知识。

六、教学活动六:声音的调音实验1.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2. 活动过程:a. 准备音叉、乒乓球等实验材料。

b. 将乒乓球放在音叉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乒乓球的振动情况。

c. 改变音叉的振动频率,观察乒乓球的振动情况,并记录声音的音调变化。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3篇)《奇妙的声音》幼儿园篇1一、教材分析: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比如拿个勺子敲敲会发出当当的声音,用铃鼓碰碰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大班孩子们喜欢这些声音,乐意表现这些声音,他们有了辩听、探索各种各样声音的能力,本次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就是想在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给孩子们有个提升,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动地探索自然中各种奇妙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

二、教学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

3、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1、各种声音的录音带。

(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2、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

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学方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幼儿寻求声音的操作活动中,运用观察指导法,对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帮助指导,完成活动目标。

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2 学会通过声音表达情感1.3 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语言的兴趣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材料(如振动的音叉、电话等),音乐播放设备,故事书《奇妙的声音》2.2 环境布置:安静且舒适的活动室,音响设备正常运作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奇妙,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3.2 主体活动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2.1 教师向幼儿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看到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3.2.2 教师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声音,如拍手、拍桌子等,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传播3.3 主体活动二:通过故事《奇妙的声音》让幼儿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3.1 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通过声音表达情感的情景3.3.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认识到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4 主体活动三:音乐活动3.4.1 教师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音乐风格带来的情绪变化3.4.2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拍手、跳舞等第四章:活动总结4.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回顾所学内容4.2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关注和兴趣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声音表达情感,记录幼儿的表现,与教师交流反馈5.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关于声音的元素,如音乐玩具、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图片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声音第六章:活动准备6.1 教具准备: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材料(如振动的音叉、电话等),音乐播放设备,故事书《奇妙的声音》6.2 环境布置:安静且舒适的活动室,音响设备正常运作第七章:活动过程7.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奇妙,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7.2 主体活动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7.2.1 教师向幼儿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看到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7.2.2 教师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声音,如拍手、拍桌子等,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传播7.3 主体活动二:通过故事《奇妙的声音》让幼儿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7.3.1 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通过声音表达情感的情景7.3.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认识到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7.4 主体活动三:音乐活动7.4.1 教师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音乐风格带来的情绪变化7.4.2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拍手、跳舞等第八章:活动总结8.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回顾所学内容8.2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关注和兴趣第九章:活动延伸9.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声音表达情感,记录幼儿的表现,与教师交流反馈9.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关于声音的元素,如音乐玩具、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图片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声音第十章:教学评价10.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对音乐的表现力等方面,评价幼儿对活动的掌握程度10.2 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庭中对声音表达的实践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进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详细阐述了一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共十个章节。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一节《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类别以及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类别,知道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和类别。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鼓、铃铛、卡片、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如鸟叫声、水流声、鼓声等,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声音的来源。

(2)讨论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重要性。

2. 新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击鼓、摇铃铛等实验,让幼儿观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声音的类别:展示不同声音的卡片,让幼儿分辨并分类。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户外听到鸟叫声,而在室内听不到?”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模仿不同的声音,并请其他幼儿猜测。

(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的类别:自然声音、人工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记录下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分类。

答案示例:自然声音:鸟叫声、水流声、风吹树叶声等。

人工声音: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电视声音等。

2.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类别。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奇妙的声音》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

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鼓、锣、音叉、橡皮筋、尺子、水杯等。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话筒、鼓、锣、音叉、橡皮筋、尺子、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2)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质(3)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原理。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声音:闹钟声、汽车喇叭声、鸟叫声等。

特点:闹钟声有规律,汽车喇叭声较大,鸟叫声清脆等。

(2)声音传播原理:声音通过振动产生,通过空气、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激发了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声音,分析其特点,并进行分类。

大班优秀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大班优秀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大班优秀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背景•学校名称:XXX幼儿园•班级名称:大班•学科名称:科学•教学主题:奇妙的声音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分辨能力;2.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3.让幼儿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判断声音的大小和高低;2.通过比较差异,培养幼儿分辨各种声音源的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增强他们对奇妙事物的探索欲望;3.让幼儿体验并感悟声音在生活中的美好和欣喜。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和来源;•声音的大小与高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步骤•引入环节为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唱歌、说故事等各种方法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展示环节1.用语言和图片引领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如鸟叫、汽车响、风声等;2.用乐器模拟不同大小和高低的声音,并让幼儿感受和辨别不同声音的差异。

•实验环节1.与幼儿讨论实验的目的,即通过实验研究声音的大小和高低;2.实验工具:长短不同的木棍、玻璃杯、水等;3.实验过程:将木棍放在杯口上,并用手击打,听听声音大小;将水倒入杯子中,再击打,听听声音高低差别;4.分析实验结果,让幼儿总结声音大小和高低的实验规律。

•应用环节1.让幼儿思考和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喇叭、火车、音乐等;2.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的声音,如自然风光、乐器演奏、动物叫声等,让他们感受并表达对声音的好感。

四、教学评价•参与评价: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主动参加大班活动等;•作品评价:观看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知识及能力评价:通过测试幼儿对声音知识及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教具:板书、图片、乐器、木棍、玻璃杯、水等。

•教材:幼儿园科学课本。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实用的教案是让我们课堂顺利进展的依据,教案在老师的教学中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声音.并学习分辨。

2.肩皂利用各种物品、各种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声音模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

3.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1.酸奶杯、热水袋、干豌豆、纸张、纸制火柴盒、木板、不锈钢杯、筷子、塑料袋、高矮不一的杯子等各种材料。

2.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科学家利用声音的创造〞vcd。

活动过程一、提出主题1.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幼儿讨论后答复。

2.你听到过的最大的声音是什么?最小的声音是什么?二、听一听奇妙的声音幼儿听录音(下雨声、老虎叫、狮子吼、小鸟唱歌、打雷声等等),说说自己听}十{了哪些声音.想象在什么时候这些声音会出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我来造声音1.老师利用酸奶杯互相击打,发出骏马奔驰的声音,然后把多种材料分给幼儿,让幼儿3人一组尝试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使它们发出各种声音,制造各种声音效果。

2.幼儿在操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自己想造什么声音效果.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尝试。

3.幼儿轮流向大家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效果,其他幼儿加以欣赏与模仿.如:摇一盒干豌豆——雨滴落在遮雨棚上的声音;把硬纸揉成团——路上的脚步声……四、讨论:我喜欢什么声音让幼儿在讨论中知道乐音和噪音,了解生活中对我们有益和有害的声音,知道要学会制造乐音,防止制造噪音。

五、看vcd,了解科学家利用声音为人类效劳的实例,如声波驱蚊器等等,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自己也当创造家。

活动延伸1.在小组活动中探索用绘画与舞蹈语言表现各种声音。

2.语言活动:诗歌《巴喳——巴喳》。

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优美独特的意境。

附诗歌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见这声音。

就一下躲到了树林间。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听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听辨,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各种乐器、生活物品(如塑料杯、木棒等)、录音机、音响设备。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塑料杯、一把木棒,以及记录声音的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扬声器,让学生用手摸扬声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扬声器振动时能发出声音,从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教师让学生围成一个圈,用扬声器播放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从而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4. 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选用教具中的乐器和生活物品,进行自由探索,发现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学生通过实践,发现不同乐器和生活物品发出的声音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声音接力”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通过传递声音,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欢快、柔和、尖锐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庭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试着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册第十五章《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声音特征的辨别。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哨、气球、小纸杯、电话机、尺子等。

2. 学具:小鼓、口哨、气球、小纸杯、电话机、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测并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音响振动产生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通过电话机传递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声音特征:教师分别演示音调、响度和音色,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的声音特征。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用不同的方式产生声音(如拍打小鼓、吹口哨等),其他组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学生用尺子拨动小纸杯,观察纸杯的振动,感受声音的产生。

4. 小结与拓展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它们的声音特征是什么?2. 答案:学生通过观察,列出物体及其声音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特征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应用,如音乐、通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特征的辨别。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声音的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声音表达情感和创造力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以及声音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鼓、锣、钹、木鱼等乐器。

2. 学具:小纸杯、绳子、橡皮筋、小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音响,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声音。

(2)教师提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教师演示绳子传递声音,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小纸杯、橡皮筋、小纸片等制作简单的乐器,感受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分组进行声音传递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传递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色4. 声音的运用:表达情感、创造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奇妙声音(1)观察并记录家里或户外环境中的声音。

(2)与家长一起探讨这些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声音模仿秀”活动,让幼儿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提高幼儿的声音感知能力。

(2)组织“家庭声音晚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17篇)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17篇)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17篇)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篇1活动名称:奇妙的声音活动目标:1、指导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3、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各种乐器、药盒、皮筋、酸奶瓶、豆、玉米等活动过程: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

”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呢?幼儿:“耳朵能听见声音。

”“没有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教师: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唱歌、电话、下雨、鸡鸣、咳嗽、拍手等声音)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如果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没有,会怎么样?(幼儿“如果没有声音,说话只能比划”“汽车没有声音,会把人撞死的”“上课没有声音怎么听课呀?”“没有声音,乐器也不响了。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x人们生活离不开声音,但有时候也需要安静教师:(请幼儿玩乐器,每人一件,自由敲打,相互交换)你用什么办法让乐器发出了声音?教师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组成教师:(请幼儿停止一切活动)嘘!怎么没有声音了?一会有声一会又没声,这是怎么回事?声音是怎样来的?请大家来试一试,请伸出你的手,轻轻地把手放到喉咙上,我们一起来说儿歌“洗手”刚刚说儿歌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不论什么东西,震动了才能发出声音,不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耳朵帮助我们听到的,那小朋友说一说怎样保护耳朵?(不随便挖耳朵,声音大时要张开嘴或捂上耳朵,不要把东西放进耳朵里)三、小制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许多东西,请小朋友做一个琴和沙锤,让我们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来演奏歌曲吧!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在院子里、路上、家里听一听还有什么声音。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奇妙的声音》教案(通用12篇)

《奇妙的声音》教案(通用12篇)

《奇妙的声音》教案(通用12篇)《奇妙的声音》篇1活动目标知道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动作的关系,以及声音大小与力量的大小有关。

2.能分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声音,并用象声词描述听到的声音。

3.喜欢倾听好听的声音,在做一做、试一试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愿意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动作的关系,知道声音大小与力量的大小有关。

活动准备多媒体;每人一只塑料小瓶,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1.听辨各种有趣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1)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听辨常见动物的`声音。

提问:听,这是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唱歌?小结:小耳朵通过听声音就能分辨出各种动物。

(2)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坐车去参加音乐会的情境,引导幼儿听辨汽车、水流等声音。

提问:听,小动物们是怎么去大森林的?我们遇到谁了?小姐姐是怎么说的?我们到哪里了?你怎么知道的?小结:声音能让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声音真的很奇妙。

2.探究让身体发出声音的办法,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动作的关系(1)创设自己参加音乐会的情境,引导幼儿探究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初步感知声音产生与动作的关系。

提问:你的身体能发出声音吗?小结:我们拍手,跺脚,碰牙齿,动一动身体就会发出各种声音!(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唱歌”。

3.探究让物品发出声音的方法,初步感知声音的大小与力量的关系(1)探究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提问: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小结:敲一敲,碰一碰,小瓶子就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在瓶中装进黄豆,摇一摇,听一听,感受有节奏、音量适中的声音才好听。

提问:把黄豆装到小瓶子里,发出什么声音了?你们一起摇晃发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为什么?怎样才能让小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小结:乱摇动发出的噪音不好听,有节奏的像音乐一样的声音才好听。

(3)引导幼儿探究力量的大小与声音的大小有关。

提问:怎样才能让小乐器发出大大的声音?怎样发出小小的声音?小结:力气大,使劲摇晃就能发出大的声音,力量小,轻轻的摇晃发出小的声音。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精选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精选

《奇妙声音》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奇妙声音》这一教学内容源自幼儿园大班教材第六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声音产生、传播、声音特征以及生活中各种声音展开。

通过这一内容学习,让孩子们解声音奥秘,提高他们对声音感知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解声音传播方式。

2. 使孩子们能够识别不同声音特征,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3.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孩子们对生活中声音现象关注,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传播方式、声音特征识别。

重点:声音产生、声音与生活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尺子、橡皮筋等。

学具:小纸杯、棉线、小木棒、小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孩子们进行“听声音找物体”游戏,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根据老师敲击物体发出声音来猜测物体。

(2)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声音是如何传播?2. 例题讲解(1)通过音响、话筒等教具,让孩子们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利用小鼓、铃铛等教具,让孩子们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声音接力”游戏,让孩子们用小纸杯、棉线、小木棒等学具制作电话,体验声音传播。

(2)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是我们喜欢?哪些声音是我们不喜欢?(2)拓展:探讨如何减少生活中噪声影响,保护我们听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介质(空气、水等)3. 声音特征:音调、音量、音色4. 声音与生活: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敲门声、电话铃声、电视声音、炒菜声等。

2. 作业题目:与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如何减少生活中噪声影响?答案:如轻声说话、关闭不必要电器、使用耳塞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孩子们解声音奥秘,提高他们对声音感知能力和探索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机关幼儿园鲍晓凤一、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乐器、第二组:收集的
废旧材料、第三组:盘子、豆子)①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
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物体进
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
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

进一步探
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

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
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

)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

5、活动延伸: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