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02)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细节,进行解读和赏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学素养。
感受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意,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教学文本:《乡愁诗两首》(包括《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相关资料:关于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介绍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分析与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考试或作业的形式,展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通过创作展示,展示对诗歌意境的领悟和表达能力。
4.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学文本:《乡愁诗两首》相关资料:关于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介绍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资料。
绘画工具和材料,用于学生的创作展示。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预习活动学生预习《乡愁诗两首》,了解诗人王之涣和杜甫的背景。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诗歌背景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诗两首》。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2)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登鹳雀楼》、《静夜思》等古诗,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2)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乡愁诗两首》。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语气。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诗歌的背诵。
(2)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乡愁诗两首》。
2. 辅助材料:相关古诗文选篇、诗歌鉴赏书籍、多媒体课件。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利用多媒体展示乡村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
《乡愁》优秀教学案《乡愁》优秀教学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优秀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愁》优秀教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1、比喻新奇,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
(借物抒情)2、结构整齐,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和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好读易背。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指定两首,如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
分析并掌握每首诗的主题、情感和意象。
理解乡愁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乡愁的情感表达。
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乡愁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
分析每首诗的主题、情感和意象。
难点:深入理解乡愁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欣赏。
将乡愁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准备:准备《乡愁诗两首》的文本和相关的作者介绍资料。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重点词汇。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如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在诗歌中的表达。
2. 诗歌学习(15分钟):分别介绍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朗读两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乡愁的情感表达。
3. 诗歌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家乡的景色、亲人的离别等。
4. 写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诗歌,写一篇简短的评论,包括对诗歌主题、情感和意象的理解。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想象,运用乡愁的情感进行写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乡愁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欣赏。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学生对《乡愁诗两首》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包括对乡愁情感的理解和运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第2课时 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乡愁一、导入新课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背景拓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主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返乡时已64岁。
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
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二、朗读,整体感知1.熟悉课文生字词。
窄.(zhǎi)坟墓.(mù)2.配乐范读,读出诗的音乐美。
教师引导交流,体会诗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1节是生离,第3节是死别,死别更痛彻心扉,应读出递进感。
全诗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有参差之美。
全诗一唱三叹,由个人之思到家国之恋,形式上回环往复,有音乐之美。
3.自由品读,想象诗的画面美。
教师示范,如第一节,可边读边这样想象:昏黄灯光下,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雪白的信笺上奋笔疾书,向远方的妈妈倾吐自己的思念和学业上的进步。
写好后,他仔细地贴上邮票。
因为他知道,这一枚小小的邮票上,载着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浓浓的思念。
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初步理解诗意,用文字描述画面。
三、解读,深层领悟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是如何将抽象的“乡愁”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意象的?作者巧妙地将“乡愁”物化,找到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中,四种意象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诗两首》;(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诗人余光生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理解乡愁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故乡,传承地域文化;(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思想感情;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 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人余光生的生平介绍、《乡愁诗两首》的文本、相关乡愁主题的图片等;2. 学生预习《乡愁诗两首》,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景色、事物等;(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
2. 诗歌讲解:(1)介绍诗人余光生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2)分析《乡愁诗两首》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3)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内涵和主题;(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乡愁主题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故乡,传承地域文化。
6. 作业布置:(1)背诵《乡愁诗两首》;(2)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等。
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乡愁诗;(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乡愁情感;(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愁情感的独特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2)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乡愁诗;(2)理解诗中的乡愁情感和意象;(3)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2)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乡愁诗,分享对乡愁情感的理解;(2)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乡愁诗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乡愁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思考乡愁情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愁情感的理解和写作特色的分析。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两首乡愁诗;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乡愁情感的理解和感受;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诗,分析其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了解学生对乡愁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资源1. 两首乡愁诗的文本;2. 相关乡愁诗的注释和译文;3. 诗人简介;4.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相关资料;5.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乡愁》教案(共五篇)
《乡愁》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乡愁》教案《乡愁》教案教材分析《乡愁》是初三下册第一课《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诗。
本诗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走近乡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
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故乡,是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当我们离开故乡,带着美丽的憧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带着寂寂的惆怅离家外出求学时、带着深沉的苍凉去为生活奔波时,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温馨、最温暖的怀抱。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海外游子,特别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长期不能和亲人团聚,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痛!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
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人教版
《乡愁》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严重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近作者播放由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田歌》,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台湾歌手罗大佑演唱的《乡愁田歌》,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演唱这首歌时,曾使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
是啊,台湾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绪。
《乡愁田歌》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来研读余光中另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乡愁》。
余光中,于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漂泊生涯。
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在回乡无望的时候,他于l972年写下了这首生离死别般灼人心痛的诗《乡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板书乡愁余光中二、深情朗读余光中说:“一首诗是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下面我们进入深情朗读的环节。
1、学生自由选段或全诗试读,师生评价。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轻重音和感情基调。
(1)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两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
(2)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表示形象的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3)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3、学生齐读全诗。
三、研读赏析1、这首诗是现代诗歌的上品,曾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
它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
《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
《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乡愁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掌握乡愁诗的基本特点,如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情。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乡愁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乡愁诗的鉴赏和创作。
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乡愁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资料。
(3)准备写作练习的题目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乡愁诗,理解诗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两首诗,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文学鉴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诗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如以乡愁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1.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关注学生的发音和记忆能力。
2. 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准确性。
3.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文学表达能力。
乡愁 教案
乡愁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乡愁教案乡愁教案(精选14篇)乡愁教案篇1《乡愁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乡愁》余光中教案(通用10篇)
《乡愁》余光中教案《乡愁》余光中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余光中教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愁》余光中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
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教学重点及难点:1.以诵读为基础,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
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
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峰峦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课本上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一番乡愁的韵味。
(看屏幕)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尤其诗中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集中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注意节奏和重读音,并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件展示、学生欣赏)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简介作者(看屏幕)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比较阅读 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背景 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其 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人性美和情 感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 趣,提高其人文素养。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乡愁》诗歌朗诵视频 ,引导学生进入乡愁的情感氛围 ,为后续教学做情感铺垫。
提问导入
教师提问“你们心中的乡愁是什 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
文本解读
01
02
03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互动教学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和多媒体素材库等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01
02
03
04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 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主动
分享自己的见解。
需求和认知水平。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 、积极,是否有利于学
生的学习和思考。
自身素质提升
思考是否有需要改进的 地方,如何提升自身的 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06
教学资源与拓展
《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02)范文
《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02)范文第一篇:《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02)范文《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教材分析乡愁,是一个永恒的母题,本课中所选的两首乡愁诗虽各有特点,但都真挚感人。
余光中的《乡愁》主要是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而席慕蓉的《乡愁》,主要是靠新奇的比喻来表现女诗人特有的缠绵的情思。
学习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以不同的构思、语言来表现同一主题。
教学设想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外地,因此此课比较容易引起共鸣,要通过此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乡愁。
拟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余光中的《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席幕容《乡愁》中的比喻。
2、通过朗读背诵,体会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背诵《静夜思》再想想,还有哪些写乡愁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学习第一首(一)试读,尝试标节奏、重音,设计语速、感情基调(二)听录音配乐朗读本课采用2001年中秋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台湾”的现场录音。
(三)讨论、点拨朗读的节奏、重音(四)朗读:个人、小组结合,男、女声读(五)理解诗意(1)第一首四节诗之间按一个怎样的顺序?(2)“愁”是一种思绪,看不见摸不着,要写愁,就必须选择特定的形象,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使这种思绪为了所理解,于是李白是怎么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南唐后主李煜怎么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清照又怎么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选取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
他们或者将之比喻成水,或者比喻成麻,都是将无形的愁有形化了,那么,此诗中余光中先生用了哪些形象?这首诗中用"邮票”表达f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测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眷恋,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
2024年语文教案-《乡愁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愁诗两首》。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乡愁情感,理解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与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乡愁诗两首》。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乡愁诗两首》。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乡愁诗两首》。
(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组织诗歌背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教师讲解诗歌的含义和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乡愁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家乡情等感受。
(3)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乡愁诗两首》。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运用所学到的诗歌表达技巧。
3. 收集其他表现乡愁情感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
(2)评价学生在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短文写作等。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乡愁诗两首》的内容。
(2)分析并理解诗人运用意象、修辞等手法表达乡愁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激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乡愁诗两首》的内容。
2. 分析并理解诗人运用意象、修辞等手法表达乡愁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人运用意象、修辞等手法表达乡愁的情感。
2. 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典诗词,谈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展示《乡愁诗两首》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乡愁诗两首》,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诗人表达乡愁的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每首诗的意象、修辞等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景。
(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表达乡愁的手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理解《乡愁诗两首》。
6. 课后作业(1)背诵《乡愁诗两首》。
(2)以“乡愁”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测验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乡愁诗两首》的内容理解和诗人表达乡愁的手法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乡愁》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4,迁移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乡愁诗两首》,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乡愁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的鉴赏。
2. 感受诗人的乡愁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诗人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乡愁诗两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韵律、意象等,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深层含义。
4. 品鉴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品鉴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乡愁情感,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的鉴赏和诗人的乡愁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乡愁诗两首》。
2. 写一篇关于《乡愁诗两首》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诗,进行分析鉴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情感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辅段,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乡愁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乡愁诗两首》的文本和笔记本。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诗两首》教案示例教材分析乡愁,是一个永恒的母题,本课中所选的两首乡愁诗虽各有特点,但都真挚感人。
余光中的《乡愁》主要是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而席慕蓉的《乡愁》,主要是靠新奇的比喻来表现女诗人特有的缠绵的情思。
学习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以不同的构思、语言来表现同一主题。
教学设想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外地,因此此课比较容易引起共鸣,要通过此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乡愁。
拟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余光中的《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席幕容《乡愁》中的比喻。
2、通过朗读背诵,体会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背诵《静夜思》再想想,还有哪些写乡愁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学习第一首(一)试读,尝试标节奏、重音,设计语速、感情基调(二)听录音配乐朗读本课采用2001年中秋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台湾”的现场录音。
(三)讨论、点拨朗读的节奏、重音(四)朗读:个人、小组结合,男、女声读(五)理解诗意(1)第一首四节诗之间按一个怎样的顺序?(2)“愁”是一种思绪,看不见摸不着,要写愁,就必须选择特定的形象,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使这种思绪为了所理解,于是李白是怎么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南唐后主李煜怎么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清照又怎么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选取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
他们或者将之比喻成水,或者比喻成麻,都是将无形的愁有形化了,那么,此诗中余光中先生用了哪些形象?这首诗中用"邮票”表达f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测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眷恋,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
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J”更明确的寄托。
(3)这四节中的愁有何不同之处?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另外,这四节诗借用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如同歌词,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利于突出主题。
(六)学生各自朗读、品味、背诵三、听读、朗读席慕蓉《乡愁》(1)这首诗作者又将乡愁外化为哪些形象?(2)第一节写故乡的月夜笛声,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绪?“总”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如何理解“一种模糊的惆怅”(4)最后一节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永不老去”说明了什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树是以年轮来计算生长年限的,没有年轮,永不老去,意味着作者的乡思无限,直到永远。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的思念之情。
(5)自由朗读、背诵四、欣赏罗大佑的《乡愁四韵》抄录歌辞五、作业读李广田的《乡愁》,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1.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2.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3.这首诗与两位台湾诗人的《乡愁》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不同?4.你认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附录:一、两首诗的朗读提示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四韵词余光中词罗大佑曲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
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
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
“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
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
”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
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
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
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
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
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
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
”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
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
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
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
“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
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
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
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都会不禁泪流满面。
前几年在东北访问时,青年时的歌谣仍萦绕着我。
于是写下了‘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飘飘,像路边千里的白杨’的诗句。
”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但他仍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说,尽管他在美国上过学,诗文中也受一些西方东西的影响,但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
他的作品深受《诗经》的影响,也学习过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钱钟书的作品。
他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他说,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
谈到台湾一些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他说:“吃饭要用筷子,过端午节,过中秋节,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学者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苏人,有着女性知识分子的韵味和气息。
重庆时期,两人青梅竹马。
他们至今都保留着一个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时候讲四川话。
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学演讲,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话演讲,后来校方告诉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用普通话吧”,余光中因此没能有机会显示他讲四川话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