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考历史备考策略:学科素养练(高考材料题题型突破)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材料解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解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解题答题技巧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相信大家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思考面对各种题型应该怎样答才能得到更多的分数。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材料解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

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

(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

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

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

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

高考历史_专题13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历史解释(原卷版)

高考历史_专题13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历史解释(原卷版)

秘籍13 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一、历史解释的概念与历史解释的理论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2、常见的对于历史解释的理论1.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2.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4.历史就意味着解释…作为历史事实身份的关键,就在于解释这个问题上,解释这一因素,渗入每一件历史事实之中——英国历史学家卡尔5.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历史研究都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受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的控制。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二、如何进行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一切历史解释可以说都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某一件事件如何是如此,即它是由什么原因,这可以名之为“何以”的问题;(二)某一件事件何以是如此,即它是由怎么样的演变历程而来,这可以名之为“如何”的问题。

——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历史解释过程就是探明因果、阐释历史意义和客观评价的过程。

——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2021年北京东城一模)下图为西汉某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

2023届高考历史复习备考指导:2023年四省高三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评析暨后期备考策略

2023届高考历史复习备考指导:2023年四省高三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评析暨后期备考策略

历史试题评析暨备考策略一、考点考向疏理二、整体分析和备考建议1.从试卷结构上来看,新教材老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以下均简称“测试卷”)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与老教材老高考的试题结构一致,测试卷题目都为必做题,取消了老教材老高考的选做题。

选择题还是12道,题量没有变化。

测试卷非选择题取消了选做题,一共3题必做题,具体来看:第1题还是三材三问,分值保持为25分;第2题还是开放性试题,分值保持为12分;第3题取代了之前的选做题,依然是一材两问,分值保持为15分。

备考建议:可以看出,试卷结构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有利于考生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2.从考查内容上来看,选择题部分具体到分时段的考查内容,老教材老高考是4道考查中国古代史、4道考查中国近现代史、4道考查世界史,测试卷则中外史并重(6道考查中国史、6道考查世界史),测试卷压缩了对中国近现代史(共2道,且均考查中国近代史)的考查,这并不是说明中国现代史不重要,第45题15分考查的正是中国现代史党史和改革开放的内容。

非选择题部分明显中国史部分多于世界史部分,延续并强化了老教材老高考的考查趋势。

备考建议:可以推断,在题型题量上,今年新教材老高考可能会改变原来老教材老高考一成不变的模式,但中国史部分的考查还会多于世界史部分的考查,党史部分依旧会是考查重点。

3.从设问角度来看,体现了非常强的开放性特征。

如第26题“该时期书院的兴盛”,第29题“由此可知,当时根据地”,第31题“据此可知,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等”。

开放性选择题的增多,也引导着现代教育的理念指向,即“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然,选择题主要还有说明、反映类。

非选择题主要是概括、简析,各出现两问,开放性大题必不可少,还有一问是结合史实说明。

备考建议:可以预测,开放性试题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广大师生要强化对不同题型的适应性训练。

4.从情境依托上来看,测试卷只有文字材料,和以往的老教材老高考和新高考命题特点不符。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2017年全国卷1
【2017年全国卷1】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 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10年新课标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 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 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 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 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 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史料的分类
二十四史 (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一)按史料价值又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材料两 大类: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
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 象的情况。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02 史料与史料研习
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 价值。
(一)按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四类: 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 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 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 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 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 活动的声像记录。

26题-【临考突破】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必杀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

26题-【临考突破】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必杀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

角度1:史料实证——宋代的手工业
真题典题
(2022新课标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 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 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 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
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
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C A . 皇 帝 好 恶 决 定 社 会 对 艺 术 的 批 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
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
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015年全国I卷
真题演练
2015年全国II卷
角度13:历史解释——宋代科举制
真题典题
(2018新课标III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 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 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 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2016年全国I卷
土地规模( 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
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

A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角度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真题典题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一、阅读材料1.审题准确: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注意关键词和时间限定,确定所需的主题和范围。

2.理解材料:通读、细读历史材料,把握主旨思想,抓住关键信息。

3.对比材料:注意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掌握材料的对比关系,揭示历史事件的演变。

4.分析材料:揭示材料的意图,分析作者观点、立场和目的,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思考策略1.标注关键信息:使用符号、线条或颜色标记关键信息,便于后续答题。

2.串联历史知识点:将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事件链条。

3.打碎条块式思维:将材料按照时间、地域、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切分,形成系统全面的分析。

4.发掘历史规律: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答题技巧1.正反两面分析法:既揭示材料的积极作用,也分析其消极影响,全面评价事件的历史意义。

2.批判性思维:对历史材料提出质疑,辩证分析,发现不足和盲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学过的历史知识,提炼经验,丰富答题内容。

四、写作技巧1.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观点。

2.逻辑严密: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确保文章条理清晰,观点连贯。

3.用词准确: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专业词汇,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4.注重逻辑连接词:充分使用逻辑连接词如“因此”、“然而”等,使句子结构紧密联系。

五、备考建议1.多积累历史材料:读历史书籍,关注历史研究,多读、多思考历史材料,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2.多做历年试题:通过做历年高考历史材料题,了解出题规律,熟悉解题思路,增强答题能力。

3.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复习重点,做到有序高效备考。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的一些技巧和建议,希望能对同学们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加油!六、典型题型解析1. 完善材料此类题要求根据给出的历史材料,选择最适合填入空白处的选项。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一):史料价值 (2)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一):史料价值 (2)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一)史料价值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历史材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

在新高考新题型中,史料价值是常见的一种题型,体现了历史的学科素养。

解答此类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判断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

例如:出土的瓷器,钱币、化石、遗迹、遗体、历史建筑、当事人亲身经历后的口述、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日记,古代的档案,收录当事人文章的文献等都是第一手资料。

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评述,传说,故事,传奇,神话等都是第二手资料。

【链接】史料的分类及价值1.史料的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2.按史料价值划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一般而言,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

【例】(2020年·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

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

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

大队如何制定措施。

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高考历史的备考指导与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的备考指导与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的备考指导与解题技巧高考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备考需要一定的指导和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高考历史备考的相关指导与解题技巧。

一、备考指导1.合理安排时间:备考要事先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每天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和练习。

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仅专注于课堂上的学习,还要自主拓展知识面。

2.理清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庞杂复杂,备考时要理清相关知识框架,弄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同时,要通过整理思维导图、制作知识卡片等方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多做题,多总结:历史备考的核心是做题,通过大量的做题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遇到难题及时寻求解答。

4.关注历史热点:近年来,历史热点事件频频发生,备考时要关注这些热点事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做到时事与历史的结合。

5.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能够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环境和节奏,查漏补缺,也能提高答题速度和抗压能力。

二、解题技巧1.审题准确:阅读题目时要仔细审题,弄清要求,理解每个选项的含义,避免出现因为误读题而导致的答题错误。

2.扩展知识面:高考历史的题目通常是基于基础知识的扩展,备考时要尽可能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名人和文化知识,可以从历史小说、历史纪录片等方面入手。

3.注意时空背景:做历史题目时,要注意题目所涉及的时代和地点背景。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要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4.抓住关键信息:在解答选择题时,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寻找正确答案。

5.提前预测:在阅读或解答问题时,可以对内容进行提前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测可能的答案或结果,提高猜测正确率。

6.提炼规律:历史题目中常常会涉及到某种规律或趋势,要善于提炼和归纳这些规律,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7.逻辑思维:历史学科需要发挥逻辑思维能力,理清思路,进行因果分析,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 课标版 高考增分第三招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word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 课标版  高考增分第三招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word

高考增分第三招 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策略一 熟练掌握“设计论题并论证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解读1.题型分析此类题主要的命题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设计论题或者问题(如提出议题,修改观点或改写、续写等),并阐述你设计的论题或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基本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再根据要求下笔作答。

这类题的答题要求与方法一般为:(1)提出你的论题或设计。

(2)阐述你的论题或论证你的设计理由。

(3)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

(4)论述时要求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实际上是确保说明的观点是必然的、可靠的、无懈可击的。

(5)论述时要求表述清楚。

这里既包括高考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又包括对史实概括的合理性,也包括对事实阐释、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当然还包括逻辑上的一致性和思维的连贯性。

例证1.(2016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

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马克思《资本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策略二 熟练掌握“提供观点探讨论证”类设问的答题技巧解读  1.题型分析(1)回答观点型开放性试题常常需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024届新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2024届新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认真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 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说明》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 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 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 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 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 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 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第三,稳定性。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党的相关政策要求、国家选才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 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借鉴国内外先进测量理论和实践成果,既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又经过实践的检验。这 些因素具有持续性,在短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变动,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考评价体系功能、结构、内容的相对稳 定。这对保持人才选拔的有序性和维护基础教育教学的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适应性。高考评价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虽然其整体架构具有稳定性,但具体内容将会根据外界影响 因素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灵活的策略应对现实中的新问题,更好地实现高考的功 能。
(1)科学体系:作为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举措,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 正确的方向、路径、方法和程序,以确保高考这一教育关键环节评价科学、 指挥得当,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三者有机统一 中的作用。 (2)创新体系: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 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 “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 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 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 转变。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体系, 由此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多维立体评价模式。

高三后期历史复习的策略与建议

高三后期历史复习的策略与建议

高三后期历史教学的策略与建议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特点1、立足基础知识,体现历史学科的基础性。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历史学科的生活性3、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时代性。

4、发掘问题的思维空间,体现历史学科的探究性。

5、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6 、培养未来人才,体现历史学科的前瞻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学科试题的特征是:1、反映历史思维的特征,即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2、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托,以考核的能力要求为指导,以试题提供的材料为情境组织考试的内容。

(直接点说,意即试题立意的出发点和命题视野,试题提供的材料或情景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在扩大。

)3、试题设计符合史学特点,既尊重历史事实的确定性,又注重历史评价的探究性。

4、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材料呈现形式以文字的陈述为主,辅之以图、表和其他方式。

三、析“点”串“线”,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一)析“点”点,指的是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

对历史概念的完整把握和准确运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历史素养。

因此,高考非常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

历史概念在高考命题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命题者对形成历史概念的各基本要素的单独或者综合考查。

在高考试题中,体现设问指向的历史概念术语具体表现为时间、地点、主旨(涵义)、背景、原因、条件、目的、作用、影响等等关键词。

1.合理分解学习目标【案例】秦的统一是怎样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初步形成的?解读: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中“六王毕,四海一”一目教学中,重难点之一是“如何理解秦朝的建立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不少教师在授课中对这句话一带而过,忽略了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教育的极好的素材。

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通用一篇

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通用一篇

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通用一篇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 1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集群式(或称专题式、整合式)选择题,都要审清四个要素,即:时间、答题主体内容、条件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

NO.1 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时间限制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19世纪中期、唐代等等;二是有下限,隐上限,如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情况);三是有上限,隐下限,如自孔子兴办私学以来(教育的发展);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蒸汽时代”、“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等等。

遇到这里所讲的第二、三、四种情况,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__文综试卷中出现的集群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NO.2 审清答题主体答题主体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选择题考查的主体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等。

NO.3审清条件限制不仅问答题有条件限制,选择题同样有条件限制,这里指的条件是题设条件,它涉及时间、角度、对象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这些往往也是帮助答题的切入点,一定要充分利用。

NO.4审题目的核心要求主体内容与核心的关系是什么,假如主体内容是芒果的果肉的话,核心就应该是果核。

解析题:要注意3类型3特点阅读分析材料是文科生进入大学后必备的学习能力,文综考试以来,材料解析题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越来越普遍,涵盖内容越来越广泛丰富,这反映信息社会的'特点与要求;二是材料与填空、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结合__来各新课程省区及全国高考试卷情况,肖献明认为,解答非选择题即解析题的技巧必须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两个充分、三个步骤。

一个前提是,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一、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构建能力、历史信息获取能力、历史解释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献分析能力和历史观念。

在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学生应当将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通过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学生才能够在历史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为将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注重思维拓展高三历史复习不应该局限于死记硬背,更应该注重思维拓展。

学生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运用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原因,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2. 多维度知识构建历史复习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但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需要进行多维度的知识构建。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延伸,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3. 学会信息获取历史学习离不开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取历史信息。

在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参考书籍,积累历史资料,更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最新的历史信息,从而更好地补充和完善历史知识。

4. 强调解释能力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高三历史复习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学生在复习历史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更需要学会对历史进行解释,包括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5. 提倡多样性学习在高三历史复习阶段,学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该进行多样性的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加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多种途径,拓展历史学习的视野,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2023年高考历史“史论题”突破技巧及范文

2023年高考历史“史论题”突破技巧及范文

2023年高考历史“史论题”突破技巧及范文高考历史“史论题”突破技巧及范文一、评分标准:二、特点:历史小论文:小是受高考时间限制,字数100字左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论文指使用史学观点评述历史人物事件等一般包括题目,论点,论据,论证。

是高考历史要求最高一种题目。

三、要求1、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题板块知识2、史学观点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3、归纳概括能力,史论结合能力,辩证法论证等能力。

四、写作原则1、题目要求简练准确体现中心思想;2、论点一般不是考生自己提出避免争论错误,而是从所给材料提炼归纳概括,论点提炼要求直接开门见山,简练准确,本质新颖,这是写好小论文前提与关键,也是难点。

要求学生的历史专业性,史学观点感知,归纳概括能力。

3、论据是史实,史论结合是写好小论文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论从史出,以史实论证观点,把史实与论点紧密结合。

要求界定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语言精炼专业。

4、论证是写作思路,要清晰,富有逻辑性和衔接性。

让人感觉自然,思路清晰,过渡性强,没有拼凑感。

5、高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模式一般使用总分总写作段落层次:第一段观点要准确新颖10-30字第二段展开30-60第三段10-20回扣升华6、高考历史小论文写作误区只提观点是对错,不提炼观点;或超越材料提观点;或观点不清楚不会史论结合,没有史论结合或简单的观点或孤立的史实;或史论结合的不自然不默契思路不清,天马行空,没有逻辑五、历史小论文写作步骤第一步: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合理精炼,要响亮新颖。

第二步:史论结合,论证观点。

以史实论证观点,以观点分析史实。

做到史实和观点默契结合。

第三步:做一个精炼有力的总结,形成一个结论,进行理论升华。

六、高考小论文写作示范1、主题提炼类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2020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专题复习30题(考试版)

【2020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专题复习30题(考试版)

【2020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专题复习30题1.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 4 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 13 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 62 56∶1淳熙十年15000 62 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2.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D.官办书院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3.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

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

据此可知明朝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4.《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家长制、祖先崇拜、集体主义取向的形成和巩固,都远在“皇帝”二字出现前。

皇帝制度的出现,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这表明A.皇帝制出现具有必然性B.皇帝制出现具有偶然性C.皇位世袭并且至高无上D.皇帝制是集体价值取向产物5.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记载,赢政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官员勋爵,凭军功授予”;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

”据此可知,在当时赢政A.推动中国走向家国一体的政治理想B.加强地方吏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C.建立秦朝后试图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D.试图创新官僚制度实现新旧时代嬗变6.明朝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手擅国柄,乃大不然。

创新试题情境,聚焦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2021年备考启示

创新试题情境,聚焦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2021年备考启示

{学科加油站}【曲牌的得名】 以佛、道两家宗教音乐命名,如《金字经》《五供养》《华严赞》《青天歌》《太清歌》《袄神急》和《金娥神曲》等。

一、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分析1.创新试题情境在落实新的高考评价体系、深化高考改革的背景下,2020年全国卷很重视试题情境的创新。

表现之一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创设新情境。

有图片材料,如全国卷Ⅰ的第25题,全国卷Ⅱ的第25、42题,全国卷Ⅲ的第24、34题;有表格材料,如全国卷Ⅰ的第28、45题,全国卷Ⅱ的第30题,全国卷Ⅲ的第42题;有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中,有的出自学者著作;有的直接采用原始史料,如全国卷Ⅰ的第30、47题,全国卷Ⅱ的第29题,全国卷Ⅲ的第46题;有的文字材料极具故事性与画面感,如全国卷Ⅰ的第24、26题,全国卷Ⅱ的第24、26、34题,全国卷Ⅲ的第25、26、27、29题。

表现之二是多维度地创设新情境。

新情境有多种类型,如学习情境(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生活情境(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社会情境(社会问题的历史角度考察)、学术情境(学术研究中的问题)等。

新颖的、多维度的情境,为考查考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载体。

例如,全国卷Ⅰ第25题展示了阎立本的《步辇图》,以学术情境切入,考查考生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全国卷Ⅲ第42题,呈现的材料是1995年对江浙农民的调查表,以社会情境切入,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2.考查必备知识创新试题情境,聚焦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2021年备考启示●华中科技大学附中 胡运珉53{学科加油站}【曲牌的得名】 以西域女子的发式和用品命名,如《菩萨蛮》(本是西域妇女的发髻)和《苏幕遮》(原为西域妇女的帽子)等。

国秦汉经济、唐朝书画、科举制、宋朝经济、明清经济与政治、儒家思想、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经济、西学传播、抗日战争、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949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外交、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西方代议制、工业革命、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程: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 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 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1.抓不同点:首先要明确所要概括的历史概念前后类似概念的特点,然 后寻找此历史概念与这些类似概念的不同点。
2.抓大趋势:历史特点特征的概括方向是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特 点,不能抓住一些细枝末节作为“特点”。
3.抓阶级属性:阶级属性是影响历史概念发展的深层原因,很多特点是 受阶级属性决定的。
Hale Waihona Puke 典例2 (2018·吕梁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学会的院士都是选举产 生的,1847年,学会决定将来院士的获选提名必须根据他们的科学成就来取决。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 社团,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正式责任,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 政资助,皇家学会共分两大学科领域,下边又分设12个学部委员会。皇家学会成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 验来促进自然知识,所以实验成为皇家学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此后英国皇家学会一直延续下来,为英国 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相比明朝货币制度的新变 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中“白银第一,铜钱第二”可知,明代较汉代 的变化为白银取代铜钱、宝钞等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据材料中“一定意义上也是 社会在经济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化”可知,明代较汉代的变化为由政府主 导操控国家货币发行到市场经济规律主导;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答出明朝商 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中“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答出纸币信 用严重降低,铜钱功能与供应都不足;再者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外贸易中, 使得白银大量涌入。
典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货币大体因循秦制,仍用黄金和半两钱。黄金在汉代虽作为重要货币使用,但因其 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且数量毕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纳的算赋、口赋、更赋等皆用铜钱计。国家和私人 铸钱,二者并存,互为补充。“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道,大夫也,以铸钱财过 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汉武帝时,先后进行了5次币制改革,最终由国家垄断铸钱业,禁止私 人经营。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出于市场流通的需要,而是出于财和打击商人。 ——李恒全《试述汉代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
【核心素养】
2020-2021年新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先锋】
2020-2021年新高考专题研究
【独门秘籍】
2020-2021年新高考满分指导
【原创领军】
2020-2021年新高考命题预测
学科素养 特色讲练 ——高考材料题题型突破
中二轮复习
题型一 背景、条件、原因类
题型解读 “背景”是指对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 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 “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可见, “背景”“原因”“条件”三者有时可以通用。但严格说来,“背景”所 包含的内容又比“条件”和“原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 “条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总之,背景、条件、原因都是历史现 象或者事件发生前的要素,故放置在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
答案 变化:白银取代铜钱、宝钞等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由政府主导操控国 家货币发行到市场经济规律主导。
原因:明朝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纸币的信用严重降低,铜钱功能与供应都 不足;对外贸易中,白银的大量涌入;赋役征银的实行(一条鞭法的推行)。
题型二 特点、特征类
题型解读|> 特点、特征分析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常见命题形式,常有“特点”“特 征”“特色”等设问词。特点是指历史概念不同于其他历史概念的独特之处, 特征是指某一历史事物与另一历史事物之间的区别。解答特点、特征类试题可 采取如下方法: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经济相对落 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 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历史原因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的分析与背景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 )内因:(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2)政治:美利坚 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3)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 识觉醒等。(二)外因:(1)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 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3)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材料二 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区别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374年以前的铜钱时期。第二时期是 从1375年至1435年的纸钞时期。发行宝钞之始,即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到1394年,连铜钱也 收缴禁用,宝钞成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第三时期是1436年至16世纪20年代的银钱钞三币兼用时期。 第四时期……白银正是在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的情况下,上升为主导货币的。比较 而言,纸钞附加的政府信用最大,铜钱次之,称量白银则不附加政府信用。而社会的选择是,白银第 一, 铜钱第二,纸钞不用。因而,明代发生的白银成为主导货币的变化,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在经济 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化,是经济规律瓦解政治强制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