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合集下载

【精品试题】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B卷)(5月)历史Word版含答案

【精品试题】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B卷)(5月)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19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B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24.历史叙事是描述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说明历史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周)武王继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师修文王绪业B.(楚庄王)伐陆荤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C.(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D.(西汉)叔孙通依制设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25.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

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A.提出天人感应 B.改革教育制度C.提倡忠君爱国 D.推崇君权神授26.开元年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据此可知A.茶叶栽培扩展到黄河下游 B.南方交通比北方更加便捷C.经济繁盛使茶叶贸易发展 D.政府已不再管制茶铺经营27.有明一代,有“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的记载。

这反映了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内官权力失控28.“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这种现象反映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

这表明A.晚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孕育出革命C.清末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D.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变化30.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指出:“日本军队未经宣战,将向来毫无疑义属于中国领土之一大部分地面,强夺占领,使其与中国分离并宣布独立,事实俱在。

2019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2019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赐给诸候。

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

这一举措A.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C.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D.巩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25.《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

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

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

这一衍变表明A.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B.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C.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D.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26.宋人孟元老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汴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

后人在研究宋史时,除官修史书外,还重视对此类书籍的利用。

由此可知A.区分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是研究历史的前提B.官修史书可以弥补私人著述视角单一的缺陷C.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原本面目D.亲历者见闻形成的私人著述最接近历史真相27.在统一西南的过程中,清政府规定当地土司的子弟须入学习礼,还积极兴办义学,并专为义学设训导一职。

清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旨在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B.巩固移风易俗的成果C.推行汉族传统礼制D.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28.19世纪90年代中期,嘉定县大多数传统商品被洋货所取代,如火柴、肥皂、窗玻璃逐步代替了火石、皂荚和窗户纸。

这种现象表明,当地A.传统工艺日见式微B.居民生活习尚渐变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29.1917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议“请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

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1922年,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这主要得益于A.英文字母的传入B.科举制度的废除C .白话文运动的发展D .国民素质的提高30.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

(word完整版)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2)

(word完整版)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2)

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以下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考点】古代文字【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答案】C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的城市【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那么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考点】古代商业【解析】此题与其说考历史,不如说考语文文言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2019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部分

2019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部分

2019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4.《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976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利簋,上有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由此可知A.《尚书》是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B.《尚书》与青铜利篮产生于同一时期C.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需互补互证D.利簋铭文提升《尚书》此载的可信度25.魏晋时期,州刺史一般均兼任军职,或由都督兼领刺史,或由刺史兼任将军。

不领军职的刺史称为“单车刺史”,不仅权责有限,而且为时俗所轻,到南北朝时被取消。

这反映出A.战争体制的需求B.中央集权的加强C.门阀势力的形成D.监察制度的异化26.据表2可推知两宋时期A.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B.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C.文化的重心向南方转移D.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27.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除对六部进行科抄、科参(均指稻察各部事务)外,还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

据此可知A.内阁学士形同虚设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皇帝直接掌管六部D.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8.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者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

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B.谋求制敌之道C.缺乏理性反思D.改进外交策略29.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

图7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

由图7推知A.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B.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C.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30.表3所示变化A.保障了正面战场的后勤补给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D.调动了中下层民众抗日积极性31.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9.从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雅典城邦内部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改革和斗争。这一长期改革和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外邦人与雅典人平等
C. 平民权力得到增强
D. 民主为广大公民所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史实可知“雅典城邦内部”斗争的结果是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所以C项正确;贵族的特权受到了限制,不是被“取消”A项错误;“雅典城邦”是公民社会,外邦人没有取得与雅典人平等地位,民主是男性公民权利,B、D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以1787年宪法为基础,二百多年来,美国的政治运行具有典型的三权分立与制约平衡特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与统治者意愿相反,朝贡贸易直接促生了东南沿海地区一东南亚地区的私人的贸易网络。
5.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这种状况表明
A.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ຫໍສະໝຸດ 现B.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环境恶化
D. 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19世纪90年代”和城乡居民以“衣洋布”为主,“衣土布”少可知自然经济解体加快,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洋布是来自列强的商品输出,占有多少比例,B项不符合题意;自然经济解体加快,增加了国内市场和劳动力,C项与题目主旨冲突;当时穿洋布,不能证明“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只是与市场联系加强了,D项错误。

【省质检试卷】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

【省质检试卷】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24.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民封赐给诸候。

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

这一举措A.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C.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D.巩固了土农工商的社会体系25.《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

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孟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

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

这一衍变表明A.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B.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C.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D.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26.宋人孟元老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汴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

后人在研究宋史时,除官修史书外,还重视对此类书籍的利用。

由此可知A.区分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是研究历史的前提B.官修史书可以弥补私人著述视角单一的缺陷C.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原本面目D.亲历者见闻形成的私人著述最接近历史真相27.在统一西南的过程中,清政府规定当地土司的子弟须入学习礼,还积极兴办义学,并专为义学设训导一职。

清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旨在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B.巩固移风易俗的成果C.推行汉族传统礼制D.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28.19世纪90年代中期,嘉定县大多数传统商品被洋货所取代,如火柴、肥皂、窗玻璃逐步代替了火石、皂荚和窗户纸。

这种现象表明,当地A.传统工艺日见式微B.居民生活习尚渐变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29.1917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议请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

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1922年,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受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这主要得益于A.英文字母的传入B.科举制度的废除C.白话文运动的发展D.国民素质的提高30.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

福建省2019届高三历史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19届高三历史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 2019 届高三历史毕业班 3 月质量检测试题(含分析)一、选择题:此题共3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灭商此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赏给诸侯。

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赏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赏给康叔。

这一措施A.增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C.拉拢了门阀贵族阶层D.稳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系统【答案】 B【分析】【详解】从资猜中的“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赏给诸侯”来看,这一做法有利于官府控制手工业者,进而保证了官府的手工业技术力量。

故答案为 B 项。

秦代一致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清除 A 项;西周还没有形成门阀贵族阶层,清除 C 项;资料信息只反应对手工业的措施,不可以说明稳固士农工商的社会系统,清除 D 项。

2.《佛说盂兰盆经》叙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

东晋此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

以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播民间,近千年而不衰。

这一衍变表示A.故事主题切合传统伦理B.佛教在民间流传更加宽泛C.外来文化冲击主流看法D.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益同【答案】 A【分析】【详解】从资料信息能够看出,《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切合传统儒家孝道,进而以节日形式遇到宫廷和民间的尊崇。

故答案为 A 项。

资料没有反应佛教在民间的流传情况,清除 B 项;资料反应的是外来文化中切合传统主流看法的要素得以流传,是外来文化借助主流看法而不是冲击主流看法,清除 C 项; D 项说法绝对,资料没有对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进行比较,清除。

3. 宋人孟元老依据自己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东京城市相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

后代在研究宋史时,除官修史册外,还重视对此类书本的利用。

由此可知A.划分官修史册与个人著述是研究历史的前提B.官修史册能够填补个人著述视角单调的缺点C.个人著述必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历史本来面目D.亲历者见闻形成的个人著述最靠近历史实情【答案】 C【分析】【详解】从资猜中的“自己经历”“记述了东京城市相貌、岁时物产、风土风俗等”等信息来看,个人著述也有较大的真切性,在必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而在后代研究历史时获取重视。

【2019福建福州高考历史模拟冲刺】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2019福建福州高考历史模拟冲刺】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

这表明孔子的思想A.重视宣传三代成就B.具有浓厚传统色彩C.注重借鉴外来成果D.形成完整系统体系25.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欲立皇后兄长为侯,丞相周亚夫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对之,汉景帝“默然而沮”。

这一记载说明汉初A.官员争权夺利现象严重B.外戚干政局面得到扭转C.中央注重加强地方管理D.君主行使权力受到限制26.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

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27.表2时间主要农学著作战国《神农》《野老》秦汉魏晋南北朝《汜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隋唐两宋《耒耜经》《农书》《耕织图》元明清《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表2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

这反映出我国A.农业生产不断发展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D.农本思想日益完善28.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

这种状况表明A.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显现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环境恶化D.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29.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

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30.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这一改变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缓和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对立31.有学者指出,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使改革有了一个总的、明确的目标。

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

这表明孔子的思想A.重视宣传三代成就B.具有浓厚传统色彩C.注重借鉴外来成果D.形成完整系统体系25.据史书记载,汉景帝欲立皇后兄长为侯,丞相周亚夫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对之,汉景帝“默然而沮”。

这一记载说明汉初A.官员争权夺利现象严重B.外戚干政局面得到扭转C.中央注重加强地方管理D.君主行使权力受到限制26.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

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27.表2表2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

这反映出我国A.农业生产不断发展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D.农本思想日益完善28.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

这种状况表明A.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显现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环境恶化D.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29.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

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30.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这一改变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缓和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对立31.有学者指出,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使改革有了一个总的、明确的目标。

福建省2019届高三7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2019届高三7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2019届高三7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A. 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 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 分封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2.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A. 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 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 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 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3. 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

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

据此可知A. 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________B. 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C. 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________D. 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4. 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 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 卿’ 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

这反映出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5. 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

(word完整版)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2)

(word完整版)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2)

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以下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考点】古代文字【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答案】C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的城市【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那么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考点】古代商业【解析】此题与其说考历史,不如说考语文文言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976年在陕西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利簋,上有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由此可知A. 《尚书》是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B. 《尚书》与青铜利簋产生于同一时期C. 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需互补互证D. 利簋铭文提升《尚书》此载的可信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利簋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昧爽(黎明),王朝(清晨)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的记载,这提升了《尚书》此载的可信度,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利簋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的一段记载,无法得出整部《尚书》是真实可信的史籍;B选项错误,《尚书》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编定,青铜利簋产生于西周早期,两者并非产生于同一时期;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出土文物对文献记载的印证,不是两者的互补互证。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魏晋时期,州刺史一般均兼任军职,或由都督兼领刺史,或由刺史兼任将军。

不领军职的刺史称为“单车刺史”,不仅权责有限,而且为时俗所轻,到南北朝时被取消。

这反映出A. 战争体制的需求B. 中央集权的加强C. 门阀势力的形成D. 监察制度的异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州刺史一般兼任军职,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地方刺史兼任军职,便于应对边境战事,这是战争体制的需求,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地方刺史掌握行政权和军权,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威胁中央集权的势力,削弱了中央集权;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刺史兼任军职,与门阀势力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刺史兼任军职,这是符合法律制度的现实的需要,并未体现出监察制度的异化。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据下表可推知两宋时期A.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B. 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C. 文化的重心向南方转移D. 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两宋时期儒学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这反映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都是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并未体现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都是儒家学派,儒家学术流派的不同与个人经历及学术传承有关,不是由地理差异导致的;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两宋时期的教育情况及其对人才的培养。

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4.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除对六部进行科抄、科参(均指稽察各部事务)外,还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

据此可知A. 内阁学士形同虚设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 皇帝直接掌管六部D.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具有规谏和封驳之权,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六科给事中的职能,并未涉及内阁学士;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六科给事中的职能,并未涉及六部;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是明朝六科给事中设立的影响,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六科给事中的设置能够对皇权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并非重在体现皇权专制的强化。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5.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

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 推卸战败责任B. 谋求制敌之道C. 缺乏理性反思D. 改进外交策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是中古的国家,不明白近代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缺乏理性反思,因此C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清朝统治者并未理性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非推卸战败责任;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并未理性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未谋求制敌之道;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并未理性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未改进外交策略。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

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

由下图推知A. 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B. 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C. 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D. 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00-1936年“内地会”中英国传教士比例比例不断下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传教士比例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英国经济地位下降,这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华侵略势力大小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随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强,列强在华侵略势力也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侵华与传教相结合是近代西方传教的总体特征,不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列强在华传教士比例的消长,并未体现英美两国之间在争夺中国的问题上存在矛盾;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列强在华传教士比例的消长,并未体现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总体发展趋势。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下表所示变化A. 保障了正面战场的后勤补给B.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 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D. 调动了中下层民众抗日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42年陕甘宁边区绥德义合区土地改革后,占有一定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的中农数量大大增加,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贫农数量大大减少,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的雇农数量也相对减少,这说明土地改革使中下层百姓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改革,与正面战场无关;B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1942年时已经建立;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土地改革后地主仍然存在,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并未彻底消灭。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反映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A. 政府主导注重实效B. 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C.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 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低息贷款用于建设铁路、公路、农业灌溉、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安哥拉以石油资源还贷,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援助非洲与投资有机结合,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政府主导注重实效是中国援非的总体特征,不是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B选项错误,1967年坦赞铁路的援建也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C选项错误,中国与非洲并非处于同一区域,中国援非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前5世纪中期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曾对陪审员、五百人议会议员和执政官等给予公职津贴,惟掌握大权的将军仍无公职津贴,且非抽签担任,系选举而来。

据此推知,雅典A. 平民政治沦为暴民政治B. 精英治国与公民政治并存C. 分权制衡体制日益完善D. 工商业阶层占据城邦要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依据材料“雅典曾对陪审员、五百人议会议员和执政官等给予公职津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保障直接民主政治的实现,依据材料“惟掌握大权的将军仍无公职津贴,且非抽签担任,系选举而来”结合所学可知,将军的选任是精英政治的体现,综上所述,这说明雅典精英政治与公民政治并存,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平民政治沦为暴民政治;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雅典政治机构之间的分权制衡;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和精英政治的并存,并未体现工商业阶层占据城邦要职。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

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

这反映了A. 《权利法案》并未实行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D. 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依据材料可知,乔治三世时期,国王干预首相的任免,结合所学可知,责任内阁制的特征是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并开始实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王干预首相的任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行政权仍由以首相为中心的内阁掌控,不是国王掌控行政权力;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步完善,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责任内阁制尚不完善,不是名存实亡。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年~1882年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

这反映了A. 一票共和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B. 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竟事业C. 工业革命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D. 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及时间19世纪70年代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依据材料“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政府确定这些原则的目的是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综上所述,这都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一票共和”指的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与材料中的“1871年4月”及“巴黎公社”等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对国民素质的客观要求,两者的举措不过是顺应时势,并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教育的实用性,而非理性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