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中考真题及答案整理
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试题及分析
初中语文学科微课教学
【跟踪测试题】
一、古诗默写
1.莫听穿林打叶声,。
2.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古今多少事,。
4. ,吹笛到天明。
5.把酒问姮娥:。
6. ,人道是,清光更多。
,。
8.一抹晚烟荒戍垒,
【试题分析1】
一、古诗默写答案
1.何妨吟啸且徐行
2.料峭春风吹酒醒
3.渔唱起三更
4. 杏花疏影里
5.被白发,欺人奈何?
6.斫去桂婆娑
7.深秋远塞若为情
8.半竿斜日旧关城
分析:
考查古诗词诗句识记能力,识记无误,书写正确即可。
【典型试题2】
二、文学常识填空
1.苏轼,字,号,世称苏东坡。
2.陈与义,字,号。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3.辛弃疾,字,号。
南宋派词人。
4.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初年词人。
【试题分析2】
文学常识填空答案
1.子瞻东坡居士
2.去非简斋
3.幼安稼轩豪放
4. 容若楞伽山人
分析:
考查古诗词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识记无误,书写正确即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测试题(word含答案)
人教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诗句默写(一)记忆性默写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2.二十余年如一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光更多。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二)理解型默写1.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的游乐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奇妙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赏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词人形象。
B.词的下片的前三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风光。
C.这首词借助一件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来抒写词人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山坡羊·骊山怀古》知识点整理及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诗歌】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一、文学常识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
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有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问题探究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2.“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说说其作用。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3.这首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4.张养浩在另一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什么样的主旨的。
这首散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
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伴随着各个王朝兴亡交替的,是无休无止的破坏,以及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5.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
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2)借古讽今。
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楚汉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④,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⑥,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词人对陈同甫寄予了无限希望并且直接表达了他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②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求学之路艰难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有人抱怨,每天工作那么累,时光那么短暂,晚上不用来放松调剂,为何要用来阅读?阅读不是更“费脑”么,不是等于给原本压力如山大的自己继续施压吗?事实上,阅读本身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调剂方式,还是让人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超脱出来,撇去琐碎之事给人带来的zào动,从而进入内心思考的一个无可替代的路径。
正如有人所说:“书籍是毅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夜读并不会成为负担,反而能让精神得到慰藉,让内心得到充实,让灵魂更加强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调.剂()慰藉.()zào()动(2)文中画横线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撇去”中“撇”的意思是()A.放在一边,丢开不管B.装、摆出C.表示轻视、不以为然或不高兴等D.汉字的笔画,向左斜下(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这也是弟的好友。
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这段话是()说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45页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九年级下册145页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版语⽂九年级下册145页课外古诗词阅读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录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坡⽺·骊⼭怀古/张养浩朝天⼦·咏喇叭/王磐《南安军》(⽂天祥)梅花南北②路,风⾬湿征⾐。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河千古在,城郭⼀时⾮。
饿死真吾志,梦中⾏采薇③。
1.内容主旨:《南安车》作者写⾃⼰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达了⾃⼰准备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理。
2..理解和赏析:诗颔联上句写诗⼈被俘后押送⾏程的孤单,⽽⽤问话的语⽓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虽然途经故乡,但⾝系拘囚,⽆颜见家乡⽗⽼,还不如战死沙场。
诗的颈联运⽤了对⽐的⼿法,祖国⼭河依旧与城郭已⾯⽬全⾮进⾏对⽐,突出了诗⼈的亡国之痛。
3.请简要赏析“风⾬湿征⾐”⼀句中的“湿”字。
(3分)答:诗⼈征⾐被风⾬淋湿,表现了环境的凄苦,烘托出诗⼈兵败被俘后内⼼的凄苦、沉痛。
4.诗的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
5.请简要说明诗⼈“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5分)被捕归来,壮志未成,(1分)⽆颜见家乡⽗⽼,(2分)不如战死沙场(2分)。
6.第三联运⽤了什么表现⼿法?请简要分析。
(6分)运⽤了对⽐的⼿法,(2分)祖国⼭河依旧与城郭已⾯⽬全⾮进⾏对⽐(2分)突出了诗⼈的亡国之痛。
(2分)(或答“祖国⼭河万世永存与城郭⼀时沦陷进⾏对⽐,突出诗⼈对恢复⼤宋江⼭的信念和对元⼈的蔑视。
”也可)7.《南安军》这⾸诗抒写作者此次⾏程孤独悲苦⼼情的两句是: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别云间(夏元淳)三年羁旅客,今⽇⼜南冠。
⽆限河⼭泪,谁⾔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灵旗空际看。
1.内容主旨:《别云间》全诗追溯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六册带答案】
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2.《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二、古文背诵篇目16、诫子书/诸葛亮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4、该曲的主旨句是:(五)《<论语>十二章》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统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出使)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D.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2.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清平乐·谢叔良患木犀①辛弃疾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②,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①木犀,桂花的别名。
②宫黄,古代宫女以黄粉涂额。
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江城子·密州出猎》以“狂”为词眼,“牵”“擎”“卷平冈”体现了词人的“少年狂气”。
B.《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上阕叙写少年时秋夜,吴江边痛饮醒来,一轮明月映着桂树的影子,十里桂香,倍添清冷之气。
C.《江城子·密州出猎》融写景、叙事、言志于一体,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下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桂花的特征,花小,色黄,香浓,自然流露出作者济世怀抱。
3.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龙宫、勾销生死簿、搅乱蟠桃会、打碎琉璃盏、大闹凌霄殿,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B.《儒林外史》中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周进遇范进考秀才,因仰慕他而录取。
范进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予银子及房子。
C.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五猖会》中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部编语文九下第三单元12课《词四首》
B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家万里——燕然未勒
矛盾 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人 之情
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软弱,
渔家傲•秋思
不修武备的愤懑不满。
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词中“八百里”描写了军营连成一片,极言广阔,体现了军容的威武、雄壮。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C.“梦回”二字表明词中所描写的战争场面和战斗情景是词人想象的,是虚写。
D.这首词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一个忠贞不二、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壮士形象。
委婉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 效力,杀敌报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
C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
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九下古文、古诗课下注释整理(最新部编版语文九下全册)
部编版语文九下全册古文、古诗注释整理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宋漾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族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第六单元20、曹列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课外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部编版语文九下全册古文、古诗注释整理第三单元第九课《鱼我所欲也》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恶】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假使。
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⑧【非独】不仅,不只是。
⑨【是心】这种心。
⑩【丧】丧失。
⑪【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⑫【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⑬【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
⑭【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⑮【蹴】踩踏。
⑯【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⑰【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⑱【辩】同“辨”,辨别。
⑲【何加】有什么益处。
①【奉】侍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渔家傲·秋思》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下《渔家傲·秋思》知识点归纳及练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文学常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文学常识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
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3、问题探究(1)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何处?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物?试分析其作用。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
作用:一是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戍边生活的艰辛、军事事态的严重;二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蓄势)。
(3)请描述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傍晚时分,四面八方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嶂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隐隐透出军事态势的严重。
(4)请谈谈你对本词核心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理解。
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5)请揣摩“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塞的夜景来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7)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一、文学常识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二、问题探究1.“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军愁”“民怕”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想的?不是。
“愁”的、“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鱼肉百姓的宦官。
2.这首散曲主要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借助“喇叭”“唢呐”巧妙地讽刺了哪一些人?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3.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4.文章末尾连用三个“吹”字起了什么作用?末尾连用三个“吹”字,不仅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来往官船乱如麻”的官船的喇叭声,写出了“吹”之声,“吹”之功用,“吹”之恶果,表达了对“吹”的憎恨,以诙谐的语调揭露出宦官鱼肉百姓的罪行。
5.请分析作者为什么选喇叭作为写作题材?“咏喇叭”的内容和表达主题是什么关系?因为喇叭能发高腔吓人,喇叭的特点是曲儿小,腔儿大,才小气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与宦官的本质相似。
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借咏喇叭来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6.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宦官,写那些宦官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语文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中考真题及答案
九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古诗词一、定风波(2016杭州中考)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
说说你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都日旧迎。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二、临江仙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
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
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
(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1分)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
(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拓展】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④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时所作。
《月夜忆舍弟》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九年级语文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月夜忆舍弟》历年中考阅读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1.视觉、听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这两句诗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国人阳全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
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
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意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意思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间接抒情)的手法,国诗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人了感情。
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到处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是故乡最为明亮。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直接默写。
, 。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
,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理解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
(2)《渔家傲·秋思》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 。
(3)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悲凉奇异的句子是: , 。
(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直接默写。
,左牵黄,右擎苍。
, 。
,亲射虎,看孙郎。
鬓微霜,又何妨! , ?,西北望,射天狼。
2.理解默写。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 。
,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直接默写。
,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
, 。
可怜白发生!2.理解默写。
(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
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 。
四、《满江红》*秋瑾1.直接默写。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秋容如拭。
,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理解默写。
(1)在《满江红》中,秋瑾抒发了因不得世人理解而遭受摧折的一句是: ? 。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第三单元加课外古诗词鉴赏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 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 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 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 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 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 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 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主题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 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 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 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 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 国激情的作品。 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 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 风格的成功之作。
主题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 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的卢”,古代一 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 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 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 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 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 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 “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 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主题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勾勒出一派壮阔苍 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下阙写景是为了抒情,写出了深沉忧国爱 国的复杂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古诗词一、定风波(2016杭州中考)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1.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都日旧迎。
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
说说你的理解。
(4分)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二、临江仙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
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
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
(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1分)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
(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拓展】记叙和议论(抒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④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时所作。
②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③“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
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④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8.词的上片,词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9.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8.①借事抒情。
适逢端午,词人高歌楚词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
②借景(物)抒情。
“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如今的失意与痛苦;“满帘风”显出词人情绪的激荡和无人理解的痛苦和悲凉。
③直接抒情。
“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
(三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9.“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苏轼对自己仕途上无所作为、空有盖世才华却不得施展的落寞心情和慨叹。
看似消极洒脱却难掩内心苦闷失落;(2分)而“试浇桥下水”表达出①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与敬仰②表达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身世漂泊的感慨。
(两点答对一点得1分,对两点得3分)临江仙(2018江西中考)①[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
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6. D 7. D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
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
故答案为D。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
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
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
据此,答案为D。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4.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15.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6分)答: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2分)俯看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1分)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参考答案:14.B.C(5分)(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
C.“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概括不当)(1)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
(2)“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每点3分,意对即可)四、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描绘“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的画面。
(3分)2.试赏析本词情景交练的艺术特色。
(5分)参考答案:1.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2.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
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拓展】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被酒:醉酒。
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
)情深,志趣相投。
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分)参考答案: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
(2分)2.试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
(5分)3、赏析诗中的“深”“远”“晚”“荒”“旧”一些列形容词?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2.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
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0.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
)11.思念家乡。
摊破浣溪沙①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
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1.①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