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形成因素
旅游地理 2.2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2009年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第四纪 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 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 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 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到 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黄山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1.奇松——生物景观
(1)成因: ①生长地“奇”——黄山松根 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 蚀花岗岩体,形成适于其生长的营养物质,即使根系穿缝而 植。 ②形状“奇”——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 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黄山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旅游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等。 2.人文因素:人口、民族、经济、历史、文化、政治、 宗教、聚落等
案例: 中国著名 景观黄山
结合黄山景区导游图,阅读教 材归纳黄山景区景观特点。
黄山景区景观特点:
景观类型
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类型多样
1.黄山风景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资源丰富多样,有景点400多处。
2.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3.黄山景色或崔巍雄伟、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
致,天然巧成。以“奇”著称,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是最突出的特色。 突出特色
景观四要素简析
水体
水体
水体——是景观最主要元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景观,水是最富有生气、最迷人
和最激发人兴趣的因素,无水不活。亲水是人类的天性,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
水体
水体的类型
1、按水体的形式分 自然型:是天然的或模仿天 然形状的河、湖、涧、泉、 瀑等,水体在景观中多随地 形而变化。 规则型:人工开凿成几何形 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 方潭、园池、水井及几何形 体的喷泉、瀑布等 。常与雕 塑、花坛、喷泉等组景。
因景制宜原则 多样性原则
整体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植物
因地制宜,考虑地域、气候、地质状况、 土质、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条件,满足植 物生态要求。
选择植物应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也可采 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能 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和色彩变化,可根据季相变化,把落 叶树和常绿树、绿色叶树和彩色叶树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 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水体 2、按水体的状态分
静态水、动态水
静水: 能反映出倒影、粼粼的微波、粼艳的水光给人以明洁、清宁、开朗、幽深的感
受。如湖泊、池沼、潭、井等,适用于无明显高差变化的环境.自然式景观以表现静 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大面积的静水切忌空而无物、过于平淡,要与其他元素结合起来设置。
水体
水景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要点
1、水景设计原则 (1)得其性——可塑性、倒影、水声 (2)仿其形——大自然中丰富的水态 (3)取其意——阔远、迷远、幽远
2、设计要点
(1)要注意水景的功能要求 (2)美观的考虑 (3)注重水景的可参与性及安全因素 (4)水体尽量连通、循环 (5)水景设计须和地面排水相结合 (6)注意水景的冬季处理 (7)考虑水景的夜间效果 (8)注意不同水体形态之间以及水体
景观的形成因素
冰川地貌
海浪地貌
风成地貌
(3)土壤孔隙度和容重 主要是影响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的性状以及微生物 的活动状况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容重与孔隙 度呈反比。 (4)土壤水分 ①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 田间持水量:土壤重力水下渗后而保持的含水量。 沙土、壤土、黏土、腐殖土呈次序增加。 永久萎焉系数:植物发生永久萎焉时的土壤含水 量。 土壤有效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与永久萎焉系数之 间的差叫土壤有效含水量。
(2)水分与植被分布 年平均降水量与植被分布 关于年平均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提法很多。 其中400mm降水量作为森林与草原的分界 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笼统地讲400mm降水量是森林分布的界限, 不能用在热带地区。作为气候的两大主导 因子,温度和水分的综合作用尤为重要。 同样是400mm的降水量,在热带是荒漠, 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则是森林地区。
(4)引种原则(气候相似性原则)和引种的经 验(一般情况下): 北方树种引种到南方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反 之则小 高海拔树种引种到低海拔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则小 我国西部地区树种引种到东部成功的可能性 较大,反之则小
北方低海拔树种引种到南方应该栽培在高 海拔阴坡,南方树种引种到北方应该栽培 在低海拔阳坡(南坡是南方树种的北界,北 坡是北方树种的南界。这是阿略兴提出的 植物先期适应法则。) 落叶树种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 小 灌木树种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 小
O2
土壤中含量(%)
09第五章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
某庭院小气候条件分析
(四)气候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某一地区的“气候”来说, 无论其区域规模大小,几乎都可以从光、气温与 湿度、风、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来说明。
1. 光 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
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所必需 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一个明智 的景观规划者在进行规划时,必定会将光作为环
正比,而与温度则随季节和人的差异而变化,且
在风景园林要素中往往都是不易改变的因素。
如单独的场地因为太小而不能对其场地或城 市的气温起到太大的作用,例如,城市中心区一 个小小的绿色公园,它对于气候的调节效应是完 全会被四周的高楼大厦产生的热量给掩盖的,而
大公园对某市温度的影响
3.风
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 风向和风速。
七、污染
人类在征服或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由于对自然
资源的过度索取、盲目开采与开发以及将之转化为
工业化产品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废弃物, 并由此
产生了大量的污染, 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
般来说, 按照污染物的来源来分包括点污染源与非
点污染源两种。
(一)点污染源
点源主要释放污染性的排放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是从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阳光入射面与地球表面之问的夹角。
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不同, 在同一地区, 一年中夏
至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数最大, 冬至的最小。太阳高度
角是影响地球表面温度的重要因素。
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形以及季节变化之间的相互
关系, 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景观中太阳能量的分布状
况。一旦知道了一个地区的太阳高度角, 我们就可以将其
代入具体的场地尺度, 根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分析日照
景观生态学 第三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
2.常见的干扰
① 火干扰 ② 放牧干扰 ③ 土壤物理干扰:翻耕、平整 ④ 土壤施肥干扰 ⑤ 践踏干扰 ⑥ 外来物种入侵干扰 ⑦ 其他干扰:洪水、森林采伐、旅游等
3.干扰的特征因子与性质
• 干扰的特征因子可由4个方面分析:①干扰频率,或称干 扰演替之间的时间间隔;②恢复速率,或称为从受干扰状 况中恢复所需的时间长短;③干扰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 ④景观范围的大小。
• 柯本气候类型分类法:
– 首先按最冷月温度、最热月温度和年降水量将赤道至 极地分为5种气候带(热带多雨气候、干燥气候、温带 气候、寒冷气候、冰雪气候);
– 然后再根据季节雨量及干湿的程度等指标进行二、三 级划分出亚类等,综合为12个气候类型。
中央气象台采用三级指标 将全国划分为9个气候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域(1966)
气候带
≥10℃天数
≥10℃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备注
Ⅰ寒温带 Ⅱ中温带
Ⅲ暖温带
Ⅳ北亚热带
﹤100 100-171
171-218
218-239
﹤1 600℃ 1 600℃至3 200-3
400℃
3 200—3 400℃ 4 500-4 800℃
4 500-4 800℃ 3 500-4 000℃
﹤-30℃ -30℃至-16
• 也有人指出,无论干扰怎样定义,它都强调干扰和干扰对 象的结构状态及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并进而得出干扰是能 够改变景观组分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生态因素, 并且是促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整个景观生态变化的 驱动力。
• 在景观生态学中,干扰因其普遍存在和重要性而一直受到 重视,但对这一明显的生态过程的定义至今尚没有形成统 一的认识。
• 在景观中,地貌的作用有以下3点:
高二地理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2.怎样从地理角度去分析景观的形成原因
景观特点的地理成因要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 素。自然因素有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 生物等。人文因素有人口、经济、城乡聚落、 文化、政治等。具体表解如下:
景观类型
形成原因
举例
断块隆升形成了雄伟的泰山、恒山、华山、
庐山等,构造断陷形成了鄱阳湖、青海湖等,
地质 地貌 景观
一
二 、 教 材 P40 【 “ 思 考 ” 向 导 】 埃 及 金 字 塔 以 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悠久的建造史而成为世界 的奇迹,作为世界旅游资源其有很高的美学价 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三、教材P40【“复习题”导引】 本节课中的两个习题都是开放性题目,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旅游景区进而举例说明分 析。
浙江 的普 陀山
特点
成因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它
以山兼湖之 曾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
胜,妙在三 由于长期泥沙的淤塞而演变
面云山一面 成泻湖,再承受山泉和溪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
的补给,最终形成今日举世
闻名的旅游湖泊胜地
以山兼海之
胜,众多的
古迹寺庙, 普陀山位于大陆岛上,所以
被誉为四大 可以领略,以山观海之胜景
佛教名山之
【解析】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我国最大的 瀑布是黄果树瀑布而不是庐山瀑布,庐山是古 老的花岗岩断块山,我国五岳名山中没有庐山。
【答案】 C
学以致用 关于元阳梯田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阳梯田景区位于云南省的中部 B.元阳位于元江附近 C.元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稻一年三 熟 D.元阳梯田属于自然景观
火山活动形成了五大连池等;在石灰岩分布 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是 区,流水常年溶蚀形成了贵州溶洞、云南石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景观生态学》复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斑块是指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的区域,干扰斑块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的区域。
2.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残存斑块是指原有斑块被破坏后仍然存在的小块区域,环境资源斑块是指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区域。
3.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的生态环境与内部环境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廊道与生态廊道: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狭长区域,生态廊道是指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
5.景观连接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
6.景观对比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程度。
7.景观边界: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分界线。
8.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9.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指景观中不同生态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景观异质性指景观中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10.景观的破碎化: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和大小不合理,导致生态系统的断裂和破坏。
11.生态流:指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1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
13.文化景观:指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14.自然景观:指未被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环境。
15.地理信息系统:指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系统。
16.景观生态规划:指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7.生态规划:指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8.网络与网络结点:网络是指由廊道和斑块组成的连接体系,网络结点是指连接不同廊道和斑块的关键点。
19.景观格局:指景观中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20.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二、XXX答题1.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答: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历史文化和规划设计等因素。
2.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答:景观的基本特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分布方式。
第四讲 景观形成因素
• 垂直地带性:随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 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引起 植被等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土壤类型也呈垂直分布带的现象。 •基带: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一致的土壤带。 • 建谱土带:垂直带中的主要土壤。 • 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 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
2、 植被分布
• 植被在陆地上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 件,特别是水分和热量及二者的组合情况。 • 植被分布:地带性分布与非地带性分布。
• 地带性分布: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 控制因素:热量、水分。
• 非地带性分布:受局部地区中小地形或土 壤等条件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植被分布也 出现非地带性分布特征。一些植被类型, 不是固定在某一植被带内,而是出现在2个 以上的植被带内。
变质岩---石英岩
变 质 岩 -混 合 岩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景观特征
海岸线为界
陆地地貌
海底地貌
陆地地貌
大平原
大高原
大盆地
大山地
海底地貌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深海平原
陆地 地貌
基本形 态成因
绝对 高度
平原
台地
丘陵
山地
极高山
大于5000m 3500~5000m 1000~3500m
高山
中山
底山
气候
• 气候是某一地域多年某一时段内的大气统 计状态(某一地方大气的温度、降水、气 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 平均值或统计量及其年周期波动)。是天 气的综合表现。
• 实验分类法: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 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 为依据,结合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 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照 划分气候类型。 • 成因分类法: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 候型。
景观生态学考试
名词解释:1.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2.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景观过程:景观生态流(能量,物质,物种和其它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形式)的表现形式。
4.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拓扑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拓扑作用。
5.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6.景观空间异质性: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7.边际(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两侧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和交互作用而表现出与斑块内部不同的生态学特性和功能的现象。
8.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9.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代表区域。
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0.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
11.尺度效应:是指生态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也会产生不同的尺度效应。
12.景观过程的基本功能:是指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能量和物质流动,以及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
13.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4.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15.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景观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填空:1.景观形成的因素包括:地质地貌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干扰。
第三章 景观形成因素
.
.
温带草原
.
4. 荒漠
荒漠:是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小半灌木占 优势的稀疏植被。
荒漠气候极为干燥,年降水量少于200mm,有些小于 50mm或终年无雨,形成戈壁或沙漠。夏季炎热,日温差 大,多大风和沙尘暴,植物常受风蚀和沙埋,荒漠植物低 矮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大面积裸露。
.
2. 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某一地域多年时段内的大气统计状态, 即某“地方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 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量及 其年周期波动。
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表现,包括太阳辐射、温度、 降水、风等因素。太阳辐射及其时空分布是气 候变化的根源,温度和降水是直接影响因素, 常作为气候分类和区划的主要依据。
.
气温分布用年均温的等温线图表示,一个地 区的气温决定于:纬度、陆-海对比和海拔
.
.
3)降水量和干燥度
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而逐 渐递减。
.
中国气候分布
.
二. 气候与景观特征
1. 赤道及热带景观
1). 赤道热带雨林景观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降雨充沛。整个景观由森林本底 组成,只有植被和河流间比度较明显。
内陆则为为大陆性气候。景观变化亦不十分剧 烈。
3. 寒带气候区景观 由于极地冷气团影响,冬季严寒。冻融作
用使平原区土壤疏松;高山地区形成冰川广阔 的山谷;当冰川消退后,出现浑圆的丘陵和山 地,以及狭长湖泊。 .
§3 土壤因素
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 物。土壤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在一定条件下总是分布着一定类型的土 壤;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布在特定的地理 空间范围;土壤的发育、变化等动态过 程是景观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景观: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1、景观生态学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土壤(发育):作为景观的主要成分,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是反映景观的一面镜子。
5第五章 景观形成因素
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
直节理发育的奇峰的总称。
附5、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 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另外还有
湖泊地貌:湖岸带形成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 地貌。 海岸地貌:由海浪、潮汐等作用形成的海蚀地 貌和海积地貌。 冻土地貌:由冻融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冻土地貌 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
土壤分类标准。
西欧的土壤形态学分类:根据土壤剖面形态分异和剖面
发育情况进行分类。
受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影响,
我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部分高校分别于1991、
1995和2001年完成了第一版、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土壤
系统分类》。 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2001),共分为 14土纲,39亚纲,141土类,595亚类。
形成上游集水盆、中游沟谷、下游扇形地。
河流地貌:包括河床、河漫滩。 河口地貌:主要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被海水淹没)。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 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
冲积平原
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
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
式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四周邛崃山、龙门
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娄山环绕,海拔1000~3000米, 多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 大约距今1.35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大湖。后因 地壳运动,周围上升为山地,东缘的巫山地形较低,湖水
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
极干旱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针)
湿润 (混)
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全文)
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1.社会综合因素社会综合因素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
规范的政治机制,为城市的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为经济增长制造了适合的空间。
GJ建立的行政治理体制,对城市景观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经济方面的因素直接决定了城市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景观设计的进程。
2.环境因素环境条件直接制约了城市景观设计。
事实上,城市景观设计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之上,设计出合适的人工景观,将二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给居民以融洽及和谐的感受。
一个城市向前进展时,人们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还对大自然造成了严峻的损害,导致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并且很难弥补。
即使人们采取再多的措施弥补,也不能做到自然景观的重现,而是体现出更多的刻意模仿。
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要立足于整体,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以进展的眼光来进行城市景观设计。
另外,城市绿化面积越大,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就越好。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提升,城市的可用地面积逐渐减少,自然环境受到了严峻的破坏。
因此,我们虽然不能将城市构建成为原生态的森林城市,但也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考虑到植物的季节变化,以此来美化城市。
所以,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文化因素城市是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人们为城市制造出许多美丽的城市景观,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城市居民有着全然不同的风俗习惯,在长期的城市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都不尽相同,这大大增加了城市市容景观的文化性,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动态景观。
另外,文化宗教信仰对居民日常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损害影响了城市景观的形成和进展。
如佛教的寺庙、基督教的尖塔,都促进了城市景观的多样化进展。
立足于整个的城市进展历史和人类进展历史来看,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艺术感和美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B.蓄水保土 C.改善生产条件 D.提高肥力 6.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打坝建库、平整土地 B.保持水土、兴修水利
C.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D.植树种草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 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 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 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 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 量的 , 90.4%。据此回答 ~11题。 。据此回答7~ 题 7.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A 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 轮荒作业④开露天矿、建隔离护坝⑤保塬护坡、打坝建库 ⑥开挖原生地面、复垦采空矿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
11.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C) 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 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千沟万壑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3)、 ,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5、图甲表示我国中部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图甲表示我国中部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图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图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甲 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景观中的场地因素
水体
水体
Part -3
水体
Part -3
水体
Part -3
自然形态
Part -4
1认识到哪些使用对于场地是合适的,哪些 能实现其全部的潜在价值。
2在该场地引进正确的利用方式。
3采用和发展与所研究的景观特征有关的土 地利用方式。
4确保这些土地利用方式能产生一个效率高、 视觉上有吸引力的景观格局。
Part -1
减少制冷需求
气候
1将自然气流引入规划用地和建筑物。 2提供树荫。 3在炎热气候下,利用太阳遮蔽物,突出的凉台。宽阔的柱廊和凹形入 口等结构: 4设计建筑物、地面造型物、墙、护栏和植物时,使夏日的微风穿过内 部和外部空间。 5规划布局应宽敞而分散。 6开挖地基。具有良好排水坡面上的建筑,冬暖夏凉。 7通风。采用开敞式布局,利用挑台和阳台。 8利用风道.遮荫的天井.通透性墙和风扇通风。 9利用疏松的土壤.地表植被和灌溉,提高蒸发作用。 10利用反射热量的材料.粗质地和冷色材料.
布局
Part -5
6、潜在的建筑物位置,用途分 区,以及活动路线。 居高临下 的观察点、俯瞰区、以及较好 的视区。 7、最佳景致,值得特写的;以 及欠佳的景致,需要屏蔽的。 两者都需给以简短描述。 8、冬季盛行风向以及夏季微风 方向。 9、风的暴露区域以及被附近地 形,树林或建筑庇护的区域。 10、场地外的引人之处,以及 招人讨厌之处。 11、对场地及其环境的生态和 小气候分析。 12、在项目规划中其他的具有 特别意义的因素。
Part -1
Part -1
Part -1
Part -1
气候
建筑
1、利用设计最大限度消除对制冷和通风的要求. 2、考虑各个季节的特殊设计需要和可能性. 3、根据当地微风和大风的冷、凉因素进行建筑规划的组织和细节设计. 4、结构设计应满足最严酷的暴风雨条件. 5、考虑收缩。膨胀.凝结.冰凉和雪的存在. 6、根据需要采用紧凑型或松散型布局,因为挖掘和地基施工已不成问题. 7、充分利用每一场地的娱乐价值. 8、集水和储存无需优先考虑. 9、根据地形设计建筑布局和形式. 10、根据全部景观潜力处理每一建筑场地.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是指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和要素,以确保最终的景观设计方案具有美感、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的相关内容。
1. 场地特征:景观设计的第一个要素是对场地特征的分析和理解。
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周边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人文条件。
通过了解场地的特点,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融入景观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谐。
2. 功能需求: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场地的特点来确定的。
不同的场地和使用者有不同的功能需求,比如公园需要提供休闲、运动和娱乐的场所;社区需要提供社交、集会和活动的空间。
因此,设计师需要确保景观设计方案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
3. 设计理念: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追求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设计理念可以是与自然、人文、可持续性等相关的理念,也可以是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等相关的理念。
设计理念将成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影响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决策和选择。
4. 空间组织:景观设计的空间组织是指如何将不同的空间元素组织起来,以创建一个有机的、流畅的空间序列。
这包括景观元素的布局、路径的设计、景观间的过渡、空间的层次等。
通过良好的空间组织,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
5. 植物选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要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设计师可以为景观增添色彩和质感,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需求进行植物的更替。
植物选择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抗逆性、适应性等因素,以确保植物在设计中能够生长良好并发挥其美学和生态功能。
6. 材料选择:在景观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为景观增添质感和特色。
比如对于硬景观,可以选择石材、木材、金属等材料;对于软景观,可以选择草坪、地被植物等材料。
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其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7.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可以通过巧妙的照明安排来强调景观的特点、创造夜间景观效果,并提高场地的安全性。
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因素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因素分析城市景观设计是指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通过规划和设计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在这个过程中,人文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文化特色三个方面,对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因素进行分析。
一、历史文化的积淀城市是历史的见证者,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可以扩展城市的内涵,传承和展示城市的文化传统。
例如,在古城区域,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石板路等,可以增加城市韵味;在商业区,可以通过建筑造型、雕塑和摆件等方式,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通过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可以让城市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社会习俗的体现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居民的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对于园林设计的追求注重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支配关系。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合理选择和运用设计元素,让居民更容易接受和喜爱。
三、文化特色的彰显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凸显这些特色,打造具有个性化的城市形象。
例如,在江南水乡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水上建筑、廊桥和曲径通幽的元素,以唤起居民们对乡土文化的记忆和情感。
在西部城市,可以通过在景观中融入草原元素、牧民文化等,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通过体现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可以实现城市的品牌化和差异化,增加城市的个性魅力。
总结起来,城市景观设计离不开人文因素的考量。
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文化特色的融入,能够丰富城市的内涵,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人文因素,既保留传统的独特韵味,也呼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只有在兼顾人文因素的前提下,城市景观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营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多重价值。
3,景观要素: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分:斑块、廊道和基质。
①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线性景观要素。
②廊道:是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③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
4,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强调空间的异质性;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宏观性;人类主导性。
斑块的特征:大小(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关系。
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景观结构: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构成、多样性、空间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干扰斑块: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的斑块。
残存斑块: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
短生斑块:是指由于环境条件短暂波动或植物活动引起的、持续时间很短的斑块。
1、斑块的起源及类型划分。
答:斑块的起源涉及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活动。
根据起源,至少现存四种类型的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2、根据物种对边缘的反应可将物种分为内部种和边缘种。
3、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环境资源斑块)、自然干扰(干扰斑块、残存斑块)、人类活动(引入斑块)。
4、干扰斑块与残存斑块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自然或人工干扰的产物。
景观基本要素
景观基本要素
景观要素即组成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山百、动植物、水体、大气、建筑、音乐等。
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是物质的,并且是可见的,通常被客观地描述或定量化表达。
景观,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反映了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生态学上景观是指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植被因素
1 作用: 植被是重要的景观元素,植被是景观生产力的基础,植被 是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 2 植被类型: 森林:红树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 绿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等 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等 荒漠: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半灌木荒漠 冻原:矮灌木、草本、藓类地衣 陷域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
第2节 气候因素
1 作用:气候影响岩石风化、地貌形成、土壤发育、植物区系、植被 生产力等,从而影响景观并产生景观分异 2 中国气候大区(依据自然景观和作物分布)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 旱区、青藏高寒区 3 中国气候大带(依据自然景观和作物分布):温带、亚热带、热带 4 中国气候带(依据温度条件差异): 温 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 热 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 --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 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候命名
第3章 景观形成因素
1 地质地貌 2 气候 3 土壤 4 植被 5 干扰
第1节 地质地貌因素
1 作用: 作用: 地质地貌因素, 地质地貌因素,对景观形成起着基底作用 2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级:陆地地貌、海底地貌 第二级:大平原、大高原、大盆地、大山地 第三级: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山地分级:极高山>5000米、高山 第三级: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山地分级:极高山>5000米、高山 3500-5000米、中山1000-3500米、低山<1000米) 3500-5000米、中山1000-3500米、低山<1000米) 第四级: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 貌、海岸地貌、湖泊地貌 第五级:在第四级基础上再划分,如 流水地貌—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 流水地貌— 貌、河流地貌、河口区地貌
第4节 植被因素
3 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植被受水植被受水-热-土壤条件综合影响,植被类型沿纬度、经度、海拔,呈 现规律性变化 纬度(从南至北):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纬度(从南至北):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 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极地荒漠 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 经度(温带:从东至西):落叶阔叶林—草原植被— 经度(温带:从东至西):落叶阔叶林—草原植被—荒漠植被 海拔(广东茂名大雾岭,从低往高) :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 :季雨林—常绿阔叶林— 叶阔叶混交林
第5节 干扰因素
1 概念: 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 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组成 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2 干扰的意义 干扰后果具有双重性,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 破坏性的一面
第5节 干扰因素
3 干扰的类型: 自然干扰:指自然情况下发生的干扰,包括偶发性的破坏性事件和环 境波动。如:泥石流、风暴、闪电、洪涝、病虫害等 人为干扰: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在资源和环境利用过程中,对自然生 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如:砍伐、践踏、开荒、挖采、施肥、污染等 破坏性干扰:导致景观消失、景观破碎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的干扰行 为。如:气候灾害、乱砍滥伐、开荒等 增益性干扰:人类利用景观的合理性干扰行为。如:修枝、施肥、低 效林改造等
第3节 土壤因素
1 作用: 土壤为植物和土体内的生物提供生长空间、矿物质、水分;土壤是景 观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
2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受生物气候条件综合影响,自然土壤类型沿纬度、经度、海拔, 呈现规律性变化 纬度(从北至南):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 纬度(从北至南):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经度(温带,从东至西):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 经度(温带,从东至西):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灰漠土 海拔(广东茂名大雾岭,从低往高) :赤红壤—红壤—黄壤 :赤红壤—红壤—
第3节 土壤因素
3 土壤地域性分布规律: 土壤受成土母质、地形、水文等综合影响,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土 壤矿物质含量及特征、土壤肥力等,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如:斑块) 呈现规律性变化
4 土壤景观意义: 土壤肥力与景观生产力:土壤的水、肥、气、热等肥力指标,很大程 度决定景观生物生产力 土壤异质性与景观异质性:土壤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影响到 景观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土壤衍生不同的景观类型;同种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亦衍生不同的景观类型 土壤退化意味着景观变化(改变)
本章结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