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测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表面肌电图在帕金森病患者综合运动训练疗效评估中的应用重点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An Ziwei,Email:azwl213@163.con
【Abstract】0bjective
ficacy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for assessing the ef-
of exercise among Parkinson’S
disease(PD)patients.Methods
were
Twenty PD patients
were
giving
exercise
rat—
training ing
was
combined with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ation.They
中13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运动功能部分的评定分数有明显下降;10 m步行所用时间减少,步行速度明显 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站立时,两侧肌肉的均方根振幅(RMS)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步行时,两侧肌肉的RMS有不同程度增加,重症侧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和的轻症侧臀大肌 的R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显示除步行时的重症侧臀大肌外,其余肌肉
(root
mean
诊断符合PD临床诊断标准¨o;②Hoehn和Yahr分期
I~Ⅲ期;③能够自己完成或在家人监护下完成训练 时间>1 h/天;④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因感染、中毒、脑动脉硬化等所致的 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者;②年龄>80岁; ③有下肢骨折或其他影响下肢肌力和表面肌电信号采 集者;④有严重的心、肺等器质性损害,或伴随其他中
震颤分析及简单判读
神经功能检诊中心肌电图室
目录
• 一、定义 • 二、震颤分类 • 三、震颤分析报告解读 • 四、不足与展望
定义
• 震颤:身体部位的非自主性的、节律性的震动。
分类
病史特征
震颤特征 身体分布
相关体征 全身/系统
辅助检查
激活条件 神经系统
震颤频率 软体征
分类
年龄
婴儿期(<2岁) 儿童期(3~12岁) 青春期(13~20岁) 成年早期(21~45岁) 中年期(46~60岁) 成年后期(>60岁)
• 3. 相关体征
• 相关体征包括全身疾病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和软体征。根据是否 存在其他体征,将轴1的震颤分为两大类:震颤是惟一的异常征 象者称为孤立性震颤;存在其他异常征象者称为联合性震颤,可 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障碍的姿势、僵硬、运动徐缓或 肌阵挛等)或相关全身体征(如角膜色素环、肝脾肿大或眼球突出 症等)。
分类
两个或多 个连续部位
身体分布
局灶性震颤 节段性震颤 偏侧性震颤 全面性震颤 直立性震颤
分类
累及一侧
身体身体分布
局灶性震颤 节段性震颤 偏侧性震颤 全面性震颤 直立性震颤
分类
身体分布
累及上下身体
局灶性震颤 节段性震颤 偏侧性震颤 全面性震颤 直立性震颤
分类
身体分布
站立时下肢 或躯干的震颤
局灶性震颤 节段性震颤 偏侧性震颤 全面性震颤 直立性震颤
• 4. 辅助检查
• 主要包括电生理、结构成像、受体成像和血液组织生物标志物检 测。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记录震颤的存在,测量震颤频率,分析 震颤起源;结构影像学主要通过MRI、CT等检查发现病灶或代谢 性疾病;受体影像学检查主要通过多巴胺和5-羟色胺转运体成像 以诊断其障碍或缺乏;血液和组织标志物检测包括血液代谢测试、 感染测试及遗传测试等。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约 3 4帕 金森病 患者在 5 ~ 0岁发病 ,根据患者 / 0 6 在 中年后 发病及典 型的临床症状 .本病的诊 断不难 但对
早期患者 由于矗状 、体征不典 型 尤其是 震颤未 出现之
前 ,诊 断会有 一 H 定} 难。在震颤 出现的早期 ,亦要注 意与 各种不 同原因 引起 的震暾相 罄别:此外 ,在 诊断过程 中应 该 与继发于 其他疾病或其他原 因的帕金森综 合征 及 帕金
有人提 出根据静止 性震颤 、强直和 运动迟缓可确诊 为
帕盘森病 ;如 果只有其 中的一项 ,可诊 断为临床可能 的帕 金森病 ;具有其 中的两项 则可 临床拟诊帕金森病 。
帕 金 森病 的诊 断 与 鉴别 诊 断
中山大学附属 第一 医院神经科 ( 10 0 李洵桦 50 8 1
1 引 言
森 叠加 综 合 征 鉴 别
对只出现震颤 的早期患 者 .要 注意与一些 可弓起 震颤 I 的疾 病相鉴 别 如 原发性震颤 .该病 一般在 成年时起病 , 但 电可早至 婴儿期 .迟至 老年期发病 ,属常 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 :病情进 展缓 慢 ,可持续 数 十年 、头 、面 下颌 以受
2 临床诊 断
对 于典 型 的 帕 金 森 病 患 者 ,具 有 震 颤 、肌 强 直 、运 动
上 、 F媵均可 出现震颤 ,精 神 紧张时加重 ,休息减轻 ,一
般 小伴有肌 张力增 高。小脑 病变的震颤也 有姿势性震颤 的 特 ,但 同时表现为肌张 力降低 和共济 失调。肝豆状 拔变 性 可有震颤 和肌张力增高 的袁现 ,但患者 发病年龄较轻 . 有血请铜蓝蛋 白水平低等 可资鉴别 =另外 ,还需 与甲状 腺 功能亢进症等相鉴别 。 仅有 强直而无震颤 的患 者 婴注意 与书写痉挛鉴别 ,后 者仅发 生在书写 的时 候 .同时伴 有与书写有关肌 肉的痉挛
肌电图震颤分析对震颤的鉴别诊断价值
肌电图震颤分析对震颤的鉴别诊断价值张洁;邢岩;马秀丽【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震颤分析对帕金森病(PD)与原发性震颤(ET)、加强生理性震颤(EP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PD患者15例(PD组)、ET患者10例(ET 组)、EPT患者10例(EPT组),行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查,分别记录静息时、固定姿势、负重500 g和1000 g时的震颤频率和肌肉收缩模式.结果:ET组静息、固定姿势、负重500 g和1000 g的震颤频率分别为(5.36± 1.33)Hz、(7.22±2.60)Hz、(6.49±2.08)Hz、(6.29±1.38)Hz;PD组分别为(4.53±0.41)Hz、(4.92±0.69)Hz、(5.12±0.61)Hz、(4.71±0.98)Hz;EPT组分别为(8.49±5.42)Hz、(15.7±4.50)Hz、(7.46±2.91)Hz、(9.44±1.46)Hz.PD组与ET组的频率在静止和负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静止性、固定姿势、负重1000 g后的震颤频率均与EP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D组肌肉收缩模式以交替性收缩为主,ET、EPT组肌肉收缩模式主要为同步性.结论:肌电图震颤分析能通过震颤频率和肌肉收缩模式的不同对PD与ET、EPT进行鉴别.【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6(011)003【总页数】3页(P225-226,253)【关键词】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加强生理性震颤;震颤分析【作者】张洁;邢岩;马秀丽【作者单位】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23;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23;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4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临床最常见的震颤类型,PD的诊断除依靠临床表现外,缺乏相对客观的诊断依据,对单纯表现为震颤的PD早期误诊率高达25%[1]。
帕金森病诊断方法
帕金森病诊断方法
帕金森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通过一系列的神经学测试来确认。
以下是常用的帕金森病诊断方法:
1. 详细的病史和体检: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疾病发展情况和家族病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
2. 神经学评估:这些评估通常由神经学专家进行,包括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运动、坐姿、姿势和步态等。
医生还会测试患者是否存在震颤或其他异常运动,以及手指灵活性和握力等。
3. 卡介苗试验:这是一种评估帕金森病响应性的方法。
患者接种卡介苗后,如果存在明显和显著的改善,则可能是帕金森病。
4. 脑部影像学检查:MRI或CT扫描可以用来排除其他导致类似症状的情况,例如脑退化性疾病或脑部肿瘤。
5.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这种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多巴胺系统功能,它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常常受到影响。
6. 脑起搏器试验: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深部脑刺激手术,并观察刺激效果是否显著来辅助诊断。
虽然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帕金森病的诊断,但目前尚无一种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可以确诊帕金森病。
因此,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综合以上多种评估结果来确定最终的诊断。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中诊断中的研究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中诊断中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PD和MSA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临床诊断为PD(60例)和MSA(50例)的患者。
对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EAS-EMG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参数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MSA组的MUP平均时限、卫星电位数、单纯相出现率均高于PD 组(P<0.05)。
两组间的MUP平均波幅、多相波百分比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EAS-EMG在临床上对于鉴别MSA、PD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pa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以及肌强直。
多系统萎缩(MSA)涵盖了早先的三种疾病,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GCI)是本病特征性病理表现,相关症状出现较晚。
近十几年来病理学的进展为疾病为MSA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帮助,但是与PD的鉴别诊断仍较为困难。
目前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和电生理,前者主要有磁共振和PET/SPECT,但是容易漏诊且对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后者主要包括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xternal anal sphincter electromyography,EAS-EMG),经济且较易在临床上开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EAS-EMG对PD和MSA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临床诊断为PD和MSA的患者,其中PD患者60例,MSA患者50例。
入选后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
入选标准:PD组的患者均符合2006年全国椎体外系疾病研讨会制定PD的诊断标准,MSA组患者均符合2008年Gilman 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EAS-EMG检查,均采用Keypoint(维迪公司)的肌电图仪,且全部数据均由一个有经验的肌电图操作者进行,检查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屈髋,分开两臀,在肛门括约肌皮肤和粘膜交界处靠内侧平行肛管或与粘膜成锐角进针,进入肛门括约肌的最浅表层。
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杨荣;向莉;刘璟洁;刘超;张娟利;吴海琴【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震颤分析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PD和18例ET 患者进行肌电图震颤分析,比较震颤的优势频率、肌肉收缩模式、波谱组成以及再现性震颤发生率.结果①静止性、姿势性及负重500g后震颤时,PD组优势频率均较ET组低(P<0.05),两组组内比较,静止性震颤频率均较姿势性低(P<0.05);②PD 组肌肉收缩形式以交替性为主,ET组以同步性为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D组震颤波谱以多个波频为主,ET组以单一波频为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PD组再现性震颤的发生率为42.9%,PE无再现性震颤的发生.结论肌电图震颤分析在PD及ET的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4页(P359-361,366)【关键词】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电图;鉴别诊断;临床意义【作者】杨荣;向莉;刘璟洁;刘超;张娟利;吴海琴【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4;西电集团医院,陕西西安710077;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44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的抖动,由肌肉反复收缩和松弛引起,是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常见病因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在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PD患者,两者极易混淆,但二者的预后却差别很大。
帕金森病50例皮肤交感反应特点分析
帕金森病50例皮肤交感反应特点分析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SSR)的特点,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PD患者50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50例,均采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测定其运动神经传导、F波、感觉神经传导(SCV)和SSR。
结果正常对照组SSR全部引出,50例PD患者中,上肢5例波形缺失,下肢16例波形缺失。
SSR潜伏期:正常对照组上肢(1.33±0.04)s,下肢(1.99±0.38)s,PD 组上肢(1.50±0.11)s,下肢(2.16±0.17)s,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SSR波幅:正常对照组上肢(3.31±2.15)mv,下肢(1.73±0.98)mv,PD组上肢(1.23±0.67)mv,下肢(0.72±0.45)mv,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在50例PD患者中,SSR异常35例(70%),其中上肢异常10例,下肢异常35例,上肢SR异常的患者,其下肢SSR均有异常。
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PD患者SSR异常主要表现在:波形消失16例,潜伏期延长7例,波幅下降19例。
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SSR异常率明显高于无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
结论PD患者可出现SSR的异常,SSR能为PD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提供依据。
标签: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皮肤交感反应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较常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平均起病年龄55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震颤、肌强直和运动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见皮脂腺分泌亢进所致的“脂颜”,汗腺分泌亢进所致的多汗,流涎,消化管蠕动运动障碍引起的顽固性便秘,交感神经系功能障碍所致的直立性低血压,血管反射性障碍为基础的四肢循环障碍以及尿频、尿潴留、性欲下降等,表现在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等多个系统[1]。
加速度测量和表面肌电图检测对帕金森病震颤与特发性震颤的鉴别诊断价值
35性差异,但2类震颤的区分仍较为困难。
为进一步增大2类震颤的区分度,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测量姿势,同时测量了手部震颤加速度及相关肌肉的肌电信号,并与传统的测量姿势作了详细的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确诊的44例震颤患者,其中PD患者24例,包括男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5±9.6)岁,病程0.5~23年(平均5.67年);ET患者20例,包括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4±12.5)岁,病程为0.5~57年(平均14.1年)。
入组患者在近2个月内均未接受过脑深部电刺激或其他非侵入式神经调理的治疗,如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
为减少药物影响,入组患者被要求在实验前12 h内停用震颤治疗药物。
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根据英国脑库PD诊断标准[3],满足运动迟缓和以下症状的任何一项:肌强直、4~6 Hz的静止性震颤和直立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功能、小脑以及本体感觉功能障碍造成),并进行排除标准的确认。
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提出的ET诊断标准:双侧手或前臂存在明显的姿势性震颤,伴或不伴运动性震颤,查体无其他异常神经系统体征,排除其他药物、外伤等因素导致的震颤[1],可有家族史,饮酒后震颤减轻,服用阿罗洛尔有效。
1.3 仪器及检查方法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测量均使用Biometrics Datalog 测量系统(型号W4X8,Biometrics Ltd,英国)完成,主要包括加速度测量以及肌肉电信号测量。
加速度测量使用1个三通道的加速度传感器(型号ACL300,Biometrics Ltd,英国),固定在患者主震颤手的中指指背上。
肌肉电信号测量使用4个肌肉电信号差分传感器(型号SX230,Biometrics Ltd,英国),分别粘贴在主震颤手的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的肌腹上。
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方法对34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结果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
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MND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疾病;肌电图;神经电图运动神经元病(MN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也可能与慢性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是受累部位肌肉萎缩、无力和锥体束征。
本文是应用肌电图、神经电图,从电生理方面探讨MND的改变,结合临床分析,探讨对MND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系门诊与住院的病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1岁~65岁,平均年龄45岁。
临床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0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8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4例,进行性延髓麻痹2例。
34例均作神经系统常规检查,肢体无力共25例,肌萎缩30例,大部分以远端的肌萎缩为主,吞咽困难4例,有肌肉束颤17例, 11例行CT颈椎与腰椎扫描, 3例肌活检, 4例核磁共振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全部无感觉障碍。
1.2 方法采用上海海神生产的诱发电位/肌电图仪进行肌电图检查。
选用同芯针电极,室温24℃~26℃,检查部位选用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胫前肌。
对每一块肌肉均进行插入电位、静止、轻收缩和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并计算出每个运动单位的时限、波幅及多相波的百分比,大力收缩的类型。
此外,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进行测定。
本组病侧EMG平均时限、波幅、神经传导速度以汤晓芙所测正常值为标准[1]。
2 结果2.1 肌电图检查发现纤颤电位28例(82.3%),正相电位24例(70.5%),束颤电位22例(64.7%),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31例(91.1%),平均波幅增高29例(85.2%),多相波增多17例(50%),出现巨大电位10例(29.4%),大力收缩时表现为单纯相11例(32.3%),混合相23例(67.6%)。
肌电图震颤分析的原理
肌电图震颤分析的原理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记录和分析人体肌肉电活动的技术,通过记录和测量肌肉电信号,可以了解肌肉的活动模式、肌肉功能和神经控制情况。
肌肉的电活动是由大脑通过神经传递给肌肉的神经冲动所引起的,通过肌电图可以反映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情况。
肌电图震颤分析是通过对震颤患者的肌电图进行测量和分析,了解其震颤病理现象和神经系统控制出现异常的情况。
震颤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自主的颤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异常表现。
通过肌电图可以对震颤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肌电图震颤分析的原理是基于肌肉电活动的生物电信号,将神经冲动产生的电位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信号放大、滤波和采样等处理,最后得到可用于分析和诊断的肌电图数据。
下面将从采集、处理和分析三个方面介绍肌电图震颤分析的原理。
首先是采集阶段。
肌电图的采集通常使用一对电极,其中一个电极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另一个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电极通常是放置在肌肉的表面,可以用胶带或粘贴剂固定,以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电极与肌肉之间形成的电流路径上有细胞膜和细胞液,当神经冲动经过肌肉时,会引起阳离子的浓度改变,从而产生微小电压。
电极将这个微小电压转化为电信号,这就是肌电图的基本信号。
接下来是处理阶段。
由于肌肉电信号的幅度很小,通常在微伏量级,涉及到一些噪声干扰,所以需要将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放大可以增加信号的幅度,使之更容易检测和分析。
滤波可以去除一些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留感兴趣的信号。
滤波器通常采用带通滤波器,可以选择合适的通带和阻带,以滤除噪声和其他不相关的信号。
最后是分析阶段。
首先对肌电图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时域分析通过观察肌电图信号的振幅、持续时间和形态等特征,来描述肌肉电活动的模式。
频域分析对肌电图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将信号转化为频域图谱,从而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
通过比较震颤患者和正常人的肌电图频域特征,可以发现异常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
血清D-D及炎性因子(hs-CRP、PCT)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关联性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Sep 29(1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肺损伤后期的典型症状[1]。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低氧血症和进行性呼吸窘迫[2]。
发病原因主要为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血管弥漫性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以肺不张、透明膜形成和肺水肿等为主[3]。
ARDS 起病急并且治疗后患者恢复效果差,死亡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相关炎性因子或细胞因子与ARDS 的关系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4]。
为分析血清D-D 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降钙素原(PCT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关联性,本文对126例ARDS 患者的血清D-D 及hs-CRP 、PCT 水平进行了分析。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血清D-D 及炎性因子(hs-CRP 、PCT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关联性分析杨宵曼,常银江*,王建伟(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濮阳457000)摘要:目的分析血清D-D 及炎性因子(hs-CRP 、PCT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关联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设为试验组。
另选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12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血清D-D 及hs-CRP 、PCT 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D-D 及hs-CRP 、PCT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D-D 及hs-CRP 、PCT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呈正相关。
结论血清D-D 及炎性因子(hs-CRP 、PCT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呈正相关。
关键词:血清D-D ;炎性因子;hs-CRP ;PCT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 ̄8174(2018)17 ̄2733 ̄02*:通讯作者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震颤强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电刺激器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改善的疗效评估
电刺激器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改善的疗效评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经常导致患者出现不自主的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其中,步态困难是这种疾病的常见特征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电刺激器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改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电刺激器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改善的疗效进行评估。
首先,电刺激器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特定区域的装置,可以提供刺激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功能。
它可以通过直接刺激大脑皮质或特定的神经纤维,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在步态改善中,电刺激器能够通过刺激下肢肌群,帮助患者增加步态稳定性、改善步态节奏和延长步态长度。
其次,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电刺激器在帕金森病患者步态改善中的有效性。
一个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的结果发现,电刺激器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特征,包括步态速度、步态稳定性和步态对称性。
另外,电刺激器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跌倒的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器在步态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进一步分析电刺激器的机制可以发现,它通过刺激下肢肌群,增加神经肌肉传导速率,改善肌肉活动和协调,从而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
此外,电刺激器还可以通过激活大脑皮质和深部脑结构的神经元,增加神经信号的传导效果。
这些机制的协同作用,为电刺激器在步态改善中的疗效提供了理论基础。
除了疗效评估,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电刺激器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安全性。
实际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电刺激器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轻度的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然而,鉴于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情况,应该选择适合的患者进行电刺激器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此外,电刺激器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治疗时间和强度等方面的因素。
由于帕金森病的病情和症状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电刺激器的疗效评估非常重要。
同时,治疗的时间和强度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反应来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皮肤交感反射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皮肤交感反射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析皮肤交感反射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5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SR以及EAS-EMG对两组进行检测,观察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在SSR检测中的上下肢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而波幅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EAS-EMG检测中观察组的平均时限、平均波幅以及多相波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平均时限和多相波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皮肤交感反射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均有积极意义,可作为临床的量化参考依据。
【关键词】皮肤交感反射;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帕金森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180-01帕金森病(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运动性障碍以及非运动性障碍,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常见的非运动性症状,是造成PD患者丧失自理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皮肤交感反射(SSR)是指通过对交感神经节后的表皮单位进行刺激,诱发反射电位从而反映其纤维功能的状态,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则可反映患者尿便以及生殖反射通路的正常与否。
两者均为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方法。
本文通过对患者SSR以及EAS-EMG的变化情况的观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参考的客观指标。
现整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6例帕金森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为44~87岁,平均(58.9±5.2)岁;病程为0.4~16年,平均(5.1±3.6)年。
以上患者均符合2016年制定的PD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者MRI影像学检查提示正常或者为轻微的脑萎缩,无局灶性病灶,胸片以及肝肾功能检查等均为正常,排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
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测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病理性震 颤
几种震颤的特点
• 静止性震颤:震颤于静止(非重力影响)时发生,如快速“搓 丸样”,见于帕金森病等。
• 意向性震颤:在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愈明显,见于小脑病变; 也见于特发性震颤。
• 姿位性震颤:系身体的受累部分主动地在保持某种姿势时出现, 而在运动及休息时消失。
• 扑翼样震颤:是一种姿势性震颤,见于肝昏迷早期、尿毒症等。
• 中枢性机制---中枢振荡器学说:
• 中枢神经系统中部分核团神经细胞具有节律性兴奋的特性(中枢振荡器),其节律性同步发放, 下传并驱动下运动神经元产生节律性兴奋→震颤(丘脑腹外侧核和下橄榄核具有这种振荡器的 特性)。此外,大脑皮层-基底节-丘脑-大脑皮层环路与节律性同步传导有关。
• 中枢性振荡的特点是肌电发放频率不随负荷增加而降低。
震颤频率、功率
意义:
•鉴别震颤类型 •获得客观和量化的数据 •各种震颤用药疗效的比较
不同类型震颤频率特点
不同疾病其震颤的起源和病因不 同,震颤频率也不尽相同。因此 不同类型的震颤形式可能提示不 同的疾病。
通过对震颤肌电的分析可以客观记 录震颤的不同类型,据此可以提供 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检查方法
有癔病史或潜在器质性疾病
5快%速)震于颤药M,物SA频或-P率毒型(8(物-152致.H震z),颤振幅大
范围广,病史很重要,引起震颤的药物有很多很多……有明显的服药史,如服用过量的利血平、碳酸锂、氯丙嗪、氟桂利嗪等 药物
两者运动的力度、幅度、频率明显不同。
帕金森病肌震张颤力频障谱碍谐性波出震现颤率高(82.
帕金森病震颤 ( parkinsonian tremor)
临床特征 • 半数首发症状为震颤 • 多起于一侧上肢远端,可发展到另一侧 • 常静止状态下出现,主动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 情绪激动、兴奋或精神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 • 常见频率4-6Hz ,震颤幅度较大 • 以手指规律性震颤如“搓丸样动作”最为常见 • 抗胆碱能药物或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性震颤(Action tremor)
姿位性震颤(Postural tremor) 扑翼样震颤 运动性震颤(Kinetic tremor ) 意向性震颤(Intention tremor) 任务特异性震颤(书写、绘画、演 奏等任务时出现) 等长性震颤
药物或毒物致震颤 周围神经病致震颤 Holmes震颤 软腭震颤 精神性震颤
•主要累上肢、头面部,常轻度不对称 •50%有家族史,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好 •为不自主的节律性动作,震颤幅度强弱不等
频率6.8Hz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生理性震颤 (physiologic tremor)
早期鉴别一直是临床困难问题,大约20%的MSA-P患者早期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鉴别点:
帕金森病患者震颤:单侧起病,静止性震颤,频率4-6Hz;
MSA-P型震颤:多双侧起病,静止性震颤频率以稍高频率、非同步、非交 替、细小无规律为主。无论在静止还是姿势状态下, MSA-P型患者的震峰 频率均高于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病震颤频谱谐波出现率高(82.5%)于MSA-P型(5.9%)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临床特征
•多见于中老年人 ,很少静止时出现; •多为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 ,放松时减轻或消失 •精神紧张时出现 ;
特发性震颤
•常见频率6- 12 Hz,同步性
图震颤分析有助于鉴别帕金森病及特发性震颤,对于帕金森病治疗效果的判定也具有临床价值。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临床学院 帕金森病震颤 (第五附属医院 parkinsonian tremor)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临床特征 • 半数首发症状为震颤 • 多起于一侧上肢远端,可发展到另一侧 • 常静止状态下出现,主动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 情绪激动、兴奋或精神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 • 常见频率4-6Hz ,震颤幅度较大 • 以手指规律性震颤如“搓丸样动作”最为常见 • 抗胆碱能药物或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震颤肌电分析
分析参数:峰频率、功率(振幅)、频谱谐波、肌肉收缩模式
峰频率 震颤分析频谱图中,最大波峰处对应的频率。
静止时、固定姿势、负重后的震颤频率:帕金森病震颤频率稳定在4-6Hz、特发性 震颤频率 6-12Hz、生理性和增强生理性震颤频率为8-12Hz。PD震颤与ET震颤频率 叠加,但ET多以姿势性震颤为主,如存在静止性震颤, 频率一般会较姿势性震颤 频率少1.5-2Hz。
半宽功率、全宽功率
半宽功率:最大波峰处对应的功率,1~20Hz内所记录到的总功率为全宽功率。 震颤半宽功率及全宽功率是震颤分析检查中反应震颤强度的重要指标。
峰频率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生理性震颤变异较大,病 理性震颤的频率相对恒定 ,但难于用肉眼来衡量, 通过震颤分析鉴别震颤的 类型,简单易行,可量化, 帮助临床诊断更为客观。
震颤频率、功率
意义:
•鉴别震颤类型
•获得客观和量化的数据 •各种震颤用药疗效的比较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特发性震颤患者肌电记录的同步爆发
交替收缩。 因此,通过肌肉收缩模式 的不同结合临床表现可以 将大部分PD和ET鉴别开来。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谐 波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震颤的频率与功率
峰频率:震颤分析频谱图中,最大波峰处对应的频率。 基波频率:频谱图中首个波峰所对应的频率。 谐波是指震颤频谱中所含有的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第2~5个波峰所对应的频 率值分别为基波频率的2、3、4、5整数倍,对应频谱图中6、12、18及24Hz处。
临床表现轻 微的患者
(左图)
加速器可记 录出明确的 震颤频谱
肌电爆发模式 (右图)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 -P型(MSA-P)
共同特点:都有静止性震颤
检 查 方 法
时间30s。
双上肢检查: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双侧前臂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肌腹处,参考电极分别置于相应远端肌腱处 ,2个加速器分别置于双手背侧第三掌指关节近端2cm。 双下肢检查: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双侧小腿胫前肌和腓肠肌肌腹处,参考电极分别置于相应远端肌腱处,2个加速 器分别置于双足背侧第三掌指关节近端4cm。 分析内容 震颤频率(记录范围在1~30Hz )、震颤强度(振幅)、震颤相关的肌电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同类型震颤频率特点
不同疾病其震颤的起源 和病因不同,震颤频率 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 类型的震颤形式可能提 示不同的疾病。
通过对震颤肌电的分析可 以客观记录震颤的不同类 型,据此可以提供不同疾 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我们应用维迪公司的key-piont6通道肌电图仪(含4个表面电极、2个加速器), 在患者震颤最明显的部位选择一对主动肌及拮抗肌进行记录。分别对患者在坐位静止放松时(双 手放松置于双腿上)、固定姿势时(双前臂向前平举)、肢体分别负重500g、1000g,每种姿势记录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测
肌电图震颤分析通过应用加速计记录仪分析震颤的频率 、幅度、并通过肌电图记录与震颤相关的不同肌电爆发 模式,为一些锥体外系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帕金森患者肌电记录的交替性爆发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肌肉收缩模式
PD震颤与ET震颤频率叠加, 难以鉴别,但是PD以静止 时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交 替收缩为主,同步收缩少 见;而ET的震颤以姿势时 同步震颤节律为主,少见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治疗前:峰值频率 6Hz
治疗后:峰值频率6Hz 峰值功率:左25.1 右190
峰值功率:左158 右298
药物治疗只能缓解帕金森震病的症状,而对帕金森震颤的内在病理机制不具有逆转性作用。肌电
生理性震颤
临床特征
•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 •多发生在某种姿势或活动时
•快速(8-12Hz)细微震颤,振幅小,肉眼不易见
•肌电荷试验频率可降低 •随年龄增加而减慢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震颤 的分类
震颤根据病因分类
生理性震颤 增强的生理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震颤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 小脑震颤
震颤是神经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以是许多疾病的首发表现。 震颤按表现形式分类 静止性震颤(Rest tremor)
#
。
双上肢静止、姿势状态及持物1000g时,帕金森病患者尺侧腕屈肌、尺侧 腕伸肌半宽功率及全宽功率均显著高于MSA-P型患者。
帕金森病组上肢震颤频谱谐波出现率在静止、姿势及持物1000g状态下分别为82.5%、80.0%和65.0%; MSA-P组分别为5.9%、5.9%和0 #
# 杨硕,潘华.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P型震颤峰频率、功率及谐波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年9月
• 中枢性机制---中枢振荡器学说:
•
中枢神经系统中部分核团神经细胞具有节律性兴奋的特性(中枢振荡器)
,其节律性同步发放,下传并驱动下运动神经元产生节律性兴奋→震颤(
丘脑腹外侧核和下橄榄核具有这种振荡器的特性)。此外,大脑皮层-基 底节-丘脑-大脑皮层环路与节律性同步传导有关。 • 中枢性振荡的特点是肌电发放频率不随负荷增加而降低。
厚德博学 仁爱共济
第五附属医院/第五临床学院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震颤的发生机制
• 机制复杂,主要有周围性机制、中枢性机制 • 周围性机制---反射活动过度或引起的震荡活动。
主动肌感受器→主动肌收缩→拮抗肌感受器→拮抗肌收缩 的感受器同时而相互循环刺激产生的节律性活动。 肢体活动促使主动肌与拮抗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