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e2a9412227916888486d7fa.png)
法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班级: 09级思想政治(汉)学号: 20091501097姓名:李亚楠指导教师:乌晓晔2013年 5 月 10 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2)(一)主导价值观趋弱,价值取向多元化 (2)(二)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趋于淡薄 (2)(三) 过分崇尚自我,理想信念逐渐削弱 (3)(四)道德标准宽松,道德观念更趋务实 (3)二、大学生价值观取向问题成因 (4)(一)国际因素 (4)(二)国内因素 (5)(三)教育因素 (5)(四)家庭因素 (6)(五)个人主观因素 (6)三、对策与建议 (6)(一)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6)(二) 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积极拓展价值观教育的新手段 (6)(三)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7)(四)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7)(五)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致谢 (8)注释 (8)参考文献 (9)英文摘要 (9)英文关键词 (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法政学院09级思想政治汉班李亚楠指导教师乌晓晔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取向;问题价值观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浅谈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
![浅谈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53dcc34ee06eff9aef807fb.png)
做会发光的金子——浅谈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班级:姓名:学号:日期:摘要通过理解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本质意义,在经过对价值观的理解和对在自我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认清自我价值的意义,然后论述这种意义究竟为何,然后在充分了解和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如何才能充分的实现自我的价值,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古往今来的各种事实来说明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这样价值的实现对于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自我价值实现人生意义一、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理解要了解人生价值,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价值观,弄清楚价值问题。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在人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价值是某一主体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之间的一种关系。
也就是说,所谓价值,就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在同外界发体联系的过程中,事物那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对人有意义的客观属性.。
因此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历史性。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两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他人及社会需要的满足,也即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归根到底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一种个性体现。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
(.李德双:人生价值从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2)就是:(l)从其形式看,价值观念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它的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其内容而言,价值观念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利益和需要,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3)最重要的是,就其功能而言,价值观起着评价它不仅是态度的决定因素,也是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学生思想的思考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学生思想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57db2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1.png)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学生思想的思考人生是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宝贵财富,而意义与价值则是人生赋予我们的永恒追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既肩负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承载着社会的期望与责任。
本文将就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大学生思想的思考展开论述,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离世的整个过程存在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与价值的内涵或许因人而异,但共同点在于对生活的真正体验和全面发展的追求。
首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来自于个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渴望。
通过不断思考与探索,我们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的定位,从而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人类是具有无限潜力的动物,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激情。
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来自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奉献。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往往与服务他人密切相关。
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支持他人实现梦想,我们不仅使别人受益,也让自己收获充实和满足感。
二、大学生思想的思考作为大学生,思想的思考对于我们的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在丰富而多元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着重思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考自我认知与审视。
大学是自我认知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认识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避免盲目和浪费时间。
其次,思考学习与专业发展。
大学生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和专业发展。
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并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职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再次,思考社会责任与公益意识。
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何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论文
![如何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d5be63fd0a79563c1e72eb.png)
如何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论文篇一:如何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论文如何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摘要:目前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正处长思维定型的关键时期,而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各种国外的文化意识、社会形态和价值取向不断的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事物真相的正确认知,它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身口意进行正确的取舍,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苦乐观和义利观正是构成我们每个人不同性格不同想法的价值基石,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更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人生课题,对个人的健康成长、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苦乐观义利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确立的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事物真相的正确认知,它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身口意进行正确的取舍。
只有对世间林林总总的事物具有正确的观点、见解,才是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先决条件。
目前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定型的关键时期,而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超前消费、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思想,不但不符合我国国情,甚至完全违背了我国的传统优良品德。
由于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加之这一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开放,意识形态很容易被外来文化价值所同化,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将走上篇二:马克思论文--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趋向多元化,但存在着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等误区,要积极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多方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也要提高内在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对价值观的讨论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并影响自己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等。
试论述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试论述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b5925b164028915f814dc278.png)
试论述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人生走向、生存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也是需要我们学习实践的。
一、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它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人生观的作用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决择人生道路的指南。
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识别善恶,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前进。
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创造巨大的人生价值。
错误的人生观引导人们走向迷途,甚至走向堕落,以至毁掉一生。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使市场法则逐步主宰社会经济生活,并迅速进入精神生活领域,与集体主义人生观产生猛烈冲撞,引起了一系列重要价值关系的变动。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就成了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行动敏捷、最少传统观念的知识阶层群体,自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敏锐的感受力,并相应地逐步调整、更新自己的观念系统和行为习惯。
其中,变化最大、最快、也最为关键,就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273a5a6bceb19e8b8f6bac3.png)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作者:方锐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5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急速变迁,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环境也变得复杂多样,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对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认可的。
但是不可否认,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理想与某些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使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倾斜。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地关心的是个人利益,片面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淡化集体观念,把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抛之脑后,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关系时出现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
一些大学生既不关注国家大事,也不关心集体活动,沉迷于个人世界,缺乏社会责任感,“双耳不闻窗外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在价值观上呈现出严重的利己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
2.功利思想严重,追求物质享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一些负面影响、负面思想也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体系,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抵制住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弱化,一些大学生以现实利益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首要目标,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追求物质生活,崇尚拜金主义,崇尚权力,把“钱”“权”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些大学生不能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不求上进,反而热衷于投机取巧,拉关系,请客送礼,价值取向歪曲,表现庸俗化。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2c27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1.png)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变化。
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群体,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大学生的道德失范、价值观扭曲等,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和。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
二、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然而,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以下问题:1、功利化: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导致价值观功利化。
2、自我中心: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缺乏社会责任感。
3、道德失范:一些大学生在行为上缺乏自律,出现抄袭、作弊等不良现象。
三、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社会环境: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和物质利益,忽视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道德观念出现偏差。
4、同龄人影响:同龄人的价值观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一些不良的同龄人群体可能会引导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四、对策与建议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加强德育教育: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同时,应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使其与知识传授相结合。
2、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不仅要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3、增强同龄人引导: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同龄人群体正面引导,防止不良价值观的传播和影响。
同时,大学生应该自觉抵制不良同龄人群体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3f1de6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8.png)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其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引导。
本文将围绕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案。
一、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价值观是人们根据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信仰体系,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因此,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特点1. 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核心地位。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信念,始终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并且持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应当坚定信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道德底线,推动社会正义与公平。
3. 拥有远大志向和创新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具备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勇敢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 维护人权和个体的尊严。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人权与个体的尊严,传递爱与和谐的力量。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1. 教育引导。
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开展多层次的价值观培育活动,提倡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优秀典范的引领。
通过树立身边典型人物的行为榜样,激励大学生向优秀的价值观标准看齐,发掘和宣传那些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积极影响力的优秀人物。
3. 社会环境的营造。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形成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持。
4. 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3c5d0a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7.png)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传统的价值观被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新的观念和趋势正在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追求自我价值和发展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更加注重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
相较于过去,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实现自我潜力。
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念,希望通过学习和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致力于成为更具竞争力和价值的人才。
二、重视社会责任和公益行动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行动。
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许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追求个人幸福和工作与生活平衡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幸福和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追求更加强烈。
他们意识到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的工作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注重休闲和娱乐,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四、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并且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尊重不同的文化、性别、宗教等差异,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崇尚创新和开放思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最后一个变化是对创新和开放思维的崇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意识到创新和开放思维对于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他们积极追求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理念,鼓励自己思考和质疑传统观念,并勇于面对和适应变化的世界。
总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最新精选】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最新精选】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21f5ac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6.png)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一篇:(赵凤霞撰文)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
由于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使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体的人来说,这就是他的个人价值。
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客体,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社会的奉献。
所以人的价值就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积极作用。
许多人在回答怎样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这个问题时,很难抉择。
那么作为祖国新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
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
青年人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演讲稿
![青年人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8db2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2.png)
青年人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青年人的自我认知和
自我价值的话题。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希望。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青
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左右。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信心。
青
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一番成就,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坚定自己的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探
索和实践。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批评,不断完善自己;我们要学会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
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b86af0090c69ec3d5bb7545.png)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一篇:(赵凤霞撰文)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
由于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使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体的人来说,这就是他的个人价值。
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客体,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社会的奉献。
所以人的价值就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积极作用。
许多人在回答怎样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这个问题时,很难抉择。
那么作为祖国新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
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
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92d7e70614791711cc7917d0.png)
文俣 妹玲
摘 要 :随着社会主 义经济体制的逐 步建立和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 了剧烈的变化 ,我 国高 等教 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 了当代大学生 的人生价值取 向。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着种种误 区,学校要积极 工作 ,充 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加强与社会 、家长的联 系,多方共同努 力,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 的人生价值观 。 关键词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对策建议
题。
其实 的文弱书生 ,肩不能挑 ,手不能提的人越来越多 。 二 、针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误 区的对策建议 现在大 学生中独生子女居 多,加之有些家长盲 目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爱,过度关注 , 使他们 从小心理上缺少应 对困难 、挫折 的措施 :基础教 育更多关注学生 的学习成 绩 ,而忽视 学生 人生 价值观 的教 育 ,加 之社 会上 一些不 正之 风的 “ 引导 ”,当他们面 对大学无拘束 生活时 ,便开始倡 导不正常 的自 由,一 切以 自我为 中心,滋生 出倾斜 的价 值取 向。面对大 学生人生价值 观 的种 种误区 ,纠正 当代 大学生 的错误 人生价值取 向,为 学校教育提 出
1 . 人生 价值观 的教 育要 纳入德 育课 充分 发挥课 堂教 学主渠 道作 用 ,全 面加强和改进 学校 德育 。课堂教 学中的德育教 育是 学校教育 的基 础 ,也是育人 的根本环 节,学生成长过程 中所需要 的 “ 精 神营养 ”,主 要 是通 过课堂来提供 ,德 育课伴随着学 生在校阶段 的始终 ,对学生 的健 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和作用 。 2 . 采取 多种方式鼓励学 生积 极参与 。在对学生进 行教育的过程 中要 贴近 学生生活 ,结合 学生的实际 ,避免 简单说教 ,我们不 能把学生作为 说 教的对象而是要把他们 作为行动 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主 动 性。积极开展 内容鲜活 、形式新颖 的教学活动 ,可采用请 业 内先进人 物进行 讲座、开辩论会 、进行演讲 、观看 录象等多种方式 ,寓教于 乐, 深入 浅出,注重知行 统一,务求实效 。我们要充分利用 网络 ,打造 互联 网上的教育阵地 ,主 动开展网上教 育活 动,进行网上 互动 ,增强教 育的 实 际效果。把 “ 要他做 ”转变成 “ 他要做 ” 鼓励学生要 把对于马 克思 主 义人 生价值观 的认 知放 到实践 中加 以体 验与践行 。这样才 能让一切不 正确 的人生价值观无所遁形 。 3 . 学校 要重视与社会沟通 。学校与社会对大学生 的期望是一致 的, 都希 望培养 出品学兼优 能为 国家和人 民做 出贡献的人才 。社会对大 学生 的培养 有着义不容辞 的责任 ,社会要为 学生创造一个 良 好 的社会环 境, 扬 善惩恶,多为学生 树立正面的道德楷模 ,通过新 闻媒体 大力宣扬各行 各业 的榜样 ,并为 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 良好的条件 。学校 可 以请一些杰 出的人士来学校与学 生沟 通交流 ,学校 要积极为学生广开 社会实践 的门 路 ,积 极引导 ,让学 生更多的接触社会 ,更多的看到社会 的光明面 ,客 观 认识社会现象 ,摆 正 自己的位置 ,主 动把 自己的人生价 值观调整 到正 确轨道上来 。 4 . 学校 要加强与家长 的沟通 。学校与家长 多沟通 ,让家长认识 到学 生树 立正确人生价值 观的重要性 ,增 强家长育人责任感 ,使学校与家长 达成共 识,促使家长积 极配合学校 的教 育工作 ,同时家长 要通过 自己的 言传 身教引导 自己的孩 子。鼓励家长主 动与学校联系 ,共 同承担起 教育 的重任 ,引导学生 正确认识 自我 ,加 强职业道德教 育、艰 苦创业教 育、 吃苦耐劳教育和竞争 与合作教育 ,引导学生科学地设 计人 生道路 ,明确 对 家庭 、对集体 、对 国家、对社会应承 担的责任 ,争 取早 日成为社会有 用人才 ,为我 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 出积极贡献 。 人生价 值观是人们对人 生的 目的、意义等 问题 的追求及评价 的根本 观 点。有什么样 的人 生价值观 ,就有什 么样的人生 。总之,大学生 的人 生价值 观存在着一 定偏差 ,但经过 学校 与社会 、家庭 的共 同努力 ,充 分 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我们 坚信 学生一定会走 出误区 ,树立起 正 确 的人生价值观 。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5fc1f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0.png)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人生选择和巨大的人生压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们不仅需要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将从知识与智慧的获取、社会责任与公益行动以及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一、知识与智慧的获取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应该注重知识与智慧的获取。
在大学期间,他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具备广博的学识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大学生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了解多元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
另外,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信息爆炸的挑战。
他们应该积极培养信息获取、筛选和应用的能力,学会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正确而有益的知识。
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提升其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被伪装的信息所误导。
二、社会责任与公益行动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还表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益行动上。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关心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传递温暖和爱心。
同时,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将其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例如,工科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建设、环保项目等,文科学生可以开展文化传媒工作,医学生可以参与义诊等活动。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和公益行动,大学生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三、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们应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取得平衡。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文体竞赛、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大学生还应注意身心健康的培养。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bd8b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e.png)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整理了调查结果。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包含了价值观、人生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以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调查结果1. 自我价值观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重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同时,他们也认为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此外,大学生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也较高,认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个人成长。
2. 人生目标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大学生们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一部分学生仍然追求传统的成功标准,如高薪工作和社会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兴趣和使命感。
他们更加注重追求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意义,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份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并有意义的工作。
3. 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他们认为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大学生们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4. 个人认同在个人认同方面,大学生们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保持个性。
他们希望能够寻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人,并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
大学生们认为个人认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越来越重视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们认识到压力和逆境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更加重视学习适应、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结论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们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并重视积极心态和健康身心的培养。
联系实际谈谈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联系实际谈谈对人生价值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7739ee4ee06eff9aff8078c.png)
联系实际谈谈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摘要:什么是人生价值?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但它应该有其独有的价值,这样我们活着才有意义。
这样如何实现价值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下面结合个人的实际,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人生价值对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在某些人看来,一辈子轰轰烈烈做几件大事才叫价值;还有一些人认为每天能吃饱喝饱活的舒舒服服才叫价值;还有的人⋯⋯可见不同的人对价值的定义是不同的。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认识人生的价值呢?鹜精八极,思接古今,多少仁人志士以其高尚的人格和操守,向人们阐释了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
诸葛亮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念,告诉人们在他心目中忠诚便是他的人生价值;岳飞以其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理念,告诉人们在他心目中守土开疆便是他的人生价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事文天祥的价值;我自横刀向天笑,却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价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毛泽东的价值⋯⋯在这些伟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价值的真正意义。
不求轰轰烈烈,只愿无怨无悔。
与之相比,现如今的人们似乎少了些做大事的耐心,多了些浮躁。
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世界,灯红酒绿中让很多人迷失了自己。
浮躁且急功近利的心,让很多人都想着以一种快速简洁的方式成名。
近些年,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许多网络红人迅速“成名”,例如“凤姐”“芙蓉姐姐”“犀利哥”等等。
他们以自己的另类和“超自信”很快的吸引到人们的眼球。
“中国前300年,后300年没有比我更有文化的了。
”这句话出自凤姐的口中,实在让人又气又好笑,不知到是过分的自信还是精神的疾病让她可以说出这种话。
实在是可悲,成为十几亿中国人哗众取宠的对象。
这种现象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人生价值的曲解。
认为成名便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忽略了在成名之前的过程。
身为一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指引;另一方面是对我们成人的指路明灯。
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要有一项能够生存的技能,另一个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技巧。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62f5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9.png)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念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价值观、自我认知、目标追求、物质和精神追求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和探讨。
1. 价值观模糊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人生选择和判断时,缺乏清晰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他们可能对道德、伦理、社会公德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在行为和决策上出现偏差。
2. 自我中心主义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过于关注自身感受和利益,而忽视他人的观点和需求。
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 缺乏人生目标一些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没有清晰的长远规划和计划。
这可能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影响学业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4. 过度追求物质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他们可能过分关注名牌、奢侈品等物质享受,而忽视对知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探索和学习。
5. 忽视精神生活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和就业压力时,忽视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可能缺乏对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和兴趣,导致精神世界空虚,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6. 网络依赖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中。
他们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实践、学习等活动,导致社交能力下降,影响个人全面发展。
7. 享乐主义倾向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现代社会的诱惑时,容易受到享乐主义的影响。
他们可能过分追求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而忽视长期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滑,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8. 社会责任缺失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可能对社会的关注不够,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
9. 理想信念淡薄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
他们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无法明确自身的目标和方向。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容易放弃和退缩。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念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3afa0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b.png)
、当代大学生对于(duìyú)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
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长。
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zérèn)和贡献。
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bùliáng)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zìwǒ)”倾斜(qīngx ié),被“金钱”扭曲,出现了“重视个人价值轻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
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
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二)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
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
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
大学生的价值范文
![大学生的价值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2f154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9.png)
大学生的价值,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诠释与分析。
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举足轻重的。
因为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及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生的职责就是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大学生的职责和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应当在学习上尽心尽力,争取取得更高的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同时,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所具备的价值不容忽视。
他们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面,这也为其在不同领域的拓展提供了保障。
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在社会工作中所体现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掘和培育人才等。
三、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所达到的水平和发展,也为人们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通过努力不断学习与探索,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更加乐于从事的工作和专业。
同时,他们也可以掌握各种职业技能,例如:沟通技巧、团队协调能力、信息查询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四、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地位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大学生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每一个国家也都十分关注着大学生的培育与发展。
大学生的职责和使命,将是带领国家不断前行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五、小结大学生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推动和进步。
我们应当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职责和使命,努力投身到社会实践和工作中,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作者: ————————————————————————————————日期:ﻩ、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
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长。
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重视个人价值轻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ﻫ(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
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
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二)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
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
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
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必须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必须依靠群体和个人的活动而发展。
个人价值同社会的发展、同人的社会劳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个人价值。
人的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联系的。
资产阶级鼓吹人的自由,强调个人价值,但他们所说的个人价值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基础上的,是自私自利价值观的典型表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个人价值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得以实现。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从根本上说也是一致的。
每个人只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和人民多作贡献,社会才有条件满足个人的需求。
所以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其次,人的价值首先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一个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贡献,社会就会给他以肯定的评价,贡献越大,评价越高。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知索取而不贡献,甚至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其人生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我们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我们肩上的重任决定了每一位大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要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勤奋工作,无私奉献。
当然,我们也不是笼统地反对追求个人价值,关键在于追求什么样的个人价值,怎样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有合理的个人要求和个人利益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绝不能不择手段地攫取和追求个人价值,更不能把个人利益摆在人民的利益之上。
三,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ﻫ为使自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青年学生要主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正确的思想,努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外,同时还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方面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促进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my13722532009-12-29 12:15:39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它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地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一种光辉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鲜明特点:(1)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
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阶级对立和“三大差别”最后消失,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不同于其他理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抽象人性出发提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预见。
这一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的、客观的必然性。
(3)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
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理想都只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共产主义理想则不同。
无产阶级的这一社会理想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而且代表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
这一理想的完全实现,则标志着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标志着无产阶级自身的最后解放。
由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面伟大的、公开的思想旗帜,是吸引和鼓舞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推动社会历史车轮前进的巨大动力。
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实践性。
共产主义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运动。
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最终目的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运动,就是共产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在全世界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巴黎公社”起义,从苏联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40多年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
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已初步成为现实。
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已有40多年的历史。
目前,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步骤。
7788116782009-12-2912:21:16自从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就被高高树起,从欧洲到美洲,亚洲,亿万人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而激动,而奋斗.人们的热情从信仰转为实际行动.共产主义运动在一个多世纪里风起云涌,对近代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诞生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全球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冲突演变为国际关系冲突).可以说,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是共产主义理想一度高扬的世纪,又是共产主义理想终于式微的世纪.曾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欢欣鼓舞, 也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式微而扼腕叹息.但是,人类不可以没有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在人类精神的殿堂上,理想和信仰是永远引导人们穿越迷惘,战胜愚昧的明灯.因而,为了一种更加合理的理想的树立, 有必要从哲学上反思对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在内的人类理想的再认识.(一)理想就是人们基于现实而在意识中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构造和设计.可见,理想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的全部憧憬和希望,召唤,激励着人们把它变成新的现实.美好的未来理想在充当人的生活实践前导的同时,还为人的精神世界拓展着天地,清除着阴霾.理想与人的遐想,奇想,冥想,幻想乃至梦想往往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它们共同萌生于人的现实生活中,又一起超越现实中的丑陋,黑暗,沉重和平庸,高飞远举于人的精神天空,使人类尘封的心灵透入阳光,情感的荒漠变成绿洲,仄小的胸怀为之宽广,呆滞的目光为之明亮.还是因为有了想象,有了理想,人才变得灵气,聪慧.虽然,理想不是人的自然秉赋,却是人在对象性的生命活动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本质力量,是作为人类的特征,作为人的合目的的生存性状和发展取向而言的.历史证明,正是那些最富理想的个人和民族最有力量,因为他们志向高远,目标明确,富于进取精神.但是,要把理想与空想,幻想区别开来.即使是空想与幻想之间也不一样,空想和幻想也是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但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幻想在现实中有一定根据,但这些根据还达不到实现想象的必要条件,所以它既有实现的可能性,也有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人的意识对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有实现想象的必要,现实的条件,因而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可见,理想大致是有五大特点:ﻫ第一,价值性.因理想体现着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求实,至善,臻美.而理想就是人求实,求至善,臻美的观念形态的价值体系,它既包括外部世界的属人价值,也包括人自身的自价值.ﻫ第二,超越性.理想是对人生存的现实状态的超越.它不是关于现实"是什么"的认识,而是关于现实"应如何"的认识,它总是以人现实的否定或对立的面目出现的,是人们所期盼的,现实尚未达到的未来状态.第三,创造性.理想是人意识中为自己构建的关于未来的图画,它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去自由构建,它总是具有现实所缺乏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着人爱好自由,不拘陈规的开创和革新精神.ﻫ第四,开放性.理想产生意味着人对现实的不满,意味着对现实的冲击和破除,是对现实中某种可能性的开发和拓展.在空间上指向世界,在时间上指向未来,所以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向更美好,更圆满境界的不断递进和无限开放.ﻫ第五,持续性.由于理想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合目的性,体现着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理想一旦产生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青少年的理想多变,其实说明他们的理想正在生成和确立的过程中.虽然理想有崇高,庸俗,长远,近期,大小之分,但不管何种理想,只要一旦形成,就会在一个阶段直至终生成为人的生活向导和精神动力.理想的以上特征,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ﻫ一,对现实具有批判性,否定性.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参照系或一面镜子,在理想中可以映现出现实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而在理想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必然走向的建设性和肯定性.ﻫ二,理想对人生具有指向性,引导性,激励性.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拥有高于现实境界的精神境界,尤其是远大的理想,它能够指引,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接近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可见,理想是人的整个生命机能的拉动者.ﻫ通过对理想的特点,功能的认识,来看看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二)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人类从古至今众多美好,崇高理想之一(注意:"之一"而不是"唯一".如: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同世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李自成的"太平天国",外国人柏拉图的"理想园",托尔斯泰·莫尔的"乌托邦",托·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近代资产阶级提出的建立"自由,民主,博爱,平等"社会等,都体现了人类对充满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间天堂"式的社会的美好想象).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和继承中创建的.(最具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托·康帕内拉,托尔斯泰·莫尔,圣西门等)通常讲的共产主义,有二方面含义:一,它是一种理论,即意识形态,观念,理论体系,通常叫共产主义理想;二,它是一种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运动(实践活动),通常叫共产主义运动.可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着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按照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第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正如《共产主义宣言》中申明的: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想概括起来:"消灭私人所有制","要把资本变为属于全体社会面员的公共财产".第三,实行按劳分配最终达到按需分配,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第四,一切阶级对立彻底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之间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将消失;第五,国家将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第六,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即共产主义社会将创造"一种全新的人",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ﻫ那么,这样美好的社会理想为什么在实践中遭到严重挫折呢从哲学上反思其受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ﻫ一,对理想自身的矛盾和局限认识不清,把握不正确,这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折一个重要原因.ﻫ所谓理想自身的矛盾和局限,主要表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上.理想虽然是对现实的超越,但却不能摆脱现实,因而任何理想中都有现实的投影.当理想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出现的时候,它往往是现实的反向投射.因而如果说现实处于一个极端的话,那么理想则处在它的另一个极端.两极既是相斥的,又是相通的.由于它们是同一维度上的两个端点,所以具有同样的片面性,一方并不比另一方高明(如平均主义理想自古以来就是对极端不平均的现实的反向投射.因为它的片面性,在现实中不能成功).尤其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片面地,不顾现实把观念的东西强加在现实上,那么,理想这个观念的东西就与现实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矛盾.共产主义理想从本质上来说是观念性的东西,但之所以说它具有科学性,正是因为这种想象是植根于现实中的,是对现实的开发和拓展,如果脱离了现实,它就只能是一种空想.马克思早就对空想共产主义进行过批判,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指出:"当人们还不能历史地理解私有财产因而也不能历史地理解废除私有财产为目的的共产主义时,共产主义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这种共产主义的实质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而已."可见,这种作为对私有财产的"嫉妒"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并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它所适用的尺度仍然属于私有财产自身的狭隘尺度.ﻫ显然,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应当仅仅是出于情感义愤而反对现实的关系.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应当是寓于现实之中的东西,是现实自身根据其内在矛盾及其自否定而必然地趋向未来的状态.由此可见,从现实中产生的理想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现实的.问题在于,它是否发现了现实的积极有生命力的因素而克服其消极腐朽的因素.换言之,理想是否生发于对现实发展的辩证运动的正确认识上,理想是否在表达出自身良好愿望和目的的同时又体现出现实自身的客观可能性与规律性.此外,按照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现实并不会自动发生符合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变化,现实的发展只能是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恩格斯早就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终极原因."只有既反映需要又反映客观对象之可能的理想,才是合理之想,才能作为变革现实的革命性因素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对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费尔巴哈》.马克思的这段话应当成为理解理想与现实关系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可见,共产主义理想在现实中遭受挫折的要害点就在于抹煞与现实的关系,例如割资本主义尾巴.而脱离现实的理想必然陷入空想.二,在实践中不能正确认识现实关切之理想与终极关怀之理想的区别与联系,这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的又一个重要原因.ﻫ从实践的哲学观点看,理想一旦在现实中产生出来而又作为现实的革命性因素发挥作用,它就转化为"实践观念",具有了实践性品格.然而,人之所以产生并需要理想,不仅仅是为了指导实践,变革现实,而且也是为了寄寓自己的精神和终极关怀.后者实际上已成为人的信仰.关于理想转化为信仰并发挥信仰的功能,德国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曾指出:当人还整个地沉浸在他的实践活动中时,理想已作为未来的映象出现了,但随着人所注视的未来伸展到愈来愈宽广的区域,人关于未来的理想也更为高远了.这种作为人的无限未来的理想不仅与人当下的现实相对立,而且与人的整个现实世界相对立,因而是在经验中永远不可企及的超验的领域.于是理想实际上具有两面:一面是具有实践品格的现实关切之理想;一面是作为人的精神之皈依的终极关怀之理想.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然而遗憾的是, 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理想的这两个方面及其功能的区分和联系,结果造成很多问题,例如对共产主义理想:问题之一,有些人只看到了具有实践品格的现实关切之理想这一面,因而共产主义理想完全被视为具体的生活目标(如:土豆烧牛肉,钢产量等)从而使理想失去了崇高的价值向度.问题之二,有些人只看到了具有精神之皈依的终极关怀的理想一面,因而共产主义理想完全被视为与现实绝对对立的目标(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如果作为终极关怀之理想在现实中老实现不了,人们就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崇奉和信赖,反认为这种理想从根本上就是虚幻的,从而产生信仰危机.问题之三,有些人将上述两个方面混为一谈,因而把共产主义理想变种为所谓人间"天堂"式的乌托邦.一般来说,乌托邦的产生和流行,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和追求理想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能极大在鼓舞和感召人们去从事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实践活动.但可怕的是,人们一旦陷入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即人们自己编造的神话,并不惜牺牲一切去实现它,它就会异化为巨大的社会灾难.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它应该是现实关切之理想与终极关怀之理想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崇高性.(国目前有现阶段共同理想——把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ﻫ三,在社会历史的本原问题上,忽视人本主义的研究,片面强调物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理想表达的是人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可见,任何理想即是以人为根本的.离开了这一点,不管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描述得如何圆满,如何美好,都是离开人的现实需要的,都无法使人产生持久的热情和信赖.自从《共产主义宣言》发表以来,共产主义理想就风靡了全世界,亿万人为之激动,奋斗.但是, 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上,却陷入了物本主义困境.ﻫ所谓物本主义,是指物质本原的理论.这种理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本原,最终都要由物质来解释.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本主义是正确的,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但是,物本主义在方法论上实质上是一种还原论的思想,把一切现象,甚至把社会中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物质,如同把一切物质形态的质的差异都归为原子一样.这种归结,不能解释世界的多样性,不仅在社会历史领域,而且在自然领域,物质本体论的解释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物质是什么是形而上的"道",还是形而下的"器" "道"是物质的共性,"器"是物质的个别形态,两者都不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实践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则更能说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在运动形式和规律上的根本区别.应当指出,人本主义不是同物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恰恰相反,人本主义是物本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它们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换句话说,人本主义是人和人类社会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物本主义理论形式,因为人也是物质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因而人本是物本的一种特殊形态.由于高级的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但又不能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因此,在物本主义不能作出解释的领域,人本主义则能作出更好的解释.因此,人本主义理论包含着物本主义的一般原理,但它又具有特殊的理论内容.而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理解是片面的.以国为例, 的哲学研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主要是物本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中,哲学理论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承认实践在沟通物质与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反对对人和人性的研究,大力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因而,在设计"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时,更多强调的往往是超越了现阶段人性发展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前苏联的"土豆烧牛肉",集体农庄制,中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因为其超越了人的发展历史阶段,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因而被人民群众所不容.ﻫ那么,什么是人的本性呢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从人的发展现实阶段出发,就是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以满足人在各历史阶段的不同需要为最高宗旨,是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任何历史时期的制度,体制,路线,政策都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马克思曾说过:"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原则之一的就是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注意,马克思在这儿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指共产主义阶段人的本性,而不是指现阶段的人的本性.因此,当前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政策,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可见,马克思也主张,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决不能超越人性发展的历史阶段.作为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在今天就生搬硬套强行实施这种制度,就必然超越人的发展阶段,忽视现阶段人的需要,必然不会被人们所接受.ﻫ在国,哲学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而正经历着由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向,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了关于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具有代表性的是胡乔木发表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80年代形成了"人学"热.随后,价值哲学的讨论又相继而起,并持续发展到今天.此外,哲学研究还深入到"非理性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已出版了一些专著,(如《非理性世界》夏军三联书店.《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胡敏中,北师大出版.应当承认当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时,只说出了部分真理, 还应补充说:"人是非理性的动物".ﻫ以上三方面是从哲学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反思.必须指出: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共产主义理想,而是为了更正确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而奋斗.其实,人类永远不会失去理想,只有某种特定内容理想的丧落,只有乌托邦和空想的破产,而不会有一切理想的终结.因为一切理想的终结就是人的合目的性的生存的终结,而人类只要在天地间生存着,她就注定要指向更高的目的,而这种目的反映在人的观念中就是崇高而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