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发展过程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发展过程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制备和分离技术。

同时,他们也开始研究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是单一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如单链胰岛素和重组生长激素。

20世纪80年代是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大量的多肽和蛋白质。

这种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研究的进展。

在这一时期,重组胰岛素、重组生长激素和重组干扰素等药物相继问世。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开始发展更加复杂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如抗体药物。

抗体药物通过靶向疾病相关的分子目标,实现治疗效果。

这种药物以其高度的专一性和生物活性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近年来,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迎来了新的突破。

科学家们通过改变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增强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同时,他们还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和剂型,提高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分离和制备技术到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再到复杂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研发,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将迎来更大的突破。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天烽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天烽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作者:陈庆华瞿…文章来源:Internet 点击数:3201 更新时间:2004-7-13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多肽、蛋白质类药物不断涌现。

目前已有35种重要治疗药物上市,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全球化。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重点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开发可应用于临床的多肽、蛋白、酶、激素、疫苗、细胞生长因子及单克隆抗体等。

据Parexl's Pharmaceutical R&D Statistical Source Book报道,目前已有723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接受FDA审评(包括Ⅰ~Ⅲ期临床及FDA评估),700种药物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研究与临床前),还有200种以上药物已进入最后批准阶段(Ⅲ期临床与FDA评估)[1]。

生物技术药物的基本剂型是冻干剂。

常规制剂尽管其疗效早为临床所证实,但由于半衰期短,需要长期频繁注射给药,从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角度看,这些都是难以接受的问题。

为此,各国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制剂:①埋植剂和缓释注射剂。

②非注射剂型,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和透皮给药等[2]。

缓释生物技术药物的注射制剂,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剂型,有一些品种如能缓释1至3个月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微球注射剂已经上市[3],本文着重介绍这类制剂。

1多肽、蛋白质药物缓释制剂的主要类型多肽、蛋白质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从发展过程及剂型看,主要分埋植剂和微球注射剂两类。

1.1埋植剂(implant)1.1.1细棒型埋植剂[4]埋植剂外形为一空心微型细棒,一头封闭,另一头开口,棒材为聚四氟乙烯等非生物降解聚合物。

腔内灌入药物与硅胶(silastic,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

埋植剂埋入人体皮下,药物通过硅胶基质开口处缓慢释放。

美国内科医生手册(PDR)上收载了商品名为Norplant?的埋植剂,药物为左旋-18乙基炔诺酮,用于计划生育。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在研究方法上,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分析主要依赖于体 外实验、体内实验和数学模型等手段。体外实验包括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药 物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评估等;体内实验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药物分 布和排泄等;数学模型则可以对药物吸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有助 于深入理解吸收机制。
(1)调节细胞功能:多肽类药物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抑制酶活性:一些多肽类药物可以抑制特定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3)调节免疫反应:多肽类药物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从而达到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目的。
3、多肽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在吸收机制分析方面,研究者们已明确了多种吸收途径,如淋巴途径、细胞 旁路途径和跨细胞途径等。这些途径在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上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淋巴途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细胞旁路途径则可以迅速地将药 物分布到组织中。对于跨细胞途径,研究者们正在深入探讨其具体机制,以便为 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多指导。
为确保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需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建立严格的 质量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原料药的选取,保证原料药的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 面,要采用合适的制剂工艺和稳定剂,以延缓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 同时,应重视杂质的排除,防止其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临床试验是评价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应遵循 国际通用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原则,设立合理的试验方案,明 确评价标准,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要确保受试者 的权益和安全,同时密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对药物进行全面评估。
多肽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功能和结构进行分类。根据来源,多肽类药物可 分为天然多肽、合成多肽和重组多肽。根据功能,多肽类药物可分为细胞因子抑 制剂、神经递质抑制剂、酶抑制剂等。根据结构,多肽类药物可分为环状多肽、 线状多肽和嵌合多肽。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在现代医学中,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类药物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等优点,可以准确地治疗众多疾病。

因此,对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设计和合成研究变得愈加重要。

一、多肽药物的设计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天然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对靶标的选择性等独特优点。

多肽药物的设计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亲和性和稳定性。

1、亲和性亲和性是多肽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

它决定了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而影响到药效的强弱。

对于亲和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构象法和肽分子对接法。

构象法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多肽分子的空间构象,预测分子与靶标之间键合的可能性。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出具有较高亲和性的多肽结构,避免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另外,肽分子对接法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多肽分子与靶标分子之间的互作过程,预测肽分子与靶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位点及能量大小。

这种方法通过大量模拟来筛选出最优的肽分子结构,增强对肽分子结构的认识。

2、稳定性稳定性是多肽药物研究中的另一大难题。

多肽药物在体内容易被酶解,因此要想提高多肽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就需要加强多肽菌株的稳定性。

对于稳定性的研究,主要采用例如N-α-取代和二硫键连接的方法等等。

N-α-取代是将天然氨基酸中的α-氢原子取代为其他官能团,如氟、氨基、甲基等。

这样的处理不但可以增加多肽分子的抗酸碱性、抗氧化性和稳定性,而且能够影响分子构象,增加多肽分子的体内稳定性。

二、蛋白质药物的设计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对于蛋白质药物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到分子构象、稳定性和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

1、构象对蛋白质药物的影响蛋白质的构象对药效具有关键的影响,因为只有具有正确的构象才能够与生物分子发生作用。

而一旦蛋白质失去其构象,就难以恢复其天然状态。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持蛋白质的构象成为蛋白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2、稳定性对蛋白质药物的影响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在体内会遭受到酶解、氧化、脱水等多种反应的侵袭,从而影响到药效。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核酸类药物的生产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核酸类药物的生产

化学合成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多肽 或蛋白质。
分离纯化
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如色 谱、电泳等,将目的多肽或蛋 白质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基因克隆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构建重组DNA分子。
转录与翻译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细胞或微生物中,转录并翻 译成目的核酸。
提取与纯化
通过各种提取和纯化技术,如离心、沉淀、色谱 等,将目的核酸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液相合成
直接在液相中合成核酸类药物,但操作较为繁 琐。
修饰与改造
对合成的核酸进行修饰和改造,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03 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01
02
03
04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 因导入细胞或微生物中,表达
并产生多肽或蛋白质。
细胞培养
通过培养细胞,使细胞大量增 殖并产生多肽或蛋白质。
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通常用于生产具有高生物活性、低免疫原性 和低毒性的蛋白质或多肽药物。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肝炎 、癌症等。
化学合成法生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
化学合成法生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是 通过化学反应将氨基酸或其他有机分 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或蛋白质的过 程。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多个化学反应 步骤,并且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 纯化过程。
质量控制成本
为了确保核酸类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 测,这些质量控制和检测的成本也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分析
市场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核酸类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未来, 随着新药研发的加速和新治疗方法的出现,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核酸类药物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与多肽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与多肽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与多肽的研究进展摘要:微生物发酵、基因工程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激发了科研机构和个人对蛋白质和多肽的研究。

微生物发酵工艺在生产取得惊人的效益。

本文对近年来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和多肽,原料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生产技术和微生态制剂等产品研究成果及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多肽、蛋白质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近代生物工业已由糖分解生产简单化合物转入复合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阶段.近代人生物工业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面临自然资源的匮乏问题,迫切需要开辟原料新资源,利用纤维、石油甚至空气等资源代粮发酵生产各种产品取得了成功。

这一研究进展改变了发酵工艺对原料依赖。

而且,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啤酒、酱油、酒精、青霉素、蛋白酶、干扰素、白介素、单细胞蛋白等产品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随着对纤维素水解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取之不尽的纤维素资源代替粮食发酵生产各种产品和能源物质取得了成功。

研究表明,有些细菌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碳、空气来生产来生产蛋白质。

这些研究对于开辟人类未来粮食新资源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微生物发酵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具有生命力的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工艺。

1 微生物发酵生产多肽及蛋白质的获取微生物发酵生产多肽及蛋白质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代谢反应将植物体或动物组织中的大分子蛋白转化成小分子蛋白活性肽或小分子蛋白质,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条件生产各种氨基酸排序和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生物活性肽及蛋白质。

2 微生物发酵生产多肽及蛋白质的应用多肽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

2.1 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的应用通过发酵可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单细胞蛋白。

单细胞蛋白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优点。

功能肽除了具有一般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外,对人体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几乎涉及到人体的所有生理活动。

研究发现,一些调节人体生理机能肽的缺乏,会导致人体机能的转变。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天烽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天烽
近年公司研制成功商品名为的可注射埋植剂,将多肽药物戈舍瑞林()与在熔融状态混匀后经一多孔装置挤出,挤出物直径为1,经切割成
一定长度的条状物,单剂量3.6,灭菌后直接密封于一次性注射器内待用。该制剂可直接注射于皮下或肌内,基质在体内可逐渐降解,彻底改 变了以往埋植剂必须经手术途径植入或取出的局面[4]。
但可降解埋植剂也有自身缺陷:酸性降解产物(乳酸、羟乙酸)在埋植剂内部逐渐蓄积,多肽、蛋白质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故近来研究
重点转向注射微球。
1.2微球注射剂
1.2.1多肽微球注射剂 采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特别是为骨架材料,包裹多肽、蛋白质药物制成可注射微球剂,使在体内达到缓释目的,是
近10多年来各国学者大力研究的新领域。在诸多多肽缓释注射剂中,类似物微球是研究最为成功的品种。为1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
性器官萎缩,临床用于治疗一些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前列腺癌、子宫肌瘤、乳腺癌、子宫内膜异位及青春期性早熟等[6~7]。
曲普瑞林()是类似物之一,其微球由法国公司开发,1986年上市,可缓释1个月,是第一个多肽微球产品。
亮丙瑞林()是类似物,生物活性为的15倍。其缓释1个月的微球注射剂由日本武田化学制药公司开发,于1989年进入美国市场,随后有
生物技术药物的基本剂型是冻干剂。 常规制剂尽管其疗效早为临床所证实,但由于半衰期短,需要长期频繁注射给药, 从患者的心理与经 济负担角度看, 这些都是难以接受的问题。 为此,各国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制剂: ①埋植剂和缓释注射剂。②非注射剂型,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和透皮给药等[2]。缓释生物技术药物的注射制剂,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剂型,有一
,75∶25
144
微球3武田(1996年 向欧美提出 新药申请)曲普瑞林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

结业论文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班级生物11001班目录摘要一、前言二、多肽类药物和蛋白质类药物(一)多肽类药物(二)蛋白质类药物(三)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的主要生产方法三、重要多肽类药物(一)胸腺激素(二)促皮质素(三)降钙素四、重要蛋白类药物(一)白蛋白(二)干扰素(三)胰岛素(四)生长素(五)免疫球蛋白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摘要随着蛋白组学计划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逐渐被破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肽及蛋白质类物质在诊断、治疗或作为疫苗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主要以20种天然氨基酸为基本结构单元依序连接而得,代谢物氨基酸为人体生长的基本营养成分,可通过农产品发酵而制备,药效高、副作用小、不积累中毒,作为人体内源性物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人体高度契合。

多肽和蛋白类药物是目前医药研发领域中最有前景、进展最快的部分。

关键字: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一、前言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多肽和蛋白质类物质生物药物。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链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

N条多肽链按一定的空间结构缠绕纠结就构成了蛋白质。

大分子蛋白质水解会生成多肽。

多肽和蛋白质类生物药物按药物的结构分类可分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和辅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制品类药物。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活性物质不断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术药物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1995年开发数为234种,目前正在研究的则成倍增加,在这些品种中,大量的均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由于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体内外不稳定性,临床主要剂型是溶液型注射剂和冻干粉针。

为解决长期用药的问题,克服注射剂的不便和缺点,发展适宜给药途径的非注射传输系统是药剂学面对的挑战。

二、多肽类药物和蛋白质类药物(一)多肽类药物多肽类药物主要包括多肽疫苗、抗肿瘤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性活性肽、诊断用多肽及其它药用小肽等7大类。

7.2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的制备

7.2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的制备

(3)生物状态:动物饱食后宰杀,胰脏中的胰岛素 含量增加,对提取胰岛素有利,但胆囊收缩素的分 泌使胆汁排空,对胆汁的收集不利。严重再生障碍 性贫血症患者尿中的EPO含量增加。
(4)原料来源:血管舒缓素可分别从猪胰脏和猪 颚下腺中提取,而稳定性以颚下腺来源为好,因其 不含蛋白水解酶。 (5)原料解剖学部位:猪胰脏中,胰尾部分含激 素较多,而胰头部分含消化酶较多。如分别摘取则 可提高各产品的收率。 胃膜素以采取全胃粘膜为好,胃蛋白酶则以采取 胃底部粘膜为好,因胃底部粘膜富含消化腺。
目前试图合成大的蛋白质以及建立快速简便的合 成方法是多肽合成化学的特征。
在多肽合成中,一般需要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①氨基保护和羧基活化;
②羧基保护和氨基活化;
③接肽和除去保护基团。
三、 多肽类药物
(一)概述 活性多肽是生化药物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生 物体内已知的活性多肽主要是从内分泌腺、组织器 官、分泌细胞和体液中产生或获得的。
(二)主要多肽类药物的制备
1、胸腺素(Thymocln) 胸腺激素制剂总的说来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1)结构和性质 胸腺素组分5是由在80℃热稳定的 40~50种多肽组成的混合物,分子量在1000~15000之 间,等电点在3.5~9.5之间。 为了便于不同实验室对这些多肽的鉴别和比较,根 据它们的等电点以及在等电聚焦分离时的顺序而命名。 共分三个区域:α区包括等电点低于5.0的组分,β区包 括等电点在5.0~7.0之间的组分,γ区则指其等电点在 7.0以上者(此区内组分很少)。对分离的多肽进行免 疫活性测定,有活性的称为胸腺素。
等电聚焦电泳除了用于分离蛋白质外,也可用于 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2、根据蛋白质分子形状和大小的不同来纯化蛋白质

多肽药物及蛋白质药物的新型制备技术研究

多肽药物及蛋白质药物的新型制备技术研究

多肽药物及蛋白质药物的新型制备技术研究多肽(peptide)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短链生物分子,它可以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而蛋白质(protein)是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长链生物分子。

多肽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的研究紧贴当前的医学发展,随着人类对于疾病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药物更加精准和高效,制备多肽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的新型技术应运而生。

一、早期制备技术早期对于多肽和蛋白质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

天然提取方法主要是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提取多肽或蛋白质,然后经过人工分离纯化。

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成本和污染风险,并且无法获得足够纯度的药物。

化学合成是另一种重要的多肽和蛋白质制备方式,这种方法通过化学反应,逐步合成出目标分子。

但是,化学合成制备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完整反应产物和不易去除的副产物,因此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劳动力和时间成本。

二、新型制备技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新型制备技术逐渐产生。

下面将围绕三个方向详细介绍。

1. 基因工程技术(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工程技术是制备多肽和蛋白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通过人工创造DNA序列,或是修改天然基因序列,使得细胞或微生物表达特定的多肽或蛋白质。

这种方式具有可重复性强、成本低、无需天然的储备物质、不易受环境影响等优点。

通过人工修改基因和表达蛋白质,大量制备出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不仅有助于缓解药物供需紧张的状况,同时也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2. 表达技术(fusion protein technology)表达技术是指将多肽与其他分子进行融合,从而实现药物的制备。

这种方法对于表达量的限制较大,可以用共表达或是多值化等技术适当提高表达量。

同时,将多肽融合到高表达的载体蛋白质中,利用载体蛋白质结构中的细节优势提升多肽在人体内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为制备更好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整中药材制备条件,将多肽药物或蛋白质转变为纳米级别的物质,并利用纳米粒子的特殊物性优势,实现更高的药效和低毒副作用的制备技术。

长效蛋白药物及多肽研究进展综述

长效蛋白药物及多肽研究进展综述

长效蛋白及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王韬生物学基地班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品的大面积研发和应用,以蛋白和多肽为主的生物技术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主要应用于癌症、传染性疾病、艾滋病在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同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该类药物由于是通过基因工程制备的,其结构与天然来源蛋白结构相同,与体内正常生理物质十分接近,药理活性高。

但由于这种药物为异原性蛋白,在机体内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容易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导致药物在血浆中半衰期缩短。

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需要大剂量反复用药,长期的频繁注射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

因此临床上需要研制长效的蛋白药物,长效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研究不但能解决上述现有药物所存在的给药问题,而且能推动新的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应用开发,使一些由于半衰期短、副作用大而无法进入实际应用的药物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如抗肿瘤药等),从而为人民身体健康带来福音。

本文主要对影响蛋白酶长效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研究长效药物的主要方法进行综述。

1.影响蛋白质和多肽药物长效性的主要因素1.1蛋白酶因素的影响当药物进入系统时,由各种酶引起的代谢,尤其是多种形式的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可导致药物降解为小分子肽或者氨基酸。

这类酶广泛存在于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其分布具有细胞组织的特异性。

1.2蛋白质物理或化学上的性质变化物理变化包括聚合、沉淀;化学变化包括氨基酸残基的修饰,主要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脱酰胺反应、水解反应、β消除、二硫化物交换等几种反应,并且蛋白质在构建中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以及导致蛋白质化学结构错误变化的环境条件也被认为是影响蛋白质代谢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3受体介导的清除较大的多肽常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来清除,有不少例子显示,受体介导的清除可能是一种主要的清除机制。

例如胰岛素,若减少与受体的亲和力就会显著提高其血浆半衰期。

受体介导清除的限速步骤是药物与细胞表面受体形成非共价物的过程。

多肽类药物研究进展

多肽类药物研究进展

多肽类药物研究进展多肽类药物是指由氨基酸残基按照特定的结构、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蛋白质片段或类似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选择性,是当前最前沿的新药研究领域。

本文将就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包括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应用、优点、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多肽类药物的研发现状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肽类药物的研发技术也日渐成熟。

首先,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借鉴了自然界中丰富的多肽资源,如毒蛇毒液、昆虫毒素、革兰氏阳性杆菌外毒素等,通过分离、纯化和改造这些多肽分子,获得了大量新型多肽类药物。

此外,创新性的技术手段也为多肽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基于多肽类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多肽柔性分子模拟仿真及高通量药物筛选等,为多肽类药物的快速、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多肽类药物的应用前景多肽类药物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制剂,具有不少优越之处,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且效果显著:1.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等方面:多肽类药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人体抵抗力、抑制病原体生长和繁殖、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有效治疗疾病的新药。

2.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骨科疾病等方面:多肽类药物还可作为创伤后的治疗药物,具有调节心跳、改变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促进修复骨折等功能。

三、多肽类药物的优点和缺点多肽类药物相较于其他类药物有着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点1)选择性强:多肽类药物具有相较于其他制剂更为精确的靶向作用,对人体其他组织有较小干扰引起的不良反应少。

2)结构独特,活性更高:多肽类药物因其结构独特,更容易与特定的靶标蛋白结合并发挥生物效应。

3)易调整,适宜定制:多肽类药物的分子结构简单,易于修饰,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分子结构调整,定制出更为适合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案。

2. 缺点1)药效持续时间短:多肽类药物在人体内降解速度较快,药效持续时间短,需要多次给药或采用其他方式延长药效。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的研究及应用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的研究及应用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 的研究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武静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药物
小分子化合物药物
优点:相对分子量小,易透过细胞膜,物化性
质明确,稳定及热不敏感,无抗原性,直接化学 合成,价格低廉,口服给药等 缺点:副作用大,易引起抗,耐药性等
生物药物 疫苗 小分子
多肽和蛋白质
•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 PCR 技术、抗体库 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治疗性单抗最终实
现全人源化,使抗体最终可应用于临床治疗 。
全人抗体
基于噬菌体可把抗体片段,再经体外加工可形成有功 能的完全人抗体。 全人抗体成功的例子:Humira:abbott 公司(雅 培)抗TNF 全人单抗,用于治疗关节炎。
人-鼠嵌合抗体
用人IgG 的恒定区取代小鼠IgG 的恒定区,保留鼠 单抗的可变区序列,形成一个人 - 鼠杂合的抗体。 其研制程序快,可大幅度降低异源抗体的免疫原性, 却几乎保持亲本鼠单抗全部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另 外,它还具有人抗体的效应功能,如补体固定、抗 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等。 嵌 合 抗 体 成 功 的 例 子 : Rituxan : Idec pharmaceutical/Genentech 的小鼠抗CD20 抗体, 含人IgG1 恒定区,用于治疗B 淋巴瘤。它的抗淋巴 瘤作用主要可能来自于补体作用、ADCC 和诱导肿 瘤细胞凋亡。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段
Fab Fab
木瓜蛋白酶 Fc
木瓜蛋白酶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
F(ab’)2
pFc’
单链抗体scFv
• 通过基因工程设计,只编码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以 及轻(VH+VL),通过一段多肽连接,形成单链 抗体的可变区(scFv)。连接肽将VH 的C 端与VL 的N 端连接,反之也可以。它保留了抗体与抗原 的特异性,可以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穿透力强但 往往亲和力下降。分子量~25KD。 • 现在FDA 没有批准一个单链抗体(scFv)上市, 但是有10 多个项目在临床试验。 例如: Pexelizumab, 为 Alexion Pharmaceutical 公 司研制,在2004 年进入临床I 期,正在临床III 期, 主要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多肽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生物多肽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生物多肽药物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生物多肽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肽是由蛋白质分解而来的短链肽,通常由10个或以上的氨基酸组成。

在生物学领域中,生物多肽参与着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例如免疫反应、细胞信号传导、神经递质等。

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生物多肽成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药物研发方向之一。

一、生物多肽药物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生物多肽药物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生物多肽的应用。

最早的生物多肽药物是肝素,它是一种抗凝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

之后,随着对生物多肽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生物多肽药物被发现,例如海藻酸钠(用于治疗关节炎)、ACTH(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等。

2. 现代生物技术的革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问世,生物多肽药物的研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利用重组蛋白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大规模制备各种多肽药物,并且生产成本较之前大大降低。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多肽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二、生物多肽药物的特点1.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生物多肽药物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它们只对目标分子产生作用,不会对其他分子产生影响。

这种高度特异性的优点使得生物多肽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可以更加精准地靶向病变部位,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2. 安全性较高生物多肽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但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生物多肽药物是由天然氨基酸组成的,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并且很少会引起免疫反应。

3. 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与化学药物相比,生物多肽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往往较短。

这是因为生物多肽药物的分子质量通常较小,因此容易被体内酶解和清除。

但是这也引发了研发人员对药物形态和给药方式的探索,以便延长生物多肽药物的药效时间。

三、生物多肽药物的应用前景1. 治疗肿瘤疾病目前,生物多肽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BCL-2族蛋白抑制剂是一类目前研究较为火热的生物多肽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蛋白质 多肽类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发展动态

蛋白质 多肽类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发展动态

结论:
本次演示对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 药物分子设计方面,CADD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制备工艺方面,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产量和 纯度;在质量控制方面,
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学等技术的应用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新药研发周期长、 成本高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包括进一步优化药物分 子设计方法,提高制备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及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CADD)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利用CADD技术,可以预测和评估药物与 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例如,通过结构生物 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具有良好的肿瘤 抑制作用和较低的副作用。
1、新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微封装技术等在药物制剂中的应 用研究。
2、新剂型的探索: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新型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研 究。
3、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机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 降低不良反应。
4、制剂工艺的研究:研究新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5、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稳 定性。
3、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能够在体内降解吸收的新型材料,可以用于药物的载体 和赋形剂,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 合成法、天然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等,制备出的生物降解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 一步修饰和功能化,以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控制药物的释放。生物降解材料在 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生物降解载体、药物的生物降解涂层等。

第十三章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第十三章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Biblioteka 2、生产工艺工艺路线:
除盐
(三)干扰素(Interferon,IFN)
1、结构和性质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 试验中首次发现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 物,故取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
干扰素(IFN)系指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有关生物细胞所 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在细胞上具有光谱 抗病毒活性。
这类诱生蛋白质从细胞中产生和释放之后,作用于相 应的其他同种生物细胞,并使其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 方面的“免疫力”。人干扰素按抗原性分为α、β、γ三型。 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又分为若干亚型。三种干扰素的 理化及生物学性质有明显差异,即使是IFN-α的各亚型之间, 生物学作用也不尽相同。
抑制病毒等细胞内微生物的增值 抗细胞增殖 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NK细 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而 进行免疫调节。 改变细胞表面的状态,使负电 荷增加,组织相溶性抗原表达增加
胸腺激素制剂总的说来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1)结构和性质 胸腺素组分5是由在80℃热稳定的40~50种多肽组 成的混合物,分子量在1000~15000之间,等电点 在3.5~9.5之间。 为了便于不同实验室对这些多肽的鉴别和比较,根 据它们的等电点以及在等电聚焦分离时的顺序而命名。 共分三个区域:α区包括等电点低于5.0的组分,β区 包括等电点在5.0~7.0之间的组分,γ区则指其等电 点在7.0以上者(此区内组分很少)。对分离的多肽进 行免疫活性测定,有活性的称为胸腺素。
易溶于水,等电点为6.6。在干燥和酸性溶液中较稳定,虽经 100℃加热,但活力不减;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失活。能溶解于 70%的丙酮或70%的乙醇中。

第四章 多肽与蛋白类药物

第四章 多肽与蛋白类药物

二.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制造方法
(4) 对分离纯化每一步骤方法的优劣进行综 合评价
每个分离纯化步骤方法的好坏,除了从分辨本领 和重现性二方面考虑外,应应注意方法本身回收率 的高低,特别是制备某些含量很低的物质时,回收率 的高低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分离纯化方法应该是提 纯倍数和回收率同时都有较大的提高.但必须指出, 整个分离纯化步骤是连续进行的.
一.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概述 ----蛋白类药物
(一)蛋白类药物的分类 (二)蛋白类药物作用方式 (三)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要的蛋白类药物 (四)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应用
(一)蛋白类药物的分类
1.蛋白质激素 (1)垂体蛋白质激素 生长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2)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清性促性腺激素等 (3)胰岛素及其他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松弛素等 2.血浆蛋白质
二.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制造方法
(2) 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的使用顺序
纯化方法顺序先后的安排,应考虑到有利于减少 工序,提高效率.
对于未知物通过各种方法的交叉分离纯化,还可 以进一步了解制备物的性质,以补充预实验时所获 得的知识片面性.
二.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制造方法
(3).分离纯化后期的保护性措施
返回目录
(一)蛋白类药物的分类
6.碱性蛋白质 硫酸鱼精蛋白,存在于鱼类成熟的精子中,强碱
性。 7.蛋白酶抑制剂
胰蛋白酶抑制剂,亦称抑肽酶。 8.植物凝集素
PHA、ConA。
返回目录
(二)蛋白类药物作用方式
已从生化药物对机体各系统和细胞生长的调节 扩展到被动免疫、替代疗法、抗凝血剂以及蛋 白酶的抑制物等多种领域
3.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可能的技术手段的组合
4.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喷雾冷冻干燥法(spray freeze drying) Nz_mVQ_-4
将多肽或蛋白质冻干粉和赋形剂(如糖类、表面活性剂、盐等)加入含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有机溶剂中超声混匀,通过一喷头以雾状喷至液氮中使多肽或蛋白质迅速冷冻固化,再将所得的冷冻颗粒冻干,去除有机溶剂即得。在该法中,不同喷雾条件所获得蛋白质的稳定性不同,其由所用仪器设备确定。减小微球直径能减少蛋白质微球的突释效应[11]。制备过程中使用无水溶剂,避免了油水界面对蛋白质的影响,但在喷雾过程中蛋白质接触的气液界面同样影响其稳定性,所以在制备过程中须加入各种稳定剂。Im_;
~V
2.2制备工艺ubn__`w=w$ Nhomakorabea制备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微球的常用方法包括复乳溶媒蒸发/萃取法、喷雾冷冻干燥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等。整个制备工艺中,蛋白质的稳定性、包封率、突释效应是重点考察因素。以下着重介绍最常用的两种方法。B*+3A!__{s
2.2.1复乳溶媒蒸发/萃取法(double-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 extraction method) p__:__9)}y
3.1.2改进制备工艺&uw_j&-u?_
多肽或蛋白质通过高速搅拌包合在海藻酸钙盐中而形成含药微芯,再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用复乳溶媒萃取法制备微球。Zhou等利用该法制得的人血清白蛋白PELA微球的包封率高、表面光滑、稳定性高,第一天突释效应小于用传复乳溶媒萃取方法制备所得的微球[19]。adG=L9 "n
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在对毫微粒表面进行修饰,如在毫微粒表面连接各种生物粘附材料,如脱乙酰壳多糖、Carbopol®等。Kawashima等研究者[3]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在降钙素的PLGA毫微粒表面覆盖一层粘附材料脱乙酰壳多糖后,与原PLGA毫微粒相比,虽然药物扩散形式没有显著改变,但能明显降低血钙水平,且能维持48小时。Lubben等报道[1],脱乙酰壳多糖及其衍生物能有效提高亲水性大分子物质的吸收,因其能增加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的开放而有利于药物的细胞旁转运。_P`K?_k<
土温20或土温80在喷雾过程中,不仅占据雾滴的气液界面,减小气液界面张力,而且减慢液体流向雾滴的速度,进而减少蛋白质与疏水界面接触的时间,抑制了不溶性蛋白质的聚集,同时干燥和再水化时又起到了保护作用,致使蛋白质稳定性提高[14,15]。_-jc8_ku3*
多元醇或糖类(如海藻糖、甘露醇、果糖、乳果糖、蔗糖等)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多肽或蛋白质在油水界面的聚集,有效防止其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和进一步失活[16]。将这类物质分散在蛋白质表面,通过其与水相互作用,增加水的表面张力,提高体系自由能,蛋白质变性则会进一步增加这种热力学的不稳定性,因而蛋白质溶液在糖类存在下能保持稳定[17]。3:Aw._-,i\
8Abf
e_>-a\__g
3、存在问题%e_c9`0^4S
3.1多肽及蛋白质稳定性} PD]e*z{Z
复乳溶媒蒸发/萃取法制备微球时,蛋白质易于在油水界面聚集而变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示,蛋白质均匀分散在微球空穴内,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微球内部孔穴壁上,这可能是在形成w/o型初乳时蛋白质聚集在油水界面层所造成的[12]。所以,形成稳定的w/o型初乳、减少多肽或蛋白质在油水界面间的聚集是将这类药物成功包封在微球中的关键。抑制蛋白质聚集、提高蛋白质在制备过程中稳定性的方法有:在内水相加入各种稳定剂(如表面活性剂、多元醇、PEG等)、改进制备工艺、改善内水相pH和在外水相加入附加剂等。b_&;i4__[
该法是目前制备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微球的最普遍方法,其一般步骤为[9,10]:将药物溶解在水或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含聚合物材料的有机溶媒(如二氯甲烷或醋酸乙酯等)中,搅拌形成初乳(w1/o);将该初乳迅速倒入另一高速搅拌的水溶液(w2)中,形成w1/o/w2型复乳,继续搅拌至有机溶媒蒸发完后,即形成固态微球,或将所得复乳加入第三种能溶解有机溶媒和水、但对聚合物材料不溶的溶媒(如异丙醇)中,复乳中的有机溶媒和水被提取后固化成球;最后干燥待用。Genentech公司的rhGH微球即是以PLGA为材料采用该方法制备而成的。wL__'tGA_v
1.2口服制剂a:(.{z?nM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应用于口服须克服两大障碍,一是抑制胃肠道各种酶对其降解,二是选用合适的制剂形式及载体材料使药物透过生物屏障。粒径范围处于1-1000nm的毫微粒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口服多肽制剂,但毫微粒的表面带电荷情况及聚合物疏水性能均影响多肽在小肠部位的吸收。_s__-_H_e_
海藻糖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能显著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甘露醇能减少蛋白质单体的损失,但要求其最好以非结晶形式存在,并与相同的蛋白质固态相结合,防止其与蛋白质相分离而不能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14]。g_U7@}___P
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18],在制备微球时,一旦初乳形成,PLGA和PEG就能马上吸附在油水界面。在内水相中加入PEG400,能在形成初乳时置换油水界面的多肽或蛋白质,减少与有机相的接触,从而提高其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且不影响微球形态结构。然而在微球固化时,PEG又会影响多肽或蛋白质与PLGA聚合物层的结合,相对增加了其在微球表面的含量,同时由于PEG的亲水性特征,加大了多肽或蛋白质微球在释放初期的释放量。;P9P2&_c8c
AmmU__oS\_
1、多肽及蛋白质微球制剂的主要类型BV_pRk_UC"
1.1注射剂?_YO$NYwE
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将多肽及蛋白质药物制成微球制剂用于肌肉或皮下注射,给药后随着聚合物的降解,药物以扩散、溶蚀方式释放,可达到缓释长效的目的[2]。_tu6Q7CjW8
),肌肉注射后可缓释1或2个月。这类制剂中,只有10个氨基酸的LHRH类似物微球的研究最为成功,第一个多肽微球产品——曲普瑞林于1986年问世,随后亮丙瑞林、布舍瑞林、高舍瑞林、那法瑞林等长效微球制剂相继上市。2000年美国Genentech公司推出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PLGA微球(Nutropin p;_ _V_H_g
聚合物分子量大小和浓度对微球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也有影响。分子量大、浓度高,其溶液的粘度增加,形成的微球粒径较大、表面孔隙少,药物释放相对较慢,突释效应也相对较小。但聚合物分子量大,其所形成的初乳稳定性差,聚合物乳滴易于合并。z@nJ-_*'U8
通过化学聚合方法将聚合物与某一功能团共价结合,可改变聚合物的疏水性或亲水性、以及聚合物链的流动性和弹性,从而达到提高被包封药物稳定性、改善药物释放的目的。Zambaux等报道[8],将PLA与单甲氧基聚环氧乙烷(MPEO)以一定比例(75/25)共价结合,再与PLA混合用复乳法制备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C微球,由于MPEO提高了PLA链亲水性、降低了PLA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增加了PLA链流动性和弹性,而蛋白C的包封率又与聚合物中的疏水作用有关,所以按一定比例将PLA与PMEO-PLA混合作为膜材料制备微球,则既提高了蛋白C的包封率,又减少了水和蛋白C的扩散,从而减少了药物突释效应。_EPQ_
3.1.1加入稳定剂h _&3*O[`_
在内水相加入一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PVA、Pluronic® F68、Poloxamer 188和311、土温20、司盘80等)能提高初乳的稳定性,防止乳滴合并,同时能抑制多肽或蛋白质在油水界面聚集,并减少突释效应。但这种稳定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即减少内水相PVA浓度,药物包封率减小,突释效应增大。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与PVA的相互作用增加,从而防止了药物溶解和扩散至外水相[13]。_sp4J_%_2b
t_6u01r{~`
2、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微球的制备P2S$Dk_<\X
2.1常用材料X=<_-rFW
_
用于制备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的微球材料主要有两大类: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iodegredable polymer)和及生物粘附材料(bioadhesive material)。S_;_vE__ %
生物粘附材料是一类能对粘膜产生粘附作用的材料,主要有Carbopol®、脱乙酰壳多糖(chitosan)、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这类材料主要用在口服及鼻腔给药的微球制剂。qn+_b__*4_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是指一些能在水、酶作用下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前者包括明胶、葡聚糖、白蛋白、脱乙酰壳多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钠等;后者主要有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聚乳酸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PELA)、聚丙稀酸酯(PEC)[6]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是PLGA,它不仅具有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应答和降解产物毒性小的优点,而且可通过调节两个单体比例(PLAGA)及聚合条件改变聚合物在体内降解速度的特点[7],但其亲脂性强、对水溶性药物(包括多肽蛋白质及疫苗)的亲和力不高。PELA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由PLA和PEG(5-50%)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得。将亲水性的PEG链接到疏水性的PLA网状结构表面,提高了PLA对亲水性物质如多肽蛋白质等的亲和力,从而提高了这类物质的包封率、降低了药物的突释效应而获得稳定而持续的释放效果。l0_m\2Ttf
将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包封在水凝胶中形成微粒,再通过一定方法制备微球。蛋白质被包封在水凝胶微粒中,既保护其在制备时免遭有机溶媒破坏,防止其向油水界面扩散,同时由于水凝胶微粒具有快速良好的溶胀性,能吸收大量含药水溶液,在释放时也避免了与疏水和周围酸性微环境接触,提高了蛋白质在制备和释放时的稳定性[20]。Woo等将牛血清白蛋白包封在羟乙基淀粉的丙烯酸酯(acHES)水凝胶中制成微粒,再与PLGA通过溶媒萃取/蒸发法制得的微球不仅态圆整、表面光滑、包封率高,而且提高了蛋白质活性,降低了突释效应[21]。j9___zK=eG
另外,将毫微粒的疏水性聚合物骨架上连接亲水性聚合物侧链,可大大提高多肽药物的吸收,这可能是由于亲水性聚合物能打开小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v"{frh_ 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