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_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上册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一、认识图形1. 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例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2. 用平面图形拼组图形:可以用相同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也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
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 计算方法: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再加上剩下的几。
想加算减法:想减数加上几等于被减数,那么差就是几。
2. 解决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例如: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三、分类与整理1. 分类的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分类后要能正确地数出每一类的数量。
2. 整理数据:用表格、图形等方式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四、100 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知道数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2. 数的组成: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例如:45 是由 4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
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元= 10 角,1 角= 10 分。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行元、角、分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六、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
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与整十数相减。
退位减法:先从十位上退 1 当十,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后去减减数。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1.1 数字0-100的认识
学生能够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及其代表的意义。
1.2 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大小符号(<,>,=)比较0-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2. 数的分解和组合
2.1 数的分解
学生能够掌握将1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认识数的单位和数位。
2.2 数的组合
学生能够掌握将两个数进行组合,认识数的整体性和交换律。
3. 加减法
3.1 加法
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的加法,认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2 减法
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的减法,认识减法的意义及差的大小。
4. 数的排序和填空
4.1 数的顺序比较
学生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排序。
4.2 数的填空
学生能够通过理解题意,填写缺失的数字。
5.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认识
5.1 长度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5.2 重量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重量的基本单位和重量的测量方法。
5.3 容量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容量的基本单位和容量的测量方法。
6. 图形的认识
6.1 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名称,认识各图形的性质。
6.2 立体图形的认识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的名称,认识各图形的性质。
以上就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下数学知识点汇总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角是直直的。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有一对边是斜斜的,角不是直直的。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角是直直的。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2)常见拼组:①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 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3】分一分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一个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或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七巧板七巧板是由(7)个平面图形组成,其中有(3)种平面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里面有两个相同的大三角形和两个相同的小三角形,七巧板中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想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13-4= 13-5= 12-4= 10-4=三、分类与整理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分类卡片形状数量水果种类数量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最好是十个十个的数)。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认识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边的长度都相等。
三角形:有3条直直的边。
平行四边形:有4条直直的边,有一组对边是斜的。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是圆圆的。
2.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等。
3.长方体能画出长方形,正方体能画出正方形,圆柱能画出圆,三棱柱能画出三角形,球不能画出圆。
二、平面图形的拼组1.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其他的平面图形;用一些不同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成更大的平面图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3.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三、七巧板1.七巧板有7块板(或者说7个图形),有3种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2.可以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或者全部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加法一、十几减几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数法”“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
2.巧算十几减几: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二、解决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先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要根据问题确定哪些条件是用的,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并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计算方法:用一个数减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计算方法:用另一个数减一个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认识与拼组:让学生了解和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学生应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平面图形的拼组,例如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 数的计算: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例如,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求一个数中含有几个某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应该比原来多1。
3. 规律寻找:学生应学会寻找图形的排列规律,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等。
同时,他们也应该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如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前两个数相加得第三个数,成组的数重复排列等。
4. 应用题解决: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例如通过数一数、圈一圈、列表等方式。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需要多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0-20:让学生熟练掌握1-20各数的识记,掌握序数含义,能够用几和第几描述物体的顺序。
2、十进制计数法: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掌握个、十、百、千之间的计数单位进率。
3、数的组成:能够准确地将较大的数拆分成较小的数,并能用符号表示出来。
二、数的运算1、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能够用符号或语言表述加法的计算过程。
2、减法: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减法,能够用符号或语言表述减法的计算过程。
3、加减法混合运算:能够掌握加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用综合算式表示。
三、空间与图形1、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其特征和区别。
2、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其特征和区别。
3、位置与方向:能够根据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够用上下左右描述自己的周围环境。
四、统计与概率1、统计:了解统计的含义,能够用表格或图表的方式表示数据的统计结果。
2、概率: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用列举法求简单的概率。
五、实践与应用1、测量: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能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或高度。
2、时间: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3、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8 )块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1-9=□方法一: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方法三: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孩子2、按男女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难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⑤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⑥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2、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想加算减③平十法过程:如:12-9=3 把9分成2和7,过程:想9+3=12,先算:12-2=10 则12-9=3 2 7 再算:10-7=310②分解法(破十法)过程:把12分解成10和210 2 先算:10-9=11 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分类与整理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2023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
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以下知识点:
1. 数字的认识:
- 通过数学教材中的具体例子,认识和理解数字的含义和用法。
- 学会数数,并能够准确地说出一个给定范围内的数字。
2. 数字的比较:
- 研究使用大小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字的比较。
3. 数字的顺序:
- 研究数数的顺序,能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一组数字。
4. 数字的组成:
- 了解数字是由个位、十位、百位等组成的,并能正确地识别
和认读数字。
- 研究通过组合数字的方式表示更大的数。
5. 数的分类:
- 研究将数字进行分类,如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
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6. 数的运算:
- 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研究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7. 数量的多少:
- 研究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对比,理解数量的多少,如多、少、
相等等概念。
8. 数的认读:
- 掌握基础的数字识读能力,能够正确地读出一个给定范围内
的数字。
以上是2023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归纳总结。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字,
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和运算。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和巩固,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一、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二、重难点:1.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5.学会分类的方法;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数一数:2.比一比: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比高矮: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4.几和几:5>3 3<46.加法:7.减法:8.认识物体和图形:9.分类:10.6的认识和加减法:11.7的认识和加减法:12.8和9的认识:13.7、8、9的比较:14.9和10的比较:15.连加:16.连减:17.加减混合运算:18.认识钟表:一、学习目标: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加减法口诀2.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3. 形状的分类4.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5. 数字的顺序6. 时间的认识7.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8.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9. 容积的认识10.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口诀,形状的分类,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等等。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 加减法口诀: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加减法口诀,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基本数学运算。
通过记忆加减法口诀,孩子可以更快地做出简单的加减法题,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及其区别。
通过形状的比较,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三. 形状的分类: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形状的分类,包括点、线、面。
通过对形状的分类,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将数量表示为数字、手指、物品等等,也将学习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学会使用数字拼接的方式来表示一些更大的数字。
五. 数字的顺序: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数字的顺序。
孩子将学习如何在数字中识别和理解数字的位置,学习如何将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学运算。
六. 时间的认识: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时间的认识。
孩子将学会如何使用钟表,理解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法,同时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秒和分钟等。
七. 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重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也将学习如何使用“轻”和“重”这两个词来描述重量。
八. 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孩子将学习长度的概念及其表示。
孩子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通过使用“长”和“短”这两个词,来描述不同物品的长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分类与整理知识点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学习要求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习建议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让孩子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
让孩子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真正地活动起来,孩子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1、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①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它的分类结果是一定的,不可改变的。
②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根据客观事物抽象出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
(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六单元:(一)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 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 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 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 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
(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6.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一、十、百是计数单位。
要写汉字)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 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如下:
1. 数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主要研究1-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基本读写方法,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方法,十以内的加减法算法和口算技巧。
2. 时间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涉及时间的认识,学生需要研究钟表的
指针指向,小时和分钟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录和计算
方法。
3. 形状和图案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各种简单的图形的名称、特征、属性和分类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基本的图案组合方式和绘制方法。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还需要研究基本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式,研究一些基本的统计方面的知识。
这些都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一、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如:12—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百数图》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
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
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课本51页。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右
元。
角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
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
★2、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如:24 + 8=32
2 4
+ 1 8
3 2
★3、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
1,个位作10,个位计算完成后,十位要减去1。
如:36—8=28。
10
3 6
— 8
2 8
4、各类分解法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 35 + 2 =3 7
想:先算:5+2=7
再算:30+7=5
7
进位:① 35 + 8 =43 ② 35 + 8 =43
想:先算:想:先算:35+5=40
再算:再算:40+5=45
13 40
不退位: 35 — 2 =3 3
想:先算:5—2=3
再算:30+3=33
退位: 35 — 8 =27 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拿出一个10和个位合起来再
减,十位3个十拿掉1个十,剩2个十,即20。
先算:15-8=7
再算:20+7=27
7
★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拿出1个十,与个位数合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数必须减少1。
(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想:先算:想:先算:30—20=10
再算:再算:10+5=15
50 10
七、找规律
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
常用规律:单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双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