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实验报告》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合作者日期年月日
探究名称: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器材:酒精灯、蜡烛、小石头、纸条、烧杯、火柴、坩埚钳、木条棉签、酒精
步骤和方法:
实验一:从下面两个实验内容中选作其中的一个
实验二:从下面两个实验内容中选作其中的一个
实验三:从下面三个实验内容中选作其中的一个
结论:
问题和建议:
资料: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②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点燃酒精灯。

观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观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上,并点燃。

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轻轻罩住。

观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二、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实验材料:1. 试管:用于容纳反应物和观察反应现象。

2. 烧杯:用于混合和加热反应物。

3. 火柴:用于点燃反应物。

4. 硫酸: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5. 碳酸氢钠: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6. 锌片:用于观察金属与酸反应。

7. 纸片:用于观察物质燃烧现象。

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酸碱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硫酸。

b. 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2. 实验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硫酸。

b. 将一片锌片放入试管中。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3. 实验三:观察物质燃烧现象a. 取一张纸片,点燃它。

b. 观察纸片燃烧时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实验一中,当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2. 实验二中,当锌片与硫酸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硫酸锌。

3. 实验三中,当纸片被点燃时,纸片燃烧产生了火焰和烟雾,并伴有明亮的光和热的释放。

这是由于纸张中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实验分析:1. 实验一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这种反应常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溶液。

2. 实验二中的金属与酸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单替换反应,其中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盐和氢气。

这种反应常用于检测金属的活性和反应性。

3. 实验三中的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释放能量。

这种反应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酸碱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和燃烧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粗盐提纯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
1.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放在,砝码放在。

称量时,应注意:
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

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里称量。

2.过滤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滤液液面应低于;
,紧靠在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应紧靠。

三:合作探究
1.溶解:5ml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粗盐,为什么不使用更多的水来溶解粗盐
2.过滤:过滤后仍浑浊的原因
3.蒸发:如果不用玻璃棒搅拌会有什么后果
4.计算产率:操作中哪些因素会影响精盐产率
5.这样得到的精盐是纯净物吗
五:拓展延伸
1.除杂和分离遵循三个原则:
2.怎样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
3.上述加入的物质过量的怎么除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材料
1. 火碱棒
2. 硫磺
3. 火柴
4. 干净的烧杯
5. 实验台
6. 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火碱棒置于实验台上。

2. 用火柴点燃火碱棒的一端。

3. 观察火碱棒燃烧的现象,并记录下燃烧时间。

4. 用试管夹将一小块硫磺夹在试管中。

5. 用火柴点燃硫磺。

6. 将试管倾斜,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的尽可能靠近燃烧
部分。

7. 观察火碱棒燃烧是否被灭,并记录下熄灭的时间。

实验结果
火碱棒自燃时火焰气体逸出,火焰颜色为黄色,燃烧时间约为30秒。

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后,火焰被灭,熄灭时间约为5秒。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火焰是燃烧物质的气体所产生的可见光;
2. 灭火是将燃烧物质绝热隔开,消耗燃烧物质或降低其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台、烧杯等器材的干净;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台、烧杯等器材清洗干净。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实验报告模板_______课程实验名称姓名学号班级实验地点实验日期评分指导老师同组其他成员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目的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四、实验结果:初中化学实验汇总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和称量给物质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的洗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三种气体的制备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

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

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

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

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

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如何做好观察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

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篇一:(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带答案报告97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八年级__班0801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图疑问讨论评语教师签名:97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八年级级__班0802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装置图疑问讨论评语好教师签名97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八年级__班0803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篇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周小桃九年级课题及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掌握实验室中药品正确取用方法,用试管装取①块状石灰石②细砂③水试管、药匙、长条纸(供学生做纸槽用)、镊子、铁钉、盛有水的试剂瓶、沙土(代替粉末状固体)、块状石灰石、细砂、水、污物杯。

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实验步骤及实验内容1.选择合适的仪器。

2.取用固体(块状、粉末状)药品的方法。

3.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

4.整理器材。

1.向试管中放入固体药品。

(如铁钉和食盐)。

实验结果分析2.向试管中放入液体药品。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 -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自来水、火柴、烧杯2个、小刀、澄清石灰水、玻璃片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块,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木条、棉花、高锰酸钾实验步骤:一、制取O2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单本实验中的步骤和现象描述都比较清晰明了,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有问题的段落。

但可以对部分语句进行改写,如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改为“将试管夹在试管架上”。

同时,可以在实验目的中加入“培养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操作的能力”。

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的运动现象。

酚酞溶液中的分子在试管中不断运动,当浓氨水滴在棉花上时,氨气分子开始向上运动,与酚酞溶液中的分子碰撞,使得酚酞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从而导致颜色的变化。

这表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并且运动越剧烈,颜色变化就越明显。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1、将两个汽水瓶中分别加入纯净水,一个汽水瓶中加入食盐水,另一个汽水瓶中不加水。

2、将两个酒瓶塞分别塞在两个加水的汽水瓶中,另两个汽水瓶不塞酒瓶塞。

3、用电吹风分别对四个汽水瓶进行加热。

4、观察每个汽水瓶内铁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加入食盐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易生锈,未加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次易生锈,加入纯净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难生锈。

2、加热能促进铁生锈的速度。

3、在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铁生锈的速度比没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要慢。

实验名称: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器材及药品:汽水瓶4个,酒瓶塞2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1、将两个汽水瓶中分别加入纯净水,一个汽水瓶中加入食盐水,另一个汽水瓶中不加水。

2、将两个酒瓶塞分别塞在两个加水的汽水瓶中,另两个汽水瓶不塞酒瓶塞。

3、分别用电吹风对四个汽水瓶进行加热。

4、观察每个汽水瓶内铁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加入食盐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易生锈,未加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次易生锈,加入纯净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难生锈。

2、加热能促进铁生锈的速度。

3、在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铁生锈的速度比没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要慢。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灭火器实验原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全册【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1.在试管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用铁架台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玻璃片上有。

在此变化过程中,水由液态受热变成态的水蒸气,而后遇冷凝结成液态水,水本身发生变化,新物质生成。

2.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蓝色颗粒状胆矾变成了。

胆矾从状固体变成状固体,新物质生成。

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研碎的胆矾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振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为止。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有。

说明该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生成。

4.如图所示,取少量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表面出现,澄清石灰水。

证明石灰石与稀盐酸作用,生成了。

该变化中新物质生成。

问题与讨论: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人教版)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共5篇) 篇一: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课题3 水的组成》实验报告-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课题3 水的组成》实验报告-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水的组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水的组成元素。

2.体验科学家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导线、开关、火柴、小木条、抹布
水(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
1.电解水
(1)用手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球,同时将水注入电解槽中,注意一定要将电解槽中以及尖嘴管中的空气排尽。

(2)连接装置,将电解器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3)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1. 水电解,正极产生;负极产生
2.文字表达:
[问题与交流]
1.
2.
3.
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突破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A.可燃物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3.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D)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4.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2346、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7、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木炭在O2中燃烧,发光,放出,滴入的石灰水。

文字表达式:2、把细铁丝弯成螺旋状,在末端系一根火柴梗,点燃,等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到O2瓶中。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文字表达式:集气瓶底预先放一层水或沙子的目的是5生成。

问题讨论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江大附中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实验名称: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练习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大试管、小试管、单孔塞、胶皮管、玻璃弯管、集气瓶、玻璃片、烧杯、量筒、试管夹、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记录1、制取二氧化碳(1)连接装置:取一试管,用一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2)检查装置气密性。

现象:结论:(3)在试管里放入现象:63小块大理石,然后小心倒入15mL的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以及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颜色。

化学方程式:(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5)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二氧化碳。

(备用)现象:结论:2、二氧化碳的性质(1)在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7(2)向二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对比观察现象。

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现象:化学方程式:(3)把一支蜡烛放入烧杯中,点燃,向烧杯内慢慢倾倒一瓶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人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2.通过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编号3】实验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2.学习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等基本操作;3.初步学习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实验用品:烧杯、火柴、小刀、玻璃管;蜡烛、水、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2.猜想与假设(1)蜡烛燃烧生成水;(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行探究。

(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火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

5.反思与评价:(1)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自来水、火柴、烧杯2个、小刀、澄清石灰水、玻璃片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块,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木条、棉花、高锰酸钾实验步骤:一、制取O2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注意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将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于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开始收集。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再熄灭酒精灯。

二、检验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现象:伸入集气瓶内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及结论:1、2、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的生成。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品红扩散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实验器材: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实验步骤:1、配制酚酞的稀溶液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 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将氨水加入酚酞溶液中从烧杯A 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几滴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3.检验分子在空气中是否运动(1)在小烧杯B 中加入约5 mL.浓氨水(2)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 两个小烧观察几分钟,有么现象发生?现象:1中溶液呈无色;2中溶液呈红色;3中烧杯A的溶液渐渐变红分析及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烧杯A中,与烧杯A中的酚酞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水的电解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认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2学习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3.练习检验氧气、氢气的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水槽、酒精灯、试管、橡胶塞、水、电池、电极、导线、火柴、木条。

实验步骤:1、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2、接通直流电,观察两个电机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3.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现象:1、试管内水面下降,两个电极上有气泡生成,正负电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1。

2、正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气体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分析及结论:1、正极上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上的气体是氢气;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锥形瓶、系有小气球的玻璃管、单孔塞、酒精灯、石棉网镊子、红磷、稀硫酸铜溶液、铁钉、火柴、砂纸、蜡烛、细沙。

实验步骤: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红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 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1。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

现象:一、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平依然平衡。

二、1、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2、m1=36g m2=36g分析及结论:瓶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烧杯中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实验器材: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3、制取并检验CO2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实验目的:1、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度。

2、掌握CO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实验器材:铁架台、试管2支、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3、固定仪器。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5、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6、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插入导管观察现象。

7、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伸入集气瓶口的木条立即熄灭。

3、往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1、产生的气体是CO2。

2、用燃着的木条做CO2的验满。

3、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体会对比观察的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导管、镊子、白磷、红磷、氧气、热水、薄铜片、硬纸圈实验步骤:1、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比较。

(1)在500ml烧杯中注入约300ml热水,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将一小块干燥红磷放在铜片的一端,用镊子取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放在铜片另一端。

2、白磷在水下的燃烧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过少量氧气(或空气)。

现象: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通入氧气(或空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分析及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最低着火点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灭火的原理实验目的:通过三种条件对蜡烛燃烧不同影响的实验,认识灭火的原理。

实验器材:烧杯、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火柴实验步骤: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1烧杯中的蜡烛熄灭;2烧杯中的蜡烛不熄灭;3烧杯中的有气泡产生过后蜡烛熄灭。

分析及结论: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设计简易灭火器实验目的:1、根据灭火原理和上述实验,设计一个简易灭火器2.通过实验设计,开阔思路,学会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设计提供仪器、碳酸钠溶液、浓盐酸实验步骤:现象:自制的灭火器能将小火灭掉分析及结论:自制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将氧气与可燃物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目的:1、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

实验器材:试管4支、试管架、镊子、火柴、小木条、镁带、锌粒、铁屑、铜丝、铝丝、稀HCl、稀H2SO4、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实验步骤: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

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

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

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

5、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硫酸铜溶液,加入用砂纸打磨过铝丝,观察。

6、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的硝酸银溶液,加入表面清洁的铜丝,观察。

7、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的硫酸铝溶液,加入表面清洁的铜丝,观察。

现象:1、第1支试管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的气泡。

第2支试管反应适中,气泡较多。

第3支试管反应较慢,气泡较小。

第4支无任何现象。

2、点火后,可见前3支试管口瞬间出现浅蓝色火焰。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反应现象同上。

4、硫酸铜溶液蓝色,铝丝银白色,硫酸铜溶液中的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本身由蓝色变浅绿色。

溶液无色,铜光亮的红色,硝酸银溶液中红色金属无任何现分析及结论:1、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2Al+3CuSO4=3Cu+ Al2(SO4)3Cu+2AgNO3=2Ag+Cu(NO3)2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 Al>Cu>Ag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