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笔记小结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笔记小结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
【内容】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应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分子要求学习欧洲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思想其创作思想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也有改曲记词的,还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另外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歌的曲调。
【意义】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篇,它是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势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接受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乐歌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乐歌运动”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
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名词解释】、个人作品名称易出【选择题】。)
1、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名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1902年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
1904年曾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他的乐歌通俗流畅,注意儿童歌唱特点《体操——兵操》(又《男儿志气高》)、《铁匠》、《竹马》等很受欢迎,广泛流传。
沈心工的乐歌所涉题材极其广泛,作品大多沿袭了日本乐歌的风尚,多用欧美或日本的名曲,民谣填配歌词,也有一部分是采用了中国传统民谣的曲调。
他在进行大量的选曲填词过程中,也尝试进行了为数不多的歌曲创作,其中以《黄河》(杨度词)一曲影响较大。
2、李叔同(【名解】其作品【选择】)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又名岸,字叔同,其人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他曾留学日本主修绘画,兼习音乐在日本曾与普孝谷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1906年,他一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仅出
版一期)。他为当时美术、音乐、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歌曲创作多见于《李叔同歌曲集》,其中以《祖国歌》、《送别》(二部合唱)、《早秋》三首较有名,其中又以《春游》一曲最为突出。
他的大部分歌曲反映了青少年生活,有些作品是他个人的触景生情之作。其歌曲大多选自欧美各国的通俗民曲填写歌词,曲调优美,流畅,文辞生动秀丽,又富有意境和韵味,无论在艺术形象或声韵上,词曲都结合的很好。他编写的歌曲,在艺术水准上明显的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
(【名词解释】【填空】重点为发起人,创建时间等。)
“中国美育会”
【名词解释】中华美育会,是1919年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和爱国女学的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等发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成员多为关心美育或直接从事艺术教学的教职员。该会曾利用暑假举办讲习会,以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水平这种以社会教育方式较大规模的培养音乐师资的做法,在当时尚属首创。对推动中国的新美育起了重要作用。
.“国乐改进社”
【名词解释】1927年5月成立于北京。由刘天华等人发起,并主持日常工作,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由: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忽然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
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涉及一点)
1922年8月,经萧友梅提议,北大音乐研究会改组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由蔡元培任所长。
3.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
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成立。这是中国现代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创办时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不久改由萧友梅任代理院长。建院初期提出“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的宗旨,学制与课程设置大体仿照当时欧洲音乐院校。1929年9月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除萧友梅外,黄自等人也为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建立到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音乐家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汪伪政权接管,改成国立上海音乐院。
抗日战争胜利后,自重庆返沪的国立音乐院接收了国立上海音乐院。并与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合并,定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上海音乐学院。
4.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名解】
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在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人的倡议下,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吴玉章为院长,沙可夫、赵毅敏、周扬等先后任副院长。音乐系的主任先后由吕骥(ji)、冼星海担任。
鲁艺的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毛泽东为这个学校的题训是:“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学校初办时设戏剧、音乐美术3个系,后又增设文学系。
鲁艺建校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和干部,对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1943年4月,鲁艺并入延安大学。1950年4月成立的“中央戏剧学院”,起、其前身之一就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萧友梅(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问答等。重点!)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幼时受教会音乐熏陶。
1901年赴日,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秘书。同年被派赴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1916年,以论文(关于十七世纪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0年起支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的工作。在北大传习所期间,创立管弦乐队并任指挥。
1927年,应蔡元培的之邀,于上海创办我国第一所正规的音乐学
校‘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曾编写《风琴教科书》、《曲体学》、《钢琴教科书》等,创作100余首歌曲。两部大合唱,少量器乐作品,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歌曲大都收集在《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中。
丰子恺(参考名词解释、简答等。)
丰子恺,名丰润,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1914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绘画、音乐。1917年组织桐荫画会。后与吴梦飞、刘质平、欧阳予倩等创办上海专科学校与中华美育会。曾编译包括音乐理论、音乐美学、西洋音乐史等32种读物。主要有《音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