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学习方程时,学生可能对抽象的符号和概念产生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本质,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定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方程的本质,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他花了21元,问他买了多少斤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2.呈现(10分钟)教师在课件中展示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教案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方程。
学生能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并能理解方程中等号两边等量关系的意义。
学生能够利用已学数学知识解简单的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掌握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魅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形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书写方法。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中等号两边等量关系的含义。
掌握解方程时未知数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年龄计算等,引出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已学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做铺垫。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总结方程的基本形式,并练习方程的书写。
通过举例和演示,讲解方程中等号两边等量关系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本质。
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未知数等。
实践应用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技巧,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拓展提升结合实际问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解题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计算、成本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梳理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通用8篇)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简易方程》教学反思(通用8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易方程》教学反思(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在解简易方程呈现五个例题。
其中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X加减某一数的方程解法。
教学重点是运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并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
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展示,例题中借助三幅天平演示图,展现了解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这一点值得称道,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图示剖析,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究理解,学习解简易方程,从而学会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但问题来了。
在例1当中没有完整的解题过程示范,只有检验过程的示范。
如上图所示。
而完整的示范出现在例3,经历了例1运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例2利用等式性质2解方程,递进至例3完成方程转化解方法(未知数位于减数、除数位置,属逆向解方程)才有一个完整的解方程的示范。
如下图所示:从学习心理学来讲,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点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第一次学习新知,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而迈出的重要第一步。
这一步的踏出对学生而言异常重要。
第一次是新的,大脑对新知的接受是处于兴奋状态,此时的理解记忆刻痕是最深的,无论到的是直,是斜,一旦留下,再想更改那就难上加难。
作为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新知,“课上损失课外补”更是事倍功半。
学材的编排着实让我有点挠头,明明能够一目了解,通过阅读自学就能搞定的解方程规范,这样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点,非要放在例3才有完整呈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点不得劲儿,也有些不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2在通读教参时我初步感受到:简易方程太容易了,学生一学肯定能掌握好。
本单元引入等式性质进行教学解方程的方法,简单的一句话,只要记住同加、同减、同乘、同除就行了,这有什么难的。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精品教案(带反思)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对小学生来说,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从列出算式求解发展到列出方程求解,这又是数学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第52~53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地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双重含义,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课件。
师: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指名回答。
) 教师归纳:过几年就用年龄加几,n年就加n。
师: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1)引导感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爸爸比小红大30岁。
)师:当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师:当小红2岁时呢?3岁时呢?(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你还能接着这样用式子表示下去吗?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师:你在写这些式子时,有什么感受呢?这样的式子能写完吗?(2)观察思考。
师: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什么不变?师:上面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只用一个式子就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呢?)}(3)自主尝试,并汇报交流。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8.6 48.34-x=4.5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
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
(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
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3x+4=40解:3x=40-43x=36(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3x÷3=36÷3x=12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例7)》教学设计
新2024秋季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例7)》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简易方程来解决涉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准确设立未知数,并根据问题条件建立相应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经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生能够学会分析问题、设立未知数、建立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用简易方程解决涉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会设立未知数,并根据问题条件建立相应的方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中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准确设立未知数,并正确建立方程。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实际问题情境和解题过程。
•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解题步骤和方程。
•练习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详细讲解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展示如何设立未知数、建立方程和解方程。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导入:展示一个涉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清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引思: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并引出简易方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具体详细,有示例)•讲解涉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题目条件,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数(如单价、数量或总价)。
•根据题目条件设立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如设单价为x元,数量为y个)。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总价= 单价× 数量),建立方程。
第5单元 简易方程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5单元简易方程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能正确识别方程,并理解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含义。
2. 使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解简单的方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解及解方程3. 简单方程的解法4. 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能正确识别方程,并理解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含义;使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解简单的方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 学习新知(1)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形成方程的概念。
(2)方程的解及解方程: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含义。
(3)简单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出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4)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第1课时课后反思1.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对“平衡”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主线,以天平为核心,围绕“平衡”展开研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体会了方程的意义,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教师要学会用问题做教学的支点,让学生做发现的主人!第2课时课后反思1.在初步理解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书本合作学习例题,并进行了试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同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并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2.在解题时注重学生优化思想的培养。
3.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合理组建知识结构。
同时兼顾了练习设计的层次与多样化,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第3课时课后反思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不同形式的方程,适时引导,进行知识的迁移,找准探究的内容,挖掘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探究的重点,学得主动轻松愉快。
(3)学生在尝试中,有的解出方程,但不能肯定自己做的对不对,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验算。
经过验算之后,知道自己做对了,学生体验了验算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4)在教学中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
第4课时课后反思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两道例题突出转化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转化的思想。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出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到相等关系,方程是依据相等关系列的,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初步感受了相等关系,能找出简单问题的相等关系。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时,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而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教学时,应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本单元的教材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就书写习惯来说,无论是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还是解方程的书写,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解数学题的检验来看,解方程的检验,方法易学,操作简便,而且最容易显示检验的效果,因而是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一个重要契机,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把握。
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2解简易方程 (7)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材第52~53页)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5简易方程《解简易方程》说课稿新人教版
例题3:解方程2(x - 3) = 14。
答案:x = 11。
例题4:解方程5(x + 2) = 25。
答案:x = -1。
例题5:解方程4x + 3 = 12。
答案:x = 2。
板书设计
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解简易方程
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a.移项
b.合并同类项
c.求解未知数
③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讲解方程解法时,我过于注重解题步骤的讲解,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策略。这导致部分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策略,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其次,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过于活跃,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我们将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我首先以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理解方程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学生们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在互动探究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展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技能训练中,通过例题讲解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了方程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进行互动式教学。
2.课程平台:使用的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及相关辅导资料,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3.信息化资源:网络上的数学教育网站、在线数学教学平台等,用于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对方程概念理解不深、解方程步骤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难点: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和合并同类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吃掉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还剩下多少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5分钟)介绍方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构成和表示方法。
通过示例,讲解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步骤和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期间,可以让学生上台板书解题过程,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刚才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
第5单元简易方程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
【教学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难点:由数过渡到字母的过程中,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招领启事:一个同学在校园门口捡到一个红色钱包,里面有n元钱,请失主迅速到学工处认领。
师: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1))二、探究新知1.用字母表示加减法的数量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第P52例1。
(1)读题获取信息。
师:图中小红和爸爸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尝试填表。
课件出示表格。
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探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学情预设】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师:“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师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小组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
师:当a=8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情预设】a+30=8+30=38师: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自主完成。
(4)讨论“a”的取值。
师:在“a+30”这个式子中,a可以是哪些数?能表示200吗?先让学生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人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概念,学会用字母正确表示未知数。
2. 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通过加减乘除运算解决简易方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通过加减乘除运算解决简易方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能够通过加减乘除运算解决简易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假设小明还剩下的苹果数为x,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10 3 = x。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x = 7。
这个等式就表示了小明还剩下的苹果数。
(1)假设小明有8个橘子,他给了小红2个橘子,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个橘子?(2)假设小华有5个篮球,他借给了小明3个篮球,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个篮球?4. 讲解答案:(1)设小明还剩下的橘子数为y,则有8 2 = y,计算得y = 6。
(2)设小华还剩下的篮球数为z,则有5 3 = z,计算得z = 2。
六、板书设计1.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x2. 等式的性质:10 3 = x3. 求解未知数:x = 7七、作业设计(1)假设小华有7个乒乓球,他给了小明3个乒乓球,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个乒乓球?(2)假设小红有6个糖果,她给了小华2个糖果,请问小红还剩下多少个糖果?2. 答案:(1)设小华还剩下的乒乓球数为a,则有7 3 = a,计算得a = 4。
(2)设小红还剩下的糖果数为b,则有6 2 = b,计算得b = 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加减乘除运算解决简易方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算术知识基础上,初步接触和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表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方程的作用,体验方程思想的形成,感悟到方程中未知数、等式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算术基础,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方法积累,但方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感受方程的价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表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感受方程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图片或实物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情境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方程的作用。
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妈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板书:3 + 2 =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如2x + 3 = 9,引导学生关注未知数和等式的关系,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如:请用方程表示下列情境:小华买了4个橙子,比小明多买了2个,小明买了多少个橙子?(板书:4 - 2 = 小明的橙子数)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简易方程第10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学内容】教材P72例6。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
2.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李强原来跳高成绩是1.05米,现在达到了1.12米。
成绩提高了多少米?学生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师:这里大家是直接列式解答,其实还可以列方程解答,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实际问题与方程(1))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P72例6。
1.阅读与理解。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学情预设】已知小明成绩为4.21m,超过原记录0.06m。
求学校原跳远记录是多少。
2.分析与解答。
(1)自主尝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直接用算术法解答:4.21-0.06=4.15(m)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2)探索用方程解题。
①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我们还可以列方程解答。
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大家找一找图中的等量关系,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尝试自己列出方程,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列出方程:x+0.06=4.21。
预设2:根据“小明的成绩-原纪录=超出部分”列出方程:4.21-x=0.06 。
②解方程。
师: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该如何求出x的值呢?学生独立解出方程,集体订正。
订正时强调解题格式,注意书写格式,最后不要忘记检验。
第二种方法可能在解方程时有些困难,老师及时予以引导。
3.强化与巩固。
完成教材P72“做一做”。
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
三、巩固运用1.教材“练习十六”第2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方程、解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方程,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作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发现方程的解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方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学具: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解方程。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12元,他给了售货员20元,找回的钱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3(x - 2) = 9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方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动手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3(x - 2) = 9等。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现在老师两只手中各拿了3支粉笔,两中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3=3老师那手中的粉笔各拿下去一支,现在老师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谁能把这个过程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呢?3-1=3=1二、新知学习(一)等式的基本性质一1、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①天平演示:老师在天平的左盘放x克的物体,右边放50克的砝码,观察天平平衡,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用式子表示x=50②在天平的左盘在放入20克的砝码,观察天平怎么样了?怎样表示?x+20>50③猜想要想使天平平衡应该怎样做?x+20=50+20④天平左盘放100克砝码,又边怎样放天平平衡?x+20+100=x+20+100⑤左边拿去20克,观察天平出现了什么现象?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x+20+100—20=50+20+100—202、通过刚才的实验,对照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3、全班交流: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练习:判断并说明理由①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②如果x=176,x+98=76—98()试做:根据等式的这个基本性质写出相关的等式:x=65x+()=65+()x—()=65—()(二)、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二1、出示:课件天平图,观察,写出式子x=105x=5X106x=6X102x=2X102、观察比较上面的两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照式子说明理由)3、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略方程:方程的意义教课方案设计及反省教课目的: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领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会用方程表示出数目关系。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算式的过程,累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发展抽象思想能力和符号感。
3、培育学生察看、比较、剖析、归纳、沟通的能力。
教课要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课难点:领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课方案:一、创建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1、揭露课题。
2、认识天平。
学习方程的意义我们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天平。
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构成,当放在两头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均衡,我们依据这个原理,进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3、情境一:察看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
(1)称空杯子的质量。
在天平的左侧放入一只空杯子,右侧放入100克的砝码,此刻天平均衡,说明空杯子重 100 克。
(2)称一杯水的质量。
问:假如往空杯子里倒入一些水,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 克重,此刻需要增添砝码的质量。
问:砝码增添到 200 克,哪边重?(杯子和水比200 克重)。
此刻水有多重,知道吗?假如将水的质量设为x 克,杯子和水一共重多少克?如何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用一个式子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 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问:再增添 100 克砝码,哪边重些?用式子如何表示?(100+x<300。
)问:此刻怎么办?(把一个100 克的砝码换成 50 克,天平出现均衡。
)现在两边的质量如何?用式子如何表示?(100+x=250)。
4、情境二: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二、分类整理,引出方程的意义,领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指引学生察看黑板上的式子)黑板上的式子,记录的是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想一想,方才天平出现了哪几种状况?你能依据天平均衡与倾斜两种状况,把黑板上的式子分红两类吗?(一)式与等式。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
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
(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
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3x +4=40解:3x =40-4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3x ÷3=36÷3x =12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时,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而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教学时,应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本单元的教材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就书写习惯来说,无论是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还是解方程的书写,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解数学题的检验来看,解方程的检验,方法易学,操作简便,而且最容易显示检验的效果,因而是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一个重要契机,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把握。
1 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2 解简易方程................................................7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材第52~53页)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在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具体意义的基础上,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投影片。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名称。
投影出示练习。
×时间=路程单产量×=总产量工作效率×时间= ×=总价2.引入。
师:你们的数学课本是多少元?买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本数学课外读物一共要多少元?学生一定会问数学课外读物的价钱是多少,这时教师指出:既然不知道数学课外读物的价钱,能否用一个字母表示?现在谁能说出买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本数学课外读物一共要多少元?请学生回答:4.87+x表示的是什么?师: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也能表示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1.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
李铭同学报出自己11岁。
师:老师比李铭大25岁。
老师的年龄是多少?请你算一算李铭在1岁、2岁、3岁……到现在11岁时,老师各是多少岁。
教师板书如下:李铭的年龄老师的年龄1 1+25=262 2+25=273 3+25=284 4+25=29提问:求老师年龄的问题提完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李铭在不断地长大,李铭的岁数每增加一岁,老师的岁数也增加一岁)上面这些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上面这些算式表示,当李铭1岁时,老师(1+25)岁;当李铭2岁时,老师(2+25)岁……当李铭11岁时,老师(11+25)岁……]虽然李铭和老师的年龄都在变,但是什么没有变?(老师比李铭大25岁)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能不能用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呢?用字母a表示李铭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就是a+25。
(用其他字母表示也可以) 教师继续板书:a与a+25从a+25这个式子里,你们知道些什么信息?学生同桌议论或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a+25既表明了老师的年龄,又表明了老师比李铭大25岁,所以,我们只要知道李铭的年龄a,就能用这个数量关系算出老师的年龄。
师:对,只要知道了李铭的年龄,就可以求出老师的年龄。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当李铭12岁小学毕业时,老师多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当a=12时,a+25=12+25=37。
师:当李铭19岁考入大学时,老师多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当a=19时,a+25=19+25=44。
思考:我们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它有什么优点?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用字母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教材第52页例1:(1)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
(3)学生自主解决。
(4)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2.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投影出示: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
(1)读题,引导学生按下面的过程自己推算,并填写下表。
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1 1×6=62 2×6=123 3×6=18(2)提问。
师:假如用字母x表示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算一算:教材插图中的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6x=6×15=90(kg)(4)说一说例2中的字母分别可以表示哪些数。
注意: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举起的质量也是有限的,因此a、x表示的数也是有限的。
1.列式计算。
停车场有m辆车,开走8辆。
(1)当m=24时,还剩多少辆?(2)当m=32时,还剩多少辆?2.想一想,填一填。
当x=()时,8÷x=1;当x=()时,8÷x=8;当x<()时,8÷x>8; 当x>()时,8÷x<8。
课堂作业新设计1.(1)16辆(2)24辆2.811(0除外) 1教材习题第53页做一做:61216.824453x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李铭的年龄老师的年龄1 1+25=262 2+25=273 3+25=284 4+25=29︙︙a与a+25当a=12时,a+25=12+25=37当a=19时,a+25=19+25=44字母不仅可以用来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可以在算式里表示一般数量,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乘、除等数量关系。
1.讨论交流式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2.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内容,看似简单、浅显,其实不然,它是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是思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1.适当改变例题,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往往不习惯将“a+25”视为一个量,常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
将教材中“小红与爸爸的年龄关系”用“学生与老师的年龄关系”取代,这样使教学素材更贴近教学实际,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老师比同学大25岁”这一问题时,要求学生只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这个式子该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让学生在两次讨论中深刻地理解式子“a+25”的意义和优越性,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有深度的习题,整个运用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的过程都以生活为素材,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学生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
让学生充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教材第54页)1.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
3.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法和略写法。
重点: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投影。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探究前我们先完成一组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教师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做题的。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出示教材第54页例3(1)。
请学生分别用语言叙述一下所运用的运算定律,再分别用字母表示出运算定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a+b)+c=a+(b+c)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a+b)×c=a×c+b×c师:比较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内互说自己的想法。
启发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3.提问: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这三个字母可以分别表示我们学过的任何数)4.书写。
讲述: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记作“·”,但字母中间的其他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试一试,按这样的规定把这些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重新书写。
学生说,教师板书: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a+b)·c=a·c+b·c或(a+b)c=ac+bc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 a·b=b·a或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a·b)·c=a·(b·c)或(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或(a+b)c=ac+bc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