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速度和加速度 教案
高中物理 第1章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概念,深刻理解怎样定义加速度.2.初步了解加速度的方向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关系判断运动性质.3.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能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能在生活中准确使用加速度.5.会用v t 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一、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通常用a 代表. 2.表达式:a =Δv Δt =v -v 0Δt .(v 0:初速度;v :末速度)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m/s 2.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加速度的方向(1)加速度是矢量,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三、从v -t 图象看加速度 对v t 图象的认识:1.v t 图象反映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在v t 图象中,从图线的倾斜程度(斜率大小)就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倾角(图线与横坐标轴的夹角)越大,加速度越大.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比值ΔvΔt 就是加速度的大小(如图所示).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物体A 的加速度为2 m/s 2,B 的加速度为-3 m/s 2,则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 (4)物体A 的加速度为2 m/s 2,则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5)在同一v t 图象中,图线倾角越大,对应图象的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 2.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 B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C .加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 D .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 B [加速度a =v t -v 0t,用于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B 正确.] 3.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B .加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C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D .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C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物体的速度或位移的方向无关,A 、B 错;当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C 对,D 错.]加速度1.加速度的理解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Δv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速度的变化率.2.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 加速度a定义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值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表达式 v =Δx ΔtΔv =v 2-v 1a =Δv Δt单位m/sm/sm/s 2方向为物体运动的方向,与a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由初、末速度决定,与a 的方向相同,与v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与Δv 的方向相同,与v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大小关系三个物理量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其中一个物理量较大时,其余两个物理量不一定较大【例1】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行驶,如图所示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 s 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8 m/s 2B .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2.8 m/s 2C .汽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0 m/s 2D .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0 m/s 2思路点拨:①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单位为km/h ,应换成m/s. ②汽车的速度由图甲变为图乙可知汽车做减速运动.B [汽车速度计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由题图可得汽车的初速度v 0=80 km/h ,经过时间t =5 s .速度变为v t =30 km/h ,所以Δv =v t -v 0=-50 km/h≈-13.9 m/s ;由a =ΔvΔt 得:a ≈-2.8 m/s 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向西,汽车在做减速运动,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五点提醒(1)速度大,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大,它们之间无直接关系. (3)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4)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相同.(5)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但与Δv 和Δt 其中的任一个因素均无关.1.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 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 2,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 .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同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D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反C [由题图可知,v 1>v 2,表示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Δv 的方向与汽车的速度v 1方向相反,又加速度a 与Δv 的方向相同,所以汽车的加速度a 的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选项B 、D 错误,C 正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1.加速度大,其速度变化一定快;加速度小,其速度变化一定慢.加速度增大,则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变化得越来越慢.如图所示:(1)(2)2.加速度的方向影响速度的增减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增大;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减小.【例2】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的过程中,质点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D.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思路点拨:①判断速度增大还是减小,要看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②判断位移增大还是减小,要看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C[由于初速度v0>0,加速度a>0,即速度和加速度同向,不管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速度都是在增加的,当加速度减小时,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变小,即逐渐增加的慢了;当a =0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以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不断增大,C正确.]上例中,若加速度a大小不变,则根据下列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判断运动性质.(1)v0>0,a<0.(2)v0<0,a>0.(3)v0<0,a<0.[提示](1)向x轴正方向做减速运动.(2)向x轴负方向做减速运动.(3)向x轴负方向做加速运动.物体运动性质的四种情况(1)a 、v 都为正或都为负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2)a 、v 一正一负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2.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B [速度是否增大,取决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选项A 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选项B 正确,C 错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速度的变化可以是方向变化,也可以是大小变化,还可以是大小和方向都变化,选项D 错误.]从v t 图象看加速度1.利用v t 图象分析加速度(1)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如图所示的v t 图象中,图线的倾斜程度(斜率)k =ΔvΔt=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斜率越小,加速度越小;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即速度保持不变.(2)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斜率为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2.从速度—时间(v t )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1)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即图象中的纵轴截距. (2)根据a =ΔvΔt 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3)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4)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物体达到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时间.(5)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图线与坐标轴或坐标线围成的面积即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例3】 (多选)在跳板比赛中,若某运动员(可看作质点),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t =0是其向上起跳瞬间,则( )A .t 1时刻开始进入水面B .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 .t 3时刻已浮出水面D .0~t 2时间内,加速度保持不变思路点拨:①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员的加速度. ②运动员进入水的时刻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 ③运动员向下的速度减为零时到达水下的最深处.BD [从开始到t 2时刻,v t 图象为直线,说明该过程中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在0~t 2时间内人在空中,先上升后下降,t 1时刻到达最高点,t 2之后速度减小,开始进入水中,选项A 错误,B 、D 正确;t 3时刻,人的速度减为零,此时人处于水下的最深处,选项C 错误.]分析v t 图象时的两点注意(1)加速度是否变化看有无折点:在折点位置,图线的倾斜程度改变,表示此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改变,v t 图象为曲线,可认为曲线上处处是折点,加速度时刻在改变.(2)速度方向是否改变看与时间轴有无交点:在与时间轴的交点位置前后,纵坐标的符号改变,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3.(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第1 s 末速度反向B .第2 s 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C .第2 s 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D .在2 s 时质点回到出发点BC [在前2 s 内速度都在时间轴的上方,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选项A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第2 s 内质点的加速度a =ΔvΔt =0-2 m/s 1 s =-2 m/s 2,即质点做加速度大小为2 m/s 2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选项B 、C 正确;由于0~2 s 内质点运动方向不变,2 s 时不可能回到出发点,选项D 错误.]课堂小结知识脉络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即m/s 2. 3.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加速度三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 5.在vt 图上,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1.(多选)结合图中说明的情景及数据,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动车组的加速度可能为零B.汽车刹车至静止时如果初速度很大,其加速度一定也很大C.在炮膛中点燃火药后的炮弹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可能均为零D.苏炳添在100 m比赛起跑时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AD[高速行驶的动车组,速度很大但可能不变,则加速度可能为零,选项A正确;汽车刹车至静止时,初速度很大,加速度不一定大,与刹车的时间有关,选项B错误;在炮膛中点燃火药后的炮弹的瞬时速度为零,但是速度的变化率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选项C错误;苏炳添在100 m比赛起跑时速度很小,但是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选项D正确.] 2.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的时间为0.02 s.设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 )A.200 m/s2B.-200 m/s2C.1 000 m/s2D.-1 000 m/s2D [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a =Δv Δt =v -v 0t =-12 m/s -8 m/s 0.02 s =-1 000 m/s 2,选项D 正确.]3.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 .位移越来越小D .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B [雨滴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减小,雨滴下落的速度增加的越来越慢;加速度为零时,雨滴的速度最大,A 错,B 对;雨滴一直下落,位移逐渐增大,C 错;加速度即为速度变化率,加速度减小,故速度变化率减小,D 错.]4.如图所示,图线甲、乙分别表示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回答:(1)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各多大?(2)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各多大?反映两物体的运动性质有何不同? (3)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相同? [解析] 根据v t 图象可以得出: (1)甲的初速度为v 甲=0, 乙的初速度为v 乙=8 m/s.(2)甲的加速度为a 甲=6 m/s -02 s =3 m/s 2乙的加速度为a 乙=0-8 m/s 8 s=-1 m/s 2显然,甲做加速度不变的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不变的减速直线运动. (3)由题图可以看出,t =2 s 时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答案] (1)0 8 m/s (2)3 m/s 2-1 m/s 2甲、乙分别做加速度不变的加速、减速直线运动(3)2 s[教师备选1] 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t/s0123 4v1/(m·s-1)18.017.517.016.516.0v2/(m·s-1)9.811.012.213.414.6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位移在减小A[由题表中数据可得a1=Δv1Δt=-0.5 m/s2,a2=Δv2Δt=1.2 m/s2,由于|a1|<|a2|,故A正确,B错误;因为汽车和火车的速度方向一直未变,所以汽车和火车的位移都在增大,C、D 错误.][教师备选2] (多选)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小车前10 s朝正方向运动,10 s后朝负方向运动D.小车做曲线运动AB[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s,故A、B 均正确;小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一直朝正方向运动,C错误;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变化不均匀,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错误.][教师备选3] (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可知( )A.甲一定比乙的加速度大B.甲一定比乙的加速度小C .甲可能比乙的加速度大D .由于两图象不在同一坐标系内,又没有数据和单位,故无法比较甲、乙的加速度大小 CD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v t 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大小,但切忌用直线倾角的正切来求加速度.因为物理图象中,坐标轴的单位长度是可以表示不同的大小的,因而,不同人在用v t 图线来描述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所得直线的倾角可能不同.故选项A 、B 错,选项C 、D 对.][教师备选4]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图中给出的该质点在前3 s 内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C DA [质点在第1 s 内的加速度a =41 m/s 2=4 m/s 2,第2 s 、3 s 内的加速度a ′=0-43-1m/s 2=-2 m/s 2,故选项A 正确.][教师备选5]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沿x 轴运动的v t 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个质点分别做怎样的运动?(2)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3)甲、乙两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解析] (1)由图象知,甲质点在前2 s 内沿x 轴负向做减速运动,2 s 末,速度减为零,2 s 后,又沿x 轴正向做加速运动.乙质点在前3 s 内沿x 轴正向做减速运动,3 s 末,速度为零,3 s 后,又沿x 轴负向做加速运动.(2)t 甲=2 s ,v 甲1=-2 m/s ,v 甲2=0.由a 甲=v 甲2-v 甲1t 甲可得:甲的加速度a 甲=0-(-2)2m/s 2=1 m/s 2,为正值,证明其方向沿x 轴正向.t 乙=3 s ,由题知v乙1=4 m/s ,v 乙2=0,则乙的加速度a 乙=v 乙2-v 乙1t 乙=0-43 m/s 2=-43 m/s 2,即乙的加速度大小为43m/s 2,方向沿x 轴负向. (3)甲、乙两图线交点表示二者速度相同.[答案] (1)见解析(2)1 m/s 2 沿x 轴正向 43m/s 2 沿x 轴负向 (3)速度二者相同[教师备选6] 世界一级方程式(F1)比赛过程中,赛车在比赛中有一次进站加油的过程.在某次比赛中,处于第一名的赛车进站加油,该赛车进站时一直做减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30 m/s 2,出站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45 m/s 2,加油时间为6 s ,进站前和出站后在赛道上的速度均为90 m/s ,则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是多少?[解析] 减速过程,若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为90 m/s ,末速度为0,加速度为-30 m/s 2,所需时间t 1=Δv a 1=0-90 m/s -30 m/s 2=3 s 加速过程,若以末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90 m/s ,加速度为45 m/s 2,所需时间t 2=Δv ′a 2=90 m/s -045 m/s 2=2 s 所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 t =t 1+t 2+6 s =11 s.[答案] 11 s。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一一、任务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在后面的机械振动、电和磁、能量守恒、动量等内容都会涉及到。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矢量和标量、物体运动路程、位移、速度、有了足够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所以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太抽象了。
本节课先通过有趣的视频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可以发生变化,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从而巧妙的引出课题;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有效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深对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速度变化量,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知道加速度的符号、公式和单位。
(4)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5)会用加速度公式处理简单问题。
(6)知道直线运动中矢量的运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将生动有趣的视屏展示给同学们,减少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困难。
(2)通过图表类比的方法更直观的感受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飞机、汽车和摩托车比赛视频的展示,感受生活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加速度的理解。
(2)对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分。
2.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设计思路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力和运动的重要桥梁,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体验并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带来一定的困难。
高一物理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教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速度,包括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学会利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速度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4. 发现和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引入速度的概念。
2. 速度的概念(10分钟)1)让学生回答什么是速度,给出速度的定义。
3)列一个速度表,利用数据让学生概念化速度。
3. 速度公式和实例题(15分钟)1)介绍速度公式,引导学生通过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例题演示和解释。
3)合作学习,让同学分成小组,利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4.速度与位移(15分钟)1)让学生回答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速度与位移曲线图,学生可以在图上解释曲线的变化情况。
2)讲解速度与加速度公式,解释公式的含义。
3)让学生利用公式解决例题。
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速度,速度有哪些特点,速度公式和计算方法,速度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七、教学策略1. 在讲解速度的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概念。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例题学习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八、教学评估1.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评价。
3. 教师将收集并整理学生的作业、试卷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估。
说课稿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

说课稿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节关于加速度的教学内容。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加速度的概念和相关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相关的物理公式;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难点:学生如何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此概念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内容讲解(20分钟)a. 介绍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 讲解加速度的单位,并举例说明加速度的计算过程;c. 解释匀变速运动和变加速运动下加速度的不同特点。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速度计算题目,并进行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4.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加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汽车的加速度计算、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计算等。
5. 总结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对物理知识保持好奇心和热情。
五、教学手段及资源准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实例分析等;教学资源:投影仪、视频资料、教案、习题等。
六、教学评价方式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2. 教师准备一些课后作业和习题,检验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掌握程度;3.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互动讨论和交流。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应用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高中物理加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加速的教案
1. 了解运动中的加速概念
2. 掌握加速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加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加速的概念和定义
2.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加速的注意,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加速,它与速度有什么关系。
二、讲解(15分钟)
1. 解释加速的定义和概念
2. 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介绍加速度公式:a=(v-u)/t
3. 讲解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等
三、示范演示(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加速度,并解决问题。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自己计算几道加速度的问题,并交流答案
2.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加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提出思考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加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于加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了加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增强了学生对于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理解。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E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六十中学陈浩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加速度概念和公式。
2.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方向即速度增量的方向。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区别联系。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度的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复习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强调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点)的运动快慢;而平均速度只能大致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
二举例引新课:大家看过赛车吗,大部份同学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麦克拉仑车队的赛车最高时速可达231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伏特赛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20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3 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问:这两辆赛车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让同学尽可能多的讨论。
当提到伏特赛车速度变化比麦克拉仑赛车快时,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用a表示再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书上所举的列车,摩托车和子弹的速度变化快慢等等。
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
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
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上式写出加速度的单位: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三什么是ΔV(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改变的大小,即末速度减去初速度:末速度用Vt 表示,初速度用V0 表示。
高中物理速度的教案

高中物理速度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计算速度;
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能够分析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4. 能够理解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区别。
教学内容:
1. 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3. 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4. 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
教学过程:
1. 概念引入(5分钟):通过实际例子引入速度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定义和意义。
2. 计算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技巧。
3. 计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速度的计算练习,检验他们掌握速度计算的能力。
4. 讨论与分析(10分钟):让学生讨论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速度与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5. 实际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速度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速度计等;
3. 实例题目;
4. 作业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应用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分配练习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

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应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 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1. 讲义、教材、PPT等学习资料。
2. 实验器材:小车、直线轨道、计时器等。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例如汽车的加速过程或物体自由落体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通常用符号a表示,计算公式为a=(v2-v1)/t。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会增加;方向相反时,速度会减小;大小与方向不同时,速度的变化是曲线运动。
三、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小车的加速度,观察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四、示例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运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例如急刹车时的加速度计算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加速度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六、展示与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勤于练习,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示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相关知识。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篇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材这样处理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
当然这种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它的准确性,这要在下一章中学习,在此可不必要向学生介绍这种结论性的知识,以免冲淡学习重点,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到科学实验中探究的方法,而不是注重探究的结果多么完美,所以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不尊重实验事实、拼凑实验结果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描点法作图象的思想方法,向学生讲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理意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补充一些更为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不一定是物理方面的图象,要突出图象的直观性,使学生对图象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节建立物理图象来分析、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有哪些篇二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物理必修一加速度优秀教案

物理必修一加速度优秀教案————————————————————————————————作者:————————————————————————————————日期:运动的描述---加速度 适用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 高一 适用区域安徽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v ∆速度的变化率tv ∆∆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速度的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定义式:v=tx ∆∆ 3、速度的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 。
4、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5、定义式:v =ts ∆∆ 二、知识讲解考点1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怎样理解“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1)某一时刻,物体甲的速度为3m/s ,经1s 后速度为 5m/s ,又经1s 后速度为7m/s ,则这个物体每经过1s 速度增加2m/s 。
(2)某一时刻,物体乙的速度为20m/s ,经1s 后速度为15m/s ,又经1s 后速度为10m/s ,则这个物体每经过1s 速度减小5m/s 。
考点2二、加速度提问:上面两个实例,物体都做匀变速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得出: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同。
分析:物体甲在1s 内速度增加2m/s ,2s 速度增加4m/s …;物体乙在1s 内速度减小5m/s ,2s 内速度减小10m/s …。
高中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3 教科版必修1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二、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
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
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
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重点: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024年加速度教案(精选3篇)

2024年加速度教案(精选3篇)加速度教案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__节主要讲解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及从v-t图像中看加速度。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节讲的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匀速直线运动及牛顿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__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要素: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从v-t图像看加速度;技能要素:初步理解加速度定义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科学过程方法要素: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讨论归纳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流程图: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具备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加速度的定义、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3、给出运动情景,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
4、在加速和减速情景下,能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5、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6、给出v-t图像,能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速度;2. 掌握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3. 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学(5分钟)1.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画面,引导学生讨论车辆的运动状态。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度?如何计算速度?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位移/时间。
3. 解释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概念。
三、示范演练(1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速度的计算练习。
2.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计算物体的速度。
四、引导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2. 提出问题:速度和加速度有何异同之处?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展示多种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探究速度与运动状态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速度。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速度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完成速度相关的练习题;2. 思考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并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速度展开,通过引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练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引导讨论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将速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速度的应用和意义。
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注重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模板高中物理速度

教案模板高中物理速度科目:物理年级:高中主题:速度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3. 速度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
2.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速度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速度的兴趣。
二、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位移 / 时间。
三、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速度是如何用位移和时间计算得出的。
2. 引导学生掌握速度、位移和时间的相互关系。
四、速度公式的运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速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2. 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扩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速度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实验体验: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 速度和加速度
为了推动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四川省举办了一次100m飞人挑战赛。
有8个世界短跑名将参加角逐,其中包括我国的李雪梅和美国的琼斯,最终琼斯夺得冠军。
我们知道百米赛跑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阶段,李雪梅的途中跑阶段比琼斯的起跑阶段跑得快,但我们都说琼斯比李雪梅跑得快,这是为什么?
学点1 平均速度
⑴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
时间t 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⑵公式:t s
v ⑶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 内
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注意]
①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
位移上)的平均快慢程度,使人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
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
③速度与速率是不同的,速度=位移/时间,速率=路程/时间,速
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其大小在数值上可能相等(单向直线运动
时),也可能不等,因此不要误以为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平均速率,如物体绕圆形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而平均速率则不等于零,而是2πR/t 。
【解析】平均速度并非速度之平均,至于公式也只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下章学习)中才适用。
=50/(13.00-6.75 )m/s=8.0 m/s 。
【答案】8.0 m/s t
s v =221v v v +=【点评】本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将平均速度v 的结果写成出现这样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而忽略了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的理解。
因此在解决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时,一定要用定义式来进行计算。
221v v v +=t s
v =
【例1】某次百米赛跑中,一同学跑过前50m
时速度为7.8 m/s ,耗时6.75 s ,到达终
点时速度为8.8 m/s ,成绩是13.00 s 。
求
该同学在后一半赛程中的平均速度。
世博会参观者预计有7000万人次,因此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关键。
目前上海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和龙阳路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它的时速可达432km/h ,能在
7min 内行驶31km 的全程,该车的平均速率为______km/h 。
2661
学点2 瞬时速度
名师伴你行
⑴定义: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
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⑵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
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对瞬时速度要明确以下六点:
①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
②方向性:速度与速率不同,速率只反映质点的运动快慢,而速度
却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③瞬时性:速度有瞬时性,一般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它
反映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所谓匀速运动,
实际上是各个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④相对性:变换参考系时,同一物体的速度对不同参考系而言是不
同的。
⑤在s-t图象中,某时刻的速度等于此时刻所对应的图线的斜率。
⑥测量瞬时速度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来代替,而且所
取时间越短,误差越小,如可用“光电门”实验装置测出小车在极短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近似认为测得的是瞬时速度。
A B
【例2】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析】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对应,平均速度与某一段时间和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对应,所以A、B正确。
平均速度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平均速率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只有物体沿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所以C、D选项错误。
【点评】紧紧把握住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定义来进行判断。
2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学点3加速度
⑵表达式:
,式中v 0表示物体开始时刻的速度(初速度),v t 表示经过一段时间t 后末时刻的速度(末速度),v t -v 0表示速度的改变量。
t
v v a t 0-=⑶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⑴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用a 表示加速度。
⑷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 2(或m·s -2),常用的单位还有cm·s -2(或cm/s 2)
【例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
A、D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解析】因为Δv=aΔt,尽管a很小,只要Δt足够大,Δv可以很大,选项A是正确的。
当a与v同方向时,质点做加速运动,尽管a逐渐减小,但a与Δv是同方向的,所以v还要增大,一直增大到a减小到零为止,故选项D是正确的。
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一定相同,所以选项B是错误
的。
加速度a=Δv/Δt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如果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点评】v、Δv、a之间在数值上没有必然的联系,v的大小变化只取决于a和v方向间的关系,而与a的大小无关,a和v同向则v一定变大,
a和v反向则v一定减小。
a变小,只能说明速度增加(或减小)得越来
越慢。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3
C
1.如何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当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都相同,所以任取一段位移s和与之对应的时间t的比值v=s/t是恒定的,它反映了质点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每时刻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
所以为了描述质点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常用该段时间内(或该段位移上)的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质点的位移s与相应的时间t的比值v=s/t就是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这段时间内(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
对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以质点经过某点起在其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质点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从该点起所取的位移越小,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即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越趋于匀速直线运动。
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的,求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质点通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
对变速直线运动,各点的瞬时速度是变化的。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所以任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⑴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也可以说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方向,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或位置变化的越快),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速度是状态量,与时刻(或位置)对应。
⑵速度的变化是描述速度改变的多少,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
量差,即Δv=v
t -v0,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t>v0,Δv的
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
t
<v0,Δv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相反,速度的变化Δv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不一定就大。
例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可以很大,但它的任何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均为零。
速度变化是过程量,它对应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
⑶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快,并不表示速度大,也不表示速度变化大。
例如:小汽车起动时加速度很大,速度却很小,当小汽车高速行驶时,速度很大,加速度却很小,甚至为零,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速度的变化Δv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必然联系,a可以与速度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一夹角,加速度是状态量,与时刻(或位置)相对应。
2.怎样正确理解速度v、速度的变化Δv和加速度a?
⑷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的比较比较
返回目录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