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国家教育部在我校设立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给我们中心两个重大研究课题:一个是《关中、中原、齐鲁城市群比较研究》,另一个是《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今将《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论证、研究情况向与会的代表、专家学者汇报一下,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

一、关于黄河文明研究的形势

黄河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20世纪以来,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学者研究文明起源问题的兴趣。国内外学者对中华文明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如瑞典学者安特生著有《中国原始文化》、《中国史前史研究》等书,国内有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李学勤的《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国家形成研究》、《东周与秦代文明》,王震中的《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叶林生的《古帝传说与华夏文明》等著作,此外还有众多考古报告及其论文集、散发论文等,对早期文明的标志及文明产生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热兴起,黄河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黄河流域的文化也成为研究热点。如侯仁之主编的《黄河文化》,把黄河文化看作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探讨了黄河文化得以产生的自然环境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2003年,李学勤主编的3卷本《黄河文化史》出版,更加系统地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以上二书共同的特点是把明清时期的京津地区归入黄河文化圈,从而改变了以往对明清时期黄河流域文化衰败的传统看法。前人对黄河文明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或因篇幅太短,或因侧重点不同,皆未对黄河文明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专题研究也不是太多,另外,制度变迁对文明进程的影响也论述得不够。本课题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河文明产生的要素和特质进行专题研究,并对各历史阶段黄河文明的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释。

学术界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开始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当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学术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前人对黄河文明研究的不足,并力图把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互动关系、特点、利弊揭示出来,阐明其间的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探讨比较黄

河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的关系与区别等诸问题也是研究黄河文明的重要问题。

二、关于黄河文明的形成问题

关于文明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和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形成。英国学者丹尼尔认为:文字、城市、礼仪性建筑是文明产生的三要素,并说一个社会只要具备其中两项,即可判定为文明。中国学者夏鼐认为金属、文字、城堡是文明产生的标志。本课题将根据以上马列主义经典和专家们提出的关于文明产生的要素和标志,论述黄河文明的形成、变迁与发展。

首先,我们在充分吸收和利用现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黄河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及特征作专题深入的研究,全面准确地研究黄河文明产生、发展、鼎盛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内涵和发展演变的规律,概括黄河文明的本质特征,继承其精华,批判不合理的成分,并对其历史地位与影响做出科学的、定性的评价。

其次,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军事、宗教、城市、建筑、民俗、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文字、哲学等诸方面对黄河文明作深入地纵向的专题研究。

把黄河文明与我国境内长江文明、草原游牧文明以及国外印度文明、尼罗河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其特征,为其定位奠定基础。

黄河文明的形成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主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去研究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

还应当充分地运用文献典籍资料、考古学资料、民族学资料,并充分地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注意采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取长补短,密切结合。对形成黄河文明的各个要素进行专题研究,注意使用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密切结合,从比较研究中找出问题的异同。

(一)黄河文明的形成

华夏民族自远古时期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明。本课题拟对黄河早期文明的主要内涵:农耕文化、青铜文化、聚落与城堡、古史传说的英雄时代、古代的陶文、甲骨文和金文进行研究,并把黄河文明与世界古文明

进行比较研究。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史,本书拟对农业的产生、农作物的品种、农耕技术和经验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工具从石制、铜制到铁制的发展,以及农业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

黄河流域的青铜文化。青铜是文明产生的要素之一。黄河流域青铜和青铜器的出现,青铜工具的使用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青铜礼器、乐器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使用中的等级制;青铜技术和经验的总结等都应作为研究对象。

黄河流域的聚落和城堡。城堡亦是文明产生的要素之一。黄河流域最早出现的居住遗址,如磁山文化、半坡、姜寨居住遗址,并注意研究到聚落发展到城堡的条件、形势,城堡出现的意义等,论述古代的高台文化和城堡的性质。

黄河流域的古文字。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表征。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的骨文,半坡遗址和凌阳河发现的陶文,研究这些远古“符号”或“文字”与殷、周甲骨文和金文的源渊关系及其对殷、周甲骨文和金文形成的的意义。

黄河流域古史传说的英雄时代。对古史传说的英雄人物,如“三皇五帝”的传说,公共权力形成的表现形式,如号令征伐的权力,收取贡赋的权力,征发劳役的权力,以及地域关系的形成等问题进行研究。

(二)黄河流域的古国研究

夏商周三代是黄河文明的成熟时期。是时,农耕文化和城市都获得很大的发展,以世袭王权为中心的“家天下”政治体制形成。黄河流域号称“天下之中”。夏商周王朝在这里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文化皆有浓郁的黄河流域的地方特色。夏商周三代文明及诸侯国文明是形成黄河文明和文化的渊源和基础。本课题拟对夏商周三代在黄河流域的封国进行研究。

宋国史研究。宋是殷人后裔的封国,拟写宋文化与殷裔文化渊源关系和文化特质等。

陈国史研究。陈是大舜后裔的封国,本书拟写陈与尧舜文化的关系,以及对后代的影响。

卫国史研究。卫国是西周初最大的封在殷裔故地的封国。其文化兼承商周,工商业最为发达,研究卫国历史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郑国史研究。郑国在春秋初年建国,地处“天下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