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色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色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百色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百政发〔2020〕27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色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现将《百色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百色市人民政府2020年12月31日百色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20〕30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提高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奋力推进矿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创新治理,强化矿产资源保护,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健全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为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规划管控,优化开发布局(一)强化三条控制线管控。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禁止矿业活动,其他区域除因国家重大能源资源安全需要开展的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以及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外,禁止新设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
对已依法设立矿业权,除油气探矿权、铀矿矿业权外,均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置或有序退出。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第7部分:水泥灰岩江西标准2020版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第7部分:水泥灰岩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江西省水泥用灰岩绿色矿山总则、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水泥用灰岩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估、认定、核查。
熔剂用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标准进行升级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306 标牌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DZ/T 0287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矿山 green mine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矿区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age ratio of the mining area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
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和知识产权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3.4约束性指标 obligatory target绿色矿山建设应达到的指标。
具体包含:矿区绿化覆盖率、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置率、污(废)水达标排放率、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废石综合利用率、研发及技改投入占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企业职工满意度。
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1概述1.1 地理位置、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陕西省铜川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董家河镇北方向3.0千米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00″~108°59′05″;北纬35°00′20″~35°01′30″。
行政区划隶属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管辖。
矿区北距铜川市老市区5.0千米,矿区以东4.0千米处有陇海铁路支线—咸铜铁路和210国道及西铜一级公路通过,有简易矿山公路连接,距最近的咸铜铁路黄堡火车站约4.0千米,董家河镇南距西安市约90千米,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铜川凤凰建材是陕西京汉电力集团公司为实施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而在铜川市注册的,注册资金500万元。
陕西京汉电力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集电力、矿产能源开发的投资多元化企业,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
该公司长期从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通过多年的进展壮大,总资产近15000万元,年收入2000余万元。
京汉公司已成功投资建设了洋县堰口电站、洋县金水电站、洋县白云宾馆、洋县铁河石墨矿、贵州安顺三岔湾水电站及西藏博浩矿业公司铅锌矿等项目。
近年来,公司又与洋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中材汉江水泥股份、汉中胶东水泥(南郑)等多家水泥厂有连续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具有相关行业的强大技术力量支持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矿区交通位置图1.2 编制依据1.2.1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形凤凰建材为民营企业,采纳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后,由于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及产品档次的提高,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使现有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为企业长期稳固的进展及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制造良好的条件。
凤凰建材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考虑在陕西铜川连续新建水泥厂,以扩大公司在陕西省内甚至西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鉴于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市场分布、原材料供应及供电、供水等建设条件,完全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水泥石灰岩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总论 ................................................................................................................................................... 1.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及基础材料 .............................................................................................. 1.1.2编制原则 .................................................................................................................. 1.2项目概况及建设条件 ....................................................................................................... 1.2.1项目概况 .................................................................................................................. 1.2.2建设条件 .................................................................................................................. 1.3项目设计范围 .................................................................................................................. 1.4主要建设方案 .................................................................................................................. 1.4.1矿山建设规模 .......................................................................................................... 1.4.2产品方案 .................................................................................................................. 1.4.3开采工艺方案 .......................................................................................................... 1.4.4总体布置 .................................................................................................................. 1.4.5给排水 ...................................................................................................................... 1.4.6企业供电 .................................................................................................................. 1.4.7工业建筑 .................................................................................................................. 1.5环保节能、安全卫生、水土保持及消防 ....................................................................... 1.5.1环保 .......................................................................................................................... 1.5.2节能 .......................................................................................................................... 1.5.3安全卫生 .................................................................................................................. 1.5.4消防 .......................................................................................................................... 1.5.5水土保持 .................................................................................................................. 1.6项目进度安排 .................................................................................................................. 1.7投资及经济效益............................................................................................................... 1.7.1投资 .......................................................................................................................... 1.7.2经济效果 .................................................................................................................. 1.7.3综合评价 .................................................................................................................. 1.8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1.9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2)市场分析 ........................................................................................................................................... 2.1产品需求及市场供应情况 ............................................................................................... 2.2产品价格分析 (3)建设方案研究 ................................................................................................................................... 3.1 规模方案 ..........................................................................................................................水泥石灰岩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3.3采矿工艺方案 ..................................................................................................................3.3.1开采方式选择 ..........................................................................................................3.3.2矿石利用方案 ..........................................................................................................3.4厂址方案 .......................................................................................................................... 4地质资源 ...........................................................................................................................................4.1矿床地质 ..........................................................................................................................4.1.1地层..........................................................................................................................4.1.2构造..........................................................................................................................4.2矿体赋存特征 ..................................................................................................................4.3矿石的物质成份...............................................................................................................4.4矿石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4.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5.1水文地质条件 ..........................................................................................................4.5.2工程地质条件 ..........................................................................................................4.5.3环境地质条件 ..........................................................................................................4.5.4开采技术条件 ..........................................................................................................4.6储量计算 .......................................................................................................................... 5采矿...................................................................................................................................................5.1概述 ..................................................................................................................................5.2矿床开采范围及开采方式的选择...................................................................................5.2.1矿床开采范围: ......................................................................................................5.2.2开采方式的选择 ......................................................................................................5.3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5.3.1开采境界圈定原则 ..................................................................................................5.3.2露天开采境界的圈定方法 ......................................................................................5.3.3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5.4建设规模、工作制度和服务年限...................................................................................5.4.1建设规模 ..................................................................................................................5.4.2矿山工作制度 ..........................................................................................................5.4.3服务年限 ..................................................................................................................5.5开拓运输系统 ..................................................................................................................5.5.1开拓系统 ..................................................................................................................5.5.2运输系统 ..................................................................................................................5.6采矿工艺 ..........................................................................................................................5.7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5.7.1钻机..........................................................................................................................5.7.2运输车 ......................................................................................................................5.7.3其它车辆 ..................................................................................................................5.8基建、生产进度计划.......................................................................................................5.9矿区防排水 ......................................................................................................................5.10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6总图运输 ...........................................................................................................................................6.1区域概况 ..........................................................................................................................6.3废石场 ..............................................................................................................................6.4外部运输 .......................................................................................................................... 7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 .......................................................................................................................7.1给水 ..................................................................................................................................7.1.1给水..........................................................................................................................7.1.2排水..........................................................................................................................7.2电力与通信 ......................................................................................................................7.2.1电力..........................................................................................................................7.2.2通信..........................................................................................................................7.3土建工程 .......................................................................................................................... 8节能...................................................................................................................................................8.1概述 ..................................................................................................................................8.1.1编制依据 ..................................................................................................................8.1.2项目用能特点及节能原则 ......................................................................................8.2节能措施 .......................................................................................................................... 9环境保护 ...........................................................................................................................................9.1建设项目环境现状...........................................................................................................9.1.1建设地区 ..................................................................................................................9.1.2周围矿山污染物排放情况 ......................................................................................9.2设计采用的标准...............................................................................................................9.2.1工程遵循的法规和标准 ..........................................................................................9.2.2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等级 ..................................................................................9.3主要污染(物)源排放状况及治理 ....................................................................................9.3.1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 ..................................................................................9.3.2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措施 ......................................................................................9.3.3绿化..........................................................................................................................9.4环保投资及定员...............................................................................................................9.4.1投资..........................................................................................................................9.4.2环保管理、监测机构的设置及定员 ......................................................................9.5环境影响评价分析...........................................................................................................9.6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0水土保持与复垦.......................................................................................................................10.1编制的原则 ......................................................................................................................10.2矿区概况 ..........................................................................................................................10.2.1名称、位置、性质 ..................................................................................................10.2.2规模、防治范围、工程布局 ..................................................................................10.2.3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10.2.4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 ......................................................................................10.2.5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 ..............................................................10.2.6发展规划 ..................................................................................................................10.2.7施工工艺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10.3矿区建设和生产过程水土流失预测...............................................................................10.3.1预测时段的划分 ......................................................................................................10.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0.4.1原则和目标 ..............................................................................................................10.4.2分区防治措施 ..........................................................................................................10.5复垦工作量及计划安排...................................................................................................10.6投资估算 ..........................................................................................................................10.7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10.7.1组织领导与管理措施 ..............................................................................................10.7.2技术保证措施 ..........................................................................................................10.7.3资金来源、管理及使用办法 .................................................................................. 11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设施.......................................................................................................11.1劳动安全卫生 ..................................................................................................................11.1.1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11.1.2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影响 ..........................................................................................11.1.3主要防范措施 ..........................................................................................................11.1.4劳动安全专用投资及定员 ......................................................................................11.2消防设施 ..........................................................................................................................11.2.1消防给水 ..................................................................................................................11.2.2建筑物 ...................................................................................................................... 12项目实施计划...........................................................................................................................12.1项目范围 ..........................................................................................................................12.1.1矿区界内项目 ..........................................................................................................12.1.2矿区界线外项目 ......................................................................................................12.2项目实施措施 ..................................................................................................................12.3项目界区内工程实施进度...............................................................................................12.4项目界区外配套工程进度要求....................................................................................... 13企业组织及定员.......................................................................................................................13.1组织机构 ..........................................................................................................................13.1.1企业生产经营范围 ..................................................................................................13.1.2企业目标与经营管理要点 ......................................................................................13.1.3组织机构 ..................................................................................................................13.2劳动定员与劳动生产率...................................................................................................13.2.1工作制度 ..................................................................................................................13.2.2劳动定员 ..................................................................................................................13.2.3劳动生产率 ..............................................................................................................13.3工资和福利 ......................................................................................................................13.4职工培训 ..........................................................................................................................13.4.1需要培训的人员 ......................................................................................................13.4.2培训要求和初步安排 .............................................................................................. 14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14.1编制说明 ..........................................................................................................................14.1.1概况..........................................................................................................................14.1.2编制依据 ..................................................................................................................14.2建设投资 ..........................................................................................................................14.4融资方案 ..........................................................................................................................15综合技术经济评价................................................................................................................... 15.1成本估算 .......................................................................................................................... 15.2经济评价 ..........................................................................................................................16附图...........................................................................................................................................总论编制依据及原则编制依据及基础材料(1)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提交的《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水泥灰岩矿资源储量调查报告》。
最新职业卫生设计专篇
最新职业卫生设计专篇声明省××矿山设计研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池州市××矿业工贸池州市××××××石灰石矿扩改工程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中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确保所出具的《池州市××矿业工贸池州市××××××石灰石矿扩改工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并对其承担法律责任。
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专篇审核人:二零一四年十一月〔设计单位资质影印件参加专篇编写人员附件:1、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工商营业执照;4、池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年产20万吨水泥用灰岩技改扩规项目备案的通知》〔贵经字[2009]111号;5、池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省池州市××区××水泥石灰岩矿矿产资源核实报告》评审备案证明〔池国土资储备字[2009]11号;6、池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池州市××矿业工贸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备案的函》〔池国土资矿便函[2009]45号;7、池州市环境保护局××分局关于《池州市××区××石灰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预审意见》〔贵环字[2010]78号;8、池州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池州市××××××采石场等3家矿山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的函》〔贵安监函[2009]43号;9池州市××区经信委《关于池州市××矿业工贸××石灰石矿年产20万吨采矿技改工程开采方案变更设计的批复》〔池经信矿山函〔2012〕52号10、池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池州市××矿业工贸××石灰岩矿扩建工程开采方案〔变更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池安监一函[2011]8号。
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随着工业市场的不断发展,水泥作为建筑、修建基础设施的关键材料,需求量不断攀升。
因此,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资源现状、资源开发的方式、资源利用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以期为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资源现状灰岩矿是一种固体沉积物,在我国广泛分布。
据统计,我国灰岩岩石储量高达40亿吨以上,其中探明的灰岩储量约为32亿吨。
目前,我国灰岩矿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灰岩矿的勘探范围、开采量、利用率都较为有限。
因此,灰岩矿的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可以为建筑、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原材料,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资源开发的方式灰岩矿资源的开发方式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深井采掘三种方式。
其中以露天开采最为广泛。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开采方式。
在决定具体开采方式之前,需要对所开采灰岩矿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灰岩矿石特性,完成勘探任务,确定开采方式,以获得最大程度地开采效果。
三、资源利用方面水泥是使用较广泛的非金属矿产之一,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灰岩矿。
因此,灰岩矿是水泥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但是,在灰岩矿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应该避免一些过度的消耗,也就是要提高水泥工业的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这需要我们在生产方面做好很多的改进,比如技术创新,提高工艺水平,增强资源合理利用能力,使得灰岩矿的利用率呈逐年提升的趋势。
在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我们还需注意环保问题。
灰岩矿开采和水泥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排放物质。
我们应该通过引进环保技术,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尽可能地把环保和资源开发、利用运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是一个体系化的课题,需要从资源现状、资源开发方式和资源利用方面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开发利用方案
1. 概述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华新水泥(株洲)有限公司株洲县谭家冲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项目地址:湖南省株洲县堂市乡1.2 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1.2.1 企业性质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由慈禧太后御批兴建的湖北水泥厂,于抗战期间迁至湖南辰溪并在西南地区发展。
1943年5月,在重庆召开的董事会上决定成立“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并计划回到华中地区发展,于1946年从美国引进设备在湖北大冶(现今黄石)建厂,这就是改制前的“华新水泥厂”,发展至五十年代曾号称远东第一。
1993年11月,经湖北省体改委鄂改【1992】60号文批准,由华新水泥厂等8家企业发起,募集设立了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十五”期间,公司审时度势,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公司区位特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
华新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走新建和兼并重组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在沿长江布点建设新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同时,出资收购苏州金猫水泥有限公司,使公司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市场地位得到巩固。
“十五”期间,华新公司新建成5个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宜昌、阳新、武穴、恩施、西藏。
根据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十字型”发展战略,以武汉为中心、沿长江东西两向和京广铁路南北两向同时延伸的战略思路,加快发展。
到2010年末,形成水泥年生产能力5000万t的巨型水泥集团,逐步实现公司成为中国水泥工业领导者的远景目标。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对水泥工业实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产业政策,结合湖南省2010年前需淘汰1200万t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要求,按照公司现有资源和资金条件,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达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湖南省株洲市投资成立“华新水泥(株洲)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二条带9000kW 纯低温余热发电的4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建设一条带9000kW纯低温余热发电的4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指南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18年月前言根据《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土地复娘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应土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乳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
为指导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特制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前言一、编制目的二、编制依据三、方案适用年限四、编制工作概况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二、矿产资源概况(一)申请设立采矿权的基本情况(二)勘查历程及成果(三)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情况(四)矿业权有偿处置情况三、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气象(二)水文(三)地形地貌(四)植被(五)土壤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二)地质构造(三)水文地质(四)工程地质(五)矿体地质特征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第三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区范围(一)可供开釆矿产资源的范围(二)井巷工程设施分布范围或者露天剥离范围二、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一)查明资源储量、占用资源储量、设计利用资源储量情况(二)“三率”指标论证情况(三)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四)选矿方案三、服务年限(―)生产规模1、可能的生产规模(两个以上方案比较)2、推荐生产规模的简要论证3、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4、推荐产品方案简要论证(二)服务年限四、开采方式(一)露天开采1、露天开采境界2、露天开采最终边坡要素3、工作面阶段回采率(二)地下开采1、确定矿区开采总顺序2、开釆崩落范围的确定3、采矿方法选择比较和确定4、矿块的结构参数及矿井、釆区、矿块(工作面)的采矿回收率(三)主要开采工艺技术(四)开拓、开采、运输方案五、油气与非油气矿业权重叠情况处理(一)油气与非油气矿业权重叠基本情况(二)油气与非油气矿业权重叠处理情况六、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落实情况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三)土地类型与权属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二)经济可行性分析(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三)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四)土地复垦质量要求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一)目标任务(二)主要技术措施(三)主要工程量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一)目标任务(二)工程设计(三)技术措施(四)主要工程量三、矿区土地复垦(一)目标任务(二)工程设计(三)技术措施(四)主要工程量四、含水层破坏修复(一)目标任务(二)工程设计(三)技术措施(四)主要工程量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一)目标任务(二)工程设计(三)技术措施(四)主要工程量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一)目标任务(二)工程设计(三)技术措施(四)主要工程量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一)目标任务(二)工程设计(三)技术措施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一、总体工作部署二、阶段实施计划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第八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一、经费估算依据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总工程量与投资估算(二)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总工程量与投资估算(二)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总费用构成与汇总(二)近期年度经费安排第九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一、组织保障二、技术保障三、资金保障四、监管保障五、效益分析六、公众参与第十章结论与建议附件:一、附图(―)矿区位置图(二)矿产资源规划、储量估算、采矿范围叠合图(三)油气采矿权变更前后勘查、开采区块范围对比图(四)油气采矿权地面建设平面图(附简要介绍)(五)油气采矿权各种生产曲线图(包括年产量、采油/气速度、累计产量、采出程度、开发井数、年注水量、含水百分比等)(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七)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八)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九)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 (十)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十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十二)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十三)地下开采矿山开拓系统平面图与剖面图 (十四)露天开采矿山地表开采境界和底部境界图二、附表三、其他附件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河南省优势矿资源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珍珠岩、天然碱
河南省优势矿产资源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珍珠岩、天然碱4个矿种“三率”指标标准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矿产资源开发行为,推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已经公布了22个矿种的“三率”指标标准。
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珍珠岩、天然碱4个矿种“三率”指标标准尚没有公布,也没有明确的本省指标数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启动了河南省优势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评价与制定工作,确定编制符合本省实际的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天然碱、珍珠岩4个矿种的“三率”指标标准。
这4个矿种的“三率”指标将是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和审查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方案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矿山“三率”指标应达到指标要求。
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将列入黑名单,纳入矿山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目前,已编制完成指标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现就上述4个矿种的“三率”指标标准征求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矿产局)、各矿山企业、各相关单位、有关专家、社会群众等的意见,针对每项标准分别提出意见,请于2016年12月8日前盖章或签名反馈至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孟翠翠通讯地址:郑州市黄河路41号地质大厦403室邮政编码:450053电话:5传真:7邮箱:附件1.河南省耐火粘土、珍珠岩、水泥用灰岩、天然碱四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附件 2. 河南省耐火粘土、珍珠岩、水泥用灰岩、天然碱四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简要说明附件3.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征求意见反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11月30日附件1河南省耐火粘土、珍珠岩、水泥用灰岩、天然碱四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是指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者:顾海宁张婉怡张勇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5期[摘要]矿业经济在我市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过近几年来的引导和调整,我市矿产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矿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矿山企业数量得到了控制,规模化、集约化和开发利用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
本文根据承德市矿区自然条件,论述了矿产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新措施。
[关键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5-0385-01引言: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用率。
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还要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
一、承德市矿产资源概况承德是矿产资源大市,位于燕山准地槽北部,地质构造复杂,北部连接内蒙地质边缘,覆盖层较厚,矿产丰富。
面积43814平方公里,交通方便。
全市共发现矿产98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55种,已开发利用的50种,全市探明矿产地181处,累计探明固体矿产储量35亿吨,保有储量30亿吨,远景资源储量达100亿吨以上,人均占有保有储量838吨。
承德市自然资源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类型多样,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矿山企业1064个,其中煤矿64个,铁矿291个、金矿125个、其他金属矿山33个,矿泉水5个,地热4个,水泥用石灰岩矿9个、饰面用花岗岩矿34个、萤石矿101个,其他非金属矿山398个。
已经发现75种矿产具有工业价值,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54种;矿产地670多处.主要有:①黑色金属:铁、锰、铬、钒等;②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铜、铅、锌、铝土矿、钴,钨、钼、铂、钯、金、银、铍等;③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石灰岩、白云岩、硅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硅线石、耐火橄榄岩、萤石、铁、煤、黄金、萤石、石灰岩等,非金属物质有:石、石膏、沸石、白云母岩等。
华新红塔水泥(景洪)有限公司景洪市曼空帕克后山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华新红塔水泥(景洪)有限公司景洪市曼空帕克后山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公示稿)华新红塔水泥(景洪)有限公司2020年7月第一部分方案编制背景一、任务由来曼空帕克后山水泥用灰岩矿于2001年1月首次取得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名称为华新红塔水泥厂,后经延续扩大矿区范围,采矿许可证号为C5328002013087130131034,矿权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4624km2,开采标高865-641.7m,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灰岩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80.0万t/年,有效期2015年9月22日至2021年8月22日,发证机关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
矿山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升级改造,采矿权人申请扩大矿区范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对采矿权区块进行了扩大调整设置。
2019年7月6日,矿业权人向景洪市自然资源局提交了扩大矿区范围的申请,景洪市自然资源局会同环保、住建、林业、水务、交通等部门对拟变更矿区范围联合审查,市自然资源局复核相关部门意见,拟变更矿区范围不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水源地、重要河流和水库、机场、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等重要设施的保护范围、重要城镇、城市面山、国家天然林公益林、Ⅰ、Ⅱ级保护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水资源保护区、地质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等范围内;不在地质遗迹,建设项目压覆区,矿产资源规划禁止区和限制区等重要地区范围内。
本次拟变更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7758km2,开采标高950-640m。
矿山为办理采矿权延续手续和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和及时对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利用及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对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的破坏,故按国土部门相关要求,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等有关要求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2017〕96号)相关规定及要求,矿山需补充编制《华新红塔水泥(景洪)有限公司景洪市曼空帕克后山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后期复垦与环境恢复
在采矿结束后,进行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 工作。预计时间2年。
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预计时间6个月。
生产运营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矿石开采、加工和运输 。持续进行。
采矿与加工设备安装
根据矿石特性和生产需求,选购并安装合 适的采矿和加工设备。预计时间4个月。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环境保护与治理
分析项目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和措施, 评估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3
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
预测项目对当地社区发展和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 ,如提高居施与风险管控
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
进行矿产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取得 相关许可和手续。预计时间3个月。
矿产资源的储量评估
01 02
储量计算方法
通常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体积法、品位-吨位模型等方法对灰岩矿资 源进行储量计算。这些方法综合考虑了矿体的形态、规模、品位分布等 因素。
储量级别
根据勘探程度和可信度,灰岩矿资源储量可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 推断储量三个级别。探明储量可信度最高,推断储量可信度最低。
用途
灰岩矿主要用于生产水泥,也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化工原料 、冶金熔剂等。在水泥生产中,灰岩矿经过破碎、煅烧等工 序后,与石膏等材料混合磨细,制成水泥熟料。
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理分布
灰岩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特别是在沉积岩地区。中国、印度、美国 、德国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灰岩矿资源。
矿床类型
灰岩矿床主要分为层状矿床、喀斯特溶洞矿床和古风化壳矿床等。层状矿床一 般规模较大,矿石质量稳定;喀斯特溶洞矿床和古风化壳矿床规模较小,但矿 石质量较好。
安徽省萧县牛头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矿 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区, 多年平均 降 水 量 8 .rm ,多 年 平 均 气 温 1 . ̄ 12 1 a 44 C,多 年平 均 蒸 发 量 为 13 .mm。年 均 相 对 湿度 为 7 % ,无 霜 期 5 64 0 2 92 ,最 大冻 土深 度2 c 卜 。 0 .d 0 m[
关键 词 :治理方案 ;矿 山地质环境 ;水泥用石 灰岩矿 ;牛头 山;萧县 ;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P 1 . 5P 6 6 92 ;6 2 文献标志码 :A
矿 区位 于 东 部 丘 陵 区 ,牛 头 山西 侧 ,地 形 标 高 + 20~+ 0 m,地 势东 高 西 低 ,采 场 沿 牛 头 山坡 顶 4. 20 向西南 部展 布 。最 高点为 牛头 山 ,标 高+ 0 m,最 低 20 点 位 于 矿 区西 南 侧 边 缘 ,标 高+ 20 4 .m。矿 区地 形 坡
23 2
形成4 . 00~5 .m 、5 . 50 5 0~7 .m 、7 . 00 0 0~8 .m 、 50
北 纬 3 。 0 3 。矿 山 以前 作 为 建 筑 石 料 用 灰 岩 家 沟 组 ( m)及 第 四系 中更 新 统潘 集 组 ( 4 8 7 O, Qp)。 矿 ,形 成 了7 小 采 矿宕 口 ,现 已停 采M。为 规 范 矿 矿 层 主要 赋 存 于 奥 陶 系 下 统 马 家 沟 下 段 ( ) 个 】 Om
山 ,设计 利 用资 源储 量 为 l 9 .8 0t 设 计 生 薄 ,平 均 约 1c 67 1 4, 1 X 0m。矿 区地 表 植 被 主要 为 杂 草 和稀 疏 产 能 力 4 0t ,尚有 服 务 年 限 为 3 a 0X1 4a / 0 ,矿 区 面 积 的柏树 。 012 2 k ,采 区 中心坐 标 为东 经 17 3 4 , .9 8 9 m 1 。0 3 矿 区 出露 地 层 为奥 陶系 下统 萧 县组 ( OX)、马
浅述江西水泥用灰岩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
浅述江西水泥用灰岩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介绍了江西水泥用灰岩资源的特点和大型企业的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指出了灰岩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水泥产业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标签:水泥原料灰岩资源开发对策0引言大型水泥生产线的快速增加,使得业内人士对水泥用灰岩的资源开发情况给予关注。
水泥用灰岩是不可再生资源,水泥工业只有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确保企业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符合我国基本国策的要求。
1江西水泥用灰岩资源的特点水泥用灰岩是江西重要经济矿产之一,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质量优良,成矿地层出露面积达 1 940 km2,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水泥用灰岩矿区产地计有152 处。
江西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为29.43 亿t,远景储量(预测储量)为2 888 亿t,为水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资源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3 个方面。
(1)资源储量分布不均。
江西水泥用灰岩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相对集中在赣州、上饶、九江、宜春等市,其他市区资源储量也较丰富,南昌、抚州、鹰潭等地相对贫乏。
抚州、吉安等市通过近几年来的地质工作,已有一些灰岩矿区可供开采,但资源总体不足。
(2)矿床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质优、量大的水泥用灰岩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赣西北的瑞昌、赣东北的万年、玉山、弋阳和赣南的瑞金等地,南昌、抚州、吉安等地已探明的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量明显不足。
中小型水泥企业大多不够重视资源情况,没有进行正规的矿山地质勘探工作,造成保有资源储量不足。
(3)资源储量储备不足但发展潜力大。
目前江西已做了地质工作的水泥用灰岩矿区大部分已被各水泥企业开采利用,部分矿区开采标高以上灰岩已接近枯竭,需要新的接替资源,而新资源的地質勘查工作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开展,后备资源的寻找与勘探尤显重要。
根据水泥用灰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的地矿信息,除南昌、抚州、鹰潭 3 个市资源比较贫乏外,其它9 个市均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尤其是宜春、萍乡、新余、九江、景德镇资源质量最好、潜力最大,是水泥工业的重要发展区。
关于水泥用灰岩矿勘查中的若干问题
18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关于水泥用灰岩矿勘查中的若干问题李树聪,张林锋(云南物探矿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2100)摘 要:在现代社会理念的影响之下,相关施工单位在实际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顺应具有重要影响。
而在对项目细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充分加强水泥用灰岩矿勘查若干问题的了解,不仅可以优化勘查方法,也可以进一步的保障整个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水泥用灰岩矿 ;勘查问题 ;问题解决中图分类号:P61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1-0185-2收稿日期:2020-01作者简介:李树聪,男,生于1984年,傣族,云南镇沅人,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研究。
在对其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水泥等相关材料的选择也要通过水泥用灰岩的勘查,注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这样才能够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创新勘查方法,不断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而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相关单位要着重把握水泥用用灰岩矿勘查的各项问题,进而为后续学者的研究奠定深厚理论基础。
1 水泥用灰岩矿的理论概述我们都知道,积极探讨理论知识,不仅可以为社会实践内容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通过知识丰富加强行为的指导,而充分了解水泥用灰岩基本项目的内容,也可以加强质量指标和动态化过程的监测,可以说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动力的进一步提供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具体来讲,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1.1 关于水泥用灰岩项目的确定分析在实际对水泥用灰岩矿的勘查进行把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结合相关的样品成分,对其基本的项目内容进行有效的确定,通过实地的勘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主要的成分是CaO 和MgO,在对样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分段分层次进行挖掘,并通过地表连续刻槽的方法,加强钻孔技术的融入,从总体的角度对其矿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和动态化的监测情况进行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厚度最小的矿体,加强厚度采样长度和规格的了解,一般来讲采样的长度应该控制在2m ~4m 之间,通过矿体质量稳定性的考量,加强勘查单位进一步勘测规格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整个采样不能有效的确保质量,应立即进行采样换取,并通过其他物质情况的进一步调动,对实际勘查过程中的项目确定程序进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1.1 地理位置、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省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位于省市董家河镇北方向3.0千米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00″~108°59′05″;北纬35°00′20″~35°01′30″。
行政区划隶属市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管辖。
矿区北距市老市区5.0千米,矿区以东4.0千米处有陇海铁路支线—咸铜铁路和 210国道及西铜一级公路通过,有简易矿山公路连接,距最近的咸铜铁路黄堡火车站约4.0千米,董家河镇南距市约90千米,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凤凰建材是京汉电力集团公司为实施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而在市注册的,注册资金500万元。
京汉电力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集电力、矿产能源开发的投资多元化企业,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
该公司长期从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总资产近15000万元,年收入2000余万元。
京汉公司已成功投资建设了洋县堰口电站、洋县金水电站、洋县白云宾馆、洋县铁河石墨矿、三岔湾水电站及博浩矿业公司铅锌矿等项目。
近年来,公司又与洋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中材汉江水泥股份、胶东水泥(南)等多家水泥厂有连续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具有相关行业的强大技术力量支持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矿区交通位置图1.2 编制依据1.2.1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凤凰建材为民营企业,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后,由于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及产品档次的提高,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使现有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凤凰建材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考虑在继续新建水泥厂,以扩大公司在省甚至西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鉴于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市场分布、原材料供应及供电、供水等建设条件,完全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因此,凤凰建材决定投资开发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并新建一座4500t/d的水泥生产线。
鉴于此,凤凰建材于2008年3月委托凯盛建材建研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该矿的开发利用方案。
本开发利用方案作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专题报告,是项目建设诸项准备工作容之一。
凯盛建材建研设计接受该委托后,随即派出设计人员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资料收集工作,现已完成该矿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供有关主管部门审查。
1.2.2 编制依据及主要基础资料(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3)《中华人民全生产法》;(4)《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5)《中华人民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7)《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242-2006);(8)《爆破工程》,冶金工业,1992年;(9)《露天采矿手册》,煤炭工业,1985年;(10)《采矿设计手册》,建筑工业,1990年;(11)《水泥矿山设计手册》,建筑工业,1981年;(12)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总队提交的《省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详查地质报告》及附图;(13)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省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详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陕土资储备字〔〕号);(14) 凤凰建材关于《省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设计委托书;(15)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凤凰建材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矿区围的批复(陕土资字〔〕号);(16)国土资源部文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容要求》,国土资发〔1999〕98号。
2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2.1 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本矿区的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浅灰色~灰白色的厚层~巨厚层状灰岩、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矿。
矿石以浅灰色~灰白色的厚层~巨厚层状灰岩为主,总体含CaO含量平均在53.5%~52.78%,含量较高;MgO含量平均在1.22%~1.41%含量较低,矿石总体质量较好。
矿石工业类型为水泥用灰岩I 级品。
矿石完全满足烧制石灰或水泥的原料要求。
2.2 矿产品需求量预测近几年来我国基本建设大副增加,城乡基本建设的加快,作为基础原材料行业中的水泥工业的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使的水泥用灰岩矿矿石的开发和供应相应变得活跃。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幅,为水泥行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
2003年全国水泥产量达8.63亿t,2004年全国水泥产量为9.7亿t,2005年全国水泥产量为l0.64亿t;而2006年全国水泥产量突破12亿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19.07%,增速高于2005年同期水泥产量增长率7.35个百分点,水泥产量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平,增速也为历年同期最高。
2006年,全国水泥日均生产334.47万吨,平均比去年同期增产43.28万吨/日。
在今后若干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成为拉动水泥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基本建设和房地产业等固定资产投资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水泥产量仍将有所增长,市场对水泥用灰岩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
随着政府部门对落后产能淘汰速度的行政力度加大,以及全国各省市落后产能淘汰责任书的签订,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得到全面认真的执行,也改善行业供求关系,新建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保持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也为水泥原料矿山的建设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提高的保证条件。
水泥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
要在行业中立足,必须在结构调整中扩大规模,成为区域龙头水泥企业,才能在区域市场中有价格话语权。
而目前的状况是:我国水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低于60%的不多,即使像海螺、山水和华新这样的龙头企业,资产负债率也在60%以上。
自有资本比例太低,企业经营风险过高。
受资金的制约,国众多中小水泥企业不仅失去扩机会,还面临还贷的压力。
这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作为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水泥是市建材工业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岭、声威为龙头的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产品在全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旋窑与立窑产能比例为86:14,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十五”期间市水泥工业技术进步明显,发展步伐加快,但市水泥工业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少。
现有35户水泥企业中年产能超百万吨的仅3家,日产2000吨以上水泥热料生产线仅有5条。
2007年水泥产量达到800万t.但由于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水泥行业综合能耗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50%以上,消耗石灰石1000万t左右,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
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出发.按照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思路,正确划定区域经济格局,明确提出要率先发展现代建材业,逐步淘汰机立窑,进一步提高新型干法的生产规模,在省率先做大做强水泥制造业。
全面整合水泥产业,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在石灰石资源富集区建设5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集中建设北部、岭和惠塬三个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场的地区建设2~3个年生产能力在100-200万吨以上的大型水泥粉磨站。
进一步淘汰落后机立窑生产能力,2008年前完成岭和红旗三厂的五座湿法窑改造。
优化水泥工业结构,全面推广运用散装水泥,积极发展低碱水泥、白水泥、道路水泥、油井水泥等特种水泥。
到2010年全市水泥产量达到2000万吨,占到全省的5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比重达到80%以上,低温余热发电推广率达到50%以上。
水泥企业由现在的35户减少到20户以,规模最大两户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75%以上,继续保持水泥在全省的领先优势。
因此,市在国家及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依靠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以及靠近市场的有利条件,水泥工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作为凤凰建材水泥厂4500t/d生产线的配套项目,是水泥厂的一个生产矿山车间,其矿石全部供应水泥厂,在水泥成品的旺盛需求下,矿石的开采必须与水泥厂的规模相适应,才能确保水泥厂的生产原料的安全。
随着水泥工业的大发展,石灰石矿产品也必将得到较快的开发和利用。
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矿石以浅灰色~灰白色的厚层~巨厚层状灰岩为主,总体含CaO含量平均在53.5%~52.78%,含量较高;MgO含量平均在1.22%~1.41%含量较低,矿石的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大,品质均满足水泥用灰岩工业指标的质量要求,总体质量较好。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矿产资源日趋紧和枯竭,本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必将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效益。
3矿产资源概况3.1 矿区总体概况3.1.1 矿区总体规划市铁龙头矿区水泥用灰岩矿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陕甘宁坳缘褶皱束,——城断褶带的西南部边缘,渭河断陷盆地以北的断裂隆起带上。
勘探围矿区共圈定石灰石矿体3个。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奥统马家沟组(O2m)上段地层中。
矿区围标志层特征明显、稳定,不同矿体(层)厚度变化较小,矿石质量稳定,有益成份含量较高,有害成份低。
矿区矿石以浅灰色~灰白色的厚层~巨厚层状灰岩为主,总体含CaO含量平均在53.5%~52.78%,含量较高;MgO含量平均在1.22%~1.41%含量较低,矿石的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大,品质均满足水泥用灰岩工业指标的质量要求,总体质量较好。
详查区围拐点坐标表3-1勘探围的矿体标高:从+910至1118m。
勘探区石灰石矿出露地表,控制的矿体东西长1000m,南北宽约1400m,矿床规模大、呈近水平层状产出,按中间夹层的分布情况,矿层共分为4层,层位稳定,厚度大,开采条件较好。
根据矿体的分布情况和赋存特点,矿区总体规划的思路是:在勘探区允许开采的围全矿区统一规划,按矿体出露位置和地形条件设置开采工作面。
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汽车—皮带开拓运输;生产规模为184万t/a;产品方案为水泥用石灰石矿;服务年限为42年(含基建期1年);在矿区外南侧建设炸药库1座,在东侧紧邻矿区修建水泥厂;在水泥厂集中建设矿山生产所需的辅助设施,不在矿山单独建设;依据方便、节约和就近排放,采场剥离的岩土就近排放在矿区西侧的低凹处,设置一座废石场,开采结束后对废石场进行生态复垦。
3.1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陕甘宁坳缘褶皱束,——城断褶带的西南部边缘。
中生代至今地壳总体以上升为主,区域上形成渭河断陷盆地以北的断裂隆起带,出露一套古生代地层,主要有奥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在沟谷或山脊顶部均见有出露,第四系风积黄土被覆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
区域上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勘探区仅划分为一个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区面积约14万m2,矿区总体资源情况与待规划设计的矿区围相一致,详细矿产资源概况见下面3.2节中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