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_王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然后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
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企业社会表现
与企业绩效等方面;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整合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
(五) 21 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 框架
本世纪以来,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解决了 CSR 测量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测量 与检验成为研究者们讨论的中心议题。此外,也有研究者尝 试探讨 CSR 与资本市场的反应 (Richardson,1999)、竞争优 势 (Porter 和 Kramer,2006)、消费者反应以及对优秀员工吸 引力 (Laszlo,2003;Schuler 和 Cording,2006) 等问题。在 实践中,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概念进一步融合, CSR 概念中包含了对股东的经济责任,而企业绩效进一步扩 展到包括非财务绩效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已被视为改善企 业业绩底线的战略性资源,有利于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望。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演变;概念定义;评价方法;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79.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5097 (2012) 03—0150—05
百度文库
Research Progress of Foreig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ts Enlightenment
(四) 20 世纪 90 年代:利益相关者框架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战略管理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 为 CSR 的测量和检验打开了方便之门。1984 年,Freeman 系 统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在这一框架下,社会利益与经 济目标的区别不再重要,因为核心问题转变为企业的生存问 题。而企业的生存不仅受股东影响,还受到不同利益相关者 的影响 。 [7] 1995 年,Clarkson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 CSR 的研究中,着重指出只有准确区分利益相关者问题和社会问 题,才能更有效地分析和评估企业的社会绩效 。 [8] Wood 和 Jones (1995) 指出,利益相关者才是对“公司应该为谁承担 责任?”问题的最好回答。原来泛泛而谈的公司社会责任现 在可以通过它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得到明确,从而可以通过 对相关利益者利益的衡量来判定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 [9]。此 后,Jones (1995)、Berman (1999) 等人开始尝试按照利益 相关者理论来构建 CSR 模型;Rowley (1997) 还进一步结合 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关系的 CSR 模型,以此来 预 测 对 于 不 同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影 响 及 企 业 的 反 应 。 Lee (2008) 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股东至上”原则的修 正,现已成为研究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核心理论 。 [10]
Abstract:In the past half centur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ssue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ed.By re⁃ viewing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foreign CSR,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CSR research. Then, the core
综观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献,目前国外研究 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CSR 的概念与维度、 CSR 的评价方法、CSR 的影响因素以及 CSR 与企业绩效等几 个方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评价。
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 (一) 20 世纪 50-60 年代:CSR 概念提出阶段
多数研究者认为,Bowen (1953) 是真正第一次尝试将 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论化。Bowen 的 《商人的社会责 任》 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是指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 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1]。然 而在奉行股东利益到上的时代,Friedman (1962) 提出一个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CSR 是威胁到自由企 业社会基础的破坏性学说。在而后的二十年中,就企业是否 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很多讨论,如 Fitch (1976),Murry (1962) 对于 Bowen 提出的 CSR 的内容和过程 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而 Levitt (1958) 则对 Bowen 文章中的基 本假设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多侧重从 企业伦理视角探讨商人或企业要不要社会责任,但并没有形 成完整的理论 (Keith Davis,1960;Eells 和 Walton,1961; McGuire,1963)。
(三)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90 年代中期:企业社 会表现框架
这一时期,Preston (1975) 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取 决于社会政策,CSR 的范围比法律法规要广,但比广泛的社 会问题要窄;同时认为,企业与社会之间仍缺少普遍接受的 一个理论范式,CSR 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也不够明确 。 [3] 为 此,Carroll (1979) 开创性地提出了 CSP 四层次模型,即 CSR 应该包括社会所希望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 和慈善责任 。 [4] 随后,Wartick 和 Cochran (1985) 对 Carroll (1979) 模型的重要补充,提出 CSP 应该包括社会责任的原 则、社会响应的过程和相应的政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 [5] Wood (1991) 更是将相关的经济理论与 CSR 向结合,提出了 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模型。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试图通 过构建企业社会表现模型,界定 CSR 的内容,并尝试把原来 相对独立的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战略响应整合在一起。但这 些模型仍然难以测量和实证检验 。 [6]
(1.中南大学 中国企业集团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3; 2.University of the Incarnate Word,H-E-B 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USA,TX 78209)
[摘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国外企业社会责任
(Porter 和 Krammer,2002;McWilliams 和 Siegel,2001;Mc⁃ Williams,2006)。企业社会责任逐渐被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 活动中。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维度
尽管近年来有关 CSR 的维度和相关概念依然层出不穷 (Swanson, 1995; Wood, 1991; Rowley 和 Berman, 2000), 但它们的基础和核心是一致的,即企业履行 CSR 是一个核心 的商业原则,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和法律的义务,而且还有承 担 超 出 这 些 义 务 之 外 对 社 会 的 责 任 (Bowen, 1953; Mc⁃ Guire,1963;Sethi,1975)。纵观国外 CSR 的定义,总体上 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层次责任观 (Levels of Responsibili⁃ ty Theory)。Carroll (1979) 认为,CSR 是整个社会希望企业 履行义务的总和,并提出了一个被学术界广泛采用的 CSR 四 维模型,即 CSR 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 责任等四个抽象的范畴,并可以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结 构,其中经济责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997 年,英国 学者约翰·埃尔金斯顿 (John Elkington) 提出了三重底线的 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 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也就是传统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提 高利润、纳税责任和对股东投资者的分红;环境责任就是环 境保护;社会责任就是对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企 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时必须履行上述三个领域的责 任。第二,社会契约观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这种观 点认为企业自成立起便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契约,既包括法律 契约,也包括那些隐性契约,以此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 务。这些契约包含着一个社会固有的假定和期望,规定了企 业有义务遵守其与社会达成的契约,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 自己的义务 (李淑英,2007)。Wartick 和 Cochran (1985) 认 为 CSP 是指在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反应过程和社会政策 相互联系下解决社会问题的结果[5];Wood (1991) 指出 CSP 包括商业组织在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反应过程、政策、方案以 及可观察到的产出各自的特征所关系到的公司的社会关系[6]; 第 三 , 利 益 相 关 者 观 (Stakeholder Theory)。 Clarkson (1995) 认为 CSP 就是企业管理和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 (股 东、客户、供应商等) 的能力。欧盟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公 司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 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 [8] 世界银行提 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 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
Key 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concept definition;evaluation;business performance
一、引 言
自 1953 年哈佛研究者 Howard Bowen 提出“商人的社会 责任”概念而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争议。即使到了 70 年代 末 ,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 称 “CSR”) 还 依 然 被 商 业 界 嘲 笑 为 一 个 笑 话 和 一 个 矛 盾 (Lydenberg,2005)。直到 90 年代末,CSR 的思想才被政府、 公司、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消费者普遍认可。目前,接近 90% 的财富 500 强企业不仅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组织目标的基 本要素,还每年公开披露公司 CSR 履行情况,并积极推动全 球 性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运 动 (Boli 和 Hartsuiker, 2001)。 在 中 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直到 2006 年 被视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元年。企业社会责任现已成 为学术期刊、报纸,甚至人们日常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 门术语之一。
— 150 —
研究的视角开始转向探讨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 系。Wallich 和 McGowan (1970) 在 《企业社会政策的一种新 解释》 一文中指出,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与其社会表现相一 致;同时指出,在没有证明 CSR 和股东利益相一致的情况 下,CSR 的争论会持续下去 [2]。这一时期研究者们研究的基 本结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与企业根本利益相冲突, 健 康 的 外 部 环 境 有 助 于 公 司 和 股 东 长 远 的 利 益 (Davis, 1973; Ackerman, 1973; Moyer, 1974; Fitch, 1976; Mur⁃ ray,1976;Elkins,1977;Keim,1978)。但确切的说,“自 利”模型只是新的理念,它并没能在“社会与企业的经济利 益”之间构建出清晰、具体的理论框架。
理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集团管控; 周 登(1987—),男,浙江余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责任投资; Shawn P. Daly(1961—),男,美国德克萨斯人,美国 University of the Incarnate Word 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 方向:国际商务。
WANG Chang1,ZHOU Deng1,Shawn P. DALY2
(1.Center for Chinese Enterprise Group Research,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2.H-E-B 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the Incarnate Word,TX 78209,USA)
2012 年 03 月 (第 26 卷第 03 期)
●理论述评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Mar.,2012 (Vol.26,No.03)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2.03.033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
王 昶 1,周 登 1,Shawn P. Daly2
(二) 20 世纪 70 年代:自身利益框架阶段
“自利”理论框架出现在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研究者们
[收稿日期] 2011—03—16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0410442) [作者简介] 王 昶(1973—),男,湖南怀化人,中南大学中国企业集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工商管
themes related to CSR are systematic introduced.Finally,an integration model of CSR analysis is presented and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CSR research is pointed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