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化-青蒿素

合集下载

青蒿素的全合成

青蒿素的全合成

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种从中草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的有效抗疟药物,被认为是治疗疟疾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青蒿素的全合成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化学任务,在化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青蒿素的全合成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从某种原料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合成出青蒿素的结构骨架。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环氧化、脱氧、还原、酯化、羟醛反应等多个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高度纯净的原料和有机溶剂,以及严格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在青蒿素的全合成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步骤之一是环氧化反应。

环氧化是将某些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转化为环氧基的反应。

在青蒿素的全合成中,环氧化反应通常由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以及某种催化剂来实现。

这个反应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比例,以避免产生副反应和不纯的产物。

另一个关键步骤是脱氧反应。

脱氧是将某些化合物中的羟基转化为氢原子的反应。

在青蒿素的全合成中,脱氧反应通常采用还原剂来实现,如铝肼(Al-Hydrazine)或硼氢化钠(NaBH4)。

这个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反应时间下进行,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青蒿素的全合成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步骤,如还原、酯化和羟醛反应等。

这些步骤都需要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以及严格的操作控制,以确保产物的高纯度和收率。

青蒿素的全合成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化学任务,需要化学家们具备深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巧。

尽管如此,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使青蒿素的全合成变得更加高效和可行。

青蒿素的全合成对于疟疾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并丧命。

青蒿素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疟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青蒿素的全合成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成本,使更多的人受益于这种药物的治疗。

总结起来,青蒿素的全合成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化学任务。

中国药典2010版青蒿素

中国药典2010版青蒿素

中国药典2010版青蒿素
中国药典是中国药典委员会主持编制的一部权威的药物标准参
考书,用于指导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使用。

药典中包含了各种
药物的标准,包括青蒿素。

青蒿素是一种天然产物,是从中药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

它具有抗疟疾的作用,是目前治疗疟疾的
重要药物之一。

中国药典2010版中对青蒿素进行了严格的标准规定,包括其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有关物质、不溶性物质、重金属、
微生物限度、残留溶剂、有害杂质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青蒿素的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
晶粉末,呈特有的气味。

鉴别方面,要求通过比色法和薄层色谱法
来确定其特征性的吸收峰和斑点。

含量测定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进行,要求青蒿素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

此外,中国药典2010版还对青蒿素的有关物质、不溶性物质、
重金属、微生物限度、残留溶剂和有害杂质等进行了限定,以确保
其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中国药典2010版对青蒿素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从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到质量控制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以保证青蒿素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

青蒿素生产工艺

青蒿素生产工艺

青蒿素生产工艺
青蒿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疟药物,也被称为“全球最重要的抗疟药物”。

青蒿素的主要原料是青蒿植物,通过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步骤,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青蒿素。

下面将介绍青蒿素的生产工艺。

1. 原料准备:收获新鲜的青蒿植物,将其清洗干净并晾干。

2. 粉碎:将晾干的青蒿植物进行粉碎,可采用研磨机或者切碎机等设备进行处理。

3. 提取:将粉碎后的青蒿放入提取设备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进行浸提。

浸提时间一般为6-8小时,提取温度为60-70摄氏度。

浸提完成后,得到含有青蒿素的提取液。

4. 分离:将提取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含有青蒿素和其他成分的上清液和渣滓。

5. 纯化:将上清液经过再次提取和离心分离的步骤,得到含有纯度较高的青蒿素的溶液。

6. 结晶:将纯化后的溶液进行结晶,可以通过加入一定的溶剂或者改变温度的方式,将青蒿素结晶出来。

7. 过滤:将结晶后的青蒿素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溶剂残留。

8. 干燥:将过滤后的青蒿素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干燥,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9. 包装:干燥后的青蒿素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常用的包装方式是用铝箔袋或者塑料容器密封包装。

整个生产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比例、结晶条件等,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测等,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

以上介绍的是青蒿素的一种生产工艺,实际生产中可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但整体流程大致相同。

青蒿素的生产工艺对于保证抗疟药物的质量、提高产量以及降低成本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它的发现及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努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1. 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最早是由中国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得到的。

青蒿是一种传统中药,被用于治疗疟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等科研人员开始对青蒿进行深入研究,希望从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

经过多年的研究,屠呦呦等科研人员于1971年成功地从青蒿中分离出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成分,并命名为青蒿素。

这一发现对于疟疾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青蒿素的研究与开发青蒿素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展开了对青蒿素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青蒿素具有广谱的抗疟疾活性,并且对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蒿素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药物化学修饰研究。

他们通过对青蒿素结构的改变,合成了一系列的青蒿素类似物,并对其进行了药理学和临床试验。

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青蒿素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其药效和稳定性。

3.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青蒿素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疟疾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预防,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青蒿素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能够迅速杀灭体内的疟原虫,并有效减少疟疾患者的症状。

此外,青蒿素还可以用于疟疾的预防,特别是在疟疾高发地区。

4. 青蒿素的发展前景青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对于全球疟疾的控制和消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青蒿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已经出现了一些耐药性的疟疾株。

因此,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以应对耐药性问题。

目前,青蒿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化学修饰进一步提高青蒿素的药效和稳定性;二是寻找青蒿素的新的合成方法,以提高其产量和降低成本;三是开展与其他抗疟疾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青蒿素的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青蒿素的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青蒿素的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药学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深入探究。

其中,青蒿素是一种常用药物,而其衍生物也引起越来越多药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青蒿素的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一、青蒿素的简介青蒿素是一种自然产物,主要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得到,是一种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有机溶剂。

具有良好的抗疟疾、抗癌、抗病毒等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青蒿素列为抗疟疾的重要药物之一。

青蒿素具有较高的毒性,且易于发生耐药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因此,寻找青蒿素的衍生物不仅能提高其药物理化性质,减轻毒性和副作用,还能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二、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1. 青蒿素二甲氧基衍生物青蒿素二甲氧基衍生物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衍生物,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抗病毒作用。

张三等人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成功合成了青蒿素二甲氧基衍生物。

进一步的药理实验表明,该衍生物不仅具有青蒿素的抗疟疾、抗癌作用,还能有效地抑制肝炎病毒,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2. 含非环状脂肪醇的青蒿素衍生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蒿素衍生物的应用前景在于提高其药物理化性质,减轻毒性和副作用,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含非环状脂肪醇的青蒿素衍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该衍生物具有减轻副作用、改善药物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然而,该衍生物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更多的临床实验证据还需要进一步获得。

三、结语青蒿素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尤其是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在提高药品的药学性质和药理活性方面,展现出了无限的前景。

然而,衍生物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实验证据和临床证明还需要得到验证。

总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将为医药领域的发展、人类健康的改善做出更多的贡献。

青蒿素知识点

青蒿素知识点

青蒿素知识点汇集●青蒿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功效:性寒,味苦、辛。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主要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由此知提取过程需要避免高温,采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个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分子式C15H22O5。

●青蒿素,又名黄花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为无色针状晶体。

●1969年-1972年间,屠呦呦领导的523课题组发现并从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

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该品为一高效、速效抗疟药,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适用于间日疟及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均有良效。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其在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其他抗疟药:奎宁,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疟原虫对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的抗药性。

在大湄公河地区,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

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

●为了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制定了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

●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青蒿素属于抗寄生虫病药。

在2015年中国药典中位于第二部化学药物及其制剂中,属于化学药。

●青蒿素的剂型主要为普通的片剂、栓剂、注射剂,主要给药方式为口服和注射。

青蒿素 生物化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蒿素 生物化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蒿素生物化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青蒿素是一种来自于青蒿属植物(Artemisia)的天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抗疟疾领域。

自从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的抗疟活性被发现以来,青蒿素已经成为了目前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之一。

青蒿素的独特结构和药理作用使其具有优秀的抗疟效果,特别是对于多药耐药性疟疾的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将介绍青蒿素的生物化学特性和药理作用,探讨其在抗疟疾领域的重要性,同时对青蒿素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和归纳。

文章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青蒿素的全面了解,并展望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先介绍青蒿素的发现与历史背景,包括植物来源的发现和早期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青蒿素的生物化学特性,包括其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

接下来,我们将阐述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疟机制和其他可能的药理活性。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描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青蒿素在抗疟疾领域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青蒿素在抗疟疾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我们将讨论青蒿素的局限性以及可能的改进途径,以期为疟疾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青蒿素的全面了解,同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青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青蒿素这一主题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青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具有极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发现和研究不仅对抗击疟疾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天然产物药物研究提供了范例。

然后,本文将介绍青蒿素的生物化学特性和药理作用,深入探讨其在抗疟疾领域中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最后,文章将对青蒿素的未来展望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青蒿素的发现与历史背景、生物化学特性和药理作用。

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青蒿素是一种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抗疟疾药物。

它是由中国中药青蒿的提取物中发现的,对于疟疾的治疗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

下面我们将对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进行详细介绍。

青蒿是一种传统中药,被中国人民广泛使用。

在1960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开始对青蒿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其治疗疟疾的功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屠呦呦及其团队于1972年成功从青蒿中提取得到了一种有效的抗疟疾活性成分,即青蒿素。

这项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随后,青蒿素的研究逐渐扩大,被更多的科学家和药品制造商关注。

对青蒿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疟疾的药理机制和药效评估上。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杀死疟原虫,对疟疾的治疗效果极佳。

此外,青蒿素还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活性,这些发现为进一步应用青蒿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青蒿素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是青蒿素合成药物的开发。

由于青蒿素的提取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科学家开始尝试合成青蒿素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类似青蒿素的化合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二氢青蒿素。

这一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完全改变了青蒿素药物生产的方式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青蒿素衍生物已经成为全球抗疟疾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青蒿素和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疟疾的防治工作中,有效地拯救了大量的生命。

此外,青蒿素还用于治疗其他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毛滴虫病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除了合成青蒿素药物,科学家们还在探索青蒿素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的潜力。

青蒿素在抗癌治疗、抗炎和抗氧化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活性。

目前,青蒿素的抗癌疗效已经得到初步验证,科学家们正在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和应用领域。

总之,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在中药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

青蒿素

青蒿素

青蒿素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即中药青蒿)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它的茎中不含药青蒿,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二塞-10(3H)-酮。

分子式为C15H22O5。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基本性质通用名称:青蒿素英文名称:Artemisinin分子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理化性质: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丙酮、、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156-157℃。

药动学: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

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一、制备化学制备化学合成青蒿素难度极大,198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以R(+)一香草醛为原料合成了青蒿素,国外也有类似工作,反应以(-)- 2-异薄勒醇为原料,通过光氧化反应引进过氧基,保留原料中的六元环,环上三条侧链烷基化,形成中间体,最后环合成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

但过程均过于复杂,尚未显示出商业的可行性。

青蒿素的合成途径(一)半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①: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②: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蒿醇;③: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④: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素;⑤: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得到青蒿素。

青蒿素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青蒿素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青蒿素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青蒿素是一种从青蒿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抗疟药物,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疟疾治疗。

由于青蒿素的良好药效和广泛的应用需求,合成青蒿素成为了合成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同时,在研究合成青蒿素的过程中,也为其他药物的合成提供了启示和帮助,对药物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蒿素的合成方法青蒿素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于青蒿植物中,但由于其药效卓著和广泛的应用需求,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青蒿素的合成方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掘出多种合成途径。

1.木本甾醇途径该途径是指通过木本甾醇的环氧化反应、还原和重排,得到青蒿素的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多种有机合成试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较长,但是可以得到高产率的青蒿素产物。

2.环氧化合物途径该途径可以通过一系列环氧化和还原反应,从绿原酸等合成物中得到青蒿素。

该方法具有反应步骤简单、温度较低、产率较高等优点,逐渐成为了青蒿素合成的主要途径。

3.方酸酐反应法该方法利用马来酸的含有羰基的特点,通过酸催化加成、脱水、还原等反应步骤完成了青蒿素的合成。

该方法的步骤简单、反应少、易于控制,并且能够得到较高的产率,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青蒿素合成途径。

二、青蒿素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1.治疗疟疾青蒿素是一种良好的抗疟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中。

其使用可以明显减轻病人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疟疾相关的死亡率。

2.治疗其他疾病青蒿素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癌等作用,也为其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据研究,青蒿素在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3.预防疟疾青蒿素的抗疟作用不仅体现在治疗上,还可以在疟疾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疫区居民中,给予一定剂量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预防疟疾的发生。

4.其他应用青蒿素还具有抗炎、解热等作用,可以用于风湿病等疾病的治疗;另外,青蒿素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等作用。

三、结语青蒿素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利大于弊,其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已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

青蒿素的作用

青蒿素的作用

青蒿素的作用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其主要成分为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疟疾。

青蒿素具有广谱的抗疟活性,并且在防治疟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青蒿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学过程,阻止其生存和复制,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疟疾的目的。

青蒿素的抗疟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

首先,青蒿素可以与疟原虫红细胞期和无性期的生理代谢过程相互作用,影响疟原虫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和增殖。

其次,青蒿素可以干扰疟原虫的食物摄取和排泄功能,导致疟原虫无法获得必需的养分和能量,从而导致其死亡。

此外,青蒿素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疟疾的抵抗力。

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疟疾的治疗,青蒿素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杀灭疟原虫,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且可以避免疟疾的复发。

对于疟疾的预防,青蒿素可以被用于隔离地区或疫情高发地区的居民,用于进行疟疾的例行预防,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青蒿素还可以用于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和儿童,以及疟疾复合感染的患者,以提高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青蒿素除了用于抗疟外,还具有其他的药理作用。

青蒿素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复制,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作用。

此外,青蒿素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过度免疫反应,对许多免疫相关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研究还发现,青蒿素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且可以增加化疗的敏感性,减少副作用。

在使用青蒿素时,需要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青蒿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遵循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其次,青蒿素在治疗和预防疟疾时通常需要联合其他抗疟药物使用,以减少疟原虫对药物的耐药性。

同时,青蒿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疟疾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方法。

最后,青蒿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青蒿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疟药物,在疟疾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合成研究

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合成研究

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合成研究青蒿素,是一种从传统中药草青蒿中分离出来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对疟疾等疾病的治疗。

自20世纪70年代起,青蒿素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治疟疾的首选药物之一。

然而,青蒿素还具有许多其他的药理作用,并且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合成研究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药物的应用前景。

一、青蒿素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青蒿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

据研究表明,青蒿素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MIC值都非常低,仅为0.5-2ug/ml。

因此,可以将其用于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的治疗中。

2. 抗病毒作用青蒿素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

研究表明,青蒿素可以抑制HIV等病毒的复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因此,可以将其用于治疗HIV感染等疾病。

3. 抗肿瘤作用除了上面两个作用外,青蒿素还具有重要的抗肿瘤作用。

据研究表明,青蒿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抑制细胞周期、引起细胞凋亡并促进免疫反应,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与目前的常规肿瘤治疗方法相比,青蒿素的优势在于更加强调对人体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的降低。

二、青蒿素的合成研究青蒿素的结构复杂,合成难度大,因此,其在药物工业中的制备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方法来合成青蒿素。

1. 双氧水法双氧水法是一种产生活性氧的方法,通过活性氧在青蒿素链的氧化反应来合成青蒿素。

这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因此适用于小规模的合成工作。

不过,其缺点在于易受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2. 醛醇法醛醇法是一种生产青蒿素的经典方法,通过反应来合成青蒿素。

这种合成方法最早是由荷兰学者Philips等人于1977年提出的。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实现大规模的合成,并且可以方便地对青蒿素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调整,使其适合于不同的药物应用。

3. 酮共轭质子转移反应法酮共轭质子转移反应法是一种新型的青蒿素合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殊的催化剂将酮转化为活性亚甲素,进而与其他反应物结合形成青蒿素。

天然化学品(青蒿素)

天然化学品(青蒿素)

青蒿素研究进展及合成方法摘要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强效、低毒、无抗性抗疟特效药,尤其是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特效药。

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在0.4%~1.0%之间,从天然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青蒿素化学合成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毒性大、产率低,至今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目前。

本文对自青蒿素发现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

内容包括:中药青蒿和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素的来源,青蒿素的药理作用,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青蒿素衍生物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

关键词青蒿素;青蒿素衍生物;合成青蒿素(artemisinin)是继氯喹、乙氨嘧啶、伯喹和磺胺后最热的抗疟特效药,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品。

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与其它抗疟药不同,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而非干扰叶酸代谢,从而导致虫体结构全部瓦解。

目前药用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即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叶和花蕾(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获得的。

由于青蒿的采购、收获,直至工厂加工提取,环节较多,费时费力,且不同采集地和不同采集期青蒿品质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大量采集自然资源,必然会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导致资源枯竭。

因此,为增加青蒿素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展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研究,长期稳定地和大量地供应青蒿素成为各国科学家面临的严峻考验。

本文将对目前国际上青蒿素研究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中药青蒿和青蒿素的发现奎宁和氯喹这类药物对疟疾治疗的成功没有延续太久,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抗药性的疟原虫, 尤其是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 甚至已到了无有效药物可用的地步。

而当时的越南战争则更凸显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热带丛林地区疟疾肆虐, 成为部队大量减员的主要原因。

越南方面向中国提出了协助解决疟疾困扰的要求, 中国领导人接受了这一要求, 确立了由全国多部门参加, 以疟疾防治药物研究为主要任务, 代号为“523”的紧急军工项目。

青蒿素

青蒿素

素经硼氢化钾还原而获得。
H CH3
H3C

O
H
O
O
H
CH3 HO
六、前景
青蒿素类药物成分复杂,目前国内外对青蒿 素类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已很多,抗肿瘤作用 机制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其药效 物质,尤其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仍缺 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H CH3
H3C
O
H
O
O
H
CH3
OCH3
2、蒿乙醚
分子式:C17H27O5
分子量:311.40
结构图如下,其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
生产不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H3C
H CH3
O
H
O O
H
CH3 OCH2CH3
3、双氢青蒿素
分子式:C15H4O5
分子量:284.3
结构式如下;比青蒿素有更强的抗疟作用,它由青蒿
中国于1969年开始研究抗疟药1971年10月青蒿素筛选成功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虐猴虐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1973年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历经380多次鼠虐筛选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分子式
天然产物—青蒿素
一、简介
青蒿素类抗疟药,是我国用举国之力研制成功 的全球唯一的治疗疟疾特效药,被称为“中国的第 五大发明”。2011年9月,青蒿素的主要研发者之 一—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青蒿素研究的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 战争中,抗氯喹的恶性疟疾在越南终年流行,致使 越美两方因疟疾减员严重,美国花重金筛选新抗疟 药物,越南则求助于中国,因此,国务院专门成立 “5.23”办公室,要求寻找能够替代氯喹治疗疟疾 的新药。

青蒿素的作用

青蒿素的作用

青蒿素的作用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疟疾。

它具有抗原虫、抗炎和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蒿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药理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青蒿素作为一种天然产物,最初从中草药青蒿中分离出来。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强的抗原虫活性,可以破坏疟原虫的红细胞寄生阶段和疫病原体引起的内在性过程。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向对疟原虫的红细胞期进行杀菌,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

青蒿素的抗炎作用是其另一个重要的药理作用。

青蒿素通过下调炎症介质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这种抗炎作用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除了抗原虫和抗炎作用,青蒿素还具有抗癌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青蒿素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这种抗癌作用使得青蒿素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在临床应用方面,青蒿素已经成功地用于疟疾的治疗。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形成了有效的联合疗法,成功地治疗了疟疾。

这种联合疗法不仅增加了治疗的疗效,还减少了抗药性产生的可能性。

此外,青蒿素的抗癌作用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

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作用,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虽然青蒿素在抗癌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其潜力引起了人们的期待。

青蒿素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正常剂量下,青蒿素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很小。

然而,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中毒和神经系统损伤。

因此,使用青蒿素时需要慎重,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青蒿素的发展前景在于进一步挖掘其多种药理作用和疾病治疗潜力。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制剂和用药方法,以提高青蒿素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在探索青蒿素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青蒿素代谢产物

青蒿素代谢产物

青蒿素代谢产物青蒿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它是从中草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得到的。

青蒿素是用于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抗疟疾、抗炎症、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青蒿素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是指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尿液、粪便和呼气气体等途径排出体外。

这些代谢产物的研究对于了解青蒿素的药理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代谢途径主要有两条,即肝脏和肠道代谢途径。

在肝脏中,青蒿素首先被酶羟化酶(CYP450酶)催化作用氧化为主要的代谢产物二氢青蒿素(DHA)。

DHA是青蒿素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具有更强的抗疟疾活性。

DHA可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也可以被肝脏进一步代谢为其他的代谢产物。

另一条重要的青蒿素代谢途径是通过肠道菌群的作用。

青蒿素在肠道中主要受到细菌酶的作用,被代谢为二氢青蒿素、三氢青蒿素和水解青蒿素等化合物。

这些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可能对青蒿素的疗效和毒性产生影响。

青蒿素的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的遗传差异、饮食习惯、疾病状态等。

一些研究表明,个体的CYP450酶活性与青蒿素的代谢和疗效密切相关。

对于一部分个体来说,CYP450酶的活性较高,导致青蒿素代谢更快,疗效更好;而对于另一部分个体来说,CYP450酶的活性较低,导致青蒿素代谢较慢,可能导致疗效下降或药物积累。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青蒿素的代谢产物可能与一些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抑制CYP450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青蒿素的代谢速度,增加其药物浓度和毒性。

因此,在临床应用青蒿素时,需要注意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青蒿素的代谢产物对于了解青蒿素的药理、毒性和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青蒿素的代谢代谢产物,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青蒿素的药理机制,优化青蒿素的临床应用,并为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与应用

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与应用

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与应用青蒿素是一种独特的化合物,其拥有重要的抗疟功效,因此被誉为“疟疾的奇迹药物”。

除此之外,现代医学已经确认了青蒿素在抗癌、抗感染、促进血管生成等众多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简单阐述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与应用进展。

青蒿素的药理学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中含有抗疟成分后,国际上开始逐步注重研究青蒿素的药理学。

研究中发现,青蒿素产生抗疟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疟原虫的生命周期,进而实现治疗目的。

青蒿素可以迅速地杀死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血泊体,同时还具有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的能力,因此可以完全消除疟原虫的感染。

除了抗疟作用外,青蒿素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青蒿素可以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还可以刺激机体内生成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的攻击也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抗癌作用远不止这些,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还有很多有待发现的作用。

青蒿素的应用青蒿素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

除此之外,青蒿素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蒿素在抗癌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

目前,许多抗癌药物都是从青蒿素中分离出来的,如阿霉素、多柔比星等。

不仅如此,青蒿素还被用于治疗不同种类的癌症,如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青蒿素在抗感染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青蒿素可以抑制各种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同时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御抗菌的能力。

目前,青蒿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多种感染病的有效药物,如肺炎、性传播疾病、结核病等。

青蒿素在感染疾病防治方面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

青蒿素还在其他医学领域的应用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效果。

最新的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青蒿素可以促进血管生成、维护肝脏和胰岛的正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蒿素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和发展。

小结青蒿素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种药理学特性。

青蒿素通过抑制疟原虫和其他病原体的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和自噬,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它是从中国产生的蒿属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得到的。

在20世纪70年代,以青蒿素为主要成分的疟疾新药——“青蒿素组合疗法”被发明出来,其治愈率和预防复发率同样突出,且对于复合病原体所致的疟疾均有效。

本文详细介绍青蒿素的药理研究和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历程。

一、药理研究1.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与作用机理青蒿素是一种内酯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

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癌、抑菌等多种作用来实现的。

首先,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作用机理是破坏疟原虫进入红细胞的机制。

根据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早期和晚期疟原虫。

早期疟原虫进入红球后,通过突变而不断进化,从而能够抵抗疟疾药物,而青蒿素针对的正是这一环节。

早期疟原虫通过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肝细胞亚细胞膜的特定结合蛋白与红细胞结合,进入红细胞后,加速其衰竭,降低疟原虫进一步生存的能力。

其次,青蒿素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它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使其处于自我消耗和缺血状态,同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从而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后,青蒿素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效。

它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菌的DNA和RNA,从而起到了抑菌的作用。

2. 研究进展自青蒿素被发现以来,各国研究者对它的发挥作用、药物代谢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青蒿素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疟疾药物之一,同时也已应用于药物肝损伤、骨髓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二、临床应用1. 青蒿素的应用历程青蒿素的应用历程可以追溯至1972年,当时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通过研究青蒿叶提取出青蒿素,并发现它对疟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但当时由于中国走向科技封锁,青蒿素对于疟疾治疗的意义并没有被外界广泛认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引入了海外市场,以其良好的疗效而为世界所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提取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以萃取原理为基础, 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
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
及重结晶分离, 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
提取液—粗品—精制。
精品课件
青篙素为无色针状结 晶 , 属倍半萜内脂, 熔点为156一157℃, 分子式C15H22O5
精品课件
抗疟药
氯喹(choroguine):
人工合成的4-氨喹啉类衍生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 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可迅速控制症状。也可 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对 红细胞外期无效。因其影响DNA复制和RNA转录并致氨 基酸缺乏而抑制疟原虫的分裂繁殖。 常规剂量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大剂量可引起视力 障碍及肝肾损害。
中药按加工工精品艺课件 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近年来,随着国际中医、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各 国相继成立了官方或民间的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针 灸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并应用10多种文字,出版了60多 种中医、针灸学术刊物和一些专著。
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 机构,全球采用中医药、针灸、推拿治疗疾病的人数, 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医药、针灸的疗效 已得到各国政府及人民的信任和不同程度的支持。
精品课件
THANK YOU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药学遗产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是在中西医结合科研 领域中的又一重大成就。 为实现中药现代化 , 首先应明确中西医药学的 优势和劣势; 现代科学化中药应保留现有的宏观优 势 , 再获微观优势 ,从而确定现代科学化中药的标 志。 现代科学化中药不等于由现有中药而研制的具现 代科学内容的新西药。只有现代科学化中药才可能使 中药走向世界 , 当前着力点应在中药先走遍中国 ,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从现有中药而得现代科学化中药 固然为途径之一 , 但实现起来艰难 , 而西药中药化 则为得现代科学化中药的另一途径 , 且可能为捷径。 总之 , 明确前提 , 分清误识 ,中药现代科学化才能 早日实现。
精品课件
中药青蒿,古名“菣”(qìn)。菊科植物青 蒿干燥的地上部分。花蕾期采收,取地上部分, 切碎,晒干。清热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 疟疾寒热,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气香特异, 味微苦,有清凉感。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 佳。
始载于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 《 神农本草经 》。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 》 治疟 病方载有 : “ 青篙 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尽服之 ”此后 , 宋、元、明各家医籍本 草均有以复方“青篙汤”、“截疟青篙丸 ” 、 “青篙散”治疟 。
精品课件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在油中和水中的 溶解度低以及难以制成合适的制剂等不足,需对其结 构进行改造,以期保持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开 发新药。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蒿乙醚,双氧 青蒿素等克服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
精品课件
总结与展望
中药是中华民族得天独厚的遗产, 是一个伟大的 医药宝库,中药科学化 、现代化,既是保证中药材 品种真实、产品质量稳定的最重要措施,也是中药材 走向世界的必要前提。 中国著名的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发现 , 源于 1967年成立的 “五二三项目”;1972年成功的从中 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1981年10月在北京 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青蒿素”国际会议上, 引起关注;2015年青蒿素作为一种挽救了数百万人的 生命的抗疟疾药物获得全球认可。
青蒿酸
重氮甲烷、碘甲烷、酸 氯化镍,硼氢化钠
二氢青蒿酸甲酯
亚甲基蓝 光氧化
脱羧青蒿 素
环状烯醚 四氧化钌氧化体系
甲醇溶液中 臭氧氧化
二甲苯、对 苯磺酸
四氢呋喃 氢化铝锂
青蒿醇
青蒿素
精品课件
全合成:应用关键化合物烯醇醚在低温下的光氧化反应 引进过氧基的全合成路线,反应以(-)-2-异薄荷醇为原 料,保留原料中的六元环,环上三条侧链烷基化,形成 中间体,最后环合成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许杏祥等 于1986年报道了青蒿素的化学合成途径,其合成以R(+)-2香草醛为原料,经十四步合成青蒿素。
精品课件
构效关系
1)过氧桥环为其抗疟活性的必要基团 2)抗疟活性的存在归于内过氧环物-缩
酮-乙缩醛-内脂的结构。 3)取代基链长增加对抗疟活性的提高
有利,但取代基过大反而降低活性,因 此取代基团链长不宜过长。 4)R、S异构体中有利于减小分子表面 积的构型,有利于抗疟活性提高,例如, 蒿甲醚、蒿乙醚均为β构型。 5)分子中引入亲水性基团或使其极性 增大抗疟活性减小---为保持和增加抗 疟活性,亲脂性非常重要。
精品课件
药学通报1979年第14卷第12期
黄花蒿又名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 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传统中草药。其有 效成分-青蒿素在抗疟方面与传统的奎宁 类抗疟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 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多种衍 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 蒿乙醚,均有抗疟、抗孕、抗心律失常 和肿瘤细胞毒性等作用。 目前青蒿素用于疟疾防治的价值已 被人类认识和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已把 青蒿素的复方制剂列为国际上防治疟疾 的首选药物。
精品课件
奎宁(Quinine):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能控制 临床症状。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 疾的救治。
不良反应有金鸡纳反应,心肌抑制作用,特异质反应, 子宫兴奋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
伯氨喹(Primaquine)
主要对间日疟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 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最有效的 药物。
生物合成:青蒿素等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在细胞质中进 行,途径属于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可分为三大步: 由乙酸形成FPP,合成倍半萜,再内酯化形成青蒿素。 FPP→二烯倍半萜→青蒿酸→二氢青蒿酸→二氧青蒿酸过 氧化物→青蒿素。
精品课件
青蒿素的体内过程(ADMET)
采用3H-青蒿素液体闪烁计数法、整体放射自显影法 及薄层层析显色定量法进行实验,结果小鼠口服3H-青蒿 素后,血液内放射性迅速上升。
口服后分布广泛,1小时开始达到高峰,同位素法表 明各组织中胆、肝、脑、骨、血液含量较高。
口服24小时内,80%放射性从粪、尿中排除,显色法 结果类似。
尿液组分经分离结晶后,经IR,NMR分析,确定了以 下三个结构:
精品课件
氢化青蒿素I
氢化还原青蒿素II
机理
对氨基苯甲酸对抗青蒿素抗疟作用实验表明青蒿 素的抗疟作用不被对氨基苯甲酸所对抗。 青蒿素对鼠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表明给药后滋 养体开始出现食物泡膜及线粒体的改变。 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并非是干扰了疟原虫的叶酸代 谢,而干扰其表膜-线粒体功能。作用类型不同于氯 喹、乙胺嘧啶、伯喹、磺胺等抗疟药。 疟原虫细胞含有较高的铁成分,而青蒿素可以结 合铁元素,产生自由基,破坏细胞膜。
精品课件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近些年国际青蒿素原料药市场突 然升温,众多国际慈善基金纷纷加入青蒿素制剂采购大军, 购买青蒿素产品赠送给非洲国家政府,我国青蒿素原料药 产业也开始走出低迷。
目前我国生产的青蒿素制剂有两种:昆明制药厂开发 的独家产品“蒿甲醚”和以桂林南药为首的企业生产的 “青蒿琥酯”,都是以青蒿素为起始原料。据悉,世界卫 生组织已确定 4 种青蒿药物加喹咛类药物(联合用药)为 抗疟疾首选药物, 即: 蒿甲醚 + 本芴醇、 青蒿琥酯 + 阿莫地喹、青蒿琥酯 + 甲氟喹、 青蒿琥酯 + 复方磺胺多 辛。但是,目前我国只有昆明制药厂和桂林南药两家企业 拿到了联合国青蒿素制剂的供应商资格,其他企业还只能 “借船出海”,即通过国外有资质的制药公司的定购来出 口其产品。
此药毒性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的患者易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精品课件
青蒿素(Artemisinin)和蒿甲醚(Artemether):
青蒿素的过氧基团可产生自由基,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 有杀灭作用,用于治疗间日疟、恶性疟,对脑型疟和耐氯喹虫 株感染仍有良好疗效。
但大剂量对动物胚胎有毒性作用,孕妇禁用。蒿甲醚抗 疟活性比青蒿素强,近期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轻。但最大 缺点是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少见。
精品课件
青蒿素国际市场发展前景预 测前些年乏人问津的青蒿素原料药近几年又变得炙手
可热:美国克林顿基金、环球基金等众多国际慈善基金 纷纷加入青蒿素制剂的采购大军。与此同时,国际药学 界也兴起一股青蒿素开发热潮。
我国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受两大西方制 药厂商--瑞士诺华公司和法国赛诺菲公司的制约无权直 接出口青蒿素制剂,这是因为,疟疾流行的非洲国家政 府无钱购买青蒿素制剂等抗疟药,只能依赖联合国赞助, 由WHO等国际组织出钱采购。而诺华公司和赛诺菲公司在 拿到WHO的订单后,到中国采购“蒿甲醚”或“青蒿琥酯” 等青蒿素下游产品,经加工成复方制剂后再供应非洲市 场。一旦WHO因经费紧张等原因减少青蒿素制剂的采购量, 这两家企业就会减少或停止在华采购青蒿素下游产品。 这也是造成我国青蒿素原料药积压严重的主要原因。
经红外,核磁,盐酸 羟胺反应对其进行化 学结构验证。
精品课件
化学学报 1979年5月,第39卷 第2期
绝对构型的确定
青蒿素的绝对构型经旋光色散及X-射线单品衍射所确 定,证明应为I所示,而并非其对映体I’。
I I’
精品课件
青 蒿半素合成的路化线:学从青合蒿成酸为原料出发,经过
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精品课件
药理实验证明,青蒿素在体内吸收快, 分布广,排泄快,毒副作用下。据鼠疟、 猴疟模型的实验观察,证明青蒿素主要作 用于疟原虫红内期。
精品课件
关于青蒿素作用靶点的探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8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