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2 灸法
灸疗为针灸学重要组成,其灸法多样、灸材各异而广泛运用于 临床。灸法干预 CFS 的 Meta 分析 [5] 也提示,艾灸可提高 CFS 患 者治疗效果、改善疲劳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黄莉蓉 [6] 将脾肾 阳虚型 CFS 患者分为治疗组(改良长蛇灸结合针刺)和对照组(常 规针刺)。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确切,治疗 2 周后即显效且出现疗 效优势,可持续至治疗结束后 3 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行性,且 改良长蛇灸益气扶阳,改善气虚证候。梁蔚莉 [7] 等观察背俞穴隔 药饼灸治疗 CFS 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疲劳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 将 CF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予背俞穴隔药饼灸)、 对照组(予谷维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6),取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背俞穴,每次取 6 个,认为背俞穴隔药饼灸疗效确切。罗海丽等 [8] 评价雷火灸干预 CFS 患者的效果,观察组采用雷火灸,对照组使 用传统清艾条悬灸,结论认为雷火灸神阙穴能能有效改善 CFS 疲 劳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146
·综述·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8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丁冠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该疗法的可行性,以期开拓辨治思路。方法 通过回顾近 10 年来针灸为主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临床报道,从针刺、灸法、针灸、电针、针罐结合等多角度总结概述。结果 针灸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实现整 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针灸疗法为祖国医学重要分支,其施术方法多样,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或配合其他疗法,可发挥其外治疗法的显著优势。 但尚无国家统一中医证型及诊治标准,且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国际认可度。 关键词:针灸;慢性疲劳综合征;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8.065 本文引用格式:丁冠军 .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8):146-147.

最新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讲义PPT

最新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讲义PPT
主讲:朱明
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 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Βιβλιοθήκη 明 个人主页朱明工作室
• 知足常乐,历经兵农工商学。 • 历经:兵团开车,地方修车,企业管理:技术、运营、
物流、安全、保卫,
• 职任:客运站长、 公司经理, 集团技术总监, 总经理 及法人代表。 ((本人教学资料搜索:朱明zhubob(需要资料内容)
Guess:“(猜测);认为(To think)”。 [eg.] I guess he was wrong. 我想他错了。 Should (not)have done sth:本来(不) 应该做某事(而实际没做/做了),虚拟语 气,用来表示对过去某事的遗憾或一种判 断。比如后面有一句:Maybe I shouldn't
• 学历:本科、MBA, • 专业:汽车维修与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 职业资格与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管理科 学研究院特约讲师、 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讲师。客座 任教:大学、 技师学院、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及企 业内部职业培训。Q号657555589
• What if…: What (will it happen) if Carol doesn't like stripes?
• 或者What (should I do) if Carol doesn't like stripes?
Do you know what size your friend wears?
What size什么尺码/ time几点钟/ nationality 哪个国家/民族/ …?What is the population 有多少人口/ cost成本/价钱多少/ price?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针灸辨证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BELL积分要明显高于接受治疗前(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

结论: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颇为显著,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并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近些年剧增,愈发受到临床重视,而发病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该病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是治疗的重点[1]。

本文重点分析了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共选取76例。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病情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非妊娠与哺乳期女性,对针灸有一定耐受能力。

③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恶性肿瘤。

④患者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无意识障碍,有一定沟通能力。

本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55岁;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0.8±6.5)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病程(2.9±1.1)年。

1.2方法1.2.1辩证分型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所有患者施以辩证分型:①患者长期存在原因不明的疲劳,其纳谷不香,精神萎靡,食后腹胀,脉细,舌淡胖,苔薄白,有齿印,大便塘,属脾气不足型。

②患者易疲劳,胁胀,胸闷,情志抑郁,精神萎靡,时欲叹息,舌淡苔白,口苦,脉弦,属肝气郁结型。

③患者易疲劳,多梦,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脉细,属心血不足型,患者若兼有心阴不足,还可见盗汗,心烦,舌红少苔,五心烦热,脉细数。

④患者易疲劳,腰酸或腰痛,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膝软无力,女月经不调,男阳痿,舌淡胖,苔薄白,有齿印,脉沉细,属肾气不足型,患者若兼有肾阳虚,还可见五更泄,畏寒肢冷,苔薄白且脉沉细。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及机理研究概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及机理研究概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及机理研究概况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身痛、咽喉痛、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CFS发病呈上升趋势。

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针灸擅长于整体调节,在临床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针灸治疗CFS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针灸治疗CFS的研究现状。

标签: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机理;综述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身痛、咽喉痛、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中医针灸擅长于整体调节,在临床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理论研究中医学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名,有学者认为与五脏虚损、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脉失养及气机紊乱等有关,因先天禀赋不足,又后天失养,长期劳碌或忧思太过,耗伤阴血,损伤元气,筋脉无以充养,脑髓无以充填,气血失调,经脉不畅,故出现极度疲乏、记忆减退、精神萎靡、筋肉疼痛及睡眠障碍等虚损之症[1]。

刘继芳认为近年来饮食结构的改变,肥甘厚味、贪凉饮冷等一方面损伤脾胃,一方面导致痰湿内生阻碍脾胃运化,加之过度劳累,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及房室不节等造成的肝、心、脾、肾、脑功能失调是本病的关键;肝郁气滞,心主失养,脾肾不足是本病的基本病机[2]。

曹继刚等[3]认为CFS病位在肝、脾和肾三脏,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且多虚实并见,虚为脏腑虚损,以脾肾亏虚为主,实证责之于肝,以肝郁气滞血瘀为要,并提出“补脾益肾泻肝”为CFS的治疗大法。

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长期的身心疲劳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组织器官功能紊乱而发CFS[4]。

2临床观察2.1艾灸治疗郭氏等[5]交替选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与肝俞、脾俞、肾俞对CFS患者施艾条温和灸,每穴10min,每日1次,疗程1个月,结果表明:艾灸治疗能明显改善CFS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87.88%。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疏肝健脾,补肾益心,调理气机取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背俞穴—脾俞肝俞肾俞心俞心、肾—神门、太溪、三阴交、足三里方义:调补血气阴阳交通心肾补益气血调补诸阴经
配穴:
失眠多梦-安眠健忘-印堂+水沟心悸、焦虑+内关心神惑乱-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四神聪+悬钟肝肾亏虚-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2.经验方:百合、四关穴、复针引气归元方
四关:双太冲、双合谷
穴性:原穴
特点: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上一下一升一降
作用:调和气血、补益气血、祛风通络、消痹止痛
3.推拿按摩法
鱼际揉前额穴位按摩分抹眼眶指压头顶扫散颞部滚背部膀胱经指压背部膀胱经。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针灸辨证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针灸辨证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68.00%,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针灸辨证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辨证;疗效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典型特征为慢性疲劳,同时伴有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低热等症状,且患者往往存在精神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精神问题。

有研究指出[1],针灸治疗可缓解CF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为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均符合CFS诊断标准:(1)脑力或体力劳动后连续24h身体不适;(2)睡眠后经理无法恢复;(3)新发头痛;(4)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5)肌肉酸痛;(6)淋巴结痛;(7)咽痛;(8)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短期记忆力减退;具备以上4项或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CFS。

已排除可以解释的慢性疲劳患者,如严重肥胖症、慢性乙型肝炎、甲状腺机能减退者。

干预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7.45±2.08)岁、(38.09±2.12)岁,男女比例14∶11、15∶10,两组上述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穴位选择气海穴、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采用平补平泻法,用1.5~2.0寸毫针刺入,留针5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干预组:主穴选择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百会;肝肾阳虚型加肾俞、脾俞;心脾两虚型加脾俞、心俞、内关;肾精亏虚型加太溪、肾俞;肝气郁滞型加太冲、肝俞。

浅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

浅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

浅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

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的大量采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文献进行搜索。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Excel分类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相关数据探讨该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选穴处方、操作方法、疗程及疗效。

结果在采用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时,主要采取辨病取穴并集合辩证配穴或辩兼配穴进行治疗,选取任督二脉、足太阳膀胱经、部分经外奇穴及11条经脉腧穴,其中所用频率较多的穴位有太冲、心俞、气海、百会、关元、肾俞、脾俞、三阴交、肝俞、足三里。

治疗时主要采用2种以上的针灸方法进行配合治疗,其中毫针治疗法使用最广泛,共有204篇(44.9%),一般1~7天为患者施针1次,共施针7~50次,平均施针(23±12)次。

结论可采用电针、拔罐、毫针刺、灸法等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但在临床治疗中医疗人员一般结合2种以上的针灸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一般以任督二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而高频穴一般选太冲、心俞、气海、百会、关元、肾俞、脾俞、三阴交、肝俞、足三里,在治疗过程中,其疗程相对较长的疗效较好。

关键词:针灸治疗术;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treatment rules. Methods the clinical literature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as searched. Using Epidata 3.1 to establish the database,Excel classification of relevant data,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data to explore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the selection of points prescription,operation method,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in treated by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mainly take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cupoints and a collection of dialectical with points or debate and combination of acupoints for treatment and selected Renand Du Meridian and foot Taiyang bladder,part of the extraordinary points and 11 meridians and acupoints,the more frequency points too rushed,Xinshu,Qihai,Baihui,Guanyuan,Shenshu,Pishu,Sanyinjiao,Ganshu,Zusanli. Treatment mainly by two or more method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eatment,the filiform needle therapy is the most widely used,a total of 204(44.9%),general 1 ~ 7 days for patients Shi pin 1,is Shi pin 7 to 50 times,the average application needle(23 + 12). Conclusion can be used in acupuncture,cupping,acupuncture,moxibustion,etc. needle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but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edical personnel general combining more than two kinds of method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treatment;general to Ren and Du Meridian and foot Taiyang Bladder Meridian mainly,and high frequency point general election Taichong,Xinshu,Qihai,Baihui,Guanyuan,Shenshu,Pishu,Sanyinjiao,Ganshu,Zusanli,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the course relative longer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Key words] acupuncture therapy;chronic fatigue syndrome;treatment rule 本次研究通过电子检索近几年采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文献。

浅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浅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医 学 探 索 2 0 1 4年第 1 2期
浅 析针灸治疗慢 性疲劳综合征 的研究现状
杨 洋
( 山西中医学 院 , . 山西 晋 中 0 3 0 6 1 9 )
[ 摘 要】 慢性 疲劳综合征 ( C h r o n i c F a t i g u e S r u d r o me , CF S ) 是 以慢 性疲 劳持续或反 复发作 为主要 表现 , 同时伴有低 热 、 头痛 、 身 痛、 咽喉痛 、 神 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现代社 会 , A. 4 1 ' 1 生活和工作 节奏越 来越 快, C F S 患者也逐年增 多, 已被 C DC 预测 为2 1 "  ̄ - 纪人类健康的主要 问题之 一。本 文从首先 中医角度入手 阐述 了该病 的病 因病机 、 在此基础上重点对C F S 的针 灸治法进行
心理压力及房室不节等造成肝 、 心、 脾、 脑功 能失调是C F S 发病 的 关键 , 肝郁气滞, 心主失养, 脾肾不足是本病 的基本病机 。 三、 慢 性 疲 劳 综 合征 的 中 医疗 法 研 究 由于C F S 的病 因病 机尚不明确,所 以对C F S 的治疗也并不彻 底,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近年来, 中医从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 的理论 出发, 积极寻找预防 、 治疗C F S 的有效方法, 尤其是C F S 的针 灸 疗 法 取 得 了很 好 的 效果 。 1 、 体 针 为 主 体针疗法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 ,通过针刺身体特定 的穴位 以调整身体 内部循环 , 实现人体动态平衡 , 从 而达到治愈疾病 的 目的。 刘雅 丽等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 , 总有效率达9 0 . 7 %。 杨 丽洁 等采用足三里烧 山火针法为主治疗本病脾 肾阳虚型 , 效果 显著 。 凌家艳等采用择 时针刺治疗本病气虚型 , 得出结论择时针刺 ( 巳 时上午9 ~ 1 1 点) 疗效更好 。时国臣等用“ 逆针灸” 治疗慢性疲 劳综 合征4 2 例, 总有效率9 5 . 2 %。 2 、 灸法治疗 艾灸具 有补益气 血 、 调理脏腑 的作 用, 可 以缓解 C F S 患者疲 劳、 肌 肉疼痛 、 睡眠不良等症状 , 提高临床疗效。陈晓琴 等收集 了 3 8 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 障碍患者 , 采 用艾 灸涌泉穴进行 治疗 , 每 日1 0 ; 7 天为一疗程 1 个 疗程后评定疗效 , 总有效率 为9 7 . 4 %。 文 胜等 采用保健 灸 , 总有效率9 0 . 0 0 %。汪瑛等采用 雷火 灸 , 总有效 率为 9 0 . 0 %。 3 、 推 拿治 疗 推拿具有 舒筋活血 的作用 , 通过气血 、 经络调 整脏腑功 能 , 反而实现阴 阳平衡 。陈嫒清等针对气虚型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 患者 , 采用推拿疗法取得 了满意的疗效。李川等观察 了3 5 例气血 亏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在采用背部“ 三线 ” 擦法治疗 后的临床疗 效, 结果9 4 . 3 %的患者 的临床症状得到 了不 同程度的改善。朱 自 涛等 采用针推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 4 例 。结果 , 痊愈 2 4 例, 显效 , 2 9 例, 有效9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9 6 . 9 %。 4 、 其 它针法 聂 霞等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疲 劳综合征患者 3 O 例 ,结果 显效 1 7 例, 有效1 1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9 3 . 3 3 %。 周蕾 、 瞿彬业等 分别 观察 了埋线对本病 的疗效 , 结果有效率都在9 0 %以上 , 疗效 显著 。邹伟 、 杨永和 、 徐永 昌等分别采用 了不 同的针药结合 治法 , 其 临床有效率都在8 0 %以上 。倪贵桃 、 徐纬等分别采用不 同的针 灸配合拔罐治疗 , 总有效率也都在9 0 %以上。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与思考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与思考
合谷等。
刺激强度与时间
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和病情轻重,调 整针刺深度、艾灸火力、温针灸时
间等刺激强度和时间。
刺激方法
采用针刺、艾灸、温针灸等不同的 刺激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式。
疗程安排
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制定合理的 疗程计划,一般为1-3个疗程,每个 疗程10次左右。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评估
目前,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其疗效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因此,对针灸治疗慢性疲 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治 疗原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原理和途径,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症状改善
针灸治疗后,患者慢性疲 劳综合征的症状如乏力、 失眠、心悸等得到不同程 度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如精神状 态改善、工作能力提升等 。
生理指标变化
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理 指标如免疫功能、内分泌 水平等得到改善。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为35岁女性,长期感到乏力、失眠 、心悸等症状,经过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 ,症状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 失。
态。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降低慢性疲 劳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神经 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多巴胺 等,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
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
04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的临床实践与效果评估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实践

基于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状探讨

基于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状探讨

基于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状探讨【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传统疗法存在诸多限制。

针刺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因其独特的治疗机理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针刺治疗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应用现状,结合临床研究证据,分析针刺治疗在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针刺治疗的机理及其临床应用,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当加强对针刺治疗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进一步挖掘其治疗机理,以期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治疗、中医、临床表现、传统疗法、机理、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应用现状、前景、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定义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持续不断的疲劳和体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病症,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除了持续疲劳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记忆力丧失、浑身无力、头痛、喉咙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睡眠障碍、神经系统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神经内分泌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常需排除其他慢性疲劳引起的原因,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抑郁症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确切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因此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传统疗法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等方法,但疗效有限。

急需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针刺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也备受关注。

接下来的内容将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理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2 针刺治疗在中医中的应用针刺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针刺治疗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体力和精神活动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对于这种疾病,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理论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解释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由于精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的一种疾病。

其中,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肺气虚弱等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重要原因。

中医针灸治疗依托于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提高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二、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原理1. 温通经络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首先要温通经络。

通过选择适宜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太衝等。

这些穴位位于经络的关键节点,刺激后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2. 调和脏腑中医认为,脾胃、肝脏等脏腑功能失调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因此,中医针灸治疗中会选择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调和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阳、足三阴等,这些穴位刺激后可以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 疏肝理气中医认为,肝郁气滞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常见表现。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带来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大敦等,这些穴位刺激可以舒缓肝气、平衡情绪,缓解患者的疲劳感。

4. 益气养血中医认为,气血亏虚也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重要原因。

通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益气养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八神、神阙等,这些穴位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生成与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应用效果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乏力、疲劳、睡眠障碍、抑郁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针灸学-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针灸学-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针灸学-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征
【概念】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低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失眠和多种精神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充分休息后疲劳不能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50%以上。

次要症状为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难以集中、咽喉炎、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触痛、肌痛、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痛、新出现的头痛、睡眠障碍、劳累后持续不适。

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确切发生机理尚不清楚,认为是以精神压力、不良生活习惯、脑和体力过度劳累及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的功能调节失常而
表现的综合征。

【范围】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虚劳”、“五劳”等范畴。

【病因病机】
【治疗】
1.基本治疗
2.其他治疗
拔罐法: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浅谈针灸对慢性疲劳的疗法

浅谈针灸对慢性疲劳的疗法

浅谈针灸对慢性疲劳的疗法文摘: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8年正式命名。

[4]之后,以欧美国家为主的不同学者对该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中医上,对慢性疲劳的治疗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和疗法。

论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发病情况及诊断标准.提出针灸治疗CFS关键在于平衡人体的脏腑气血,并探讨了针刺临床研究中的病例选择、穴位选择及疗效评定等问题。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医、针灸1.定义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指以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 个月以上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痛、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CFS是现代医学新近认识的一种疾病,亦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预测,慢性疲劳将成为21 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份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报导,CFS 的发病率是37.1/10 万,其中40% 的患者不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目前,对于CFS 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而中医针灸擅长于调节整体功能,在临床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在CFS的治疗领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病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症状[1](以下症状4或者以上点符合可认为是CFS)(1)体力和精力或心理负荷过重所导致的精神困倦,体力不支,心中烦躁;(2)肌肉酸痛,腰背疼痛,肌肉紧张;(3)胸部不适,心悸,胸痛;(4)头昏,头胀,头痛,朦胧;(5)失眠(难入眠,易醒,噩梦),烦躁,抑郁,焦虑,紧张,恐怖,易怒;(6)思想难集中,健忘;(7)食欲不振,胃肠不适;(8)低热;(9)咽干喉痛(10)性功能减退;临床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1、认知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2、情绪障碍:表现为常见抑郁,兴趣或快感的丧失、焦虑、情绪不稳及易怒。

3、睡眠障碍:包括嗜睡和失眠。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及机理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及机理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及机理研究进展张宝文;翟恒;苑迅【期刊名称】《大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36)6【摘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a growing threat to human‘s health. There is less specific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t effect for 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modern medicine. Fortunatel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ake a satisfactory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nd the treat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on this therapeutics continue to depth, and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s been explored in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nervous, endocrine, immune and oxidative stress, etc.., and the valuable reference from studies has been provid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Today, some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the current studies. Particularly, these aspect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future studies, such as: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acupoint selection, study on the basic acupoint group, selection of animal models and exploration of new mechanism, etc.%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现代医学对其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佳。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李兰天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5(025)007
【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失眠、思维不集中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为特征的疾病。

是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并于1994年修订诊断标准,得到医学界公认。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对此病的研究,我国也不例外。

近些年来中医治疗慢性疲劳征的报导屡见,现就有关资料予以整理并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李兰天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300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8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郭吉龙;李飞;文东森;彭炼;卢旭;姜智翔
2.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郭吉龙;李飞;文东森;彭炼;卢旭;姜智翔;
3.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美康;奠清莲;冯秋瑜;韩海涛;李
婕;刘柏杉
4.中药及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 [J], 王洁琼;韩一豪;纳森;宋俊杰;李华南;马菲
5.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及机理研究进展 [J], 张宝文;翟恒;苑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6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针灸推拿:中医巧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针灸推拿:中医巧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为⼀种⽣活⽅式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情纠结缠绵,临床易于误诊为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等。

当前,西医对此主要有药物治疗、替代疗法、认知⾏为疗法和渐进性运动疗法,虽对某些症状有⼀定缓解作⽤,但整体效果尚不确切,需要进⼀步临床评估。

相对⽽⾔,在⽬前慢性疲劳综合征尚不清楚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情况下,可通过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来加以调控,其效果往往⽴竿见影。

临床上中医治疗这类疾病的⼿段⾮常丰富,诸如针灸、中药、按摩及中药膳⾷营养等,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理脏腑,调补⽓⾎,调动⼈体潜在的⾃稳调节功能,达到消除疲劳、减轻疼痛、调整睡眠、改善认知等⽬的。

中药疗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可纳⼊中医“虚劳”、“郁病”等范畴,中药⽅剂中的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汤、⼩柴胡汤等均是很好的对证成⽅。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往往直接伤及内脏。

六味地黄丸可⽤于腰膝酸软、头晕⽿鸣、⼿⾜⼼热、遗精盗汗等肾阴虚型患者,是滋阴补肾的经典⽅。

⽽补中益⽓汤合⼩柴胡汤加减,既能疏肝理⽓,⼜能健补脾胃,可⽤于四肢疲乏、精神疲惫、烦躁易怒、⾷欲不振的肝郁脾虚之证。

针刺艾灸疗法 根据患者的全⾝症状、⾆质、⾆苔、脉象等,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予以辨证分型,以为针灸配⽳提供依据。

如属精神萎靡、头晕⽿鸣、健忘、注意⼒不集中、腰膝酸软、四肢⽋温、夜尿偏多的肾虚⼼怯型患者,针刺百会、印堂、⽓海、关元、内关、神门;属⾯⾊潮红、烘热盗汗、⼼悸⼼慌、⼼烦易怒、神倦喜卧⽽不得眠、⼝⾆⽣疮、头⽬眩晕、腰⾜酸软、⼩便⾊深、⼤便偏⼲、⾆红少津、脉细数的阴虚阳亢型者,针刺肝俞、肾俞、太冲、三阴交;属⾯⾊少华、肢体⿇⽊、⼼悸怔忡、健忘多梦、胁肋疼痛、妇⼥⽉经不调、⾆淡苔薄、脉细弦或细涩的肝郁⾎虚型者,针刺太冲、⾏间、期门、⾜三⾥、⾎海、阳陵泉;属全⾝倦怠、四肢困乏、头重如裹、⼝淡⼝黏、纳⾕⽆味、胃脘痞闷、腹胀便溏、寐不安宁、苔⽩滑、脉濡滑的脾虚湿困型者,针刺夹脊⽳、肾俞、脾俞、肝俞、中脘、关元、⽓海、⾜三⾥。

慢性疲劳综合征15个针灸治疗处方

慢性疲劳综合征15个针灸治疗处方

慢性疲劳综合征15个针灸治疗处方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以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痛、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它的产生涉及体力、脑力活动的长期过度紧张,即精神情志过度劳累,导致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等诸系统调节失常,临床出现以疲劳为主的多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症状。

目前,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而中医针灸擅长于调节整体功能,在临床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领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治疗原理基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病机为五脏气化功能的失调,而针灸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腧穴、经络,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气血的运行,因此我们认为针灸疗法是治疗此病较为理想的选择。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针灸治疗关键在于调理五脏气机,同样兼以补益气血。

具体方法可有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拔罐等多种方法。

又由于脑神在此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应用针刺治疗时亦应配合醒脑开窍的治法,调理脑神及五脏之神。

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须采用补法。

所以针灸补虚的功效主要取决二个方面:一是取穴,补虚大都取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命门、气海、关元等。

二是行手法,临床施行补的手法种类较多。

①捻转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②提插法: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下,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③疾徐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④迎随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⑤呼吸法: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⑥开合法: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

具体方法是:方法1:取穴:脾俞、膈俞、足三里、神门、大陵、关元。

施术:针刺用补法,可配温和灸。

适用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血虚,症见心悸,怔忡,面色苍白,倦怠,口干,兼阴虚则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数或结代。

方法2:取穴:心俞、内关、足三里、郄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卢老师
病案导入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补益气血,调理气机。取相应背俞穴为主 处方:主穴:脾俞 肝俞 肾俞 百会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配穴:
脾气虚弱配中脘、章门。 操作:毫针常规刺。百会可灸。
病案导入
3.试解释方义。 脾俞、肝俞、肾俞为脾、肝、肾的背俞穴,可通调脏腑气机,
善治本脏虚证;百会为督脉经穴,位于巅顶,为诸阳之会,清 利头目,健脑益神;关元为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乃大补元 气之保健要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 穴,两穴相配,益气养血,健运脾胃。
活动都不能减轻疲劳。如活动量稍微大一点即感极度疲劳,持续2~3天。 夜寐不安,多梦,时有头晕,思想难于集中,写作常因身体原因中断。 胃纳不佳,严重腹胀,餐后更加明显,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印,脉细。 胃X线及胃镜检查无阳性体征。
病案导入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第十二章其他病证
卢老师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与 要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目录
病例导入 概述 辨证要点 治疗 病例分析
病案导入
ErnieZelinski,男,51岁,作家。2000年3月6日初诊。 主诉:长期乏力5年。 由于长期写作,劳心过度致疲劳,精神萎靡,无论是卧床休息还是轻微
(1)拔罐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 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2)皮肤针
取督脉、背俞穴和夹脊穴。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3)耳针
取心、肾、肝、脾、脑、 皮质下、神门、交感。每 次选3~5穴,压丸法。
(4)穴位注射
取脾俞、肝俞、肾俞、足三里。每次取2穴,选用复方 当归注射液或黄荘注射液、胎盘注射液等,常规穴位注 射,每日或隔日1次。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调理气机。取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脾俞 肝俞 肾俞 百会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主穴
脾俞 肝俞 肾俞 百会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肝气郁结配太冲、膻中; 脾气虚弱配中脘、章门; 心肾不交配神门、太溪。 失眠、心悸配内关、照海;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配四神聪、悬钟。
病案导入
ErnieZelinski,男,51岁,作家。2000年3月6日初诊。 主诉:长期乏力5年。 由于长期写作,劳心过度致疲劳,精神萎靡,无论是卧床休息还是轻微
活动都不能减轻疲劳。如活动量稍微大一点即感极度疲劳,持续2~3天。 夜寐不安,多梦,时有头晕,思想难于集中,写作常因身体原因中断。 胃纳不佳,严重腹胀,餐后更加明显,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印,脉细。 胃X线及胃镜检查无阳性体征。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可以较好地缓解躯体疲劳的 自觉症状,能调节患者的情绪和睡眠,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质虚弱的状况。
2.配合饮食疗法,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必 要时配合口服中药辨证治疗。
3.保持情绪乐观,日常生活规律,参加适当 的体育锻炼。
【文献摘录】
1.《铜人臉穴针灸图经》:肾俞,治虚 劳……五劳七伤虚惫。 2.《普济方针灸》:三里……华佗云:疗五 劳羸瘦,虚乏。 3.《针灸大成心脾胃门》:思虑过多,无心 力,忘前失后,灸百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辨证要点】
主症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半年以上。充分休 息后疲劳不能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 50%。
证型
肝气郁结:每因情绪波动疲劳加重,活动后减轻, 心烦易怒,善太息,胁腹胀痛。舌红,苔薄,脉弦。
脾气虚弱:神疲乏力,劳则加重,纳呆懒言,面色 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
心肾不交: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 酸软,口干咽燥。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第一节慢性疲劳综合征
卢老师
【概述】
概念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持续 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极度疲劳, 且休息后不能缓解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学“五劳”“虚劳”“失 眠”“心悸”“郁证”“眩晕”等范畴, 其发病常与劳役过度、饮食起居失常、情 志内伤等因素有关,与肝、脾、肾等关系 密切。基本病机是肝气郁结、脾气虚弱或 心肾不交。
病案导入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慢性疲劳综合征——证型: 脾气虚弱
肝气郁结:每因情绪波动疲劳加重,活动后减轻,心烦易怒,善太息, 胁腹胀痛。舌红,苔薄,脉弦。
脾气虚弱:神疲乏力,劳则加重,纳呆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薄, 脉细弱。
心肾不交: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 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方义
脾俞、肝俞、肾俞为脾、肝、肾的背俞穴,可通调脏 腑气机,善治本脏虚证;百会为督脉经穴,位于巅顶, 为诸阳之会,清利头目,健脑益神;关元为任脉、足三 阴经交会穴,乃大补元气之保健要穴;足三里为胃之下 合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两穴相配,益气养血, 健运脾胃。
操作
毫针常规刺。百会可灸。
2.其他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