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6caa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9.png)
透视检查
01
讲解透视检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摄影检查
02
介绍摄影检查的技术要点、体位选择及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
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造影检查
03
阐述造影检查的原理、造影剂的选择及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X线图像解读与诊断技巧
图像解读基础
讲解X线图像的解读方法,包括观察图像的对比度、 分辨率等。
防护措施
为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危 害,需采取一系列防护措 施,如使用防护服、设置 防护屏障等。
放射线对人体影响及安全性评估
放射线对人体影响
放射线对人体细胞具有杀 伤作用,可能导致基因突 变、癌症等风险增加。
安全性评估指标
为评估放射线的安全性, 需采用一系列指标进行衡 量,如辐射剂量、辐射时 间等。
安全性评估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 学调查等方法,对放射线 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放射线设备操作规范与保养
操作规范
使用放射线设备时,需遵循一定的操 作规范,如设备启动前检查、患者体 位摆放等。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针对放射线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常见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 措施。
设备保养
为保证放射线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定 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如清洁设备、更 换部件等。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原理
X线检查
超声成像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人体不同组织进行成 像,主要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传播特性 进行成像,广泛应用于腹部、妇产、心血管 等领域的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采用X线旋转扫描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获得人 体横断面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三维重建能 力。
医学影像学全套课件
![医学影像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41ee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9.png)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X线检查技术与应用 • CT检查技术与应用 • MRI检查技术与应用 • 超声诊断技术与应用 • 核医学检查技术与应用 • 介入放射学技术与应用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影像技术 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 支学科。
评估疗效
核医学检查可以动态监测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效果。通 过比较治疗前后的核医学图像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 调整治疗方案。
精准定位
核医学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精准定 位病变部位。这对于手术导航、放疗计划和介入治疗等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预测预后
核医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疾病预后的重要信息。例如,通 过PET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情况,从而预 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07
介入放射学技术与应用
Chapter
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入放射学定义
利用影像学方法引导和监视下,通过穿刺和导管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分类
血管性介入和非血管性介入。血管性介入主要包括动脉造影、动脉栓塞、溶栓等;非血管性介入包括穿刺活检、 引流、消融等。
常见介入放射学治疗方法
常见X线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
数字X线摄影(DR)
包括透视和摄片,适用于骨骼、胸部 、腹部等部位的常规检查。
直接数字化成像,具有更高的图像质 量和更低的辐射剂量。
计算机X线摄影(CR)
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提高图像质量 和分辨率,减少辐射剂量。
X线在诊断中价值
X线可清晰显示肺部结构和病变 ,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MRI在诊断中价值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065f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6.png)
*
*
*
碘 剂 有机碘制剂: 用途:血管,胆道,胆囊,泌尿造影及CT增强 排泄:经肝或肾,从胆道或泌尿道排出 类型:离 子 型:副作用大,过敏反应多,价格低 非离子型:低渗,低粘度,低毒性,高费用 无机碘制剂:用于气管,输尿管,膀胱造影等 如碘化油、碘化钠等
*
DSA的临床应用
特别适用于心脏大血管检查 了解心内解剖结构异常 观察大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发育异常等 显示冠状动脉、头部及颈部动脉病变
*
*
*
*
2、X线的特性 波长:0.0006~50nm X线诊断常用波长:0.008~0.031nm 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生物效应)
影像诊断学
X线,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核素显像:包括 γ闪烁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 )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与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 透 性: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物体,此为X线成像的基础(吸收与衰减,穿透与管电压,厚度与密度) 荧光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此为X线透视的基础 摄影效应:能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并形成潜影,以显定影处理产生黑、白图像。此为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此为X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医学影像ppt课件大全最新版
![医学影像ppt课件大全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f753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a.png)
02
医学影像技术快速发展
CT、MRI、超声等技术的相继问世和广泛应用。
03
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创新
PET、SPECT、光学成像等技术的涌现和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及应用领域
CT成像技术
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检查,尤 其对于颅内病变有很高的诊断 价值。
超声成像技术
应用于腹部、妇产、心血管等 部位的检查,具有实时、无创 、便携等优点。
X线检查
01
02
03
X线成像原理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使 人体组织在荧光屏上或胶 片上形成影像。
X线检查类型
包括普通X线检查、计算 机X线摄影(CR)、数字 X线摄影(DR)等。
X线检查应用
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 的诊断。
CT检查
01 02
CT成像原理
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 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 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消化系统疾病应用
肝癌
利用超声、CT、MRI等影像技术,可以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准 确分期,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胰腺炎
通过CT、MRI等影像技术,可以准确诊断胰腺炎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和并发症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和管理。
消化道肿瘤
利用内镜超声、CT、MRI等影像技术,可以实现消化道肿瘤的早期 发现和准确分期,为手术和放化疗提供指导。
04 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应用
脑肿瘤
通过CT、MRI等影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 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提供精确的导航。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学课件课件
![医学影像学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fa13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2.png)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X线是医学影像学的起源,最初 用于拍摄人体内部结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经 历了从传统X线到数字化X线、从 黑白图像到彩色图像、从二维图
05
CATALOGUE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胸部疾病的诊断
通过胸部X线片和CT检查 ,可以发现如肺炎、肺癌 、胸腔积液等胸部疾病。
腹部疾病的诊断
医学影像学技术如超声、 CT和MRI等可以辅助诊断 如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等腹部疾病。
骨骼系统的诊断
X线片和MRI是骨骼系统疾 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 发现如骨折、骨肿瘤、骨 髓炎等骨骼疾病。
DTI(扩散张量成像) 利用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评估脑 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对神经退 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有重 要诊断价值。
增强MRI
在平扫基础上,注射造影剂以增 强组织对比度,对某些疾病如肿 瘤、血管病变等的诊断更加精确 。
功能MRI
通过测量脑部不同区域在特定任 务下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用以研 究大脑的功能和疾病对大脑功能 的影响。
通过计算机处理,将接收到的 信号转换成数字矩阵,再经过 图像重建算法处理,最终形成 可供观察和分析的图像。
MRI影像学的应用范围
泌尿系统
MRI可显示肾脏、输尿管等泌尿系统的结 构,对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有诊断价值 。
神经系统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对脑部疾 病如脑炎、脑梗死、脑肿瘤等有很高的诊 断价值。
CT影像学的应用范围
《医学影像学课件》- PPT高清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课件》- PPT高清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b8f8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5.png)
探索医学影像学的世界,介绍各种影像技术、影像学地图的制作与解析,以 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创新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学概述
初步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放射学基础知识
介绍医学影像学中的基本放射学概念和原理,了解X射线和其他放射线的特点。
探索腹部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包括腹部超声和腹部CT的应用。来自骨科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学习骨科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方法,包括骨骼X射线和骨骼CT的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地图制作 与分析
了解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腹部CT的 应用。
影像学检查方法介绍
探索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射线、CT扫描、MRI等,以及它们在临床医学 中的应用。
脑部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学习如何制作和解析脑部影像学地图,包括头部CT和头部MRI的应用。
胸部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了解胸部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方法,包括胸部X射线和胸部CT的应用。
腹部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4f04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8.png)
02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
医学影像学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 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 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结构转化为
可视图像。
物理原理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物理 原理。例如,X射线基于穿透不 同组织密度的能力来形成图像, 而超声则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
的反射和回声来成像。
超声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辐射损伤、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
03
,但同时也存在对骨骼和肺部等结构显示不佳的局限性。
核医学检查技术
核医学检查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 素对人体进行标记和显像的技术,可 以显示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核医学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创伤、 无辐射损伤、能够显示器官功能等, 但同时也存在显像剂价格较高、操作 复杂等缺点。
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03
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应用
在脑部疾病、关节病变、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的早
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融合
未来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将朝着多种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光学分子成像与超声、核磁共振等技术结合,实现多模态 成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成像技术
数字化成像技术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可重复性,降低 了辐射剂量,并方便了远程医疗和移动诊断的应用。
03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通过X线照射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X线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胸部、骨骼、腹部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肺部炎症、肿瘤、骨折、胃肠 穿孔等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课件
![《医学影像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f2ee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0.png)
超声诊断仪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并形 成图像。
核磁共振仪
产生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 进行共振并形成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利用X线扫描人体,并通过计 算机技术重建图像。
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
X线平片
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核医学成像
利用X线机对人体进行平 面成像。
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 剂,利用X线或超声波进
行血管成像。
MRI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对软组织的 显示效果较好。
MRI可用于观察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部位的病变 。
超声诊断技术
02
01
03
超声诊断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成像原理,显示人 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特点,适用于孕 妇和儿童的检查。
超声可用于观察腹部脏器、妇产科、心血管系统等部 位的病变。
变和解剖结构。
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02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医学影像,提高诊断准确率
。
光学分子成像技术
03
利用荧光标记和光成像技术,在体内实时观察疾病发展和药物
作用。
医学影像学未来发展趋势
更高清、更立体的成像技术
如超高清MRI和CT,以及光学分子成像的进一步发展。
智能化和自动化诊断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 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 • 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 •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与展望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影像学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非侵入性方法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 息的学科。它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医学影像学课件
![医学影像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fc5b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9.png)
05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在医学影像分析中,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正在改变传 统的诊断方式。它们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复杂的影像,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光声成像技术
光声成像技术结合了光学和超声成像的优势,能够实现高 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无损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MRI诊断技术
MRI成像原理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氢原子发生共振,再通过计算 机处理得到图像。
应用优势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脑部、脊髓、肌肉和关节等部位的病变检 测,对肿瘤、炎症和神经系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成像原理
超声诊断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内部 结构。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反射和折 射不同,形成图像。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如物理学、工程学 、生物学等,以推动技术的不断 创新和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学影像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 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 • 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 •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影像学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非侵入性 技术手段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 能信息的学科,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依据。
计算机断层成像原理
通过X射线扫描人体,将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重建处理,形成三 维图像。
医学影像学成像设备
X光机
用于产生X射线,是医学 影像学中最常用的设备
医学影像学全套课件
![医学影像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282aa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0.png)
2023医学影像学全套课件•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目录•医学影像学案例分析•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与挑战01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种利用非侵入性方法产生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学学科。
医学影像学定义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X线成像、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和光学成像等技术。
医学影像学分类定义与分类发展历程自19世纪初X线被发现以来,医学影像学经历了从传统的X线摄影到现在的多模态、高精度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
现状现代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了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发展历程与现状医学影像学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诊断准确性医学影像学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疾病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医学影像学能够提供实时导航,帮助医生精确地找到病变位置。
手术导航02医学影像学技术应用X线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胸部、骨骼、腹部等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原理X线是一种穿透性强的电磁辐射,能够被人体组织吸收和散射,产生不同的影像。
优缺点X线成像技术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同时存在辐射损伤、影像质量不高等缺点。
X线成像技术原理CT(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获取多个层面的X线投影数据,经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应用CT成像技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检查,尤其是脑部、腹部、胸部等结构复杂或重叠的部位。
优缺点CT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对病变定位准确等优点,但操作较复杂,价格较高,同时存在辐射损伤。
CT成像技术MRI(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产生人体内部各种组织的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MRI成像技术原理MRI成像技术适用于脑部、脊髓、关节等软组织检查,尤其对肿瘤、炎症等病变敏感度高。
应用MRI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损伤、高软组织分辨率等优点,但操作复杂,价格较高,部分患者存在幽闭恐惧症等不适。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e82141f61fb7360b4c65e6.png)
X线的特性
物理效应
穿透性 荧光效应
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透视检查的基础
化学效应 生物效应
感光效应
X线成像的基础
电离
生物细胞受抑制、 效应
损伤、坏死
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形成X线影响的三个必备基本条件:
1.X线要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 度的差异,从而导致穿透物质后剩余X线量 的差别。 3.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仍为不可见的, 必须经过载体显像的过程才能获得黑白对比、 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量差,目前已较少应用。
位于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分支的小动脉瘤
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IADSA)
方法:经选择性动脉插管注入 造影剂(股动脉或肱动脉) 优点:密度、对比分辨率高。
对比剂应用剂量少。
临床应用: • 全身各部位血管性病变的诊 断。 • 介入治疗。 • 肿瘤的经血管化疗栓塞。
右肺上、中、下叶动脉狭窄
256排螺旋CT 320排螺旋CT
……
CT发展简史
一、CT基本摄影
CT摄影
获取层面数字化信息—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获取CT灰阶图像
(一)体素和像素
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 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的 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与体素相对应,一幅CT图像是由 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
伦琴夫人的手部X线片
人体组织结构有密度、厚度的差别是影像对比的 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一)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 CR) :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
医学影像学课件课件
![医学影像学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9d30e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1.png)
诊断报告
将分析结果和建议以书 面形式呈现给临床医生 。
常见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肺癌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内肿块、支气管阻塞、纵 隔淋巴结肿大等,需结合病理学检查确诊。
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的CT和MRI可显示脑出血、脑梗塞等 异常表现,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康复 治疗等。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血管狭窄、阻 塞等异常,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也可出现异常表 现。
后预测、个性化治疗等。
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进步,为医 学影像学提供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和可能性。
挑战与限制
尽管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有广 泛应用,但其应用仍受到数据质量 、算法可解释性等因素的限制。
医学影像学在精准医疗中的角色与潜力
角色定位
医学影像学在精准医疗中扮演 重要角色,为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3
医学影像学课件
目 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基础 • 医学影像学诊断 • 医学影像学技术与应用 •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决策 •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影像学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一种利用非侵入性方法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 能信息的医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分类
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方法与适用范围
X线检查
适用于骨骼系统、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等的检查,但辐射较
强。
CT检查
适用于头颅、胸部、腹部等器 官的检查,空间分辨率高,但
辐射较强。
MRI检查
适用于脑部、脊髓、肌肉、关 节等的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 高,无辐射,但检查时间较长
。
医学影像包括X线成像、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 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ad14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c.png)
contents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 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技术 • 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与治疗 •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 医学影像学案例分析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 如X线、超声、核磁共振等来观察、 分析和解释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 态及功能的一门学科。
脑梗死的MRI影像表现
总结词
脑梗死的MRI影像表现主要包括缺血性脑 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两种类型,各有不 同的影像表现特点。
VS
详细描述
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主要类型之一, MRI影像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缺血性改变, 病灶边界不清,信号强度降低。随着病情 发展,缺血区可出现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缺血性脑梗死的基础 上发生出血,MRI影像表现为缺血性改变 合并局部出血,病灶边界不清,信号不均 。
06
医学影像学案例分析
肺癌的CT影像表现
要点一
总结词
肺癌的CT影像表现主要包括肿瘤边界不清、周围炎症反应 、胸膜凹陷征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肺癌的CT影像表现具有多种特征性表现。首先,肿瘤边界 通常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这反映了肿瘤的浸润性 和恶性程度。其次,周围炎症反应也是肺癌常见的CT表现 之一,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炎症浸润。此外,胸 膜凹陷征也是肺癌的典型表现之一,表现为肿瘤与胸膜之 间的三角形或喇叭口状阴影,提示肿瘤可能侵犯胸膜。
CT检查技术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 查,如头部、胸部、腹部、骨骼等,可 以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等信息
。
CT检查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的显示能 力较强,能够发现较小的病变,但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医学影像学借助于特殊设备或仪器对人体进行检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组织结构的特殊图像并以图像为依据对人体进行研究、分析和诊断的一门综合科学。
•医学影像学所包括的范围x 线诊断学(传统模拟、数字化) USG、CT、MRI、DSA、ECT、核医学、热像图、PET………总论目的要求了解X线的特性了解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X线检查方法及价值了解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一、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一)X线的发现:1895.11.8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英国(二)X线的产生:高速运行的电子被物质阻挡即可产生X线。
条件:自由电子群以高速度运行(有方向性)靶物(阳极靶面)(三) X线机的构造X线管:高真空二极管(核心部分)变压器系统:高压变压器,低压变压器操作台及其他辅助配件(四) X线的特性1、一般物理特性:•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肉眼不可见•X 线束循直线行走•从一点出发越远越分散2、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1、穿透性(穿透作用):X线成像的基础。
X线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反之已然。
2、荧光效应(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础。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
3、摄影效应(感光作用):X线摄影的基础。
X线胶片(涂有溴化银的塑料膜)→ X线照射(潜影)→显、定影(感光区银离子还原为银沉淀于塑料膜上局部呈黑色,未感光区银离子脱落局部呈透亮的白色)→图像4 、电离效应(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和防护的基础二、 X线成像基本原理和影像特点(一)成像基本原理:1、基于 X线的特性(与成像相关的特性);2、被穿透(被检查)物质内部结构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穿过人体后的剩余X线量(潜在影像:模拟或数字化)须经荧光屏或胶片(普通或激光)冲洗(或干式)显像处理后才能显示图象;具有穿透能力的X线穿过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的物质后,剩余X线经荧光屏或胶片冲洗显像处理后,显示出明暗不一、黑白不等的影像;条件:1、所应用的X线必须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2、被穿透物质内部结构必须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穿过物质后剩余X线在荧光屏或胶片上的潜在影像必须经过显像处理才能显像;(二)与影像相关的密度概念•物质的密度(该物质各元素量的总合);•物质的密度与X线穿透力(反比关系);•影像的眼观与影像密度:胶片黑(低密度)白(高密度)与荧屏的明(低密度)暗(高密度);•物质密度与影像密度的人为概念关系(一致和统一);•物质密度相同,厚度对影像密度的影响(厚度与密度呈正比关系);(三)影像的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人体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异图象称自然对比。
如:骨骼、软组织和液体、脂肪、气体等。
•对缺乏自然对比而用人工方法引入物质后,所产生的对比图象称做人工对比。
如:各种造影(四) X线影像的特点•是重叠在一起的复合图象;•因几何关系图象有放大;•因投照方向不同或X线中心线不同,可使器官影像发生扭曲、变形和失真;三、X线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透视,X线摄影(二)特殊检查•体层摄影:感性趣层面的图象;•软线摄影:用于软组织、乳腺摄影;•放大摄影:感性趣区的图象放大;•荧光摄影:将荧光屏图象摄于普通胶卷上;•计波摄影:用特殊设备将心脏、大血管搏动以波的形式在胶片上显示;(三)造影检查•定义:应用人工对比的方法所进行的检查称作造影检查。
1、造影剂:用于人工对比的物质称造影剂:高密度造影剂:钡剂碘剂低密度造影剂:空气 O2 CO22、造影方法:直接引入:•1、口服法:食管造影、胃肠钡餐•2、灌注法:钡剂灌肠、支气管造影、逆行胆道逆行肾盂造影、逆行膀胱造影、尿道造影;间接引入:主要为分泌、排泄性:静脉或口服法胆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3、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反应处理•造影前准备:1、碘过敏试验(口服、静脉)2、肠道清洁准备(饮食控制加缓泻法、灌肠法)3、重视术前谈话与必要的文字协议;•造影反应处理:1、医患双方均需沉着应对,置病人以正确体位;2、根据程度治疗原则:镇静、抗过敏、抗休克、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3、就近住院观察治疗;四、诊断原则与步骤(一)诊断原则:客观、仔细地分析X线征象;准确、恰当地解析影像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并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后确立诊断。
(二)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增强信心!渺视困难;认识正常、识别异常;结合临床、解释征象;确立诊断、重视随访;(三)X线片审阅步骤及征象观察、分析原则•评价照片技术条件的合格性和准确性;•审阅、观察必须遵规、循序;•观察病变注意病灶的下述相关因素:1、部位2、数目3、大小4、形状和边缘5、密度6、分布范围7、临近脏器的变化8、器官功能的变化复习:•影像学概论•X线的产生与特性•X线成像原理与图象特点•X线检查方法•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X线片及其征象观察、分析原则与步骤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综合利用及合理选择常用影像学检查价值的简要回顾X线诊断学应用价值1、能诊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骨关节系统绝大部或生殖系统部分器质性病变;2、对空腔脏器的造影诊断有独到之处;对实质脏器或较厚部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检查价有限;3、乳腺疾病X线检查诊断价值日益得到公认和发展;超声诊断学1、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心脏大血管、肝、胆、脾、胰、肾、子宫、膀胱等。
彩超在心脏疾病检查诊断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可直接提供定性和定量诊断,被称为“非创伤性心血管造影”。
2、对胃肠道空腔脏器、含气的肺及骨骼等价值有限,此外,一般仅二维切面图,切面范围和深度有限,过度肥胖也显像效果较差。
核医学诊断核医学检查的适应范围用于大部分器官、组织代谢、脏器或腺体分泌功能测定、矿物质含量测定等,特别是PET,是目前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重要技术之一。
计算机体层成(CT)CT检查的适应范围平扫和增强检查,适于观察体部各系统器官常见病变,尤其是实质性脏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全身骨关节病变;软组织病变等。
对腹部空腔脏器(胃肠道)的检查是其弱项;同时,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建立空间立体感觉,尚不适于所有医师;核磁共振成像MRI功能及适应范围平扫、增强、水成像、脂肪或水抑制、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弥散或灌注成像等。
可检查诊断实质脏器的常见病,尤其中枢神经系统成像优于任何影象方法;各种组织均可成像,CT不能显示的组织MR可清晰显示,多相位成像是其优势之一;对肺部及胃肠检查诊断尚在摸索之中;数字减影成像及介入技术主要用于血管造影诊断、定位穿刺获取病理或生化标本及各种血管或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由于数字化处理减影成像,使感兴趣图象显示清晰,在心血管疾病检查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些心脏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定性定量价值(“金指标”);影像学技术、设备的综合利用和合理选择一般选择原则1、神经系统,如:对头颅、脊柱骨质疾病X线平片检查诊断即可解决问题;2、而颅内、椎管内脑脊髓实质疾病,如肿瘤、损伤、脑血管意外等则CT和MR为好;3、心脏大血管疾病,普通X线和超声多可做出诊断;若观察心脏大血管疾病细节,则需X线心血管造影(DSA)检查;MRI亦有向此发展趋势;4、肺与纵隔疾病,X线检查相对便宜而直观,若详细观察纵隔内病变则CT、MR为好;5、腹内与盆腔实质性脏器,X线检查价值有限,而超声、CT、MR 则具很高价值;6、孕期胎儿检查,超声检查诊断相对安全可靠,确实必要时可选X 线检查;7、胃肠道检查,钡剂造影是可靠而有效的检查方法;而CT、MR 及超声责属弱项,目前尚处于研讨阶段;8 、空腔脏器疾患X线造影多能满足诊断,而实质性脏器则是X线检查的薄弱环节,应该选择USG、CT和MR;9、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疾病,X线造影、超声具有特长,MRI水成像技术也具优势,应当选择应用。
10、骨、关节多数疾病X线可以解决诊断问题;若观察软骨(如半月板椎间盘)或成骨骨质病变详情则选CT、MR检查;11、了解分泌功能、早期功能性疾病、脏器、正常组织或病理组织代谢情况则核医学(ECT、PET)占优势;12、介入放射学技术不失为传统治疗手段的有效而不能及的补充,断:外伤;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全身性疾病所致骨改变;先天遗传性骨病变等。
用于骨与关节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 线;CT;MRI;US及ECT等,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第一部分检查技术X 线检查一特点和意义1:骨与关节系统最适宜做X线检查;2:X线检查可以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也可以定性;有时初次检查不能定性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作出诊断;3:初次检查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早期病变存在;4:影像特点需结合临床表现才可以诊断;二检查方法1:X线平片:最常用首选检查方法。
摄片要求:一般要拍正侧位;片内包括软组织;四肢长骨带关节;脊椎要有移行段,必要加拍对侧。
2: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血管疾病和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CT 检查一CT检查的优点和适应症:1:优点:横断解剖关系,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2:X线检查有疑难时可考虑CT进一步检查;3:对软组织病变和骨关节解剖复杂部位如骨盆脊椎,也可首选CT检查;二检查方法:1 平扫:两侧同时扫描,层厚5-10,两窗观察:骨窗(L400,W1500),软组织窗(L60,W300).2 增强扫描: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MRI 检查一MRI检查的优点和适应症1:提供三围良好的解剖背景,通过信号可以了解组织成分,提高病变定性诊断率,是X线和CT检查方法的补充。
2:软组织病变;3:关节软骨病变;4:韧带病变;5:骨与关节病变;二检查方法:1:平扫:SE或TSE序列T1WI和T2WI是常规扫描序列,有时也加做脂肪抑制T1WI和T2WI序列,可以做三个方位的成像图。
2:增强检查:了解病变的血液供应,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第二部分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一骨结构与骨发育1.骨结构(1)软骨1)构成: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
2)X线表现:不显影即呈透明状。
(2)骨1)构成:矿物盐、骨细胞、骨基质和纤维。
2)X线表现密质骨:呈均质高密度,位于长骨皮质和,骨内外板。
松质骨:骨小梁相互交叉排列呈网状,位于长骨骨端及不规则骨内。
2 骨发育:膜化骨与软骨内化骨。
膜化骨:间充质细胞-纤维母细胞-形成结缔组织膜-骨化中心-完成骨的发育.见于颅盖骨及面骨.软骨内化骨:间充质细胞-软骨-软骨雏形(软骨原基)-原始骨化中心-继发骨化中心-完成骨的发育.见于躯干及四肢骨和颅底骨与筛骨.锁骨及下颌骨兼有两种形式的骨化.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矿物质的沉积。
骨骼在发育生长过程中,通过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活动而改建塑型,通过成骨细胞的活动形成骨组织.骨骼的发育及发展是通过成骨与破骨的形式进行的.(二)长骨1.小儿骨骼X线特点: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骺线)2.骨龄及骨龄测量: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骺线消失时的年龄为骨龄,骨龄判断可估计骨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