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经济现象、经济法与经济法学

例1:微软遭遇反垄断诉讼——Windows系统与IE浏览器捆绑搭售

例3:深圳市机动车限购与限行政策

电动汽车补贴——行政垄断

例4:滴滴和优步的合并

滴滴没有向商务部申报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4种例外:一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活着涉及国防建设,二是实现扶贫开发、救灾救助等社会目的,三是实现节约能量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公共利益,四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

第一节经济法的整体概况

一、

二、经济法学的发展

三、经济法学的基本内容

三分法:国家管制经营、市场规制、宏观调控

二分法:市场规制和宏观调控

第二节经济法学的分析框架

一、"双手并用"的分析框架

二、"两个失灵"的分析框架

市场、政府

三、利益主体的分享框架

即假定在经济法上,各类主体都有自己的独立利益,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都会努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利益的性质,经济法的主体可大略分为国家一方(调制主体)、与国家对应的另一方(调制受体),二元结构。

这种假设直接影响着经济法主体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发展。

四、博弈行为的分析框架

1、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影响一国经济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经济法的法制建设的状况。

2、国家与市场主体(调制主体和受体):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

3、市场主体之间:

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分析框架:理性预期的分析框架——任何主体都是有其理性的,特别在经济领域,当国家要采取某种行动时,必须要分析该行动所影响的主体将会如何思想、如何行动。

五、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

小结:

1、经济法学一般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的研究为其发端。

2、经济法学在不同法系国家的发展并不均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国在经济法学的一些基本方面,会存在很多基本的共识。

3、经济法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两个大的部分。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

一、定义和本质

经济法时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定义的基本含义包含两个部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功能和任务。其本质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人们行为的法律规范,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意志的体现。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即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1)国家调节

(2)国家调节的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直接介入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排除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中的障碍;第二,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弥补社会不足;

第三,通过制定政策进行促导或者说进行宏观调控。

(3)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特点

第一,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国家调节经济引起的,

第二,其主体国家代表一方,另一方主要是企业等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或者双方主体都是国家机关;

第三,是一种国家调节与被调节、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国家作为社会最高管理者,在对社会经济实行调节过程中同其他有关各方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4)经济法调整对象雨其他部门法调整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2、经济法的基本功能和任务

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

经济法通过规范国家调节中的人们的行为,保障国家恰当和有效地进行调节,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4)国家调节经济职能的意义

3、经济法概念从形成时起,人们就有不同理解

一战,德国称"战时经济统治法"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法主要是指反垄断法"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说述评

(一)否定说

认为经济法不具有特有的调整对象,都是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所以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否定说类型:

1、综合经济法论。认为经济法是分属于其他各部门法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概念。代表人物:北大-王家福。

2、学科经济法论。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代表人物:佟柔

3、

(二)第一时期肯定说(92年前):大经济法观点

1、纵横说: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代表人物:陶和谦

2、密切联系说: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代表人物:陶和谦

3、两者区别

(1)产生时间不同。86《民法通则》颁布前,经济法学界主要持前者

(2)调整范围不同

4、大经济法观点产生的根源

(1)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2)公有制国家民法不甚发达

(3)80年代

(三)第二阶段肯定说(92年以后)

1、经济协调关系说

(1)代表人物:杨紫煊

(2)观点: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社会经济保障关系。(3)评述

首先,剔除了原大经济法观点中本属于民法调整的

2、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

(1)代表人物:李昌麒

(2)观点: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内容包括: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市场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分配关系。

(3)评述

首先,明确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意义和地位

其次,"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过于模糊

再次,具体划分四部分内容,存在交叉

3、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